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中全水的测定
煤中全水的测定方法详解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GB/T211-1996 。
代替标准号:GB/T211-2007 实行。
法》。
2008-06-01水是煤炭的组成部分,煤中水分含量与其变质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煤贮存带来不利同时也会给运输、中含水量过多,会增加加工利用的难度,水分蒸因为煤在燃烧过程中,煤中含水量高,其发热量就降低,的影响;洗精煤的计量指如:发要消耗相当热量。
全水分还是商品煤的定量指标,。
标定在7.0 %煤中水分按其存在状态,可以分为游离水和化合水。
外在水分游离水全水分内在水分煤中水分化合水煤中水分存在状态的分类图1游离水:以吸附、附着等机械方式与煤结合的水。
化合水:以化合的方式与煤中矿物质结合的水,也叫结晶水。
例如:硫酸钙(CaSO·HO)、高岭土(AlO·2SiO·2HO)中232422的水。
煤中的游离水又分为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
.外在水分:是附在煤的表面上的水,在实际测定中是指煤样达到空气干燥状态时所失去的水。
内在水分:是吸附在煤颗粒内部的毛细孔中的水。
煤中水分的测定主要是指全水分的测定和空气干燥基水分的测定,这两种测定的原理和操作基本相同。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包括内在水分和外在水分的测定。
1范围△规定测定煤中全水分的试剂、仪器设备、实验步骤、结果计算及精密度等。
△在氮气流中干燥的方式(方法A1和方法B1)适用于所有煤种;△在空气流中干燥的方式(方法A2和方法B2)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微波干燥法(方法C)适用于烟煤和褐煤。
△方法A1为仲裁方法。
2规范性引用文件GB/T474 煤样的制备方法GB/T19494.2 煤炭机械化采样第二部分:煤样的制备GB/T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方法分类3方法A1(在氮气流中干燥)方法两步法)A(方法A2(在空气流中干燥)方法B1(在氮气流中干燥)方法)B(一步法方法B2(在空气流中干燥))方法C(微波干燥法图2 煤中全水分测定方法分类4试剂△氮气:99.9%,含氧量<0.01%。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国标)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的商品煤样、生产煤样和煤层煤样的全水分测定。
全水分是指煤样在采取时所含水分的总量。
本标准规定测定煤中全水分的三种方法,其中方法A 仅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并作为测定烟煤和无烟煤全水分的仲裁方法。
而方法B 和C 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并以方法B 作为测定褐煤全水分的仲裁方法。
方法要点:煤样在105~110℃或145±5℃的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以煤样的失重计算水分的百分含量。
1 仪器设备1.1 干燥箱:内附鼓风机,并带有自动调温装置,温度能保持在105~110℃或145±5℃范围内。
1.2 浅盘:由镀锌薄铁板或铝板等耐腐蚀又耐热的材料制成,其面积能以大约每平方厘米0.8g煤样的比例容纳500g 煤样。
而且盘的重量应小于500g。
1.3 托盘天平:感量为1g 和5g 各一台。
1.4 干燥器:内装干燥剂(变色硅胶或未潮解的块状无水氯化钙)。
1.5 玻璃称量瓶:直径为70mm,高为35~40mm,并带有严密的磨口盖。
1.6 分析天平:感量为1mg。
2 煤样的制备2.1 按照GB 474—83《煤样的制备方法》中第3.9 条缩制煤样。
2.2 方法A 和B 采用最大粒度不超过13mm,煤样量约2kg。
方法C 采用最大粒度不超过6mm,煤样量不应少于300g①。
2.3 在测定全水分之前,首先应检查装有煤样的容器的密封情况,然后将其表面擦拭干净,用托盘天平(1.3)称重②,并与容器上标签所注明的重量进行核对。
如果称出的煤样毛重(即煤样与容器的总重量)小于标签上所注的毛重(不超过1%),并且能确定煤样在运送过程中没有损失时,应将减轻的重量作为煤样在运送过程中的水分损失量。
并计算出该量对煤样净重(标签上煤样毛重减去容器的重量)的百分数(W1),在计算煤样全水分时,应加入这项损失,并将容器中的煤样充分地混合。
注:①GB474—83《煤样的制备方法》中3.9.3 全水分煤样粒度小于3mm,煤样量100g 的规定改为本条的规定。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国标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国标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的商品煤样、生产煤样和煤层煤样的全水分测定。
全水分是指煤样在采取时所含水分的总量。
