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

合集下载

《孔子拜师》教案及反思

《孔子拜师》教案及反思

《孔子拜师》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孔子拜师》的故事内容,了解孔子拜师学艺的过程及意义。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师长、虚心学习的品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孔子拜师》的故事情节,体会孔子拜师学艺的精神。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孔子拜师故事背后的道理,并将这些道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提前熟悉《孔子拜师》的故事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和教具。

3.2 学生准备:学生预习《孔子拜师》的故事,了解故事大意。

4.1 导入新课通过向学生介绍孔子及其思想,引发学生对孔子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课《孔子拜师》。

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孔子拜师》的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孔子拜师学艺的精神。

4.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阅读故事的心得体会,讨论孔子拜师学艺的意义。

4.4 讲解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孔子拜师的故事内涵。

4.5 实践应用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将孔子拜师的精神应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

五、作业布置: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孔子拜师的故事内涵,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尊重师长、虚心学习的品质。

6.1 评价内容:评价学生对《孔子拜师》故事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能否将故事中的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6.2 评价方法: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读后感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拓展:7.1 拓展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孔子的其他故事,如“孔子论仁”、“孔子谈教育”等,以加深学生对孔子思想的了解。

7.2 拓展方式:通过阅读孔子相关的书籍、观看相关视频等方式进行拓展学习。

孔子拜师的故事

孔子拜师的故事

孔子拜师的故事一:项橐tuo,是中国古代的神童。

年仅7岁就当了孔子的老师。

《孔子项橐相问书》叙述的就是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有趣故事。

孔子周游列国,四处讲学,宣扬儒家思想。

一天,他正在坐车赶路,发现有三个小孩正在玩,其中一个小孩用沙土堆成了一座城。

这个小孩就是项橐。

车被城挡住了,走不了了。

可是这个小孩仍然在玩着,兴致勃勃,就象没有看见一样。

孔子下车,微笑着说“你怎么不知道车来了要让路呢”项橐这才抬起头来拿起大人的口气说:“从古至今,只听说车要绕城而过,那有城要避开车的道理?”孔子听了非常诧异,小孩如此能言善辩,而且象成年人一样镇定自若。

孔子对这个孩子产生了兴趣,决定要考考他,就问道:“你知道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中没有鱼?什么门关不上?什么牛没法生牛犊?什么马不能生马驹?什么刀上没有环?什么活没有烟?什么样的男人没有妻子?什么样的女人没有丈夫?什么时候白天短?什么时候白天长?什么树不长杈?什么样的城没有使者?什么人没有孩子?。

”孔子一口起提了40多个问题。

项橐认真听完,不慌不忙地回答:“土山,井水,空门,泥牛,木马,砍刀,仙人,仙女,冬天,夏天,枯树,空城,小孩。

”这些问题涉及天文地理,自然现象,家庭伦理道德等方面内容,内容广泛,项橐都能对答如流,滴水不漏。

孔子佩服,连说六个“善哉”项橐并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人们所尊敬的孔子,就反问了几个问题,结果孔子一个也答不上来。

连叹到:“后生可畏也”。

孔子又说:“我车中有棋,咱们赌一盘吧。

”谁知项橐一本正经地拒绝,振振有辞地说:“我不赌博,天子好赌,天下就不能太平,天公也不作美,诸侯好赌,就无心思治理国家;官吏好赌,就会耽误处理文案;农民好赌,就会错过耕种庄稼的好时机,做学问的好赌,就会忘了诗书礼仪,小孩子好赌博,该挨揍。

赌博原来是无聊、无用的事,学它做什么?”孔子听了这些话,由赞赏变成了敬佩,他拜项橐为师。

七岁的孩子从此名声远扬,而孔子以圣人之身,不耻以孩童为师,其举动也为天下人称赞。

孔子拜师的故事

孔子拜师的故事

孔子拜师的故事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那么你知道孔子拜师的故事吗?下面由为大家介绍孔子拜师的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孔子拜师的故事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孔子拜师读后感今天,放学回家后,我从书柜里拿出李一本写的<<孔子拜师>>这本书认真地阅读起来,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

