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优质课鱼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 5.1.4 鱼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5.1.4 鱼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305a58f8e9951e79a89276a.png)
鱼
讲课教师:学科:生物课时:1 总课时数:7
教学目标知
识
与
技
能
1.结构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
点。
3.理解与鱼的运动有关的结构特点。
4.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5.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的观察和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过
程
与
方
法
1、、通过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分小组进行,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
2、、通过观察鱼鳃作用的实验,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1.通过鲫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
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观察鲫鱼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同学间的合作意
识。
教材教鱼的形态特征与水中生活相适应。
初中生物(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鱼》优质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鱼》优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4e0179a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b.png)
初中生物(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鱼》优质教学设计《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及触摸,了解鱼的外形特点;2、通过探究,掌握鱼是通过什么进行游泳的;3、通过观察及分析,了解鱼用鳃进行呼吸。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及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团队大局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鱼的特征,使学生感受鱼类生命的神奇;2、通过了解鱼与人类的关系,唤起学生热爱生命、保护鱼类等野生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鱼类的运动及呼吸;(二)难点:鱼类的运动及呼吸。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稍显抽象,可利用提前制作的演示实验视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经验,引导学生自己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及动脑思考,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能自主获取知识,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教学设计鱼的运动及呼吸是本节重难点,采用“先看(观察)再摸(动手)再实验探究”这样的手段来逐一突破,使学生对知识及结构的认识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
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牢固的知识体系。
精美音乐美图导入新课看一看、摸一摸活鲫鱼,体验总结外形特点联系生活情景,思考鱼类如何运动?过渡到“探究鱼的运动”鱼的运动:看一看、握一握鱼在游泳中的各部位摆动体验总结:1.鱼的运动需要通过躯干部与尾部的摆动观察各种鱼鳍,思考鱼鳍在游泳中有何作用?以背鳍与尾鳍为例,进行探究实验:探究背鳍与尾鳍在游泳中有何作用?通过探究了解到:2.鱼鳍对于游泳发挥协调作用人类为何不能像鱼儿在水中自由游泳?引出鱼类的呼吸观看视频了解呼吸时鱼口吸入水、流入鱼鳃,从鳃盖后缘排出。
思考流入与流出的水气体成分有无不同?这就需要先了解水在鳃处发生了什么?引出对鳃的结构的认识1.观察鱼体中取出的鳃,初识鳃的结构2.将鳃丝放入水中再取出,形象认识鳃丝的特点总结鱼的主要特征体验鱼类生命的神奇及与人类的关系。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鱼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鱼](https://img.taocdn.com/s3/m/960b6b51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ca.png)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鱼
课题:鱼类的生活及分类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鱼类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掌握鱼类的分类。
二、教学重点
1. 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鱼类的分类。
三、教学难点
1. 掌握鱼类的分类标准。
2. 区分不同种类的鱼类。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请学生观看一段关于鱼类的生活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鱼类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讲解鱼类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包括呼吸、营养、生殖等方面的内容。
3. 学习鱼类的分类
介绍鱼类的分类原则和标准,包括硬骨鱼类、软骨鱼类等分类方法。
让学生通过图片和实物进行分类练习,加深对鱼类分类的理解。
4. 练习与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种类鱼类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并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和观点进行点评和引导。
5. 总结与展望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鱼类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展望下节课将进一步学习水生生物的生态环境和保护问题。
五、作业布置
布置鱼类特点和分类的作业,要求学生整理自己的学习笔记,并做一份小结。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让学生通过实物和图片进行分类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同时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鱼类的生活习性和分类原则。
