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现代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
第八章 教师专业化
第八章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化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更是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常抓不懈的一项重点工作。
进入21世纪,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新世纪的教师要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要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更要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专业技能。
教育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教师应该作为专业人员来培养和发展。
“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话题。
大学教育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多需要通过在教师岗位的实践磨练与在职培训。
其中,校本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十分重要和切实有效的途径。
一、教师专业化概述以“专业化发展”来要求新世纪的教师,是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首先,中小学教师应该是业务能力很强的专业人员;其次,即使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教师的专业素质仍然有一个不断发展和不断丰富的过程,才能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情况。
所以,教师专业化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一)何谓“教师专业化”1、专业化。
这里的专业,不是指教育学的学科专业,而是指一种与学科专业相关的职业。
它是在社会分工、职业分化中形成的一类特殊的职业,以特殊的知识、技能对有生命的人或无生命的物进行专门化的处理活动,从而推动社会进步。
(1)“化”即“变化”,说明“专业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专业化”指的是一种职业从普通职业向专业性职业的转变过程。
目前,社会职业按专业化程度的不同可以划分成三类。
一是专业性职业,如医生、律师、会计师等。
二是半专业化职业,如护士、图书管理员等。
三是非专业性职业,如售货员、服务员等(2)。
社会学家们以医生、律师等社会所公认的成熟的专业作为范例,概括出对专业性职业的综合要求,共包括六条。
一是作为专业的职业实践必须有专业理论知识作为依据,有专门的技能作保证;二是作为专业的职业属于公共事业,强调服务的理念和职业伦理;三是作为专业的职业,在本行业内具有专业性的自主权(如业务权利、聘用与解职权、资格证书、专业职称等);四是作为专业的职业有社会的需要与认同,并由社会有关方面提供制度保证;五是作为专业的职业必须经过长期的培养与训练,并需要不断地学习进修;六是作为专业的职业能够形成坚强的专业团体。
教师的能力结构的四个方面
教师的能力结构的四个方面教师的能力结构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需具备的各方面能力。
这些能力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学科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能力以及教育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
学科知识与能力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
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包括广泛的学科背景和深入的专业知识。
他们需要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掌握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以便能够准确地传授知识给学生。
此外,教师还应具备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是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
教师应该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的要求,设计出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活动。
他们需要能够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此外,教师还应具备灵活运用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的能力,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能力是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
教师应该熟悉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科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他们需要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此外,教师还应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
教师应该具备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能够关注教育教学领域的前沿问题,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
他们需要能够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此外,教师还应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服务。
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学科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能力以及教育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
教师应该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断适应教育教学的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与分类
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与分类
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与分类
一、专业能力概述
教师专业能力,即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拥有的能力体系。
教师专业能力可以由两个层面来理解:
1. 教师要有良好的学术素质,也就是良好的学业基础。
如:要有丰富的学术知识,能够熟练应用多种教学理论,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掌握多种教学技能。
2. 教师除了要有学术基础,还要有教学素质,也就是良好的教学水平。
如:掌握多种教学方法,熟悉课程标准,具备教学能力,具备课堂管理技能,掌握多种教学设备操作技术,掌握多种教学辅助工具的应用。
二、专业能力的构成
从教学角度看,教师的专业能力可以分为教学理论能力、教学实践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四个层面。
其中,教学理论能力包括学科理论知识、方法理论知识、教育学知识、教学心理学知识等;教学实践能力包括课程设计能力、教学技能、课堂管理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教学研究能力包括教学评估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学改革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教育管理能力包括课外活动管理能力、班级管理能力、课堂行为管理能力等。
三、专业能力的分类
1. 传统教学能力:如:课程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课堂管
理能力、课堂教学评价能力等
2. 新型教学能力:如:研究性学习能力、信息技术技能、文化意识及艺术教学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等
3. 教育管理能力:如:班级管理能力、课外活动管理能力、行为管理能力等
4. 其他能力:如:学科理论知识、教育学知识、教学心理学知识、教学反思能力、教学改革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总之,教师的专业能力是一个涵盖传统传统教学能力、新型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和其他能力的多维度体系。
教师的能力结构的四个方面
教师的能力结构的四个方面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学生管理与评价能力以及自我发展与创新能力。
