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浸出制剂
药剂学浸出制剂
![药剂学浸出制剂](https://img.taocdn.com/s3/m/6e41d25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c6.png)
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v 流浸膏剂(fluid extracts) v 系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提取,蒸去部分溶剂,调整
浓度至规定标准而制成的液体制剂。 v 除另有规定外,流浸膏剂每1ml相当于原有药材1g。 v 制备流浸膏常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为溶剂,少数以水
为溶剂。若以水为溶剂,成品应酌加20~25%的乙 醇作防腐剂。
第一节 概述
v 浸出制剂系指采用适宜的溶剂和方法,从药材 中浸出有效成分所制成的制剂。主要供内服, 也可供制备其它制剂。
v 常见浸出制的种类有:
v 1.水浸出性浸出制剂 系指在一定条件下,以 水为溶剂从药材中浸出有效成分而制得的浸出 制剂。
v 2.醇浸出性浸出制剂 系指在一定条件下,以 不同浓度的乙醇为溶剂,从药材中浸出有效成 分而制得的浸出制剂。
如一定量浸出制剂相当于多少原药材的浸出成
分。
药剂学浸出制剂
v (三)乙醇含量测定 v 酒剂、酊剂、流浸膏需进行含醇量测定,
测定方法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附录IX M)乙醇量测定法。 v (四)微生物限度检查 v 按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XIII C)检 查,应符合规定。
药剂学浸出制剂
材制成酊剂的浓度为20%(g/ml),即20克药材制成 100ml酊剂。 v 含毒剧药物酊剂的浓度为10%(g/ml),即10克药材 制成100ml酊剂。
药剂学浸出制剂
酊剂的制备
v 1.溶解法 v 2.稀释法 v 3.浸渍法 v 一般用冷浸法制酊剂。 v 4.渗漉法 v 该法是制备酊剂最常用的方法。
药剂学浸出制剂
汤剂的制备
v 汤剂主要用煎煮法制备。 v 一般加适量水浸泡中药饮片或粗粒,然
后加水覆盖药面。 v 加热沸腾后,保持微沸一定时间,滤取
执业中药师基础精讲班:专业知识一19-第6章-第4节-浸出制剂
![执业中药师基础精讲班:专业知识一19-第6章-第4节-浸出制剂](https://img.taocdn.com/s3/m/611a58a328ea81c759f57810.png)
药学专业知识(一)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主讲老师:姜雅基础精讲班第四节浸出制剂2016 :1A; 2017:3B+1C; 2018:4A+1B第四节浸出制剂一:浸出制剂的特点和分类(一)浸出药剂的特点分类指用适宜的溶剂和方法浸提饮片中有效成分而制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一类制剂。
浸出制剂以常用水和不同浓度的乙醇为溶剂。
优点符合中医药理论,体现方药复方综合疗效;汤剂还可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药效缓和、持久、副作用小缺点服用剂量较小、使用方便;部分浸出制剂可用作其他制剂的原料;但某些浸出制剂稳定性较差第四节浸出制剂(二)浸出制剂的分类水浸出制剂汤剂、合剂醇浸出制剂药酒、酊剂、流浸膏剂含糖浸出制剂煎膏剂、糖浆剂等无菌浸出制剂中药注射剂、滴眼剂还有用中药提取物为原料制备的颗粒剂、片剂、浓缩丸剂、栓剂、软膏剂、气雾剂等。
第四节浸出制剂二、汤剂与合剂(一)汤剂1.汤剂的特点将饮片加水煎煮或沸水浸泡后,滤过而取滤液制得的液体制剂第四节浸出制剂应用最早、最为广泛的传统剂型优点①组方灵活,适应中医临床辨证施治,随证加减用药的需要②以水为溶剂,制法简便,吸收、奏效较为迅速缺点①味苦量大,服用不便②不宜久置,必须临时制备,多有不便③挥发性及难溶性成分提取率或保留率低,可能影响疗效第四节浸出制剂2.汤剂的制备要点采用煎煮法,过程主要有浸提、过滤。
制备时对于方中某些不宜或不能同时入煎的药料,应酌情特殊处理,主要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等。
第四节浸出制剂3.影响汤剂质量的主要因素A :饮片质量B:煎药器具:多用陶器C:煎煮用水:自来水/制药纯水D:加水量:头煎5~8倍,或浸过饮片面2~10cm。
E:火候:沸前武火,沸后文火F:时间:头煎45~60min,二煎20~30minG:煎煮次数:2~3次。
第四节浸出制剂(二)合剂合剂系指饮片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的方法提取制成的口服液体制剂,其中单剂量灌装者也可称为口服液第四节浸出制剂1:合剂的特点优点①克服了汤剂临用制备的麻烦;②浓度较高,剂量较小③质量相对稳定--加适宜的防腐剂,灭菌,密封包装④用、携、贮方便缺点①组方固定,不能随证加减第四节浸出制剂2. 质量要求(1)适宜的附加剂。
浸出制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浸出制剂的制备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c39316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e5.png)
浸出制剂的制备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浸出制剂的制备实验目的:1.了解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和制剂工艺。
2.锻炼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3.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实验原理:浸出制剂是指将药材放置于流化床干燥箱中,在常温下较长时间内连续接触流体,与药材有效成分相溶,形成较高质量的抽提液。
