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金融体系崩溃的历史进程(下)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经济危机知识点

高三历史经济危机知识点

高三历史经济危机知识点在高三历史学习过程中,了解经济危机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经济危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经济运行出现严重问题,导致经济发展停滞甚至衰退的情况。

下面将介绍几个历史上发生过的重要经济危机,以及它们所造成的影响。

一、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是20世纪30年代全球范围内影响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一。

其根源可追溯到1920年代美国金融市场的异常繁荣,导致了虚假繁荣的泡沫。

这次经济危机主要表现为股市崩盘,美国股市指数大幅下跌。

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导致了银行倒闭、工业生产萎缩、失业率飙升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全球范围内的国际贸易也受到极大影响,导致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停滞。

二、1973年石油危机1973年石油危机是由中东石油输入国联合采取石油禁运措施,对石油出口国实施油价上涨等措施导致的。

此次危机的诱因是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在此战争中支持阿拉伯国家,导致中东石油输出国对以色列支持的西方国家实施石油禁运。

这一经济危机导致了全球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引发了世界各国的通货膨胀问题。

尤其是对于西方工业国家来说,对石油的依赖程度较高,因此石油价格上涨给它们的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

三、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次贷危机。

在此之前,美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多年的繁荣,但由于次贷市场的风险控制不力,使得次贷危机爆发。

大量次贷违约引发了金融市场的恐慌,全球范围内的金融机构遭受巨大损失。

这一经济危机迅速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导致多个国家的金融体系陷入困境。

大规模的金融机构破产、股市下跌以及失业率上升成为这次危机的主要表现。

为了应对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刺激经济的政策措施,例如,降息、减税、扩大财政支出等。

经济危机对全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而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是经济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值得我们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认真研究和思考。

通过对经济危机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运行的规律,以及它们对社会的影响。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经济大危机》名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经济大危机》名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4课《经济大危机》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叙述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以及为了应对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本课在教材的编写中大量使用图片,增强了学习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规律,即从经济大危机的背景、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的感性认知到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的理性认知。

二、教学对象分析九年级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仍然主要停留在感性层面上,在学习中不能全面的多角度的分析历史,对问题的分析理解也不够深入,罗斯福新政中的一些内容,学生要全面、辨证地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尤其是对股票等金融方面的专业名词很难理解,因此教学过程中,多采用些图片、动画、影音资料等呈现方式,将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1.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2.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包括“一战”后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及经济危机在美国的爆发,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有关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危机”的相互交替的发展变化,培养观察认识历史的能力。

通过思考和探究这次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美国为应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实施罗斯福新政的学习,认识到:1.资本主义制度有着不可克服的根本矛盾,其稳定只能是相对的、暂时的,不稳定则是绝对的、永恒的。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避免的。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下册课时作业-期末检测-含解析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下册课时作业-期末检测-含解析

期末检测一、选择题1.《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某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某人打伤了贵族的牙齿,还落其牙齿。

但如果是贵族伤了某人的眼或牙齿,则只要用财物做出赔偿即可。

”这说明()A.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B.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袒护贵族利益的倾向D.保护奴隶权利不受侵害2.这是一套独特的仪式,即臣服礼。

封臣将双手放在封君合拢的手掌中说:“阁下,我是您的人了。

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

”这一仪式在11世纪普遍存在于()A.东罗马帝国B.阿拉伯帝国C.西欧D.日本3.新航路的开辟让欧洲各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名称如“黄金的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

下列与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A.西班牙、荷兰、意大利B.意大利、法国、荷兰C.英国、意大利、荷兰D.西班牙、英国、法国4.历史学家们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精神层面现代化的进程。

这三场运动的共同作用是()A.彻底摧毁宗教与迷信的精神枷锁B.使人从封建愚昧中日益获得解放C.促进人类民主、科学思想的形成D.推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5.“人们已经被革命的巨浪搞得筋疲力尽,认为只有独裁才能维持法国的秩序。

”材料说明拿破仑夺取政权()A.维护了法国的封建统治B.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C.顺应了法国当时的形势D.加速了法国对欧洲的征服6.18世纪70年代,英国城乡人口比例为1:2,19世纪初为2:3,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圈地运动使农民流入城市B.大量吸收外来移民C.大量人口迁往殖民地D.工业革命改变了人口布局7.1871年6月,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详细阐述了工人阶级打碎旧国家机器的理论,“打碎”包括破坏旧的国家压迫性机关,也包括改造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合理职能。

马克思这一理论主要得益于()A.第一国际B.三大工人运动C.巴黎公社D.法国大革命8.1917年,墨西哥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

历史上的金融危机都是怎么发生的

历史上的金融危机都是怎么发生的

历史上的金融危机都是怎么发生的自17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发生了九次波及范围巨大、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这些危机发生时都给社会经济运行造成了巨大混乱,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这一次,有人说,第十次金融危机可能已经到来。

