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的歌教案
泥土的歌一教案
泥土的歌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泥土在人类生活和文化中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欣赏与泥土相关的诗歌、歌曲等艺术作品,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3、鼓励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创作与泥土有关的作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泥土与人类生活、文化的紧密联系。
(2)感受艺术作品中对泥土的赞美和表达。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泥土所承载的情感和象征意义。
(2)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内涵的与泥土相关的作品。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欣赏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泥土的图片,如肥沃的农田、陶艺作品中的泥土原料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泥土在生活中的常见用途。
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泥土吗?泥土能用来做什么?”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泥土的歌。
2、知识讲解(10 分钟)(1)介绍泥土在农业中的重要性,如孕育农作物、保持水分和养分等。
(2)讲述泥土在建筑中的作用,如制作砖块、建造房屋的基础等。
(3)提及泥土在文化和艺术中的象征意义,如在一些民间故事和传说中,泥土被赋予了创造生命的力量。
3、作品欣赏(15 分钟)(1)播放一首与泥土相关的歌曲,如《黄土高坡》,让学生聆听歌曲中的歌词和旋律,感受歌曲所传达的对土地的深情。
(2)展示一首关于泥土的诗歌,如鲁藜的《泥土》,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分析诗歌中运用的意象和表达的情感。
4、小组讨论(10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在你们的印象中,泥土代表着什么?(2)艺术作品中的泥土形象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5、实践体验(20 分钟)带领学生来到校园的花园或操场一角,让学生亲手触摸泥土,感受泥土的质地和温度。
然后,给学生发放一些简单的工具,如小铲子、小水桶等,让学生尝试在泥土中种植一颗种子或制作一个简单的泥土雕塑。
《泥土的歌》教学设计
《泥土的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泥土的歌》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学习歌曲的歌唱技巧,提高学生的声乐表现能力。
3.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合唱演唱展示。
二、教学内容歌曲《泥土的歌》的学唱和表演。
三、教学步骤1.导入引导2.歌曲欣赏教师播放歌曲《泥土的歌》,学生仔细听歌曲,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意。
3.歌曲分析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意义,即歌曲赞美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力。
并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反复出现的“泥土”一词,探讨其象征意义。
4.歌曲教唱(1)教师将歌曲拆解成小节,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注意音准和节奏。
(2)学唱完整的歌曲,并进行多次练习,以达到自然流畅。
(3)借助歌曲的歌词和情感来带动学生,引导学生在歌唱中表达情感,注重感情的真实传达。
5.舞台表演(1)学生分组合作,一组担任歌唱,一组担任舞台表演。
(2)演唱组的学生按照音乐的要求进行排练,确保歌唱的准确、流畅和有感情。
(3)表演组的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和歌词进行舞蹈编排和表演,通过舞蹈的形式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6.合并排练(1)将歌唱组和表演组的学生合并,进行联合排练。
(2)整合歌唱和舞蹈,确保整体演出的协调统一7.舞台表演展示在学校的音乐会或文艺汇演等场合,让学生进行舞台表演,将他们的学唱和舞蹈展示给观众,展现学生的音乐才能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评估1.通过学生在创造性合唱和表演中的参与表现,观察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的发展情况。
2.评估学生的歌唱技巧和声乐表现能力,包括音准、节奏、咬字清晰和感情传达等方面。
3.观察学生对歌曲和歌词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进行创作,让他们编写自己对大自然的歌曲,发掘和展示他们的音乐才能和创造力。
2.定期组织户外活动,带领学生走入大自然,感受并体验自然之美,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
泥土的歌教学设计
泥土的歌教学设计引言:音乐是可以激发孩子们创造力和表达情感的强大工具。
通过音乐教育,孩子们能够培养审美意识、培养合作精神,并且提高他们在学习其他学科上的表现。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我们将以《泥土的歌》为主题,通过歌曲和相关活动,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环境保护和团队合作的兴趣。
一、目标设定1. 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的关注和热爱;2. 培养孩子们的音乐素养,提高听力技巧;3. 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4. 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学唱:选择合适的版本的《泥土的歌》,向孩子们展示和教唱;2. 歌曲理解:通过歌曲和歌词,引导孩子们思考自然和环境保护的意义;3. 创作活动:与学生一起创作歌词或编创动作,以表达对自然和环境的热爱。