下面将分别从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专业知识与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这包括对所教学科的深入了解,掌握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熟悉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并能够将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
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跟上时代的发展,保持教学的前沿性和时效性。
二、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是教师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
教师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求。
教学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学生管理与评价能力学生管理与评价能力是教师必备的管理技能。
教师需要建立良好的班级管理制度和规范,维护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秩序。
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体差异,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指导。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团队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四、自我发展与创新能力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和模范,需要具备自我发展与创新能力。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关注教育研究的最新动态,参加教师培训和学术研讨,拓宽自己的教育视野和思维方式。
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专业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学生管理与评价能力以及自我发展与创新能力。
教师要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素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育使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能力结构包括什么
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能力结构包括什么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这是指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掌握和发展的各种知识和能力。
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能力结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教师的学科知识是指教师在所教授的学科领域中所掌握的专业知识。
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包括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理论和方法。
此外,教师还应该具备学科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教师才能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教育学知识和教育学能力教师的教育学知识是指教师在教育学领域中所掌握的专业知识。
教师应该具备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理论和方法,以及教育心理学、教育测量学、教育评价学等相关学科知识。
此外,教师还应该具备教育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课堂管理和学生评价等能力。
教育学知识和教育学能力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至关重要,它们是教师能否有效地进行教学的关键所在。
教育技术知识和教育技术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知识和教育技术能力,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多媒体教学设计和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等。
教育技术知识和教育技术能力能够使教师更好地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和教育研究方法能力教育研究方法知识是指教师在教育研究领域中所掌握的研究方法知识。
教师应该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等内容。
此外,教师还应该具备教育研究方法能力,包括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管理、科研论文的撰写和发表等能力。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和教育研究方法能力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们能够使教师更好地进行教育研究工作,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
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
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师需要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能够深入理解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并能将其有效传授给学生。
同时,教师还应具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2. 课程开发与管理能力:教师需要能够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学生的需求,制定合理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设计并组织教学活动,管理教学资源,确保教学进程顺利进行。
3. 学生关系与教育心理能力: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心理特点,并能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技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教育科研与专业发展能力:教师应具备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及教学实践的反思能力,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同时,教师还应具备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关注教育改革和教育新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
总之,教师的能力结构是一个综合性的能力体系,包括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课程开发与管理能力、学生关系与教育心理能力,以及教育科研与专业发展能力等方面。
这些能力共同构成了一名优秀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
教师的能力结构分析
教师的能力结构分析首先,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素养。
教师作为学科知识的传递者和引领者,必须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储备。
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学科知识,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准确传递知识给学生。
此外,教师还需要有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另外,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学业发展的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
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学习目标,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教学实施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教学评价能力是指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采取相应的帮助措施。
最后,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
