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专题之题材分类
高考诗歌鉴赏——题材分类ppt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 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 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前六句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 2.这首诗借孤桐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
•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 晏几道 •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 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 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 《过故人庄》(孟浩然)
《渭川田家》(王维)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1.表现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的诗歌中常描绘的景物有: 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 2.这类景物的共性特点及情与景的关系: 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 (与官场的污浊和紧张压抑形成对比,与诗人身处其中的悠闲自在 和轻松愉悦的心情是和谐统一的。)
(二)厌恶官场,向往隐逸
• • • • • • • • • •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独来去。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山居秋暝》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九大题材主题归类教学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 山水田园主题定位
• 热爱自然,爱好山水田园美景; • 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 憎恶黑暗现实,厌倦仕途纷争,不愿同流
合污,保持高洁人格 • 仕途失意,用山水田园美景安慰心灵
三、吃准题材,快速主题定位(2)
• 咏物言志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唯有暗香来。
• 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 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至屡试不中, 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埋没深草里的“小松”,不也正 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 由于诗人视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 炼传神;描写和议论,诗情和哲理,幽默和严肃,在这 首诗中得到有机的统一,字里行间,充满理趣,耐人寻 味。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 这里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 大松“凌云”,已成事实,称赞它高,并不说明有眼力, 也无多大意义。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 能辨认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惜、培养,那才 是有识见,才有意义。然而时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 “识”字,故诗人感叹道:眼光短浅的“时人”,是不 会把小松看成是栋梁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 不识”,而被摧残、被砍杀啊!这些小松,和韩愈笔下 “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马,不是遭到同样悲惨的命 运吗?
诗歌鉴赏题材分类

一、山水田园诗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
东晋诗人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南北朝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至唐代两者合流,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是王维、孟浩然等。
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解读时一定要抓住情景关系。
1.把握景物(意象)特征。
常见有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渔歌等。
2.领悟诗人溢于景物的情感。
常见的思想情感有:热爱自然,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闲适自得的心情,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另有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等。
常见的描写手法有远近高低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反衬等。
山水田园诗: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向往;以及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特征(意象):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间胜景等写景抒情诗: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把握其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二、边塞军旅诗边塞征战诗:赞美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表达对战争的痛恨;边塞军旅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展现边塞独有的自然风貌,更为抒发将士边塞生活作了很好的铺垫、烘托;也有对征战的描写)、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
唐代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
常借助一些意象,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去表现。
从战事意象看,主要有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等;从乐器看,羌笛、琵琶、胡笳、芦管、箫、角、鼓;从景物看,主要有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边关、黄河、雨雪、风沙等;从地名和民族名看,主要有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少数民族)胡、羌、羯、夷、安西、单于等。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专题之题材分类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三 回忆相聚欢娱;遥想分别后的孤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 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何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 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 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⑴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 精神闲适 渴望摆脱俗 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 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 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 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 独白
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 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 孟浩然为代 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 农村景物以及安逸 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 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诗的中间 两联往往对仗工整;诗的语言特点:明快 清新 简洁 质朴
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解读诗歌基本方略
解读标题 明确类别 推断情志
捕捉意象 形成画面 品味意境
识别技法 表现手法 方式与修辞
咏物诗 山水田园诗 惜别送别诗 思乡怀远诗 怀古咏史诗 边塞诗
一草一木总关情 ——咏物诗
咏物诗侧重于托物言志
一 直写物象;表达作者的喜好和 情趣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②同意 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 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 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 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诗人凭吊台城古 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 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 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答出诗人 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 即可
新高考 七种题材诗歌分类鉴赏