三、教学步骤1. 导入(10分钟):- 引入《泥土的歌》的歌曲,播放音乐,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与学生们讨论关于自然和环境保护的话题,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2. 学唱歌曲(20分钟):- 分段教唱《泥土的歌》,让学生跟随学唱;- 反复练习,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曲调和歌词。
3. 歌曲理解(20分钟):- 学生们一起听歌,观察歌曲中出现的自然元素;- 与学生一起讨论歌曲中所表达的意义,引导他们思考关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 创作活动(30分钟):- 学生们分组,每组提交自己的创作,可以是歌词创作或编创动作;- 学生们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创作,并与其他小组分享。
5. 结束(10分钟):- 与学生们一起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鼓励学生们保持对自然的关注,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四、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1. 观察学生对歌曲的学唱情况,以及对歌曲内容的理解;2. 评估学生的小组创作作品,包括歌词和编创的动作;3. 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的积极程度。
五、延伸活动为了进一步加深对自然和环境保护的理解和关注,可以组织以下延伸活动:1. 室外考察活动:带领学生们参观公园或自然保护区,观察和体验自然环境;2. 环保手工制作:组织学生们使用废旧材料制作环保手工,强调材料的再利用和环保意识;3. 环保社区服务:鼓励学生们参与社区的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
第三单元泥土的歌教案
《泥土的歌》 1教学目标1、能用柔美、圆润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藏族民歌《年轻的朋友》,喜欢聆听哈萨克族民歌《都达尔和玛利亚》、维吾尔族民歌《阿瓦尔古丽》以及蒙古族民歌《银杯》,感受不同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与风格。
2、能够认真地参与课堂中的各种音乐活动,积极发表个人见解与认识。
教学难重点认知藏族、蒙古族、哈萨古族等少数民族民歌音乐特点与风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们通过泥土的歌(一)(二),学习了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了解了汉族民歌的风格和特点,今天让我们走进瑰丽的少数民族民歌,来领略各少数民族民歌不同的魅力.(互动活动)老师在讲台上准备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三套民族服饰,用边歌边舞边弹奏的形式范唱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三个民族的民歌片段,请学生辨别其民族,并且找到达相对应的民族服饰.(二)走进藏族民歌,听赏《年轻的朋友》1、听赏歌曲《年轻的朋友》,提问:你能从藏族人民生活的地理环境及风俗习惯出发谈谈这首歌在曲调、旋律上的特点吗?2、简介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
3、简介藏族酒歌的特点及藏族人民喝酒的动作程序。
4、简介藏族舞蹈的特点及基本动作,引导学生随乐起舞。
5、学生随乐跟唱歌曲,边歌边舞6、老师带唱歌曲。
7、学生分组练习,上台表演2、欣赏蒙古民歌《银杯》1对比藏族民歌,比较这首歌从节拍、速度、调式、旋律等方面有那些不同?2随乐跟唱歌曲。
3、欣赏哈萨克族民歌《都达尔和玛利亚》1简介哈萨克族,简介代表乐器“冬不拉”。
2思考:这首歌有什么风格特点?3学生跟唱歌曲。
4、欣赏维吾尔族民歌《阿瓦尔古丽》1老师弹琴引导学生跟唱《青春舞曲》2老师范唱,学生思考:与我们熟悉的《青春舞曲》相比,这首歌曲的旋律、情绪和节拍有什么特点?3练习维吾尔族典型节奏,边打节奏边唱歌。
(三)小结。
泥土的歌教案
泥土的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泥土的歌》的歌曲所表达的意义及背景知识。
2.能够正确地演唱《泥土的歌》。
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艺术素养。
二、教学准备
1.打印歌词和乐谱。
2.准备音响设备。
3.制作PPT,展示歌曲的背景知识和相关图片。
三、教学过程
1. 音乐练习
1.调整音乐设备,为学生播放歌曲《泥土的歌》。
2.教师带领学生跟唱歌曲,注意发音和节奏。
2. 歌曲背景介绍
1.展示PPT,介绍歌曲的背景知识,如歌曲的作者、创作背景、时代背景等。
2.与学生共同探讨歌曲所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3. 个人表达
1.让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负责人,表达出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2.让每组负责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4. 活动扩展
1.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泥土的歌》的理解和情感,可以是舞蹈、朗诵、绘画等。
2.让学生自己编曲,再演唱一次《泥土的歌》。
四、教学要点
1.歌曲的歌词、节奏一定要清晰明了。
2.要让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歌曲。
3.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知识,可以更深入地探讨和理解歌曲。
五、教学反思
《泥土的歌》这首歌曲,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时时代的背景,感受土地和农民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通过跟唱、探讨、表达的形式,能够将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更好地传达给学生,并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歌曲,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艺术素养。
八年级音乐上册-3-3《泥土的歌》 (1)
第三单元泥土的歌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民歌、认可民歌从而喜欢民歌过程与方法:能专心聆听传统小调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能哼唱其中的一两首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的崇高思想。