这本书讲述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拜师的故事。

孔子是一位对知识孜孜以求的人,他一生热爱学习,到处向人请教,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机会。

由于孔子虚心学习、勤奋钻研学问,他年轻时就已经成为很有名气的老师了,但他从不满足在学问上所取得的成就。

他认为学无止境,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

三十岁时,他决心再拜老师,继续学习。

于是,他离开自己的家乡曲阜,来到距家乡上千里的洛阳,拜当时的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历尽千辛万苦,他终于找到了老子。

可老子对他说:“你就是孔子啊!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说:“您的学问很深,跟您学习,必有长进。

孔子拜师的故事

孔子拜师的故事

孔子拜师的故事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真理和道德,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孔子的一生中,拜师学艺是他求学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出生在鲁国一个贫寒的家庭,但他从小就聪慧好学。

年轻时,孔子下决心要出去学习,寻找名师拜师学艺。

他先后拜师于老聃、季康子等名师,向他们学习道德修养和政治才能。

但最让孔子受益匪浅的,还是他拜师于老子。

老子,即李聃,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尊为“老子”。

孔子拜师于老子,是他求学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据史书记载,孔子拜师于老子时,老子年过七旬,而孔子只有二十余岁。

孔子向老子请教学问,老子深知孔子的才华和品德,欣然收他为徒。

在老子的教导下,孔子深刻领会了老子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思想,这些思想对孔子后来的学说和政治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拜师于老子,不仅是为了学习道家思想,更重要的是,他从老子那里学到了做人处世的道理。

老子教导孔子要“养吾浩然之气”,要做一个有仁德、有胸怀、有气节的人。

这些教诲,对孔子后来的思想和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老子的教导下,孔子不仅学会了道家思想,更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他后来在教育实践中,强调“立身以立学,立学以待道”,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出了“仁、义、礼、智”等一系列为人处世的道德规范,成为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核心。

孔子拜师的故事,不仅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更是孔子思想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通过拜师学艺,孔子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他的一生,都在弘扬道德,推崇仁义,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和文化。

这段拜师的故事,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启示,做人要有仁德,做学问要虚怀若谷,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孔子拜师的故事

孔子拜师的故事

孔子拜师的故事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的一生,留下了许多令人敬仰的故事。

其中,孔子拜师的故事,更是为后人所传颂。

据传,孔子年轻时,立志学习治国安邦的道理,于是踏上了求学之路。

他先后拜师学习礼仪、音乐、射御、数学等各种知识,但一直未能得到满意的答案。

直到有一天,孔子听说了有一位名叫老聃的大师,能够教授道德修养和治国安邦的学问。

于是,孔子决定前去拜访老聃。

当孔子到达老聃的门前时,老聃正在教授弟子们。

孔子恭敬地向老聃行礼,表达了自己学习的愿望。

老聃看到孔子的诚意,便答应了他的请求,让他成为自己的学生。

在老聃的教导下,孔子渐渐领悟到了治国安邦的道理。

老聃教导他要以仁爱之心待人,要尊重他人,要明辨是非,要懂得宽容和包容。

孔子虚心接受老聃的教诲,刻苦钻研,不断追求真理。

他在老聃的指引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治国思想和教育理念。

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孔子终于成为了一位卓越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的学生众多,影响深远,被后人尊为“至圣先师”。

孔子拜师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虚心向他人学习,要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

同时,也告诉我们要尊重师长,要用心去理解他人的教诲,才能有所收获。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孔子学习的坚韧不拔,更体现了他对师长的尊重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

在当今社会,这个故事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们应该像孔子一样,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进取,不断完善自己。

同时,也要尊重师长,珍惜学习的机会,用心领悟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总之,孔子拜师的故事,是一部关于学习和尊重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要虚心向他人学习,要尊重师长,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

这是一部永恒的教育经典,也是一部值得我们深思的人生故事。

孔子拜师教案

孔子拜师教案

孔子拜师教案导言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深刻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

