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把握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学案33

合集下载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2.2.7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2.2.7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5.看意象。意象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象的完 美结合,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把握诗中的意象,就能 参悟意境,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如“行客”“归鸿”等 意象就蕴含着漂泊在外、思念家乡之情。
6.看关键。(1)从传达诗歌情感、主旨的程度上看, 关键词有显性与隐性之说。
①显性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 如包含“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 “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
2.看作者。作者的生平、风格、思想、政治抱负、 主要经历等等,无不影响作者的情绪。所以,在鉴赏作品 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生平、作品风格、思想抱负等。如读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你只有了解了他在政治 上的失意(被贬黄州)、有远大的抱负等,才可以读懂该词 所表达的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3.看时代。把握时代风貌特征,把诗歌放在时代背 景下评析,才能准确领悟其思想感情。例如南宋前期的诗 人,生活在战乱频繁的年代,目睹甚至亲历山河破碎、人
尾联在内容情感上起到了点染和升华的作用,全面地 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勤王敢道远”就是指要竭尽全 力报效祖国,而“私向梦中归”表达了诗人想念家乡,想
和亲人团聚的情感。这两句其实是回答别人“勤王道路远, 家乡何时归”的关怀,写得很有创意,把忠君报国之志和 思念故乡之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结构上点明了诗歌主 旨,升华了主题,言简义丰,言有尽而意无穷。
(2)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 诗的格调。
[白话诗歌] 听说通往轮台的路上,连年都可以看到雪飞。 春风从未到过那里,朝廷的使者去得也很稀少。 无边的白草一直延伸到疏勒,青苍的山岭只是过了 武威。 为王事尽力岂敢说路远,只希望能从梦中返归。
[诗歌鉴赏] 此诗所写,都是回应其他人的关心和慰问。诗题“发 临洮将赴北庭”,因而诗中所叙述的是临洮至北庭的沿途 景物。开头“闻说”,则说明此行轮台和第一次去的安西 不同,暗示着和安西有对比:自然方面,春风不到,连 年雪飞;人事方面,汉使应稀。此次虽是作者第二次出 塞,但到北庭还是第一次,所以凭传闻写出轮台的寒冷 与荒凉,但是调子并不低沉。

2019年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_专题21_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

2019年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_专题21_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

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人物、事件、陈迹为题材,来感 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 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如: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乌衣巷:在今江苏南京市秦淮河南岸。六朝时 为贵族聚居的地方。朱雀桥:在南京城秦淮河上。王 谢:东晋时声望、权势最显赫的王导、谢安两大贵族世 家。
(2)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 《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 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 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与挚 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赠友送别诗 主要抒写离别之情,如: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前两句叙述友人顺江东下扬州的情形,“烟 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诗人送别朋 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地流露了出来。后两句着意描写友人 “西辞”,看起来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又包含了一个充满 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远去, 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直到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 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失了,而李白还在凝 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 接之处。“惟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谁又能 说是单纯写景呢?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不正体现在这 富有诗意的一片孤帆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像浩浩东 去的一江春水吗?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古代诗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古代诗

第二讲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对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内容、主题及思想感情的评价;二是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评价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诗歌中流露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具体客观地进行分析评价。

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是指作者对诗中的景物、事件、人物命运等的态度、评价。

诗人在其作品中所表达的观点态度,有的直白,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有的含蓄,如李煜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有的隐晦,如王维的“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有的张扬,如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特别是写景抒情的诗作,其观点与态度是不易把握的,这只能从诗作本身仔细领悟与思考作者隐含其中的观点态度。

此外,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还涉及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或局限性等方面。

典题探究了解古代诗歌的常见题材、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助于快速准确地把握诗歌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边塞诗边塞诗派指以反映边塞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

边塞诗多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常表达的情感有以下七类:(1)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显示祖国河山之壮美,抒发戍边将士保家卫国、建功立业之豪情。

(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多如此,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2)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戍边战士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为国捐躯的决心。

(3)写边塞的风光或思乡怀人的情怀,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之情。

(4)表达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宋代的边塞诗多如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5)诉说连年征战之苦,思乡思亲之苦。