实验步骤:1.准备药材:将制剂所需的药材取出并剁碎。
2.制作溶液:将饮用水加热至80℃左右,加入适量的乙醇并搅拌均匀。
3.浸泡:将药材加入流化床干燥箱中,倒入制作好的溶液,盖上盖子,放置在恒温水浴中浸泡48小时。
4.分离:将溶液离心分离得到药液。
5.浓缩:将药液放入真空浓缩器中,锁定温度,开始浓缩,至溶液净重1/4时停止浓缩。
6.干燥:将浓缩后的药液放入流化床干燥箱中干燥8小时以上,至干燥后的药材干燥透彻,无水分为止。
7.包装:将药材分装并封装。
实验结果:制备出了色泽浅黄,无异味的浸出制剂,干燥后药材呈干燥状,无水分,较好地保留了药材的有效成分。
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出了浸出制剂,并保留了药材的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1.药材的剁碎操作不够细致,影响药材被溶液彻底浸泡。
2.干燥时间不够长,药材中仍有水分未被完全除去。
3.在浓缩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导致药液溢出。
改进方案:1.使用专业的药机进行药材剁碎。
2.将干燥时间逐渐延长至12小时以上。
3.在浓缩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避免药液溢出。
指导教师评价:本实验组技术水平较高,基本操作规范,存在一些小失误,但能够在实验中总结改进方案,责任心强,值得肯定。
《中药药剂学》第六章浸出药剂练习题及答案
![《中药药剂学》第六章浸出药剂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da3b3f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c1.png)
《中药药剂学》第六章浸出药剂练习题及答案一、A型题1.常用渗漉法制备,且需先收集药材量85%初漉液的剂型是A.药酒B.酊剂C.浸膏剂D.流浸膏剂E.煎膏剂2.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或以流浸膏稀释制成的澄明液体制剂,称 A.药酒B.酊剂C.糖浆剂D.浸膏剂E.煎膏剂3.复方碘口服溶液由碘50 g、碘化钾100 g,加水100 ml溶解后,再加适量水至制1000ml,其中碘化钾作为A.增溶剂B.助悬剂C.助溶剂D.絮凝剂E.矫味剂4.处方薄荷油20 ml,95%乙醇600 ml,蒸馏水适量共制成1 000 ml。
上方制成哪类剂型A.混悬剂B.合剂C.溶胶剂D.溶液型药剂E.酒剂5.关于汤剂的叙述中,错误的为A.以水为溶剂B.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随症加减C.吸收较快D.煎煮后加防腐剂服用E.制法简单易行6.关于酊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含毒剧药酊剂每100 ml相当于原药材10 gB.一般酊剂每100 ml相当于原药材20 gC.可以采用溶解法和稀释法制备D.用乙醇作溶媒,含药量高E.久置产生沉淀时,可滤过除去沉淀再使用7.采用适当溶剂和方法,提取药材中有效成分而制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一类制剂称 A.汤剂B.乳剂C.浸出制剂D.合剂E.糖浆剂8.关于中药糖浆剂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含蔗糖量应不低于64.74%(g/ml) 或85%( g/ml)B.糖浆剂是含有药物、药材提取物和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C.为防止微生物的污染,糖浆剂常加防腐剂D.可分为矫味糖浆和药用糖浆E.矫味糖浆可分为单糖浆和芳香糖浆9.煎膏剂的制备工艺流程正确的是A.浸提→纯化→浓缩→炼糖(炼蜜) →分装→灭菌B.煎煮→浓缩→炼糖(炼蜜) →收膏→分装C.浸提→纯化→浓缩→分装→灭菌D.提取→精制→配液→灌装→灭菌E.煎煮→纯化→浓缩→炼糖(炼蜜)→收膏→分装→灭菌10.下列除哪一项外,均为热溶法制备糖浆剂的特点A.本法适应于单糖浆制备B.本法适合遇热不稳定药物糖浆制备C.可杀灭生长期的微生物D.加热时间过长转化糖含量增加E.加助滤剂吸附杂质,提高澄明度11.对煎膏剂中不溶物检查叙述正确的是A.取供试品5 g,加热水100 ml,观察B.取供试品5 g,加热水200 ml,观察C.取供试品3 g,加热水100 ml,观察D.加细粉的煎膏剂应在加入药粉后检查E.取供试品3 g,加热水200 ml,观察12.关于浸出制剂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药效缓和,副作用小B.某些浸出制剂稳定性较差C.易霉败变质,均需加防腐剂D.服用量减少E.处方中药材的综合成分体现出了药物的综合疗效13.橙皮糖浆为A.芳香矫味糖浆B.药用糖浆C.单糖浆D.有色糖浆E.胶浆剂14.关于糖浆剂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能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B.适用于儿童服用C.制备方法简便D.含糖量高的糖浆剂渗透压高,易染菌E.须加防腐剂15.以下关于流浸膏的叙述正确的是A.含水量15%~20%B.需加入50%~75%乙醇作为防腐剂C.每1 ml相当于原药材1 gD.多用回流法制备E.作为一般制剂的中间体,不可直接应用于临床16.下列哪种制剂适宜加防腐剂A.合剂B.膏滋C.汤剂D.酊剂E.酒剂17.需要做不溶物检查的是A.合剂C.糖浆剂D.浸膏剂E.口服液18.酒剂不用以下哪种方法制备A.热浸法B.冷浸法C.渗漉法D.溶解法E.回流法19.以下哪种方法不能防止液体浸出制剂的水解A.添加NaOHB.添加乙醇C.冷冻D.添加丙酮E.避光20.不需要作含醇量测定的制剂是A.酊剂B.流浸膏剂C.酒剂D.藿香正气水E.藿香正气口服液21.