一、1637年荷兰郁金香危机1593年,一位荷兰商人格纳从土耳其进口首株郁金香,由于这种花是进口货,因此拥有郁金香花便成为有钱人的符号。

开始只有郁金香的行家才懂得欣赏郁金香之美,但在形成风潮后,投机客便趁机炒作,只要今天买了,明天就可赚一笔。

买的人多了,交易市场也就形成了,交易场所也逐渐热闹起来。

1634年,买郁金香的热潮蔓延到中产阶级,更蔓延为全国运动,大家都来买卖郁金香了,炒家只看到买低卖高,利润就进来,于是全民都变成郁金香的炒家。

1000美元一朵郁金香花根,不到一个月之后,它就变成两万美元了。

到了1636年,郁金香在阿姆斯特丹及鹿特丹股市上市。

这时,一朵郁金香花根售价相当于今天的76000美元,比一部汽车还贵。

这是有名的郁金香花根泡沫。

此时,荷兰政府开始采取刹车的行动,而由土耳其运来的郁金香也大量抵达,郁金香不再那么稀罕,于是一瞬间郁金香的价格往下滑,6个星期内竟然下跌了90%,荷兰政府宣布这一事件为赌博事件,结束这一场疯狂的郁金香泡沫事件。

这就是有记录的历史上第一次经济泡沫事件。

二、1720年英国南海泡沫事件南海泡沫事件(South Sea Bubble)是英国在1720年春天到秋天之间发生的一次经济泡沫,事件起因源于南海公司(South Sea Company),南海公司在1711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仍然进行时创立,它表面上是一间专营英国与南美洲等地贸易的特许公司,但实际上是一所协助政府融资的私人机构,分担政府因战争而欠下的债务。

南海公司在夸大业务前景及进行舞弊的情况下被外界看好,到1720年,南海公司更透过贿赂政府,向国会推出以南海股票换取国债的计划,促使南海公司股票大受追捧,股价由原本1720年年初约120英镑急升至同年7月的1000镑以上,全民疯狂炒股。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及其引起的思考摘要:频发的金融危机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总共发生了四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本文通过对这四次金融危机的比较研究,从成因背景、影响程度、各国治理措施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共性和特性分析,从而为我国经济在日后如何应付金融危机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金融危机;比较研究;启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共发生了四次比较大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分别是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2—1993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1995年)、东南亚金融危机(1997—1998年)、美国次贷危机及衍生的金融危机(2007年至今)。

从历史进程来看,金融危机频发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面对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普遍呼声,我国应当如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以防范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可以从方方面面来分析探讨以前各时期、各个国家和地区金融危机的特点,以期发现其中的一些共通之处,来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上面提到的四次危机都是近期在国际上影响比较大的金融危机,其产生、发展都有其自身深刻的背景原因。

因此,本文分别从危机的背景和成因、危机的传递和影响以及解决危机采取的对策三个大的方面来分别对上述四次危机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和比较,从中寻找一些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对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金融风险的防范等有所启示。

一、四次金融危机简介第一次是1992年9月的欧洲货币危机,又称“9 月危机”。

是年9月,在欧洲外汇市场出现了大量抛售英镑和里拉、抢购马克的风潮,一时间,英镑和里拉对马克的汇价急剧下挫,在官方干预无效的情况下,英镑和里拉先后退出欧洲货币机制,实行自由浮动。

西班牙的比塞塔、葡萄牙的埃斯库多以及爱尔兰也受到重创。

在这场危机中,英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以及瑞士等国的中央银行向外汇市场投人了近10 0亿美元的资金,损失约60亿美元。

金融危机与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货币危机

金融危机与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货币危机

金融危机与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金融危机金融危机(Financial Crisis)[编辑]什么是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

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

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于1997年7月,由泰国开始,之后进一步影响了邻近亚洲国家的货币,股票市场,和其它的资产价值。

此危机另一名称是亚洲金融风暴(常见于香港)。

印尼、韩国和泰国是受此金融风暴波及最严重的国家。

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香港也被波及。

中国大陆和台湾受影响程度相对较轻,但台湾却面临著“本土型金融风暴”的威胁。

日本则仍是处在泡沫经济崩溃后自身的长期经济困境中,受到此金融风暴的影响并不大。

[编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概况1997年,泰国经济疲弱,许多东南亚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和韩国等长期依赖中短期外资贷款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偏高并大多维持与美元或一揽子货币的固定汇率或联系汇率,这给国际投机资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捕猎机会。

由美国知名炒家索罗斯主导的量子基金乘势进军泰国,从大量卖空泰铢开始,迫使泰国放弃维持已久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而实行自由浮动,从而引发了一场泰国金融市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之后危机很快波及到所有东南亚实行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和地区,香港的港元便成为亚洲最贵的货币。

1998年8月,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开始炒卖港元,首先向银行借来大量港元在市场上抛售,换来美元借出以赚取利息,同时大量卖空港股期货。

金融危机史疯狂惊恐和崩溃

金融危机史疯狂惊恐和崩溃

金融危机史学的经典——读《金融危机史——疯狂、惊恐和崩溃》许余洁「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研究总监」刊登自|《中国金融》2016年第10期金融危机,一般被视作经济金融中的大灾难,但我们也可以讲它们是经济金融学家的饕餮大餐、思想盛宴,因为每次金融危机后,许多经济金融理论仿佛被进行了一场实验性的验证,都会引发长时间的学术争论、理论框架、政策建议和研究进程,并可能会革新政策制定者们的执政理念,相应地重塑金融体制和监管体系。

2014年,《经济学人》就有文章专门讲述五大历史性金融危机,它们是现代金融制度体系的来源,金融体系正是在危机应对中不断变革与突破,铸造了有弹性的自身。

如果理解了上面的内容,那应该会更好地理解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所说的——“解释为何会发生经济危机甚至萧条是宏观经济学中的‘圣杯’”。

