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罗那德国馆赏析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分析讲解学习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景
特点
空间
虚实对比
明暗对比
冷暖对比
材质对比叙述空间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景
特点
空间
使原本随意,自由的平面构成在最大 程度上被纳入到一种理性的体系控制
背景
特点
空间
精湛的节点处理
不同构件和不同材 料之间不做过渡性 处理,直接连接。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景
特点
空间
精湛的节点处理
柱子直接顶 着屋面板
竖板与横板 相交
大理石板与玻 璃相连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背景
特点
空间
梁柱框架体系
屋盖 附加钢梁
工字形钢梁构架 合金十字钢柱
角钢支柱 工字型钢构架基础
金属饰面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景
特点
空间
墙体系统
纵横交错,隔而不断,既分隔又 联系、半封闭半开敞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景
特点
空间
使得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差别仅限于它们的尺度与是否带有顶盖
流动开放的空间
其流动空间包含室内空间的敞开 和室内不同空间之间的模糊界定
巴塞罗那德国馆赏析
图为巴塞罗那展览馆的平面布局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平面中的墙以一种
非常自由方式相互垂直布局,墙与墙之间相互独立,看似缺乏一定的联系, 实际L型I型T型墙之间相互穿插,形成了空间的相互流动性,这正是密斯所 追求的流动空间。
平面图
蒙德里安
风格派作品
我们可以看 出平面图由纯粹的 相互垂直的线条组 成,线条的宽度有 两种长短各不同, 相互穿插。如果线 条纵深方向给予厚 度,宽线既为墙, 窄线即为玻璃。
密斯对于现代建筑风格的影响是毋庸质疑的,后来 20世纪风靡世界的摩天大楼作为钢和玻璃的杰作,正是源 于密斯的理念。作为钢和玻璃建筑结构之父,密斯建立了 一种具有时代感的当代大中华建筑审美,它的建筑理念影
响着全世界建筑的发展,是当之无愧的现代建筑大师。
关于巴塞罗那展馆:密斯·凡·德·罗在
这个建筑物中完全体现了他在1928年所提出的 “少就是多”的建筑处理原则。他认为,当代 博览会不应再具有富丽堂皇和竞市角遂功能的 设计思想,应该跨进文化领域的哲学园地。建 筑本身就是展品的主体。塑造建筑空间,以水 平和竖向的布局、透明和不透明材料的运用, 以及结构造型等,使建筑进入诗意般的水平。
材料与空间的关系
房屋所有的面(墙面、 地面、屋面)是由不 同的色彩,不同质感 的石灰岩、大理石、 玛瑙石、 玻璃、水面 和地毯造成的。它们 相互衔接与交错产生 了空间的相互穿差、 引伸。
玻 璃 和 墙 面 的 衔 接
墙体和顶棚相接,玻璃墙也从地面 一直到顶棚,而不像传统处理手法 那样需要有过渡或连接部分,因此 给人以简洁明快的印象。建筑物采 用了不同色彩、不同质感的石灰石、 缟玛瑙石、玻璃、地毯等,显出华
空间的灵活与流动
这样的空间即可 封闭又可开敞, 或半封闭半开敞, 或室内各部分相 互贯通,或室内 与室外相互贯通, 也就是现在所谓 的“流通空间”。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分析
赵兰芬 2013164107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 景 特点 空间
二十世纪里程碑式的建筑,对现代建筑产生深远的影响
时 间 建于1929年,拆于1930年,重建于1986年 地 点 西班牙,巴塞罗那 建 筑 师 密斯. 凡. 德. 罗 建 筑 类 型 展览建筑 结 构 体 系 钢框架、石材、玻璃
水平伸展的构图
主厅
附属 用房 水池
石墙
玻璃 隔墙 钢柱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景 特点 空 间
清晰的结构体系
主厅 房顶
附属 用房 房顶
水池
石墙
玻璃 隔墙 钢柱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墙壁因不承重而可以一片片地自 由布置,形成一些既分隔又连通 的空间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景
特点
空间
网格加强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景
特点
空间
镀铬十字钢柱
清晰的结构体系
镀铬十字钢柱
简约、自由、灵活 简单的平板 柱身上下没有变化 光光的板片
巴塞罗那德国馆构图解析
德国馆的景观设计通过层次感和空间感的营造,创造出丰富的视觉 效果,对现代景观设计的空间感表现产生了影响。
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影响
简约主义风格
德国馆的室内设计风格简约,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对现代室内设 计的简约主义风格产生了影响。
灵活多变的布局
