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考题训练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题九 古诗文积累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题九 古诗文积累](https://img.taocdn.com/s3/m/2eb5f049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be.png)
是:
,
。
(6)《<论语>十二章》中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劝人珍惜时光的语句
是:
,
。
(7)我们都向往蓝天白云、青山碧水、鸟语花香的美好环境,请用连续的两句古诗
文把你心中理想的生态环境描绘出来:
,
。
【答案】:
(1)随风直到夜郎西(2)芳草萋萋鹦鹉洲(3)衡阳雁去无留意(4)黑云压城城
欲摧(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7)示例:①
(3)运用默写型:给出一定语境,按语境内容恰当运用(默写) 诗文句。
2.常考句子类型:主旨句、重点句、抒情句、议论句、描 写句、哲理句。
备考·指南
一、直接默写型 【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
直接型默写就是用填空的考查形式,考查考生对考纲规定 的 24 篇古文及 48 首古诗的掌握情况。常见的考查内容有直接 写出所给语句的上句、下句或中间句以及默写或补充整首诗词 两种形式。
,
”。
6.三年的初中生活结束了,有的同学满载而归,而有的却空空如也,这让我们明白了“业精
于勤荒于嬉,
”的道理。
7.人生需要学习,也需要雕琢。这正如《礼记》中所说:“
,
;人不学,不
知道。”
8.孝敬、回报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今天不少独生子女对此理解不够深刻,他们应
该牢记《增广贤文》中的名句“
,鸦有反哺之义”。
“报国建功”的铿锵之音。杜甫《春望》中(1)“
,
”确切地
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
(2)“
,
”充分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孟浩然《望洞庭湖
赠张丞相》中(3)“
北京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古诗词鉴赏题型分析
![北京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古诗词鉴赏题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c3f1b4e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0c.png)
202X真题
阅读《黄鹤楼》,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 诗歌颔联、颈联用精当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用“悠悠”形容白云的飘 荡无定,用“①______”形容汉阳树的清楚可数,用“萋萋”形容②______。
出题角度:考察诗歌主题或情感的理解和归纳能力, 联系诗歌写作技法与个别诗歌赏析常识。
202X真题
(二)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9-10题。(共5分)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了落花。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 样的情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
202X真题
(二)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①》,完成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①【蜀州】有的版本写作“蜀川”。
8. 这是一首送别诗。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 “_______”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安慰鼓励友人。全诗 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_______之情,也表现了诗人_______的人生态度。
出题角度:联系相同意象的诗歌创作,但作品为小学学习篇目,有跨学段考察知 识积累的意图。
202X真题
(一)默写。(共4分)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2)是故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礼记》) (3)同学们参观革命纪念馆,被先烈们忧家国、求真理、无惧 牺牲的事迹深深感动。请从古诗文中选择两句来表现先烈们的精 神,你选择的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_”。(本试卷中出 现的句子除外。每句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北京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模拟训练题
![北京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模拟训练题](https://img.taocdn.com/s3/m/1d5100f2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07.png)
诗歌鉴赏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本诗首段的词语“①____”将风拟人化,显示出狂风破屋的巨大威力;紧接着二、三段通过“群童抱茅”和“①______”的铺叙,为最后一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情感升华奠定了基础。
我们从这首诗中能够感受到一位①_______的诗人形象。
2.刘禹锡《陋室铭》中“南阳诸葛庐”、陶渊明《饮酒》中“结庐在人境”与本诗“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都写到了“庐”。
