黄河发展变化_作文素材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美文欣赏 古黄河晨曲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美文欣赏古黄河晨曲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美文欣赏古黄河晨曲古黄河晨曲
我的母校就在古黄河的西面。
我熟悉古黄河,就像熟悉慈祥而年迈的祖母。
5年前,古黄河两岸,破破烂烂,像一个病弱的老人;坑坑洼洼的河堤像古人牙齿残缺的嘴。
几十棵遍身疤痕的老柳树,没精打采地站在河堤上。
河堤旁,到处是肮脏的垃圾,零乱的器材。
晴天,汽车一过,尘土飞扬;雨天,汽车一过,泥水四溅。
一个雨后的早晨,我穿上一身新衣服,沿着黄河大堤,跟妈妈到外公家做客。
飞驰而来的汽车,溅起浑黄的泥水,我躲闪不及,新衣服立刻变成了“花衣服”,气得我直哭,没法子,只好回家另换了衣服。
转眼间,5年过去了,古老的黄河完全变了样。
整齐美观的护坡大堤,像两堵城墙,护卫着黄河,古老的黄河变得俊俏而威严。
河东,一幢幢新楼,像春笋似地冲出地面;河西,宽阔平坦的柏油大道伸向远方。
大道两侧,垂柳、雪松、梧桐、女贞,极有次序地排成一列列树的长队,挺拔威严,生机盎然。
银白色的铁栅栏围护着的花坛里,虽然没有奇花异草,但那生命力极强的月季、石榴、迎春、腊梅、紫荆、木槿,从春到秋,轮换开放,使古老的黄河更加美丽动人了。
为建设好家乡的热情。
文章中小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和比喻修辞手法,使文章更生动形象。
如写过去的古黄河“破破烂烂,像一个病弱的老人;坑坑洼洼的河堤像古人牙齿残缺的嘴”,比喻恰当,拟人形象。
【外化部分】。
黄河的变化作文5篇
黄河的变化作文黄河的变化作文5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黄河的变化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河的变化作文1《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予我很多很多的启迪。
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哺育了我们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很久很久以前,黄河像一位温柔、慈祥的母亲。
茂密的森林是她那绿色的外衣,肥沃的土地是她那柔嫩的肌肤。
她为中华民族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让华厦子孙在幸福、美好、甜蜜的生活里一代又一代地生息繁衍。
可是,后来她的儿女不懂得保护森林,爱护黄河母亲的外衣。
他们无限制地砍伐、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让黄河失去了天然的保护层,撕碎了黄河母亲的外衣,把母亲柔嫩的肌肤暴露在烈日风霜之中。
随着岁月的流逝,母亲的'肌肤干裂了,萎缩了,殷红的鲜血从母亲身上无数的伤口中流淌出来。
母亲憔悴了,伤心了,泪水喷涌而出。
那悲愤的泪水化作洪水猛兽,冲毁河堤,冲向农田,给中华儿女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黄河啊,母亲!您的儿女已经彻底醒悟。
我们为过去的无知感到愧疚,我们不再砍伐树木,我们要营造更多的森林,为母亲重新编织一件更美丽,更鲜艳的外衣。
用我们一颗颗炽热的爱心精心呵护母亲,不要让母亲在受伤害。
我们不愿再让母亲落泪,我们愿永远看见您灿烂的笑脸。
黄河的变化作文2读了这篇课文,使我觉得我们人类自己又可悲,又可恨!可悲的是:我们人类以前只懂得开垦荒地,而不懂得植树造林。
可恨的是:人们居然把原来这么美丽的生态环境给破坏了!我想,把这篇文章写出来一定绝不只是告诉大家关于黄河的历史,还告诉了我们如果我们还是像以前的人一样不好好保护环境的话,其他江淮流域也一定会变得很糟。
怎样糟呢含沙量越来越多;酸雨越来越多;江水渐渐升高;洪水次数越来越频繁;环境越来越差;房屋倒塌;死亡人数越来越多那将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啊!除了地狱还是地狱,比地狱还地狱。
黄河作文400字
黄河作文400字黄河作文400字9篇篇一:黄河“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讲的就是黄河!自古以来,黄河一直水土肥美。
不知从哪天起,黄河真的成了“黄”河了,水土流失很严重,两岸的老百姓叫苦不迭。
特别是下大雨的时候,洪水漫过房顶,很多人因此失踪,死亡。
这些都是过度开垦放牧造成的。
水土流失越严重,就越要开垦,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我们的母亲河渐渐的枯竭下去。
结构本来就很松散的黄土,沉积在水底,堵塞河道。
两种原因,使我们的黄河变样。
就比如说我外婆家门口的大公园里的那条东官河吧。
里面经常漂浮着什么破鞋子啊!饮料瓶啊!碎纸片啊!甚至有时候还来块大的塑料泡沫!每一次路过这儿,看到就想吐。
以前,“汪汪”那条小狗没死时,最喜欢在河里打滚,游泳。
上次还差点把水甩到我身上,还好我及时躲开了。
后来呢?连下水都不敢下了,站在岸上一个劲的发抖,像是见着了什么在水里的怪兽一样。
是啊。
这么脏的河水,如果是你,我肯定你也不会下去。
现在的东官河,水平如镜,水底清澈,能看到很多的鱼儿在欢快的游动,就像以前的黄河一样。
我相信黄河一定能变好的,只要我们保护好环境,青山会有的,绿水也会有的,我们的好环境啊也会一定会有的。
篇二:游黄河“五一”节这天,爸爸妈妈带我去潼关看黄河。
一路上风景真美啊!有五颜六色的花朵,青翠的小树,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唱歌的小鸟从身旁飞过。
打开车窗,我把手抻出去,风从指逢穿过,凉凉的,痒痒的,很舒服,就像我此刻的心情一样妙不可言。
经过了愉悦的路程,我们终于来到了中华文明的母亲河――黄河边。
初见黄河,着实令我吃惊:河床宽阔,从河这边看河那边,觉得有些朦胧,河面虽无波浪,但还是让人感到丝丝冷峻。
望着浑黄的河水日夜不息地向东流去,我陷入了沉思:黄河,你是华夏文明的摇篮,见证着过去、现在,经历过沧桑,感受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你虽默默无语,但隐藏着多少的传奇故事啊!“晨晨,上快艇了!”爸爸的话打断了我的遐想,接下来要玩刺激的快艇了。
黄河水变清的素材作文
黄河水变清的素材作文
《黄河水变清啦》
哎呀呀,你们知道吗,我最近去了黄河边儿,着实被惊到啦!