(宋代的边塞诗多如此)(6)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

(7)通过征夫怨妇侧面写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

【典题1】(2012·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新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之如何读懂古诗词

新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之如何读懂古诗词

抓关键词句
关键词
情感词:情感词直接表露情感,如“悲”、“愁”、 “孤”、“喜”、“闲”之类。 修饰词:形容词、动词 、副词等,尤其是冷暖色调形容 词多能表现悲喜心情 。
关键句
首句(联):从首句了解基调,许多诗词,往往在开头部 分,奠定基调,统领全诗。 尾句(联):从尾句了解主旨,在最后一两句升华,卒章 显志,或较为鲜明直接地表达出情感、主旨和态度,或婉 转含蓄表现郁积在心中的情感。 典故句:辨析所用典故有助于把握诗人情感。 重要句:隐含诗歌重要信息,有助于我们了解诗歌内容, 理解诗人情感。
标题下有“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李师道是当时藩 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 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中唐以后,藩镇割据, 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而一些不得 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曾作《送董邵 南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张籍是韩门大弟子,他的 主张统一、反对藩镇分裂的立场一如其师。这首诗便是 一首为拒绝李师道的勾引而写的名作。通篇运用比兴手 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 男女情事之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诗,题为《节妇 吟》,即用以明志。
闲鹭常早栖,秋花(相比其它地方)更迟落。 家童(正在)扫萝径,(因为我)昨与故人期。
总结方法
(一)看标题,抓题眼
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 用,是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其蕴含的关键信息有:
1、时间、地点、对象、事件; 2、诗歌内容的概括; 3、写作缘由或目的; 4、表明诗歌题材,暗含诗歌表达技巧; 5、情感或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
崔护《题都城南庄》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不知人面去何处, 桃花依旧(在)春风(中)笑”。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喜迁莺 蔡挺
霜天秋晓,正紫塞故垒,黄云衰草。汉马嘶风, 边鸿叫月,陇上铁衣寒早。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 须报。塞垣乐,尽橐鞬锦领,山西年少。
谈笑。刁斗静,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圣主忧 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岁华向晚愁思,谁念 玉关人老?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
[注释]①蔡挺(1014-1079),宋城(今河南商丘)人。官 至直龙图阁,知庆州,屡拒西夏犯边。《宋史》本传称蔡挺“ 在渭久,郁郁不自聊,寓意词曲,有‘玉关人老’之叹”②橐 (tuó)鞬,指装甲胄、弓箭的袋子。
抓住典
型意象
抓住关
• (2011全国大纲卷) 关河令
键词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
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
如何消夜永!
•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
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
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
常见手法:借景抒情 、衬托、对比、 白描+描写手法等
常见感情 情感一:对山水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情感二:对恬静闲适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情感三: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和现实的不满。 情感四:抒写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情趣。 情感五:歌颂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 。
情感六:表现闲适平静的表面掩藏的复杂心绪(个人经历、 处境与理想抱负的冲突)
边塞诗中常用评析词语
景物特点:雄奇、奇丽、荒寒、辽阔、 壮阔、广阔、萧瑟。 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 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英雄气概、 爱国激情、厌战情绪。
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
1、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2、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 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3、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 4、杀敌报国的豪情和建功立业的渴望。 5、出征将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

【一轮复习】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答题模板!

【一轮复习】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答题模板!

【一轮复习】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答题模板!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对古代诗歌进行评价,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侧重概括诗歌的主旨和简析形象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侧重对诗歌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情感倾向以及作品局限性的评价。

鉴赏时,首先必须明确其表层意思与深层意思,把握其主旨和思想倾向。

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分析评价。

要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义、似是而非的问题。

考向一思想内容类笛》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无屈原《离骚》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苏轼《定风波》二、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1.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心境、心情、人生理想、人生态度)?3.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4.诗人的情感有哪些变化?5.请概括诗人的情感。

6.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三、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一)七点入手把握诗歌思想感情1.看题目。