请简要说明三位诗人分别借“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阅读《饮酒(其五)》,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诗的开头,诗人虽然“结庐在人境”,却感受不到“_____”;诗的结尾,诗人已得“_____”,却“欲辨已忘言”。
4.“心远地自偏”一句中的“心远”意指远离俗世生活。
依据这首诗的内容,你认为诗人理想的生活场景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描述。
(不得抄写原文)阅读《观沧海》,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动静结合是古诗文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往往能够达到“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效果。
本诗中用“澹澹”表现了水波荡漾之动态,用“①____”描绘出静态的山岛耸立挺拔的样子;再写草木与洪波,静与动映衬,显示大海①____的特点,形成意象和意境的和谐统一。
2024年北京市六大主城区中考二模语文汇编:古诗文阅读(含答案)
![2024年北京市六大主城区中考二模语文汇编:古诗文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9df3d0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7b.png)
一、(2024北京海淀初三二模)古诗文阅读(共17分)(一)默写。
(共4分)5.沙鸥翔集,锦鳞游泳,_________,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1分)6.诗人善于运用典故寄寓自己的情感。
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①____”,将历史事件进行假设,含蓄表达了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气;秋瑾的《满江红》中“____②____?____③____!”化用白居易的诗句,抒写了知音难觅、抱负难成的苦闷心境。
(3分)(二)阅读《望岳》,完成7-8题。
(共6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前两句以问答形式领起全篇,“青未了”写出了泰山的郁郁葱葱、绵延无尽。
B.“钟神秀”以拟人笔法写出了大自然对泰山的钟爱,它将神奇秀丽聚集于泰山。
C.“荡胸生曾云”一句写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变幻不已,心胸为之荡漾。
D.诗歌最后两句写诗人登临绝顶之后生发感慨,表现了他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8.苏轼有“诗赋以一字见工拙”之语,本诗中“阴阳割.昏晓”和孟郊《游终南山》中“南山塞.天地”皆因加点字而成为写山的奇句。
请分别赏析两句中的一字之妙。
(4分)(三)阅读《爱莲说》,完成9-11题。
(共7分)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甲】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乙】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丙】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下列对文中加点字意思或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水陆草木之花”中“之”的意思与“往之女家”中“之”的意思不同。
B.文章第一段中两处加点的“而”都表转折关系,凸显了荷花的可贵品质。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b1a85d763231126edb11d1.png)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古诗词阅读长相思(唐)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根据上面两首《长相思》,说说“长相思”词的写作特点。
(2)两首《长相思》都写到“山”“水”,但蕴含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案】(1)①一首36字。
②上下阙格式相同,一阙4句。
③一韵到底,有叠韵。
④取材上多写相思之情。
(2)①白居易《长相思》以流水比人,暗喻少妇的心随着流水追随丈夫远去。
“吴山点点愁”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地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
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
②纳兰《长相思》里提到“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
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这首词表达纳兰“思归”的委婉心境。
【解析】【分析】(1)本题两首“长相思”的字数相同,都是36个字。
两首上下阕的格式相同,四句18个字。
都押韵。
白居易词韵脚是“ou”,表达思念亲人的情感。
纳兰性德词韵脚是“ing”,表达思念家乡的情感。
(2)白居易《长相思》他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绵绵的离情别绪,深沉的思念和由此而产生的怨恨情绪;外景中明明的月光,长长的流水,点点的远山,与思妇内心世界中悠悠的思怨,极为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
2022-2023年北京语文中考专项训练—诗歌阅读(含答案)
![2022-2023年北京语文中考专项训练—诗歌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86e779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81.png)