以前老是听说黄河那水可浑啦,就跟黄泥汤似的,我就一直特别好奇到底是咋个浑法。
这次终于有机会亲眼去瞅瞅了。
我到了那儿,一眼望去,哇塞,还真是名副其实的浑啊,那水的颜色真的就像搅拌过的泥土一样。
但是呢,我听旁边的人说现在黄河水正在慢慢变清呢。
啥?变清?我有点不太相信,这浑浊了千百年的黄河水还能变清?我就带着怀疑在那儿观察着。
你别说,我还真发现了一些变化。
我发现靠近岸边的一些地方,水好像没有那么黄了,隐隐约约能看到水下的一些石头啥的,这可太让我惊奇了。
我就一直在那儿盯着看呀,越看越觉得有意思。
我就想,要是以后这黄河水真的都变清了,那该是多神奇的一件事呀。
我在那儿待了好久好久,一直在想黄河水变清这件事儿。
以前总觉得这样的变化离我们很遥远,可现在亲眼所见,就觉得特别真实。
我脑海里一下子就出现了以后黄河水清澈透明的画面,那该有多美呀,说不定还能在里面看到小鱼游来游去呢。
我觉得吧,这黄河水变清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小奇迹,它让我们看到了只要努力,很多不可能的事情也会慢慢变成可能。
也许未来还有更多这样的惊喜在等着我们呢。
等我下次再去黄河边的时候,我可得好好看看这水又清了多少,我真的好期待呀!
嘿嘿,这就是我关于黄河水变清的一次特别体验,你们觉得有趣不?。
黄河发展变化-作文素材
黄河发展变化本文是关于作文素材的黄河发展变化,感谢您的阅读!黄河断流从1972年起黄河经常出现断流的情况。
断流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全球变暖——随着近年来全球变暖情况的加剧,一方面使得河道的蒸发量大增,另一方面春夏季上游冰川的溶化大量吸收热量,造成内陆局部气温低于往常,减小了内陆和海洋之间的温差,进而造成季风减弱,缺少季风从海面带进内陆的水汽。
虽然全球变暖使冰川融化加大上游水源的流量,却抵消不了蒸发量的提高和季风减弱的影响效应。
造成中下游的水量逐年减少。
2.植被破坏——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破坏严重,缺少植被涵养的土地逐步沙漠化,蒸发量变高,土地干燥地下水需要不停吸收流经河道才能补充。
3.灌溉方式落后——黄河中上游流经的多为经济较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缺少节水灌溉的技术和资金,多为大水漫灌,黄河水浪费严重。
①上游属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率极少,中游为主要补给区但水土流失严重、季节变化大,下游流域面积小,补给少;②流域内人口增长快,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粮食增长率;③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发展,黄河沿岸工业和城市用水量不断增加,引黄灌溉面积不断扩大;④水库调节能力较低,水资源管理不统一;⑤水费低廉,低水价唤不起人们的节水意识,工农业用水浪费极大;⑥环境污染急剧降低黄河水的利用率。
⑦河道沿岸工厂污水排放过多。
悬河由于泥沙淤积,全长5464公里的黄河的大部分河段里,河床都高于流域内的城市、农田,全靠大堤约束,它因而被称为“悬河”。
那么黄河是从什么地方开始成为“悬河”的呢?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西南部的磴口县,在这里,黄河河道比县城所在地平均高出4至6米。
黄河奔流在中条山与秦岭之间,东行经河南孟津。
由这里距黄河30公里处,就是我国著名的都城洛阳。
洛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
从东周起,先后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炀帝)、唐(武则天)、后梁、后唐等朝代在此建都,被称为“九朝古都”。
河道变迁黄河是我国第二条大河,自远古以来即为多泥沙河流。
二年级写景作文:变化后的黄河_1650字
变化后的黄河_1650字1、1993年黄河发大水,下游决口漫堤72处,使河北、山东、河南三省67个县爱灾面积达12000平方公里,364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18000多人被夺去了生命。
我从这里看出变化后的黄河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
2、1935年,郑州花园口洪峰流量每秒14900立方米,山东鄄[juàn]城董庄决口,鲁苏27个县被淹,341万人受灾,更为骇[hài]人听闻的是1938年,国民政府为了阻止日军西进,扒开郑州花园口大堤、豫{yù}、皖[wǎn]、苏3省44个县被淹,1250万人受灾,死亡89万人。
我从这里看出变化后的黄河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
3、黄河流域也是中国旱灾量严重的地区之一。
从公元前1766年至公元1944年的3710年间,有历史记载的旱灾有1070次。
仅在清朝统治的268年中,就有201次,几乎年年有旱灾。
1976~1879年晋、冀、鲁、豫4省连续大旱,死亡1300 多万人。
我从这里看出变化后的黄河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
4、在1919-1938年的20年间,黄河共决口14次,直接经济损失约银洋 1000亿元。
1933年黄河洪水造成决口54处,淹没30余县,灾民364万人,死亡1。
8万人,直接经济损失约银洋2。
3亿元。
1935年黄河决口 6 处,淹没27县,灾民314万人,直接经济损失约银洋1。
95亿元。
1938年黄河大水,蒋介石命令在郑州花园口扒堤决口,致使1025万人受灾,89万人被淹死,直接经济损失约银洋9。
5亿元。
我从这里看出变化后的黄河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
5、今年,黄河上游来水总体偏多,龙羊峡水库入库控制站唐乃亥最大洪峰流量达3440立方米每秒,为1989年以来最大洪水。
兰州站最大洪峰流量3860立方米每秒,为1986年以来最大洪水。
受其影响,黄河上游河段长时间维持较大流量洪水,部分堤防偎水,一些险工、控导工程发生冲淘、坍塌等险情,沿河两岸滩地受淹,部分水利工程受损。
黄河的变化和习俗作文
黄河的变化和习俗作文
《黄河的那些事儿》
嘿,你知道黄河不?那可是咱中国的超级大河呀!小时候我就听老人们念叨着黄河,可好奇了呢。
记得有一次,我跟着家人去黄河边玩。
哎哟喂,那场面可真是壮观!河水奔腾着,就像一群狂野的骏马往前冲。
我站在岸边,看着那黄黄的河水,感觉特别神奇。
沿岸呢,有很多人在进行一些特别的习俗活动。
有人在放河灯,一盏盏河灯顺着河水漂流,那场景真美呀,就好像是在给黄河送祝福呢。
还有人在河边祭祀,特别庄重,脸上都写满了虔诚。
说回黄河的变化,我听大人们说,以前黄河水可没现在这么浑浊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因素的影响,黄河的水慢慢就变黄啦。
但它依然是那么有气势,那么有力量!
