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面积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4《三角形的面积》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4《三角形的面积》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71da1ef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99.png)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4《三角形的面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理解其含义。
在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概念,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发现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的面积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通过操作活动,逐步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内在联系,能够灵活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概念,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其他学生和老师进行评价、补充。
4.讲解与演示:老师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总结,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操作,讲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5.练习与运用: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优秀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优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ef54e1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1f.png)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和计算公式,他们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和计算公式的理解。
2.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直观演示法进行教学。
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共同学习,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回顾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的面积如何计算。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通过剪拼、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的探究结果,分享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4.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进行解释和讲解。
5.练习:学生进行练习题,运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有条理。
可以采用流程图、图示、公式等形式展示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和计算方法。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63e69e65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45.png)
教案:《三角形的面积》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教材版本: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 能够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和应用。
2. 解决与三角形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2.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和讲解。
2. 练习题或作业纸,用于学生的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如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那么你们知道三角形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吗?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三角形的面积》。
二、新课讲解1. 讲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a. 课件或黑板展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b. 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发现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c. 讲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的面积 = 底× 高÷ 2。
2. 举例说明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三、课堂练习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讲解,总结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2. 强调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1.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年级上数学课件-三角形的面积_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数学课件-三角形的面积_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287d45dd5a8102d277a22f0c.png)
三角形的面积
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
三角形的高
高
底 底 高
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高
高 底
底 高
思考 :
怎样应用所学的方法探究三角形的面积 计算公式?
(A) (B)
(C)
• A组: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 拼成一个已学的什么图形?
高
高
底
底
想一想: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 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S=ah÷2
聊一聊
1、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 得来的?
2、在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进 行计算时,应该注意哪些问 题?
例2:红领巾的底是
100cm,高33cm,它的 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00cm
S=ah÷2
33cm
=100 ×33 ÷2
=1650(cm2)
答:它的面积是1650平方厘米
做一做
你能计算出下面三角形的面积吗?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 考的方 法。2021/8/12021/8/1Sunday, August 01,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12021/8/12021/8/18/1/2021 9:49:41 PM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8/12021/8/12021/8/1Aug-211-Aug- 21
4厘米
5.6 3.5
3厘米
5厘米
选择适当的数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厘 米
7厘米
厘 米 12厘米
下面中哪个三角形的面积与画阴影的三角形 的面积相等?你能在图中再画出一个与画阴影的 三角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试试看。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4《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4《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264f533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f6.png)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4《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4.4《三角形的面积》是小学数学中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材中,已给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理解并记忆这个公式,并能运用它来计算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的面积。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的面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他们可能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记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计算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过程,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难点:理解并记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操作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课件,包括导入、讲解、练习等环节。
2.学具:准备一些三角形模型,用于学生的观察和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不同类型的三角形面积计算题目,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三角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你们见过这些三角形吗?它们有什么特点?然后,提出问题: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底和高来计算,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应该如何计算呢?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讲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0cfc416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75.png)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体会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背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需借助具体情境,对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各有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体会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转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学具、黑板等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活情境为背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总结规律。
3.实践:学生动手操作,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帮助。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81eef19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61.png)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四边形面积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部分学生可能已经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但仍有部分学生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不透彻,运用不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运用。
2.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对公式含义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剪刀、彩纸等。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例题、练习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三角形框架,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课件展示公式推导的过程。
让学生初步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三角形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一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题目。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形的面积》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形的面积》](https://img.taocdn.com/s3/m/4b3f2477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29.png)
教案:《三角形的面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学生用三角板、直尺、量角器等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实物,如三角尺、三角旗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都有三条边和三个角。
-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三角形的面积是怎么计算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角形的面积。
2. 探究新知-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三角形的底和高。
-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和它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吗?-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三角形的面积与它的底和高有关。
3. 动手操作- 让学生拿出三角板、直尺、量角器等工具,自己动手画一个三角形,并测量它的底和高。
- 引导学生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出自己画的三角形的面积。
4. 小组讨论-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
5. 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 = 底× 高÷ 2。
- 强调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中的底和高必须垂直。
6. 巩固练习-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三角形的图形,让学生计算它们的面积。
-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计算过程。
7. 课堂小结-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今天学习的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计算方法。
- 强调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中的底和高必须垂直。
8. 课后作业- 让学生回家后,用三角板、直尺、量角器等工具画一个三角形,并测量它的底和高,计算出它的面积。
