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 教 案
审计学》课程教案
![审计学》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b92c11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54.png)
审计学》课程教案第一章:审计学概述1.1 审计的定义与目标1.2 审计的必要性1.3 审计的类型与范围1.4 审计的主体与客体第二章:审计程序与方法2.1 审计准备阶段2.1.1 审计计划的制定2.1.2 审计证据的收集2.1.3 审计重要性的确定2.2 审计实施阶段2.2.1 审计测试2.2.2 审计调整2.2.3 审计意见的形成2.3 审计报告阶段2.3.2 审计报告的发布与传递第三章:审计证据与审计风险3.1 审计证据的性质与分类3.1.1 证据的充分性3.1.2 证据的适当性3.2 审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3.2.1 固有风险3.2.2 控制风险3.2.3 检查风险3.3 审计风险的应对措施第四章:财务报表审计4.1 资产负债表审计4.1.1 流动资产审计4.1.2 固定资产审计4.1.3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审计4.2 利润表审计4.2.1 营业收入审计4.2.2 营业成本审计4.2.3 利润审计4.3 现金流量表审计4.3.1 经营活动现金流审计4.3.2 投资活动现金流审计4.3.3 筹资活动现金流审计第五章:内部控制与合规性审计5.1 内部控制的概念与目标5.2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估5.3 内部控制审计的方法与程序5.4 合规性审计的含义与目标5.5 合规性审计的程序与方法第六章:审计准则与职业规范6.1 国际审计准则与中国审计准则6.2 审计准则的应用与遵守6.3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6.4 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第七章:审计抽样与分析程序7.1 审计抽样的原理与方法7.1.1 统计抽样7.1.2 非统计抽样7.2 审计分析程序的应用7.2.1 比率分析7.2.2 趋势分析7.2.3 现金流量分析第八章: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8.1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业务流程8.2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关键内部控制8.3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程序8.4 审计案例分析第九章: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9.1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业务流程9.2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关键内部控制9.3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程序9.4 审计案例分析第十章:存货与成本循环审计10.1 存货与成本循环的业务流程10.2 存货与成本循环的关键内部控制10.3 存货与成本循环的审计程序10.4 审计案例分析第十一章:固定资产与投资循环审计11.1 固定资产的确认与计量11.2 投资业务的分类与核算11.3 固定资产与投资循环的内部控制11.4 固定资产与投资循环的审计程序第十二章:金融工具与财务报表列报审计12.1 金融工具的分类与计量12.2 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审计12.3 财务报表列报的原则与要求12.4 金融工具与财务报表列报的审计程序第十三章:或有事项与期后事项审计13.1 或有事项的确认与计量13.2 期后事项的识别与处理13.3 或有事项与期后事项的审计程序13.4 审计案例分析第十四章:审计报告与后续审计14.1 审计报告的内容与格式14.2 非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出具14.3 后续审计的概念与目的14.4 后续审计的程序与方法第十五章:审计学实践与案例分析15.1 审计学实践操作流程15.2 审计案例研究15.3 审计模拟练习15.4 审计学课程设计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审计学概述重点:审计的定义、目标、类型与范围,审计的主体与客体。
《审计学》完整教案
![《审计学》完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a1e72c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a1.png)
《审计学》完整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使学生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培养其审计意识和判断能力,使其具备独立进行审计工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审计学概论介绍审计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研究内容,引导学生对审计学的认识和理解。
2. 审计环境与职业道德讲解审计环境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和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和道德修养。
3. 审计准则与审计流程详细讲解审计准则的内涵和应用,以及审计流程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审计证据与工作底稿介绍审计证据的收集、评价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审计问题的能力。
5. 审计风险与内部控制分析审计风险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介绍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培养学生审计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审计的技能。
6. 审计报告与意见讲解审计报告的组成要素和写作要求,培养学生准确表达审计结论和意见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授课和实践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和讨论典型案例,加深学生对审计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通过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价。
平时作业占30%的分数,课堂讨论占40%的分数,期末考试占30%的分数。
五、教学资源1. 《审计学导论》教材2. 典型审计案例3. 多媒体教学设备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审计学概论- 第二周:审计环境与职业道德- 第三周:审计准则与审计流程- 第四周:审计证据与工作底稿- 第五周:审计风险与内部控制- 第六周:审计报告与意见- 第七周:复与总结- 第八周:期末考试七、教学团队本课程由资深审计师负责授课,辅以行业专家和学院教师的指导。
八、教学支持学生可以通过课程在线平台获得教材、课件和作业等研究资源。
同时,教学团队提供在线答疑和辅导服务,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研究任务。
九、教学改进与创新随着审计学的不断发展和实践的变化,教学团队将定期进行教学改进和创新,更新教材和案例,以保持课程的前沿性和实践性。
审计学教案
![审计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b06419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83.png)
审计学教案审计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审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审计的定义、目标、范围和方法;2、掌握审计的基本流程和技能,包括审计计划、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测试和证据收集等;3、了解常见的审计工具和技巧,如抽样审计、分析性程序和审计软件等;4、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审计方法和技巧;5、理解审计报告的作用和内容,包括标准审计报告和特殊目的审计报告。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审计概述1.1 审计的定义和目标 1.2 审计的种类和范围 1.3 审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第二章审计计划和风险评估2.1 审计计划的作用和内容 2.2 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步骤 2.3 内部控制测试的作用和方法第三章审计工具和技巧3.1 抽样审计的概念和方法 3.2 分析性程序的概念和应用 3.3 审计软件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第四章财务报表审计4.1 资产负债表审计的方法和技巧 4.2 利润表审计的方法和技巧4.3 现金流量表审计的方法和技巧第五章审计报告5.1 标准审计报告的作用和内容 5.2 特殊目的审计报告的作用和内容三、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审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掌握审计的基本流程和技能;3、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活动,如模拟审计、实地调查等,帮助学生掌握审计工具和技巧;4、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交流想法和经验,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1、课堂测验:通过课堂测验,评估学生对审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2、案例分析报告:通过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审计流程和技能的掌握程度;3、实践操作评估:通过实践操作评估,评估学生对审计工具和技巧的掌握程度;4、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审计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料1、审计学教材;2、审计相关法规和准则;3、实际案例分析材料;4、审计工具和技巧的相关软件和应用程序。
审计学》课程教案
![审计学》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fcb0fa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c6.png)
审计学》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名称:审计学1.2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1.3 学时:641.4 学分:41.5 适用对象:本科审计学、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1)了解审计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2)掌握审计的职能、目标和基本原则;(3)熟悉审计的程序和方法;(4)了解注册会计师的职责和职业道德;(5)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的要点和技巧。
2.2 能力目标:(1)具备审计实务操作能力,能够运用审计方法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2)具备审计风险评估和控制能力;(4)具备分析和解决审计问题的能力。