多轮金融危机铸造了这本经典20世纪70年代至今,可以说是国际金融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遍寻经济金融史,都没有办法找到可以借鉴的直接经验。

这一时期,货币汇率波动的剧烈程度,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也远远超过市场预期。

与此同时,爆发的所有银行业危机几乎都伴随着剧烈的货币危机,这是全球化金融危机呈现出的新特点。

每次大危机的发生,不但促进了国际市场金融体系的改革,也成就了笔者在这里推荐的金融危机史学方面的最经典的著作之一——《金融危机史——疯狂、惊恐和崩溃》(第六版)(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

本书第一版诞生于1978年,作者创作时正值1974年美国股市暴跌50%之后不久,但由于美国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的几十年里一路向好,危机难觅踪影,金融危机方面的著作其实少得可怜。

第六版新增了2007年以来发生在美国、英国、爱尔兰、冰岛等国的房地产泡沫,以及希腊、西班牙等国家的政府债务急增。

最近的这一轮金融危机,美国长时间内维持高企的失业率、长期存在严重的预算赤字、金融衍生品过度膨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再加上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危机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堪比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

世界历史上的几次经济危机

世界历史上的几次经济危机

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发生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以来,随后发生危机的年份是1836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 年、1882年、1890年和1900年。

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以及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差不多每隔十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这样的经济危机进入20世纪,在1900年危机之后,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又发生了1907 年、1914 年、1921 年、1929〜1933 年、1937〜1938 年的经济危机,差不多每隔七八年就发生一次危机。

战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最突出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是1973〜1975年的危机和1980〜1982年的危机,这两次危机都是在“停滞膨胀”的背景下发生的。

80年代初的危机更具有新的特色,这是一次同期性的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危机的时间非常接近。

1979年7月英国首先爆发危机,加拿大于同年10月工业生产出现下降,美国于1980年2月陷入危机,其他国家在1980年爆发危机的有比利时(2月)、日本(3月)、联邦德国(4月)、荷兰(4月)、法国(5月)、意大利(5月)、爱尔兰(6月)。

1929年美国金融危机1922年至1929年,美国经济空前的繁荣和巨额回报让不少人进入到毕尔街头狂热的投机活动中。

1929年10 月24日,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价格突然从高峰暴跌。

从1929年10月到1932年8月,纽约股市道指从380。

33跌到42。

84点,累计跌幅近90%。

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了30%,进出口贸易锐减77。

word范文6%,企业利润下降90%,银行业破产49%,失业率高达25%。

这次大危机不仅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损害,而且带来了极惨重的政治后果一一法西斯主义兴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87年黑色星期一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美国道。

琼斯工业股票突然下跌了508点,跌幅为22。

6%。

10月20日,伦敦、巴黎、东京股票市场大幅下挫。

世界金融体系崩溃的历史进程(下)

世界金融体系崩溃的历史进程(下)

世界金融体系崩溃的历史进程(下)【摘要】本文从20世纪初的金融危机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详细探讨了世界金融体系崩溃的历史进程。

在这一过程中,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兴起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金融体系演变过程中的教训和未来的金融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可以为全球金融体系的可持续性提供重要启示。

经历了多次金融危机的洗礼,世界各国对于金融政策的重视和更新换代已成为趋势。

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制定更加合理和全面的金融政策,以保障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也为未来的金融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20世纪初的金融危机, 二战后的金融混乱,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兴起,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 金融体系演变的教训, 未来的金融发展方向, 全球金融体系的可持续性1. 引言1.1 世界金融体系崩溃的历史进程(下)在20世纪初的金融危机中,全球各国经济遭受了严重打击。

美国股市崩溃,导致了大萧条的爆发,许多银行倒闭,失业率飙升。

欧洲也受到了影响,德国的通胀问题引发了经济危机。

这场危机也促使了许多国家采取了保护主义政策,加剧了全球贸易的衰退。

二战后的金融混乱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不稳定的局面。

欧洲国家重建需要大量资金,美国成为了全球金融领导者,但也面临了通货膨胀和经济下滑的问题。

此时,国际金融体系出现了混乱,各国之间的货币政策和贸易关系更加复杂。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标志着全球金融秩序的转变。

美国宣布放弃金本位制度,导致了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问题。

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动荡,各国开始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兴起打开了全球经济的新篇章。

主张市场自由化和私有化的政策被广泛采纳,全球贸易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也导致了贫富分化的加剧和金融泡沫的出现。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再次震撼了世界。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崩溃,许多银行破产,经济陷入衰退。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备课素材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备课素材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表现、特点是本课重点。

学习时,教师可通过图表数据和图片等资料来总结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表现和特点。

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是本课另一个重点。

学习时,通过表格来总结罗斯福新政的内容,通过图片和史料来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3.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

学习时,教师可通过图示的方法来分析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4.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对其的评价是本课的另一个难点。

教师可通过将罗斯福新政的一系列措施与新政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政策进行对比,来总结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总结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社会和制度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罗斯福新政存在的局限性,即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1.问题教学法。

通过提出问题,以疑导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2.横向对比法。

通过将罗斯福新政与我国的改革开放进行横向对比,寻找共同点,并从中总结经济发展的重要经验教训。

3.讲解分析法。

通过分析、综合、比较,使学生了解历史概念,揭示历史规律,突破重难点。

图片导入教师出示美国总统山和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图片,并介绍总统山上雕刻的四位总统(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西奥多·罗斯福、亚伯拉罕·林肯)的事迹。