药材用水或其它溶剂,采用适宜的提取、浓缩方法制成的单剂量包装的内服液体制剂称A.合剂B.浸膏剂C.口服液E.糖浆剂22.关于煎膏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外观质地细腻,稠度适宜,有光泽B.煎膏剂收膏的稠度一般控制相对密度1.40左右C.无浮沫,无焦臭、异味,无返砂D.相对密度、不溶物应符合药典规定E.加入糖或炼蜜的量一般不超过清膏量的5倍23.关于酒剂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酒辛甘大热,可促使药物吸收,提高药物疗效B.组方灵活,制备简便,不可加入矫味剂C.能活血通络,但不适宜于心脏病患者服用D.临床上以祛风活血、止痛散瘀效果尤佳E.含乙醇量高,久贮不变质24.关于汤剂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服用量较大,味苦B.吸收慢C.制备方法简便,药效迅速D.适应中医辨证论治的需要E.携带不方便,易霉败25.金银花糖浆制备时,需加下列哪种附加剂A.防腐剂B.增粘剂C.助悬剂D.助溶剂E.增溶剂26.煎膏剂在贮藏时出现糖的结晶析出的现象称为A.晶型转变B.返砂C.析晶D.转化糖E.乳析27.当归流浸膏和三分三浸膏的制备是采用下列哪种制法A.回流提取法.B.煎煮法C.渗漉法D.浸渍法E.回流法28.关于合剂和口服液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剂量较小,便于服用B.口服液质量稳定C.易霉败变质D.单剂量包装者便于携带和贮藏E.处方固定不能随意加减29.合剂的质量要求叙述错误的是A.色泽均匀,无异味B.贮藏期允许有少量轻摇易散的沉淀C.具有一定的pHD.相对密度、乙醇含量符合药典规定E.可加入防腐剂,微生物限度应符合药典规定30.关于茶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茶剂中可含茶叶或不含茶叶B.近年常见的多为袋装茶或“袋泡茶”C.传统常用于食积停滞、感冒咳嗽D.袋泡茶是从中药煮散发展而来,尤其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E.茶块均是以中药原药材粗粉与粘合剂直接压制而成31.中药糖浆剂含蔗糖应不低于A.55% (g/ml)B.60% (g/ml)C.85% (g/ml)D.75% (g/ml)E.65% (g/ml)32.关于酊剂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制备方法简单B.服用剂量小,且久贮不变质C.用乙醇为溶剂,应用上有局限性D.可加入蜂蜜等矫味剂E.用乙醇提取或溶解药物,可减少杂质的含量二、B型题[1~5]A.煎煮法B.溶解法C.渗漉法D.超临界提取法E.水蒸气蒸馏法1.制备碘酊宜用2.提取砂仁中挥发油宜用3.制备益母草膏宜用4.制备川乌风湿药酒宜用5.提取高纯度的丹参酮宜用[6~10]A.每100 ml相当于原药材100 gB.每100 ml相当于原药材20 gC.每100 ml相当于原药材10 g,或根据其半成品的含量加以调整 D.每100 ml中含被溶物85 gE.每1 g相当于原药材2~5 g6.单糖浆的浓度为7.除另有规定外,含毒剧药酊剂的浓度为8.除另有规定外,一般药材酊剂的浓度为9.除另有规定外,流浸膏剂的浓度为10.除另有规定外,浸膏剂的浓度为[11~15]A.5 gB.15 gC.20 mlD.60 gE.85 g11.稠浸膏含水量每100 g约为12.流浸膏含醇量每100 ml 至少为13.干浸膏含水量每100 g约为14.中药糖浆剂含糖量每100 ml至少为15.单糖浆含糖量每100 ml应为[16~20]A.每毫升相当于0.2 g药材B.每毫升相当于0.1 g药材C.每毫升相当1 g药材D.每毫升相当于2~5 g药材E.每毫升含有药材量尚无统一规定16.除另有规定外,普通药物酊剂浓度17.除另有规定外,毒性药物酊剂浓度18.除另有规定外,浸膏剂浓度19.除另有规定外,流浸膏剂浓度20.除另有规定外,酒剂浓度[21~24]A.酒剂B.单糖浆C.酊剂D.浸膏剂E.合剂21.多采用煎煮法制备22.多采用浸渍法制备23.多采用热溶法制备24.可用溶解法和稀释法制备[25~29]A.浸膏剂.B.煎膏剂C.流浸膏剂D.糖浆剂E.合剂25.提取药材的有效成分,蒸去部分溶剂,调整浓度至每毫升相当于原药材1g的制剂26.药材用溶剂提取有效成分,浓缩调整浓度至每1g相当于原药材2-5g的制剂27.含有药物、药材提取物和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28.药材用水煎煮,去渣浓缩后,炼糖制成的半流体制剂29.药材用水或其它溶剂,提取、浓缩制成的内服液体制剂[30~34]A.糖浆剂的制法B.酒剂的制法C.酊剂的制法D.流浸膏剂的制法E.浸膏剂的制法30.渗漉法和煎煮法31.渗漉法、水提醇沉法、稀释浸膏32.溶解法、稀释法、浸渍法、渗漉法33.冷浸法、热浸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34.溶解法、冷溶法、混合法三、X型题1.制备煎膏时炼糖的目的是A.使产生适量转化糖B.使产生焦糖C.除去杂质和水分D.杀死细菌E.防止“返砂”2.下列可提高口服液澄明度的方法有A.高速离心B.水提醇沉C.加絮凝剂D.微孔滤膜过滤E.超滤3.糖浆剂的质量要求有A.药用糖浆剂含蔗糖应不低于60%(g/ml)B.糖浆剂应澄清,贮藏期间允许有少量轻摇易散的沉淀、C.在贮存中不得有酸败、异臭、产生气体等变质现象D.相对密度、pH值和乙醇含量符合规定要求E.装量差异限度均应符合规定要求4.汤剂的质量要求有A.具药物的特殊气味,无焦糊味B.无残渣、沉淀和结块C.无不溶性固体微粒D.有胶类烊化药物时,应混合均匀E.粉末状药物加入时,应混合均匀,不聚结沉降5.需要检查pH值的浸出制剂是A.糖浆剂B.煎膏剂C.酒剂D.酊剂E.浸膏剂6.关于酒剂、酊剂的异同点,叙述正确的是A.酊剂是选用不同浓度的乙醇制成的澄明液体制剂B.酒剂多供内服,所用的酒应为谷类酒,符合蒸馏酒的质量标准C.酊剂多供外用,少数作内服D.酒剂和酊剂均不允许有沉淀E.酒剂和酊剂均应测定乙醇含量、pH和总固体量7.浸出制剂易出现什么质量问题A.长霉B.发酵C.混浊D.水解E.陈化8.