2.3 情感目标:(1)树立正确的审计观念,认识审计在维护资本市场秩序中的重要作用;(2)培养严谨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遵循审计准则;(3)激发学生对审计学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内容3.1 审计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3.2 审计的职能、目标和基本原则3.3 审计的程序和方法3.4 注册会计师的职责和职业道德3.5 财务报表审计的要点和技巧四、教学方法4.1 讲授法:讲解审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务操作方法;4.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审计案例,提高学生审计实务操作能力;4.3 讨论法:分组讨论审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审计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4.4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加审计实践,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5.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讨论参与度等,占总评的30%;5.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审计基础知识的掌握,占总评的30%;5.3 审计实践:评估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占总评的20%;5.4 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审计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20%。
六、教学资源6.1 教材:《审计学原理与应用》6.2 辅助教材:《审计学案例分析》6.3 网络资源:审计学相关网站、论坛、学术论文等6.4 软件工具:审计模拟软件、财务报表分析软件等七、教学安排7.1 课时分配:(1)第1-8周:审计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审计的职能、目标和基本原则;(2)第9-16周:审计的程序和方法,注册会计师的职责和职业道德;(3)第17-24周:财务报表审计的要点和技巧,审计实践。
《审计学教案》word版
![《审计学教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39f0a38a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1e.png)
《审计学教案》word版一、审计学基本概念1.1 审计的定义1.2 审计的目的是什么1.3 审计的类型有哪些1.4 审计的基本原则1.5 审计的过程和方法二、审计环境与审计准则2.1 审计环境的概念和构成2.2 审计准则的制定和作用2.3 审计准则与审计质量的关系2.4 国际审计准则与中国审计准则2.5 审计准则的遵守与执行三、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3.1 审计证据的概念和特性3.2 审计证据的获取与评价3.3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与归档3.4 审计工作底稿的利用与保管3.5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在审计实践中的应用四、审计风险与重要性4.1 审计风险的概念和分类4.2 审计风险的评估与应对4.3 审计重要性及其确定4.4 审计风险与重要性的关系4.5 审计风险与重要性在审计实践中的应用五、审计计划与审计程序5.1 审计计划的概念和作用5.2 审计计划的编制与调整5.3 审计程序的种类与实施5.4 审计程序与审计计划的关系5.5 审计程序在审计实践中的应用六、货币资金与审计6.1 货币资金的定义及其重要性6.2 货币资金的审计目标与风险6.3 货币资金的审计程序与测试要点6.4 货币资金审计中的特殊问题6.5 货币资金审计案例分析七、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7.1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业务活动概述7.2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目标与风险7.3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程序与测试要点7.4 应收账款审计中的特殊问题7.5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案例分析八、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8.1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业务活动概述8.2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目标与风险8.3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程序与测试要点8.4 应付账款审计中的特殊问题8.5 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案例分析九、存货与审计9.1 存货的定义及其重要性9.2 存货的审计目标与风险9.3 存货的审计程序与测试要点9.4 存货审计中的特殊问题9.5 存货审计案例分析十、财务报表审计10.1 财务报表的概念与组成10.2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与范围10.3 财务报表审计的程序与方法10.4 财务报表审计中的特殊问题10.5 财务报表审计案例分析十一、审计报告与审计意见11.1 审计报告的概念与作用11.2 审计意见的类型与形成11.3 审计报告的编制与披露11.4 审计报告的利用与评价11.5 审计报告与审计意见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十二、内部控制与审计12.1 内部控制的概念与要素12.2 内部控制的评价与审计12.3 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与方法12.4 内部控制审计中的特殊问题12.5 内部控制审计案例分析十三、计算机审计与信息技术13.1 计算机审计的概念与发展13.2 信息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13.3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13.4 电子数据审计13.5 计算机审计与信息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十四、特殊领域审计14.1 上市公司审计14.2 金融机构审计14.3 政府与公共部门审计14.4 跨国公司审计14.5 特殊领域审计案例分析十五、审计伦理与职业责任15.1 审计伦理的概念与重要性15.2 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准则15.3 审计伦理决策与困境15.4 审计职业责任与法律责任15.5 审计伦理与职业责任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审计学教案》word版共分为十五个章节,涵盖了审计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实践方法和特殊领域,强调了审计伦理和职业责任的重要性。
审计学》课程教案
![审计学》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4d6179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7.png)
审计学》课程教案第一章:审计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审计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理解审计的基本概念和目标。
掌握审计的分类和审计程序。
1.2 教学内容审计学的定义和起源审计的基本概念和目标审计的分类和审计程序审计的独立性和职业道德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审计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审计案例,理解审计的基本概念和目标。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审计的分类和审计程序。
1.4 教学资源教材:审计学基础知识。
案例材料:具体审计案例。
多媒体课件:介绍审计学的相关概念和流程。
1.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的情况。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审计案例分析的情况。
审计学测试:学生的审计学知识掌握程度。
第二章:审计证据与审计程序2.1 教学目标理解审计证据的含义和重要性。
掌握审计程序的步骤和要点。
学会运用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
2.2 教学内容审计证据的含义和重要性审计程序的步骤和要点审计程序的应用实例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审计证据的含义和重要性。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审计案例,掌握审计程序的步骤和要点。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运用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
2.4 教学资源教材:审计程序与证据。
案例材料:具体审计案例。
实践操作材料:审计程序应用实例。
2.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情况。
实践操作报告:学生完成实践操作的情况。
审计证据与审计程序测试:学生的审计程序与证据掌握程度。
第三章:审计报告与审计意见3.1 教学目标理解审计报告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审计意见的类型和表达方式。
3.2 教学内容审计报告的含义和作用审计意见的类型和表达方式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审计报告的含义和作用。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审计案例,掌握审计意见的类型和表达方式。
3.4 教学资源教材:审计报告与审计意见。
案例材料:具体审计案例。
3.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情况。
审计学教案第一章
![审计学教案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b7a93fa8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2f.png)
审计学教案第一章一、引言审计学是一门研究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学科,旨在提供独立、客观的意见,增加对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透明度。
本教案将介绍审计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审计的目的和原则。
二、审计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 审计学的定义审计学是一门研究审计活动的学科,包括审计理论和实践。
它涉及到对财务报表、财务信息和财务管理的评估、检查和验证。
2. 审计学的发展历程审计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审计主要是为了监督国家财政收支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审计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工商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三、审计的目的和原则1. 审计的目的审计的目的是评估和验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规性。
通过审计,可以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为利益相关方提供独立、客观的意见。