现在想想那次在黄河边的经历,真的是让我难忘啊!它的变化也好,那些有趣的习俗也罢,都是黄河独特的魅力所在呀。
咱可得好好保护黄河,让它一直这么有劲头地流淌下去!这就是我所知道的黄河啦,哈哈。
关于黄河变化的作文
关于黄河变化的作文说起黄河,那在咱中国人的心里,可有着沉甸甸的分量。
我曾有幸亲临黄河岸边,那波澜壮阔的景象,至今仍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记得那天,阳光洒在黄河的水面上,像是给黄河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
站在岸边,望着那滚滚而去的河水,我心中满是感慨。
小时候,从课本里读到黄河,知道它是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华夏文明。
那时候,对于黄河的印象,更多的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只知道它很长、很壮观。
可当我真正站在它面前时,才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雄伟和力量。
曾经的黄河,水是那样的清澈,就像一条蓝色的绸带蜿蜒在大地上。
河边的土地肥沃,绿树成荫,人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过着简单而幸福的生活。
那时候,黄河里的鱼儿欢快地游着,时不时跃出水面,仿佛在和岸边的人们打招呼。
渔夫们划着小船,撒下渔网,收获着满满的希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河开始发生了变化。
由于人们过度的开垦和砍伐,黄河两岸的植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大量的泥沙被冲入了黄河,使得河水变得越来越浑浊。
曾经清澈见底的河水,逐渐变得黄浊不堪。
那些年,黄河的脾气也变得越来越暴躁。
一到雨季,河水就像脱缰的野马,肆意奔腾,冲毁了无数的农田和房屋。
我听说过一个村子,因为黄河的一次泛滥,整个村子都被淹没了,人们失去了家园,流离失所。
那些曾经在黄河岸边安居乐业的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寻找新的生活。
而且,由于河水的污染,黄河里的鱼儿也越来越少了。
曾经热闹的捕鱼场景不再,渔夫们望着浑浊的河水,只能无奈地摇头叹息。
不过,好在人们逐渐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黄河。
政府加大了对黄河流域的生态治理力度,号召人们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同时,也加强了对河水的治理,严禁向黄河排放污水。
经过多年的努力,黄河的情况逐渐有了好转。
我再次来到黄河岸边的时候,发现河边多了许多新栽的树木,绿油油的一片,让人看着心里就欢喜。
河水虽然还没有恢复到曾经的清澈,但已经比之前好了很多。
申论作文黄河案例素材
申论作文黄河案例素材黄河案例素材:素材一:黄河泥沙淤积影响水利工程近年来,黄河泥沙淤积问题日益严重。
据统计,每年约有7亿吨的泥沙被黄河冲刷带入,这些泥沙积聚在河床上,导致黄河水量减少,水流速度下降,严重影响水利工程的使用效果。
例如,一些水电站的发电效率下降,渠道的通行能力降低,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
素材二:黄河断流事件引发生态危机黄河断流事件经常发生,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危害。
由于黄河断流,原本依赖黄河水源的湿地和耕地无水可用,导致湿地退化、农田减产甚至荒芜。
断流还会导致鱼类和其他生物死亡,破坏生态平衡。
此外,断流还会加剧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进一步恶化生态环境。
素材三:黄河治理方案亟待完善尽管黄河治理多年来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目前的治理方案仍存在不足。
一方面,目前的治理主要是依靠大规模的人工拦河、沿河造堤等方式,而缺乏生态修复和整体规划。
另一方面,黄河上游冰川融化加剧、气候变化等因素也对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造成了影响,需要进一步完善治理方案,提高治理效果。
素材四:黄河泛滥频发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困扰黄河泛滥经常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困扰。
泛滥会淹没居民的房屋、庄稼和道路,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此外,泛滥还会危及人民生命安全,造成人员伤亡。
虽然当地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防范,但仍需要加大投入,改善抗洪能力,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素材五:黄河文化遗产面临破坏和消失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然而,由于黄河水文条件的变迁,部分文化遗产正面临破坏和消失的危险。
例如,著名的"佘太君"雕像由于长期被浸泡在泥沙中,已经损毁严重。
黄河文化遗产的破坏和消失给中华文明的传承带来了威胁,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
描写黄河的四期的作文
描写黄河的四期的作文
《黄河的四季之美》
哎呀呀,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黄河的四季,那可真是各有各的特色呀!