以水为溶剂从药材中浸出有效成分而制得的浸出制剂有A.口服液B.酊剂C.合剂D.流浸膏E.煎膏剂9.酒剂的制备方法有A.冷浸法B.热浸法C.渗漉法D.煎煮法E.回流法10.玉屏风口服液制备时,需要加下列那些附加剂A.矫味剂B.助悬剂C.防腐剂D.抗氧剂E.增溶剂11.以浸膏剂为中间体的制剂有A.颗粒剂B.煎膏剂C.软膏剂D.片剂E.胶囊剂12.以乙醇为溶剂从药材中浸出有效成分而制得的浸出制剂有A.流浸膏剂B.酊剂C.合剂D.糖浆剂E.煎膏剂13.茶剂的质量检查项目有A.水分B.溶化性C.重量差异D.装量差异E.微生物限度14.单糖浆剂为蔗糖的饱和水溶液,药剂上可用于A.矫味剂B.助悬剂C.增溶剂D.合剂E.粘合剂15.糖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A.热溶法B.冷溶法C.渗漉法D.混合法E.回流法16.下列关于煎膏剂的叙述,正确的有:A.煎膏剂含较多的的糖和蜜,药物浓度高,稳定性较差B.煎膏剂的效用以滋补为主,多用于慢性疾病C.煎膏剂一般多采用煎煮法D.煎膏剂中加入糖和蜜的量一般不超过清膏量的3倍E.煎膏剂返砂的原因与煎膏剂中总糖量和转化糖量有关17.下列关于茶剂的叙述,正确的有A.茶剂系指含茶叶的药材或药材提取物用沸水泡服或煎服的制剂总称B.茶剂质量优劣的关键在于药物的溶出率和溶出速度C.除另有规定外,各种茶剂的含水量不得超过12.0%D.煎煮茶一般可分为全生药型和半生药型两种E.测定含挥发性成分茶剂中的水溶性浸出物时,应采用“减量法”18.下列需测定含醇量的剂型是:A.酒剂B.酊剂C.合剂D.浸膏剂E.流浸膏剂19.下列关于流浸膏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流浸膏剂,除另有规定外,多用渗漉法制备B.渗漉法制备流浸膏的工艺为渗漉、浓缩、调整含量C.流浸膏剂渗漉时应先收集药材量85%的初漉液,另器保存D.流浸膏剂制备时,若渗漉溶剂为水且有效成分又耐热者,可不必收集初漉液E.流浸膏剂成品应测定含醇量四、问答题1.糖浆剂产生沉淀的原因及解决办法?2.什么是渗漉法?试述单渗漉法制备流浸膏剂的工艺流程。
第六章浸出制剂
![第六章浸出制剂](https://img.taocdn.com/s3/m/c6773581dd88d0d233d46ab4.png)
渗漉法适用于毒性药材、有效成分含量较低或贵重药材 的浸出,以及高浓度浸出制剂的制备。
三、常用的浸出方法
(三)渗漉法
药材 润湿 装渗漉筒
排气
浸渍
装渗液收 集与处理 渗漉
2.常用的蒸馏方法 (1)常压蒸馏:系指在常压下进行的蒸馏。 (2)减压蒸馏: 系指在减压的条件下,使蒸馏液在较低的温度下蒸馏的 方法。
(3)精馏(分段蒸馏): 是指多次气化与冷凝同时进行的蒸馏。制剂生产中常用 此法来提高回收溶剂(如乙醇)的浓度,以便重复使用。
四、浸出液的浓缩与干燥
(二)蒸发
1.概述
二、浸出制剂的分类
水性浸出制剂 如汤剂、中药合剂
浸出制剂分类
醇性浸出制剂 如酊剂、酒剂、流浸膏剂 含糖浸出制、滴丸剂
三、浸出制剂的特点
浸出药剂具有药材所含各种成分的综合作用,有利发挥 药材成分的多效性。 浸出药剂药效比较缓和持久,毒性较低 。
三、浸出制剂的特点
相应地提高了制剂中有效成分的浓度,减少了服药体积, 可增加制剂的稳定性,有利于药效的发挥 。 在贮藏过程中,易产生沉淀、变质,影响制剂的质量和 药效。
点滴积累
1.浸出制剂系指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从药材中浸出 有效成分所制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一类药物制剂。分 为四类:水性浸出制剂、醇性浸出制剂、含糖浸出制 剂和精制浸出制剂。
⑤打气体排尽,漉液自出口流出时,关闭活塞; ⑥加盖放置浸渍24~48小时,使溶剂充分渗透扩散; ⑦制备高浓度浸出制剂如流浸膏剂时,收集药材量 85%的初漉液另器保存
三、常用的浸出方法
(三)渗漉法
函-第六章 浸出制剂
![函-第六章 浸出制剂](https://img.taocdn.com/s3/m/98c4f868783e0912a2162afc.png)
第二节 汤剂、合剂与口服液
一、汤剂
(一)定义:用水煎煮-去渣取汁
(二)制法:煎煮法
二、合剂
定义:中药材经过适当的方法提取、纯化、加 入适宜的添加剂制成的一种供口服的液体制剂。
药材
预处理
提取和精制
浓缩
配液
过滤
贴标签包装
质检
灭菌和检漏
灌封
三、口服液
定义:合剂的单包装
制法:自学
第五节 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一、流浸膏剂(fluid extract)
定义:浸取液,浓缩至1ml流浸膏相当于原药 材1g
制法:适当浸出方法 -浓缩得浸膏。
二、浸膏剂(extract)
定义:浸取液,浓缩,干燥至1ml流浸膏相当 于原药材2-5g
制法:适当浸出方法 -浓缩-干燥得浸膏剂。
5 、颗粒剂的质量检查
① 外观 颗粒应干燥、均匀、色泽一致,无吸潮、软化、结块、 潮解等现象。 ② 粒度 不能通过一号筛和能通过五号筛的总和不得超过 15% ③ 干燥失重: 105℃(含糖颗粒80℃减压干燥)干燥至恒重, 减失重量不得超过 2% ④ 溶化性 可溶型颗粒剂:取 10g ,加热水 200ml , 搅拌 5 分钟 ,可 溶性颗粒应全部溶化,或轻微浑浊,但不得有异物 泡腾型颗粒剂 : 取单剂量包装 3 袋 , 放置 200ml 烧杯中 , 水温 15 — 25 ℃ , 应立即产生 CO2 气体 , 并呈泡腾状 , 5min内全部溶解
第六章 浸出制剂
一、浸出制剂的定义、特点
浸出制剂: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从药材中 浸 出有效成分,制成供内服或外用的制剂。 特点
1.具有药材各浸出成分的综合作用,有利于发挥某 些成分的多效性,适应了中医辨证论治的需要。 2.作用缓和持久,毒性较低。 3.提高有效成分的浓度,减少剂量,便于服用。
浸出制剂名词解释
![浸出制剂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fd0b2b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00.png)
