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的歌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土的歌》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
xx
教学年级:
七年级
教学内容:
xx 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泥土的歌》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汉族民歌中的山歌和号子,由音乐知识、欣赏、演唱、活动与练习四个板块构成。教材选取了各地民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优秀作品,旨在让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体裁形式,了解民歌与人民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演唱与欣赏汉族民歌中的山歌和号子,感受民歌主题明确、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特点,愿意主动接触和了解民族音乐。
教学目标:
1:了解民歌的种类,说出山歌、号子的基本含义,通过歌曲欣赏能够辨别两种民歌体裁。
2:能够自信的演唱《放马山歌》和模仿劳动号子片段。
3:在研究学习中,能通过感受与体验,发现“鱼摇尾”的创作方法,并能够运用它创编2——4 小节旋律短句
教学设计意图(理念):
传统民歌很难走进现代学生的生活,怎样让学生了解民歌、认可民歌从而喜欢民歌,是本节课的出发点也是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初一的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已具备一定的人文地理常识,可以结合听赏、体验、参与表现以及探究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及创造力,并引导他们结合不同地域人民的劳动、生活、文化习俗以及地域特征去理解民歌,使学生获得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提升。
教学设计亮点:
从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场景和相声等形象的视频片段切入,让学生先走入他们的生活,再聆听和学习他们在生活中有感而发的歌曲,利用“角色换位”的方法、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走近并喜欢传统民歌。
教学重点难点:
1.完整的学唱云南《放马山歌》,并尝试运用民歌的运腔方式进行演唱。
2.能总结出劳动号子与山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
一.导入
导语:
同学们平时喜欢唱什么歌?你知道哪些民歌?民歌反映了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思想,是我国的艺术瑰宝,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民歌天地,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民歌的概念。
二.新课教学
1. 观赏:
《放马山歌》
创设情境:
放马xx 的xx
邀请学生冥想,体验站在高山之巅尽情呐喊放马的的感受。
(可让学生捂住耳朵,更能让学生无所顾忌、畅快淋漓的去体验。)
二、XX《放马山歌》
1、听赏:聆听《放马山歌》,感受歌曲中衬词独特的演唱方法。
2、体验:
运用民歌中“喊唱”的运腔方式演唱歌曲中吆喝的衬词-“哟哦”。
(学生在模仿时容易用假声捏着嗓子唱,可引导学生往腰间使劲,用上气息,想象自己骑在马背上身处大自然中的感觉。)
3、互动:老师演唱《放马山歌》正词,学生演唱吆喝的部分。
(引导学生注意老师的范唱,为接下来的学唱做准备。)
4、分析:作品结构及创作手法简介。
(注意结合学唱的难点讲解作品结构及创作手法特征,歌曲中没有反复出现的小节可单独让学生练唱。)
5、学唱:
由老师教唱正词,学生配合“吆喝”的部分,然后请掌握了歌曲旋律的同学逐渐加入老师的演唱,反复几遍,直到能完整演唱整首作品。
6、表现:跟着伴奏有感情的演唱全曲,并在歌曲的演唱中加入声势动作,为演
唱添花(比如拍手、甩XX等动作。)
7、教师讲授:
民歌的概念,特点、种类。
8、教师讲授:
山歌的概念、演唱形式及代表曲目
劳动号子
一、导语:
老师给大家播放一些劳动号子的片段,大家来感觉其中的韵味,可以进行适当的
模仿。
1.观赏:
观看相声的视频片段。归纳劳动号子的种类
2.交流:在短片中你归纳了哪些劳动号子?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水上号子陆地号子
二.新课教学xx《xx 船工号子》
2、听赏:
欣赏图片并聆听《xx 船工号子》,提问:乐曲有着怎样的变化?请在听赏时用“弱缓强急”的手势感受作品的变化3 欣赏澧水船夫号子。听到些什么?——船工及有节奏的呐喊声。
4. 讨论:船工们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喊声有什么不同?展示两幅图片(平水与急流)。(引导学生从节奏、速度、力度方面进行回答。平水时的声音力度相对较弱,节奏比较平缓、速度适中;急流时的声音力度较强,节奏比较密集、速度较快。)
5、分析:
xx 船工号子歌曲的结构。(一领众和)
6、探究:
欣赏视频《船工号子》,讨论船工为什么要在行船和拉船的过程中唱
船工号子呢?(号子的作用)
7、劳动号子的基本特点及代表作听赏
8、完成课后活动与练习
9、学习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创编4-8 个小节。
三.课堂小结:
民歌的传承
思考:
我们中学生能为民歌的传承做些什么?
我国的传统民歌浩如烟海,除了今天我们所了解到的劳动号子和山歌,还有动人
的小调。面对这样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不光国家在进行大力的保护,音乐家们也不
断的将民歌素材运用到新的创作中。更值得一提的是,传唱民歌依然是少数民族地区
保留至今的民间习俗。而我们能为民歌的传承做些什么呢?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集欣赏、感受与体验及演唱为一体的综合课,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
动让学生感受到民歌丰富多彩的美,并能学唱其中的一、两首作品。民歌的旋律本短
小简单、朗朗上口,但由于民歌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使得这节课教学活动的设计显
得尤为重要,学生是否开心的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是否真心的接受并喜欢
听、唱民歌,成为检验这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这节课中,我从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场景切入,让学生先走入劳动人民的生活,再聆听和学习他们在生活中有感而发的歌曲。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角色换位”由好奇到理解,再到轻松自然的接受民歌,让民歌的学习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民歌的学唱则采用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大大降低了学唱的难度,能够留出更多的时间丰富课堂内容。我想有了这些铺垫,在第二课时活动与练习版块中,学生运用民歌旋律创编手法进行简单的旋律创编就不会显得那么突兀了。若能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资源,挖掘身边的民歌并进行交流与探讨,就能更完整的完成这个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