2. 审计的原则(1)独立性原则:审计师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以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2)专业判断原则:审计师应基于专业知识和经验,做出准确的审计判断。
(3)审计证据原则:审计师应通过收集、分析和评估审计证据来支持审计意见的形成。
(4)保密原则:审计师应对获得的被审计单位的信息进行保密,以维护被审计单位的商业利益。
四、审计的类型和程序1. 审计的类型(1)内部审计:由组织内部的专业审计师进行,主要目的是评估和改善组织的内部控制和运营效率。
(2)外部审计:由独立的审计师或审计事务所进行,主要目的是对财务报表进行评估和验证。
2. 审计的程序(1)计划阶段:确定审计的目标、范围和时间表,收集被审计单位的信息。
(2)风险评估阶段: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确定审计重点和程序。
(3)证据收集阶段:收集、分析和评估审计证据,检查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4)意见形成阶段:根据收集到的审计证据,形成独立、客观的审计意见。
(5)报告阶段:向被审计单位提供审计报告,将审计结果和意见进行传达。
五、总结本章主要介绍了审计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以及审计的目的和原则。
《审计学》课程教案
![《审计学》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2e4f71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db.png)
《审计学》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审计学是一门研究审计理论和实务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审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的理解,以及运用审计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审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审计计划、执行和报告的基本流程;熟悉审计技术和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案例分析;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审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审计的定义和目的;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审计准则和标准。
2.2 审计计划和准备审计目标的确定;审计程序的规划和设计;审计风险评估和应对策略。
2.3 审计执行和证据收集审计测试和分析程序;内部控制评估;证据的收集和评价。
2.4 审计报告和意见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审计意见的形成和表达;审计报告的运用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解释,传授审计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3.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审计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3.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估4.1 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案例分析报告等,占总成绩的30%。
4.2 期中考试通过期中考试检验学生对审计学基本概念和原则的理解,占总成绩的30%。
4.3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审计计划、执行和报告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40%。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和参考书《审计学原理》,作者:李明;《审计学实务》,作者:张华。
5.2 案例集提供一系列实际案例,用于学生练习和讨论。
5.3 教学课件和讲义提供教学课件和讲义,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课堂内容。
六、教学安排6.1 课时分配审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8课时;审计计划和准备:6课时;审计执行和证据收集:8课时;审计报告和意见:6课时;案例分析与讨论:4课时;期中考试:2课时;期末考试:2课时。
《审计学教案》
![《审计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e89596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a0.png)
《审计学教案》word版第一章:审计学概述1.1 审计的定义与目的解释审计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讨论审计的主要目的和目标1.2 审计的类型与过程介绍不同类型的审计,如财务审计、内部审计和合规审计概述审计的基本流程,包括计划、执行和报告阶段1.3 审计师的角色与责任探讨审计师的职责和专业道德要求分析审计师与客户、监管机构和用户之间的关系第二章:审计证据与审计程序2.1 审计证据的概念与分类解释审计证据的重要性及其在审计过程中的作用区分主要证据和次要证据,并讨论其获取方法2.2 审计程序的设计与实施介绍常用的审计程序,如观察、询问、检查和分析探讨审计程序的实施步骤和技巧2.3 审计抽样的方法与应用讲解审计抽样的概念和目的介绍常用的审计抽样方法,如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第三章:审计报告与审计意见3.1 审计报告的编制与提交讨论审计报告的结构和内容要求解释审计报告的提交方式和时间3.2 审计意见的形成与表达分析审计师在形成审计意见时的考虑因素阐述不同审计意见的含义和使用场景3.3 审计报告的应用与解读指导用户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审计报告强调审计报告在决策中的作用和局限性第四章:内部控制与风险评估4.1 内部控制的概念与重要性解释内部控制的定义和目的讨论内部控制在审计过程中的作用4.2 风险评估的方法与步骤介绍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阐述风险评估的实施步骤和关键要素4.3 内部控制测试与评价讲解内部控制测试的目的和方法探讨内部控制评价的指标和标准第五章:财务报表审计5.1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与范围解释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目标和要求讨论财务报表审计的范围和限制5.2 资产负债表审计分析资产负债表的审计重点和程序讲解不同资产和负债项目的审计方法5.3 利润表审计探讨利润表的审计重点和程序解释收入、成本和费用项目的审计技巧第六章: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审计6.1 现金流量表审计分析现金流量表的审计重点和程序讲解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现金流的审计方法6.2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审计探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审计重点和程序解释所有者权益变动项目的审计技巧第七章:审计质量控制7.1 审计质量控制的概念与目的解释审计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讨论审计质量控制的目标和原则7.2 审计质量控制框架与程序介绍审计质量控制的框架和基本要素阐述审计质量控制的实施程序和措施7.3 审计质量控制的责任与评价探讨审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责任分析审计质量评价的方法和指标第八章:信息技术审计8.1 信息技术审计的概念与范围解释信息技术审计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讨论信息技术审计的范围和目标8.2 信息技术审计的程序与技巧介绍信息技术审计的程序和方法讲解信息技术审计的常用技巧和工具8.3 信息系统审计与评价探讨信息系统的审计重点和程序解释信息系统评价的指标和标准第九章:合规审计9.1 合规审计的概念与目的解释合规审计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讨论合规审计的目标和原则9.2 合规审计的程序与方法介绍合规审计的程序和方法讲解合规审计的常用技巧和工具9.3 合规审计的风险与挑战分析合规审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探讨应对合规审计风险和挑战的策略和方法第十章:审计前沿与未来发展10.1 可持续发展审计解释可持续发展审计的概念和重要性讨论可持续发展审计的目标和实施方法10.2 数据分析与审计介绍数据分析在审计中的应用和重要性讲解数据分析审计的程序和技巧10.3 未来审计发展趋势探讨审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分析未来审计师所需技能和素质要求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审计的定义与目的审计的定义和目的是理解审计学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关键概念。
审计学清华大学出版社教案
![审计学清华大学出版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93f949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7.png)
课程名称:审计学授课对象:本科生授课学时:48学时授课教师:[教师姓名]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审计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 掌握审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 了解不同类型的审计,如财务审计、合规审计、绩效审计等。
- 熟悉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和审计报告。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运用审计理论和方法进行实际审计工作的能力。
- 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导论- 审计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审计的起源和演变- 审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2. 审计基本概念- 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审计的目标和范围- 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3. 审计原则和方法- 审计原则概述- 审计程序和方法- 审计证据的收集、评价和运用4. 财务审计- 财务报表审计概述- 财务报表审计程序- 财务报表审计证据5. 非财务审计- 合规审计概述- 绩效审计概述- 风险评估与控制6. 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的基本要求- 审计意见的类型和表达- 审计报告的编制和发布7. 审计职业道德- 审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审计职业道德案例分析- 审计师职业道德修养8. 审计案例分析- 实际审计案例介绍- 案例分析及讨论- 审计实践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审计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审计模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审计学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平时作业: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运用审计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厦门大学陈汉文审计学教案概论
