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
文言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师的一块“心病”,学生对文言文也是谈“虎”色变,普遍存在厌烦情绪。如何让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改变“想说爱你不容易”这种观点?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思索的一个课题。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把握语文教学特点,在文言文教学中,基于学生实际,我不断地进行一些新的尝试:
1 引人的导入,把学生领到文言文的门前,让学生感觉到走进去的乐趣。学生在初学文言文时,我首先从文言说法上激起学生的兴趣。第一节课,我先假设情景问学生:中午放学回家,路上看到张三,我们要问他吃饭了吗,我们会怎么说?学生都不屑地说出答案:“张三,吃饭了吗?”这时,我再问学生:“可是如果我们生活在古代,我们可不会这样说。”“那会怎么说?”我们会说“张三,饭否?”然后再接着举“不亦说乎”这句话让他们读,结果他们把“说”读成了shuō,我更正了他们的读音yuè;再举我们今天说的“你凭什么去呢”在古代就要说成“子何恃而往”的例子。
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明白:文言文,就是古代人写的文章。因为他们当时的语言习惯与我们今天的不同,所以,我们学文言文时,首先要弄懂文章到底说什么?与我们今天一样的意思,古人是怎么说的?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明白,文言是古人用当时的语言写的文章,明确翻译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在此基础上,教给学生翻译句子的原则:对应词语进行翻译。方法:专有名词(指人名、地名、官名、朝代名等)不用翻译;单音节词译成双音节词;经过这样的处理之后,如果发现缺少的部份把它补充出来;多余的部份删去,语序与今天的习惯不同的话,再把它调整,并指出,要译好句子,我们要注意字词的积累,尤其是那些多义词。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背诵,积累每一篇文言文。这样,既拉近了学生与文言的距离,使学生觉得文言并不神秘,又在学习之初提出了学习方法,使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觉得有章可循,还使学生明白了学习的两个重点:翻译、背诵,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进行知识的积累。
2 在具体的课文教学中,精选、加插与课文或作者有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明白总的学习方法,还仅仅是学习的初步。我们还应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都有好奇心,好奇心是学生探究的动力。试想,如果一个语文老师上课时,导入总是千篇一律:今天我们来学习某某课,请同学们打开某某页。久而久之,学生一定会觉得无聊,翻书的动作懒洋洋的,甚至于会出现开始学习课文了,学生课本还没找开这样的现象。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为语文老师的课堂提供了丰富的潜台词,如果我们能结合课文,选择能触动孩子的事,使他们活跃起来,就能很快激发他们的学习能动性,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如在教学《论语》时,我选择了与节选的文章有关的“公冶长听鸟语”的故事导入;学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我插讲了苏东坡去拜访王安石,在等待接见的过程中,看到王安石书桌上没完成的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黄花就是我们今天的菊花,他觉得不对呀,菊花怒放在秋风中,怎么会被吹落呢,因此,他提笔续写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听。续诗,当然有讽刺王安石的味道:难道连菊花耐寒也不懂吗?然后说到苏东坡的被贬,从而进入到课文的学习;学习元曲《天净沙秋思》,告诉学生“断肠人”一词的来历……精选有关的故事、知识,让学生觉得学习文言文,还与有趣的故事相连,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得热情高涨。
3 听朗读。课上,我首先会放这篇课文的朗读,学生听第一遍,根据朗读纠正字音并掌握句子的停顿、语气声调。例如《核舟记》中的“罔不因势象形”根据朗读就会知道“罔不/因势象形”,“罔不”与后面的词语停顿一下,有助于句子的理解。又如《爱莲说》中,对于人们对三种花的喜爱:菊,莲,牡丹,分别用三种语气来读:惋惜,叹息,讽刺,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二遍,让学生跟着默读,模仿朗读者的语气.
4 重视诵读指导。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意思是说读得多了就自然而然懂得句子所说的意思了。苏轼也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可见诵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句的意思,品味文字的优美,体会文章的感情,领悟文章的奥妙,积累词汇,逐步掌握文言文用词造句的一些特点和规律,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从而提高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诵读是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功,熟读直至能背诵,牢记于心才能增强语感,获得感性认识,理解文章的内容。对文章内容先要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对一时还不能读懂的句段,不必急于求解,暂且放在一边,借助工具书,帮助疏通词义,求得大致的含义,或者自已进行猜测,以意会之,等日后求得老师的指点.再进一步求得理解。朗读过程中只需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轮廓。例如,记叙文要掌握记叙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发展过程;说明文重点了解说明对象、说明顺序和事物特征:议论文则要掌握文章的基本观点、材料及论证方法。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加深对文言文的文意理解,培养语言感知、直觉、积累、顿悟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一篇文言文,我让学生跟朗读试读一遍,再全班齐读,最后个别朗读,从试读中发现他们读字读音中出现的问题,然后一一板书纠正,增强记忆力。
5 为体现当前的教学新思潮,借鉴研究学习的经验,“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所以,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我会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放手让学生来译。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中考文言文翻译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仅考查对原文的理解,而且考查表达能力,而传统教学要求学生机械背诵课文翻译、注释,既让学生感到苦不堪言,又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讲究“信、达、雅”,但对于初中生,只要忠实于原文内容,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地直译出来,并且语句通顺明白即可,并不作优美而富文采地意译的过高要求。因此,在翻译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训练学生的能力;①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等专有名词。②补,即在译句中补充出省略的词语句子成份等,③删,即删除不需译出的虚词等④调,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⑤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替换古代汉语,使译文流畅明白。
译,这一环节,主要提倡学生预习直译,课前让学生把文言文公整、规范地抄写在四周的黑板上),课上,由学生站在黑板前引领其他同学翻译(读一句、讲解重点字词、再整体翻译一句话。翻译好一段后,提问听讲的同学),在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