本标准规定测定煤中全水分的三种方法,其中方法A仅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并作为测定烟煤和无烟煤全水分的仲裁方法。
而方法B和C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并以方法B作为测定褐煤全水分的仲裁方法。
方法要点:煤样在105~110℃或145±5℃的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以煤样的失重计算水分的百分含量。
1仪器设备1.1干燥箱:内附鼓风机,并带有自动调温装置,温度能保持在105~110℃或145±5℃范围内。
1.2浅盘:由镀锌薄铁板或铝板等耐腐蚀又耐热的材料制成,其面积能以大约每平方厘米0.8g煤样的比例容纳500g煤样。
而且盘的重量应小于500g。
1.3托盘天平:感量为1g和5g各一台。
1.4干燥器:内装干燥剂(变色硅胶或未潮解的块状无水氯化钙)。
1.5玻璃称量瓶:直径为70mm,高为35~40mm,并带有严密的磨口盖。
1.6分析天平:感量为1mg。
2煤样的制备2.1按照GB474—83《煤样的制备方法》中第3.9条缩制煤样。
2.2方法A和B采用最大粒度不超过13mm,煤样量约2kg。
方法C采用最大粒度不超过6mm,煤样量不应少于300g①。
2.3在测定全水分之前,首先应检查装有煤样的容器的密封情况,然后将其表面擦拭干净,用托盘天平(1.3)称重②,并与容器上标签所注明的重量进行核对。
如果称出的煤样毛重(即煤样与容器的总重量)小于标签上所注的毛重(不超过1%),并且能确定煤样在运送过程中没有损失时,应将减轻的重量作为煤样在运送过程中的水分损失量。
并计算出该量对煤样净重(标签上煤样毛重减去容器的重量)的百分数(W1),在计算煤样全水分时,应加入这项损失,并将容器中的煤样充分地混合。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水分测定方法
GB/T211-2007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煤中水分的定义全水分煤样的制备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全水分测定的注意事项全水分测定精密度目录煤中水分按其结合状态分为两类:游离水和化合水。
游离水M t(全水分)外在水分M f内在水分M inh化合水(如CaSO 4·2H 2O 和AL 2O 3·2SiO 2·2H 2O )水(全部水分)煤的游离水于常压下在(105-110)℃温度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干燥即可蒸发;而化合水通常要在200℃及以上才能析出。
煤的工业分析中测试的水分只是游离水。
煤中全水分≠全部水分实际测定外水和内水与理论上定义的区别理论上:以附着形式和毛细孔孔径0.1μm为界来定义。
实际应用时,由于煤从脱去外水到脱去内水是个连续而复杂的过程,难以严格区分。
实际应用中:按测定方法或测定条件来定义。
外在水分:煤与所处环境的大气接近湿度平衡时失去的那一部分水分;内在分水:煤与所处环境的大气接近湿度平衡时保留下来的那一部分水分为内水。
最高内在水分MHC相对湿度96%,温度为30℃环境下测得的水分值。
主要表征煤中微孔孔隙的多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煤化程度。
化合水以化合的方式与煤中矿物质结合的水,即除去全水分后保留下来的水分,较为稳定,200℃以下很难失去。
煤的水分含量与变质的关系水分泥煤褐煤烟煤无烟煤M t (%)60-9030-604-152-4M ad (%)40-5010-401-81-2水分测定意义:1、水分增加,水分在燃烧时变成水蒸气要吸热,降低了煤的发热量;2、锅炉燃烧中,水分高会影响燃烧稳定性和热传导性;在使用煤粉燃烧的锅炉中,入炉前对煤粉要经过干燥处理,以减少水分对发电锅炉燃烧带来的影响。
3、水分高的煤会降低焦炭产率,并且由于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而延长焦化周期。
4、可作为煤炭分析试验中校正和换算的依据,如:低位发热量的计算。
2 全水分煤样的制备全水分煤样可以单独采取,也可在一般总样的制备过程中在一定阶段分取。
GBT 煤中全水的测定方法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标准号:GB/T211-2007代替GB/T211-1996《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2008-06-01实行。
水是煤炭的组成部分,煤中水分含量与其变质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煤中含水量过多,会增加加工利用的难度,同时也会给运输、贮存带来不利的影响;煤中含水量高,其发热量就降低,因为煤在燃烧过程中,水分蒸发要消耗相当热量。
全水分还是商品煤的定量指标,如:洗精煤的计量指标定在%。
煤中水分按其存在状态,可以分为游离水和化合水。
图 1 煤中水分存在状态的分类例如:硫酸钙(CaSO4·H2O)、高岭土(Al2O3·2SiO2·2H2O)中的水。
煤中的游离水又分为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
全水分外在水分:是附在煤的表面上的水,在实际测定中是指煤样达到空气干燥状态时所失去的水。