2022-2023年北京语文中考专项训练—诗歌阅读(含答案)2022-2023年北京语文中考专项训练—诗歌阅读阅读《黄鹤楼》,回答下列两小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这首诗前两联从神话传说写起,巧用仙人乘鹤归去的典故引出黄鹤楼,然后借黄鹤一去不复返,唯有天际白云悠悠千载,表达诗人①的感慨。
颈联诗意一转,由怀古回到现实,诗人描写登楼所见:②,③。
境界阔大,色彩鲜明。
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 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和本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都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请结合诗句的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这种思乡之情的。
答: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两小题。
【甲】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望岳杜甫西岳①崚嶒②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③入谷无归路,箭栝④通天有一门⑤。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注:①[西岳]即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
②[崚嶒(língcéng)]形容山势高峻。
③[车箱]华阴市西南二十五里有车箱谷,深不可测。
④[箭栝(guā)]指华山箭栝峰,“箭栝”原意为“箭的末端”。
⑤[一门]此处指南天门。
(1) 这两首《望岳》分别创作于杜甫的青年和中年时期,写出了岱宗和西岳的共同特点是。
与甲诗表现出的诗人的人生态度相比,乙诗则更多地表现出诗人的失意与彷徨,这一点从乙诗中等词语可以感受到。
(2)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齐鲁青未了”一句,从近观的视角描绘了苍翠山色,表现了岱宗的地理特点和诗人的独特体验。
北京中考诗歌鉴赏专练题带答案
![北京中考诗歌鉴赏专练题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22dc2089eb172ded63b7ea.png)
北京中考诗歌鉴赏专练题带答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北京中考诗歌鉴赏专练题带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北京中考语文科目的诗歌鉴赏题是考试的一个难点,同学们加强诗歌鉴赏练习是备考的关键,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北京中考诗歌鉴赏专练题,欢迎考生备考练习。
北京中考诗歌鉴赏专练题(一)...北京中考语文科目的诗歌鉴赏题是考试的一个难点,同学们加强诗歌鉴赏练习是备考的关键,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北京中考诗歌鉴赏专练题,欢迎考生备考练习。
北京中考诗歌鉴赏专练题(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8—9题。
临江仙暮春赵长卿①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
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
别来此处最萦牵。
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注:①作者是宋朝宗室,"靖康"之变后,北宋亡于金人,宗室纷纷南迁,最后定居临安一带。
8."过尽征鸿来尽燕"一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5分)9.词尾作者以景作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词内容进行分析。
(6分)北京中考诗歌鉴赏专练题答案8.表达了词人思念故园的情感(1分),词人用比兴手法,以征鸿喻飘泊异乡的旅客,以的神态,含蓄写出词人期盼和失望之情。
(2分)9.词人设想自己登上归船,蜷缩在低矮的船篷下,聆听敲打着船篷的雨声,从船舱中望去,只见断桥一带的杨柳,迷迷潆潆,似乎笼罩着一层烟雾。
(2分)词人借想象之景写出心境的凄凉和心中欲去而流连、不去更思归的复杂情绪(2分)词的最后以景作结,寄情于景,从渲染情境,使词含蓄隽永,意犹未尽,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
(2分)北京中考诗歌鉴赏专练题(二)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完成8——9题。
沉醉东风对酒卢挚对酒问人生几何,被无情日月消磨。
炼成腹内丹①,泼煞心头火②。
葫芦提③醉中闲过。
万里云入浩歌,一任旁人笑我。
注释:①内丹:宋元之际的道教主张以体内的"精""气"为药物,用"神"去烧炼,使精、气、神凝聚成"内丹"。
北京市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08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北京市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08古代诗歌鉴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8cc287a312b3169a451a43a.png)
寓情于景 写作 手法 (表 达技 巧) 表达 方式 借景抒情 景物描写 描写 细节描写 白描 议论 叙事
常见于直接揭示某种哲理的诗句中,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种表达方式较为少见,常见于长篇叙事诗中,如《木兰诗》《卖炭翁》等
中考考情速递