而孔子的一生经历中,与他拜师学习的经历尤其值得关注。

孔子拜师经历在孔子年轻的时候,他曾经到处游历,想要寻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据史书记载,孔子在28岁的时候,拜于老师王君之门下学习礼仪和文化。

但他并没有满足于此,为求更广泛而悠久的文化积淀,遂转向市井中学习,虽常挨饿流浪,但每到一个新地方,都会先到那里的庙宇请教礼仪法度,多次受到爱卿的器重,他的境遇不同了。

之后孔子拜师于六家,六位老师分别是:1.应帝问(音:Yìng dì wèn)——孔子拜师的第一位老师,教授音乐、礼仪等方面的知识;2.西方之聘(音:Xīfāng zhī pìn)——孔子学习乐曲和舞蹈;3.衰公(音:Shuāi gōng)——孔子拜师的第三位老师,教授道德、职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4.司马错(音:Sī mǎ cuò)——孔子学习兵制和武艺;5.野鸡台(音:Yě jī tái)——孔子学习古文、古史和词章等;6.山木(音:Shān mù)——孔子拜师的最后一位老师,教授文学和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孔子拜师六家,是对中华民族礼仪、文化、哲学、史学、军事、音乐包括其他人类知识的总结,也是思想和文化的继承。

他以一颗博学多闻的心,居然拜师学习了近60年,经历了13次弘显的体验;用自己的学问教友之道,成就了儒家人的大铁齿精神,上官婉儿品尝感叹道:“孔子此夫,其谓声自远哉。

”这样,自学半生的孔子,以己愿为经,拜师学问,弘扬了周昭王时期礼仪之尊和感悟之道。

孔子拜师教育理念探析孔子的拜师学习是他教育思想的重要基础。

孔子重视师道,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有精神上的老师和实践上的老师,教育是一种育人成才的方式,而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在平等、尊重、关爱的基础之上。

在孔子的教育过程中,师生并不是一方面受益的,而应该是通过相互学习和教学来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小学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孔⼦拜师》这篇课⽂讲述了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拜⽼⼦为师的故事。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孔⼦拜师》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孔⼦拜师》原⽂ 孔⼦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师了。

他总觉得⾃⼰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去洛阳拜⼤思想家⽼⼦为师。

曲⾩和洛阳相距上千⾥,孔⼦风餐露宿,⽇夜兼程,⼏个⽉后,终于⾛到了洛阳。

在洛阳城外,孔⼦看见⼀驾马车,车旁站着⼀位七⼗多岁的⽼⼈,穿着长袍,头发胡⼦全⽩了,看上去很有学问。

孔⼦想:这位⽼⼈⼤概就是我要拜访的⽼师吧!于是上前⾏礼,问道:“⽼⼈家,您就是⽼聃先⽣吧?”“你是——”⽼⼈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眼就认出了⾃⼰,有些纳闷。

孔⼦连忙说:“学⽣孔丘,特地来拜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

”⽼⼦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听了再次⾏礼,说:“多谢⽼师等候。

学习是没有⽌境的。

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定会⼤有长进的。

” 从此,孔⼦每天不离⽼师左右,随时请教。

⽼⼦也把⾃⼰的学问毫⽆保留地传授给他。

⼈们佩服孔⼦和⽼⼦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

 【篇⼆】⼩学三年级语⽂《孔⼦拜师》教案 教学⽬标 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

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

3、了解孔⼦拜师的经过,激发对⼤思想家孔⼦和⽼⼦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中的好词佳句,能⽤查字典、联系⽣活或结合上下⽂等⽅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了解孔⼦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的品⾏。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为⼈真诚⽆私、尊敬师长。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孔⼦及⽼⼦的图⽚及资料; 学⽣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和⽼⼦的资料。