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火车律动积极创编相应的声势节奏;2、感受《丢丢铜仔》谐谑活泼的旋律和方言音韵魅力,能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3、能以模仿火车律动的声势节奏为歌曲背景素材,演唱合唱《丢丢铜仔》。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能用符合歌曲背景素材的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
难点:完整演唱多声部歌曲《丢丢铜仔》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播放《青春舞曲》,带学生做简单的体态律动(强拍拍手,弱拍捻指或拍腿)。
刚才我们一起伴着《青春舞曲》,做了一个小小的热身,同学们的节奏感很强。
有一样东西在运动时,也能发出节奏感很强的声音,你们听听是什么……(教师模仿火车的车轮滚动声:啨呤哐嘡 )。
导入这节课的课题《丢丢铜仔》。
三、新课教学:(一)欣赏歌曲——采用声势节奏伴奏和律动参与第一遍聆听:声势伴奏,初听旋律。
学生从以上声势节奏中,选择一种作为固定音型(如:XXX X XXX X ),3 3为教师范唱伴奏。
在学生演唱的固定音型伴奏下,教师演奏歌曲《丢丢铜仔》旋律。
第二遍聆听:声势伴奏、模仿火车,走步律动,熟悉旋律。
教师弹奏旋律,学生采用固定的声势节奏,模仿火车的动态走步律动。
第三遍聆听:声势伴奏,听赏歌词。
提示:伴奏的声音用气声轻念,很有弹性的,营造一种火车开动的气氛。
同时注意听老师在唱什么。
(二)介绍歌曲:《丢丢铜仔》据说是早期台湾宜兰人在玩“丢铜钱仔”的游戏时,听者铜钱落地,咚咚作响,铿然有声而灵感忽至,随口唱出来的。
宜兰这个地方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开发比较晚,后来修建起了与台北相通的铁道时,人们心中的喜悦是不可言喻的。
泥土的歌教案
《泥土的歌》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1、同学们平时喜欢唱什么歌?你知道哪些民歌?民歌反映了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思想,是我国的艺术瑰宝,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民歌天地,感受民歌魅力!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民歌的概念。
2、欣赏《沂蒙山小调》师:刚才大家听到的是我们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课件展示小调定义,总结小调的特点。
三、学习云南民歌《放马山歌》1、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首云南民歌。
同学们对云南有什么了解?师:云南是我国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有彝、白、傣、哈尼、壮、苗、傈僳、佤、回、纳西、拉祜、景颇、瑶、藏、布朗、阿昌、蒙古、崩龙、独龙、普米等族。
在云南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各民族民歌所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无论是民族历史上重大事件,生活中的婚丧礼俗,几乎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在民歌中都有生动的反映。
2、课件展示山歌的定义。
3、聆听歌曲,展示问题。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感受这首云南民歌《放马山歌》4、小组讨论问题,回答问题。
(1)歌曲的演唱形式——演唱形式是指演唱形式是指齐唱、独唱、重唱、合唱等演唱的组合形式。
(独唱)(2)歌曲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一句比一句短。
(3)讨论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
(欢快、高亢、奔放等)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劳动山野劳动生活中自由抒发感情所演唱的抒情性民歌,歌唱者能无拘无束的抒发自己的感情。
主要在山野、田间演唱,这类民歌比较自由、舒展、高昂、奔放。
师:《放马山歌》是流传于云南的一首著名山歌,在西南高原,人们主要有两种生产方式:农业耕作或放牧牲畜,《放马山歌》是一首典型的牧马人之歌。
5、复听歌曲,生尝试跟唱。
(1)师:歌曲的衬词给你怎样的感受?生答。
师:学会吆喝衬词“哟哦”。
“哟”字长一点,“哦”字要向上扬,甩出去唱。
学生练习衬词。
(2)第一遍学习任务,师演唱歌词,学生配合吆喝衬词:“哟哦”第二遍学习任务,看谁吆喝好,又能跟老师一起演唱其中一句或几句歌词第三遍会唱的学生取代老师来唱歌词,不会的继续吆喝,赶上其他同学。
泥土的歌教案
泥土的歌教案教案标题:泥土的歌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泥土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2. 通过歌曲的形式,培养学生对泥土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歌曲:《泥土的歌》2. 泥土的重要性和作用3. 泥土保护的意义教学准备:1. 歌曲《泥土的歌》的音频或视频资源2. PPT或图片展示泥土的重要性和作用3. 学生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材料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泥土的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提问:“泥土对我们来说有什么重要性?”歌曲学唱:1. 播放《泥土的歌》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先听一遍。
2. 逐句教唱歌曲,让学生跟随唱。
3. 分组练习唱歌,并选择一组进行班级表演。
探究泥土的重要性和作用:1. 利用PPT或图片展示泥土在植物生长、水源保护、土壤肥力等方面的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为什么泥土对我们来说如此重要。
泥土保护的意义:1. 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我们需要保护泥土?”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泥土受到污染和破坏的后果,以及如何保护泥土的方法。
活动延伸:1. 学生绘画或手工制作,表达对泥土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2. 学生分组进行小研究,调查当地泥土的状况,并提出保护建议。
总结:1.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强调泥土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保护泥土的行动。