提问:美国史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富兰克林·罗斯福可以与总统山上雕刻着的四位总统相提并论。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总结:罗斯福通过施行新政,让美国走出了经济大危机,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深远影响。

其功绩堪与总统山上雕刻的总统比肩。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罗斯福新政。

漫画导入漫画《大危机笼罩下的世界》将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比作笼罩全球的大章鱼,形象地展示出当时的经济危机波及范围之广。

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生产过剩。

全球金融体系的历史发展过程

全球金融体系的历史发展过程

全球金融体系的历史发展过程1.引言1.1 概述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金融体系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设施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

全球金融体系的历史发展过程可以被追溯到远古时期的交换和贸易活动。

随着时代的变迁,金融活动不断演变,并逐渐成为国家和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简要概述。

我们将探讨金融体系的起源和初期发展,以及其现代化进程。

通过对金融体系的演变和变革进行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金融体系的本质和功能。

在全球金融体系的起源和初期发展阶段,人们通过物物交换和贸易来满足彼此的需求。

最初的交换形式是以实物为基础的,如食物、家禽、工具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贵金属作为货币媒介,并建立了财富储备和信用记录的制度。

这种制度在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兴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融体系逐渐成为更加复杂和多元化。

在中世纪的欧洲,银行业开始兴起,国家货币的概念也逐渐形成。

银行家们开始提供贷款和储蓄服务,并且建立了跨国交易的机制。

同时,金银交易所的出现也标志着金融市场的形成,增加了金融交易的规模和流动性。

进入现代时代,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对金融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20世纪初,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许多国际金融组织,如国际清算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它们的出现促进了全球金融合作和监管。

此外,电子支付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也加快了金融交易的速度和效率。

总之,全球金融体系的历史发展过程经历了从物物交换到货币交换,再到现代金融市场的演变过程。

金融体系的逐渐完善和发展为全球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然而,金融体系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风险,如金融危机和金融犯罪等。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这些问题,并展望未来金融体系的趋势和挑战。

通过深入研究金融体系的历史和现实情况,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金融变革和风险。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用来说明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线思路和组成部分。

2021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对应练习--第六单元 货币与财税制度达标检测

2021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对应练习--第六单元 货币与财税制度达标检测

单元达标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汉初,郡国可自行铸币。

汉武帝在“独尊儒术”、反击匈奴、颁行“推恩令”后,禁止郡国铸币,由中央专门机构铸行五铢钱作为唯一合法货币。

西汉统一铸币权是基于()A.中央集权削弱的倒逼B.中央财政实力迅速增强C.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D.大一统政治形态的需要2.唐朝开元钱币纠正了隋五铢钱偏轻的缺点,恢复到西汉五铢钱的标准重量。

唐朝自高宗乾封年间以后,逐步增设钱炉,扩大官府铸钱的数量,至玄宗天宝年间,天下钱炉扩充至99座,每岁铸钱三十二万七千余贯,达到唐朝历史上的最高产量。

据此可知,官营铸币业的上述举措()A.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B.促使盈利规模不断扩大C.使政府垄断了铸币权D.满足了商品经济的需要3.据记载:交子……肇因始于宋代巴蜀之铁钱过于笨重而不便于携带,后因民间交子铺户印制杂乱、无法兑现及诈伪问题,“争讼数起”,于是益州知州张咏指定专由16户富商特许经营,严禁民间私造。

宋仁宗时,设益州“交子务”,发行“官交子”,使之成为官方货币。

材料反映出当时()A.宋代地方具有独立的货币发行权B.当地富户大贾操纵商业流通与交换C.纸币在商品流通领域作用越来越大D.政府管办专营能彻底避免民间纠纷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

”下列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政府设有专人管理市场B.城市布局出现坊和市C.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D.市场交易中出现纸币5.明初以铜钱、纸钞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到明朝中期,民间使用白银已较普遍,清朝用银之势已不可遏制。

这主要说明当时()A.资本主义萌芽快速发展B.商业发展推动白银普遍使用C.中央的控制力遭到削弱D.白银等矿产被大量开采出来6.1948年12月底,金圆券发行量增至81亿元。

至1949年4月时增至5万亿,至6月更增至130万亿,比十个月前初次发行时增加24万倍。

精选-金融危机的九大事件

精选-金融危机的九大事件
从20日至22日,短短的三天时间,墨西哥比索兑换美元的汇价就暴跌了42.17%,这在现代金融史上是极其罕见的。墨西哥吸收的外资,有70%左右是投机性的短期证券投资。资本外流对于墨西哥股市如同釜底抽薪,墨西哥股市应声下跌。
12月30日,墨西哥IPC指数跌6.26%。1995年1月10日更是狂跌11%。到3月3日,墨西哥股市IPC指数已跌至1500点,比1994年金融危机前最高点2881.17点已累计跌去了47.94%,股市下跌幅度超过了比索贬值的幅度。这场金融危机震撼全球,危害极大,影响深远。
2011年1月10日,国际清算银行在巴塞尔召开成员央行行长双月例会及全球经济会议,分析全球经济形势。全球经济会议主席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表示,世界经济已走出危机阴影,全球经济复苏已经确立
七、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1994年12月19日深夜,墨西哥政府突然对外宣布,本国货币比索贬值15%。这一决定在市场上引起极大恐慌。外国投资者疯狂抛售比索,抢购美元,比索汇率急剧下跌。
12月20日汇率从最初的3.47比索兑换l美元跌至3.925比索兑换l美元,狂跌13%。21日再跌15.3%。伴随比索贬值,外国投资者大量撤走资金,墨西哥外汇储备在20日至21日两天锐减近40亿美元。墨西哥整个金融市场一片混乱。
九、2007年至2011年:美国次贷危机及全球金融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
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丙戌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贷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贷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银行收回房屋,却卖不到高价,大面积亏损,引发了次贷危机。