![厦门大学陈汉文审计学教案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cacfdc55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dc.png)
厦门大学陈汉文审计学教案概论第一章:审计学概述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审计的定义和本质2. 掌握审计的类型和作用3. 了解审计的历史发展二、教学内容1. 审计的定义和本质2. 审计的类型和作用3. 审计的历史发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审计的定义、类型和作用等基本概念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审计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审计的实际应用四、教学资源1. 教材:陈汉文《审计学》2. 案例资料:相关审计案例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学生对审计概念的理解和案例分析的能力2. 课后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第二章:审计程序与方法一、教学目标1. 掌握审计程序的基本步骤2. 了解审计方法的分类和应用二、教学内容1. 审计程序的基本步骤2. 审计方法的分类和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审计程序的基本步骤和审计方法的概念2. 实践教学法:模拟审计程序的实施,让学生亲身体验审计过程四、教学资源1. 教材:陈汉文《审计学》2. 模拟审计案例:提供相关模拟审计案例,供学生实践使用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学生对审计程序的理解和实践能力2. 课后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第三章:审计证据与审计证明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审计证据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审计证明的标准和要求二、教学内容1. 审计证据的概念和特征2. 审计证明的标准和要求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审计证据的概念、特征和审计证明的标准和要求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审计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审计证据和审计证明的实际应用四、教学资源1. 教材:陈汉文《审计学》2. 案例资料:相关审计案例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学生对审计证据和审计证明的理解和案例分析的能力2. 课后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第四章:审计报告与审计责任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审计报告的内容和格式2. 掌握审计报告的编制和发布程序3. 了解审计责任的相关规定二、教学内容1. 审计报告的内容和格式2. 审计报告的编制和发布程序3. 审计责任的相关规定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审计报告的内容、格式和编制程序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审计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审计报告的实际应用四、教学资源1. 教材:陈汉文《审计学》2. 案例资料:相关审计案例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学生对审计报告的理解和案例分析的能力2. 课后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第五章: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一、教学目标1. 理解内部控制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审计风险的评估和管理二、教学内容1. 内部控制的概念和作用2. 审计风险的评估和管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内部控制的概念、作用和审计风险的评估和管理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审计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的实际应用四、教学资源1. 教材:陈汉文《审计学》2. 案例资料:相关审计案例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学生对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的理解和案例分析的能力2. 课后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第六章:货币资金与审计一、教学目标1. 掌握货币资金的审计流程和方法2. 了解货币资金审计中的风险和难点二、教学内容1. 货币资金的审计流程和方法2. 货币资金审计中的风险和难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货币资金审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货币资金审计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货币资金审计的实际应用四、教学资源1. 教材:陈汉文《审计学》2. 案例资料:相关货币资金审计案例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学生对货币资金审计流程和方法的理解及案例分析的能力2. 课后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第七章: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一、教学目标1. 掌握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流程和方法2. 了解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中的风险和难点二、教学内容1.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流程和方法2.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中的风险和难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的实际应用四、教学资源1. 教材:陈汉文《审计学》2. 案例资料:相关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案例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学生对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流程和方法的理解及案例分析的能力2. 课后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第八章: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一、教学目标1. 掌握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流程和方法2. 了解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中的风险和难点二、教学内容1.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流程和方法2. 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中的风险和难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的实际应用四、教学资源1. 教材:陈汉文《审计学》2. 案例资料:相关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案例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学生对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流程和方法的理解及案例分析的能力2. 课后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第九章:存货与成本循环审计一、教学目标1. 掌握存货与成本循环的审计流程和方法2. 了解存货与成本循环审计中的风险和难点二、教学内容1. 存货与成本循环的审计流程和方法2. 存货与成本循环审计中的风险和难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存货与成本循环审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存货与成本循环审计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存货与成本循环审计的实际应用四、教学资源1. 教材:陈汉文《审计学》2. 案例资料:相关存货与成本循环审计案例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学生对存货与成本循环审计流程和方法的理解及案例分析的能力2. 课后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第十章:财务报表审计一、教学目标1. 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2. 了解财务报表审计中的风险和难点二、教学内容1. 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2. 财务报表审计中的风险和难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财务报表审计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财务报表审计的实际应用四、教学资源1. 教材:陈汉文《审计学》2. 案例资料:相关财务报表审计案例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学生对财务报表审计流程和方法的理解及案例分析的能力2. 课后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第十一章:审计质量控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2. 掌握审计质量控制的原则和程序二、教学内容1. 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2. 审计质量控制的原则和程序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审计质量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审计质量控制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审计质量控制的实际应用四、教学资源1. 教材:陈汉文《审计学》2. 案例资料:相关审计质量控制案例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学生对审计质量控制的理解和案例分析的能力2. 课后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第十二章:审计伦理与职业责任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审计伦理的基本原则2. 掌握审计师职业责任的要求二、教学内容1. 审计伦理的基本原则2. 审计师职业责任的要求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审计伦理的基本原则和审计师的职业责任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审计伦理和职业责任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审计伦理和职业责任的实际应用四、教学资源1. 教材:陈汉文《审计学》2. 案例资料:相关审计伦理和职业责任案例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学生对审计伦理和职业责任的理解和案例分析的能力2. 