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通过歌曲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教学内容:结合泥土的重要性和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教学延伸:通过绘画、手工制作和小研究等活动,加深学生对泥土的了解和保护意识。
备注:教案中的具体步骤和活动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第5单元泥土的歌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第5单元泥土的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湘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第5单元泥土的歌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以湘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5单元“泥土的歌”为基础,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我国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感受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学生能够提高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本节课还将引导学生关注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认同感。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之前的音乐课程中,学生已经接触并学习了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例如音阶、节奏、旋律等。
同时,他们可能对一些常见的音乐风格和流派有所了解,例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我国的传统音乐也有所耳闻,例如京剧、昆曲等。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普遍较高,他们喜欢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音乐学习中,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探索和尝试新的音乐技能和知识。
在音乐学习中,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学习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通过演奏乐器、唱歌等方式来学习和体验音乐。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本单元“泥土的歌”时,学生可能对一些民间音乐的独特风格和表现手法感到陌生和难以理解。
例如,民间音乐的旋律、节奏和表现形式可能与学生平时接触的音乐风格有所不同,这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民间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太了解,这也会影响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在本节课中,教师将以讲授法为主,为学生讲解“泥土的歌”这一单元的基本概念、音乐特点和文化背景。
通过讲授法,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和表现形式。
(2)讨论法: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民间音乐的理解和感悟。
泥土的歌教案
泥土的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泥土的重要性和作用;2.学习唱歌,培养音乐素养;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泥土的重要性和作用;2.歌曲《泥土的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泥土的作用和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唱歌曲《泥土的歌》(30分钟)1.教师先唱一遍歌曲,让学生跟着唱;2.教师分段教唱,学生跟唱;3.教师带领全班一起唱。
3. 分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泥土的作用和重要性;2.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
4. 制作海报(30分钟)1.让学生自由发挥,制作有关泥土的海报;2.鼓励学生用创意和想象力,设计出独特的海报。
5. 课堂展示(10分钟)1.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海报;2.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
6.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泥土的重要性和作用,鼓励学生爱护环境,保护泥土。
四、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了解泥土的作用和重要性;2.学生能够唱出歌曲《泥土的歌》;3.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泥土的认识和看法;4.学生能够用创意和想象力制作出独特的海报;5.学生能够互相欣赏和评价。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泥土的作用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让学生在自由发挥的同时,也能够有所收获。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课堂管理,确保课堂秩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初中泥土的歌教案
初中泥土的歌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劳动号子的特点,体会劳动号子的韵味。
2. 学会歌曲《泥土的歌》,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 劳动号子的特点2. 歌曲《泥土的歌》的演唱技巧教学难点:1. 劳动号子的韵味把握2. 歌曲的高音部分演唱教学准备:1. 录音机、音响设备2. 乐谱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劳动号子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劳动号子的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劳动号子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劳动号子的韵味。