春天的时候啊,我跑到黄河边上,那黄河水哟,开始解冻啦,“哗哗”地流着,就像是被唤醒的巨龙,开始舒展它的身躯。
岸边的小草也偷偷探出了脑袋,嫩绿嫩绿的,看着可招人喜欢啦。
我就这么溜达着,空气中都透着一种清新的味道,让人觉得特别舒服。
到了夏天呢,黄河可就热闹啦!那水涨得高高的,水流特别湍急,就好像一群调皮的孩子在你追我赶。
有一次我大着胆子靠近了一点,哇,那水的力量感觉能把我一下子给卷走似的。
夏天去黄河边玩的人也特别多,大家都在享受着黄河带来的欢乐。
秋天的时候呀,黄河水变得相对平静一些啦。
河边的树叶开始变黄,风一吹,就飘落在河面上。
有一次我看到一片叶子顺着水慢慢漂流,就像一艘小小的船,真有意思。
我就坐在那河边,呆呆地看着,感觉时间都好像慢了下来。
冬天的黄河那可是另一番景象喽!河面上会结冰,远远望去,白茫茫的一片。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还在冰上玩耍了呢,小心翼翼地走着,感觉既兴奋又有点害怕。
黄河的四季呀,就像一幅不断变化的画卷,每一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魅力,让我怎么看也看不够呢!这就是我眼中的黄河四季,是不是很有趣呀!哈哈!。
现代黄河的治理与发展作文素材
现代黄河的治理与发展作文素材
《黄河的新故事》
哎呀呀,咱今天就来说说现代黄河的治理与发展哈。
你们知道吗,在黄河边上有个小村庄,那村里有个李大爷。
有一回啊,我正好路过那个村子,就看到李大爷站在黄河边,望着那奔腾的河水直发愣。
我就好奇呀,凑过去问李大爷在看啥呢。
李大爷回过神来,笑着跟我说:“小伙子,你瞧瞧这黄河,以前那可真是让咱又爱又怕呀!发大水的时候,村子都得遭殃,大家提心吊胆的。
”
李大爷还给我讲起了以前的事儿。
他说那时候啊,一到汛期,大家就紧张得不行,生怕黄河水漫过来。
“那睡觉都不踏实哟,就怕半夜水冲着房子来了。
”李大爷满脸的感慨。
不过现在可不一样啦!李大爷指着远处新建的堤坝说:“瞅瞅,这些年国家花了大力气来治理黄河,修了这结实的堤坝,还搞了好多措施来保护咱。
现在汛期咱也能睡个安稳觉了!”
是啊,就像李大爷说的,现在的黄河在不断变好。
有了各种科学的治理手段,河水变得更安稳了,周边的环境也越来越美。
人们在黄河边安居乐业,享受着黄河带来的福泽。
黄河啊,这条古老的河流,正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
它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见证了我们为它所做的努力。
咱相信,未来的黄河会越来越好,继续讲述着属于它和我们的新故事!这就是我看到的现代黄河的治理与发展啦,嘿嘿。
关于黄河以前和现在对比的作文
关于黄河以前和现在对比的作文
黄河,我从出生就听大人说,它是一条最崇高的河流。
我翻开书的第一页,看见几个老照片,黄河水清澈见底,河岸边树木郁郁葱葱,人们在河边欢笑,好美啊!
但是,现在黄河却变得十分灰蒙蒙的,水面上漂着很多垃圾。
爸爸说,黄河的水越来越少了,它以前很迷人壮丽,水流湍急,波涛起伏,河床里全是沙子。
现在,河床变得枯黄了,岸边也变得荒寂了。
我爸爸说,以前黄河滩有很多红色的树木,有茂密的森林,现在树木越来越少了,很多地方都变成了荒漠。
我很难想象以前黄河是那样动人的。
我经常会站在河边,望着黄河,心中充满了悲伤。
我想,假如我们能好好保护黄河,让它变得更加像以前一样澄澈美丽,那该多好啊!我只希望有一天,我能看见黄河重临往日的辉煌。
我画了一幅画,画里是以前黄河的样子,水很澄澈,岸边有绿树,有小鸟在枝头唱着。
我把画送给爸爸,希望爸爸能看见以前黄河的样子,也希望爸爸能帮助我好好保护黄河。
黄河的变与不变作文
黄河的变与不变作文
《黄河的变与不变》
咱先来说说黄河的变呀。
嘿,你还别说,我记得小时候去黄河边玩,那时候的黄河水可没现在这么清亮。
那河水看着黄乎乎的,带着泥沙一股脑地往前奔。
当时我就特好奇,这黄河水里咋这么多泥巴呢?就跟小伙伴一起研究,还捡起河边的泥巴玩,弄得浑身脏兮兮的。
现在再去看黄河呀,感觉水好像清了一些呢,这就是个变化呀。
再说说这不变的。
不管啥时候去黄河边,那水流的气势永远那么壮观!那奔腾的样子,哇,就好像永远有着使不完的劲,一直往前冲。
每次看到那汹涌的河水,心里就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咋说呢,就是既敬畏又兴奋。
就像我现在长大了,再回黄河边,那河水还是那样流淌,气势一点都没减,还是能让我感受到那种震撼。
黄河呀,你可真是既有变又有不变呢。
你带着历史的痕迹一路奔涌,不管怎么变,你永远都是咱心中那条伟大的母亲河。
我呀,以后还会常常来看你的,看看你又有了哪些新变化,又一直保持着哪些不变的魅力。
嘿嘿,这黄河就是这么神奇,是不是挺有意思呀!。
二年级作文叙事:黄河的变化
二年级作文叙事:黄河的变化
人们都说黄河石中化民族的摇篮。
可是一查黄河近两百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
人们不禁要问到像这样一个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在千年到万年前,黄土高原,黄河流域,自然条件很好,可以和现在的江淮流域媲美。
那时气候温暖森林茂盛,土地肥沃下游的自然条件,更好,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繁衍。
后来黄河边了,变得凶猛起来,因为黄土高原气候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崩塌。
还有人口增长,无限开垦放牧森林毁灭,草原破坏。
黄河不断往坏发展,我们应该保护大自然,让黄河向好的方向变化。
中小学三年级精选作文:黄河的变化
中小学三年级精选作文:黄河的变化
黄河的变化
如果说,云龙湖是镶嵌在徐州市耀眼的明珠,那么故黄河就是一条美丽的项链,如果说云龙山是徐州城的骨骼,那么故黄河就是徐州城一条砰然跳跃的动脉。
星期六下午,我们快乐作文的同学在赵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故黄河河畔。
刚到那里,我们就被那如诗如画的风景陶醉了。
首先看到的是波光粼粼的湖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湖面像洒满金子,又像布满了星星,微风吹来,又如千万条银蛇在游动。
风平浪静的时候,河面又像一面硕大的银镜,岸边大树,枝繁叶茂,花坛里五颜六色,白的像雪,红的像火,蓝的像天,黄的像金,绿的像翡翠一般,粉的霞......这里的风景真是美不胜收呀!