5.考点频率:主要考查内容理解、情景画面比较欣赏、情景默写,本专题将对课文诗歌高频考点内容 进行梳理,帮助同学们高效备考,精准把握各考点的设分项。 6.难度评估:诗歌鉴赏题有 3 道题,出自课内 2 道,课内外结合 1 道,难度不高,贴近初中学生的能力水 平。只要认真备考,全面掌握课文古代诗歌内容,规范答题语言,就能取得满分。 7.篇目预测:北京 2019 年中考将会继续考查部编版、苏教版以及北京市其他区县在用版本的古代诗 歌共有篇目,除 2018 年考查的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以及题型示例中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外,均是 考查对象,重点将是本届学生学习过的八年级和九年级的古代诗歌,建议大家进行重点复习。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
中考考情速递
2018《中考说明》规定篇目 1.观沧海 11.己亥杂诗(其五) 12.泊秦淮 13.黄鹤楼 (2018年考查) 14.使至塞上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次北固山下 4.天净沙·秋思 5.夜雨寄北 6.木兰诗 7.登幽州台歌 8.望岳 9.登飞来峰 10.游山西村
中考考情速递
【考情总结】
1.考查范围:北京中考试卷考查的古代诗歌,为部编版和苏教版以及北京市其他区县在用版本共有 篇目,比如,2018 年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人教版七上、苏教版七上),2019 年北京市中考命题古代诗歌 选材将会继续选择共有篇目,这将是专题训练的重点。 2.题量分值:北京中考近七年第一次考查古代诗歌,设为 3 题 6 分,题型为 2 道填情境默写,2 分);1 道诗境鉴赏简答题 3 分(诗歌内容与两幅图画比较阅读,说 明哪幅图画能表现诗歌画线一联的景象)。这是 2018 年北京市中考命题新导向和新题型,2019 年北京 市中考可能会延续这种命题导向和类似题型,这在专题训练中会有充分的体现。
2024北京九年级二模语文汇编:诗歌鉴赏
![2024北京九年级二模语文汇编: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7135bf64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a2.png)
2024北京初三二模语文汇编诗歌鉴赏一、诗歌鉴赏(2024北京海淀初三二模)阅读《望岳》,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以问答形式领起全篇,“青未了”写出了泰山的郁郁葱葱,绵延无尽。
B.“钟神秀”以拟人笔法写出了大自然对泰山的钟爱,它将神奇秀丽聚集于泰山。
C.“荡胸生层云”一句写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变幻不已,心胸为之荡漾。
D.诗歌最后两句写诗人登临绝顶之后生发感慨,表现了他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苏轼有“诗赋以一字见工拙”之语,本诗中“阴阳割.昏晓”和孟郊《游终南山》中“南山塞.天地”皆因加点字而成为写山的奇句。
请分别赏析两句中的一字之妙。
(2024北京东城初三二模)阅读《游山西村》,完成各题。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3.本诗首联中的“① ”和“足”二字突出表现了农家待客的热情,颔联和颈联展现了自然风光的美好和民风民俗的淳朴,尾联表达了① 的情感。
4.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线诗句中的情景。
(2024北京西城初三二模)阅读《游山西村》,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xiāo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5.《游山西村》是一首记游抒情诗,全诗无一“游”字,却处处紧切“游”字。
首联中用“ ”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颔联绘景中蕴含哲理—— ;颈联描摹风俗之美,展现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尾联临别相约,传达出之情。
6.有同学在默写本诗时总将“萧”与“箫”混淆,请根据诗歌内容,给同学讲清楚这个字的正确写法。
(2024北京丰台初三二模)阅读《卖炭翁》,完成下面小题。
2023北京市语文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试卷
![2023北京市语文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47cbc24f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8.png)
2023北京市语文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试卷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长安听百舌①韦鼎风烟异,一鸟忽相惊。
那②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
【注释】①百舌:鸟名。
这种鸟黑羽黄嘴,能反复模仿百鸟之音。
②那:即“哪”。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2)请简要赏析“惊”字的妙处。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展现的画面。
(2)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一句的表达效果。
(3)谈谈你对这首词末句“古今幽恨几时平”的理解。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杰。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陈与义:宋代爱国词人。
这首词是国家遭受兵乱时节,作者流寓在湖南、湖北一带时所作。
(1)请赏析这首词的思路。
(2)试分析下阕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怀古诗。
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这两句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2)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2020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标版练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851