煤中水分的测定主要是指全水分的测定和一般分析实验煤样水分的测定,这两种测定的原理和操作基本相同。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包括内在水分和外在水分的测定。
煤的内在水分和外在水分的总和。
1范围△规定测定煤中全水分的试剂、仪器设备、实验步骤、结果计算及精密度等。
△在氮气流中干燥的方式(方法A1和方法B1)适用于所有煤种;△在空气流中干燥的方式(方法A2和方法B2)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微波干燥法(方法C)适用于烟煤和褐煤。
△方法A1为仲裁方法。
2规范性引用文件GB/T474 煤样的制备方法GB/ 煤炭机械化采样第二部分:煤样的制备GB/T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3 方法分类图 2 煤中全水分测定方法分类4 试剂△氮气:%,含氧量<%。
(氮气为实验室常用惰性气体,主要作用——防止样品氧化。
若干燥时通入含氧量>%的氮气,会使煤样在失去水分同时,氧化加剧,导致全水分测定值偏低。
)△无水氯化钙:化学纯,粒状。
(白色,易吸水,常用干燥剂,密封贮存) △变色硅胶:工业用品。
(常用干燥剂)5 仪器设备△空气干燥箱:带有自动控温和鼓风装置,能控温在(30~40)℃和(105~110)℃范围内,有气体进、出口,有足够的换气量,如每小时可换气5次以上。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
一、目的(1)掌握煤中全水分的测定原理及方法(2)了解全水分测定的目的和意义二、方法和原理称取一定量粒度小于13mm(或小于6mm)的煤样,于105—110℃下,在空气流中干燥至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三、试剂、仪器和设备无水氯化钙、变色硅胶、空气干燥箱、浅盘、玻璃称量瓶、分析天平、干燥器四、实验步骤(1)用预先干燥并称量过(称准至0.01g)的称量瓶迅速称取粒度小于6mm 的煤样10~12g(称准至0.01 g),平摊在称量瓶中。
(2)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通入干燥氮气并已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中,烟煤干燥 1.5h,褐煤和无烟煤干燥2h。
(3 )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立即盖上盖,在空气中放置约5 min,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约20min),称量(称准到0.01 g)。
(4)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质量的减少不超过0.01g 或质量有所增加为止。
在后一种情况下,应采用质量增加前一次的质量作为计算依据。
五、实验记录和结果(1)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2)按式计算煤中全水分:Mt =100m1/m式中:Mt——煤样的全水分,%;m——煤样的质量,g;m1——干燥后煤样减少的质量,g。
六、注意事项(1)“水分无明显损失”是指破碎后的煤样全水分测定结果与破碎前的测定结果比较,经t检验无显著差异,或虽有差异,但置信范围很小。
(2)采集的全水分试样应保存在密封良好的容器内,并放在阴凉的地方。
(3)制样操作要快,最好用密封式破碎机,以保证破碎过程中水分无明显损失。
(4)全水分样品送到实验室后应立即测定,保证从制样到测试前的全过程煤样水分无变化。
如果在运送过程中煤样的水分有损失,则求出补正后的全水分值。
(5)全水分煤样不宜过细,如要求用较细的试样进行测定,则应该用密封式破碎机或用两步法进行测定——先破碎成较大颗粒测定外在水分,再破碎到较细颗粒测定内在水分。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Mt=1.06/10.00×100=10.6%(未经水分损失校正)
水分损失大于1%,表明煤样在运送过程中可能受到意外损 失,不可补正,测定结果仅为实验室收到样品的水分,在报告 单上应注明“未经水分损失校正”,并将容器标签和密封情况 一一报告。
4 全水分测定的注意事项
⑦称量样品动作迅速准确,避免煤样长时间暴露在 空气中,以免发生水分显著变化; ⑧全水分是规范性很强的测试项目,因此,要 严格按照标准中的规定要求进行。
⑨按照规定严格进行检查性干燥;
⑩对于<13mm的煤样,干燥后应趁热称量;对于 <6mm的煤样,干燥后应冷却到室温后称量;
4 全水分测定的注意事项
测定步骤:
①升温:两步法(≤40℃和105℃-110℃) 一步法和微波法(105℃-110℃)。
②通气:每小时换氮气15次;每小时换空气5次。 【释:每小时换气15次就是指:每小时通入的气 体量是干燥箱容积的15倍。】
③称样:称取500g应称准至0.1g,称取10g应称 准至0.001g。
④干燥:采用一步法,烟煤2h、无烟煤3h。
解:Mt=(10.00-9.25)/10.00×100=7.5(%)
【注意】:两步法和检查性干燥不是同一范畴内的概念, 不是说干燥后再检查性干燥半小时就叫两步法。
3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全水分等于内水和外水之和,计算时为什么不 能将他们直接相加?