赵老师微笑地说:“快去采访岸边休息的老人,问问老人以前的故黄河是什么样的呢”?
我和刘舒冉等几位同学来到一位老爷爷的面前,行了个礼,说:“老爷爷请问您一个问题,以前的故黄河是什么样子的呢”?老爷爷想了一下,语重心长地说:“以前的故黄河又臭又脏,河面上到处都是肮脏的垃圾,水才有一米多深,人们都不敢开门,因为一开门就有一只只苍蝇和蚊子从窗户外飞到屋子里。
”我听了心里感慨万分。
回家后我心里想:为了我们的家园,为了我们的亲人保护环境吧!因为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一个环保小
卫士,保护我们的环境,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保护环境吧!
12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黄河的变化作文
黄河的变化作文黄河的变化作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黄河的变化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黄河的变化作文1以前,我只知道黄河的凶猛暴烈。
自从学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后,我才知道:“早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
那儿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
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
”可为什么到了现在黄河却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大祸害呢?其中,除了自然原因外,我们人类的破坏是造成黄河变化的另一主要原因。
由于人类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植被遭到严重毁坏。
因此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四千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被破坏耕地五百五十万亩。
”我大吃一惊:“哇噻!五百五十万亩到底有多大呀?如果这种情况一直继续下去,许多年后,我们的国家会变成什么样的呢?我们的后代该到哪儿去居住呢?”说到黄河,我就想到自己的家乡。
记得爷爷告诉过我,在他们小的时候,山上密密麻麻的都是树,密得连人都挤不过去。
可是现在,村子周围的山上都是光秃秃的,连一棵象样的树木都找不到了。
遇到多雨的时候,山上到处滑坡,泥石把人们的菜地填平了,把绿油油的禾苗淹埋了,把家乡的马路也堵塞了。
泥水还把路面冲得坑坑洼洼,人坐在汽车上就象坐在花轿上一样,一颠一跛的,容易晕车的人,非把肚子里的东西吐光不可。
再看看那河水,一片浑黄,长年下来,真不知道带走了家乡多少肥沃的土地。
怪不得人们的庄稼是越种越差呢!亲爱的乡亲们,请你们别再上山滥砍乱伐了!现在,你们虽然得到了一些小小的利益,但是,你们将来失去的或许就会是最美丽的.家园!黄河的变化作文2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
所有人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可是,黄河近20xx年来的“表现”却让人们大吃一惊。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6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6篇我感触很深。
一是惊叹黄河决口、改道的惊人数字;二是纠结于现在我们到底是该叫黄河为“母亲河”,还是多灾多难的“祸水”呢?黄河在近两千多年来,决口一千五百多次,改道二十六次。
相信大家看了这个数字也会像我一样,倒吸一口凉气吧决口、改道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黄河两岸的老百姓不得安宁。
每当黄河改道、决口之时,它两岸的五百多万亩农田就会被洪水淹没。
人民的多少心血,就这样毁于一旦。
我不禁苦笑:这还是我们的母亲河吗它变得凶猛暴烈,从人们心中的母亲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了令人恐惧的“祸水”,这究竟是为什么很多年来,我国的专家学者们都致力于黄河泥沙过多的治理问题。
可是泥沙还是没有停下增多的脚步,甚至更加猖狂。
黄河在某些地区形成了危险的悬河,连堤坝也阻拦不了。
这一切都得“归功”于人类活动及自然变化产生的泥沙!课本上说的治理方法,我也一样赞同。
要治理黄河,首先要管住泥沙;要管住泥沙就必须先改变越穷越要垦地的思想,然后在黄土高原上多种树木花草,绿化环境。
这样泥沙就不会那么猖狂了。
我想要是有这样一种机器就好了:黄河水经过它的时候,通过的是纯净的水,泥沙则会被它过滤掉,收集到一个很大的像猴子嘴里的颊囊一样的东西里。
然后人们定期运走那些被过滤出来的泥沙。
这样应该就能减少黄河的含沙量了。
让我们一起努力,保护黄河!保护大自然吧!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篇二:自然之道作文【篇一:自然之道】我读了《拔苗助长》有感,《拔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故事,它讲了从前有一个农民,他总觉得自己田里的小苗太矮了,于是,他用手去拔那些小苗,回来后他美滋滋的,第二天去田里一看,小苗全枯萎了。
我读了《拔苗助长》后想说:那个农民也太笨了,拔小苗根本不会让它长得更快,反而会让小秒枯萎,他难道连这一点自然常识都不知道吗?没错,那个农民并没有恶意,他只想让自己的小苗长得更高,可是自然之道是不可违背的,谁违背了它,谁就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想到这儿,我有想到了我们语文书上的第九课《自然之道》,它的主人公:“我与七个同伴也犯了同农民一样的错误,违背了自然之道,结果,后果,不堪设想。