题目蕴含着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2.看作者。

作品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化,所以,要准确理解诗词,把握作品情感,体验语言风格,就不能脱离作者而孤立地臆断。

作者的生平、风格、思想、政治抱负、主要经历等等,无不影响作者的情绪。

3.看时代。

把握时代风貌特征,把诗歌放在时代背景下评析,才能准确领悟其思想感情。

4.看意象。

诗歌的创作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而是注重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5.看关键词句。

诗词中的关键词句往往透露着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作者的情感在诗词中的走向。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含解析)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古代诗歌中的艺术形象都渗透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在高考中,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考查角度是分析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寄寓的感情,并且有时和形象鉴赏、表达技巧结合在一起。

题型一评价思想内容高考卷中,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围绕提炼情感主旨和理解诗句意义两个角度命题。

(一)古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怀1.人生理想与人生道路古代诗人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和“功成身退”。

“儒”和“道”成了诗人的两大思想主流。

“穷”即政治失意,人生不得志,怀才不遇;“达”即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其中,“独善其身”,可视为身退,就是出世人生;“兼济天下”,可视为功成,就是入世人生。

古人“身退”的前提是“功成”,但有作为的诗人大多不能“功成”,只好走三条路:其一,愤世嫉俗,郁闷伤感(多信奉儒家思想),如屈原、杜甫;其二,黯然退隐,悠然闲适(多信奉道家思想),如陶渊明、孟浩然;其三,愤世嫉俗,不得不退隐,却又心有不甘,饱受出世与入世矛盾的煎熬(多信奉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如李白、苏轼。

“身退”后,不再关注天下,而是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品性,在“未功成”和“退隐”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2.喜怒哀乐的缘由(二)古代诗歌情感常见类型1.忧国伤时具体内容举例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宫》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丁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洋》同情人民的疾苦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登楼》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2.建功报国具体内容举例建功立业的渴望陆游《书愤》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报国无门的悲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屈原《涉江》3.思乡怀人具体内容举例羁旅愁思温庭筠《商山早行》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边关思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4.生活杂感具体内容举例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昔盛今衰的感慨刘禹锡《乌衣巷》借古讽今的情怀李商隐《贾生》青春易逝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品格气节的自白于谦《石灰吟》谈禅说理的感慨苏轼《题西林壁》5.别离愁绪具体内容举例依依不舍的留恋柳永《雨霖铃》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坦陈心志的告白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6.贬谪失意具体内容举例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无用武屈原《离骚》之地的矛盾心理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苏轼《定风波》整体情感题高考要求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把握人生经历,分析情感态度

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把握人生经历,分析情感态度

任务四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把握人生经历,分析情感态度把握思想感情的四条途径1.词语定情,缘事明情。

抓住诗词中显性、隐性情语,可以快速体悟情感。

2.借景察情,时空显情。

景物是情感的载体,抓景语可以体悟情语。

同时诗人的情感在诗中是富于变化的,所以要从诗词的时空变换中抓住作者的思想情感。

读诗要抓住不同空间里的描写对象,捕捉到因空间变化而产生的情感变化,找出不同的情感。

3.咏物传情,题材推情。

抓住描写物象的语言,找准物与志的契合点。

体会诗词中的“物之情”和“物后志”。

题材不同,情感也不同。

由题材推情也是把握情感的途径。

(具体见任务组一活动4)4.典故挖情,知人论世。

抓典语悟情感,把握典中情要注意“两面”情感。

“一面”是作者对典故中的人、事的情感态度,“一面”是作者借此要表达的对现实、对自己的情感态度。

诗歌思想情感评价题“两步走”第一步:准确判断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忧国忧民之悲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孤愤等。

第二步: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阐释分析。

要表述的情感=情由(感情产生的原因)/情境(感情产生的境地)+感情基调示例:韦庄的《含山店梦觉作》和郭震《宿渔家》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感情基调”多用表示感情的一至两个双音节词表示,如惆怅、孤独、欣慰、愤懑、激愤、悲愤、闲适、恬淡等。