![2020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标版练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851](https://img.taocdn.com/s3/m/5645929e89eb172ded63b7cc.png)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②禁:消受。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
(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
)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读懂诗歌]春天,韦曲的花盛开,在微风的吹拂下十分活泼可爱,让人流连忘返;家家户户的春花姹紫嫣红,实在惹人喜爱。
这满杯的美酒应该终日痛饮,我满头白发正该在这美好的春日里好好地享受。
石角钩破了我的衣服,似乎是想要我住下;藤梢绿得刺眼,让人眼前一亮。
何时我才能居住在这片竹林,戴上隐士的黑头巾隐居于此?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陈琳墓温庭筠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青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这首诗借什么历史感叹了怎样的情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咏怀古迹的诗,表面上是凭吊古人,实际上是作者自抒身世遭遇之感。
全诗贯穿着诗人自己和陈琳之间的不同时代、不同际遇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因“霸才无主”引起的生不逢时之感。
[读懂诗歌]我曾在史书上拜读过您留下的文章,今天在漂流蓬转的生活中又正好经过您的坟墓。
北京市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08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北京市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08古代诗歌鉴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9e99e783c4bb4cf6ecd100.png)
表达 方式
间接抒情的一种。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其特点是:表面 寓情于景
写景,实质写情,所表达的情感不直接写出来。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
间接抒情的一种。借景抒情即借助于描写的某种景物来抒发感情。其特点是:景、情都明确地写出来。如《黄 借景抒情
中考考情速递
3.体裁类别:2018 年考查篇目为唐代王湾的五言律诗《次北固山下》,2019 年体裁类别可能涉及 七言律诗及词曲,也可能涉及其他朝代的诗词曲。在专题训练中将对诗词曲的各种体裁类别进行全面 训练,并突出诗和词,唐宋为主,兼顾其他朝代。
4.主题分布:2018 年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 停泊时所见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2019 年北京市中考命 题古代诗歌选材可能会涉及思乡类、爱国类、边塞类、热爱自然类等。在精练中对这些高频主题将 重点设题考查与预测。
议论 常见于直接揭示某种哲理的诗句中,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按题材
诗、咏史诗、怀古诗、宫怨诗,等)
按表达方式 叙事诗、抒情诗(一说: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
文体知识清单
(续表)
文体知识
内容
即直接抒情。诗人不借助于任何事物,而是直接鲜明地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 抒情 直抒胸臆
《钱塘湖春行》中“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
写作 手法 (表 达技 巧)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
中考考情速递
2018《中考说明》规定篇目 1.观沧海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次北固山下 4.天净沙·秋思 5.夜雨寄北 6.木兰诗 7.登幽州台歌 8.望岳 9.登飞来峰 10.游山西村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阅读专题八古代诗歌赏析讲解部分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阅读专题八古代诗歌赏析讲解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4588f9e3700abb68a982fbaf.png)
梅花:常常是坚忍不拔㊁高风亮节的人格的象征ꎮ
菊花:常常是恬然自处㊁傲然不屈的品格的象征ꎮ
燕子:因结伴而成为爱情的象征ꎮ
杨柳:暗喻离别ꎬ表达送别者的依依惜别之情ꎮ
鸿雁:借以抒情ꎬ寄寓乡愁ꎻ代指书信ꎮ
������������������������������������������������������������������������
第 2 首㊀ 蒹㊀ 葭
(2016 年单篇考查)
原文 参考译文 赏析 写作手法: 以蒹葭起兴ꎬ 描绘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图ꎬ 为全诗 蒹葭苍苍 ① ꎬ白露为霜ꎮ 所谓伊人 ② ꎬ在水一方ꎮ 溯洄 ③ 从之ꎬ道阻 ④ 且长ꎮ 溯游 ⑤ 从之ꎬ宛 ⑥ 在水中央ꎮ 河边芦苇青苍苍ꎬ秋深露水结成霜ꎮ 我心中 日夜思念的人啊ꎬ就在河水那一方ꎮ 逆流而 上去追寻她ꎬ道路艰险又漫长ꎮ 顺流而下去 寻找她ꎬ好像在水的中央ꎮ 的惆怅之情ꎮ 感情的抒发渲染了凄清的气氛ꎬ 烘托了主人公追寻伊人而不得 内容: 三㊁ 四句交代了主人公所追慕的对象及其所在的地点ꎬ 可 见主人公思见心切㊁ 望穿秋水ꎻ 五㊁ 六句写男子逆流追寻时的困 境ꎻ七㊁八句描绘顺流追寻时的幻象ꎮ 由此ꎬ 主人公思见伊人而 不得的如痴如醉的形象跃然纸上ꎮ 的心情ꎮ 内容:描述了主人公追寻之路上的重重困难ꎬ突出了主人公急切 写作手法:用反复咏叹的手法ꎬ进一步写出了主人公追求伊人而 不得的惆怅之情ꎮ 炼字: 苍苍 萋萋 采采 把深秋凄凉的景象渲染得越来越 为霜 未晞 未已 的变