黄河变了样作文范文250字
黄河变了样作文范文250字第1篇:黄河变了样作文范文250字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名族的摇篮,可是黄河近2000年来的状况却让人大吃一惊。
黄河每流到每平方千米就550万亩的土壤被侵蚀掉,它一年可以决口50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们带来深重的苦难。
它还可以每年吸收56亿吨沙子,是长*含沙量的40倍。
这些沙子可以让黄河每年高出5米——6米甚至高出10米以上。
黄河为么残暴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说起来也有趣,在几千年前黄河自然条件很好,下游条件更好,所以我们祖先把黄河命为“母亲河”。
但是他们远远没想到黄河会变成这样。
我们不能让黄河一直这样下去,所以*决定建立了一个“保护母亲河行动”告诉什么多种树、砍树是一件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不要乱开垦、放牧等一些知识。
只要这样下去黄河很快会建设好的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黄河公250字作文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43平方公里,是*境内仅次于长*的河流,它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但是在*历史上,黄河沿河流域的人类文明带来很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祥地之一,所以*人一般称其为“母亲河”。
黄河是*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可是,就在这波浪滚滚的黄河上,居然有羊皮筏子!⊙?⊙b汗未完,继续阅读 >第3篇:黄河是怎样变化作文原来可以和*淮流域媲美的黄河,因植被缺少,人口增多,人类疯狂开垦土地、砍伐树木等种种原因,而变化了。
两千年间,竟决口了1500次,改道26次,折磨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
这篇文章令我想起了几年前,我在报纸上看到的关于黄土高原发生严重水土流失的一则新闻。
我由衷地感受到了人类无限制开垦土地,破坏植被而造成的悲惨后果。
现在,黄土高原已经光**的了;可谁又能想到绿*曾是这里的主*调呢?风一吹,黄土高原上的黄沙弥漫大地,经过一波三折,这座高原的环境可以说是从天堂到了地狱。
黄河的变01
黄河的变化
黄河是中华人民的摇篮,可在近几百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让我们回想一下黄河的百年的巨大变化吧!
几千年前,黄河完全可以与今日的广东珠江相提并论。
那时,黄河一带气候温暖,周围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
所以咱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
可是,之后黄河完全变了,变得十分凶猛、残暴。
使两岸人民叫苦不迭。
这是什么原因呢?经科学家的认真调查研究,发现不是黄河的原因,而是存在着自己的原因。
黄河的源头在青海巴颜喀拉山,水从岩缝中流出来。
水十分清,可为什么到现在反而“凶猛、残暴”呢?
后人猜测,在秦朝时期,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
加上黄土原本结构松散,很容易被暴雨淋塌,之后溶入水中,慢慢就浑浊了。
其实,黄河中有大量黄沙,再加上黄河中部少许发生沙尘暴和人多次在里面洗衣服、投垃圾、放进脏水,人们也想把黄河里的黄沙运走,可你想想,这是一件可完成的事吗!肯定不行啊!!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禁止破坏森林,破坏森林绝对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最后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如果大家做到这几条要求,我想,黄河变好的的梦想必将成为实现。
去奋斗吧!。
黄河的一年四季作文4篇-描写四季的作文
黄河的一年四季作文4篇-描写四季的作文黄河的一年四季作文4篇-描写四季的作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黄河的一年四季作文4篇-描写四季的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河的一年四季作文4篇-描写四季的作文1黄河流经乌海,是滨河区的一大景观。
春天,天空蓝蓝的,没有一丝浮云,太阳暖洋洋的照耀着大地,脱去了黄河雪白的大衣,融开了冰冻的黄河水。
太阳的光像妈妈一样抚摸着黄河,让他慢慢流淌着。
夏天,黄河水哗啦哗啦的流过,他唱着欢快的歌谣,飞快的跑着。
瓦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丝似的云,黄河像个调皮的娃娃,闪动着鱼鳞般的光波睡着了,一道犹如利剑般的太阳光照在河面上,从远处看,河面上好像有一座银山。
秋天,黄河上落下了许许多多的树叶,像一条条小鱼游在水面上,有红的,有黄的。
看!圆形的像蝴蝶鱼,三角形的像热带鱼……美丽极了!冬天,黄河穿上厚厚的白大衣,冬爷爷还怕他感冒,又给他盖上了厚厚的透明的大被子,黄河马上变得白茫茫的,发出耀眼的光。
黄河的一年四季作文4篇-描写四季的作文2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长河,也是中华儿女的母亲河。
我为身居在母亲河边而自豪。
下面就由我来讲一讲黄河的四季变化。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树出现了嫩芽,小草也冒出了尖牙。
黄河也不例外,河水不怎么黄了,缓缓的流着,但她还是那么雄伟,那么豪放。
春天悄悄地离去,夏天悄悄地来。