五年的历史意义

五年的历史意义

五年的历史意义近五年来,世界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不仅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以下是五年来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及其意义。

一、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这是自1929年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这次危机源于美国次贷危机,但很快波及到全球范围,导致世界各国的金融市场崩溃,许多大型金融机构破产或陷入困境,全球经济陷入衰退。

这次危机的历史意义在于揭示了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风险,引发了人们对金融监管和全球经济秩序的反思。

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加强了金融监管,加大了对金融风险的识别和管理,推动了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

二、阿拉伯之春(2010年)2010年,阿拉伯国家相继爆发了一系列示威抗议活动,人们要求政治改革、民主和社会公正。

这些抗议活动迅速扩散到整个阿拉伯世界,推翻了一些专制政权,引发了一场历史性的社会变革。

阿拉伯之春的历史意义在于向世界展示了人民追求自由、民主和人权的强烈愿望。

尽管这场运动并没有在所有国家取得成功,但它激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政治变革和社会运动,对国际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巴黎气候协定(2015年)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大会在巴黎达成了历史性的气候协定。

这个协定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全球气温上升在2摄氏度以内,尽力争取将上升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

巴黎气候协定的历史意义在于全球范围内首次达成了普遍认可的减排目标,并促使各国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这个协定标志着全球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新起点,也为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提供了机遇。

四、英国脱欧(2016年)2016年,英国举行了脱欧公投,结果以微弱多数支持脱欧。

这一事件使英国成为首个决定退出欧盟的成员国,引发了欧洲范围内的政治震荡和经济不确定性。

英国脱欧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带来了挑战,重新引发了欧洲国家之间的边界、主权和经济关系的讨论。

如何看待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和基本矛盾,中特作业

如何看待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和基本矛盾,中特作业

如何看待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和基本矛盾摘要:本文论述了何为资本主义金融危机以及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分析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及其解决途径,揭示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是资本主义发展到金融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积累和深化的集中表现,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基本矛盾一、资本主义金融危机资本主义金融危机与其基本矛盾是密切相连的,我们首先要了解这二者为何物。

资本主义金融危机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出现。

世界上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发生在1857的美国。

在随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经济危机以愈加频繁的频率出现,并且波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历史上我们最熟知的莫过于一战过后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这一经济危机使得美国经济陷入大萧条,随后影响范围扩散到世界各地。

而离我们最近的则是发生于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

这场经济危机发端于金融系统,但是却扩散到了实体经济领域,随后引发了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的经济停滞乃至退步。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今天的美国与世界再次进入一场无比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此次经济危机,代表自由市场在二战后遭遇到的最大挫折。

长期以来,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一直幻想着,市场能够实现自我调节和自我纠正;但是今天,这种幻想彻底破灭。

这场经济危机已导致国际银行体系启动,国际股市崩盘,并会带来一场二战后最大的经济衰退。

这不是十年一次的典型周期性危机,而是一场系统性危机。

它发端于金融体系,而金融体系关系着市场运转所需的货币供应。

其实,金融危机并不是一朝一夕所爆发出来的,它有着更深层次的内在原因。

当前的经济危机,是新自由主义思潮内在矛盾的衍生物。

第一个值得注意的矛盾是,自由市场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债务泡沫。

尤其是在克林顿和布什任内,债务的增长令人吃惊。

在2007年的前20年间,信贷市场的债务翻了大约4倍,从近110亿美元猛增到480亿美元,这远远超出了经济增长率。

2023年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九下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2023年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九下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知 识 梳 理
1933年,罗斯福在竞选中击败胡佛,成功当选为美国第32任总统
罗斯福新政 背景:①1929~1933年的经济 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 度,沉重打击了美国经济; ②美国总统胡佛采取自由放任 政策,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危害。 目的:①直接目的:应对经济 危机; ②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 度,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①对人类社会: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和人口 卷入其中,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带来了巨大灾难。 ②对战后和平与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 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 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 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 二次世界大战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

概 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应对。美国依靠罗斯福新政
要 走出困局,而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却走上了侵略扩张的
道路,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经过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终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而结束。这次战争给各
失业率下降图
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专题一 2.罗斯福新政
知 识 梳 理
罗斯福拯救山姆大叔
罗斯福新政与苏俄新经济政策 比较: 苏俄新经济政策中的“新”是指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美国罗斯福新政中的“新”是指采用国家干预手段 来扭转经济形势。 成功原因: ①通过立法,避免企业盲目竞争;②通过立法,提 高工人待遇,缓和社会矛盾;③表彰鼓励遵纪守法 的企业;④对经济进行全方位的调整;⑤罗斯福的 个人作用等。 “新”的地方: ①新的经济理论:国家干预经济(凯恩斯主义); ②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③新的起点: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把美国的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使资本 主义制度获得新生,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2023-2024学年湖北省十堰市区县普通高中联合体高二上学期12月月度联考历史试卷