希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鱼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63c067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60.png)
以下是一个基于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鱼》教案的基本框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应能理解和掌握鱼类的基本特征,包括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
- 学生应能识别和区分不同种类的鱼,并了解其分类依据。
- 学生应能理解鱼的呼吸和运动方式。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和比较生物体征的能力。
-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释生物现象的能力。
- 增强学生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的认识和尊重。
- 提高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探究精神的理解和欣赏。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鱼的外部形态特征,如鳞片、鳍、鳃等。
- 鱼的呼吸和运动机制。
2. 教学难点:- 鱼类呼吸系统的复杂性和其与水环境的适应性。
- 鱼类运动方式的力学原理和生物学意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各种鱼类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鱼类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授新课:- 分析鱼的外部形态特征,使用实物模型或挂图进行详细讲解。
- 解释鱼的内部结构,特别是呼吸系统和运动系统,可以借助解剖标本或三维动画帮助理解。
- 讨论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3. 实验活动:- 安排学生观察活鱼或鱼的解剖标本,让他们亲自识别和记录鱼类的特征。
- 可以设计简单的实验来模拟鱼的呼吸和运动,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课堂讨论和总结:- 组织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理解,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思考。
-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关键知识点和学习要点。
5. 作业布置:- 设计相关的练习题或小课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 可以布置一些扩展阅读或研究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探索鱼类的生态和进化等方面的内容。
6. 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应反思教学过程,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以上教案只是一个基本框架,具体实施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资源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
《鱼》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精品教案)
![《鱼》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571f431711cc7931b7167e.png)
《鱼》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课标分析:1.课标要求学生会概述脊椎动物中鱼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言下之意,首先学生要学会区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其次,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所学知识,总结出鱼的主要特征。
最后,学生能够意识到人类与鱼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本节课以深圳教育云为辅助手段,通过构建概念、资料分析、小组讨论、探究实验等方式落实课标,让学生能够通过对鱼的观察,总结出鱼的主要特征。
学情分析:鱼类是脊椎动物中较低等的终生生活在水中的一个类群。
它的形态特征、生理特点都与水中生活相适应:体形一般呈纺锤形,体色背深腹浅,体表大多有鳞片,侧线能测定方向,感知水流的作用,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外(水中)受精。
鱼为人类提供多种用途,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资源。
学好本节内容不仅为学习各类脊椎动物打好基础,也让学生体会到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1.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对鱼比较熟悉,部分同学可能会有养鱼经验。
学生平常大多注意到的是鱼的形态,观察过鱼口的张开闭合,但是常常忽视鳃的作用,对于鱼究竟是如何呼吸的,还不清楚。
2.就能力储备而言,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
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
具有一定合作学习和探究的经验。
3.从情感态度上来看,学生对直观、有趣的视频、图片资料、探究实验尤其感兴趣,容易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动物的分类;2.了解多种多样的鱼,知道“四大家鱼”;3.掌握鱼的形态结构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4.理解鱼的呼吸过程;5.理解与鱼的运动有关的结构特点;6.了解鱼与人类的关系。
7.通过鱼呼吸和游泳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鲫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2.通过观察鲫鱼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同学间的合作意识;3.增强学生保护环境、保护生物资源的思想意识。
八年级生物鱼的教案大全5篇
![八年级生物鱼的教案大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4837817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c2.png)
八年级生物鱼的教案大全5篇八年级生物鱼的教案大全5篇作为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下面为大家分享了《生物优秀教案课件五篇》,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八年级生物鱼的教案【篇1】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每项工作都需要有计划的进行,才能取得梦想的效果。
