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水分子的变化课堂探究教案 (新版)鲁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水分子的变化课堂探究教案 (新版)

鲁教版

1.实验装置 如图所示:

2.实验现象

通直流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通电一段时间后,a 、b 两玻璃管内产生一些气体,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小,经检验证明是氧气;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大,经检验证明是氢气。氢气、氧气体积比约为2∶1。

3.气体验证

b 玻璃管中的气体用点燃的木条检验,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推断该气体为氢气。a 玻璃管中的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能复燃,推断该气体为氧气。

状元笔记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产生氧气,可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4.反应表达式 水――→通电氢气+氧气 H 2O H 2 O 2 5.实验结论

(1)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6.注意事项

(1)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以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2)电解水时通的是直流电,而不是交流电;

(3)水通电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但不能认为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7.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水分子分解时,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进行了重新组合。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很多个氢分子聚集成氢气,很多个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1.电解水实验的误差分析

在理论上,水通电时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应为2∶1,但实际操作中,常常出现实验开始时体积比大于2∶1,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积之比会越来越接近2∶1,原因是反应生成的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

2.用微粒的观点分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中,分子(或原子)的种类没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或排列方式发生了变化。

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原子无变化,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

3.化学变化的实质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不可再分,只能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或直接结合成新物质)。

4.什么是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知识点二水的合成——氢气的可燃性

1.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

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壁发

烫,内壁有水雾。

2.氢气与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混合遇明火时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使用氢气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1.氢能是最理想的能源

(1)氢能源的优点:①来源广泛,可由水分解制得;②燃烧时放热量高,其热量是相同条件下

汽油燃烧放出热量的3倍;③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因此,氢气是“最清洁的高能燃料”。

(2)推广氢能源需解决的问题:

①如何方便、廉价地从水中获取氢气;②如何储存并运输氢气;③科学家正在研制特种催化剂,在水中加入该催化剂后,在阳光照射下,利用光化学反应分解水,可以廉价地获取大量氢气。

2.氢气的爆炸极限

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范围时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该气体的爆炸极限。

3.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

如右图所示,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并向下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发出尖锐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知识点三 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1.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比较

2.

1.化学反应分类

(1)依据反应的形式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②分解反应;③置换反应(以后章节中学习);④复分解反应(以后章节中学习)。

(2)依据反应是否放出热量分为释放能量的反应、吸收能量的反应。

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能、光能、电能的释放或吸收。

①释放能量的反应:如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热;

②吸收能量的反应:水通电时,消耗电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2.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只适用于物质的化学变化

不要把一些物理变化当成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例如,食盐放入水中得到食盐水,不是化合反应;将黄泥水过滤得到泥和水,也不是分解反应。

知识点四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如水分子所表现的化学性质和氢分子、氧分子所表现的化学性质不同。

1.两种变化和两种性质的区别

描述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时,由于叙述的语言很相似,在判断时易混淆,应注意区分。

(1)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而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的属性。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

(2)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常用“能”“易”“会”“可以”等词语加以区别。描述性质时通常使用这些词,描述变化时不使用这些词。如:

铁丝能弯曲——物理性质,铁丝受外力弯曲——物理变化;

木条易燃烧——化学性质,木条燃烧——化学变化。

2.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如酒精能燃烧,因此酒精可作燃料;物质的用途又反映物质的性质,金刚石能切割玻璃反映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