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信号显示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信号显示的发展
一、信号显示的简况
(一)信号显示的由来
指挥列车运行,最初是用手信号,逐渐发展才出现了信号机。
1830年,在英国利物浦一曼彻斯特(Liverpool--Manchester)铁路上使用横木式带灯光的信号。
1832年美国铁路开始使用固定的球信号,球的外面包以白布或黑布,吊在10m高的柱上,每隔5km设置一个。此后,又产生过圆板式信号。
1841年,英国人格雷戈里(Gregory)提出用两块长方形板做信号显示的方案,设在伦敦桥(LondonBridge)车站,这是早期的臂板信号。1912年出现色灯信号机。1920年开始采用探照式三显示色灯信号。1921年出现灯列式色灯信号机。
1881年中国第一条铁路京奉路的唐胥段建成,初时无任何信号设备,列车运行用手信号。 1907年4月南满铁路开始营业时也无信号设备,从同年12月起,在重要的道岔上设置了道岔表示器,当时称为道岔信号。1908年初,开始在连长线、旅顺线、XX线等各站陆续设置臂板进站信号机。1923年10月苏家屯北站的集中联锁建成时,开始使用三显示透镜式色灯信号。
早期的信号只指示列车进行或停车。随着运量增加,速度提高,站场复杂化和联锁设备的发展,信号逐步向多功能多用途发展。
1949年建国前的信号显示有指示进路的功能,用不同的信号机,或加设进路表示器,或用同一架臂板信号机的不同位臂板来分别指示开通的进路。
(二)显示方法的演变
随着运量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信号显示数目在增加,显示方式也在发展。
从信号的使用时间看,最初仅昼间行车,运量增加后,才开始夜间行车,所以先有昼间信号,后有夜间信号,最后发展为昼夜通用信号。例如,以臂板信号机的臂板的不同形状、颜色和位置的显示就是一种昼间信号;臂板信号机上的灯光颜色的显示则是一种夜间信号;色灯信号机灯光颜色的显示是一种昼夜通用信号。
从信号采用的信息特征看,早期的臂板信号机仅用位置特征来表达不同的信号含义,球信号除球在柱上的位置外,还有黑球和白球,使用了颜色的特征。以后,臂板信号机的夜间灯光信号,也采用了颜色特征。
色灯信号出现后,昼夜通用,主要用颜色特征。以后,为了增加显示数目,色灯信号机除颜色外,还采用了数目特征和频率特征(指稳光或闪光)来丰富信号显示的意义。例如中国的色灯信号,对一个黄灯、两个黄灯、一个绿灯和一个黄灯均赋予不同的显示意义;驼峰信号中对绿色闪光和绿色稳光也有不同的显示意义。
灯列式信号机也是采用位置特征的一种昼夜通用信号,1949年前在调车信号上用过,现用的进站复示信号机也是灯列式信号。
(三)显示制式的演变
从信号的发展历史看,显示数目由少增多,显示方式由简单到复杂,显示意义日趋丰富,并逐步形成一定的信号显示制式。铁路信号显示制式,各个国家不完全相同,总的看来,大体可分为选路制和速差制两种,并且已从选路制逐步向速差制发展。
选路制信号,是经指示列车进入哪一条进路为主的信号显示制式;而速差制信号是以指示列车运行速度为主的信号显示制式。实际上,世界各XX用有各种不同的速差制和速差与选路的混合制。
1949年前,由于列强势力各据一方,各条铁路的信号显示方式不统一,但基本上都是选路制。
最初,每条进路设置一架信号机,因而在同一地点,设多架信号机。以后经简化,在托架或信号桥上正线进路使用一架最高柱的信号机,正线左侧各接车进路共用一架较低柱的信号机,右侧各接车进路共用另一架较低柱的信号机。对于较大车站,又进一步采用进路表示器来指示进路,减少信号机数目。
1949年前后,色灯进站信号机同样也是选路式的,一般有两个机构:第一位机构正线用,显示一个绿灯,指示进入正线;第二位机构各条站线(到发线)共用,显示一个绿灯,指示进入站线。两个机构各有一个红灯,当显示两个红灯或一个红灯而另一机构不显示绿灯时,指示不准列车进站。当某机构显示绿灯时,另一机构的红灯可以依旧点亮,按绿灯的指示行车。 1952年信号显示改革后,由选路制向速差制迈进一大步,但仍有选路制的概念。例如,显示一个黄灯,只指示进入正线停车,不管进路是否经道岔直向开通(当时有道岔侧向开通的正线)。