德国馆的室内设计打破了传统布局的限制,采用灵活多变的空间布 局,为现代室内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灵感。
人性化设计
德国馆的室内设计注重人性化,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考虑人的行为 和心理需求,对现代室内设计的人性化趋势产生了影响。
05 德国馆的未来展望
德国馆的修复与保护
修复受损结构
01
针对德国馆的受损结构,应采取适当的修复措施,保持其原有
的历史风貌和建筑特色。
保护文物和特色
02
在修复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馆内的文物和特色,避免对它
流动空间
德国馆的空间设计具有流动性,通过不同空间的穿插和交叠,创造出丰富的空间体验, 对现代建筑的空间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强调自然与建筑的融合
德国馆的设计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强调自然与建筑的和谐统 一,对现代景观设计产生了启示。
生态设计
德国馆的景观设计体现了生态理念,注重植物的生长和生态平衡, 对现代景观设计的生态化趋势产生了影响。
色彩与材质的结合
在德国馆中,色彩与材质的结合非常巧妙, 不同的材质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效果,增加了 建筑的质感和视觉效果。
04 德国馆的现代主义影响
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强调功能主义
德国馆的设计强调了功能主义的理念,注重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空间布局,对现代建筑设 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开放式平面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要素与理念分析-密斯凡德罗
精品课件
密斯的作品开始摆动于 “ 非对称与对称. 现成的 技术与技术作为纪念性的形 间 . 尤其在1 9 3 9 年转向 美国发展后. 主要致力于 伊利诺理工学院 的校园规 划及其单体设计和少量住宅, 其作品规模和平面 形制均发生了改变. 为适 应工业生产的需要, 结构 设计和材料使用也产生了变 化。平面中的非古典主义开
精品课件
第三部分、密斯设计理念的发展
空间意图与结构关系的转变
1933年以前 空间形式的表现强调形成流动空
间的实体要素与空间本身。 结构表现只建立在空间需求的基 础上, 甚至连起结构作用的钢柱 也被作为空间要素进行装扮
1933年之后 结构和空间不再是服从和被服从关
系. 而是呈现出相互依赖的态. 结构的形式成为表现空间纪念性不 可或缺的因素, 设计中的各方面 也随空间的净化而简化, 一切设 计问题被囊括在简单纯净的方盒子 中
精品课件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几何
NO.2几何
水平方向
垂直方向
1网格控制
2方形元素的重复.
体现在模数上
精品课件
第二部第二分部、分设、设计计要要素素分分析析之之材质几何
水平方向
1 、网格控制
严格的网格
精确实现
几何控制
网格的尺寸与框架结构的跨度有关
精品课件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几何
网格控制:墙体与网格的关系
精品课件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空间形态
等级
按空间开放程 度划分
室内休闲空间 室内开放空间
室外空间
精品课件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空间形态
限定
主厅与巴西利卡式教堂平面 布局的对比
精品课件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要素与理念分析-密斯凡德罗
密斯的作品开始摆动于 “ 非对称与对称. 现成的 技术与技术作为纪念性的形 间 . 尤其在1 9 3 9 年转向美 国发展后. 主要致力于伊 利诺理工学院 的校园规划 及其单体设计和少量住宅, 其作品规模和平面 形制均发生了改变. 为适 应工业生产的需要, 结构 设计和材料使用也产生了变 化。平面中的非古典主义开
建筑以视平线为轴水平对称
水平面与垂直面在水平方向上无限延伸
a
13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结构
NO.3结构
梁柱框架结构
工字钢梁骨架 泰罗尼亚拱枝
附加钢梁 十字立柱析之空间形态
N0.5空间形态
轴线 等级
限定
a
15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空间形态
轴线
主厅与水池轴线平行 主厅与辅房轴线相交于水池上方
a
24
a
25
材质间的对比关系
虚实对比
冷暖对比
明暗对比
玻璃与实墙: 模糊空间界面
围合空间
冷色:空间的沉静 暖色:特殊空间提
示
a
根据空间收放的变化 选择不同明暗对比的
材质
20
第三部分、密斯设计理念的发展
其作品的平面形制发 生了变化, 发展了 流动空间的组织原 型. 探讨结构与表 皮的关系、平面的可 能性和材质运用的潜 能. 作品强调非对 称的自由平面, 渐 渐摆脱早期作品中新 古典主义的影响口
巴塞罗那德国馆
设计要素与理念分析