两步法测煤的全水分,先以粒度<13mm煤样,进行空 气干燥测出外水,然后将除去外水的煤样破碎到粒度< 3mm煤样,测出内水,前者是收到基外水,后者是空干 基内水,必须把空干基内水换算成收到基内水,才能相加。
6 方法精密度
煤中水分的测定方法
一、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水分测定原理: 已知质量的煤样 → 在105—110℃烘箱中干
燥至质量恒定(或在专用微波炉中干燥) → 根据 质量损失计算煤的水分。
GB/T211-2007中规定了,三种测定方法: 1、两步法: A1(氮气流),A2(空气流)中干燥 2、一步法: B1(氮气流),B2(空气流)中干燥 3、微波干燥法C
③干燥时间:烟煤1h;无烟煤1.5h
二、煤中空干基水分的测定方法(Mad) 常用方法:空气干燥法
(2)分析步骤
称
➢预先干燥过的称量瓶; ➢连瓶带盖一起称;
量
➢样重1±0.1g,称准至 0.0002g;
➢将煤摊平;
➢预先鼓风的并已加热到105-110oC;
干
➢揭开称量瓶盖,在鼓风条件下烘干;在一直鼓风的条件
一、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二、常用水分概念
4、全水分 Mt :
—— 煤的外水和内水的总和,代表刚开采、发运及接收时煤 的水分
5、空气干燥煤样水分 Mad : (一般分析煤样水分,空干基水分,分析水)
——一般分析煤样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所含的水分
一、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三、与水分值有关的因素 1)煤的变质程度(煤种)
一、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记录的数据:
1、空称量瓶质量m0(g) 2、煤样质量m(g) 3、干燥后称量瓶+干煤的质量m2(g) 结果计算
公式: Mt=m1/m×100%
=(m0+m-m2) /m ×100 %
Mt—全水分,% m1—煤样干燥后失去的质量,g m— 称取煤样的质量,g
例:用≤6mm全水分煤样测定全水分,空称量瓶质量m0=20.452(g),煤样质量 m=10.147(g),干燥后总质量m2=29.655(g),检查性干燥一次:29.641(g),二 次:29.644(g)。该煤样全水分为多少?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211
84.5
82.5
81.5
80.5
80.0
78.5
4
86.0
86.0
85.0
84.0
83.0
82.0
81.0
79.5
5
86.0
86.0
86.0
85.5
84.5
83.5
82.5
81.5
6--7
86.0
86.0
87.0
86.5
86.0
85.5
84.0
83.0
注:只在Vdaf<35%而同时Mad又大于3%的烟煤的情况下才减去括号内的数字。
1.4分析天平
1.5耐热瓷板或石棉板:尺寸与炉膛相适应。
2、分析步骤
2.1用预先灼烧至质量恒定的灰皿,称取粒度为0.2mm以下的空气干燥煤样1+-0.1g,精确至0.0002g,均匀地摊平在灰皿中,使其每平方厘米的质量不超过0.15g。
2.2将灰皿送入温度不超过100 C的马弗炉中,关上炉门并使炉门留有15mm左右的缝隙。在不少于30min的时间内将炉温缓慢升至约500 C,并在此温度下保持30min。继续升到815+-10 C,并在此温度下灼烧1h。
4、结果计算
Mad=m1/m *100
Mad—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含量,%;m1—煤样干燥后失去的质量,g;m—煤样的质量,g。
煤中全水分测定方法
煤中全水分测定方法煤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其水分含量是煤质评价中一个重要的指标之一。
煤中的水分主要存在于两种形式:在煤的孔隙中以吸附水的形式存在,以及在煤的内部以化学结合水的形式存在。
因此,准确测定煤中的全水分含量对于评价煤的质量、确定煤的产量和计算煤的热值等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煤中全水分测定方法主要有烘干法、滴定法和仪器测定法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几种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1. 烘干法:烘干法是常见的测定煤中全水分含量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将煤样加热使水分蒸发,然后根据煤样质量的变化计算水分含量。
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1)取适量的煤样,将其粉碎并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
2)将称取好的样品放入预处理好的烘干器中,设置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烘干。
3)等待煤样完全烘干后,取出样品,冷却并称取样品的质量,记录下质量值。
4)根据原始样品质量和烘干后样品的质量计算得出煤中全水分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烘干法进行煤中全水分测定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烘干温度和时间,避免对煤样质量的影响。
2. 滴定法:滴定法是通过将煤样与电解质溶液进行滴定反应,利用滴定液与煤样中水分的化学反应来测定煤中全水分含量。