46 ㊀
专题八 ㊀ 古代诗歌赏析
93
第二部分 ㊀ 阅 ㊀ 读
清单一㊀ 课标 34 首古诗词曲主题类别
主题类别 篇目 1. 春望[2015 年与« 望岳» 对比考查] 3. 观刈麦(2011 版课标已删) 爱国忧民 4. 雁门太守行 5. 泊秦淮 7. 过零丁洋 6. 渔家傲������秋思 8. 山坡羊������潼关怀古 10. 使至塞上 感慨时运 思乡怀人 9. 己亥杂诗[2014 年单篇考查] 11. 行路难( 其一) 13. 相见欢 14. 浣溪沙 送别 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012 单篇节选考查] 主题类别 18. 观沧海 雄心壮志 篇目 19. 望岳[2015 年与« 春望» 对比考查] 20. 登飞来峰 21. 江城子������密州出猎 23. 次北固山下 24. 夜雨寄北 22.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5. 水调歌头[2011 年单篇考查] 27. 饮酒( 其五) 热爱自然 29. 钱塘湖春行 30. 游山西村 咏史 31. 赤壁 32. 关雎 爱情 34. 无题
最新北京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模拟试题
![最新北京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模拟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cce07949f46527d3240ce04c.png)
北京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模拟试题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对这首词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天接云涛连晓雾”写天上翻腾的云像涌起的波涛,与清晨弥漫的雾相连相接的美景。
B. “星河欲转千帆舞”写银河涌动,好像要倒转过来,许许多多船帆在狂风中摇摆起舞。
C. “学诗谩有惊人句”写词人自幼学诗,但少有佳句,没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
D. “九万里风鹏正举”化用《庄子》中的名句,词人希望能像大鹏一样尽情地施展才能。
(2)这首词中哪两个字,巧妙衔接上下片、使之一气呵成?请找出并写下来。
【答案】(1)C(2)问;报。
【解析】【分析】(1)ABD理解和分析正确。
C 谩有:空有。
“学诗谩有惊人句” ,意思是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2)结合词的内容分析,这首词上阙词人首先描绘了一个如梦似幻的天界仙境,接着写自己仿佛回到了天宫中,听到了天帝的话语,天帝好似一位和蔼的长者,殷勤地问我要到哪儿去。
这是由于天帝的问,才有下阕我的答语,因此,上阙的“问”字巧妙地衔接下片。
下片都是我的答语,其中“报”字承接上片中的“问”字。
据此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⑴ C⑵问;报。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此类题不能单纯的翻译,先结合课下注释翻译为现代汉语,再发挥自己的想象,用恰当的语言描绘所写的画面即可。
学生在平时要多读书,积累优美词句,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⑵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炼字的能力。
诗人写诗的时候为了表情达意,一定要反复推敲、斟酌,从中挑选最富有表现力的字眼,这就是炼字。
赏析诗歌炼字一定要首先理解词语意思,然后要理解诗歌描写的景象,最后体会揣摩这个词是如何把诗人描绘的景象传达出来的。
北京市九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
![北京市九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43c7ef311ed9ad51f11df24c.png)
古诗词鉴赏【西城二模】(二)古诗词阅读(共5分)阅读《望岳》,回答问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诗人在《望岳》中借助描绘泰山之景,表达了。
(1分)12.阅读画线的两联诗句,从中任选一联,写出你的阅读体验。
(3分)答:13.下面是电视栏目《经典咏流传》的主题曲歌词(节选),其中涉及到很多古诗词,请你写出一句。
(1分)走在古城朱雀的小街听见太白唱醉的明月这是杜甫赞过的春雨王维的空山就在心里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没有稼轩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阕词让唇齿留香满心田答:(二)古诗词阅读(共5分)11.答案示例: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或豪迈的气概或远大的志向(1分)12.答案示例一:“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写望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
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两面。
这联诗句让我感到泰山仿佛有一种雄浑的主宰力量,令人震撼。
答案示例二:“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一联写望见泰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
为了把这一切看个够,诗人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眼眶就像开裂一样。
这联诗句让我觉得泰山的景色如此令人陶醉,不禁让人流连忘返。
(共3分,写出本联诗句的大意2分,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1分)13. 答案示例:朱雀桥边野草花 /好雨知时节/醉里挑灯看剑(1分,该空有错不得分)【海淀二模】(一)阅读《观沧海》,完成5—6题。