孔子拜师的故事

孔子拜师的故事

孔子拜师的故事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

孔子的拜师之路可以说是非常坎坷的。

据传记载,孔子年轻时立志学习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于是四处拜师求学。

他先后拜师于老聃、子思、子夏等名师门下,但都未能如愿学到理想中的学问。

直到孔子二十二岁那年,他来到鲁国的齐国向鲁国国君季康子求学。

季康子对孔子提出了一个很难的要求,他要求孔子先在鲁国做官,等到做到一定的地位再来求学。

这对于怀揣天下苍生的理想的孔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然而,孔子并没有放弃。

他在鲁国任官期间,努力学习,勤奋钻研。

他利用自己的职务,积极为人民谋福利,努力推动社会的发展。

他在做官的同时,不忘初心,不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社会的发展。

终于,孔子在鲁国做官十年后,又一次向季康子提出了求学的要求。

这一次,季康子看到了孔子的诚意和努力,同意了他的请求。

孔子终于有了机会向季康子求学,开始了他的儒家思想的探索之路。

在孔子的学习过程中,他不仅学习了古代经典的文化知识,还从实践中总结了丰富的治国平天下的经验。

他的学问渊博,思想深刻,被后人尊为“圣人”,对中国古代的哲学、伦理、教育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拜师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追求。

孔子在求学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他始终不放弃,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这个故事激励着后人,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走向成功。

总而言之,孔子拜师的故事给我们上了一堂深刻的人生课。

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走向成功。

这正是孔子拜师的故事所传达给我们的深刻道理。

孔子拜师歇后语

孔子拜师歇后语

孔子拜师歇后语孔子拜师,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被视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在拜师的过程中,孔子的心态也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可以通过歇后语来表达这个过程中孔子的心态和情感。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孔子拜师歇后语。

1、闻鸡起舞:孔子拜师之后,每天早上起来听鸡的叫声,然后就开始练习舞蹈。

这句歇后语意思是早起努力,勤奋不懈,不断提高自己。

2、天生我才必有用:孔子在拜师之前,就已经有了非常出色的才华和能力。

这句歇后语意思是天赋异禀,必定有所作为。

3、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孔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非常注重细节和小事情。

这句歇后语意思是任何大事都需要从小事做起。

4、不怕天生一般窄,只怕痴心不改变:孔子不畏自己的天赋有限,只怕自己没有改变自己的愚痴之心。

这句歇后语意思是能够改正错误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拜师后,十分注重学习和练习。

这句歇后语意思是学习和练习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孔子的思想非常高尚,他首先关注的是社会上的问题和人民的疾苦。

这句歇后语意思是先考虑别人的烦恼和痛苦,然后才考虑自己的快乐。

7、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认为在生活中,即便是平凡的人也可能成为自己的老师。

这句歇后语意思是从任何人身上都可以汲取到有益的知识和智慧。

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孔子认为学习应该多方面涵盖,不仅要广泛地学习,还要深入思考,并将所学用于实践。

这句歇后语意思是不要满足于一知半解,要深入探究和实践。

9、吃一堑,长一智:孔子认为人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这些经历可以使人更加成熟和坚强。

这句歇后语意思是从挫折中学习,成长为更强大的人。

10、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孔子认为读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反复地阅读可以深入理解阅读的内容。

这句歇后语意思是只有深入阅读才能真正理解书中的意义。

总之,孔子拜师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体现了他的思想和学术成就,在拜师过程中他也表现出了非常高尚和优秀的品质。

关于成语中的名人故事1:孔子拜师

关于成语中的名人故事1:孔子拜师

关于成语中的名人故事1:孔子拜师关于成语中的名人故事1:孔子拜师项橐(tuo),是中国古代的神童。

年仅7岁就当了孔子的老师。

《孔子项橐相问书》叙述的就是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有趣故事。

孔子周游列国,四处讲学,宣扬儒家思想。

一天,他正在坐车赶路,发现有三个小孩正在玩,其中一个小孩用沙土堆成了一座城。

这个小孩就是项橐。

车被城挡住了,走不了了。

可是这个小孩仍然在玩着,兴致勃勃,就象没有看见一样。

孔子下车,微笑着说“你怎么不知道车来了要让路呢”项橐这才抬起头来拿起大人的口气说:“从古至今,只听说车要绕城而过,那有城要避开车的道理?”孔子听了非常诧异,小孩如此能言善辩,而且象成年人一样镇定自若。