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1)将适量的煤样粉碎并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
2)将样品投入预处理好的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电解质溶液,使煤样与溶液充分接触。
3)将标准滴定液滴加到煤样溶液中,直至出现变色指示。
4)根据滴定液的用量计算得出煤中全水分含量。
滴定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准确可靠,但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电解质和滴定液。
3. 仪器测定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仪器设备也逐渐用于煤中全水分的测定。
目前常用的仪器包括红外干燥仪、电子天平和核磁共振等。
这些仪器通常能够通过检测煤样中水分的特性或物理性质来测定煤中的全水分含量。
这些仪器有着测定速度快、准确度高的优点,但一般需要较高的设备成本和维护。
总的来说,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煤中全水分测定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GB-T 211-2017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GB/T211—2017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煤中全水分的方法提要、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样品、测定步骤、结果计算、方法精密度和试验报告。
本标准规定的氮气干燥法(方法A1和方法B1)适用于所有煤种;空气干燥法(方法A2和方法B2)适用于烟煤(易氧化的煤除外)和无烟煤。
本标准以方法A1作为仲裁方法。
注:本标准还给出了用于全水分快速测定的微波干燥法,微波干燥法适用于烟煤和褐煤,参见附录A。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2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474煤样的制备方法GB/T19494.2煤炭机械化采样第2部分:煤样的制备3方法提要3.1方法A(两步法)3.1.1方法A1:氮气干燥称取一定量的13mm试样,在温度不高于40℃的环境下干燥到质量恒定,再将干燥后的试样破碎到标称最大粒度3mm,于105℃~110℃下,在氮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根据试样经两步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3.1.2方法A2:空气干燥称取一定量的13mm试样,在温度不高于40℃的环境下干燥到质量恒定,再将干燥后的试样破碎到标称最大粒度3mm,于105℃~110℃下,在空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根据试样经两步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3.2方法B(一步法)3.2.1方法B1:氮气干燥称取一定量的6mm(或13mm)试样,于105℃~110℃下,在氮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根据试样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3.2.2方法B2:空气干燥称取一定量的13mm(或6mm)试样,于105℃~110℃下,在空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根据试样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4试剂和材料4.1无水氯化钙:化学纯,粒状。
4.2变色硅胶:工业品。
4.3氮气:纯度≥99.9%,含氧量<0.01%。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
2.煤中水分的存在形态
煤中水分按结合状态分为:游离水、化合水两种。
化合水:化合水则以化合方式同煤中的矿物质结合,是矿 物晶格的一部分,如硫酸钙(CaSO4·2H2O)、 高岭土(Al2O3·2SiO2·2H2O)中的结晶水。在实 际测定中,是指除去全水分后仍保留下来的水分。 在105-110℃温度下化合水是不会分解逸出的,通 常在200 ℃以上方能分解逸出。
游离水:是指以吸附、附着等机械方式与煤结合。游离水 按其附存状态又可分为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
游离水
外在水分:是指附着在煤颗粒表面上或非毛细孔穴中的水分。
在实际测定中,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煤样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平 衡时所失去的水分。煤的外在水分不稳定,受环境条件影响。
内在水分:是指吸附或凝聚在煤颗粒内部毛细孔中的水。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
概述
煤中全水分是评价煤炭质量和数量的主 要指标,无论是煤炭的生产、运输部门, 还是加工利用部门都要测定该指标。