冰簟①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潇湘、十二楼、明月等景物,描绘出一幅孤寂凄凉的图画,
雁声远过潇湘②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为“梦不成”作了传神的注解,虽无“怨”字,然怨自生,
【注】 ①冰簟:凉席之美称。②潇湘:水名,在今湖 含蓄委婉。
南省。
[参考答案] 全诗通过冰簟、银床、碧天、轻云、雁声、
潇湘、十二楼、明月等景物,绘成一幅凄凉的秋夜图,来表
外、雁门、玉门关、黄河、阴山、楼
志
感
兰、蓟北等)、战事器具类(金鼓、旌
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等)、乐
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
《阳关三叠》《渭城曲》等)、人物类(戍
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多以边塞战争、边塞生
活、边塞风光为内容
①修辞方面:主要
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 有夸张、对比、互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问题分析] 此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 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琵琶起舞换 新声”,随舞蹈的变换,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诗境就在一 片乐声中展开。琵琶是富有边地风味的乐器,而军中置酒作 乐,常常少不了“胡琴琵琶与羌笛”这些器乐,对征戍者来 说,带着异国情调,容易唤起强烈感触。既然是“换新声”, 总能给人一些新的情趣、新的感受吧,但内容“总是关山旧 别情”。
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田园乐(其六)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问题分析] 诗人善于捕捉富于春天特征的景物,写桃 花、柳丝、莺啼,并在勾勒的基础上着色,“红”“绿”的 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着色以后进一步渲染,花含雨、雨 带香、烟笼柳,清香醉人,柳姿怡心。花落无人打扫,莺啼 却不惊梦,虽有动,却一片安逸,越见宁静。
高中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题型分类+列题赏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一、意境(画面)类【常见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诗中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情感?【解题思路】1.题型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即“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意象、画面、情感三个方面。
2.解题步骤:①找出诗中的意象(景、物);②依据诗句内容,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由意象组成的画面——(语言优美);③点明画面的意境特点,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等——(用词准确);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具体准确)。
【答题模式】诗中描写了意象,描绘了的画面(景象),(点明意境特点),表达了作者(体现了“主人公”)的情感(心情,心境)。
【例题赏析】(一)《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问:这首诗描绘怎样的画面,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这首诗描写了岳阳楼、洞庭湖、大雁、山峰、明月、云间、凉风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秋风明月下的浩荡无边的洞庭夜景画面,意境雄浑辽阔、飘渺优美,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登楼远望时,一时乐以忘忧的闲适旷达之情。
【参考译文】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
看见大雁南飞引走我忧愁之心,远处的山峰又衔来一轮好月。
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如同在天上传杯饮酒。
醉酒之后兴起了凉风,吹得衣袖随风舞动我们随之而回。
(二)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何作用?答: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山峰、受降城、沙地、明月、芦管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边塞月夜下,月如霜、沙如雪,还传来芦笛哀音的画面,意境荒凉开阔、空廖寂静,体现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参考译文】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
高考中国古典诗歌八大题材

• 3.下列对《春日秦国怀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
• 4.常用技法 • ①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 ②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 ③侧面落笔。作者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 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 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作者的苦恨离情。
• 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 5.语言特色 • ①质朴清新,如王禹偁的《村行》; • ②苍凉低沉,如秦观的《踏莎行》; • ③浑厚悲凉,如杜甫的《登高》《旅夜书怀》; • ④深沉委婉,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
• B.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 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
• C.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 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景色旷 远苍凉,令人神往。
• D.看到这荒凉的景色,诗人劝谏统治者如果不能爱民施行 仁政,大唐的结果会和大秦帝国一样。 解析:选C “令人神往”错误,看到这荒凉的景色, 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 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故C项不正确。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 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 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春日秦国怀古(2011·全国卷) • 周 朴①
•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高考诗歌专题复习题材分类