孔子对这个孩子产生了兴趣,决定要考考他,就问道:“你知道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中没有鱼?什么门关不上?什么牛没法生牛犊?什么马不能生马驹?什么刀上没有环?什么活没有烟?什么样的男人没有妻子?什么样的女人没有丈夫?什么时候白天短?什么时候白天长?什么树不长杈?什么样的城没有使者?什么人没有孩子?。

”孔子一口起提了40多个问题。

项橐认真听完,不慌不忙地回答:“土山,井水,空门,泥牛,木马,砍刀,仙人,仙女,冬天,夏天,枯树,空城,小孩。

”这些问题涉及天文地理,自然现象,家庭伦理道德等方面内容,内容广泛,项橐都能对答如流,滴水不漏。

孔子佩服,连说六个“善哉”项橐并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人们所尊敬的孔子,就反问了几个问题,结果孔子一个也答不上来。

连叹到:“后生可畏也”。

孔子又说:“我车中有棋,咱们赌一盘吧。

”谁知项橐一本正经地拒绝,振振有辞地说:“我不赌博,天子好赌,天下就不能太平,天公也不作美,诸侯好赌,就无心思治理国家;官吏好赌,就会耽误处理文案;农民好赌,就会错过耕种庄稼的好时机,做学问的好赌,就会忘了诗书礼仪,小孩子好赌博,该挨揍。

赌博原来是无聊、无用的事,学它做什么?”孔子听了这些话,由赞赏变成了敬佩,他拜项橐为师。

七岁的孩子从此名声远扬,而孔子以圣人之身,不耻以孩童为师,其举动也为天下人称赞。

孔子拜师讲了什么道理 孔子拜师的故事及启示

孔子拜师讲了什么道理 孔子拜师的故事及启示

孔子拜师讲了什么道理孔子拜师的故事及启示在历史的长河里,还有许多的逸闻趣事没有被记录在课本,而是在民间流传,被津津乐道,孔子拜师的故事: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精神是小编为各位搜集的趣事。

《史记》记载一日孔子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

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坐在里面。

孔子就问:“你看见马车为什么不躲开呀?”那孩子回答:“人们说您孔老先生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

可是,今天我见您却并不怎么样。

因为自古到今,只听说车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车子的道理呢?”孔子愣了一下,问:“你叫什么名字?”孩子答道:“我叫项橐。

”孔子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连串问题来难项橐,但是都被项橐巧妙的化解。

孔子觉得这孩子知识渊博,连自己也辩不过他,只得长叹一声,俯下身子对项橐和蔼地说:“后生可畏,我当拜你为师。

”回头对弟子们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矣。

要不耻下问。

”经孔子这一褒奖,项橐便名扬九州,震动朝野。

以后《史》、《志》有关章节都有记载。

据《史记》记载,甘罗十二岁拜丞相时,还拿项橐作比喻,说服文信侯吕不韦让自己出使赵国。

南宋大儒王应麟编写的《三字经》劝诸后生说:“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盖出于此。

孔子拜师的故事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

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

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与不善,都可以为师。

《论语》中有一段记载,一次卫国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子贡回答说,古代圣人讲的道,就留在人们中间,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他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所以说“何常师之有“,没有固定的老师。

《论语》中不少记载,如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始我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我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拜师》