浸出制剂名词解释浸出制剂是指制成的有机溶剂和一种粉末或硬胶囊制剂,用于提取天然材料或活性物质的一种方法。
原料是植物、动物或人体,或其他有机物,或是细胞和细胞分泌物。
浸出制剂可以用于提取植物活性成分,尤其是芳香油成分,但也可以用于提取其他成分,包括维生素、药物和添加剂。
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一般包括一个或多个步骤,包括裂解、混合、浸出、冷却和再结晶。
裂解步骤将原料细化,混合步骤则将原料和有机溶剂混合,以加强浸出效果。
浸出步骤是将原料放入有机溶剂中,使活性成分溶解出来,或从原料中被吸收出来。
冷却步骤是将反应液冷却到室温,使固体活性成分析出,再结晶步骤是将固体活性成分进行结晶处理,以提高活性成分的纯度。
浸出制剂比传统的冷提取和溶剂提取有很多优点。
首先,它不需要使用大量的冷藏设备,因此节省了大量的投资和维护成本。
其次,这种方法的活性成分的提取效率更高,而且更安全,也不会破坏原料的活性成分。
最后,浸出制剂制备的原材料可用于制成粉末和硬胶囊的制剂,这种制剂易被人体吸收。
目前,浸出制剂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和保健领域,用于提取和供应各种活性成分,以满足市场需求。
除了用于提取植物活性成分之外,浸出也可以用于提取其他种类的原料,如细菌、酵母、发酵等,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总之,浸出制剂是一种可以有效地提取活性成分的方法,能够将不同种类的原料提取出有用的物质,并将其制成粉末或硬胶囊制剂以满足市场需求。
它在医药和保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取不同种类原料的活性成分,为满足市场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浸出制剂名词解释》浸出制剂是一种提取天然材料或活性物质的方法,它通常使用一种有机溶剂和粉末或硬胶囊制剂的形式制备。
它可以用于提取植物活性成分,如芳香油成分,也可以用于提取其他成分,如维生素、药物和添加剂。
浸出制剂的制备通常包括裂解、混合、浸出、冷却和再结晶等步骤。
它比传统的冷提取和溶剂提取有着很多优点,如节省大量的投资和维护成本、提取效率更高、更安全、不会破坏原料活性成分,而且制备出的原料可以用于制成粉末和硬胶囊制剂,易被人体吸收。
中药学资料:中药制剂与剂型-浸出制剂
![中药学资料:中药制剂与剂型-浸出制剂](https://img.taocdn.com/s3/m/995d3407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18.png)
中药学资料:中药制剂与剂型-浸出制剂浸出制剂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最早的记载是在公元前1766年商汤的伊尹创制汤液,继汤剂后又有酒剂、酊剂、流浸膏剂、浸膏剂及煎膏剂等。
近年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设备进行浸出制剂实验研究,研制出许多浸出制剂新品种,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提取药材中有效部位或多种有效成分,改革和发展了新剂型如中药颗粒剂、片剂、注射剂、膜剂、气雾剂、滴丸剂等。
另外在中西医理论指导下,将中医药联合组方,现已制成不少有效中西药组方的新剂型,提高了疗效,降低了毒副作用,为发展中国医药学开创了新的途径。
浸出药剂一、定义:浸出制剂系指用适宜的溶剂和方法浸提饮片中有效成分而制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一类制剂。
二、特点及分类:1.体现方药复方成分的综合疗效;2.药效缓和、持久、副作用小;3.服用剂量较小、使用方便;4.部分浸出制剂可用作其他制剂的原料;5.但某些浸出制剂稳定性较差;三、分类①水浸出制剂:汤剂、合剂;②含醇浸出制剂:酒剂、酊剂、流浸膏剂、浸膏剂;③含糖浸出药剂:糖浆剂、煎膏剂;④无菌浸出制剂:注射剂、滴眼剂;四、质量要求1.制品中所含有效成分尽可能做到定量检查;2.无效成分和有害物质尽量除去;3.制品稳定,在一定期限内其组成和治疗作用不变。
五、影响因素⒈浸出溶剂的影响:可参照前面所列,浸出药剂类型。
⒉药材粒度:并不是所有的浸药材粒度都是越细越好。
药粉末细度的选择应考虑浸出方法、浸出溶剂及药村的性质。
⒊温度:药物理化性质等因系决定药物在浸出的不同的阶段对于温度的要求也不一样,若不据此调控好温度则不达达到的浸出效果,所以温度一定要把握好。
⒋浸出时间的影响:一般浸出量与浸出时间成正比,但经一定时间后,当扩散达到平衡时,时间却不再起作用。
5浓度差:在浸出过程中,浸出效果的好坏,扩散是一个主要因素。
增加浓度差能加快扩散速度,使扩散物质的量增多。
中药剂学:浸出制剂
![中药剂学:浸出制剂](https://img.taocdn.com/s3/m/73bcc77984868762cbaed5b2.png)
中药剂学:浸出制剂( 1)概述浸出制剂系指采用适当的溶媒与方法,取药材或饮片,经浸提得到的提取液或经浓缩制成膏状、干膏状的一类制剂称为浸出制剂。
浸出制剂的类型,按所用的洛媒来分,一般可两类:一类为用水作溶媒的浸出制剂,如汤剂、浸剂、浓煎剂、煎膏剂等;另一类为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作溶媒的浸出制剂如酒剂、酊剂、流浸膏剂、浸膏剂等。
此外,中药的糖浆剂常采用水浸煮、浓缩后加入蔗糖的制备方法,与煎膏剂排在一起叙述;汤剂、浓煎剂列入调剂部分;中药注射剂虽亦先经浸提,但因需特殊处理,故专门论述。
浸出制剂的特点:① 此类制剂能保持原药材各种成分的综合疗效,故符合中医药理论。
② 因经去粗取精的过程,故与原药材相比可减少服用剂量。
③ 部分浸出制剂如浸膏、流浸膏等常作为胶囊剂、片剂、冲剂、浓缩丸剂、软膏剂、栓剂等的原料。
浸出制剂的缺点:部分浸出制剂不适于贮存,久贮后易污染细菌、霉菌等,如汤剂、糖浆剂;又如酒剂、酊剂、流浸膏剂具有流动性,久贮后虽不易发生染菌发霉,但运输、携带时玻璃容器易损,瓶塞若封闭不严溶媒易挥发,有时产生浑浊或沉淀;浸膏剂若存放的环境或场所不当可迅速吸潮、结块,不利于制备或包装,制备其他制剂时,可影响粉碎、制粒、成型、包衣等一系列的质量不稳定,应特别加以注意。