煤中的水分,以外在水分、内在水分和 结晶水三种形态存在于煤中。煤中全水分 不包含结晶水。
什么是全水分
全水分(或称收到基水分)
全水分的表示符号是Mt 。其含义,指
煤的外在水分和换算成同一基准后内在水分
另外,水分增加时,燃烧产生的水蒸气体积增加,
因而使烟气量增多,增加了排烟热损失和引风机耗电量。
水分过高,较多的水分随一、三次风送入炉膛会直接影响
煤粉着火燃烧的稳定性。水分增高,烟气中水蒸气分压也
增高,促进了烟气中三氧化硫形成酸蒸汽的作用,增加锅
炉尾部低温处硫酸的凝结沉积,造成空气预热器腐蚀、堵
灰和烟囱内衬的剥落。
在实际测定中,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煤样达到空气干燥状态
时保持的水分,内在水分在常温下不会失去,只有加热到
煤中全水的测定方法详解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标准号:GB/T211-2007。
代替GB/T211-1996《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2008-06-01实行。
水是煤炭的组成部分,煤中水分含量与其变质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煤中含水量过多,会增加加工利用的难度,同时也会给运输、贮存带来不利的影响;煤中含水量高,其发热量就降低,因为煤在燃烧过程中,水分蒸发要消耗相当热量。
全水分还是商品煤的定量指标,如:洗精煤的计量指标定在7.0 %。
煤中水分按其存在状态,可以分为游离水和化合水。
图1 煤中水分存在状态的分类游离水:以吸附、附着等机械方式与煤结合的水。
化合水:以化合的方式与煤中矿物质结合的水,也叫结晶水。
例如:硫酸钙(CaSO4.H2O)、高岭土(Al2032siO22H2O)中的水。
煤中的游离水又分为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
外在水分:是附在煤的表面上的水,在实际测定中是指煤样达到空气干燥状态时所失去的水。
内在水分:是吸附在煤颗粒内部的毛细孔中的水。
煤中水分的测定主要是指全水分的测定和空气干燥基水分的测定,这两种测定的原理和操作基本相同。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包括内在水分和外在水分的测定。
1范围△规定测定煤中全水分的试剂、仪器设备、实验步骤、结果计算及精密度等。
△在氮气流中干燥的方式(方法A1和方法B1)适用于所有煤种;△在空气流中干燥的方式(方法A2和方法B2)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微波干燥法(方法C)适用于烟煤和褐煤。
△方法A1为仲裁方法。
2规范性引用文件GB/T474 煤样的制备方法GB/T19494.2 煤炭机械化采样第二部分:煤样的制备GB/T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3 方法分类「方法A1 (在氮气流中干燥)方法A(两步法)4、方法A2 (在空气流中干燥){(方法B1 (在氮气流中干燥)方法B(一步法)y“方法B2 (在空气流中干燥)方法C(微波干燥法)图 2 煤中全水分测定方法分类4试剂△氮气:99.9%,含氧量<0.01%。
(氮气为实验室常用惰性气体,主要作用—-防止样品氧化。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2008-06-08 00:12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Determination of total moisture in coal国家标准局1984-08-07 发布1985-05-01 实施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的商品煤样、生产煤样和煤层煤样的全水分测定。
全水分是指煤样在采取时所含水分的总量。
本标准规定测定煤中全水分的三种方法,其中方法A 仅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并作为测定烟煤和无烟煤全水分的仲裁方法。
而方法B 和C 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并以方法B 作为测定褐煤全水分的仲裁方法。
方法要点:煤样在105~110℃或145±5℃的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以煤样的失重计算水分的百分含量。
1 仪器设备1.1 干燥箱:内附鼓风机,并带有自动调温装置,温度能保持在105~110℃或145±5℃范围内。
1.2 浅盘:由镀锌薄铁板或铝板等耐腐蚀又耐热的材料制成,其面积能以大约每平方厘米0.8g煤样的比例容纳500g 煤样。
而且盘的重量应小于500g。
1.3 托盘天平:感量为1g 和5g 各一台。
1.4 干燥器:内装干燥剂(变色硅胶或未潮解的块状无水氯化钙)。
1.5 玻璃称量瓶:直径为70mm,高为35~40mm,并带有严密的磨口盖。
1.6 分析天平:感量为1mg。
2 煤样的制备2.1 按照GB 474—83《煤样的制备方法》中第3.9 条缩制煤样。
2.2 方法A 和B 采用最大粒度不超过13mm,煤样量约2kg。
方法C 采用最大粒度不超过6mm,煤样量不应少于300g①。
2.3 在测定全水分之前,首先应检查装有煤样的容器的密封情况,然后将其表面擦拭干净,用托盘天平(1.3)称重②,并与容器上标签所注明的重量进行核对。