密斯·凡·德·罗
Barcelona,German Pavilion
a
1
分析提纲
▪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第四部分
历史与背景 设计要素分析 密斯设计理念的发展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要素与理念分析-密斯凡德罗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几何
垂直方向 垂直方向的几何控制主要表现在地面的距离被控 制在普通人视高的两倍左右。
建筑以视平线为轴水平对称
水平面与垂直面在水平方向上无限延伸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结构
NO.3结构
梁柱框架结构
工字钢梁骨架 泰罗尼亚拱枝
附加钢梁 十字立柱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空间形态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
•
选取的设计要素
NO.1基座
NO.2几何
NO.5材质 NO.4空间
NO.3结构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基座
NO.1基座
•基座概念:
基座来源于西方古典建筑 平均建筑物的重量与大片基底上,增加建筑的 稳定性和坚固性
使建筑物与场地结合成一体
始让步于纪念性的表达。
( 1 9 33 - 1 9 50 )
密斯经历的项目 规模进一步扩大, 多为公共筑. 其 中相当一部分为 高层建筑. 其平 面回归到对称中, 恢复到辛克尔的 传统中, 纪念性 在其作品中得到 充分体现。
( 1 9 250 - 1 9 67 )
第三部分、密斯设计理念的发展
空间意图与结构关系的转变
1933年以前 空间形式的表现强调形成流动空
间的实体要素与空间本身。 结构表现只建立在空间需求的基 础上, 甚至连起结构作用的钢柱 也被作为空间要素进行装扮
1933年之后 结构和空间不再是服从和被服从关
系. 而是呈现出相互依赖的态. 结构的形式成为表现空间纪念性不 可或缺的因素, 设计中的各方面 也随空间的净化而简化, 一切设 计问题被囊括在简单纯净的方盒子 中
水平方向
1 、网格控制
严格的网格
精确实现
巴塞罗那德国馆解读
德国馆的设计将贸易展览排除在外——除了 一座雕塑和几件专门设计的家具(称作“巴 塞罗那椅”或者“密斯椅”)之外,展馆内 没有任何展品。这样一来,密斯可以将展馆 设计为连续的空间,使得展馆内外没有明确 的界限。“这座建筑的设计将结构和围护完 全分开——自由排布的平面隔断穿插于十字 形的钢材组成的矩形框架中。”但是,实际 上这座建筑的隔断也是承重的,所以它更接 近于混合结构。展馆的平面图非常简单。展 馆的基础是由洞石建造的,从平面图上看接 近“U”型,主展馆、一个辅助用房和一个 大型水池都坐落其上。地板从馆内一直延伸 到水池,和隔断一样,起到了连接内外的作 用。展馆相对大水池的另一侧,围墙也组成 了“U”型,“U”型中间则是一个较小的水 池,水池中竖立着格奥尔格·科尔贝所作的雕 塑。屋顶由镀铬的十字形钢柱撑起,给人以 悬在空中的感觉。罗宾·埃文斯说,闪闪发亮 的柱子更像是在把“悬浮”的屋顶向下拉, 而非向上支撑其重量。
——密斯· 凡德罗——
密斯·范·德·罗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 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发展了一 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其 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露明的外观,灵活多 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致的细部。 他早期的工作展示了他对玻璃窗体的大量运 用,这使之成为其成功的标志。密斯从事建 筑设计的思路是通过建筑系统来实现的,而 正是这种建筑结构把他带到建筑前沿。同时, 他提倡把玻璃、石头、水以及钢材等物质加 入建筑行业的观点也经常在他的设计中得以 运用。密斯·范·德·罗运用直线特征的风 格进行设计,但在很大程度上视结构和技术 而定。在公共建筑和博物馆等建筑的设计中, 他采用对称、正面描绘以及侧面描绘等方法 进行设计;而对于居民住宅等,则主要选用 不对称、流动性以及连锁等方法进行设计。
巴塞罗那德国馆分析
目 录
• 历史背景 • 建筑特点 • 设计理念 • 文化影响 • 当前状况与保护 • 相关链接与参考文献
01 历史背景
西班牙内战与二战时期
西班牙内战
1936年至1939年,西班牙发生了一 场由共和党和法西斯势力之间的内战 ,德国馆的建设与这一时期的历史背 景紧密相关。
二战时期
设计师还通过种植室内植物、设置水景等方式,进一步增强室内与室外的联系和 互动。这些设计元素不仅美化了展馆内部的环境,还有助于缓解视觉疲劳和提高 参展者的舒适度。
对未来的展望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体现了对未来 的展望。设计师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 和材料,如大面积的玻璃窗、钢结构 等,展示了现代建筑的魅力和潜力。
设计师利用光影的变化,创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和空间感 。例如,利用自然光在室内形成的阴影和光斑,以及通过 反射和折射产生的光影效果,使展馆内部的空间更加生动 和有趣。
