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关注2—— 岩浆活动
物质来源:地球内部上地幔上部岩浆
运动方式:喷出或侵入
地壳运动和变化
活动结果:形成岩浆岩,其中花岗岩(侵入型)形成地下,结晶 完全,玄武岩 (喷出型)形成于
喷出岩
地表,结晶不完全;
伴随地震和其他形 式的地壳运动。
侵入岩
(2011大纲全国卷) 读图1,完成1~2题。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水 石油 天然气 石油
石油 天然气 水 水
(2009年,北京卷) 图4为北半球某热带海岛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4完成7—9题
图中 A.乙处为河流冲积扇 B.丙处侵蚀比对岸强 C.丁处矿床为天然气 D.戊处位于背斜谷内
(2010年,重庆卷)图4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4,回答8~10题。
8.图中高速公路遂道穿过
避免修建铁路,公路,桥 梁,水库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不易被侵蚀、利于储存 地下岩层坚硬稳定 底部低洼,易汇集水 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 碎易侵蚀为洼地,利于水汇集
岩层不稳定,工程易遭破坏,水库 易渗水
向斜
断层
地壳运动和变化
油 、 气 、 水 的 分 布
(2007,北京)良好的储油构造一般是( )
(2012年高考真题上海卷)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基本形态,回答31-32题
31. 洋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 地震使海底抬升 C. 海底扩张处岩浆涌出
B. 地震导致海底中间凹陷 D. 海底扩张处沉积
32.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 A. 岛弧和海沟 B. 海岭和海沟 C. 海岭和裂谷 D岛弧和裂谷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地壳运动和变化
百度文库
年份
内容
题型与分值
形式
能力
岩石圈物
质循环
内力作用 2011 与地貌 年 外力作用 与地貌
选择每题 以地质构造剖 获取信息 4分或2分,面图和地貌景 分析成因 综合题8- 观图为载体, 10分。 结合人类活动,准确表述 考查地质构造 与地貌的判读、 成因,以及对 人类活动的影 响。
形成地形 海洋 大陆裂谷 褶皱山脉 高原 红海
举 例
张裂
生长
东非大裂谷 阿尔卑斯山 青藏高原
碰撞
消亡
大陆板块和 大洋板块
海沟 岛弧 海岸山脉
马里亚纳海沟 东亚岛弧链 安第斯山脉
东非大裂谷
东非大裂谷:它 南起赞比西河口 以南,北抵红海, 再由红海延伸到 西亚,全长6000 多千米。宽50— 80千米,它的两 侧悬崖高耸,沿 裂谷分布着许多 火山,谷底是一 连串形状狭长的 湖泊。
题,该山体为正在喷发的火山,山体的
岩石应该是岩浆岩,岩浆岩的物质来源 是岩浆,存在于地幔中。
(2012年山东卷)30.图2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发生了
图例
沉积岩Ⅰ
沉积岩Ⅱ

花岗岩
侵蚀面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重点关注3—— 板块构造学说
地壳运动和变化
几点强调 1.将岩石圈分为6大板块。
2. 板块名称和分布、边界类型。 3.板块内部的稳定和板块边界的不稳定是相对的。 4.板块性质、运动方向差异,产生不同地形地貌。
全球六大板块示意图
地壳运动和变化
板块的相对运动与地貌
运动 形式
边界 类型
板块性质 大陆板块和 大洋板块 大陆板块和 大陆板块 大陆板块和 大陆板块
A.盆地
B.断层
C.向斜
D.背斜
(2005,全国卷)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主要的石油进口国,随着需求的增加,石油进口量还将继续增长。 近年,世界市场石油价格持续走高。回答1~4题。 1.图1为某地地层示意。从P点向下钻井,当钻头位于①、②、③“层”时,可能分别探测到
A.天然气 B.水 C.石油 D.天然气
强调 说明 结合示意 过程, 分析 图、实例 解释 成因
地壳运动和变化
1.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强调动态、先后顺 序、相互转化。
2.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强调成因分析。
注:考试说明将课标中“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改为“岩石圈物质循环”,更为科学和准确。
地壳运动和变化
概念
岩浆活动 内力 作用 地 质 作 用 地壳运动
等。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类型 风化 作用类型划分 作用结果 发生地区 普遍 温度变化、水、 形成“风化壳” 生物 流水
地壳运动和变化
“注意” 风化与 侵蚀的 区别
“消 高”
黄土沟壑、喀斯特地貌、 普遍(尤其湿润地 区) 大峡谷
风蚀蘑菇、雅丹地貌 冰斗、角峰 海蚀柱、海蚀崖 干旱半干旱地区 高纬度或高山地区 海岸地区
(2005年,全国卷Ⅲ(新课程))2005平3月28日23时9分(东7区区时)印度 尼西亚的尼亚斯岛附近海域发生8.7级强烈地震。不久又相继在该岛