为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成绩,我根据八年级生物学科的特点,特制订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在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基础上,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生综合成绩为重点,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
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理解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
二、教学任务1、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2、在继续抓好“课改”实验的过程中,努力学习有关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对“课改”的认识,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自我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3、继续探究试教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进取吸取过去两年的教学经验,继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固化“课改”教学新成果。
三、学生情景分析:生物知识、现象与人类密切相联,学生对生物现象产生疑问多,但学生经过一学年对生物学的学习,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已具备必须的实验本事,大部分对本科的学习兴趣浓厚。
四、教学总目标要求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八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知识: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明白动物的行为大多是经过运动来完成的,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都与它们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本事:1)增强动手本事和实验设计本事。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鱼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044961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93.png)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项标题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评价与反馈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反思与改进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鱼适应水中 生活的特点
掌握鱼的主要特 征和分类知识
理解鱼与人类的 关系
掌握鱼类的多样 性及进化历程
能力目标
导入新课:通过 展示鱼类的图片 或视频,引导学 生观察并提问,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讲解 鱼类的基本特征、 生活习性、分类 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结合图片或 视频进行说明。
课堂互动:提出 问题,引导学生 思考并回答,同 时鼓励学生提出 自己的问题和见 解。
课堂小结:总结 本节课所学内容, 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作业。
培养学生合作学 习的意识和团队 精神
03
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新课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鱼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
教学过程: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加深对鱼的认识 和理解
评价与反馈: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反馈和指导
讲授新课
归纳总结法:在讲解鱼类的分类和特点时,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 知识点。
教学手段运用
多媒体教学:利 用PPT、视频等 多媒体手段辅助 教学,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参 与度。
实验探究法:通 过实验探究鱼的 外形、呼吸、运 动等特征,培养 学生的观察、思 考和动手能力。
合作学习:分组 讨论、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团队 协作和沟通能力。
巩固练习
填空题:鱼类的呼吸器官是什么? 选择题:鱼在水中游泳时靠什么来平衡身体? 简答题:简述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 论述题:论述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地位。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1.4《鱼》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1.4《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efb8cd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4d.png)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1.4《鱼》教案《鱼》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说出动物的生活环境的种类和特点。
说出水生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常见种类和主要结构特点。
2.过程与方法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归纳出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共同特点,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变化情况。
【教学重点】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教学难点】探索鱼类形态结构及各种运动器官的协调作用。
【教学方法】运用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等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挂图、鲫鱼、鱼解剖标本、水槽、剪刀、筷子、细线。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第1课时)视频播放海洋世界鱼类。
海洋世界是这样的美丽与神秘,鱼能够自如地生活其中,人为什么不能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呢?我们先来看鲫鱼的骨骼,完成教材P19“想一想,议一议”,了解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美丽的海洋中的动物和鲫鱼的骨骼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求知欲。
二、探求新知通过阅读课本了解淡水鱼和海水鱼。
(一)鱼儿离不开水,那它的形态特征与水中生活究竟是怎样适应的呢?引出以下内容。