( 2)酒剂与酊剂:酒剂又名药酒,系用白酒浸提药材而制得的澄明液体制剂。
(白酒含乙醇量约为 50~60%)。
酒剂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内经素问》载有“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醪醴”为指治病的药酒。
酒剂,为了矫味,常酌加适量的冰糖或蜂蜜。
酒本身有行血活络的功效,易于吸收和发散,因此酒剂通常主用于风寒湿,具有祛风活血、止痛散瘀的功能。
但小儿、孕妇、心脏病及高血压病人不宜服用。
酊剂系指药材用不同浓度的药用乙醇,经浸提或溶解药物而制成的澄明液体制剂。
多数的酊剂供内服,少数供外用。
酊剂的浓度一般随药物的性质或用途而异,用普通药物制成的酊剂浓度为 20%(g/ml ),含毒剧药物酊剂的浓度为 10%(g/ml ),如属已知有效成分者,可用含量测定或生物测定的方法,标定其规格标准;也有少数按照历来的成方规定或医疗习惯,制成适宜的程度。
浸出制剂(药物制剂技术课件)
![浸出制剂(药物制剂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d08c98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6c.png)
(主药) (主药) (主药) (主药) (主药)
提取方法:渗漉法
7
小建中合剂
【制法】
桂枝蒸馏挥发油另器保存,药渣及馏液与甘草、大枣加 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约560ml;白芍 、生姜按渗漉法用50%乙醇作浸出溶剂,浸渍24 h后进行渗 漉,漉液浓缩后,与上液合并,静置、过滤,另加饴糖 370g,再浓缩至约1000ml,加入苯甲酸钠3 g与桂枝挥发 油,调整总量至1000ml,搅匀,即得。
之。
4
二、浸出制剂的分类
水浸出制剂:加热,以水溶剂 含醇浸出制剂:以适当浓度乙醇或酒为溶剂 含糖浸出制剂:在水浸出剂型的基础上,经浓缩
等处理后,加入适量蔗糖(蜂蜜)或其他赋形剂 制成 精制浸出制剂:用适当溶剂浸出后,将浸出液经 过适当处理(如大孔树脂洗脱、超临界萃取等分 离纯化)后而制成的制剂
8
小建中合剂
【作用与用途】
本品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用于脾胃虚寒,脘腹疼痛 ,喜温喜按,嘈杂吞酸,食少,心悸,胃及十二指肠 溃疡。 【用法用量】口服, 20~30ml/次, 3次/日。注意: 用时摇匀。
9
常用浸出制剂
汤剂 合剂与口服液 酒剂 酊剂 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煎膏剂
10
一、汤剂
14
五、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流浸膏剂:系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浸出有效成分,蒸去 部分溶剂,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而制成的液体制剂,如 甘草流浸膏。流浸膏剂每1ml相当于原有药材1g。
除少数直接使用,多数用作合剂、糖浆剂、酊剂的原料。 浸膏剂:系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浸出有效成分,蒸去全
部溶剂,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所制成的膏状或粉状的固 体制剂,如刺五加浸膏。浸膏剂每1g相当于原有药材2 -5g。 除少数直接使用,多数用作散剂、颗粒剂、片剂等固体 制剂的原料。
浸出制剂教案
![浸出制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2832e6172ded630b1cb6f8.png)
药剂学课程教案7、新技术的应用五、常用的浸提溶剂与辅助剂(浸提系指将药材中的可溶物转移到适宜溶剂中的过程。
)(一)常用的浸提溶剂1、水(极性溶剂):适用于:极性物质的浸提。
2、乙醇(半极性溶剂)适用于:半极性物质的浸提。
3、其他溶剂(如氯仿、乙醚、苯、石油醚等非极性溶剂)适用于:挥发油、亲脂性药物的浸提,或用于药材及浸提液脱脂。
(二)浸提辅助剂1、酸(如硫酸、盐酸、醋酸、酒石酸、枸橼酸等)常用浓度:0.1%-1%酸水或酸醇可促进生物碱的浸出。
2、碱(如稀的氨水及碳酸氢钠溶液)增加偏酸性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注:酸碱的加入应在最初部分溶剂中加入。
3、表面活性剂可降低药材的表面张力,利于药材润湿及浸提。
六、药材预处理。
1、药材品质检查药材来源与品种的鉴定有效成分或总浸出物的测定含水量的测定2、药材的粉碎七、用的浸提方法与设备。
(一)煎煮法溶剂:水操作方法:(1)常压煎煮。
(2)加压煎煮。
适用范围:适用于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且对湿热稳定的药材。
常用设备:(1)一般提取器,(2)多功能提取罐,(3)球形煎煮罐。
(二)浸渍法溶剂:不同浓度的乙醇或白酒方法类型:(1)冷浸渍法。
(2)热浸渍法(3)重浸渍法。
适用范围:适用于黏性药物、无组织结构的药材,新鲜及易膨胀的药材,价格低廉的芳香性药材。
不使用于贵重药材,毒性药材及高浓度的制剂。
常用设备:(1)浸渍器,(2)压榨器(三)渗漉法溶剂:不同浓度的乙醇或白酒方法类型:单纯渗漉法,重渗漉法,加压渗漉法,逆流渗漉法适用范围:使用于贵重药材,毒性药材及高浓度的制剂,或用于有效成分含量较低的药材。
不使用新鲜及易膨胀的药材,无组织结构的药材。
常用设备:玻璃钢,不锈钢等渗漉筒。
(四)回流法溶剂:乙醇等易挥发的有机溶剂。
方法类型:回流提取法,回流冷浸法。
适用范围:适用于受热不敏感药材成分的浸出。
浸出 制剂
![浸出 制剂](https://img.taocdn.com/s3/m/28f3a2c343323968011c92f2.png)