课后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第十三章:信息技术与审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2. 掌握审计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2. 审计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信息技术的审计影响和应用2.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审计实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四、教学资源1. 教材:陈汉文《审计学》2. 实践工具:审计软件和其他信息技术工具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学生对信息技术审计的理解和实践能力2. 课后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第十四章:审计诉讼与法律责任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审计诉讼的背景和原因2. 掌握审计师的法律责任二、教学内容1. 审计诉讼的背景和原因2. 审计师的法律责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审计诉讼的背景、原因和审计师的法律责任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审计诉讼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审计师的法律责任四、教学资源1. 教材:陈汉文《审计学》2. 案例资料:相关审计诉讼案例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学生对审计诉讼和法律责任的理解和案例分析的能力2. 课后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第十五章:审计前沿与未来发展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审计领域的最新发展2. 掌握审计未来的趋势和挑战二、教学内容1. 审计领域的最新发展2. 审计未来的趋势和挑战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审计领域的最新发展和未来的趋势和挑战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审计未来发展的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审计的发展方向四、教学资源1. 教材:陈汉文《审计学》2. 研究资料:相关审计前沿研究的论文和报告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学生对审计前沿和未来发展的理解和讨论的能力2. 课后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厦门大学陈汉文教授所编著的《审计学》教案概论,共包含了十五个章节。
《审计学》课程教案
![《审计学》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8f4723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eb.png)
《审计学》课程教案一、引言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审计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审计流程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审计思维和能力。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教学材料:教材、案例、PPT、参考文献等。
二、第一章:审计学概述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审计学的定义、历史和发展,理解审计的目的和作用。
2. 教学内容:a. 审计学的定义和历史b. 审计的目的和作用c. 审计的类型和范围d. 审计师的责任和素质3. 教学活动:a. 讲授审计学的定义和历史b. 讨论审计的目的和作用c. 案例分析:审计师的职责和素质三、第二章:审计程序和计划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审计程序的步骤和内容,掌握审计计划的制定方法。
2. 教学内容:a. 审计程序的步骤和内容b. 审计计划的制定方法c. 审计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d. 审计证据的收集和分析3. 教学活动:a. 讲授审计程序的步骤和内容b. 练习:制定审计计划c. 案例分析:审计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四、第三章:审计准则和标准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审计准则和标准的内容和要求,掌握审计准则的应用和遵守方法。
2. 教学内容:a. 审计准则的定义和分类b. 国际审计准则和中国审计准则c. 审计标准的制定和实施d. 审计准则的应用和遵守3. 教学活动:a. 讲授审计准则的定义和分类b. 讨论国际审计准则和中国审计准则c. 案例分析:审计准则的应用和遵守五、第四章:审计证据和审计报告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审计证据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审计报告的编写方法和内容。
2. 教学内容:a. 审计证据的定义和性质b. 审计证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c. 审计报告的编写方法和内容d. 审计报告的类型和用途3. 教学活动:a. 讲授审计证据的定义和性质b. 练习:收集和分析审计证据c. 讲授审计报告的编写方法和内容六、第五章: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估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内部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工具。
审计学案例教学方案设计
![审计学案例教学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535b2c4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2b.png)
审计学案例教学方案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审计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技术,并通过案例分析学习审计学的实际应用。
具体目标包括:1. 掌握审计学的核心概念和原则。
2. 理解审计学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3. 能够运用审计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案例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分析决策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安排1. 第一周:审计学概述- 介绍审计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 讨论审计学的发展历史和重要性。
-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审计学的理解和认识。
4. 第四周:内部控制与审计- 学习内部控制的概念和作用。
- 探讨内部控制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和应用。
- 组织学生进行内部控制案例分析和讨论。
5. 第五周:财务报表分析与审计- 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 学习审计师如何通过财务报表分析进行审计工作。
- 安排学生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案例分析,探讨审计师的角色和责任。
6. 第六周:经典审计案例分析- 选取经典的审计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 学生分组进行案例研究和展示。
-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审计问题的能力。
8. 第八周:期末总结和案例答辩- 学生团队完成审计案例分析和答辩准备。
- 进行期末审计案例答辩,并评选出优秀团队。
- 总结本课程的教学成果和学生学习体会。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解、PPT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审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 小组讨论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成果、交流问题和观点。
3. 案例分析使用真实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审计学的应用和意义。
4. 模拟实验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让他们亲自体验和应用审计程序和方法。
5. 团队合作安排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项目,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决策分析能力。
6. 答辩评选进行期末审计案例答辩,通过评选出优秀团队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和表现。
四、教学评价1. 平时表现评价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模拟实验等活动的参与和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平时表现。
《审计学》课程教案
![《审计学》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1d1c69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34.png)
《审计学》课程教案一、引言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审计学的基本概念、审计程序和审计准则,掌握审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审计思维和审计能力。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教学材料:教材《审计学原理与应用》,相关审计案例和参考资料。
二、第一章审计学概述1. 教学内容:a. 审计的定义和目的b. 审计的类型和范围c. 审计的独立性和职业道德d. 审计的历史和发展2.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审计的基本概念,理解审计的目的和重要性,掌握审计的类型和范围,了解审计的独立性和职业道德要求。
三、第二章审计程序与审计准则1. 教学内容:a. 审计程序的步骤和内容b. 审计准则的制定和应用c. 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四、第三章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1. 教学内容:a. 内部控制的概念和作用b.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评估c. 审计风险的识别和应对d. 审计风险的评估和控制2.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内部控制的概念和作用,学会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掌握审计风险的识别和应对方法,了解审计风险的评估和控制措施。
五、第四章审计方法与审计技术1. 教学内容:a. 审计方法的选择和应用b. 审计技术的原理和操作c. 审计抽样的方法和技巧d. 审计分析的方法和工具2.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审计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掌握审计技术的原理和操作,学会审计抽样的方法和技巧,了解审计分析的方法和工具。