《孔子拜师》
阜阳市北城小学
李芳兰
孔子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 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 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 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 一书流传于世。他被中国 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 世师表”。在美国学者迈 克尔· 哈特《历史上最有 影响的100人》中孔子排 名第5位。
老子
春秋末期思想家。 关于他的生平,史 料记载不多。曾任 周朝的收藏史,著 《道德经》五千言, 是道家学派的创始 人。道教尊他为祖 师,称他为太上老 君。
作业:
1、读读《论语》,学习孔子的言行。 2、找一找孔子拜师的故事读一读。 3、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摘抄下来。
) )
的老师,但他觉得自己的知识
( ( ),于是他( ),到洛阳拜老子为师。 )地传授给他。 ) 。
老子把知识(
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
人们敬重孔子的哪些品行?
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画下来。
① ②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 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 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 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 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 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 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 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 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谦虚好学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 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 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 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 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 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 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 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 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渊:①深水;
②深。
渊博:知识深而广。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 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 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 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 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孔子拜师项橐的故事

孔子拜师项橐的故事

孔子拜师项橐的故事
摘要:
一、孔子与项橐的背景介绍
二、孔子拜项橐为师的经过
三、孔子从项橐处学到的教益
四、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正文:
一、孔子与项橐的背景介绍
孔子,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誉为“大成至圣先师”。

他提倡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品质,创立了儒家学派,影响了后世几千年。

项橐,字子路,又称项子路,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贤人,擅长辩论,年纪轻轻便闻名遐迩。

二、孔子拜项橐为师的经过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曾拜访项橐,向他请教礼仪之道。

当时,孔子已经颇有名气,但他并不因此而自满。

相反,他谦虚地向项橐请教,并表示:“子路吾弟,吾闻善人之道,愿闻其详。

”项橐见孔子真诚求教,便详细解答了他的疑问。

三、孔子从项橐处学到的教益
孔子从项橐处学到了很多关于礼仪、道德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让孔子的思想更加完善,为后来创立儒家学派奠定了基础。

此外,孔子还从项橐那里学到了辩论技巧,使他在论述儒家观点时更加有力。

四、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孔子拜师项橐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地位多么崇高,都应该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

学习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成为真正的智者。

此外,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尊重贤者,向他们请教,以便更好地成长。

总结:孔子拜师项橐的故事,展示了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质,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求。

孔子拜师阅读理解

孔子拜师阅读理解

孔子拜师阅读理解
以下是关于“孔子拜师”的阅读理解:
1. 孔子为什么要拜老子为师?
根据原文信息得出,孔子拜老子为师是因为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想要更深入地学习。

2. 文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词语表达了什么?
这两个词语表达了孔子为了拜老子为师,不畏艰辛,日夜兼程,风餐露宿,表现出他对于求知的渴望和决心。

3. 孔子和老子见面时的对话,表现了什么?
孔子和老子的对话表现了他们对学问的敬重和对彼此的尊重。

孔子虽然已经很有学问,但他仍然谦虚地向老子请教,而老子也认可孔子的才华,并给予了他鼓励和肯定。

4. 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读完课文后,我深感学习的道路上永远没有终点。

无论我们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都不应该停止学习、探求知识的脚步。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习孔子的谦虚精神,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敬畏和尊重。

人教版小学语文《孔子拜师》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孔子拜师》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孔子拜师》课文原文及赏析《孔子拜师》原文: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了。

但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丰富,决定去洛阳拜老子为师。

一路上,孔子风餐露宿,历经艰辛,终于来到了洛阳。

他来到老子的住处,恭敬地行了一个大礼,说:“我是一名求知者,希望能得到您的教诲。

”老子看着眼前的年轻人,心中暗自赞赏他的谦虚和好学精神。

他微笑着答应了孔子的请求,开始传授他各种知识和智慧。

孔子在老子的指导下,更加深入地研究了古代的经典文献,同时也学习了道德、哲学和治国之道。

他勤奋学习,虚心求教,不断积累和提升自己的知识和修养。

几年后,孔子学有所成,准备返回家乡。

临别时,他对老子深深鞠了一躬,感激地说:“您的教诲如同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

我会将您传授的知识和智慧,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受益。

”老子也对孔子的表现深感欣慰,他说:“你已经超越了我,你的学识和品德都令人敬佩。

我相信,你会成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赏析:《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讲述了孔子年轻时为了追求知识,不远千里前往洛阳拜老子为师的故事。