人与自然的关系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采用开放式的空间布局和大面 积的玻璃窗,将室外的自然景观引入室内,使参展者能够感受到自然的气息和美 景。
价值评估
巴塞罗那德国馆不仅具有建筑美学价值,还是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的重要见证。该馆对于 理解20世纪初期的建筑思潮、艺术风格及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德国馆被视为巴塞罗那市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世界现代建筑史上的宝贵遗产之一。
06 相关链接与参考文献
相关链接
巴塞罗那德国馆官方网站链接 巴塞罗那德国馆图片集 巴塞罗那德国馆历史背景介绍
保存状况评估
德国馆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在长时间内 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和维护。尽管存在 一些自然磨损和环境因素导致的细微 损害,但整体而言,该建筑仍保持着 相当完整的原始状态。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分析
流动开放的空间
仅属于水平流动
H
18 巴塞罗那博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景
特点
空间
流动开放的空间
“流动空间”的两套基本系统 (1)规则的钢框架 (2)自由布置的隔墙
有选择的隐藏部分结构,为了更 多的服从于空间的处理。
H
19 巴塞罗那博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景
特点
空间
流动空间的视觉中心
凭借毛玻璃的漫反射效 果,让内部空间更有意 境,并且与其他大理石、 透明玻璃等建筑材料形 成对比
H
20 巴塞罗那博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景
特点
空间
梁柱框架体系
屋盖 附加钢梁 工字形钢梁构架 合金十字钢柱
角钢支柱 工字型钢构架基础
金属饰面
H
21 巴塞罗那博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景
特点
空间
空间分隔
H
15 巴塞罗那博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景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要素与理念分析-密斯凡德罗
03
历史意义
该馆是密斯凡德罗的成名之作,也是现代主义建筑的里程碑,对后来的
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巴塞罗那住宅区
设计理念
巴塞罗那住宅区是密斯凡德罗为 了解决城市住房问题而设计的项 目,其理念是将住宅与自然环境 相结合,创造一个宜居的生活空 间。
建筑特点
住宅区内的建筑采用了开放式结 构和简单的几何形状,注重采光 和通风,同时与周围的绿化景观 相融合。
运用水景元素,如水池、喷泉等, 增加室内湿度,提供视觉享受。
室外景观设计
01
02
03
室外绿化
大面积的绿化带和植被覆 盖,提供自然生态的室外 环境。
室外空间布局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营 造出开放、私密、半私密 等多样化的室外空间。
室外景观小品
设置雕塑、座椅、照明等 小品,提升室外景观的品 质和观赏性。
历史与现代的结合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体现了历史与现代的结合。密斯凡德罗运用了现代主义的 设计理念,如开放式空间、流动的线条和简洁的外观,同时融入了传统的建筑元 素,如石材、木材等天然材料的使用,以及西班牙传统建筑的拱形结构。
这种设计手法使德国馆既具有现代感,又与周围的历史建筑相协调,成为巴塞罗 那城市历史与现代发展的见证。
要点一
总结词
“少即是多”的理念是密斯凡德罗设计哲学中的核心思想 ,在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通过最 简单的材料和结构,实现了建筑的功能性和美感。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巴塞罗那德国馆中,密斯凡德罗运用了大量的钢架和玻 璃结构,这些材料不仅质地坚固、耐久性好,而且能够充 分展现建筑的结构美。同时,他通过精确的计算和设计, 使得这些材料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同时,也充分展现了建筑 的形式美。这种设计理念不仅使得建筑看起来更加简洁、 明快,也使得建筑的造价更加经济、实用。
如何评价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德国馆?
如何评价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德国馆?2017.10.28更新。
从风格派谈起风格派是1917年在荷兰出现的几何抽象主义画派。
主要领袖是大名鼎鼎的蒙德里安。
没听过这个名字的人总看过这些画吧。