贮存中易产生沉淀、变质
三、有效成分的浸出
(一)浸出过程
传质过程, 以扩散原理
为基础
提高浓度差,加快浸 出速度
置换浸出阶段
细胞内 溶剂 (动态平衡 )
扩散阶段
有效成分从组织中
解吸、溶解
解吸、溶解阶段
溶剂润湿药材,
渗入细胞
浸润、渗透阶段
(二)影响浸出的因素
1
浸出溶剂
2 药材的粉碎度
3
浸出温度
4
浓度梯度
熔炼金属,制造铸型,并将液态金属浇注到铸 型型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和性 能铸件(毛坯或零件)的成形方法称为铸造。 铸造成形工艺具有如下特点: ① 适合制造形状复杂、特别是内腔形状复杂的毛坯 或零件,如气缸、箱体、泵体、阀体、叶轮等。
② 铸件的大小几乎不受限制,小到几克的电 器仪表零件,大到数百吨的轧钢机机架,均 可以铸造成形。
(3)浇注
把液态金属注入铸型的工序称为浇注
2.1.2特种铸造
(4)落砂和清理
与普通砂型铸造有显著区别的一些铸造方法,统称为特种 铸造。
(1)熔模铸造
熔模铸造是最常用的精密铸造方法,它是用易熔材料(如 蜡料)制成模样(蜡模),在模样上包覆若干层耐火涂料, 待其硬化干燥后,将模样熔化,排出型外,获得无分型面 的铸型(型壳),再经高温焙烧、浇注即获得所需铸件的 铸造方法。
③ 铸造生产工艺简单,使用的材料价格低廉, 应用范围广,对于某些塑性差的材料(如铸 铁),铸造是其毛坯生产的唯一成形工艺。
(1)合金流动性 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是指液态合金充满铸型型腔,获 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铸件的能力。
(2)合金的收缩性
浸出制剂
![浸出制剂](https://img.taocdn.com/s3/m/a97c7c4d2e3f5727a5e9624e.png)
浸出液的蒸发
六、浸出液的干燥(158页) 浸出液的干燥(158页 干燥
1、干燥的原理: 、干燥的原理: 传热过程 + 传质过程 热空气 (热) 温差
同时进行
湿物料 (水) 分压差> 分压差>0
2、物料中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干燥) (干燥)
湿基含水量 = 湿物料中水分的质量 / 湿物料总质量 干基含水量 = 绝干物料质量 湿物料中水分的质量 / 绝干物料质量
薄膜蒸发 使浸出液形成薄膜后进行蒸发。 使浸出液形成薄膜后进行蒸发。 形成薄膜后进行蒸发 热传播快、均匀,药液受热时间短 热传播快、均匀,药液受热时间短 不受液体静压和过热影响, 不受液体静压和过热影响 , 可在常 压或减压下进行 浓缩效率高 适用于热敏性成分。 效率高, 热敏性成分 浓缩效率高,适用于热敏性成分。
浸出制剂
内容简介
1.浸出制剂的定义、特点。 浸出制剂的定义、特点。 药材的预处理,药材的品质检查。 2.药材的预处理,药材的品质检查。 浸出溶剂, 浸出过程, 浸出方法, 3 . 浸出溶剂 , 浸出过程 , 浸出方法 , 浸出工艺、设备,影响浸出的因素。 浸出工艺、设备,影响浸出的因素。 浸出液的蒸发,蒸发方法,影响因素。 4. 浸出液的蒸发, 蒸发方法,影响因素。 各种浸出制剂。 5. 各种浸出制剂。
3、物料中水分的性质(干燥) 物料中水分的性质(干燥)
平衡水分: 平衡水分: 自由水分: 自由水分: 空气的相对湿度 < 含水量 生产环境、贮存、 生产环境、贮存、包装 干燥除不去的水分 干燥除不去的水分 除不去
第6章 浸出制剂
![第6章 浸出制剂](https://img.taocdn.com/s3/m/97d664563c1ec5da50e270d9.png)
中药剂型改革的程序
2.质量标准的研究
中药的质量标准是一个控制标准而不是一 个评价标准。 制定中药新制剂的质量标准,应与制备工 艺平行进行。
中药剂型改革的程序
3.稳定性研究 中药新制剂稳定性试验法有其特殊性: ①许多中药材的有效成分还不清楚和活性成 分的不确定性,所以选择考察指标时应综 合考虑; ②无效成分对有效成分的测定产生干扰,导 致测定方法的确定难度增大; ③由于各成分的互相干扰,使分解产物测定 更加困难,有时甚至无法确定。
杂质多
易霉变
2、浸渍法
浸渍法:药材置于溶媒中浸泡一段时间分离出
浸渍液。
冷浸法:常温下(15-25℃)溶媒中浸渍。
温浸法:40-60℃溶媒中浸渍。
一次浸渍法:定量溶媒一次浸渍完毕 多次浸渍法:定量溶媒多次浸渍,减小药渣吸液损失。
加盖、搅拌、3-5天、滤过 粘性、新鲜、挥发性药材 无须浓缩、时间长、效率差
四、浸出方法
1. 煎煮法
2. 浸渍法 3. 渗漉法 4. 水蒸汽蒸馏法 5. 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 6. 超临界萃取技术
1、煎煮法:
药材加水煮沸,去渣取汁
药材
适当粉碎 药材煎煮2-3次
加水浸泡
微沸一定时间 分离煎煮液
过滤煎煮液
浓缩至规定浓度
制成各种制剂
适用范围
有效成分溶于水 对湿、热稳定
五、流浸膏剂(fluid extract)
定义:浸取液,浓缩 至1ml流浸膏相当于原药材1g 制法:适当浸出方法 -浓缩得浸膏。
六、浸膏剂(extract)
定义:浸取液,浓缩,干燥 至1ml流浸膏相当于原药材2-5g
制法:适当浸出方法 -浓缩-干燥得浸膏剂。
七、煎膏剂(soft extract) 定义:浸取液,浓缩,加糖或蜂蜜炼制 制法: 制备清膏 收膏 加蜂蜜或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浸出制剂的特点
浸出制剂的组成比较复杂,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
2
3
4
有利于发挥 药材成分的 多效性。
9
药效比较缓 可增加制剂 易产生沉淀、
和持久,毒 的稳定性, 变质,影响
性较低。 利于药效的 制剂的质量
发挥。
和药效。
2 浸出制剂的制备
10
一、中药材的预处理
品种鉴定,去伪存真。
11
二、浸出溶剂的选择
下浸泡,使其所含有的有效成分浸出的一种方法,其 工艺流程如下:
溶
药剂浸
材
渍
溶
合并浸 剂 静 滤 药
出液
置过剂
14
(三)渗漉法 渗漉法是将药材粉末装于渗漉器内,浸出溶剂从渗
漉器上部添加,溶剂渗过药粉层往下流动过程中浸出 的方法。其工艺流程如下:
溶 药材 剂 润 装 粉碎 湿 筒
排浸渗 气渍漉
收集 漉液
知识链接
糖的炼制,传统炒糖法是将蔗糖在锅内直火加热, 不断炒拌,直到糖全部熔融,色转黄,发泡冒青烟 即可。转化糖的炼制,是将蔗糖置夹层锅内,加 20~50%水溶解,蒸汽加热煮沸半小时,加入糖量 0.1%的酒石酸或0.3%的枸橼酸,搅拌均匀,保持温 度110~115℃,2小时,至糖液金黄色、透明清亮, 冷却至70℃,加入0.36%碳酸氢钠中和。
29
六、浸膏剂
(一)概述: 浸膏剂系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浸出有效成分,除去
大部分或全部溶剂,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所制成的膏状 或粉状固体制剂。
30
(二)制备方法---煎煮法或渗漉法
药
浸精
浓 干 调整 浸膏
材
出制
缩 燥 浓度
剂
(三)实例分析 颠茄浸膏、刺五加浸膏。
31
七、煎膏剂
(一)概述: 煎膏剂又称膏滋。系指
15
四、浸出液的浓缩与干燥
(一)蒸馏 1.概述 蒸馏系指加热使液体气化,再经冷凝为液体的过程。 2.常用蒸馏方法 (1)常压蒸馏 (2)减压蒸馏 (3)精馏
16
(二)蒸发 1.概述 蒸发系指借加热作用使溶液中的溶剂气化并除去。
从而提高溶液浓度的工艺操作。 2.常用蒸发方法
17
2.常用蒸发方法
常压 蒸发
5
1 概述
6
一、浸出制剂的概念
浸出制剂系指用适当的 溶剂和方法,从药材中浸出 有效成分所制成的供内服或 外用的一类药物制剂,浸出 药剂可直接用于临床,亦可 用作其他制剂的原料。
7
二、浸出制剂的分类
浸出制剂因溶剂、浸出方法和制剂剂型的不同, 可分为以下四类:
水性浸出制剂 醇性浸出制剂 含糖浸出制剂 精制浸出制剂
浸出溶剂系指用于浸出药材中可溶性成分的液 体。常用浸出溶剂如下:
1.极性浸出溶剂:水 2.半极性浸出溶剂:乙醇 丙酮 3.非极性浸出溶剂:乙醚等
12
三、常用的浸出方法
(一)煎煮法
煎煮法是指药材加水煎煮,去渣取汁的一种方法。
其工艺流程如下:
药材 饮片
加水 浸泡
煎煮 2~3次
合并 煎煮
制备 药剂
13
(二)浸渍法 浸渍法是将药材用适当的溶剂在常温或温热条件
4 第四节 浸出制剂的质量控制
4
学习目标
1.掌握浸出制剂的概念与特点。 2.熟悉浸出制剂的类型、常用的浸出溶剂与浸出辅
助剂。 3.了解浸出液的浓缩与干燥的方法与设备。 4.熟练掌握常用的浸出方法、工艺流程、操作要点,
学会原药材的预处理、常用浸出制剂的制备操作。 5.树立高度负责的浸出制剂生产质量意识。
灭菌与 检漏
(三)实例分析
1.清热解毒口服液 2.清喉咽合剂 3.生脉饮
25
三、酒剂
(一)概述: 酒剂系指药材用蒸馏酒浸提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
习惯称为药酒。 (二)制备方法:1.浸渍法 2.渗漉法 (三)实例分析:1.三两半药酒 2.活筋活络酒
26
四、酊剂
(一)概述:酊剂系指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 或溶解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 (二)制备方法: 1.稀释法 2.溶解法
药物制剂技术
1
复习提问
1.查阅维生素C注射液的处方组成,分析处 方中各成分的作用,简述其配制要点。
2
课堂导入
凉茶是两广地区文化的典型代表, 2006年成功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 遗产。凉茶就是药食同源理论的最 好体现,它反映出岭南食文化的通 俗化、大众化、乡土化。
3
目 录 第六章 浸出制剂
1 第一节 概述 2 第二节 浸出制剂的制备 3 第三节 常用浸出制剂
(二)制备方法:主要采用煎煮法 (三)实例分析:旋覆代赭汤
23
二、中药口服液
(一)概述:
中药口服液是指中药
材经过适当方法的提取、纯
化,加入适宜的添加剂制成
的一种口服液体制剂。
24
曾引发争议的中华鳖精
(二)制备方法:
药 预处 提取与 浓 配 过 灌
材
理
精制
缩 液滤封
口 服 液
贴签与 包装
质量 检查
3.浸渍法 4.渗漉法 (三)实例分析:1.碘酊(碘酒) 2.复方土槿皮酊
27
五、流浸膏剂
(一)概述: 流浸膏剂系指药材用
适宜的溶剂浸出有效成分, 蒸去部分溶剂,调整浓度 至规定标准而制成的制剂。
28
(二)制备方法---渗漉法
乙
药
预处 醇 渗
浓 调整 流浸
材
理
漉
缩
浓度 膏剂
(三)实例分析 大黄流浸膏
减压 蒸发
薄膜 蒸发
18
(三)干燥 1.概述:干燥是借助热能使物料中的湿分(水分
或其他溶剂)除去,从而获得干燥产品的工艺操作。 2.常用干燥方法
A
B
C
D
常压 干燥
减压 干燥
喷雾 干燥
冷冻 干燥
19
知识链接-附录Ⅸ M乙醇含量的检查
根据《中国药典》2015版一部附录Ⅸ M,分组 查阅乙醇含量的检查方法(乙醇相对密度和浓度的 对应表可查药典附录)。
34
4 浸出制剂的质量控制
35
一、药材的来源、 品种与规格
药材的来源、品种与 规格是浸出制剂质量 控制的基础
二、制法规范
制备方法和制品的 质量密切相关。
36
三、理化标准
1.含量测定:含量控 制是保证药效的最重 要的手段。2.含醇量 测定。3.其他检查
37
四、卫生学标 准
卫生学标准是指微生物 限度标准,检查微生物 限度也是控制浸出制剂 质量的手段之一。
药材用水煎煮,去渣浓缩后, 加炼糖或炼蜜制成的半流体 制剂,供内服。
32
(二)制备方法---煎煮法或渗漉法 炼蜜、 炼糖
药煎浓 清 膏 材煮缩 膏 滋
(三)实例分析 益母草膏里的或自己熟知的药酒。包 括泡药酒的器具,药材,药酒作用,使用对象, 用法用量。小组统计后,评选出应用最多的药 酒处方和药材。
20
3 常用浸出制剂
21
案例分析
炎炎烈日下,刚忙完农活的老刘觉得头晕、恶 心、乏力、胸闷,心想可能是中暑了,便赶紧回家。 简单的降温处理后老刘找到家里储备的十滴水,喝 下一支,并在阴凉的地方躺下休息了一会,症状便 慢慢减轻了。
22
一、汤剂
(一)概述 汤剂系指药材加水煎煮一定时间后,去渣取汁制
成的液体剂型,主要供内服,少数外用作洗浴,熏蒸, 含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