鱼的形态特征1.身体分部:请学生观察水槽中的鲫鱼,找出身体各部分的界限。
然后告诉学生正确的身体分部。
2.鱼的体形:鱼的体形像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这样的体形对水生生活有何意义?引导学生联系船只、舰艇的造型特点进行思考并得出鱼的体形呈梭形,有利于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3.鱼的体色:请两位同学配合观察鱼的背面和腹面,发现了什么?背深腹浅。
这样的体色与水生生活有何关系?通过分析得出背深腹浅的体色有利于保护自己,不易被敌害发现,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特性。
4.鱼的体表:引导学生用手触摸鱼的体表,较粘滑。
因为鱼体表覆盖鳞片,鳞片的表面有滑滑的粘液。
鳞片和粘液对鱼的身体有保护作用,粘液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鱼》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鱼》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c21286c5da50e2534d7f29.png)
《鱼》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内容。
内容上,鱼作为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类群,也是第一个学习的类群,对于学生认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非常重要。
教材在编排上从鲫鱼的骨骼图引入,引导学生对脊柱的概念有个初步的基本认识,再通过一幅对开页的大彩图,图文结合,介绍了鱼的多样性,使学生获得对鱼适于水中生活这一点有了直观、具体而形象的认识。
而对于重点“鱼的主要特征” 部分,教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 等活动,来认识鱼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从而构建“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征”这一重要概念。
教材同时注重情感价值观的渗透,通过提示用有颜色的蔬菜汁或果汁代替墨汁,巧妙地向学生灌输了“实验应尽可能减少对实验对象的伤害” 这一理念;通过年画,从人类文化等精神层面进行阐述,使学生更加立体地看待其与人类的关系;通过介绍过度捕捞与污染等,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学情分析顺德号称“鱼米之乡” ,鱼对于顺德人来说是最熟悉的生物,但大部分学生懂吃懂烹饪,却从未仔细观察。
所以从学生最熟悉的美食入手,可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及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
而同时,通过一年多的生物学习,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合作能力也比较强,因此本节课主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慢慢构建知识。
教学设计思路通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细致研读,发现本节内容较多,而考虑到顺德学生对鱼比较熟悉,所以对“多种多样的鱼” 这一内容进行了简单处理,而把重点放在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鱼的运动和呼吸方式,从而总结出鱼的主要特征上。
在教学中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让学生在任务和问题的驱动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来进行知识的自主建构。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通过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说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新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4.第四节鱼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4.第四节鱼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ef00000a5e9856a561260f3.png)
第四节鱼一、教学目标1.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2.概述鱼类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关注渔业资,认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渔业资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中鱼的呼吸的实验,说明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方式。
三、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在编排上主要从鱼适于水生环境的角度出发,阐明鱼的主要特征,以及鱼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课外实践”等活动,认识鱼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从而建构鱼的主要特征及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重要概念。
考虑到学生刘鱼比较熟悉,而且鱼的实物比较容易获得,因此,教学中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布置学生课前调查、收集相关的资料及实物,丰富课堂资。
关于“鱼的外形与运动”的教学,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观察提纲有目的地观察,在构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关于“鱼的呼吸方式”这个教学难点,采用观察与实验探究的方法,指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确立鱼鳃的特点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鱼的骨骼标本;制作课件、视频(用BTB溶液验证流经鱼鳃后水的成分的变化)。
学生小组的实验材料:水槽1个、活鲫鱼2条,每人一把放大镜、一支毛笔。
演示实验材料:水槽、鲫鱼、颜色明显的蔬菜汁(如菠菜汁、胡萝卜汁或紫甘蓝汁等)、小烧杯、吸管。
2.学生准备分组收集我国鱼类资及本地区常见鱼类资的资料,我国渔业资现状的资料。
部分学生协助老师完成演示实验。
五、教学过程念鱼类的主要特征提问:多种多样的鱼都生活在水中,如果我们人类到水中生活会遇到哪些问题,鱼有哪些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强调鱼之所以能够生活在水中,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靠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能在水中呼吸。
八年级上生物鱼教案参考5篇
![八年级上生物鱼教案参考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0d73e95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c5.png)