其实以上几张画说明了一个问题。
风格派不喜欢画具象的风景啊,人像的东西,他们觉得这些东西太low。
上面的第一张你还能看出来是树,后面两张越来越抽象,先去掉了颜色,后来连树干与树枝的关系都去掉了,只剩下一些弧线保留些许的交接关系。
这也就是说,风格派主张用纯粹几何形的抽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
只有抛开具体描绘,抛开细节,才能避免个别性和特殊性,获得人类共通的纯粹精神表现。
然而对密斯影响最大的不是伟大领袖蒙德里安,而是大家没怎么听说过的风格派创始人凡·杜斯堡。
杜斯堡说过一段著名的话:新建筑应是反箱体的,也就是说,它不企图把不同的功能空间细胞冻结在一个封闭的立方体内。
相反,他把功能空间细胞从立方体的核心离心式地甩开。
通过这种手法,高度、宽度、深度与实践就在开放空间中接近于一种全新的塑性表现,并赋予建筑一种或多或少的漂浮感,反抗了自然界的重力作用。
什么意思呢?很简单,就是说传统的建筑都是封闭的盒子,然后加个门,但是我不这样干,我希望中的建筑是靠着一片一片的墙体穿插错动而形成的有趣而流动的空间。
所有的构件都被简化成了平行或者竖直的板片,是不是和蒙德里安的画很像呢?然后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巴塞罗那馆的平面图看到图里面几道穿插的墙面了吗?完全继承自风格派的理论。
没错,这就是密斯所竭力营造的流动空间。
建筑一下子被打开,空间与空间相互渗透,犹抱琵琶半遮面,视线一会开阔一会又收紧。
简直不要太天才!对称性与非对称性从平面图里面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巴塞罗那馆有着十分明显的不对称性。
当然你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对于基地的回应。
实际上基地是有着轴线和对称关系的,它就在一条很长的广场的尽头。
看起来作为轴线的收束,巴塞罗那馆应该采取具有纪念性的古典对称构图,而实际上密斯有意消除了对称。
浅析巴塞罗那德国馆
A
11
材料
A
12
评价
德国馆在建筑空间划分和建筑形式处理上创造了成功的新经验,充分体现
了设计人密斯的名言——“少就是多”,用新的材料和施工方法创造出丰
富的艺术效果。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采用的是“自
由灵活的空间组合”,开创了流动空间的新概念 。这座展馆在博览会结束
后随即拆除。这座建筑作品向人们展示了一种历史上前所未见的建筑艺术
A
9
突破
巴塞罗那德国馆突破了传统砖石承重结构必然造成的封闭的、孤立的室 内空间形式,采取一种开放的、连绵不断的空间划分方式。主厅用8根 十字形断面的镀镍钢柱支承一片钢筋混凝土的平屋顶,墙壁因不承重而 可以一片片地自由布置,形成一些既分隔又连通的空间,互相衔接、穿 插,以引导人流,使人在行进中感受到丰富的空间变化,第一次确定了 流动空间的概念;馆中设置的双层玻璃光箱造成了视觉对比,它与赖特 设计的芝加哥罗比住宅(1909)所呈现的空间构成与比例具有惊人的 一致性和因果关系。
巴塞罗那德国馆占地长约50米,宽约25米,由三个展示空间、两部 分水域组成。主厅平面呈矩形,厅内设有玻璃和大理石隔断,纵横交 错,隔而不断,有的并延伸出去成为围墙,形成既分隔又联系、半封 闭半开敞的空间,使室内各部分之间、室内外之间的空间相互贯穿。 建筑形体简单,不加装饰,利用钢、玻璃和大理石的本色和质感,显 示着简洁高雅的气氛。
密斯·凡·德·罗
巴塞罗那
德国馆—浅析
131434106 陈浩文
A
1
密斯 ·凡·德·罗
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德国建筑师,(1886年3 月27日-1969年8月17日)也是最 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与 赖特、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并 称4大现代建筑大师。密斯坚持 “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 A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2念。
巴塞罗那德国馆 (2)
巴塞罗那德国馆简介巴塞罗那德国馆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市中心,是一座展示德国文化和艺术的建筑物。
该建筑由德国建筑师密斯·凡德罗设计,于1929年建成。
德国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现代主义建筑之一,也是巴塞罗那市的著名景点之一。
建筑风格德国馆采用了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以简洁、流线型的建筑风格著称。
建筑主体由钢结构和玻璃构成,外墙覆盖着石膏,呈白色。
整个建筑呈长方形,外观简洁而富有力量感。
德国馆是典型的“凡德罗建筑”,注重对称和几何形状的运用,形成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典范。
建筑功能德国馆在建成初期是1929年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的展馆之一,展示了德国的科技、工业和艺术成就。
如今,德国馆已经成为巴塞罗那市的地标建筑,承接了各种展览和文化活动。
馆内设有多个展厅和活动空间,用于举办艺术展览、音乐会和会议等活动。