西略偏北l00千来海底和该岛正南约190千米海底发生强烈余震,这些
地震均发生在靠近两大板块界线的地方。据此回答3-5题 3.该8.7级地震发生时,纽约(西5区)为 A.29日10时9分 B.27日11时9分 B.东北—西南向 C.27日12时9分 D.28日11时9分
A.向斜谷
B.背斜谷
C.向斜山
D.背斜山
(2011年,广东卷) 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1),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断层、向斜、背斜 C.向斜、断层、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 D.背斜、向斜、断层
(2011年高考江苏卷)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考察。该 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 图5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图6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据此回答25~26题。
向背斜的判断 背斜储油、向斜水构
水平、垂 岩层产 背斜 山岭或谷地 成山 直运动 生褶曲 —褶皱 向斜 谷地或山岭 成谷 地 壳 运 动 岩石圈的 板块运动 地震 岩层断裂 陡崖 岩层产生断层、 地垒、地堑 断块山、谷地或低地
造 “地形倒置成因” 举例说明! 例:华山、庐山、渭河 谷地、东非大裂谷等
25.图5中①、②、③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A.向斜、背斜和断层B.断层、向斜和背斜C.背斜、向斜和断层 D.背斜、断层和向斜 26.与图6相对应的剖面图是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2007年天津卷)图5是喜马拉雅山区某交通不便谷地中的景观图。回答9~10题。
9.图中地质构造形成并出露地表的主要 原因是岩层 A.受挤压,经侵蚀 B.受挤压,经风化 C.受张力,经搬运 D.受张力,经沉积 10.形成图中乡村聚落最基本的环境条 件应该是 A.地质灾害少 B.土地可以耕牧 C.河湖密度大 D.旅游资源丰富
地壳运动和变化
特别关注
•大西洋的扩张; •地中海缩小; •东非大裂谷、红海、冰岛的火山、东亚海沟岛弧
链、科迪勒拉山系、喜马拉雅山脉成因;
•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成因。
板块构造学说的应用:
A、全球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2、地中海 —喜马拉雅带 1、环太平洋带
[2012· 北京卷] 2012年7月27日—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 读图,回答1~3题。
活动方式:侵入、喷出 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运动结果 地质构造:褶皱、断层
地震:结构、分布、预防
板块构造学说
变质作用
岩石圈物质循环
构 造 地 貌
外力
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作用结果: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类型 形成的构造 形成的地貌(地形) “注意”
地壳运动和变化
年份
内容
题型与分值
形式
能力
板块构造
学说
2012 年 外力作用 与地貌
选择每题 以地质构造剖 获取信息 8分,综 面图和地貌景 分析成因 合题6分。 观图为载体, 结合人类活动,准确表述 考查地质构造 与地貌的判读、 成因,以及对 人类活动的影 响。
2012年7月27日~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将在英国 伦敦举行。 读图1,回答第1~3题。
4.该岛附近作为板块边界的海沟的走向为
A东西向 C南北向 D.西北—东南向
5.该海沟两侧的板块是
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C.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B.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D.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2005年全国卷)39.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8是某群岛附近海域等深线图。喀拉喀托火山于1853年8月26日从水深305米的海 底猛烈喷发,引发的海啸导致澳大利亚36000多人丧生。这次火山喷发后,火山露 出海面,其后又多次喷发。现今该火山海拔813米。
(1)填空:喀拉喀托火山顶与图示最低处 相对高度是 米。(3分)图中A城市名称 是 ,它是 (国家)的首都。 (2)写出图示范围内板块界线的类型及板 块的名称。 (3)简要说明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的原因。