二、学唱歌曲《泥土的歌》(15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泥土的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2.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音高。
3. 分组练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借鉴,提高演唱水平。
三、深入探讨劳动号子的特点(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泥土的歌》中的劳动号子特点,如节奏、旋律等。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劳动号子特点,如号子的用途、形式等。
3. 教师总结劳动号子的特点,加深学生对劳动号子的认识。
四、实践活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号子表演,如挑担、打夯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号子演唱,体会劳动号子的韵味。
3.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劳动号子的特点和《泥土的歌》的演唱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表达对劳动号子的喜爱。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课后复习《泥土的歌》,加强演唱技巧的掌握。
2. 搜集其他劳动号子的资料,了解劳动号子的多样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歌曲《泥土的歌》,使学生了解了劳动号子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号子的韵味,增强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泥土的歌》教学设计
《泥土的歌》(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行为(一)欣赏视频,情境导入1.导语:让我们在影片中,跟随一位xx去了解一段特殊的历史。
2.播放视频《船工》。
3.在影片中你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4.引导学生从节奏、速度、力度方面进行回答5.弱缓手势:右手平放腰间,根据节奏向前划拍;强急手势:右手抬至头部,用力点拍。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观赏:纪实片《船工》的视频片段视频导入,让学生讨论:船工们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喊声有什么不同?强急”的声音表现船工们遇到不同情况时的喊声。
对船工的劳动场面有所了解,感受的联系;参与体验活跃气氛,为后面欣赏做好铺垫。
体验:跟随老师的手势,用“弱缓、劳动号子与生活(二)情境再现,把握特征1.简介:船工号子的由来2.提问:乐曲有着怎样的变化?分析:xx船工号子的种类和歌曲的结构。
3.学唱:老师领大家和,学唱《xx船工号子》的“引号”部分。
4.介绍:简介民歌中的劳动号子的定义及由来。
5.播放视频6.总结:请学生从曲调、节奏、演唱形式及传唱环境上总结劳动号子的基本特征。
聆听《澧水船工号子》并用“弱缓强急”的手势感受作品的变化。
学唱《xx船工号子》的“引号”部分。
表现:创设情境,加入“摇橹”的动作与老师配合。
探究:船工为什么要在行船和拉船的过程中唱船工号子呢?欣赏不同的劳动形式所产生的劳动号子总结劳动号子的基本特征。
用手势表现乐曲变化,提升学生的专注力。
通脱感受、体验、表现、探究的环节,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并加深对劳动号子特征的理解(三)创设情境,对比学习1.创设情境:xx的xx2.播放云南《放马山歌》学生冥想,一起体验站在高山之巅尽情呐喊的感受。
聆听《放马山歌》,感受歌曲中衬词独特的演唱方法。
掌握了歌曲旋xx的同学逐渐加入老师的演唱,反复几遍,直到能完整演唱整首作品。
表现:跟着伴奏有感情的演唱全3.老师的范唱4.互动:老师演唱正词,学生演唱吆喝的部分。
5.老师范唱《槐花几时开》曲,并在歌曲的演唱中加入声势动作,为演唱添花(比如骑马、甩马鞭、拍膝盖等动作。
《泥土的歌》教学设计
《泥土的歌》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27课《泥土的歌》。
本课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诗歌,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的美丽和农民的辛勤劳动。
课文内容主要包括诗歌的朗读、理解、欣赏和分析,以及相关的写作训练。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2.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3. 学会从诗歌中汲取灵感,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难点: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乡村景象的图片为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乡村的美丽,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理解课文: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描绘和赞美。
4. 欣赏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歌中的情景,感受乡村的美好,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5. 写作训练:让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乡村生活的片段。
六、板书设计乡村生活美丽辛勤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背诵课文,并家长签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对诗歌的朗读、理解和欣赏都表现得比较好,但在写作训练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了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其他描写乡村生活的诗歌或文章,进行阅读和欣赏,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同时,可以组织一次乡村生活主题的写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泥土的歌》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泥土的歌一教案