同时,德国馆也是一个受欢迎的旅游景点,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建筑内部德国馆内部的设计同样简洁而富有现代感。
主要展厅采用明亮的白色调,配以玻璃和金属材料,创造出开放、宽阔的空间感。
建筑中还设有大量的窗户和天窗,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增强了室内的明亮度。
馆内展示了德国的艺术品、手工艺品和科技产品,展览内容丰富多样,吸引了众多观众。
独特之处德国馆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和精致的设计。
它是展示德国艺术和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德国与巴塞罗那之间的文化交流桥梁。
凡德罗的设计理念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国馆成为了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之一,吸引了许多建筑师和设计师前来参观学习。
结语巴塞罗那德国馆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建筑,以其简洁而富有现代感的设计吸引了无数观众。
作为巴塞罗那市的地标建筑,德国馆展示了德国的艺术和文化成就,也反映了现代主义建筑的精髓。
无论是建筑师还是普通游客,都可以从德国馆中感受到现代主义建筑的独特魅力。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Barcelona Pavilion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Barcelona Pavilion-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Van der Rohe 一、概述1929 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中的德国馆。
建于1929 年。
占地1250 平方米。
由一个主厅、两间附属用房、两片水池和几道围墙组成。
主厅平面呈矩形,厅内设有玻璃和大理石隔断,纵横交错,隔而不断,有的并延伸出去成为围墙,形成既分隔又联系、半封闭半开敞的空间,使室内各部分之间、室内外之间的空间相互贯穿。
建筑形体简单,不加装饰,利用钢、玻璃和大理石的本色和质感,显示着简洁高雅的气氛。
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二、建筑赏析博览会结束后该馆也随之拆除,其存在时间不足半年,但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一直持续着。
密斯认为,当代博览会不应再具有富丽堂皇和竞市角遂功能的设计思想,应该跨进文化领域的哲学园地,建筑本身就是展品的主体。
密斯·范·德·罗在这里实现了他的技术与文化融合的理想。
在密斯看来,建筑最佳的处理方法就是尽量以平淡如水的叙事口吻直接切入到建筑的本质:空间、构造、模数和形态。
这座德国馆建立在一个基座之上,主厅有8 根金属柱子,上面是薄薄的一片屋顶。
大理石和玻璃构成的墙板也是简单光洁的薄片,它们纵横交错,布置灵活,形成既分割又连通,既简单又复杂的空间序列;室内室外也互相穿插贯通,没有截然的分界,形成奇妙的流通空间。
整个建筑没有附加的雕刻装饰,然而对建筑材料的颜色、纹理、质地的选择十分精细,搭配异常考究,比例推敲精当,使整个建筑物显出高贵、雅致、生动、鲜亮的品质,向人们展示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建筑艺术质量。
展馆对20 世纪建筑艺术风格产生了广泛影响,也使密斯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受注目的现代建筑师。
流动空间流线角部入口的处理使人们可以选择一是沿长边进入二是顺短边进入空间进一步划分产生了直接穿越空间以及在其中停留的不同可能。
(完整版)巴塞罗那德国馆分析
巴塞罗那德国馆分析
一般认为,密斯设计巴塞罗那德国馆,受了风格派的影响,风格派以蒙德里安为代表,强调只运用水平和竖直线条和黑色,白色以及红黄蓝几种原色创作。
先列举风格派的几个例子。
我们可以比较密斯在构图上与风格派的关系。
以上三张风格派绘画的第二张,是在通过平面讨论三维空间,这种方式后来反映到建筑上,最著名的作品是乌德勒兹住宅。
密斯则引用了他们的平面原则,但看完下面列举的构成派作品以后,我们就会很容易地发现他与风格派的区别。
密斯的风格当然与包豪斯分不开,但包豪斯又受同时期的俄国先锋艺术影响,先放几张俄国构成主义的作品。
接下来我们再看包豪斯的作品
个人以为,包豪斯的东西更理性,清澈。
这可能是设计与绘画的区别,但也可能与欧洲和俄罗斯整体的文化精神的差别有关。
我们再看密斯的东西。
在这个分析里,我仍然从整体入手,先讨论起大的特征。
所以,对于被赋予具体材质的巴塞罗那德国馆,我忽略材质的细节,把他们还原成抽象的色块,这样更方便我们发现这个建筑与上述风格的联系。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巴塞罗那展览馆与同时代以及之前的艺术家密不可分。
无论色彩,构图,相互的影响都十分深刻,但密斯仍然保持了自己的特点。
他没有像乌德勒支住宅那样全面的引用风格派到建筑中来,而是在风格派的横竖构图和原色运用的基础上强调空间矢量,这一点有点接近构成派,但其理性克制的姿态仍然是包豪斯式的。