自由悠闲之恬淡 秀美山河之热爱 亲密友情之真挚 蔑视权贵之高洁 时光易逝之感慨 归耕隐居之乐 黑暗官场之苦 离别思念之情 贬官谪居之恨 愤世嫉俗之绪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杨柳枝( 白居易 )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柳花开得则鲜艳;柳色嫩黄,柳枝 条条柔软如丝,但是长在荒园里,又有谁 来欣赏呢?诗人所抒发的对永丰柳的痛惜 之情,实际上就是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 埋没的感慨,亦含诗人怀才不遇的慨叹。
3、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 泊闲适等的生活。
4、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表现征人的怨 恨和厌战情绪。 征人怨 (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5、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诉衷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 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 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 身老沧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咏物言志诗
特点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 绘或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 理想追求。
①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 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 似”。[曲尽其妙]
②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 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③从表现手法看,托物言志,常 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正面描 写、侧面烘托的手法。
古今多少兴亡事
怀古咏史诗
Hale Waihona Puke 后代作家临古迹、思古人、叹古事,因现实 的原因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或感慨今昔。
高考诗歌按题材分类鉴赏

高考诗歌按题材分类鉴赏一、常见题材了解诗歌的常见题材,.有助于弄懂诗歌的内容,准确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应该说,下面分类未必完全合理,因为诗歌题材如果细细分来,远非这12种;另外,即便所分的12种中,也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找出一个判然的界限。
因此阅读时不必拘泥于这种题材的划分,而应把功夫下在对诗歌内容的准确把握和理解上。
1、思乡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归雁杜甫春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
2.羁旅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旅次朔方刘皂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月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3、怀人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离思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4、送别赠别杜牧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绝句李商隐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5.征戍从军行(二首)王昌龄一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兆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6、闲适与山水田园人们有时从诗歌的创作内容上将闲适诗与山水田园诗视为不同流派,但由于两者在艺术风格上有很多相近之处,故可以并在一起来谈。
绝句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12大题材归纳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12大题材归纳【诗歌12大题材】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山水田园诗、爱情闺怨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酬和赠答诗、即景(事)抒怀诗、干谒自荐诗、题画说理诗、哲理思辨诗【诗歌的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昔盛今衰之感伤、时光昜逝之感慨、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蔑视杈贵之高洁、离别思念之情、贬官谪居之恨、愤世嫉俗之绪一、送别抒怀诗【对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送人归东温庭筠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见日,尊酒慰离颜。
【注】首联“戍”字,名词,堡楼。
颔联“汉阳渡”系长江渡口(旧址属今武汉市),由此向西北千里,南岸有“郢门山”。
“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指出词人借梅花寄托了怎样的理想人格。
[答案] 黄昏时分,梅花闲展芳姿,月色清凉,倒映在澄莹的溪水中。
描绘了一幅清雅幽静的画面。
天性高洁,保持本心,特立独行,不同流俗。
二、羁旅思乡诗【对点训练】分析下面诗歌的思想感情。
客中守岁在(柳家庄) 白居易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
始知为容苦,不及在家贫。
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
故园今夜里, 应念末归人。
答案:首联,写除夕夜,诗人在外生活窘迫,连酒也没有;因极度思念家乡,泪水把衣襟都沾湿了。
从抒情角度来说,“思乡泪满巾”直抒胸臆。
领联,作者知道家里生活也贫困,但是与之相比,在外更加艰辛,因为贫困之外,又加上了刻骨的思念。
颈联,表现了作者人到老年,思乡之情更重了。
尾联,不写自己思念家人,而是从家人思念自己的角度来写,这是曲笔,表现出一种浓浓的亲情,更强化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山水田园诗【对点训练】(2021·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意难忘·山家 [清] 吴伟业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诗歌题材分类

按诗歌的内容把诗歌分为几类: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别离贬谪诗、思乡怀远诗、咏物诗、闺怨诗。
(1)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2)边塞征战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盛唐的边塞诗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
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
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
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
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说“怀古”。
(4)别离贬谪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或折柳相送或高歌送别,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这类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
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一般而言:离愁是表达远离家乡时对家乡的亲人、友人的思念、人在旅途中孤苦寂寞之情(羁旅离愁)。
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材类型高考诗歌题材内容分类鉴赏