六、第五章财务报表审计1. 教学内容:a. 财务报表的构成和编制b.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程序c.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审计d. 审计意见的形成和表达2.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财务报表的构成和编制过程,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程序,学会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进行审计,理解审计意见的形成和表达。
七、第六章审计实务与案例分析1. 教学内容:a. 审计实务的流程和操作b. 审计案例的分析和讨论c. 审计过程中的困难和解决办法d. 审计案例的编写和分享2. 教学目标:使学生熟悉审计实务的流程和操作,通过审计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解决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计案例编写和分享能力。
《审计学》课程教案
![《审计学》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da9d6b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9a.png)
《审计学》课程教案《审计学》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审计学》是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审计基础知识,提高他们在审计实践中的操作能力。
本课程将介绍审计的概念、目标、方法和程序,让学生了解审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课程目标1、掌握审计的基本概念、目标和职能。
2、熟悉审计的流程和方法。
3、掌握审计报告的撰写技巧。
4、提高学生对审计实践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课程内容1、审计概述1、审计的定义和分类2、审计的历史和发展3、审计的地位和作用2、审计目标与审计责任1、审计目标2、审计责任3、财务报表及其可靠性3、审计程序与方法1、审计计划2、内部控制评价3、审计证据与工作底稿4、审计抽样4、审计报告1、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2、审计报告的撰写3、审计意见的类型与表达方式5、审计法规与职业道德1、审计法规2、审计职业道德四、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审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审计实践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上机实验:通过上机实验,让学生掌握审计实务操作技能。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情况等进行评价。
2、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3、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难点与重点1、审计程序与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审计程序和方法的使用范围和操作要点,特别是对审计抽样的理解和应用。
2、审计报告:学生需要了解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和撰写流程,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撰写符合规范的审计报告。
3、审计法规与职业道德:学生需要了解相关审计法规和职业道德准则,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道德标准。
七、教学展望1、通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紧密结合实际,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审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2、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实际审计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审计学》课程教案
![《审计学》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57683b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ef.png)
《审计学》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1.1 课程定位《审计学》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审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务操作,培养学生具备审计思维和审计技能。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理解审计的基本概念、目的和作用;(2)掌握审计的程序和方法;(3)熟悉财务报表的审计过程;(4)了解审计风险评估和管理;(5)培养学生具备审计实务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审计的基本理论(1)审计的定义和特征;(2)审计的起源和发展;(3)审计的目的和作用。
2.2 审计程序和方法(1)审计计划和准备;(2)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2.3 财务报表的审计(1)资产负债表的审计;(2)利润表的审计;(3)现金流量表的审计。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审计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3.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或模拟的审计案例,使学生了解审计的实际操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审计实务能力。
3.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审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审计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4.1 教材《审计学》教材,作者:张红军。
4.2 课件教师自制的课件,内容包括审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务操作。
4.3 案例资料收集或编写一些审计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五、教学评价5.1 平时成绩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和小组讨论参与度等,占总评的30%。
5.2 期中考试设置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审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
5.3 期末考试设置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审计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40%。
六、教学安排6.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2课时,分别为4个学时/周,共8周完成。
6.2 教学计划(1)第1-4周:审计的基本理论、审计程序和方法;(2)第5-8周:财务报表的审计、审计风险评估和管理。
七、教学活动7.1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PPT等形式进行审计学的基本理论、程序和方法的讲授。
《审计学》课程教案
![《审计学》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20655e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60.png)
《审计学》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审计学2.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3. 学时:64学时4. 学分:4学分5. 适用对象:会计学、审计学等相关专业本科生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审计学的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审计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掌握审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程序,具备审计实务操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审计概述:审计的概念、起源和发展、审计的类型和范围。
2. 审计基本理论: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审计质量。
3. 审计程序:审计计划、审计执行、审计报告。
4. 审计方法:检查、观察、询问、分析、重新计算、重新操作。
5. 审计准则与审计规范:审计准则、审计规范、审计职业道德。
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审计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审计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模拟审计: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审计操作,提高学生的实务能力。
4.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5. 审计实习:安排学生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实习,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案例分析等,占总评的40%。
2.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审计学基本理论和实务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60%。
3. 审计实习报告:评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占总评的20%。
4.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审计学原理与应用》,作者:张敏,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第3版。
2. 辅助教材:《审计学案例分析》,作者:李丹,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 网络资源:中国审计网、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等。
4. 软件工具:审计模拟软件、财务软件等。
七、教学安排1. 上课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案例分析,审计模拟练习。
2. 课下作业:课后习题,案例分析报告,实习报告。
3. 课程进度: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审计学案例教学方案设计
![审计学案例教学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a20dd6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10.png)
审计学案例教学方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能力通过审计学案例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审计业务的全过程和相关法规,培养学生的审计思维和技能。