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递知识和教授技能,还需要与学生、家长、同事等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教师需要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与同事进行有效的教学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包括倾听和表达的能力、沟通技巧、合作意识等。
综上所述,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学科知识和专业素养、教育素养、教学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多个方面。
这些能力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教师的综合能力。
只有具备了全面的能力结构,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育使命,发挥其在学生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能力结构
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能力结构?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的教育素养:
、林崇德教授把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本体性知识,主要指学科专业知识;(即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是文化知识,指的是与教育有关联的综合性知识;
(新的课程结构尤其强调教师应打破原有的学科壁垒,具备跨学科知识)
;三是条件性知识,即教育科学知识,也就是怎样教书育人方面的知识。
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
①信息能力教师只有具有信息能力,也才能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指导学生去独立地获取知识。
(指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这是教师职业的一种新的能力,将广泛应用于课程整合和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②教学能力
驾驭教学的能力,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等。
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这是教师职业能力一个重要的方面。
(还有肢体语言,音像讯息等)④组织能力
组织和管理能力是教师职业的重要能力,许多案例都会涉及这方面内容。
⑤教育科研能力
同时也包含一种扩展的专业知识能力(此外,还有课程开发能力,课程设计能力,课程整合能力,与原有的过分依赖教科书
和教学参考书相比,现代教师将更富有创造性,不仅会教书而且会编书,现代教育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
论教师的能力结构
论教师具备的能力结构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101班摘要:教师是传播和传递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
教师职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现在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而且也要了解和贯穿“爱”和“责任”的核心和灵魂。
所以,教师必须不断地努力,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完善能力结构,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字:教师;能力结构;教育正文:1基本概念1.1教师:教师词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
广义的教师是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的教师系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并在教育(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狭义方面来理解,即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1.2 教师能力:教师的能力是指教师得以顺利和有效完成一定的教学活动所应具备的最直接、最基本的那些本领。
2教师所以具备的能力结构教师拥有从教的专业能力,也是拥有一名教师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的专业本领。
苏联学者夫·恩·果诺波林认为,教师职业要求教师具备九种能力素质:(1)理解学生的能力;(2)通俗易懂地讲授教材的能力;(3)劝说他人的能力等。
我国台湾学者龚宝善认为教师所具备的能力为:(1)编订教学计划的能力;(2)运用教科书及编辑的辅助教材的能力;(3)运用和制作教具的能力等。
每位学者都有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可见,教师只有具备多方面的教学能力,才能胜任自己所承担的多种角色。
综合而言,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如下:2.1 了解学生及学生交往能力了解学生是进行有效教育的前提。
教师通过多种渠道充分的了解学生的性格,才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与分类
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与分类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与分类一、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主要包括教学理论素养、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课程管理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教师品德修养等能力。
1. 教学理论素养:数据学而知其然,理论学而知其至。
一位教师必须对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教学理论储备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用于教学实践中,才能获得教学效果。
2. 教学设计能力:教师是根据教育大纲和课程的要求,对每一节课进行计划,运用课程理论,把课堂活动组织得安排得井井有条,做到让学生学到东西,是教学设计能力的体现。
3. 教学实施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是指教师上课过程中所运用的具体技能,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视听感知能力、情感教育能力、知识教育能力、传授技能能力、引导研究能力等。
4. 课程管理能力:课程管理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政治智慧,让学生了解课程的主体性,共同管理课堂行为,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在课堂上积极的自我管理和互动性学习,有效构建良好的环境,确保课程有序的完成。
5. 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全面的管理,涉及到学生的学业计划、学习技巧、学习困难和学习情况的分析,以达到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及教育资源,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及成长。
6. 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是指教师对教育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的熟悉,以及在教育实践中把理论落实到实际,并能够适应不同情况做出正确的处理决策。
7. 教师品德修养:教师品德修养是指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以高尚的品格感动学生,激发学生的热情,以资深的责任感规范学生行为,以雷厉的训诫约束学生的行为,以坚韧的意志引导学生的生活,以无私的服务达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二、教师专业能力的分类1. 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指教师掌握教学知识、能准确把握教学取向、能确定教学目标,用合理的方法、有效的教学活动实施教学,并能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
简述教师专业发展中专业能力的基本结构
简述教师专业发展中专业能力的基本结构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通过学习和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以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并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简述教师专业发展中专业能力的基本结构,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发展路径。