-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计算过程。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4《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4《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f28d5fdf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1d.png)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4《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4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特点,以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对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已经掌握了转换思想,能够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进行计算。
因此,学生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能够通过类比和转换思想,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但部分学生对公式的记忆和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转换思想,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实例讲解,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三角形的模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2.准备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PPT,用于讲解和复习。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联系。
提问:你们能想办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b363b37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57.png)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节探究活动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并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依托,引导学生通过剪拼、观察、比较等方法,发现并归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和保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并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并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发现并归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合作交流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实践活动法:教师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剪刀、彩纸、直尺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份三角形纸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那么三角形呢?它的面积又是怎么计算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角形的面积。
呈现(10分钟)1.教师分发三角形纸片,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演示他们的计算方法,并解释他们的思路。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4《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4《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a4bb225f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cc.png)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4《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4《三角形的面积》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2.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剪拼方法,将三角形转换为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3.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学会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边形、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计算三角形面积时,还需要加强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剪拼方法,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2.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三角形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2.演示法:展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过程。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剪拼三角形,推导出面积公式。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剪刀、胶水、彩色笔。
2.课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及实际问题。
3.练习题:不同类型的三角形面积计算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及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呈现(10分钟)讲解三角形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让学生理解并记忆三角形面积公式。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剪拼三角形,推导出面积公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面积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掌握情况。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形的面积》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形的面积》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6e5141a3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86.png)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形的面积》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坚信“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本节课,我将带领五年级的学生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北师大版教材,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五章《几何图形》中的第二节《三角形的面积》。
主要内容包括: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2. 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记忆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剪刀、彩纸。
2.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三角形纸片、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三角形物体,如三角尺、三角形桌面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三角形。
2. 自主探究:让学生用彩纸剪出一个三角形,并用直尺和圆规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已知的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推导。
4. 讲解演示: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5.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讲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题。
6.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三角形面积公式:面积 = 底× 高÷ 22.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剪切、拼接等操作,将三角形转化为已知的图形,从而得出三角形面积公式。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三角形的面积-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三角形的面积-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caf08b81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6c.png)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三角形的面积北师大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五年级上数学教案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三角形的面积。
一、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面积定义2.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3. 三角形面积的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定义,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2. 能够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够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三角形模型学具:练习本、三角板、直尺、铅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拿出一个三角形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三角形的特征。
提问:你们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吗?2. 讲解三角形面积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用黑板和粉笔演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动手操作。
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典型的三角形面积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讲解答案,并解释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三角形面积计算的练习题,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三角形面积的应用: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一个三角形土地的面积。
六、板书设计黑板上写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并在旁边标注单位。
七、作业设计(1)底为4米,高为6米的三角形(2)底为5厘米,高为8厘米的三角形答案:(1)三角形的面积为12平方米(2)三角形的面积为20平方厘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但在课堂上,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更复杂的问题,例如计算多边形的面积。
第四单元《三角形面积》(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四单元《三角形面积》(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29b2776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34.png)
第四单元《三角形面积》(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三角形面积》。
具体内容包括: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三角形面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灵活运用。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三角形面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重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记忆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三角板、直尺、剪刀、胶水。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纸片、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三角形面积的实际问题,如:一个三角形农田,其底为6米,高为4米,求这个农田的面积。
2. 自主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使用已学的矩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3. 教师讲解:引导学生通过剪、拼、观察等方法,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
讲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含义和应用。
4. 例题讲解:出示一组三角形面积的例题,如:一个底为8米,高为6米的三角形,求其面积。
让学生独立思考,上台讲解解题过程。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三角形面积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6. 巩固提高:出示一些关于三角形面积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如:一个三角形屋顶,底为10米,高为8米,求这个屋顶的面积。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三角形面积公式:S = 1/2 × b × h2. 三角形面积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农田、屋顶等。
七、作业设计(1) 底为5米,高为7米的三角形。
(2) 底为8米,高为6米的三角形。
(3) 底为10米,高为8米的三角形。
2. 答案:(1) 35平方米(2) 48平方米(3) 40平方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将在课后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课件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fa28271453610661ed9f4e5.png)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 程,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 算。
2.能力目标:培养大家观察能力、动手操作 能力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同学们勤于思考,积极探 索的学习精神。
1.你知道我是什么图形吗?我的面积公 式是什么吗?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口算下面三角形的面积
6×4÷2 8×3÷2
12×2÷2
=12(平方厘米) =12(平方厘米)= 12 (平方厘米)
4 厘米 6 厘米
8厘米 3厘米
12 厘米 2厘米
图中每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请你用
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
厘
平方厘米(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米
4
4 4
1
厘 米 6厘米
能在图中画出一个与红色的三角形面积 相等的三角形吗?试试看。
哇,你真聪明!