这个故事展现了孔子的谦逊、好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课文通过描述孔子在路上的艰辛和到达老子住处后的恭敬态度,强调了孔子对于知识的渴望和尊重。

同时,老子的接纳和教导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在老子的指导下,孔子深入研究古代经典,学习道德、哲学和治国之道,这不仅丰富了他的知识储备,也提升了他的个人修养和品格素质。

孔子的勤奋学习和虚心求教,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

最后,孔子对老子的深深感激和承诺传承知识的表态,以及老子对孔子的高度评价和期待,都表明了教育和知识传承的重要性,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

总的来说,《孔子拜师》这篇课文通过讲述孔子求学的经历,弘扬了尊师重教、勤奋好学、追求真理和传承知识的优良传统,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孔子拜师

孔子拜师
孔 子
孔子, 孔子,名丘 ,字 仲尼,春秋末 仲尼, 期鲁国人。 期鲁国人。 他是我国 古代著名的思 想家、政治家、 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 教育家,儒家学 派创始人。 派创始人。
孔子连忙说: 学生孔丘,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 特地来拜见老师, 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 这个学生。 这个学生。”
我会读
{
) )
曲阜

纳闷

传授

渊博 佩服
终于 敬重
拜见 相距
迎候 □
风餐露宿
风尘仆仆

▲ ▲
不离左右
▲ ▲
不分上下 不舍昼夜
黑白相间
孔子拜师
1、怎样去拜师 2、为什么拜师 3、拜师的过程 和结果
孔子怎样去拜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
〓 〓 〓 〓 〓 〓 〓 〓 〓 〓 〓 〓〓 〓
从此,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 左右,随时请教。 左右,随时请教。
老子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 〓〓〓〓〓〓〓〓 给他。 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 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 虚心求教
〓〓〓〓
诲人不倦
孔 子 我 想 对 你 说 :
孔爷爷: 孔爷爷: ————————————— ————————————— ————————————— —————————————。 。 穿越千年时空隧道, 穿越千年时空隧道,与孔子零 距离交流,写一句或者几句话。 距离交流,写一句或者几句话。
老子说: 你就是仲尼啊,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 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 学问你不比我差, 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 我为师呢? 我为师呢?”

孔子拜师礼流程

孔子拜师礼流程

孔子拜师礼流程介绍如下:
1.行礼问好:孔子前来拜师时,首先要向老师行礼问好,表示自
己的敬意和诚意。

2.请教问题:孔子在拜师时,通常会提出一些问题,以表达自己
对老师的敬仰和学习的诚心。

3.接受考验:老师有时会给学生一些考验,以考察他们的才能和
品德。

孔子曾经接受过老师的考验,表现出了自己的才能和品德。

4.答应条件:如果老师同意收孔子为徒,孔子需要答应遵守师训
和条件,以表明自己的诚信和恪守承诺的态度。

5.表达感激:最后,孔子会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表示将
不忘师恩,努力学习,继承和发扬老师的学问和精神。

这是孔子拜师礼的一般流程,它强调了尊师重道、恪守承诺、传承文化等价值观,对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孔子拜师故事的内容简介 孔子拜师的故事及启示

孔子拜师故事的内容简介 孔子拜师的故事及启示

孔子拜师故事的内容简介孔子拜师的故事及启示作者:诗书传千古话说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带着他的学生周游列国,宣传他儒家的政治主张。