八年级上生物鱼教案参考5篇八年级上生物鱼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过程与方法:以观察分析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及实验资料为主线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什么是性状、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1、性状、相对性状的.概念。
2基因控制性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投影展示家庭成员性状调查表,学生拿出自己完成的调查表。
师生互动:统计数据,发现规律。
提出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和概念。
指出调查表中的各项调查内容,在生物学上属于生物的性状。
设计意图:课前安排的调查活动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借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提供了学生与家长的情感交流,促进亲子关系。
同时为本节课的问题探讨提供了很多较好的素材。
观看录像:了解人的各种遗传性状。
提出问题:什么是生物的性状?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思考,总结出性状的概念和相对性状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几种生物的性状。
小组讨论:1、仅凭肉眼的观察或简单的测量,就能知道自己所有的性状吗?2、尝试概括什么是生物的性状。
3、通过观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出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常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形式。
小结: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
提出问题:性状能否直接传给后代?它又是谁控制的?学生活动:资料分析――转基因鼠的启示。
教师应较详细介绍此项生物技术的基本过程,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这是一种世世代代都是小体型的鼠,人们在对它做了一些特殊的处理之后,看看它的后代有什么变化。
在雌雄小鼠2-3倍,体积大一倍。
小组讨论:1、在这项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什么?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什么基因?2、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性状与基因之间是什么关系?3、由此推论,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还是控制性状的基因?小结: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八年级生物上册鱼教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79b8cb192e45361166f54d.png)
八年级生物上册鱼教课设计5.1.4 《鱼》教【篇一:2014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案】课题:第一章第四节鱼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师寄语:任何一种容器都装得满,惟有知识的容器大无边学习目标:1、鱼的主要特色2、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课环节:当前已知的动物大概有 150 万种。
科学家按体内有没有脊椎骨把他们分为和两大类像蚯蚓、珊瑚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构成脊柱的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像鱼这样,体内都有由脊椎骨构成脊柱的动物是脊椎动物。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属于脊椎动物?一、多种多样的鱼察看 p20-21 思虑:⑴我国主要的优秀淡水鱼品种有哪些?⑵我国常有的大海鱼有哪些?二、鱼的主要特色:1、鱼适于水中生活两个至关重要的特色:2、察看与思虑(1)鱼的外形有什么特色?对鱼的水生生活有什么意义?(2)用手摸鱼的体表,有什么感觉。
说说你的见解。
(3)察看鱼的运动。
鱼只靠鳍进行运动,这类说法全面吗?(4)察看鱼的呼吸水流入鱼口后,从什么地方流出?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溶解的气体成分有哪些变化?(5)察看鳃和鳃片的形态、数量、颜色。
为何鰓丝多而细?(6)鱼鳃的哪些特色对它在水中呼吸至关重要?剖析鱼儿离不开水的原由。
3 、你知道吗?鱼到了生殖季的时候,雌鱼会向水中排出卵子,雄鱼会在卵上排上精子,精卵在水中联合为受精卵,而后受精卵会在水中发育成新的个体。
【篇二:八年级生物上第四节鱼教课设计】第四节鱼教材剖析鱼类是脊椎动物中较低等的平生生活在水中的一个类群。
它的形态特色、生理特色都与水中生活相适应:体形一般呈纺锤形,体色背深腹浅,体表大多有鳞片,侧线能测定方向,感知水流的作用,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外 (水中 )受精。
鱼为人类供给多种用途,是与人类生活亲密有关的动物质源。
学好本节内容不单为学习各种脊椎动物打好基础,也让学生领会到动物与人类的亲密关系。
教法指导一、讲课思路与方法1.设疑、议论、概括总结法。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鱼》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鱼》](https://img.taocdn.com/s3/m/78cd43556c175f0e7cd13780.png)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鱼一、教学设计思想《鱼类》主要以观察鱼类的外部形态特征、探究鱼类在水中的运动、呼吸等生命现象和对鳃的介绍为主,重点带出鱼类的基本特征。
同时,通过鱼类的实物或标本的观察,使学生认识鱼类的多样性和我国丰富的鱼类资源,并通过和鱼类的比较,得出鱼类特征,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在“实际用”栏目中,重点说明水质污染对鱼类的影响及保护水产资源的方法。
值得指出的是,本节课关于鲫鱼各种鳍的作用的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生物学以来的第一个探究活动,虽然无论采取什么办法,从实验操作技能本身来说难度都不会太大,但从做出假设到设计实验等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需要教师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和引导。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鱼类外部形态特征。
2.简述鱼类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
能力目标尝试进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探究活动。
情感目标体会水污染对鱼类的影响。
三、重点难点本节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鱼类特征。
难点是探究实验的完成过程,由于这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应给与较多的帮助,以保证实验设计和操作的顺利完成。
四、教学媒体鱼缸、鲫鱼(或其它常见的活鱼)、细线、木条、清水和冷白开水、一些水产动物的实物、模型或图片五、课时建议1课时六、教学过程(二)组织学生观察鱼的“吞水”活动,安排学生思考“鲫鱼吞水的意义。