“情由(情境)”是出于原因(情境)而产生的感情,如陆游《书愤》表达的是一种悲愤之情....,这种感情是由报国无门....而产生的。

【资料链接】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层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表述要注意因题而异情感概括题可直接使用上述形式。

情感分析题表述有两种模式:(1)分析+概括:先分析具体诗句,后概括出情感内涵。

(2)概括+分析:先概括出情感内涵,后分析具体诗句。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第3单元古代诗歌阅读第五节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核心知识二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第3单元古代诗歌阅读第五节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核心知识二

2020/7/29
7
3.牢记答题步骤
第一步:注意读懂并理解诗词句子的表层意思和弦外 之音,明确作者可能要表达什么观点态度。
第二步: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或表明自己的观点。 第三步:结合诗(词)句进行分析,在原诗(词)中找到能 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阐述理由,或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给予 中肯的评价。
2020/7/29
劝诫友人不要荒废事业。由此可以看出,词人主要表达的 就是希望友人有为恢复中原大业做出贡献的决心以及珍 惜时光、建功立业的壮志等。
2020/7/29
10
[答案]①自己虽然年老,但不愿归隐青山,仍然渴望 为恢复中原大业做出贡献。②劝诫友人不能沉溺于享乐而 丧失志向,当珍惜时光,及时建功立业。
2020/7/29
12
有人评价这首诗“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请结合颔 联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杜牧一生仕途不顺,穷困潦倒,且居无定所,四
处漂泊,而此诗又作于被贬之时,因而诗人的抑郁之情可 想而知。诗人在第二联着一“难”字将他的这种苦闷表露 无遗。但诗人并非一味苦闷,下句以“菊花”意象传递了 他在逆境中坚忍不拔并保持乐观情怀的处世态度。
2.掌握鉴赏要点
(1)观点要明确,体悟要深入。
20及里,透过形 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的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 象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度,这是分析评价的前提条件。
(2)分析要细致,延伸要具体。 ①要紧扣原诗(词)的内容。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必须引用原诗(词)中的相关词句来具体分析,千万不要脱 离原诗(词)泛泛而谈。 ②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 点上的细致解剖,避免架空分析。 ③注意把观点态度的评价和表达技巧的分析结合起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第四讲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Word版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第四讲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Word版含解析

第四讲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基础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的重中之重,它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对古代诗歌内容、主题的评价;一是对思想感情的评价;一是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诗歌的思想内容一般指诗歌的画面所反映的状况或现象、诗歌的主题、作者寄托的情感等。

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具体来说,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真实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诉等。

重难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特别是写景抒情的诗歌,其观点与态度不容易把握,只能从诗作本身领悟与思考作者隐含其中的观点态度。

[考法综述 ]从高考命题来看,真正意义上的“评价”题很少出现,其设题点大多集中在诗歌的内容、抒发的思想感情等方面,题目大多要求考生回答“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体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表达了怎样的人生追求”等。

命题法 1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典例 1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今新疆吉木萨[注 ]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尔北 )。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于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解析 ]本题有两问,第一问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第二问考查尾联对抒发情感的作用。

对于诗歌思想情感类题目来说,第一问属于传统题型,指向明确,难度适中。

第二问,指向不是很明确,可能会引起考生误读。

通常情况下,这类题目考查的是情感和结构上的作用,本诗尾联又是以议论作结,在结构上的作用不外乎升华情感之类,解答本题时需要联系作者的生平、理想追求,诗歌的写作背景等进行分析。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十五讲 古代诗歌阅读之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 精品学案 (新高考)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十五讲  古代诗歌阅读之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  精品学案 (新高考)

第二十五讲古代诗歌阅读之诗歌思想内容与作者观点态度导学案【知识梳理】一、必备知识(一)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其深层内涵,并对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元素加以评价。

从近些年的高考卷来看,真正要求作出评价的试题不多,倒是分析概括诗歌思想感情的试题较多。

主要体现在提炼情感主旨和理解诗句意义两方面。

1.提炼情感主旨诗歌的题材往往决定着诗歌的思想内容,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有所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要鉴赏古代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就必须对不同类别的诗歌题材有充分的了解,并能根据题材对诗歌情感作出较为准确的预判。