如果称出的煤样毛重(即煤样与容器的总重量)小于标签上所注的毛重(不超过1%),并且能确定煤样在运送过程中没有损失时,应将减轻的重量作为煤样在运送过程中的水分损失量。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解读
《GB/T211-2007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解读一、煤中水分1、煤中水分按其结合状态分为两类:游离水和化合水2、煤的游离水于常压下在|(105℃-110℃)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干燥即可蒸发;而化合水通常要在200℃及以上才能析出。
煤的工业分析中测试的水分只是游离水。
3、煤的全水是煤中固有成分,不随外界环境改变而改变;但实测同一煤样越高,反之则越低。
所以在试样中测试其它指标项目的同时必须测空干基水分。
二、全水分煤样的制备1、粒度<13mm的全水分煤样:按GB475或GB/T19494.1的规定采取,按GB474或GB/T19494.1的规定制备,煤样量≥3kg。
2、粒度<6mm的全水分煤样:应采用水分无明显损失的破碎机一次性破碎到符合要求的粒度,用二分器迅速缩分不少于1.25kg的煤样。
全水分煤样制备后应立即测定,否则装瓶后,将其表面擦拭干净,用工业天平称准到总质量的0.1%,并在装瓶容器上标注,在取样分析前应再次称量总质量,其水分损失率不应超过煤样的1%。
三、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五种测定方法方法A1(两步法):氮气流中干燥,适合所有煤,是仲裁分析方法。
方法A2(两步法):空气流中干燥,适合烟煤和无烟煤。
两步法均采用≤13mm煤样,先在40℃下干燥,测外水分;再破碎到<3mm,置入(105-110)℃下干燥,测全水分。
方法B1(一步法):氮气流中干燥,适合所有煤,煤样粒度要求<6mm。
方法B2(一步法):空气流中干燥,适合烟煤和无烟煤,煤样粒度要求<13mm。
一步法均置入(105-110)℃下干燥,测全水分。
方法C(微波法):在微波下干燥,适合烟煤和褐煤,煤样粒度要求<6mm。
五种测定方法可从三个主要因素上把握:1、加热介质:氮气流、空气流、微波2、样品粒度:<13mm、<6mm、<3mm3、操作步骤:两步法、一步法全水分等于内水和外水之和,计算时为什么不能将他们直接相加?两步法测煤的全水分,先以粒度<3mm煤样,进行空气干燥测出外水,然后将除去外水的煤样破碎到粒度<3mm煤样,测出内水,前者是收到的基外水,后者是空干基内水,必须把空干基内水换算成收到的基内水,才能相加。
GBT2_2024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GBT2_2024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是煤炭质量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结果对煤质评价和煤炭加工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煤中全水分测定方法。
1.低温烘干法:低温烘干法是一种简单、直接的测定全水分的方法。
具体测定步骤如下:首先将煤样切碎,然后取一定质量的煤样放入烘箱中,在温度为105℃-110℃的条件下,烘干至质量不再变化为止。
通过质量变化计算出煤中的全水分含量。
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适用于快速测定大量样品。
缺点是只能测定煤中的游离水分,无法有效区分煤样中结合水和孔隙水。
2.热风烘干法:热风烘干法是用热风代替低温烘箱进行煤样烘干的方法。
具体测定步骤如下:将切碎的煤样放入烘箱中,在高温下进行烘干,通常温度为105℃-110℃,时间为3小时。
通过质量变化计算出煤中的全水分含量。
该方法的优点是仍然操作相对简单,缩短了烘干时间,适用于快速测定大量样品。
缺点是同样无法区分煤样中的结合水和孔隙水。
3.原料煤气体吸附法:原料煤气体吸附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测定煤中全水分的方法。
具体测定步骤如下:首先将煤样切碎,然后将煤样置于煤气品位较高、适宜吸附的气体环境中,在一定温度下,使气体与煤样接触,气体中的水分被煤样吸附后,通过质量变化计算出煤中的全水分含量。
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较好地区分结合水和孔隙水,结果较为准确。
缺点是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气体条件,操作相对复杂,耗时较长。
综上所述,煤中全水分的测定可采用低温烘干法、热风烘干法和原料煤气体吸附法等方法。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以得到准确可靠的全水分含量结果。
GBT211-2007煤中全水的测定方法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标准号:GB/T211-2007代替GB/T211-1996《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2008-06-01实行。
水是煤炭的组成部分,煤中水分含量与其变质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煤中含水量过多,会增加加工利用的难度,同时也会给运输、贮存带来不利的影响;煤中含水量高,其发热量就降低,因为煤在燃烧过程中,水分蒸发要消耗相当热量。
全水分还是商品煤的定量指标,如:洗精煤的计量指标定在7.0%。
煤中水分按其存在状态,可以分为游离水和化合水。
图 1 煤中水分存在状态的分类例如:硫酸钙(CaSO4·H2O)、高岭土(Al2O3·2SiO2·2H2O)中的水。