(共7分)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诗人眼中的大海、山岛、草木的特点。
(3分)答:________________6.这首诗写得意境宏阔,请结合画线诗句,说说你阅读后的体验。
北京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北京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41719cb5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7e.png)
诗歌鉴赏阅读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对上面两首作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两首作品都是登高怀古之作。
《登幽州台歌》没有对幽州台的描写,都是登台之后的感慨;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则由所见之景引发无限感慨。
B.《登幽州台歌》起笔一句,诗人俯仰古今,感慨人生。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起笔一问,意在神州已非大宋所有,作者已是万念俱灰。
C.《楚辞》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登幽州台歌》化用此句,而意境更为苍茫遒劲,悲怆之感油然而生。
D.《三国志》记载曹操与孙权对垒时慨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借此表达了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2.古诗词中,“悠悠”常用来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请谈谈这两首诗词中的“悠悠”分别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本诗写诗人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
诗中用动词“问”“过”“出”“入”“_______”,写出诗人出使的行踪。
言事中又有写景,颔联借“征蓬”和“归雁”传达出诗人_______的内心感受,颈联以传神的笔墨描绘塞外风光,个人的情绪在_______的景象中已然消散,情感也随之升华。
4.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与画线诗句都勾勒出了大漠图景,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大漠之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题训练(三) 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一、[2018·朝阳区一模]阅读《过零丁洋》,完成问题。
(5分)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与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完全不一致...的一项是( )(2分)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B.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D.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诗人过零丁洋时情绪复杂。
请从画线诗句中任选一句,说说你阅读后的体验。
(3分)二、[2018·大兴区一模]阅读《渔家傲》,完成问题。
(6分)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星河欲转千帆舞”在你脑海中所呈现的画面。
(3分)2.这首词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词人处境的凄凉,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命运抗争的不屈形象。
请从词中任选一处,说说你阅读后的体验。
(3分)三、[2018·东城区一模]阅读《饮酒(其五)》,完成问题。
(4分)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了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卷,表现出作者的心境。
(2分)2.阅读画线诗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两句诗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2分)四、[2018·海淀区一模]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完成问题。
(4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这首词起笔一问一答,饱含着词人的万千愁绪。
请结合上阕内容,展开联想,以词人的口吻,描述你从画线句中读到的词人的心理活动。
(3分)2.词的下阕借写孙权,含蓄地表现了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这种手法在古诗词中叫作“用典”。
你读过的古诗词中“用典”的语句还有: (课外诗句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1分)五、[2018·北京一模]阅读《寒食寄京师诸弟》完成问题。
(5分)寒食①寄京师诸弟韦应物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②寒食草青青。
[注释] ①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
这天禁止燃火,只能吃冷食,故称寒食。
②杜陵:位于京师故园西安南郊杜陵塬上。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所展示的画面。
(2分)2.“杜陵寒食草青青”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3分)六、[2018·通州区一模]阅读《使至塞上》,完成问题。
(8分)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其代表作有《山居秋暝》《相思》等。