(1)送别抒怀诗送别抒怀诗是高考命题选取较多的一类诗歌,它的思想内容主要表现在抒发离愁别绪、别后思念之情等方面。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

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

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如柳永的《雨霖铃》等。

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洗送别的悲伤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丝毫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气逼人,气壮山河。

此外还有高适的《别董大》,表现了对朋友美好的祝愿;岑参的《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

(2)羁旅思乡诗羁旅思乡诗通常表现行役的艰难、漂泊的辛苦,对家乡亲人、国都君主的思念,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

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难、宦游之艰。

阅读这类诗歌要大体了解诗人的经历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歌中寄寓的复杂感情。

边塞征战诗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边塞风光;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感伤;抨击统治者穷兵黩武,对战争的不满和控诉;思乡念亲或征人思妇的愁苦思情;友人惜别感伤或壮别感奋等。

高考冲刺古典诗歌鉴赏系列一:把握思想感情 观点态度

高考冲刺古典诗歌鉴赏系列一:把握思想感情 观点态度

高考冲刺古典诗歌鉴赏系列一:把握思想感情观点态度高考冲刺古典诗歌鉴赏系列一:把握思想感情观点态度太子头上的高考冲刺古典诗歌鉴赏系列一:把握思想感情观点态度河北省三河市第一中学语文组黄志芳一、考纲解读考纲要求,阅读古典诗歌,能够概括中心意思。

诗歌的中心意思就是指是个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或观点态度。

纵观高考试题,解读“思想情感、观点态度”类试题一直受到命题者的垂青。

2013年全国17套高考语文试卷有10套直接考查学生对诗词思想情感或观点态度的把握,2012年全国14套高考试卷有6套试题直接考查对诗词思想情感或观点态度的把握。

而技巧鉴赏、语言鉴赏、形象鉴赏的完成,也都需要在准确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行。

因此,准确解读诗歌思想感情、观点态度是完成古典诗歌阅读试题的关键。

二、常识整合: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一)忧国伤时类揭露、讽刺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荒淫误国:如李商隐《马嵬》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同情百姓的疾苦:如白居易《观刈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二)建功报国类建功立业的渴望:如陆游《书愤》奋死杀敌、保家卫国的决心:如李贺《雁门太守行》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山河沦丧、国家灭亡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李煜《相见欢》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勇担重任的英雄气概: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三)思乡怀人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思念亲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商隐《夜雨寄北》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四)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世事沧桑的感慨: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五)送别留别依依不舍的离愁:如柳永的《雨霖铃》深厚友谊的留恋:如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赠汪伦》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三、考点突破(一)设问方式梳理:诗歌表达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高中语文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分析思想情感

高中语文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分析思想情感
8
解题技巧
一、注意七个要点
1.抓住题目。诗歌的题目往往透露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抓住题目,往往就抓住了 解答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类试题的“要害”。如李白的《送友人入蜀》,一个 “送”字便透露了诗中的惜别之情。再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着眼 题目,即可知词中所蕴含的是怀古伤今之情。
2.抓住关键词。有些诗歌,作者会有意识地用一两个关键词来点明感情基调。如 李清照的《一剪梅》,作者用“相思”和“闲愁”两个关键词就把这首词的思想感情 揭示得清清楚楚。
5
常见情感类型
类型 忧国伤时
建功报国
表现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 同情人民的疾苦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建功立业的渴望 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报国无门的悲伤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举例 杜牧《过华清宫》 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丁洋》 白居易《卖炭翁》 杜甫《登高》 杜甫《兵车行》 陆游《书愤》 王昌龄《从军行》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屈原《涉江》
【注】 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 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 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 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 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思想情感
1
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 生活内容,把握诗人融入其中的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深层内 涵,并对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元素加以评价。"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侧重概括诗歌的主旨和简析形象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侧重对诗歌作者的生活态度、审美情趣和情 感倾向以及作品局限性的评价。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一走好“三个步骤”读懂诗歌大意二抓住“九大题材”了解每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一走好“三个步骤”读懂诗歌大意二抓住“九大题材”了解每