1.2 情感态度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对审计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1.3 职业素养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审计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培养学生的对审计业务的敬业精神和执着追求。
二、教学内容2.1 基本理论和方法审计学的基本概念、范围和内容,审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审计证据的收集和分析,审计工作程序及其具体实施方法。
2.2 实际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审计实际案例,包括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感受和理解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2.3 相关法规和标准国家有关审计法规和国际审计准则,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审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职业操守。
三、教学方法3.1 案例教学法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探索问题的解决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2 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根据案例情景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进行交流和辩论,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的审计案例和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加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4.1 案例引入首先在课上对审计学案例进行简要引入,让学生了解案例的背景和基本情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4.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审计案例,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析案例中的问题,总结案例教训,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审计学精品教案范文
![审计学精品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6ee2644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fc.png)
审计学精品教案范文课程名称:审计学课程学分:3学分课程类型:必修课教授方式:理论教学、案例分析、讨论、实践操作教学目标:1.介绍审计学的基本概念、目标和原则;2.熟悉审计程序和技术;3.分析审计风险和控制环境;4.掌握内部控制评价和测试的方法;5.理解审计工作程序和报告的要求;6.培养学生运用审计理论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审计学基本概念和原则-审计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审计学的目标和原则-审计的类型和特点2.审计程序和技术-审计项目的规划和组织-审计风险评估和控制环境分析-审计证据的获取和评价-审计调整和报告3.内部控制评价和测试-内部控制的概念和要素-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和程序-内部控制测试的设计和执行4.审计工作程序和报告-审计工作程序的设计和执行-审计报告的要求和范例分析-审计诚信和责任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介绍审计学的基本概念、程序和技术;2.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审计案例,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3.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4.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参与审计实践活动,加强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评估:1.学生出勤率和参与度;2.平时作业;3.期中和期末考试;4.案例分析报告;5.课堂讨论和表达能力。
教材参考:1.《审计学教程》(王晓雷,2024)2.《审计学案例分析》(陈宇峰,2024)教学资源:1.课堂投影仪、电脑和音响设备;2.教学案例和实际审计案例;3.课堂讨论和交流平台。
教学时间安排:1.课程总学时:48学时,每周3学时2.第1-2周:审计学基本概念和原则(6学时)3.第3-5周:审计程序和技术(9学时)4.第6-7周:内部控制评价和测试(6学时)5.第8-10周:审计工作程序和报告(9学时)6.第11-14周:案例分析和讨论(18学时)教学案例:案例:公司财务报告审计案例描述:公司是一家制造业公司,近年来业务发展迅猛,财务报表规模庞大。
审计学教案 .doc
![审计学教案 .doc](https://img.taocdn.com/s3/m/4e5cadf0dd88d0d232d46a19.png)
审计学教案第一章总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及其存在的动因;理解并掌握审计的概念、对象、职能和作用;了解审计假设的各种理论及其不足之处;理解审计目标及其与企业管理当局五项认定的关系;理解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本质特征;结合当前经济社会现状,对不同类型审计活动如何发展各自的职能作用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要点】 1.审计的产生、发展和存在的动因。
2.审计的涵义.3.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对象。
4.审计职能与作用。
5.审计假设、审计目标、五项认定。
6.审计的独立性。
7.审计种类。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本章共分5节。
【案例引入】见教材。
第一节审计的起源与发展一、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一)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的基础我国著名的会计审计学家杨时展教授认为:“审计因受托责任的发生而发生,又因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
”1.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不断演进的,也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2.资源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以及管理者内部分权制,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早期形成的基本根据,也是审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条件3.资源财产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无法直接监督,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二)审计的产生奠定了审计关系人理论第一关系人第二关系人承担受托经济责任第三关系人按照审计关系人理论,审计行为的发生必须有审计人、被审计人和审计委托人或授权人三方面关系人,他们顺次为第一关系人、第二关系人和第三关系人。
其中,审计人是第一关系人,作为被审计人的第二关系人是财产的受托经管者;第三关系人即为财产的所有者。
三者关系如上图所示。
(三)加强经济管理和控制是审计发展的动力(四)现代科学管理为审计的发展提供了方法和手段(五)审计的动因审计存在和发展的动因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主要的学说包括:受托经济责任论(认为审计是在两权分离所形成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下,基于经济监督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代理人学说(审计的出现是委托人和代理人利益最大化的共同选择)、信息经济学说(审计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使市场更有效率)、保险论(审计就是一种降低风险的活动,甚至认为审计是分担风险的一种服务)、冲突论(会计报表的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冲突需要外部独立专家发表意见)、多因决定论(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了审计的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理工大学教案
第6次课
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技能课□其它□
主要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
第四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第一节审计目标
一、审计目标的含义与影响因素
*二、审计总目标
#*三、审计具体目标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审计目标的含义与影响因素
2、掌握审计总目标
3、掌握审计具体目标
讲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
讨论、思考题、作业:
1、见课后作业
参考资料:
1、陈汉文主编:《审计》,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2、张龙平主编:《审计》,中国财经出版社,2007年3、朱荣恩主编:《审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汤云为、吴云飞译,[美].尚德尔着:《审计理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
见课后作业
参考资料:
1、陈汉文主编:《审计》,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2、张龙平主编:《审计》,中国财经出版社,2007年3、朱荣恩主编:《审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尤家荣主编:《审计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注:教师讲稿附后
山东理工大学教案
第13次课
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技能课□其它□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讲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
讨论、思考题、作业:
1、见课后作业
参考资料:
1、陈汉文主编:《审计》,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2、张龙平主编:《审计》,中国财经出版社,2007年3、朱荣恩主编:《审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汤云为、吴云飞译,[美].尚德尔着:《审计理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
*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成因及种类
四、注册会计师避免承担法律责任的对策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含义
2、掌握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3、掌握独立性
