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绝对优势:一国相对另一国某种商品生产效率更高即有绝对优势。

2.比较优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另一国均处于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其中优势(或劣势)相对较大(小)的商品为其比较优势商品。

3.提供曲线:表明一国在不同的相对价格水平下,为了获取一定数量的进口商品而愿意提供的出口商品的数量。

4.资本密集型商品:如果生产Y的资本/劳动比率大于生产X的资本/劳动比率,就说Y是资本密集型商品。

5.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对美国1947年的贸易数据进行计算,以验证美国的贸易结构同H-O理论的结论是否一致。他选择一组具有代表性的出口品和进口竞争品,计算每百万美元出口品和进口竞争品所使用的资本和劳动量,从而得到出口品和进口竞争品的资本/劳动比率。进而,他发现验证结果与H-O理论发生矛盾,从而出现所谓的里昂惕夫之谜。

6.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国际贸易在使同种商品在两国的相对价格差异均等化的同时,会使各国同质的生产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与绝对收入。

7.规模经济:指生产过程中随着产量的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递减,换言之,是指生产过程中产出的增长比例高于要素投入增长比例的生产状况,又称为规模报酬递增。

8.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或者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

9.出口扩张型增长:出口行业的生产能力增长得比较快,从而使得国内生产增加,出口扩张。

10.自愿出口限制:这是一种与进口配额相类似的贸易保护措施,但不是由进口国对进口商品实行配额,而是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和压力下,“自愿”地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般为3~5年)限制本国商品的出口数额。

11.幼稚产业:指经济落后国家中处于成长阶段,尚未发育成熟但具有潜在发展优势的产业。

12.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寡头垄断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13.贸易转移型关税同盟:指关税同盟建立后,一国的进口由非成员国低成本的产品转向成员国高成本的产品时所发生的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和福利减少的效应。

14.区域经济一体化: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经济体)之间通过谈判和磋商达成协议,实行不同程度的经济联合和共同的经济调节,(如相互间采取减少或取消贸易壁垒的贸易政策、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某些共同的经济政策等,)最终实现区域内部的自由贸易。

15.自由贸易区:指由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或经济体组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16.跨国公司:一般是指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国外设立分公司或控制东道国当地企业使之成为其子公司,从事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企业。

17.资本国际流动:指各国为了某种经济目的进行交易而产生的资本跨越国界,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的活动。包括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两个方面。

18.外国直接投资:指投资者在另一国新建生产经营实体,或把资本投入另一国的工商企业,并以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权、获取利润为目的的对外投资活动。

简答题

1.重商主义的评价

1.存在不少幼稚之处,理论价值有限

(1)亚当斯密指出一国的实际财富并不是金银货币的存量,金银货币只是获得物质财富的媒介或手段,真正的财富是该国国民所能消费的本国和外国的商品的数量和种类(物质财富观),这些资源越多,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就越高。

(2)大卫休谟的“铸币——价格流转机制”,证明奉行重商主义的国家想要连续不断地积累货币的目的是达不到的。

2.开始为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形成的国际贸易一般理论奠定基础

3.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

2.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

(1)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其中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为其比较优势商品,而劣势较大的商品为其比较劣势商品。

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另一国均处于绝对优势,其中优势相对较大的商品为其比较优势商品,而优势较小的商品为其比较劣势商品。

(2)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绝对优劣势,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别,就有可能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3)一国应专门生产和出口其比较优势产品,同时进口其比较劣势商品。

(4)这样,a.生产资源可以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这两种商品会有很大的产出增值,这种增值可以用来测度两国专业化所产生的收益b.这种收益通过国际贸易在两国间进行分配。

3.赫俄萨定理的内容和均等化过程

内容:国际贸易在使同种商品在两国的相对价格差异均等化的同时,会使各国同质的生产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与绝对收入。

均等化过程:书P36—37

4.里昂惕夫之谜和人力资本说

1951年,瓦西里里昂惕夫依据美国1947年的贸易数据,对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进行了检验。当时,美国是世界上资本最丰裕的国家,根据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美国在国际贸易中应当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里昂惕夫对美国1947年的数据进行了计算,以验证美国的贸易结构同H-O理论的结论是否一致。他选择一组具有代表性的出口品和进口竞争品,计算每百万美元出口品和进口竞争品的资本/劳动比率。

1947年,美国生产百万美元出口品的资本/劳动比率为14010,生产同量进口竞争品的资本/劳动比率为18180,两者之比等于0.771,即出口品的资本密集度低于进口品的资本密集度。据此可以认为,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但根据常识判断,美国资本相对丰裕而劳动相对稀缺,于是,验证结果与H-O理论发生矛盾,从而出现所谓的里昂惕夫之谜。

人力资本说:

(1)劳动分熟练、非熟练、高技能、低技能;

(2)熟练、高技能的劳动是人力资本,在其背后有大量的基本投资(如教育);

(3)美国出口行业中包含的这些人力资本高于进口行业,但里昂·惕夫在计算时未考虑这些;

(4)如果将这些人力资本补充进去,则结果大于1。

5.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的源泉和雷布津斯基定理的内容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或者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

经济增长侧重于经济的数量方面,而经济发展的内涵较宽,既包含数量的增长又包含质量的提升,突出体现为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

从两者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一般来说,没有经济增长不可能有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并不一定都会导向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的源泉:任何社会产出的增加都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投入以及生产中所使用的技术。社会中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就是劳动和资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生产过程中资本和劳动的投入量,产量必然增加。另一方面,在资本和劳动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技术进步,资本和劳动的生产率提高,产量也会增加。所以,劳动投入量的增加、资本投入量的增加和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三个源泉。

雷布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一种生产要素的增长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生产扩大,使密集使用其它要素的商品生产缩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