一、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结构教师专业能力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学科知识与能力、教学能力和教育能力。
1. 学科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是教师的基本功,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包括学科背景、专业理论、最新研究成果等。
教师还需要具备学科应用能力,能够将学科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
2. 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需的技能和能力。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差异化的教学。
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还需要具备评估和反思的能力,能够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进行改进。
3. 教育能力:教育能力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需的综合能力。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学生、家长和同事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教师还需要具备指导和辅导能力,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发展潜能。
教师还需要具备创新和领导的能力,能够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引领教育改革和发展。
二、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性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1. 提高教育质量:教师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
教师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和教育能力,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实践中,能够引导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促进学生积极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教师的能力结构(DOC)
教师的能力结构(一)教师的一般能力1、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表达能力可以分为语言表达和非语言表达能力两大类,两者都是教师用来进行人性陶冶和知识传授的重要工具。
语言表达特别是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非语言表达主要包括除语言表达之外的其它方式的表达,诸如身体姿势,眼神等。
2、组织管理能力现代教育视域中的教师管理能力,不应把学生仅仅作为一个抽象的、被动的管理对象把他们管死,而是要把学生组织起来,积极为他们创设各种有利条件,充分发挥他们每个人的个性潜能或特长,为形成一个有利于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生动活泼发展的集体,为人人能在集体中有自己的平等地位,能为集体做出自己的奉献,又能从集体中汲取力量、感受温暖、学会协作而共同努力。
教师的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能够确立符合实际的活动的预期目标,拟订周密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保证良好效果的产生。
3、处理教材的能力处理教材的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具有全面掌握并正确处理教材的能力,教师全面地了解教材体系,弄清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懂、透、化的程度,分析教材内涵,并从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删、选择操作等。
在理清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接受能力,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点对教材进行科学的组织加工,选择和运用最佳的教学方法,采用学生易理解和感兴趣的形式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
4、课程开发的能力现代教师不但要有现代课程意识,而且必须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只有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和特点,并按学生的需要设计教学活动。
课程开发的能力主要是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能力,对课程的解读和对教材的变通能力,课程评价和研究能力。
5、了解学生的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是指教师对教育对象的个性特征,心理素质,道德行为,学习能力及身体状况等方面具有把握的能力。
第八章现代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
第八章现代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第一节教师专业能力的含义、结构简单说来,所谓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指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我们教材认为,这包括4个方面的能力,即: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和反思能力。
第二节现代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与发展途径一、现代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教学能力可以归结为四种: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认知能力是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习者的特点、某具体内容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情境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主要表现为:一是把握所教学科本质的能力,学科本质包括该学科的基本概念、概念背后所蕴涵的思想与方法、该学科的思维方法;二是分析和领会课程标准的能力;三是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四是调研、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以及个性特征的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事先对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等重要的教学因素进行周密详细的计划和安排的能力,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根据学生特点整合教学内容的能力;二是教学目标制定的能力;三是把握教材重点难点的能力;四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能力。
(还应包括教学媒体的选择能力)教学操作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从教学操作的手段(或方式)看,这种能力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师的言语表达能力;二是非言语表达能力;三是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
(选择媒体作为教学设计能力似乎更确切)从教学操作活动的内容看,这种能力主要包括:一是呈现教材的能力;二是课堂组织管理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二、把握学科本质的能力把握学科本质是指教师能够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技能,并掌握这些基本知识背后所渗透的思想与方法。
在把握学科本质的基础上,领会课程标准和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就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成分。
简述教师专业发展中专业能力的基本结构
教师专业发展中,专业能力的基本结构是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这四个方面构成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是教师全面职业素养的体现。
一、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中最基本的能力。
它包括了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方面。