泥土的歌一教案教案标题:《泥土的歌》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泥土的歌》,学生能够了解泥土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泥土的歌》的内容。
2. 学会运用音乐和绘画等艺术形式表达对泥土的理解和感受。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泥土的歌》歌词、音乐播放器、绘画纸、彩色笔。
2. 教学环境:教室内放置音乐播放器,准备展示学生绘画作品的空间。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 教师播放一段与大自然相关的音乐,引导学生自由舞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 教师与学生进行简短的讨论,询问学生对泥土的了解和认识。
2. 歌曲学习:- 教师播放《泥土的歌》,让学生仔细聆听。
-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反复朗读歌词,确保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
- 教师逐句解释歌词中的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
3. 创作绘画:-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与泥土相关的绘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 学生使用彩色笔和绘画纸,根据自己对泥土的理解和感受,进行绘画创作。
- 学生完成绘画后,教师组织展示和分享,让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
4. 情感教育:-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泥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 教师与学生一起制定保护环境的小目标,并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承诺。
- 学生逐一宣读自己的承诺,并互相鼓励和支持。
五、课堂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 教师再次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保护环境的意识融入日常生活中。
六、课后延伸:- 学生可在家中继续创作与泥土相关的绘画作品,并与同学分享。
-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歌曲进行学习和表演。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音乐、绘画和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对泥土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泥土的歌教案
泥土的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泥土的歌》的歌词和曲调。
2.培养学生对于土地的热爱和珍惜之心。
3.发掘学生情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和团结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生情感教育。
2.培养学生热爱土地,珍惜土地的态度与思想。
难点1.如何将《泥土的歌》的歌词、曲调和学生的情感相结合,让学生产生共鸣和感情共振。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板书。
2.播放器、音响、音乐光盘或草原情歌电台(可选)。
3.课件、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展示《泥土的歌》的歌词,让学生朗读并感受其中蕴含的感情。
2.运用课件、字幕或小黑板展示沃野广阔的大草原的美丽景色,提升学生情感,引发学生浓厚兴趣。
3.播放草原情歌电台,或使用音乐光盘播放《泥土的歌》的曲调。
步骤二:学唱《泥土的歌》1.教师带领学生反复跟唱《泥土的歌》,引导学生领会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2.逐段教唱,注意语音、节奏、声调的处理,以及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步骤三:讲授歌曲的情感和意义1.以口语化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歌曲的情感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歌曲中蕴含的爱国、爱土地的情感和思想。
2.通过与学生互动,让学生自然地发现歌曲中蕴含的人文学识和价值观念。
3.展示歌曲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的情感和意义,并理解歌词的含义。
步骤四:小组合唱1.由教师安排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学唱《泥土的歌》。
2.学生互相协作、交流等方式练习合唱《泥土的歌》,鼓励学生发挥个人特长,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合作意识。
步骤五:结束语1.教师通过简单的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课的收获和感悟。
2.鼓励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付出行动,珍惜家乡的土地,爱护生态环境。
五、教学评价1.学生收获和理解情况。
2.学生对《泥土的歌》的发音、歌词和情感理解情况。
3.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热爱土地的态度。
4.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反馈。
泥土的歌三教案
泥土的歌三教案教案标题:泥土的歌三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歌曲《泥土的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其音乐表达和合作能力。
3. 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1. 歌曲的欣赏和学唱。
2. 歌曲中所表达的大自然的美和保护意识。