煤中的游离水又分为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
全水分外在水分:是附在煤的表面上的水,在实际测定中是指煤样达到空气干燥状态时所失去的水。
煤中水分的测定主要是指全水分的测定和一般分析实验煤样水分的测定,这两种测定的原理和操作基本相同。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包括内在水分和外在水分的测定。
煤的内在水分和外在水分的总和。
1范围△规定测定煤中全水分的试剂、仪器设备、实验步骤、结果计算及精密度等。
△在氮气流中干燥的方式(方法A1和方法B1)适用于所有煤种;△在空气流中干燥的方式(方法A2和方法B2)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微波干燥法(方法C)适用于烟煤和褐煤。
△方法A1为仲裁方法。
2规范性引用文件GB/T474 煤样的制备方法GB/T19494.2 煤炭机械化采样第二部分:煤样的制备GB/T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3 方法分类图 2 煤中全水分测定方法分类4 试剂△氮气:99.9%,含氧量<0.01%。
(氮气为实验室常用惰性气体,主要作用——防止样品氧化。
若干燥时通入含氧量>0.01%的氮气,会使煤样在失去水分同时,氧化加剧,导致全水分测定值偏低。
) △无水氯化钙:化学纯,粒状。
(白色,易吸水,常用干燥剂,密封贮存) △变色硅胶:工业用品。
(常用干燥剂)5 仪器设备△空气干燥箱:带有自动控温和鼓风装置,能控温在(30~40)℃和(105~110)℃范围内,有气体进、出口,有足够的换气量,如每小时可换气5次以上。
煤中全水测定方法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标准号:GB/T211-2007。
代替GB/T211-1996《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2008-06-01实行。
水是煤炭的组成部分,煤中水分含量与其变质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煤中含水量过多,会增加加工利用的难度,同时也会给运输、贮存带来不利的影响;煤中含水量高,其发热量就降低,因为煤在燃烧过程中,水分蒸发要消耗相当热量。
全水分还是商品煤的定量指标,如:洗精煤的计量指标定在7.0%。
煤中水分按其存在状态,可以分为游离水和化合水图1煤中水分存在状态的分类游离水:以吸附、附着等机械方式与煤结合的水。
化合水:以化合的方式与煤中矿物质结合的水,也叫结晶水。
例如:硫酸钙 (CaSQ H2O )、高岭土(AI2O32SQ22H2O )中的水。
煤中的游离水又分为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
外在水分:是附在煤的表面上的水,在实际测定中是指煤样达到空气干燥状态时所失去的水。
内在水分:是吸附在煤颗粒内部的毛细孔中的水。
煤中水分的测定主要是指全水分的测定和空气干燥基水分的测定,这两种测定的原理和操作基本相同。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包括内在水分和外在水分的测定。
1范围△规定测定煤中全水分的试剂、仪器设备、实验步骤、结果计算及精密度等。
△在氮气流中干燥的方式(方法A1和方法B1)适用于所有煤种;△在空气流中干燥的方式(方法A2和方法B2)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 △微波干燥法(方法C)适用于烟煤和褐煤。
△方法A1为仲裁方法。
2规范性引用文件GB/T474煤样的制备方法GB/T19494.2煤炭机械化采样第二部分:煤样的制备GB/T212煤的工业分析方法3方法分类方法A1 (在氮气流中干燥)厂方法A(两步法)jI方法A2 (在空气流中干燥)「方法B1 (在氮气流中干燥)K 方法B(一步法)JI方法B2 (在空气流中干燥)方法C(微波干燥法)图2煤中全水分测定方法分类4试剂△氮气:99.9%,含氧量V 0.01%。
(氮气为实验室常用惰性气体,主要作用——防止样品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中全水的测定
GB/T 211-2007
仪器设备:空气干燥箱,浅盘,玻璃称量瓶,分析天平,工业天平,干燥器 实验步骤:
方法A (两步法)
一、外在水分:
计算公式:M f =
×100
M
f —煤样的外在水分,%; m —煤样质量(
g ); m1—浅盘质量(g
);
m2—干燥后煤样与浅盘总质量(g )。
二、内在水分:
计算公式:M inh
=
×100
M inh —煤样的内在水分,%; m
—煤样质量(g
); m1—称量瓶质量(g );
m2—干燥后煤样与称量瓶总质量(g )。
注:若内在水分在2
%以下时,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三、全水分
计算公式:M t = M f +
× M inh
M t —煤样的全水分,%; M f —煤样的外在水分,%; M inh —煤样的内在水分,%。
方法B (一步法)
一、<13mm 全水分:
计算公式:M t =
×100
M
t —煤样的全水分,%; m —煤样质量(g ); m1—浅盘质量(
g );
m2—干燥后煤样与浅盘总质量(g )。
二、<
6mm 全水分:
计算公式:M
t =
×100
M t —煤样的全水分,%; m
—
煤样质量(g ); m1—浅盘质量(g );
m2—干燥后煤样与浅盘总质量(g )。
精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