(05江苏文综卷) 读我国西南局部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示意图(图1),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壳运动、气候和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等方面,简述该地区地震、泥石流灾害频 发的自然原因。(6分) (2)简述该地区泥石流频发的人为原因。(1分) (3)除地震和泥石流外,危及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还有 、
2.英国(
)
A.地处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B.西部海岸线曲折,珊瑚礁发育好 C.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D.多数河流短,含沙少,无结冰期
(2011海南) 21.读图7,指出图示地区板块界线的位置,分析该地区多火 山的原因。(10分)
【答案要点】 界线:陆地西南海岸线附近(沿2 000~3 000米左右等深线)的海沟。 原因:大洋(西南侧的)板块俯冲到大陆(东北侧的,或美洲)板块之下(或答两侧的板 块互相挤压),导致这里多火山。
(2005年,北京卷(新课程)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北京时间),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3.9°N,95.9°E)发生地震 并引起海啸。回答1~4题。
该地震发生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图1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
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印度洋板块与( ) A.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C.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D.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地形及举例
高大山地:阿 尔卑斯山 谷地
地垒
断层 地堑
相对上升
相对下降
块状山地:华 山、庐山
狭长凹陷地带: 渭河平原
构造地貌实践意义
构造 名称
地壳运动和变化
实践意义
修建工程隧道
原因及依据
结构稳定,利于防止水渗漏 岩层封闭,不易挥发,利于储藏
背斜 石油、天然气储藏区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煤、铁储藏区 修建大坝 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 分布 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 发育
36.(36分)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2)简述图中滦河 三角洲的成因。(6分
在滦河河口附近, 流速减缓,泥沙 堆积,形成三 角洲。
课标要求
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 外力因素。
地壳运动和变化
知识点
要求
检测途径 备注
1.地球内部结构。 2.三大类岩石成因、位置。 3.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4.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 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5.地质构造判读,形成的地貌类 型及其实践意义。 6.基本河流地貌形成与分布及对 实践的影响。
A.地表 C.地壳下部 B.地壳上部 D.地幔
地壳运动和变化
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解析】近年世界各地地震和火山喷发类的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受到关注。 该题以火山喷发的景观图片为背景,重点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原理。既 关注到地理热点问题,又有对自然地理 核心知识考查的独特视角。考查考生从 图像中准确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第1
2.英国 A.地处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B.西部海岸线曲折,珊瑚礁发育好 C.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D.多数河流短,含沙少,无结冰期
图5为温带某景区导游图。 读图,回答第10、11题。
10.在图示景区的主要自然景观 中, A.峡谷由河流下切塑造而成 B.河流补给主要靠冰雪融水 C.瀑布的落差受径流量控制 D.湖泊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的
海岭、海沟、裂谷、高 名称、边界类型; 大年轻的褶皱山脉等 解释地形和地震的成因 震级和烈度的区别 世界地震带 火山和熔岩高原(东非 世界火山带 高原) 岩石变质形成变质岩 发生在地壳深处
岩浆活动 (侵入和喷出) 变质作用
重点关注1—— 褶皱和断层的对比分析
地质构造 背斜 褶皱 向斜
图示
岩层变化 向上拱起 向下凹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