3. 学生的音乐表达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泥土的歌》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2. 教学PPT或图片,展示与歌曲主题相关的图片。
3. 学生练习本。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PPT或图片展示一些与大自然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谈论这些图片,了解学生对大自然的理解和感受。
歌曲欣赏:1. 播放《泥土的歌》的音频或视频。
2. 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所表达的意境。
3. 学生开眼后,共同讨论歌曲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歌曲学唱:1. 分段教唱歌曲的歌词,注重发音、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 教师带领学生跟随音乐,反复练习每一段的歌词。
3. 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歌曲创作:1.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大自然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段与歌曲主题相关的歌词。
2.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观察或想象,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互相分享并合作创作一首完整的歌曲。
展示和分享:1.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将他们创作的歌词和合唱演唱呈现给全班。
2.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创作,鼓励和肯定每个小组的努力和成果。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在家中或校园中寻找与大自然相关的事物,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
2. 学生可以通过绘画、写作、摄影等形式展示他们的作品。
3. 学生可以组织一次小型的音乐会或展览,将自己的作品与其他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1. 教师对学生的合作和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2. 学生对教学过程和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体会到音乐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泥土的歌二教案5篇
泥土的歌二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先进事迹、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advanced deeds, normativ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泥土的歌二教案5篇教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教案不仅仅是一份计划,还是教育实践的反映和指南,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泥土的歌二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七年级《泥土的歌》教案1
七年级《泥土的歌》教案1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第四单元的文学常识主题的第一课,教材中通过一首诗歌《泥土的歌》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壮丽,并透过歌唱泥土的各种形态,创造体验生活,感受生命的力量。
通过这篇诗歌引导学生欣赏、体验和创造多样化的文学形式。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并读懂诗歌《泥土的歌》。
(2)能正确朗读和演唱诗歌《泥土的歌》。
(3)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壮丽,并通过歌唱泥土的各种形态,体验生活,感受生命的力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导学生倾听、体验,并学会运用朗读、演唱等方法。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在小组内互相合作和交流。
(3)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读懂并正确朗读和演唱诗歌《泥土的歌》。
(2)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和壮丽,并通过歌唱泥土的形态,体验生活,感受生命的力量。
2.教学难点:(1)利用课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欣赏诗歌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师生互动:询问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
2.出示一张大自然的图片,让学生倾听音乐,通过感官刺激来感受大自然的美。
3.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如何表达大自然的美?二、感知(15分钟)1.导入:出示诗歌《泥土的歌》的书面材料。
2.学生阅读诗歌,并回答以下问题:(1)这首诗是谁写的?(2)诗歌的题材是什么?(3)诗歌中描绘了哪些场景?(4)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找出诗歌中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解释它们的作用。
三、理解(10分钟)1.师生互动:请几位同学朗读诗歌,并请其他同学发表听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土的歌》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
xx
教学年级:
七年级
教学内容:
xx 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泥土的歌》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汉族民歌中的山歌和号子,由音乐知识、欣赏、演唱、活动与练习四个板块构成。
教材选取了各地民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优秀作品,旨在让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体裁形式,了解民歌与人民生活的紧密联系。