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教学理论、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践,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不断反思和总结教学中的问题,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中同样重要的能力。
教育管理能力包括班级管理、学校管理和教育行政管理能力。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力,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校管理能力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融入学校组织,参与学校管理工作;教育行政管理能力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育教学工作,与学校、家长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三、教育科研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中比较高级的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包括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教育政策研究能力和教育实践研究能力。
教师要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还可以积极参与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社会服务能力教师作为社会公益性职业的代表,要具备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
他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成长,加强与家长和社会单位的联系,主动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为社会传播正能量。
总结回顾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
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结构,教师需要全面提升这些能力,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和社会服务。
教师要不断地修炼自己的情操品质,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做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文章写手,我对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专业能力有深刻的认识。
教师是培养国家栋梁的重要人才,他们的专业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国家的未来。
我认为教师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
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因此,了解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知识能力教学知识能力是教师的教学基础。
教师需要掌握丰富的教学知识,包括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教学方法论等。
教师的学科知识是教学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学科知识,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教育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
教学方法论则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实践基础,掌握了教学方法,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
二、教学技能能力教学技能能力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技能。
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管理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
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前提,只有设计好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能够进行有效的教学。
课堂管理能力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必备技能,只有有效地管理好课堂秩序,才能够进行有效的教学。
教学评价能力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技能,只有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才能够及时地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态度能力教学态度能力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因素。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态度,包括敬业精神、责任心、耐心等。
敬业精神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要求,只有具备敬业精神,才能够把教育事业当做自己的事业来做。
责任心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素质,只有具备责任心,才能够承担起教育事业中的责任。
耐心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必备品质,只有具备耐心,才能够耐心地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四、教学创新能力教学创新能力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能力。
教师需要具备教学创新能力,才能够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创新能力包括教学设计创新能力、教学方法创新能力、教学资源创新能力等。
教学设计创新能力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能力,只有不断地创新教学设计,才能够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的六种能力结构
教师的六种能力结构大家都认为教师能力是教师从事教书育人的实际本领。
然而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合理的教师能力结构是怎样的,长期以来始终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目前教师能力结构有下列几种:(1)“人”字型能力结构。
在“人”字中,左边一撇代表教育能力,包括言传身教能力,全面了解学生能力,正确评价学生能力,转化后进学生能力,组织班级活动能力,培养班级集体能力等;右边一代表教学能力,包括掌握和运用教材能力,编写教学案能力,组织课堂教学能力,激发学生兴趣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等。
“人”字型能力结构比较简单,与传统教学相适应。
(2)“个”字型能力结构。
在“个”字型能力结构中,左上撇代表信息传递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右上捺代表组织教学能力,包括信息的组织与转化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能力等;中间的“|”代表个人知识储备和更新能力,如近几年许多教师注重提高学历层次,学历的提升便是知识储备和更新能力的提高,加长了中间的“∣”。
(3)“工”字型能力结构。
在“工”字型能力结构中,下面的“-”代表基础能力,包括心理教育能力、人际交际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中间的“|”代表专业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监控能力;上面的“-”代表扩展能力,包括创新能力、教研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媒体整合能力。
(4)“井”字型能力结构。
在“井”字型能力结构中,左边一撇代表职业能力,包括教育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教学能力等;右边一竖代表学科教学能力,如语文教学能力,数学教学能力;上边一横代表自我完善能力,包括自学能力、扩展能力、创新能力等;下边一横代表基础能力,包括智慧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
(5)“丰”字型能力结构。
在这种结构中,下面一横代表基础能力。
基础能力便是最起码的基础性能力,包括智慧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等。
缺乏智慧能力和表达能力,固然不能做教师,缺乏审美能力就不能辩美丑,同样无法做教师。
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与分类
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与分类教师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素养和态度等方面的能力。