2023-2024学年湖北省十堰市区县普通高中联合体高二上学期12月月度联考历史试卷

2023-2024学年湖北省十堰市区县普通高中联合体高二上学期12月月度联考历史试卷1. 晚清时期,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业务范围变化示意图如下,这一变化过程表明()A.常关、海关、厘金局逐渐合并B.中国税收逐渐被列强控制C.税收机构重叠影响行政效率D.海关税逐渐超过常关和厘金局税2. 唐中期,刺史崔玄亮以款州居民“居山险而输税米者,担负跋涉,勤苦不支”而“许其计斛纳缗(钱)”。

唐武宗时,唐政府规定“两川(四川西南)税租,尽纳见(现)钱”。

由此可知,唐朝()A.折纳现钱逐渐成为税收的主要方式B.税收征缴具有复杂性C.折纳现钱利于缓解政府的财政危机D.在两川征收货币税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3. 16世纪初,中国金银比价是1:6,欧洲是1:12,日本是1:10。

据此我们可以推断,这一现象()A.反映了清朝初年商品经济的发展B.促进了中国白银货币化发展C.源于新航路开辟致金银汇率波动D.推动了中国海禁政策的实施4. 唐朝白居易在诗歌《重赋》中,认为两税法“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

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白居易在此强调两税法()A.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社会矛盾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C.造成了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D.对老百姓没有任何好处5. 唐中后期乡村的里正、村长及保长等人的事权逐渐加重,因为流动频繁的寄住户、浮户等客户也需要缴税,同时纳税对象的土地、屋宇等资产以及人丁、户等也都需要核定。

这一情况表明,当时()A.税制改革扩大了基层事权B.中央对藩镇的控制力削弱C.基层自治的雏形逐渐形成D.政府加强对农民人身控制6. 劳动人民生产实践经验的积累和中外交往的发展,使明代农业和手工业出现了一系列进步,其重要表现包括()①棉花在内地开始种植②发明了能使器物在烧制过程中不粘连的支钉③玉米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地区④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业中出现手工工场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7. 原产于美洲的可可豆被西班牙殖民者误称为巧克力豆,因物以稀为贵,在中美洲部分地区一度被当作货币使用。

近现代以来世界金融中心的变迁

近现代以来世界金融中心的变迁

18近现代以来世界金融中心的变迁 广东 邹明贵一、近现代以来各个世界金融中心的变迁发展脉络近现代以来世界金融中心的变迁经历了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再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和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 ,最后到世界金融中心呈现逐渐向亚太地区转移并逐渐呈现多极化的发展态势等几个发展阶段。

二、近现代以来各个世界金融中心的兴衰及影响(一)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 14世纪中叶——17世纪中期)兴起的标志:14世纪中叶,佛罗伦萨、威尼斯等意大利独立城市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国际金融中心。

1338年佛罗伦萨有80家银行。

兴起的原因:①佛罗伦萨、威尼斯建立了独立国家城邦,为此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埋下了伏笔;②佛罗伦萨、威尼斯地处欧、亚、非三大洲贸易交汇的要冲。

衰落的原因:①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地区转到大西洋沿岸;②16世纪末尼德兰、英格兰等北欧国家对地中海和东方贸易的渗透等。

兴起的影响: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兴起提供经济基础。

(二)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 (1635年——18世纪后期)兴起的标志:在17世纪,阿姆斯特丹金融业已经非常发达。

1609年成立的阿姆斯特丹银行是历史上第一家取消金属币兑换业务而发行纸币的银行,也是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

兴起的原因:①荷兰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赢得独立;②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经商传统;③技术创新:荷兰商人抓住机遇发展造船业,并迅速加入海外贸易竞争中,成为“海上马车夫”;④抓住欧洲商业革命的机遇;⑤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⑥殖民扩张与对外贸易紧密联系,⑦金融制度创新:新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发行股票等。

衰落的原因:①由于受到“郁金香泡沫”的影响,荷兰经济从此走向衰落,阿姆斯特丹也丧失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②荷兰是一个专营海上转运贸易的商业国,工业基础薄弱;③三次英荷战争的失败;④英国是工业相对发达的国家,其打败荷兰证明改革落后生产关系;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加大政府投资;大力发展教育;充分借助美国援助恢复经济;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为日本工业生产和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提供有利条件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折点五:“里根复兴”,日本泡沫经济的兴起和世界毒品贸易的增长鉴于“利率冲击”给美国带来的破坏性打击,美国迫切需要将信贷和投资重新导入工农业,复兴核技术和其它高技术部门,重建国家的基础设施。

1981年末,拉鲁什开始创定一项旨在发起一次基于防核打击武器系统的技术核战略革命的全面计划。

拉鲁什建议利用这些军事技术的民用“副产品”和以月球、火星为目的地的载人空间技术发展计划,完成一次美国经济整体的现代化和转型。

1983年3月,里根采纳了拉鲁什计划中的关键部分,提出了著名的“星球大战”计划(sdi,即战略防御计划)。

星球大战计划在结束冷战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且还带来了许多技术创新。

然而拉鲁什的更广泛的经济政策却没有被采纳。

事实上,在英裔美国权势集团的影响下(以财政部长唐纳德。

里甘为代表),里根政府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政策。

“里根复兴”的战略就是为史无前例的金融泡沫膨胀打开闸门。

这是由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的:①增加两倍的债务,从1981年的9980亿美元增至1989年30000亿美元;②大幅度解除对金融和银行系统的管制;③制造巨大的房地产泡沫,银行对房地产的贷款在1986—1990年间增长了几乎一倍;④允许投机者使用“垃圾债券”和“杠杆买空交易”等手段接管和疯狂掠夺美国工农业企业的财产;⑤通过偿债、第三世界流动资本流入和日欧基金的流入,大大增加了美国的资本流入。