黄河她也忍不住寂莫,参与到夏天的歌声中来。
你看,那黄河变得更加的汹涌,跌入十里龙槽,发出惊天的响声。
最有趣的还是黄河水一半青一般黄的奇特景象。
由于陕西下了雨,水都是黄的,而山西没下雨,水是青的,它跌入龙漕后,才汇合成常见的淡黄色。
秋天来了,大地一片金黄色,黄河也随着潮流改变了自己的颜色,变成了金黄色。
冬天来了,黄河却没有结冰,她不愧是我们的母亲河。
她这种精神,不正是我们中华儿女坚强的精神吗?黄河的一年四季作文4篇-描写四季的作文3我的家乡在博兴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发展变化本文是关于作文素材的黄河发展变化,感谢您的阅读!黄河断流从1972年起黄河经常出现断流的情况。
断流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全球变暖——随着近年来全球变暖情况的加剧,一方面使得河道的蒸发量大增,另一方面春夏季上游冰川的溶化大量吸收热量,造成内陆局部气温低于往常,减小了内陆和海洋之间的温差,进而造成季风减弱,缺少季风从海面带进内陆的水汽。
虽然全球变暖使冰川融化加大上游水源的流量,却抵消不了蒸发量的提高和季风减弱的影响效应。
造成中下游的水量逐年减少。
2.植被破坏——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破坏严重,缺少植被涵养的土地逐步沙漠化,蒸发量变高,土地干燥地下水需要不停吸收流经河道才能补充。
3.灌溉方式落后——黄河中上游流经的多为经济较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缺少节水灌溉的技术和资金,多为大水漫灌,黄河水浪费严重。
①上游属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率极少,中游为主要补给区但水土流失严重、季节变化大,下游流域面积小,补给少;②流域内人口增长快,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粮食增长率;③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发展,黄河沿岸工业和城市用水量不断增加,引黄灌溉面积不断扩大;④水库调节能力较低,水资源管理不统一;⑤水费低廉,低水价唤不起人们的节水意识,工农业用水浪费极大;⑥环境污染急剧降低黄河水的利用率。
⑦河道沿岸工厂污水排放过多。
悬河由于泥沙淤积,全长5464公里的黄河的大部分河段里,河床都高于流域内的城市、农田,全靠大堤约束,它因而被称为“悬河”。
那么黄河是从什么地方开始成为“悬河”的呢?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西南部的磴口县,在这里,黄河河道比县城所在地平均高出4至6米。
黄河奔流在中条山与秦岭之间,东行经河南孟津。
由这里距黄河30公里处,就是我国著名的都城洛阳。
洛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
从东周起,先后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炀帝)、唐(武则天)、后梁、后唐等朝代在此建都,被称为“九朝古都”。
河道变迁黄河是我国第二条大河,自远古以来即为多泥沙河流。
公元前4世纪黄河下游因河水浑浊即有“浊河”之称。
公元1世纪初,有人指出“河水重浊,号为一石而六斗泥”。
唐宋以后泥沙有增无减。
这些泥沙中的一部分堆积在下游河床上,日积月累,河床淤高,全靠堤防约束,时久形成悬河。
每逢伏秋大汛,防守不力,轻则漫口决溢,重则河道改徙。
据历史记载,在1946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间,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93次,河道因泛滥大改道共26次,决口一千多次。
洪水遍及范围北至海河,南达淮河,纵横25万平方公里,对中国黄淮海平原的地理环境影响巨大。
就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特点而言,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战国筑堤以前上限大致从新石器时代开始。
当时黄河下游流经河北平原,在渤海湾西岸入海,因两岸未筑堤防,河道极不稳定。
据文献记载,黄河曾往返更迭多次流经的有《禹贡》、《山海经·北山经》和《汉书·地理志》中记载的三道。
前二道在河北平原偏西,沿太行山麓北流,《山经》大河下游大致北流到永定河冲积扇的南缘,向东经过雄县、霸县一线,到今天天津市区附近入海;《禹贡》大河下游在今深县与《山经》大河别流,穿过今河北平原中部,于青县以东入海;《汉志》大河则离开了太行山东麓,经豫东北、鲁西北、冀东南,东北至黄骅县境入海。
上述三河道在战国中期以前,或互为主次,或同时存在,但以流经《汉志》大河为常见。
在古代,“河”就是黄河的专称。
据《汉志》、《水经注》记载,河北平原上被称为"河"的水道达10余条,都可能是黄河某次决流改徙后的故道。
②公元前4世纪~公元初年(战国中期至西汉末年)战国中期,下游大规模修筑堤防后,固定下来的河道就是《汉书2地理志》里记载的大河,从此结束了长期以来多股分流、改道频繁的局面,我们暂时作为黄河第一次重大的改道。
在战国中期,黄河下游地区人口稀少,初筑堤防时,两岸堤距宽达50汉里(1汉里相当现今414米),大溜(水流主泓)得在堤内游荡,河道蓄洪能力较强,不易发生决口。
以后生齿日繁,在大堤内河槽两旁淤出的大片滩地上进行了垦殖,修筑民埝以自卫,远者距水数里,近者仅数百步。
遂使河床迫束,河身多曲,淤高迅速,险情迭出。
西汉末年,今河南浚县境内河道,“河水高于平地”,显然已成“悬河”。
这是秦汉以来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加剧的结果。
公元11年王莽时黄河又东决,河、淮之间水灾延续了60年之久。
③公元1~10世纪(东汉至唐末)公元11年(王莽始建国三年),黄河在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以上决口,河水一直泛滥至清河郡以东数郡。