通过演唱与欣赏汉族民歌中的山歌和号子,感受民歌主题明确、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特点,愿意主动接触和了解民族音乐。
教学目标:
1:了解民歌的种类,说出山歌、号子的基本含义,通过歌曲欣赏能够辨别两种民歌体裁。
2:能够自信的演唱《放马山歌》和模仿劳动号子片段。
3:在研究学习中,能通过感受与体验,发现“鱼摇尾”的创作方法,并能够运用它创编2——4 小节旋律短句
教学设计意图(理念):
传统民歌很难走进现代学生的生活,怎样让学生了解民歌、认可民歌从而喜欢民歌,是本节课的出发点也是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初一的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已具备一定的人文地理常识,可以结合听赏、体验、参与表现以及探究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及创造力,并引导他们结合不同地域人民的劳动、生活、文化习俗以及地域特征去理解民歌,使学生获得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提升。
教学设计亮点:
从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场景和相声等形象的视频片段切入,让学生先走入他们的生活,再聆听和学习他们在生活中有感而发的歌曲,利用“角色换位”的方法、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走近并喜欢传统民歌。
教学重点难点:
1.完整的学唱云南《放马山歌》,并尝试运用民歌的运腔方式进行演唱。
2.能总结出劳动号子与山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
一.导入
导语:
同学们平时喜欢唱什么歌?你知道哪些民歌?民歌反映了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思想,是我国的艺术瑰宝,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民歌天地,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民歌的概念。
二.新课教学
1. 观赏:
《放马山歌》
创设情境:
放马xx 的xx
邀请学生冥想,体验站在高山之巅尽情呐喊放马的的感受。
(可让学生捂住耳朵,更能让学生无所顾忌、畅快淋漓的去体验。
)
二、XX《放马山歌》
1、听赏:聆听《放马山歌》,感受歌曲中衬词独特的演唱方法。
2、体验:
运用民歌中“喊唱”的运腔方式演唱歌曲中吆喝的衬词-“哟哦”。
(学生在模仿时容易用假声捏着嗓子唱,可引导学生往腰间使劲,用上气息,想象自己骑在马背上身处大自然中的感觉。
)
3、互动:老师演唱《放马山歌》正词,学生演唱吆喝的部分。
(引导学生注意老师的范唱,为接下来的学唱做准备。
)
4、分析:作品结构及创作手法简介。
(注意结合学唱的难点讲解作品结构及创作手法特征,歌曲中没有反复出现的小节可单独让学生练唱。
)
5、学唱:
由老师教唱正词,学生配合“吆喝”的部分,然后请掌握了歌曲旋律的同学逐渐加入老师的演唱,反复几遍,直到能完整演唱整首作品。
6、表现:跟着伴奏有感情的演唱全曲,并在歌曲的演唱中加入声势动作,为演
唱添花(比如拍手、甩XX等动作。
)
7、教师讲授:
民歌的概念,特点、种类。
8、教师讲授:
山歌的概念、演唱形式及代表曲目
劳动号子
一、导语:
老师给大家播放一些劳动号子的片段,大家来感觉其中的韵味,可以进行适当的
模仿。
1.观赏:
观看相声的视频片段。
归纳劳动号子的种类
2.交流:在短片中你归纳了哪些劳动号子?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水上号子陆地号子
二.新课教学xx《xx 船工号子》
2、听赏:
欣赏图片并聆听《xx 船工号子》,提问:乐曲有着怎样的变化?请在听赏时用“弱缓强急”的手势感受作品的变化3 欣赏澧水船夫号子。
听到些什么?——船工及有节奏的呐喊声。
4. 讨论:船工们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喊声有什么不同?展示两幅图片(平水与急流)。
(引导学生从节奏、速度、力度方面进行回答。
平水时的声音力度相对较弱,节奏比较平缓、速度适中;急流时的声音力度较强,节奏比较密集、速度较快。
)
5、分析:
xx 船工号子歌曲的结构。
(一领众和)
6、探究:
欣赏视频《船工号子》,讨论船工为什么要在行船和拉船的过程中唱
船工号子呢?(号子的作用)
7、劳动号子的基本特点及代表作听赏
8、完成课后活动与练习
9、学习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创编4-8 个小节。
三.课堂小结:
民歌的传承
思考:
我们中学生能为民歌的传承做些什么?
我国的传统民歌浩如烟海,除了今天我们所了解到的劳动号子和山歌,还有动人
的小调。
面对这样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不光国家在进行大力的保护,音乐家们也不
断的将民歌素材运用到新的创作中。
更值得一提的是,传唱民歌依然是少数民族地区
保留至今的民间习俗。
而我们能为民歌的传承做些什么呢?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集欣赏、感受与体验及演唱为一体的综合课,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
动让学生感受到民歌丰富多彩的美,并能学唱其中的一、两首作品。
民歌的旋律本短
小简单、朗朗上口,但由于民歌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使得这节课教学活动的设计显
得尤为重要,学生是否开心的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是否真心的接受并喜欢
听、唱民歌,成为检验这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这节课中,我从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场景切入,让学生先走入劳动人民的生活,再聆听和学习他们在生活中有感而发的歌曲。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角色换位”由好奇到理解,再到轻松自然的接受民歌,让民歌的学习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民歌的学唱则采用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大大降低了学唱的难度,能够留出更多的时间丰富课堂内容。
我想有了这些铺垫,在第二课时活动与练习版块中,学生运用民歌旋律创编手法进行简单的旋律创编就不会显得那么突兀了。
若能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资源,挖掘身边的民歌并进行交流与探讨,就能更完整的完成这个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