解除银行管制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在美国3000多家储贷银行中制造了灾难性的泡沫。

这些银行的经营活动以前主要限于以法定的低利息向购房等长期购买活动提供支付手段。

1982年的一项新法令取消了种种限制。

为了争夺投资者和存款人,加上一些其他因素,这些银行开始了疯狂的投机。

在80年代后半期,房地产泡沫破灭,储贷银行体系事实上已破产。

到1989年,超过400家银行宣布无清偿能力,其余银行也仅靠紧急合并和3000亿美元的政府基金的注入才得以幸存。

这些还只是疯狂投机中涨涨落落的一部分,这种投机在一步步走向1987年10月大崩溃的过程中达到了白热化的地步。

整个80年代,在解除管制和税法改革的刺激下,华尔街沉醉于以“垃圾证券”和“杠杆买空”为特点的投机和掠夺迷狂之中。

美国政府没有设法切除正在毁掉仍然健康的美国工业公司的投机毒瘤,反而积极鼓励投机者,并采取措施向海外输出泡沫。

日本是这个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

根据一个流行的神话,日本对美贸易顺差的惊人增长是日本不公平贸易行为的结果。

但真正的原因是卡特、里根和布什政府治下美国自“利率冲击”以来一系列反工业政策所导致的美国工业基础的倾圮。

美国经济早已绝对依赖于日本和德国工业设备的大量供应。

日本面临要它将上万亿的美元注入美国金融市场以支持美国“复兴”的巨大压力,为了同一目的的日本还必须在亚洲吹起一个新的金融泡沫,即所谓的“日本泡沫经济”。

这一过程的转折点是1985年的广场协议。

继英国之后,日本成为美国第二大的金融和资本支持国。

与此同时,传统上是实物贸易和工业导向的日本银行体系,开始越来越深地被吸入日本和亚洲其它地区的房地产泡沫中去。

1985年至1990年,日本银行的贷款的总规模增长了三倍,但流入生产性部门的贷款比例从38%缩减至25%(1965年,日本最大的150家银行的63%的贷款都投向生产性部门)。

这为1990年日本的银行危机做好了准备。

导致日本“泡沫经济”“起飞”的政策转向,自然对东亚国家和其它国家有负面影响。

在80年代,长期的工业和基础建设投资被削弱了,这有利于通过建立离岸金融市场和新兴证券市场来快速赚钱的政策。

这一点在泰国相对较早地显露了出来。

曾经从石油出口中赢得了巨利的印尼和马来西亚在1986年的油价大跌中遭受重创。

到1990年初,东南亚的经济小虎都已被完全吸入了全球性“新兴证券市场”泡沫中。

这一时期另一个很有意义的现象是全球毒品贸易令人吃惊的增长。

根据粗略的估计数字,毒品贸易的销售额从1977年的1750亿美元涨至1989年的5580亿美元。

这也表明了为什么来自毒品贸易的钱在全球金融市场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事实说明某些重要银行和金融家族深深地卷入了数十亿美元的毒品贸易资金的“管理”,他们是在延续一条自英中鸦片战争以来延绵不断的黑线。

毫无疑问,美国及别国政府没能在80年代拿出制止毒品贸易扩张的有效措施,是同其保护和支持金融体系中的投机泡沫这一政策分不开的。

一些美国金融专家甚至在新闻访谈节目中公开宣称:采取措施制止一些大银行参与“洗钱”将危及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定。

在拉美国家,以下诸因素之间发展起了密切的联系:①债务危机;②毒品生产和各地大毒枭势力的增长;③恐怖主义和有组织暴动的增长。

十分丑恶的事实是:美国毒品消费的增长,特别是80年代至90年代可卡因的流行,为哥伦比亚、秘鲁和其它拉美国家的毒品出口提供了巨大的市场;而这些国家从毒品出口赚得的钱又间接地为偿还债务提供了资金。

1980年至1988年,秘鲁、哥伦比亚和玻利维亚的毒品生产提高了30%至50%.与此同时,imf的“结构调整”政策和债权银行加强的其它各项政策,大大削弱了各债务国的政府,降低了大多数人口的生活水平,因此有利于贩毒组织和恐怖主义暴乱的生长。

贩毒组织与拉美国家某些左翼暴乱之间有很强的联系。

这些活动加在一起削弱甚至毁灭了政府等国家组织对imf的抵制。

那些帮助制定和实施imf在拉美的政策的经济学家十分清楚这些事实。

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杰弗里。

萨克斯在担任玻利维亚政府经济顾问期间,曾实行过治愈通货膨胀的“休克疗法”。

萨克斯的政策在降低通胀率方面的确很成功,但却导致生产和就业的大滑坡——除了在毒品领域。

萨克斯自己写道,他的关闭大量国有矿山的建议帮助建立了所谓“毒品经济”:由于没有其它收入来源,许多矿工只得加入到古柯生产中去。

这个真实故事表明了全球“金融癌症”的一个普遍特点:癌变的产生是靠社会道德和物质基础的自我毁灭,或曰“自食”(autocannibalization)来喂养。

转折点六:1987年的大崩溃,全球化和俄罗斯的“休克疗法”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纽约股指暴跌508点,这是历史上最大的跌幅。

