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纲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们所追求的理想却是相同的:为了真理和正义所做出的努力。

他们或受病痛的折磨,或遭遇悲惨,或内心惶惑矛盾,或三者交加叠于一身。———————————————————————————————————————贝多芬(出生于科隆附近,故乡波恩),从一开始,生活于他就是一场悲壮的战斗。他出身贫寒,13岁辍学,17岁挑起整个家庭的生活重担,25岁时他刚刚在乐坛崭露头角,耳朵又开始失聪。他那些不朽的传世之作,绝大部分竟是耳聋以后写成的。在生活上,他一直是不幸的,由于贫穷和残疾,他的感情生活充满了凄苦和遗憾……他呕心沥血创作的乐曲,常常拿不到分文报酬。他痛苦,却不肯屈服于命运;他贫穷,却既不趋炎附势,亦不迎合潮流,始终保持独立的人格;他孤独,却能以热诚的赤子之心爱人类;他从未享受欢乐,却创造了欢乐奉献给全世界。他战胜了疾病,战胜了痛苦,战胜了听众的平庸,战胜了所有的磨难和障碍。第九交响乐在维也纳首演时,听众如醉如痴。

贝多芬视力低下,因他曾患天花。

贝多芬在维也纳度过了几乎整整一生。他称莱茵河为我们的父亲河。

他的两个朋友: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侄儿:小卡尔。

《C大调第一交响乐》和《七重奏》反映的是青年人无忧无虑的情怀。二者都是关于莱茵的作品。

《月光奏鸣曲》献给朱列塔·圭恰迪尔。她背叛后贝多芬似乎已经到了死亡的边缘。她是特蕾泽的表妹。

1816年贝多芬完全失聪。

讴歌“欢乐”是贝多芬毕生的打算。

《D调弥撒曲》是一部圣乐,表达深沉的信仰在贝多芬心中激发的感情。

人们赞誉他的天才时,想到的第一个词是信念。

1817.3.26,贝多芬去世。———————————————————————————————————————米开朗琪罗眼见外族入侵,自己的作品毁于战乱,共和主义的理想也化为泡影。他孤独一生,没有妻儿,没有爱情,他的家族不曾给他任何温暖。他到处遭遇嫉妒和倾轧,没有自由。他软弱、多疑、优柔寡断、他常常神经质、恐惧不安,做事有始无终,夸大自己的责任,不止一次屈服于强权,从不让人进入他的内心世界……他的家族观念、根深蒂固的光宗耀祖思想和“长子”的责任感,使他不能置身家性命于不顾,这就决定了他在关键时刻必然会逃跑,或者选择明哲保身向权利屈服。他计划中最伟大的作品都半途而废,并不是他没有足够的耐心,而是他永远受着在任教皇的辖制。但他从未放弃自己的信念,民众往《大卫》身上扔石头,他的《最初的审判》被指控为“路德派的垃圾”,他都没有做丝毫让步。艺术是他的偶像。他有时也许软弱、胆怯,而在艺术探索上,他是勇气十足的,什么也没能难倒他。他蔑视光荣、社会。

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建筑家、画家、诗人。故乡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

为了家族,他在所不惜。他患过十四或十五次大病。乐少忧多。(两次患恶性疟疾,结石、通风以及各种痛楚将他击垮。)

他对助手的要求是:绝对服从。

他不幸的关键/一生的悲剧所在:缺乏意志力和坚定的性格。

因谨慎、恐惧而变得软弱。

他对自己的惧怕感到羞愧,他鄙视自己,因厌恶自己而病倒。他有一种强烈的求生的力量。

他在王公贵族面前很软弱,却比任何人都看不起在王公贵族面前软弱的人。

他信仰基督教。

自萨福那罗拉被焚而死后,忧伤完全控制了米开朗琪罗的灵魂。

米开朗琪罗的两个敌人:布拉曼特、拉斐尔。

米开朗琪罗从罗马逃回佛罗伦萨的原因:遭到尤利乌斯二世的侮辱、布拉曼特想派人暗杀他。

米开朗琪罗最完美的作品:《摩西》《奴隶》

尤里乌斯二世(陵墓)——克雷芒七世(圣洛伦佐教堂)

《昼》《夜》《晨》《暮》道出了生活中全部令人精疲力竭的苦恼及其可鄙。

米开朗琪罗在他每件绝望的作品中,事实上标明了他生命的破产,人生的破产。

米开朗琪罗在罗马一直住到去世。

他最爱的弟弟:博纳罗托。

米开朗琪罗:柏拉图式的爱。

梦中情人:格拉尔多·佩里尼、费博·迪·波吉奥、切奇诺·戴·布拉齐。

朋友:维多利亚·科洛纳。(为她的死写了2首14行诗。将她喻为:神明的雕刻家手中的锤子。在与她的友谊中,米开朗琪罗完成了他最后的伟大绘画与雕塑作品:《最后的审判》、保利内教堂的壁画和尤里乌斯二世的陵墓。她死后,再也没有任何伟大的情感照亮他的生命)一生中完成的最后一组绘画:(壁画)《圣彼得殉教》《圣保罗谈话》

直到米开朗琪罗临终,一直忠实于他,且为他送终;一直为米开朗琪罗所信任,且被认为是唯一能对他施加影响的人:卡瓦列里。

最后一件雕塑:佛罗伦萨教堂里的《耶稣降下十字架》(表明他对艺术的冷漠)

他认为最重要的:健康、名声。

米开朗琪罗最喜爱,且成为不朽的:弗朗切斯科·达马多雷,别号乌尔比诺。

皮翁博:他忠诚却有害的朋友(他想米开朗琪罗报告了外界有关他的流言,并挑起他对拉斐尔的仇恨)。

米开朗琪罗对小人物宽容,原因:1、拿这些可笑的人寻开心的玩笑式的幽默2、对这些以大艺术家自居的可怜疯子的怜悯之情3、他们令他回想起自己的疯狂

在斯特洛兹家受他朋友里奇奥照料时,他最后一次放射出风暴般的闪光。

寂静于他是恩惠,黑夜则是他的朋友。

侄儿:利奥纳多(当侄儿的次子幼年夭折时,他写信道贺。)

如同在艺术中一样,他在自然中探寻神,向上帝靠近。

他从未间断施惠于穷人。(由信仰、受难绽开最清纯的花朵——恻隐之心)他尤其顾念那些贫穷的少女,让她们能够结婚或进修道院。

日落时分,他当着朋友和仆人的面,神志清楚地口授了遗嘱。他将“灵魂交给上帝,肉体留给尘土”,他要求“至少死后回到”佛罗伦萨。———————————————————————————————————————托尔斯泰“什么也不缺”,然而他的痛苦恰恰由于他什么也不缺而生。他蔑视已经拥有的一切,唯独渴望拥有他所未知的——生命的真谛,于是他以毕生的精力去求索、去探寻。托尔斯泰的伟大就在于不肯安享富贵,不肯虚度年华,他想要通过造福于人类来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但他因此受到开除教籍的处分,得不到亲人的认同和理解……托尔斯泰人格高尚,他敢于挑战一切权威,他绝不盲从、迷信,敢于用批判的眼光审视一切;他敢于坚持自己心目中的真理。然而他的知识和视野受到停滞落后的俄国乡村生活的局限,自己却浑然不觉。他对现代科学的发展几乎一无所知,他意识不到自己知识结构的缺憾,往往武断地否定自己所不了解的一切。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体系中,评断事物的唯一标准就是“道德”,即爱心、真诚和善良。他沉溺于自己的宗教信念。他勇于挑战、探索、实践。他坦率、对舆论满不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