考考你
一张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纸,从
一边的中点到邻边的中点连一条线段,
沿这条线段剪去一个角,剩下的面积
是多少? 4
2
2
4
4
4×4-2×2÷2
厘
=16-2
米
=14(平方厘米)
4厘米
答:剩下的面积是14平方 厘米。
作业:
1.如下图,把三角形ABC的BC边四等分,
厘
厘
米
米
6厘米
6厘米
25×8÷2 =100(平方厘米)
答:这个草地的面积是 100平方厘米。
判断题
1.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
面积的一半。
(× )
2.两个钝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平行四边形。( ×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97e9a5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ab.png)
师:同学们,如果用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面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 生:S=ah÷2。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现在我们就用三角形 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好吗?(好) 教学例1 师:要求出流动红旗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 生:必须知道流动红旗的底和高。 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反馈答案:28×25÷2=350(cm2)
师: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呢?跟大家说说吧! 学生讨论。 老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转化的方法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 样的转化方法还有很多,所以希望同学们在课下也利用这些方法来了解身 边的事物,学习没有学过的数学知识。
板块三、课堂练习 新课讲授完以后,出示练习题。 一、计算下面三角形的面积。
八、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操作中掌握方法,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教师创设的问题要尽可能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 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或与伙伴合作,找到最佳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学 生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才能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三、说教学目标
1、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 式,并能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2、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解 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通过操作、视察、比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概括能力和推理 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五、说教法学法
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 样的。面对问题,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无论哪个学生,凡 是以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特点,以自己的步调进行学习,都是有 效的。为此在教学时我十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 方法的多样化,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4三角形的面积课件共15张PPT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4三角形的面积课件共1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f15e68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23.png)
┐
拼一拼,想一想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什么图形?2、拼成图形的面积你会算吗?3、拼得新的图形的底与高和所用三角形的底与高有什么关系?4、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得的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两个相同的锐角三角形
实践探究
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两个相同的钝角三角形
说一说图意:
如果只用一个三角形,你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吗? (提示:可以通过剪拼来试试)
谢谢大家
实践探究
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
实践探究
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
2.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和。
底
高
实践探究
┐
┐
上图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三角形ABD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6
三角形彩旗的面积是570cm2,高是38cm,彩旗高对应的底是多少厘米?
570×2÷38=30(cm) 答:彩旗高对应的底是30厘米。
图中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求三角形面积
求平行四边形面积
转化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旧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角形面积=底×高÷2
解决
还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 S = 底×高÷2 高 = 三角形面积×2÷底
= 35.9×2÷9
根据方程式计算:
解:设对应的高是×分米。 9X÷2=35.1
=70.2÷9 =7.8(分米)
9X=70.2 X=7.8
答:这条高对应的高是7.8分米。
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面积北师大 版
等底等高形状不同的三角形面积相同吗,算一算吧! 提示:相同
数学五年级
上册
第四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第6课时 三角形的面积(2)
一、新课导入
算一算:红领巾的底是28cm ,高25cm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 米?
S=底×高÷2 =28×25÷2 =350c㎡
答:它的面积是350平方厘米。
二、探究新知 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和高,你会求这条高对应的底边吗?
提示:用两种方法可以求,直接列算式或者列方程。
方法:先算出所有图形面积再比较。
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面积北师大 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面积北师大 版
三、课堂练习 三角形彩旗的面积是570cm²,高是38cm,彩旗高对应的 底是多少厘米?
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面积北师大 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面积北师大 版
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 S=底×高÷2 底=570×2÷38
=1140÷38 =30cm
使用方程式: 解:设彩旗高对应的底是X厘米。
38X÷2=570 38X=1140
X=30
答:彩旗高对应的底是3ຫໍສະໝຸດ 厘米。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面积北师大 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面积北师大 版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疑惑?
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面积北师大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