下面再提供一个包豪斯收藏的为纪念密斯而作的作品,这件作品可能也可以算一种分析的成果,就像我们课堂作业所要求的那样。
这件作品的名字叫mies memory box。
巴塞罗那德国馆
1929年,密斯·范·德·罗 设计了著名的巴塞罗那世界博览 会德国馆,这座展览馆所占地段 长约50M,宽约25M。其中包括 了一个主厅,两间附属用房,两 片水池和几道围墙。特殊的是这 个展览建筑除了建筑本身和几处 桌椅外,没有其他陈列品。实际 上,这是供人参观的亭榭。它本 身就是展览品。 整个德国馆立在一片不高的基 座上面。主厅部分有8根十字形 的钢柱,上面顶着一块薄薄的简 单的屋顶,长25M左右,宽1 4M左右.隔墙有玻璃和大理石 两种.墙的位置灵活而且很偶然, 它们纵横交错,有的延伸出去成 为院墙.由此形成了一些既分隔 又连通的半封闭边开敞的空间, 室内各部分之间,室内和室外时 间相互穿插,没有明确的分界, 也是现代建筑中常用的流动空间 的一个典型.
这座建筑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建筑 形体处理比较简单.屋顶是简单的平 板,墙也是简单的光光的板片,没有 任何线角,柱身上下没有变化.所有 构件交接的地方都是直接相.人们看 见柱子顶着屋面板,竖板和横板相接, 大理石与玻璃板直接相连等等.不同 构件和不同材料间不做过度处理,一 切都是非常简单明确,干净利索.同 过去建筑上繁琐装饰形成鲜明对比, 给人以清新明快的形象。 正因为体形简单,去掉附加装饰,所以突出了建筑材料本身固有的颜色、文理和质感。 密斯·范·德·罗在德国馆的建筑用料上是非常讲究的。地面用灰色的大理石,墙面用绿 色的大理石,主厅内部一片独立的隔墙还特地选用了华丽的白玛瑙石。玻璃隔墙有灰色的 和绿色的,内部的一片玻璃还带有刻花。一个水吃的边缘衬砌黑色的玻璃。这些不同颜色 的大理石、玻璃再加上镀克罗米的柱子,使这座建筑具有高贵、雅致和鲜亮的气氛。
德国馆分析
巴塞罗那德国馆空间分析一、少就是多德国馆的少表现为它简洁的空间几何特征:基面通过简单的矩形大理石基面进行抬升、基面周边以条形玛瑙石墙和大理石墙进行围合,通过一面乌檀木墙和一面大理石墙分割空间,加以玻璃幕墙稍加围合,各个空间以及墙面都表现为干净利落的矩形。
德国馆的多表现为多处巧妙的平衡:在巧妙分隔空间的同时又使得空间相互流通一体;在以统一的矩形形式表现空间以及以矩形墙面分隔空间的同时,又使用从石墙到玻璃幕墙再到木墙、从大理石地面的同向矩形空间到异向矩形水池的变化使得整个建筑内部空间表现得跳动多变;抬高的基面表现了这一建筑空间相对周围空间的外向型与重要性,同时在这一基面上下沉的水池以及U型的垂直基面的外部墙体又表现出内向性与围合感;两个U型垂直面一个有顶、一个无顶,形成一个倾向外部空间,另一个倾向于内部空间的对比与均衡二、流通空间建筑本身:各个空间存在透视、通行、共有、包含等多种位置关系使得各个空间并未完全分离,这得益于密斯在使用了钢柱支撑之后解放了墙体的功能,使其能更自由地被安置,从而形成纵横交错、隔而不断的室内空间布局,各个空间衔接、穿插,以便引导人流;两端的U 型垂直面开口端相对,中间有一大理石墙面部分阻断,这样使得大的两个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视觉和空间上的连续性,把基面相对延伸从而连成一体,在视觉上使得两个相邻空间相互流通、联系加强。
建筑与周围环境;在这个建筑的设计中,密斯并未如传统建筑设计一般以墙作为支撑,而改用十字形断面镀镍钢柱支撑钢筋混凝土屋顶,又大量采用玻璃幕墙,在视觉上建立了室内外空间的界限但并未打断穿越这一界限的空间流,这也使馆体在室外环境形成的负环境中作为正形体存在的同时通过玻璃幕墙以及茶色外墙使得房体与外部花园在由内到外的渐变中连为一体;基面虽然被抬高,使得整体室内室外空间连续性被打断,但视觉连续性尚存。
三、全面空间从整体结构层面来看,密斯运用原形切割的统合方法,将一个大的矩形空间分割为几个小空间,可以看出他分割的几个空间都是简洁实用的矩形空间,但这几个空间之间存在一个主次的地位关系,因其功能由走廊厅到安放椅子的主厅再到设有水池的小空间不一而同同时又以主厅为主,这体现出他所谓“一统空间”即“全面空间”的思想,即空间形式是可以相对固定不变的,但其内部布置以及衍生出的功能可以有诸多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馆在建筑形式处理上也突 破了传统的砖石建筑的以手工 业方式精雕细刻和以装饰效果 为主的手法,而主要靠钢铁、 玻璃等新建筑材料表现其光洁 平直的精确的美、新颖的美, 以及材料本身的纹理和质感的 美。
德国馆在建筑空间划分和建筑形式 处理上创造了成功的新经验,充分 体现了设计人密斯· 范· 德· 罗的名言 “少就是多”,用新的材料和施工 方法创造出丰富的艺术效果。
玻 璃 和 墙 面 的 衔 接
墙体和顶棚相接,玻璃墙也从地面 一直到顶棚,而不像传统处理手法 那样需要有过渡或连接部分,因此 给人以简洁明快的印象。建筑物采 用了不同色彩、不同质感的石灰石、 缟玛瑙石、玻璃、地毯等,显出华 贵的气派。
墙 面 之 间 的 穿 插
材料与空间的关系
同时他们的衔接方 式与交错方式即如 馆内小水池中的塑 像一样,对于参观 者的视线起着明显 引导与指引作用。 但人们一眼望去时, 常会觉得景色丰富, 一时不知从和看起, 随着人们按着一个 方向跟踪下去,又 会步随景移,幻变 多端。
在巴塞罗那展览馆的平面中,可以看出一些反复出现的 具有整数比例的基本形状。例如方形(即1:1矩形), 1:2以及1:3矩形,黄金分割矩形(接近2:3的矩形),在 水平面的定位上,很多都能以这些比例为证书的形状加 以解释,相比之下垂直墙体的定位则相互复杂和自由。
材料与空间的关系