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材类型高考诗歌题材内容分类鉴赏高考诗歌题材内容分类鉴赏高考诗歌题材内容分类鉴赏诗歌鉴赏1咏物诗鉴赏咏物诗是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
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他们或咏物寄兴,或咏物怡情。
【特点归纳】1、求其“形似”。
[曲尽其妙]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3、写作技巧(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常用修辞: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步骤归纳】1、“读清”全诗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实战演练】1、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
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2、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
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1)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诗歌鉴赏2送别诗鉴赏背柳永的《雨霖铃》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甲诗表现了诗人赞美和欣赏的态度; 乙诗中“倚”、“狂”等词,表现出作者的愤怒、嘲讽、憎恶、告
精品课件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诗人把山山水水田景园物诗、田(园即风借光景以抒及情人诗)
文景观作为对象,加以生动形象的 描摹刻画,使之成为世人抒发情怀、 表情达意、寄托理想、娱乐遣兴的 手段--即借景抒情。
精品课件
解读诗歌基本方略
◆解读标题 明确类别 推断情志
◆捕捉意象 形成画面 品味意境
◆识别技法 表现手法 方式与修辞
精品课件
咏物诗 山水田园诗 惜别送别诗 思乡怀远诗 怀古咏史诗 边塞诗
精品课件
一草一木总关情 ——咏物诗
咏物诗(侧重于托物言志)
精品课件
一、直写物象,表达作者的喜
好和情趣。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对春天的 喜爱之情
精品课件
二、托物寓意,表达作者的志向和节操。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 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 “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 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表明了自 己的志向。
精品课件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形象特点: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 夏蝉。
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 任何外在凭借。
手法:托物言志
精品课件
特点归纳:
1.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 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 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①以物象为题;② 咏(题、赠、赞)+物象 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 向、志趣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 事的评价。 3.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 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 征。②寄托什么志。
精品课件
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
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 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 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 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 白描手法。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诗 的语言特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
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
考点要求:
1、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鉴赏文学 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 的观点态度。
精品课件
诗歌鉴赏的常见出题点: 从重点字词处设置,要分析重点字词 从关键语句处设置,要读懂关键语句 从抒情意象上设置,要把握抒情意象 从意境氛围处设置,要体味意境氛围 从内容情感处设置,要理解情感主旨 从风格情调处设置,要琢磨用词特点 从表达技巧处设置,要品味表达构思
精品课件
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归(退)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常用白描、 衬托、对比,绘声,绘色,动静结合。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4.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5.山水田园诗的主题: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 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 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精品课件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⑴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 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 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 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 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精品课件
实战演练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 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 意象的:感春情潮。、 雨、 野渡、 舟自横
意境: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感情: 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人的心情肯定也立即欣慰。
答:描写的对象由村庄转向 田野(或村夜萧疏暗淡的气
全诗前后的写景,色调气氛不 同,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巧 妙地借助景物色调的变化,反
氛转向月光明朗的气氛); 映出诗人情绪的微妙变化。转
情感由孤寂转向愉悦;诗篇 换灵活自如,不着痕迹,朴实
易景物的变换暗示作者心情 无华,浑然天成。
精品课件
⑵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 析。 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 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 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 然。
精品课件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乙 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①这两首诗,诗题完全相同,但作者对“柳”
精品课件
实战演练
“霜草”两句写景,信手拈来,
村夜 白居易 气氛淡雅凄清,给人寂寞萧条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之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的孤 独寂寞的感情,寓情于景,而 非直接抒情。寂寞的诗人“独
独出门前望野田, 出门前望野田”,似乎想凭此
月明荞麦花如雪。 排解烦闷,“月明养麦花如
请从景与情的变化的角 雪”,写景转为轻快明丽,诗
精品课件
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
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 雪。”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粗笔勾勒和细 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