这个事件本应成为一个信号:停止导致投机泡沫的政策,恢复1966年前对实物经济的重现,实施全球的金融和货币改革。

不幸的是没有任何有意义的措施被采取,金融癌症进入了新的阶段。

一方面,一种新的投机形式,即“衍生金融手段”开始在全球金融交易中扮演主要角色;另一方面,对于用来支撑泡沫的资本的追求也越来越狂热。

事实上,通过“垃圾债券”和“杠杆买空交易”掠夺美国及其它国家工业财富的白热化表明,现有的货币利润流入已不足以支撑越来越大的泡沫。

尽管美联储不断降息以求增加流通,崩溃的过程仍然毫不衰减地进行。

至1990年,一些美国最著名的公司纷纷破产。

另一方面,美国和其它许多国家房地产价格大跌,这导致了银行体系整体的一系列危机。

寻求更多资金以支撑泡沫的压力越来越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政策中的决定性因素。

①日本被要求向美国金融市场注入更多的钱。

1987年10月的大崩盘之后,日本中央银行继续降息,刺激资金流入美国财政部债券和其它对美投资。

这对于保持美元在1988年竞选之年的稳定有大的贡献。

②对于不断增加的来自泡沫的压力的另一个反应是,尽可能地推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推动货币、资本和商品市场的自由化。

这是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最终得以成功的主要动力。

③另一个措施是对于国有工业和基础设施的迅速“私有化”。

拉美国家从国有资产的私有化中所得到的收入,从1989年的14亿美元飞升至1990年的73亿美元,再升至1991年的180亿美元。

尽管私有化的收入同拉美国家的外债相比仍嫌太小,它却有助于在这些国家的实物经济陷入长期停滞之时保持“债务泡沫”的稳定。

然而,对于全球金融泡沫而言,一个大得多的资本来源由苏联解体和东欧国家市场的开放提供。

这些国家里采取的经济政策,成为一个关键性的历史转折点。

1988年10月,拉鲁什在柏林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预言了苏联的解体和德国的统一。

他强调了统一后的德国在东欧经济重建中所应起的决定性作用。

随后的一年里,拉鲁什和他的伙伴一道起草了一份详细的在东欧创造经济奇迹的“生产三角方案”,它以高技术的交通、能源、水利和通讯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资为基础。

拉鲁什强调,实现这一方案的关键在于按照他1979~1979年对欧洲货币体系所提出的建议进行欧洲银行和金融政策的改革。

拉鲁什警告说:“迄今为止,欧洲和日本仍设法使自己避开了过去25年中统治着美国和英国金融政策的那种无理性。

但是这样一个临界点已即将到来:届时英美和国际性的金融体系都将崩溃,苏联体系也面临危机,而前二者又将给日本、欧洲和其它地区带来不可避免的衰退。

如果日本人和欧洲人坚持目前的银行和金融政策,那么就不会再有什么稳定的岛屿了。

”在1989至1991年这段关键日子里,东西欧都潜在着对“生产三角”方案的可观支持力量。

然而,存在着对这项政策的激烈反对,尤其是在英国。

像拉鲁什所强调的那样,欧亚大陆上一轮新的、工业性的发展高潮将意味着与目前主导性的英美政策的决裂;它不仅将影响资本流入金融泡沫,同样重要的是,它所要导致的德、俄、东欧经济联盟被认为是英国的战略利益所不能接受的。

在1989~1990年,这一点不断为撒切尔首相和其它英国发言人所阐述。

英国用尽所有可能的手段,来破坏“生产三角”计划并将所谓的“全球化”强加于东欧和前苏联地区。

完成这一企图的重要工具就是imf和所谓的“休克疗法”。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撒切尔、布什政府的压力下,休克疗法被以不同的方式在俄国和所有东欧国家实行,其始点就是著名的“波兰模式”。

对于前苏联,“休克疗法”事实上等于经济自杀。

从1991年起它以导致如下后果:①超级通货膨胀,它事实上在极短时期内毁掉了人民的全部存款,做为此种通胀结果的、迅速的经济“美元化”;②外国产品充斥国内市场,国内生产者遭到灭顶之灾;③食品供应的60%以上依赖进口;④伴随着强大的有组织犯罪,一大部分国家财富流入了少数俄国新贵和外国利益集团手中;⑤教育、科研和医疗保健水平大幅下滑,犯罪率和人口因病死亡率大幅上升;⑥在不同生产部门,实物生产和投资跌至只有改革前的30%~40%;⑦大部分技术上最先进的工业部门受到破坏;⑧大规模的物质财富储备(特别是原料和初加工品)变现,许多东西在世界市场上以远低于其生产成本的价格被出售;⑨俄罗斯外债大量增加。

从生产和多数人的生活水平的角度来看,俄国和东欧经济改革的灾难性失败,不能仅用旧体制所遗留下来的问题来解释。

真正不幸的是,这些国家的改革从一开始就受到撒切尔、布什政府以及英美金融势力的控制,被他们不惜代价地用来支撑其金融泡沫。

很难找到可以信赖的估计,但毫无疑问,过去7年中从前苏联集团流向西方的财富其净值超过2000亿美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