阅读帮
第二步,读诗歌正文 1.抓“变形”之处,读懂“诗家语”。颔联对仗工整,正常语序应是 “曾闻湓浦似衣带,见说庐峰胜香炉”。“曾闻”“见说”为“听闻” 之意。诗人在此运用虚写的艺术技巧呈现出友人贬谪之地江州的自然 风光。 2.抓意象,体悟意境。颔联中的意象有“湓浦”“庐峰”。前句运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湓浦”比作“衣带”,写出了江水的曲折灵动。 后句描写庐峰的盛景。诗人通过写江州的美景,宽慰朋友。颈联中的
阅读帮 2.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 解?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 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 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诫做了铺垫。(6分)(评分参考:每答 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 分)
阅读帮
阅读范例 诗1 [2021新高考Ⅰ卷,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 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 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阅读帮
3.读注释。 借助注释可以理解一些生僻的字词,了解冷僻的史实、典故等,扫清 阅读障碍;也可以了解一些不太熟悉的作者和诗歌的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诗歌。 第二步,读诗歌正文 1.抓“变形”之处,读懂“诗家语”。 诗歌语言的“变形”之处表现为:在语法方面,改变词性、改变词序、 省略成分等;在修辞方面,运用互文、列锦等手法。
阅读帮

11分析诗歌情感评价观点态度-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与默写

11分析诗歌情感评价观点态度-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与默写
2.从空间上讲,作者处于不同的地方,面对的是不同的景物,抒发的情感自然也会随之不同。如为“客”,则有羁旅之愁;如登高,则有思乡之苦;等等。
三、把握作者思想情感的“三步骤”
步骤一:抓诗题和注释等,确定题材,感知情感趋向。
步骤二:抓字词,找诗眼,析意象。分析意象时,尤其要关注意象前后的修饰语、动词等。
步骤三:抓诗句——多角度、多层面理解情感。①写景句——抓住景物特点,揣摩含蓄之情。②状物句——抓住双层感情:一是关乎“物”的,一是“物”中寄托的情志。③特点句——用了比喻、象征、对比、衬托等手法的句子,要还原其本意;用了典故、反语等手法的句子,要理解其曲折之情。
【答案】(1)思想情感方面体现出“沉郁”之风:①反对朝廷消极苟安政策。诗人对南宋朝廷采取的不抵抗政策和一味退却逃跑的行为表现出极大的不满,此情与杜甫诗中经常表现出的忧患意识极为相近。②歌颂抗金志士爱国壮举。诗人对向子湮等爱国人士纷起抗战的爱国壮举进行了高度热情的讴歌,此情与杜甫诗中经常表现出的家国情怀极为相近。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①本词写于词人统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时。②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本词从登黄鹤楼“遥望中原”写起,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答案】开篇写词人登临黄鹤楼北望中原失地,回想当年歌舞升平,心中满是对北宋朝廷因享乐致山河沦陷的悲慨;接着写金兵进扰中原后民不聊生的惨状,国破家亡的愤恨之情油然而生;最后遥想自己统领精锐之旅肃清河洛的情景,心中满是胜利的报国信念和收复失地的乐观情绪。
思乡
怀人
(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2)思亲念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闺中怀人,如王昌龄的《闺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33 把握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局部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学案目标1.掌握古诗抒情的方式。

2.掌握做局部思想感情把握题的基本方法。

3.掌握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方法。

抒情性是中国古典诗歌最本质的特性。

要把握诗的思想感情,就必须了解、掌握古诗抒情的方式。

一、直接抒情1.知识梳理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不需要任何“附着物”,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有时当作者感情奔放,不直接抒发不足以表达强烈感受的时候,常用这种方法。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强烈的愤激之情,宛如洪钟巨响,突现了诗人刚直、倔强、无丝毫奴颜媚骨的品格。

中国古典诗歌抒情温柔敦厚,内敛含蓄,少有热情奔放,袒露胸襟。

但不代表每首诗都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

诗的尾联,词的下片,往往就是作者直抒胸臆的地方。

抓住了直抒胸臆的句子,就抓住了诗歌之核心。

2.演练体悟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这首诗以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念”字统摄全诗,“独”字承上启下。