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是多方面的,可以从知识、技能、素养和态度等角度进行分类。
一、知识类专业能力知识类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需的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知识。
学科知识包括对所教学科的深入了解和掌握,包括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巧等。
教育学知识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知识,以便能够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
二、技能类专业能力技能类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需要具备的各种技能。
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方法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
教师需要具备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能够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
三、素养类专业能力素养类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主要包括道德素养、职业素养、教育情感素养等。
道德素养是指教师应具备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意识,能够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职业素养是指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能够忠诚于教育事业,尽职尽责,积极参与教育改革。
教育情感素养是指教师应具备的对学生关怀、理解和关注的情感能力,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态度类专业能力态度类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应具备的正确的教育态度和职业态度。
正确的教育态度是指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
正确的职业态度是指教师应具备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备持续学习和不断进取的精神,能够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可以从知识、技能、素养和态度等角度进行分类。
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知识,具备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的能力,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以及正确的教育态度和职业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现代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第一节教师专业能力的含义、结构简单说来,所谓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指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我们教材认为,这包括4个方面的能力,即: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和反思能力。
第二节现代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与发展途径一、现代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教学能力可以归结为四种: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认知能力是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习者的特点、某具体内容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情境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主要表现为:一是把握所教学科本质的能力,学科本质包括该学科的基本概念、概念背后所蕴涵的思想与方法、该学科的思维方法;二是分析和领会课程标准的能力;三是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四是调研、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以及个性特征的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事先对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等重要的教学因素进行周密详细的计划和安排的能力,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根据学生特点整合教学内容的能力;二是教学目标制定的能力;三是把握教材重点难点的能力;四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能力。
(还应包括教学媒体的选择能力)教学操作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从教学操作的手段(或方式)看,这种能力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师的言语表达能力;二是非言语表达能力;三是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
(选择媒体作为教学设计能力似乎更确切)从教学操作活动的内容看,这种能力主要包括:一是呈现教材的能力;二是课堂组织管理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二、把握学科本质的能力把握学科本质是指教师能够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技能,并掌握这些基本知识背后所渗透的思想与方法。
在把握学科本质的基础上,领会课程标准和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就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成分。
(一)领会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第一,能依据课程标准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第一,能依据课程标准,把握教学重点难点。
第二,能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
(二)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的具体要求从哪些角度分析教材?第一,从教材编写者的角度。
第二,从学生的角度。
第三,从教师的角度。
分析教材,从内容来说,主要包括:第一,分析某部分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分析知识结构和特征。
第三,分析教材所涉及的技能和能力。
第四,分析教学要求。
三、调研、了解学生的能力(一)为什么把“调研、了解学生”作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学为中心、心学定教、以生为本)教学基本功的最大变化是立场的变化,现在的教学更是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用这个终极目的审视整个教学过程,因此调研、了解学生的能力应该成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
在实际工作中,真正深入了解尤其是有意识有计划地了解学生真实的发展需求的教师并多,能够科学地进行学生调研的教师则更少。
(二)学生调研的内容调研学生的内容要根据调研的目的确定。
如,为了进行教学设计要做的学生调研内容:学生关于新知识的已有知识基础如何?已有经验如何?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结合点在哪儿?过去的学生在学这部分知识时的兴趣点和难点分别在哪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态度是什么?等等。
作为课后反思有机组成部分的学生调研内容: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学生对知识理解得如何?学生的兴趣状况如何?学生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弄清楚?学生还想了解什么?从宏观方面看,学生调研的内容有:1.从整体上了解当今学生个性特征、认知发展水平的显著变化对小学教师而言,应了解小学各阶段学生的特征。
2.了解作为独特个体的每一个学生第一,了解学生的爱好特长和发展需求。
第二,了解学生个体的思想表现和品行修养。
第三,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
第三,了解学生的心理素质。
(还应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特别是有无危险疾病。
因为学生自身潜在的疾病而导致的意外事故的案例时有发生。
)(还应当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
如父母基本情况、联系方式、家庭经济情况、家庭所处社区情况、家庭成员关系情况等等。