房屋所有的面(墙面、 地面、屋面)是由不 同的色彩,不同质感 的石灰岩、大理石、 玛瑙石、 玻璃、水面 和地毯造成的。它们 相互衔接与交错产生 了空间的相互穿差、 引伸。
巴塞罗那德国馆赏析
1.概述
由密斯设计的 巴塞罗那德国 馆占地长界上最著名的四位现代 建筑大师之一。密斯在建筑师上最大的成就在于建立了钢 建筑的新语言,深入到了建立起钢建筑体系的深度。在他 绝大部分的作品中,钢结构和大片玻璃墙的表现都是最精 彩的亮点。今天,建筑评论界仍将这种具有表现主义向, 提倡忠实于结构和材料,特别强调简洁严谨的细部处理手 法的建筑,称为‘密斯风格’。 密斯对于现代建筑风格的影响是毋庸质疑的,后来 20世纪风靡世界的摩天大楼作为钢和玻璃的杰作,正是源 于密斯的理念。作为钢和玻璃建筑结构之父,密斯建立了 一种具有时代感的当代大中华建筑审美,它的建筑理念影 响着全世界建筑的发展,是当之无愧的现代建筑大师。
空间构成分析:
连接:这一建筑突破了传统砖 石承重结构必然造成的封闭的、 孤立的室内空间形式,采取一 种开放的、连绵不断的空间划 分方式。主厅用 8根钢柱支承 连接一片钢筋混凝土的平屋顶, 墙壁自由布置,形成一些既分 隔又连通的空间,互相连接, 以引导人流,使人在行进中感 受到丰富的空间变化。 分割与穿插:隔墙位置灵活而 且很偶然,它们纵横交错,有 的延伸出去成为院墙.由此分 割又连通半封闭边开敞的空间, 室内各部分之间,室内和室外 之间相互穿插,没有截然的分 割,形成奇妙的流动空间。
其目的是显示这座建筑物本身所体现的一种新的建筑空 间效果和处理手法。
这座德国馆建立在一个基座之上,主厅有8根金属 柱子,上面是薄薄的一片屋顶。大理石和玻璃构成 的墙板也是简单光洁的薄片,它们纵横交错,布置 灵活,形成既分割又连通,既简单又复杂的空间序 列;室内室外也互相穿插贯通,没有截然的分界, 形成奇妙的流通空间。整个建筑没有附加的雕刻装 饰,然而对建筑材料的颜色、纹理、质地的选择十 分精细,搭配异常考究,比例推敲精当,使整个建 筑物显出高贵、雅致、生动、鲜亮的品质,向人们 展示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建筑艺术质量。展馆对20 世纪建筑艺术风格产生了广泛影响,也使密斯成为 当时世界上最受注目的现代建筑师。
它由一个主厅、 两间附属用房 两片水池、几 道围墙组成。
密斯在1929年设计的巴塞罗那德国馆的方案构思来自于荷兰的风格派及俄国的构 成主义的影响,也就是平面组织遵循纯粹形态构成的原则,用一种纯形式的语言 来表达密斯的思想,也就是说,形式主义的构成在前,密斯思想的表达在后。德 国馆在建筑空间划分和建筑形式处理上创造了成功的新经验,充分体现了设计人 密斯“少就是多”的建筑理念,用新的材料和施工方法创造出丰富的艺术效果。
关于巴塞罗那展馆:密斯·凡·德·罗在
这个建筑物中完全体现了他在1928年所提出的 “少就是多”的建筑处理原则。他认为,当代 博览会不应再具有富丽堂皇和竞市角遂功能的 设计思想,应该跨进文化领域的哲学园地。建 筑本身就是展品的主体。塑造建筑空间,以水 平和竖向的布局、透明和不透明材料的运用, 以及结构造型等,使建筑进入诗意般的水平。
空间的灵活与流动
这样的空间即可 封闭又可开敞, 或半封闭半开敞, 或室内各部分相 互贯通,或室内 与室外相互贯通, 也就是现在所谓 的“流通空间”。
材质分析: 展馆体形简单,去掉附
加装饰,所以突出了建筑材料本身固有的颜色、 文理和质感建筑用料上是非常讲究的。地面用 灰色的大理石,墙面用绿色的大理石,主厅内 部一片独立的隔墙还特地选用了华丽的白玛瑙 石。玻璃隔墙有灰色的和绿色的,这些不同颜 色的大理石、玻璃再加上镀克罗米的柱子,使 这座建筑具有高贵、雅致和鲜亮的气氛。整个 建筑没有附加的雕刻装饰,然而对建筑材料的 颜色、纹理、质地 的选择十分精细,搭配异常 考究。
除少量桌椅 外,没有 其他展品。
建筑物具体体现了密斯-凡-德-罗努力使结构逻辑 性、自由分割空间同建筑造型密切相连的特点
空间的灵活与流动
它的建筑空间部 向人们所习惯的 那样时有六个面 (即四面墙、屋 面与地面)所包 围着和于室外全 然隔绝的房间; 二是有一些互不 牵制、可以相互 衔接或穿插的建 筑空间。
图为巴塞罗那展览馆的平面布局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平面中的墙以一种 非常自由方式相互垂直布局,墙与墙之间相互独立,看似缺乏一定的联系, 实际L型I型T型墙之间相互穿插,形成了空间的相互流动性,这正是密斯所 追求的流动空间。
平面图
蒙德里安
风格派作品
我们可以看 出平面图由纯粹的 相互垂直的线条组 成,线条的宽度有 两种长短各不同, 相互穿插。如果线 条纵深方向给予厚 度,宽线既为墙, 窄线即为玻璃。 再看蒙德里安 的构图,二者具有 相似的线性组即: 不同长度,不同宽 度相互之间垂直联 系,表现出一种非 对称的均衡性。 综合线面插, 水平—垂直形式的 风格派作品。我们 不难看出展馆的平 面构图受到了构成 主义和风格派的影 响。
在立面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垂直面的分割也运用了相 似与平面的比例-----主要玻璃墙面为1:3,灰华岩、大 理石墙面为1:2,玛瑙石墙面接近1:3。
对于被赋予具体材质的巴塞罗那德国馆,忽略材质的 细节,把他们还原成抽象的色块。可以发现,巴塞罗那德 国馆与同时代以及以前的艺术家密不可分。无论色彩,构 图,相互的影响都十分深刻,但密斯仍然保持了自己的特 点。他在风格派的横竖构图和原色运用的基础上强调空间 矢量,这一点有点接近构成派。但一般认为,巴塞罗那德 国馆受到了风格派的影响,强调只运用水平和竖直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