“独”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间接抒情(一)借景抒情1.知识梳理借景抒情,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表达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把握思想感情,就要分析景物特点。

2.演练体悟临江仙徐昌图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

回头烟柳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这两句写景,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托物言情1.知识梳理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鱼虫,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刘熙载《艺概》)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比喻、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解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常有松、竹、梅等意象),即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情操志趣。

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

辨物明志,把握主旨及情感。

2.演练体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榴花朱熹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即事感怀1.知识梳理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

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或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

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一般皆可笼统称之为“即事感怀诗”。

即事抒怀,感情蕴含在叙事之中,故要分析所叙何事,事合何情。

2.演练体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归周密夜深归客依筇①行,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①筇:此代指竹杖。

“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用典抒情1.知识梳理用典,是中国诗歌创作的传统特色之一。

诗歌中的典故,可分为事典、语典两类。

事典所引的古代故事,包括历史故事、传说故事、诗文掌故等。

语典是指诗人在自己的创作中,会有意无意地袭用和化用前代或他人诗歌中的成语名句。

用事典的方式有:①正用与反用。

所谓正用,即正面应用原典的意义,大部分用典属正用。

反用,是就原典反其意而用之。

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王孙自可留”就是反用之例。

②明用与暗用。

明用即是在诗中一看就知道。

暗用指在诗中,即使读者不知诗人在用典,也能读懂。

如孟浩然《过故人庄》,粗看是一首山水田园诗,清浅平易,流畅自然,其实诗中就用了几个诗文故事。

用典抒情,就要明白典故的意义,把握用典方式,体会其中的情感。

2.演练体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云梦馆欧阳修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该诗最后一句用了什么典故?请指出来并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做局部思想感情把握题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其对策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梦寻梅方岳野径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

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

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

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注]。

注金貂是汉代的宫饰,玉华是唐代的宫殿名。

诗的尾联是诗人跳出梦境后的感慨,表现了他怎样的志趣?现场答案:答案一:甘愿一生清贫,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

答案二:感慨怀才不遇,难以实现远大理想。

探究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对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韦郎中张谓星轺①计日赴岷峨,云树连天阻笑歌。

南入洞庭随雁去,西过巫峡听猿多。

峥嵘洲上飞黄蝶,滟滪堆边起白波。

不醉郎中桑落酒②,教人无奈别离何。

注①星轺(yáo):使者所乘的车。

②桑落酒:古代美酒名。

(1)颔联、颈联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本诗尾联意蕴十足,请予以解析。

现场答案:(1)表达了旅途的艰辛与惆怅。

(2)作者说如果不喝桑落酒,就无法面对无可奈何的离别,大有借酒浇愁之情。

把对友人的依依惜别、旅途的艰辛都藏在酒中,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探究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对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苏轼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

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

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

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下片蕴含了词人什么思想感情?现场答案:表达了词人恬淡、豪迈之情。

“愿谢公雅志莫相违”是对友人的叮嘱,体现诗人有着谢灵运寄情山水的恬淡。

“不应回首,为我沾衣”嘱咐友人不必为自己担忧,体现了词人的放荡不羁、乐观豪迈。

探究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对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解答评价观点态度类题目的方法4.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明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垄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①,士甘焚死不公侯②。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高菊卿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注①语出《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的典故。

齐人每天到坟间讨吃祭余的酒肉,回家后还恬不知耻地向妻妾炫耀:“与达官贵人饮酒。

”②晋国介之推甘愿被烧死在绵山之中,而不愿意出山做官。

此句意指此。

这两首律诗都是借写清明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他们对人生的看法是否一致?请结合诗句作简要的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课记录:一、局部思想感情类1.审题(1)注意提问方式:这一句(一联,上片或下片)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寄寓了什么样的感慨?流露了怎样的心境?表现了怎样的态度(志趣)?(2)注意“解析”与“赏析”的区别,弄清是句子思想感情理解题还是句子赏析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