B.本诗为五言律诗,其中押韵的字是“边”“延”“天”“圆”“然”。
C.全诗写到了出使路线、沿途所见风光以及与都护交谈时的场景。
D.诗中“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象展现了壮丽的大漠风光。
2.请从画线诗句中选出你感受最深的一个字(词),谈谈你对它的理解。
(2分)3.这首诗与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有相似点:诗中的颈联与《渔家傲》中“”一句在写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尾联与《渔家傲·秋思》中“”一句用同一个典故,寄托了作者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
另外,这首诗与《渔家傲·秋思》同属边塞题材,这种题材的诗句还有很多,比如“, ”。
(4分)七、[2018·房山区一模]阅读《木兰诗》节选,完成问题。
(8分)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的意愿。
(2分)2.阅读画线语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两句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2分)3.这首民歌通过描写边塞特有的事物,表现军旅生活。
请从文中找出此处描写,说说你阅读后的感受。
(2分)4.木兰代父从军,屡建战功,在我国的古诗词中也有不少渴望建功立业的诗句,如:“, ”。
(2分)八、[2018·平谷区一模]阅读《游山西村》,完成问题。
(5分)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游山西村》描写了“游村”的见闻,诗人借助农村日常生活表达了自己的心情。
(2分)2.这首诗通过不同情境的描写,表现了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村民习俗。
请你任选一个情境,说说阅读后的体验。
(3分)九、[2018·平谷区二模]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问题。
(6分)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词的上阕描写了边塞秋景,突出一个“”字。
(1分)2.“悲愁”是中国古代诗歌一个永恒的主题:它可以是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中所表现的;也可以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所表现的羁旅乡愁;还可以是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 ”中表现的。
(5分)十、[2018·顺义区二模]阅读《使至塞上》,回答问题。
(6分)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这首诗写于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凉州(今甘肃武威),慰问将士。
在诗中作者所写景物有什么特点?其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2.除《使至塞上》外,古代以边塞为主题的诗歌还有很多,请你列举出其中一个代表句,并描述其展现的图景。
(3分)十一、[2018·西城区二模]阅读《望岳》,回答问题。
(5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人在《望岳》中借助描绘泰山之景,表达了。
(2分)2.阅读画线的两联诗句,从中任选一联,写出你的阅读体验。
(3分)十二、[2018·燕山区一模]阅读《行路难(其一)》,完成问题。
(8分)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阅读全诗,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2分)2.阅读画线句子,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呈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分)3.李白同几个唐代诗人穿越到宋代,遇见苏轼等几个宋代词人。
两队人准备以飞花令的形式来一场诗词大会,彼此商定以“酒”为令(与饮酒有关的诗句也可以)。
根据你的阅读积累,为后面横线处补上恰当的句子。
(3分)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苏轼:李白队:苏轼队:十三、[2018·东城区二模]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问题。
(5分)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与这首元曲所表达的情感一致的一项是( )(2分)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有人对这首元曲所配插图提出了质疑,认为与本曲内容不符。
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看法并说明理由。
(3分)十四、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回答问题。
(3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虚实结合是这首词最突出的写法。
词中除了“醉里挑灯看剑”外,请你找出另外一句实写的句子。
(1分)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十五、阅读《观沧海》,完成问题。
(5分)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2分)十六、阅读《蒹葭》,完成问题。
(7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分)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3分)十七、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答问题。
(5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