”。
为了引导学生认识鲫鱼吞水活动与呼吸的关系,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鲫鱼在冷开水中的呼吸实验”(实验方法:1.两只鱼缸中分别注入清水和冷开水。
2.取两条大小相近的鲫鱼,分别放入两只鱼缸中。
3.观察两条鲫鱼的表现。
预期结果:清水缸中的鱼正常生活,冷开水鱼缸中的鱼吞水速度逐渐加快且躁动不安,最后吞水动作逐渐变慢而死亡。
这是因为冷开水中溶解的氧气少造成的。
本实验也可作为思考题,组织学生进行结果推断。
)完成鲫鱼“吞水”的观察,认识鱼类是靠鳃进行呼吸的。
(三)组织学生观察不同的鱼类的标本、实物和图片等。
《鱼》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鱼》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7b97c7e009581b6bd9eb6f.png)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鱼的外形,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说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2、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与思考”中鱼的呼吸的实验,探究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方式。
教学准备
鱼的骨骼标本,9 条鲫鱼或小金鱼,9 个玻璃鱼缸,9 瓶蔬菜汁及滴管,9 个大烧杯, PPT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课前准备 1 分钟
《鱼》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内容。内容上,鱼作为脊 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类群,也是第一个学习的类群,对于学生认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的主要区别非常重要。
教材在编排上从鲫鱼的骨骼图引入,引导学生对脊柱的概念有个初步的基本认识,再 通过一幅对开页的大彩图,图文结合,介绍了鱼的多样性,使学生获得对鱼适于水中生活 这一点有了直观、具体而形象的认识。而对于重点“鱼的主要特征”部分,教材引导学生 通过“观察与思考”等活动,来认识鱼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从而构建“鱼适于水 中生活的特征”这一重要概念。教材同时注重情感价值观的渗透,通过提示用有颜色的蔬 菜汁或果汁代替墨汁,巧妙地向学生灌输了“实验应尽可能减少对实验对象的伤害”这一 理念;通过年画,从人类文化等精神层面进行阐述,使学生更加立体地看待其与人类的关 系;通过介绍过度捕捞与污染等,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学情分析
顺德号称“鱼米之乡”,鱼对于顺德人来说是最熟悉的生物,但大部分学生懂吃懂烹 饪,却从未仔细观察。所以从学生最熟悉的美食入手,可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及学习本节 内容的兴趣。而同时,通过一年多的生物学习,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 力,合作能力也比较强,因此本节课主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通 过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慢慢构建知识。
鱼-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鱼-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aca03e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76.png)
鱼-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鱼的概念和生物特征,了解鱼的多样性;2.理解鱼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了解鱼类保护的必要性;3.了解人类在渔业生产中的作用和责任,掌握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1.鱼的生物特征和分类;2.鱼类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3.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难点1.鱼类的分类和多样性;2.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鱼的概念和生物特征教学内容1.鱼的概念和分类;2.鱼的身体结构和生物学特征;3.鱼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1.讲授和演示。
2. 鱼类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教学内容1.鱼类对生态系统的贡献;2.鱼类在人类生产和商业活动中的地位;3.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方法1.讲授和案例分析。
2.学生小组讨论和报告。
3. 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教学内容1.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性和保护;2.捕捞技术和规模管理;3.捕捞和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教学方法1.讲授和小组讨论。
2.研究文献和实地考察。
五、教学准备、课时安排及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1.教材及相关教辅;2.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 课时安排本单元共计 2 课时。
3.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教师引入本单元教学内容,介绍鱼的概念;2.讲解鱼的分类(硬骨鱼和软骨鱼),生物特征和多样性;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不同鱼类的特点和价值;4.学生进行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了解鱼类现状和保护状况。
第二课时1.回顾鱼类的分类和生物特征;2.讲解鱼类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在渔业生产中的作用;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如何保护和管理渔业资源;4.讲解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实现方法;5.学生进行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了解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模式。
六、教学反思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鱼类的分类、生物特征和多样性,以及鱼类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通过讲解、小组讨论、研究文献和实地考察等不同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环境保护意识。
《鱼》教学设计公开课优质教案