当时,王莽因为河决东流,可使他在元城的祖坟不受威胁,就不主张堵口,听认水灾延续了近六十年,从而造成黄河史上第二次重大的改道。
此后,在将近千年时间里,黄河下游河道出现过相对稳定的局面,偶而有决溢,也未造成大规模改道。
其原因:一,东汉开始大量游牧民族入居黄河中游,退耕还牧,次生草原和灌木丛代替了耕地,水土流失相对减弱。
二,公元70年,在王景领导下,对西汉末漫流的河水进行全面治理,才固定了一条新的河道,大体流经冀鲁交界地区,从长寿津(今濮阳西旺宾一带),自西汉大河别出,循古漯水河道,经今范县南,在今阳谷县与古漯河分流,经今黄河和马颊河之间,至今山东利津县境入海。
三,当时黄河下游存在不少分支,或单独入海,或流入其他河流,沿途更有一些大小湖泊和沼泽洼地,都起着分洪、排沙与调节流量的作用。
④公元10世纪~1127年(唐末至北宋末)经近千年的堆积,到唐末开始,黄河下游河口段已逐渐淤高。
公元893年(唐景福二年)河口段,发生近百里的改道。
到五代时期,决口的频率明显增加,平均不到三年就有一次泛决。
至11世纪初,在今山东商河、惠民、滨州市县境内,河道又“高民屋殆逾丈”。
此后决口地点又上移到澶州(今河南濮阳)、滑州(今滑县东旧城)一带。
总的趋势是,河道逐渐向北摆动。
五代末年、北宋前期决出的赤河、横陇河,都在唐代大河之北。
1048年商胡埽(今濮阳东昌湖集)决口,北流经今滏阳河与南运河之间,下游合御河(今南运河)、界河(今海河)至今天津入海,史称“黄河北派”。
这是黄河变迁史上的第三次重大的改道。
(黄河北流大的共有三次:商胡埽、小吴埽、内黄口)⑤1128年~16世纪中叶(金元至明嘉靖万历时)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为阻止金兵南下,宋东京留守杜充竟然在今河南滑县西南人为决河,使黄河东流经豫东北、鲁西南地区,汇入泗水,夺泗入淮。
从此黄河离开了春秋战国以来流经今浚、滑一带的故道,不再进入河北平原,在此后的700多年中,以东南流入淮为常。
这是黄河下游变迁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也是黄河第四次重大的改道。
浚、滑之间原是黄河下游的窄道,由于这一段河道的控制,以下河道决口后摆动的范围,基本上限制在太行山以东、山东丘陵以北的河北平原上,离开了这段河道以后,下游河道折向东或东南,摆动于豫东北至鲁西南地区。
在金代,有记载的12次决口中,决后河道摆动在该地区占10次。
1286年(至元二十三年)10月,黄河在原武、阳武、中牟、延津、开封、祥符、杞县、睢州、陈留、通许、太康、尉氏、洧川、鄢陵、扶沟等15处决口。
大致可以分成三股;一股在中牟境内折而南流,经尉氏、洧川、扶沟、鄢陵等地,由颍水入淮;一股在开封境内,折而南流,经通许、太康等地,由涡入淮。
我们将其称为黄河历史上第五次大改道。
从金元至明中叶,黄河变迁特点可归纳为以下三点:第一,决口地点西移。
起初决口多在今山东境内(12世纪50、60年代),以后西移至今河南汲县、阳武(今原阳东部)、延津一带(12世纪80、90年代)。
到13世纪70年代~14世纪40年代,决口已移至新乡、原武(今原阳西部)、荥泽(今郑州市西古荥镇)一带,几至黄河下游冲积平原的顶端。
第二,河道干流逐渐南摆。
12世纪中期以后河道经豫东北、鲁西南,至今山东梁山县境流入泗水。
以后逐渐南摆进入豫东开封、商丘地区,经安徽砀山、萧县至江苏徐州夺泗入滩。
金元之际两次人为决河,先后由濉夺泗或由涡入淮。
13世纪后期有一段河道夺颍河入淮,达到黄河下游扇形平原的西南极限。
第三,下游河道除干流外,同时分出几股岔流,迭为主次,变迁无定。
自12世纪下半叶(金大定年间)开始,即出现“两河分流”的局面。
以后又分成3股,大致均流经今废黄河一线以北汇入泗水,夺泗入淮。
到13世纪下半叶(元初),下游又出现了夺濉、涡、颍入淮的几股。
嗣后,或东流入泗,或南流入淮,时而又东北决入马颊河、徒骇河、北清河(今山东东平以下黄河)入海。
经常数股并行,迭为主次,变迁极为混乱。
元末(1351)贾鲁治河时,曾整治一条从河南封丘东至徐州夺泗入淮的河道,史称贾鲁河。
不久即告废坏。
⑥16世纪中叶~1854年(清咸丰五年)黄河下游多股分流的局面至16世纪中叶(明嘉靖中叶)基本结束,“南流故道始尽塞”,“全河尽出徐、邳,夺泗入淮。
”这是河势的一大变化。
后来在万历初年,潘季驯推行“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河方针,下游河道方始基本固定,即今图上的废黄河。
其后虽有决溢。
但旋即恢复故道。
清前期经大筑堤防。
河南境内河道出现过一段相对安流时期,而山东、江苏境内河段决口次数增多。
江苏徐州至淮阴河段兼作运河,是“咽喉命脉所关,最为紧要”。
潘季驯治河重点即在这一河段上,如大修两岸缕堤、格堤、月堤、遥堤,重修高家堰,抬高洪泽湖水位,蓄清刷黄等工程。
到清初河患的重心下移淮阴至河口段,这是因为金元以后黄河长期夺淮入海,大量泥沙排入海口,河口不断延伸,使坡降变化,加速河口以上河道的淤积。
故18世纪以后徐州以下河患最为集中。
19世纪以后,河道淤废不堪,决口连年发生,更兼国内政治动荡,治河不力,发生新的改道已不可避免。
⑦1855年(清咸丰五年)~20世纪50年代以前1855年6月,黄河在河南省兰阳铜瓦厢决口,先向西北淹到封丘、祥符各县村庄,又往东漫流至兰仪、考城、长垣等县后,分成3股:一股出曹州东赵王河至张秋穿运;一股经长垣县,流到东明县雷家庄,这里就分成了两股,都东北流到张秋镇;三股河汇合后,穿过张秋运河,经不盐河流入大清河,由利津牡蛎口入海。
这是黄河第六次大改道。
黄河下游流经路线,按照现时中国行政区域划分,大体上经过河南的荥阳﹑郑州﹑原阳﹑延津﹑封丘﹑中牟﹑开封﹑兰考、濮阳,后经山东的曹县﹑单县,再经安徽的砀山﹑萧县﹑最后入江苏的丰县﹑沛县﹑徐州﹑邳县﹑睢宁﹑宿迁﹑泗阳﹑淮安﹑涟水﹑阜宁﹑滨海然后入黄海。
但在改道后,于铜瓦厢缺口后,黄河冲破原有的河道,改东北走向,在山东境内借大清河入渤海。
这次决口,使黄河下游结束了700多年由淮入海的历史,又回到由渤海湾入海。
其后的20年内,洪水在以铜瓦厢为顶点,北至北金堤,南至今曹县、砀山一线,东至运河的三角洲冲积扇上自由漫流,水势分散,正溜无定。
直至1876年全线河堤告成,现今黄河下游河道始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