以后,经过历次变革,逐步加强了信号显示的速度意义。例如,仍是显示一个黄灯,却明确规定必须经道岔直向进入站内正线停车,若经道岔侧向进入站内正线,需显示两个黄灯要求限速。如此,信号显示就赋予了比较明确的速度意义。现行的信号显示制度已发展成一种含有一定速度意义、并兼顾进路去向的简化速差制,由于显示数目少,所表达的速度意义还不完善。
随着行车速度的继续提高,站场扩大,大号道岔的采用,使现行的信号显示制度已出现了不相适应的情况。当前,正在积极开展信号显示制式的研究,使信号显示继续向比较完善的速差制方向发展。
二、信号显示的发展
(一)现行信号显示的奠基
铁道部于1952年开始统一全国铁路信号显示制式,到1953年基本完成,从而奠定了现行信号显示制式的基础。当时称这次显示改革为“改新显示”。
1.旧显示的主要缺点
改革前的信号显示是选路制,它的主要缺点为:旧臂板进站信号机,其第一位臂板供正线用,第二位臂板供站线用,旧色灯进站信号机,其上部机构供正线用,下部机构供站线用,实际上它们都是两架二显示的信号合用一个机柱,因此在一个信号机柱上有两个红灯(或在同一地点设多架信号机有多个红灯),显示一个绿灯和一个红灯时为进行信号,失去了红灯危险的含义,而且,进正线或进站线都是点亮绿灯,仅用上下位区分,不能清楚地表达。
2,改新显示的主要内容
①信号显示由选路制改为兼顾进路去向的简化速差制。改新显示后,显示数目增加了,且显示意义具有一定的速度含义。
以色灯进站信号机为例,除引导信号外,它有四个显示:
绿灯——准许列车按规定速度经正线通过车站;
一个黄灯——注意运行,进入站内正线准备停车;
两个黄灯——减速运行,进入站内站线准备停车;
红灯——在信号机前停车。
引导信号由灯列式改为一个月白灯,调车信号也废弃了灯列式,改为:
月白灯——准许调车;
蓝灯——禁止调车。
对于臂板信号机,把第三位臂板改成定位时下垂,作为主臂板(第一位臂板)的辅助臂板;色灯信号机则充分利用原有机构,对机构的种类和配置做了统一规定。
②以前站内正线多为扣环线,通过列车进直出弯需要限速。为配合显示改革,决定改造正线,通过列车改为进直出直,实施后效果良好,提高了列车速度。
③当时采纳了前苏联专家的意见,认为在人工闭塞区间,有了路签或路牌作为进人区间的凭证,再装出站信号机是理论上的重复,违反一元化原则。因此,凡实行人工闭塞的区间,原有的出站信号机的臂板或色灯机构均拆除了。在中国,出站信号机还有与发车进路联锁及指示列车停车位置等作用(为此,在当时仍保留有信号机柱、牵纵拐和进路握柄),1954年恢复了在人工闭塞区间也可装设出站信号机的规定。
3.改革的成效
①统一了全国铁路的信号显示方式,信号显示制式由选路制改为简化速差制,奠定了现行信号显示制式的基础。
②进站信号机由多架改为一架,同时使显示方式一元化,只要出现红灯就要求停车,提高了安全,也节省能源和投资。
③增加了显示数目,并赋予一定的速度意义,使信号显示的含义更为明确。预告信号机也改为能预告进站信号机所有的开放状态,减少了不必要的减速运行,提高了通过能力。
④引导信号由灯列式改为一个月白灯,简化了机构。
⑤通过列车改为进直出直,通过速度提高。
(二)信号显示的历次变革
随着运量、列车速度不断增长,站场不断扩建,信号显示逐步完善,并陆续补充了一些特殊情况下的信号显示方式。
色灯信号具有昼夜显示一致,易于辨认、控制简便、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小、安全稳定和易于维修等特点,所以近年来在交流电源可靠的车站大量采用了色灯信号机。信号显示方式的补充和发展,主要反映在色灯信号机的显示上。臂板信号显示自改革以后基本没有变化。
信号显示的改变涉及行车安全且影响面大,所以较大的一些改变均以修改《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和铁道部批准的《信号显示图册》等方式公布。以下按年代简述信号显示变革的情况。
(一)20世纪50年代
1956年制订了《信号显示个别问题处理》图册,对信号显示方式做了如下的补充:
1.在有几架色灯信号机顺序排列的车站上,次一架发车进路色灯信号机(现称接发车进路信号机)开放而出站色灯信号机关闭时,进站或接车进路色灯信号机显示由一个绿灯改为一个绿灯和
2.在车站有三个及其以上发车方向时,应设带进路表示器的出站信号机。不论分歧道岔的大小,进站色灯信号机可以用装设进路表示器来区分进路。
3.发车进路色灯信号距次一架信号不足800m时,必须在次一架信号机开放的情况下方准许开放。
4.规定了各种情况下防护区间分歧道岔的信号机的显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