![《鱼》教学设计公开课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d7ce65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6f.png)
《鱼》教学设计公开课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学》教材第七章《动物的生活》第二节《鱼》。
内容包括鱼类的身体结构、生理特点、生活习性以及鱼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鱼类的主要特征,掌握鱼的身体结构、生理特点及其适应水中生活的能力。
2. 学习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交流能力,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鱼的主要特征、身体结构、生理特点。
难点:鱼如何适应水中生活,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鱼类标本、图片、视频、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鱼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鱼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让学生观察鱼类标本,引导学生发现鱼的主要特征。
(2)讲解鱼的身体结构、生理特点,帮助学生理解鱼如何适应水中生活。
3.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实验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鱼鳃的结构,了解鱼如何呼吸。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巩固学生对鱼类知识的掌握。
5. 随堂练习: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鱼的主要特征2. 鱼的身体结构3. 鱼的生理特点4. 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鱼类的主要特征。
(2)简述鱼如何适应水中生活。
(3)分析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答案:(1)鲨鱼、鲤鱼、鲫鱼。
(2)鱼的身体呈流线型,有鳞片保护;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鱼体内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方向。
(3)鱼类在生态系统中担任消费者,维持生态平衡;同时,它们也是水域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对水质有重要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了鱼类知识,但部分学生对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理解不够深入。
八年级生物上册5.1.4《鱼》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5.1.4《鱼》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6f1f58c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16.png)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鱼类在自然环境中的视频,引出鱼类的生活习性。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鱼类的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如鱼鳍的作用、呼吸方式等。
-组织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鱼类的生活习性与环境适应性,并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鱼类生活。
-解答疑问: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并在角色扮演中体验鱼类的生活习性。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4.鱼类的生活习性:游泳,利用摆动鱼鳍和身体在水中移动;觅食,利用触须和嗅觉寻找食物;繁殖,通过产卵或胞胎的方式繁殖后代;适应环境,根据水温、水质等因素调整生活习性。
5.鱼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食物来源,提供蛋白质和营养;药用价值,某些鱼类具有药用价值,如黄鱼、鱼肝油等;观赏价值,鱼类具有观赏价值,用于装饰水族箱和公园;生态作用,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维持水生生态平衡。
(6)鼓励学生进行鱼类主题的绘画、摄影等艺术创作,激发学生的创意潜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典型例题讲解
本节课的典型例题讲解将围绕鱼类的特征、分类、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知识点展开。以下是对每个知识点的例题讲解:
1.鱼类的特征
例题1:说出至少三种鱼类的特征。
答案:三种鱼类的特征如下:
-鲤鱼:有两条鱼鳍,一对触须,身体呈纺锤形,生活在淡水环境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优质课
《鱼》教学设计
《鱼》教学设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张秀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2.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
二、教学重点
1.鱼的主要特征。
2.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识鱼的呼吸特点。
四、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课件、鱼的骨骼标本、解剖盘、玻璃缸、活鲫鱼若干条、颜色明显的蔬菜汁、小烧杯、吸管、一支毛笔。
《鱼》教学设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张秀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2.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
二、教学重点
1.鱼的主要特征。
2.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识鱼的呼吸特点。
四、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课件、鱼的骨骼标本、解剖盘、玻璃缸、活鲫鱼若干条、颜色明显的蔬菜汁、小烧杯、吸管、一支毛笔。
《鱼》教学设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张秀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2.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
二、教学重点
1.鱼的主要特征。
2.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识鱼的呼吸特点。
四、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课件、鱼的骨骼标本、解剖盘、玻璃缸、活鲫鱼若干条、颜色明显的蔬菜汁、小烧杯、吸管、一支毛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