4、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相关责任
5、理解注册会计师对经营失败、错误与舞弊、违法行为的责任
6、掌握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成因及种类
7、了解注册会计师避免承担法律责任的对策
2、掌握现代审计风险模型
3、理解重大错报风险的层次
4、了解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程序
5、掌握审计风险、重要性水平和审计证据的关系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山东理工大学教案
第1次课
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技能课□其它□
主要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
审计学课程导论
1、课程介绍
2、课程结构
3、教材
第一章审计概论
第一节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
三、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
第二节审计的概念与种类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讲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
讨论、思考题、作业:
1、见课后作业
参考资料:
1、陈汉文主编:《审计》,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2、张龙平主编:《审计》,中国财经出版社,2007年3、朱荣恩主编:《审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2006》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经济科学出版社
注:教师讲稿附后
山东理工大学教案
第9次课
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技能课□其它□
主要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
第一节 审计证据
*一、审计证据的概念
二、审计证据的种类
#*三、审计证据的特性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审计证据的概念
2、理解审计证据的种类
3、掌握审计证据的特性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讲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
讨论、思考题、作业:
见课后作业
参考资料:
1、陈汉文主编:《审计》,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2、张龙平主编:《审计》,中国财经出版社,2007年3、朱荣恩主编:《审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尤家荣主编:《审计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注:教师讲稿附后
山东理工大学教案
注:教师讲稿附后
山东理工大学教案
第7次课
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技能课□其它□
主要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
第四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第一节审计目标
#*三、审计具体目标
#*四、管理层认定与审计目标的关系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具体审计目标
2、掌握管理层认定与审计目标的关系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主要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
第三节审计重要性
#*一、重要性的定义
#二、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三、计划审计工作时对重要性的评估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重要性的定义
2、理解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3、掌握计划审计工作时对重要性的评估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讲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
讨论、思考题、作业:
第10次课
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技能课□其它□
主要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
第二节审计程序
*一、审计程序
#*二、分析程序
第三节 审计工作底稿
一、审计工作底稿含义和编制目的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
三、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总体要求
四、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
五、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
注:教师讲稿附后
山东理工大学教案
第4次课
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技能课□其它□
主要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
第二章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第二节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准则
*一、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
二、质量控制制度的要素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
2、熟悉质量控制制度的要素
主要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
第三节审计重要性
*#三、计划审计工作时对重要性的评估
*#四、评价错报的影响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计划审计工作时对重要性的评估
2、掌握评价错报的影响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讲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
讨论、思考题、作业:
见课后作业
参考资料:
1、陈汉文主编:《审计》,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2、张龙平主编:《审计》,中国财经出版社,2007年3、朱荣恩主编:《审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尤家荣主编:《审计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注:教师讲稿附后
山东理工大学教案
第14次课
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技能课□其它□
主要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
第四节审计风险
*一、审计风险涵义
*#二、现代审计风险模型
三、重大错报风险的层次
四、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程序
*#五、审计风险、重要性水平和审计证据的关系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审计风险涵义
五、与治理层和管理层的沟通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客户的接受与保持
2、了解签订业务约定书
3、了解审计计划的含义与作用
4、掌握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
5、理解审计计划的记录、修改和督导
6、了解审计计划制定中与治理层和管理层的沟通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讲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
讨论、思考题、作业:
见课后作业
3、掌握审计的动因
4、理解审计人员的社会角色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讲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
讨论、思考题、作业:
1、见课后作业
参考资料:
1、陈汉文主编:《审计》,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2、张龙平主编:《审计》,中国财经出版社,2007年3、朱荣恩主编:《审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谢盛纹主译,[美]阿尔文.A.阿伦斯等着:《审计学:一种整合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一、计划审计工作
二、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三、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四、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审计范围的含义
2、熟悉审计范围确定依据
3、熟悉财务报表审计的循环法
4、理解循环的划分及其相互关系
5、熟悉计划审计工作
6、熟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7、熟悉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8、熟悉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一、审计概念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讲解审计学课程总论,理解审计在会计学科体系中的地位,课程结构。
1、了解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2、了解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3、掌握审计概念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讲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
讨论、思考题、作业:
1、见课后作业
参考资料:
1、陈汉文主编:《审计》,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2、张龙平主编:《审计》,中国财经出版社,2007年3、朱荣恩主编:《审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谢盛纹主译,[美]阿尔文.A.阿伦斯等着:《审计学:一种整合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注:教师讲稿附后
山东理工大学教案
第5次课
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技能课□其它□
主要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一、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含义
*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三、独立性
第二节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
#*一、财务报表审计相关责任
#二、注册会计师对经营失败、错误与舞弊、违法行为的责任
注:教师讲稿附后
山东理工大学教案
第3次课
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技能课□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