)(三)学生调研的方法所谓学生调研指的是教师带着自己的问题及其所涉及的问题框架,通过对学生进行访谈、过程观察、作品分析、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有关问题的真实、系统的信息,并在些基础上对信息加以分析处理得出结论的过程。
四、教学设计的能力所谓教学设计的能力是以对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的理解为基础来对教学活动各要素进行总体设计的能力。
就是教师在上课前对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进行最优化组合设计的能力。
(一)根据学生特点整合教学内容的能力。
第一,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最恰当的组合。
第二,教师要有结合自身教学特长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的技能。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能力(三)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能力一般来说,不同教师的教学重点辊一致的,但难点可能有所不同。
一节课一定有教学重点,但未必一定有难点。
五、教学操作能力(一)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语言可分为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身体语言。
1.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第一,说好普通话。
第二,准确简明,富有教育性、启迪性。
第三,教师的口头语言必须符合学生特点,通俗易懂,富有幽默感。
第四,语调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
2.教师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主要指教师的板书。
第一,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大方。
第二,书写之前要进行板书设计。
第三,能画形象的简笔画和图示、图表。
(除板书外,教师在写学生评语、批改学生作业时的书写也应当注意。
包括批改作业时的勾勾叉叉等符号,都应当讲究。
因为这些符号都向学生传递着某种信息,包括教师情感的信息。
)3.教师的身体语言表达能力。
第一,目光分配要合理。
第二,面部表情要适宜。
第三,动作姿势要恰当。
(教师在教室的活动范围其实也属于身体语言范畴。
)(二)课堂组织管理能力1.教师必须具有按照教学设计实施教学方案的能力(实施教学方案不是死板的照搬,应当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应当考虑到课堂生成的因素,使教学方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灵活性。
)2.教师能有效地管理学生(什么才是有效?如何进行管理?是很值得研究和总结的问题。
如:课堂上让学生把双手背在背后,这是不是有效的管理?)(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关键,不仅仅是教师能够使用各种教育教学设备,而是使用这些设备提高教与学的质量,现代化教学媒体不是教育的装饰品,而是发挥教学作用的工具。
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的能力,要求教师不仅知道怎样使用技术,而且必须知道什么时候使用以及为什么使用技术。
第一,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二,多媒体的使用应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第三,多媒体的使用应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
(使用教育技术是为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
形式为内容服务,技术是工具,工具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如何,关键看使用工具的人。
技术本身无优劣之分,只有适合与否之分。
粉笔与计算机,都是工具。
但粉笔也有计算机无法替代的功能。
同时,多媒体的使用还应当结合学校条件,充分发挥现有媒体的最优化作用,而不是一味追高新技术。
)六、教学监控能力(一)教学监控能力的含义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二)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结构1.根据教学监控的对象划分:自我指向型和任务指向型自我指向型的教学监控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兴趣、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操作因素进行调控的能力。
任务指向型的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材料、教学方法等任务操作因素进行调控的能力。
2.根据发生过程划分: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强化自我检查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自觉的检查、审视和评价的过程。
自我校正是教师在自我检查的基础上,对自己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主动改进、纠正和调节的过程。
自我强化是自我们校正过程的延续。
3.根据教学阶段划分第一,计划与准备。
第二,课堂的组织与管理。
第三,教材的呈现。
第四,言语和非言语的沟通。
第五,评估学生的进步。
第六,反省与评价。
(三)教学监控能力的特征第一,能动性。
第二,评价与反馈性。
第三,调节与校正性。
第四,普遍性。
第三节现代教师的研究能力一、现代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意义(一)老师进行教育研究是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二)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是现代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三)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二、现代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围(一)关于教育内容的研究(二)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三)关于教育对象的研究三、教育科研的基本步骤与科研能力(一)选好课题,明确研究方向当前教育研究选题不当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范围太大,无从下手;二是主攻目标不十分清楚;三是问题太小,范围太窄,研究意义不大;四是在现有条件下课题太难,资料缺乏;五是属于经验感想之类,不是研究课题。
中小学教师在选择课题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班主任日常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中提炼出课题。
二是从学科教学改革实践中发现课题。
三是从合作课题中确定个人承担的子课题。
四是从成功经验中寻找需要深入的课题。
(二)做好研究设计是研究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第一,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第二,选择研究对象第三,分析研究变量(三)撰写研究论文或报告四、现代教师常用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一)什么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以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展开为目的,是实践工作者的“行动”与理论工作者的“研究”的结合,是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之一。
行动研究的特点:第一,行动研究的课题是实际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研究群体由不同的人员构成。
行动研究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甚至包括学生)密切合作的过程,他们在合作群体中地位是平等的,一同实践,一同研讨,不存在主试与被试的关系。
第三,采用的方法多种多样。
第四,对各种试行的解决方案在评价评估其有效性后可以进行调整。
(应该说,行动研究不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研究模式或者形式,它可以采用很多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直指教育教学实际所需,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目的。
虽然行动研究是理论工作者与一线教师密切合作的过程,但不一定非要有理论工作者的参与,一线教师自己可以兼任理论工作者的角色。
)(二)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第一,研究问题的确定。
第二,理论的选择。
第三,制订研究计划。
第四,实施干预,并伴随观察(行动阶段)。
第五,效果评估,总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