可谓是处心积虑啊!这一天孔子做的马车就到了晋国。

正走着,看见一个小孩在路当中,旁若无人的堆着些碎石瓦片自得其乐的玩耍着,也就挡住了孔子的路。

孔子下了车,看了看这个小孩,也就是六七岁的年纪,还不知道什么,就和颜悦色的对孩子说:“这个顽童,你不该在路的中间玩耍,既挡住了我们的车,还很危险。

找个好的地方玩去吧。

”孩子抬起稚嫩的小脸说:“您这个老人家,看看不是我要挡住您去的路。

您来看看这是什么!”孔子一听就是心里一吓。

看了看,原来是这个孩子用碎石瓦片在路上摆了一座城池,这一下非同小可。

这时孩子又说:“这分明是这座城池挡住了您的路。

应该么!是城池给车让路才是呢?还是车给城池让路呢?您说!”孔子怔了一下,他觉得这个孩子既聪明肯动脑子,还不失礼仪,是个可造之材。

于是就问:“这个顽童,你姓什么?今年几岁了?”本来孔子被这个孩子给问住了,但是他发现这个孩子的慧根不错。

孩子回答说:“我姓项叫项襄。

今年七岁了。

”孩子这不吭不卑的回答,让孔子有了一种愿望。

孔子对他的学生们说:“项襄七岁懂礼,可以做我的老师了。

”学生们都不解师傅这是说哪里话来?自己本来就是个圣人,怎么还要拜这个七岁的孩子为师呢?”孔子不答,只是默默地走到项襄跟前,行了拜师礼。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待学问上是不耻下问的,不管你的年龄大小,只要你的知识比我高,那你就是我的老师。

这时孔子对待学问的态度。

不然怎么说孔子就是圣人呢!何况你我这些凡人。

孔子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看来他真的是这么认为的,也是这么做的。

现在的人遇到问题解决不了,不是前去问问那些有能力的人,而是除了上网找答案外就没有其他的法子了。

岂不知学问学问,一学二问才是增加知识的积累。

可是现在有多少人还去问问他的老师们呢?致使那些老师们失去了自己做老师的本心。

有多少老师们天天盼着他的学生去问问他呀!那可是他的本职工作啊!亲们!我今天把这个故事送给大家分享一下,目的就是回顾一下自己,并且教育孩子们在上学其间一定要勤学好问才是,所以说学问这两个字的奥妙可是深厚的意义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拜师》课堂实录第一课时师:同学们好,从这节课起我们就要学习第五组课文了,通过第五组课文的学习,我们可以认识古代大思想家,了解古代神放故事,欣赏古代建筑和绘画,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一篇课文《孔子拜师》了解孔子吗?让我们把课文翻到169页,看看资料袋里面的内容,读一读生读资料袋里的内容师:说说你从资料袋里了解到什么?生1:我了解到孔子……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生2:我了解到孔子是我国古……他有很多弟子生3:孔子的弟子把老师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论语》,这本书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生4:后人非常尊敬孔子,……有些国家和地区还把孔子的生日作为教师节师:同学们了解的可真不少下面我们就学习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字音,还要把课文读正确生自由读课文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同学们请看一看上卡片中的生字,我们一起来认读生认读生字丘,仆,纳,孔,毫,授,佩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生齐读词语: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孔丘,毫无保留,传授,佩服师:来说说你刚才都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生1:我读懂了纳闷的意思,就是心里不明白,有一点奇怪生2:我读懂了毫无保留的意思,是一点也不保留,课文里讲了老子把学问一点也不保留地传授给孔子生3:我读懂了佩服的意思,课文里说,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很高,人们很佩服他们认为他们很了不起师:课文里面讲孔子佩服老子和孔子,那么你们佩服谁呢?生1:我很佩服老师,因为她好像什么都懂师:那有什么词语不懂的吗?生1:日夜兼程这个词语的意思我不懂师:日夜兼程,日就是白天,夜就是黑夜,兼这个字的意思懂吗?生:不懂师:那么就查一查这个字的意思,整个词语的意思就明白了生查字典师:查了到吗?知道日夜兼程是什么意思了吗?生1:我查到了兼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加倍,我又联系课文知道了日夜兼程的意思,就是日夜不停地用加倍的速度赶路师:现丰明白了,真不错生2:风尘仆仆的意思我还不懂师:老师查了词典,词典时说仆仆就是旅途劳累的意思,那现在你们明白了吗?风尘仆仆它是什么意思呢?生2:风尘仆仆就是孔子日夜兼程,不停赶路,很疲惫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那就让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的意思吧生齐读词语师:刚才我们通过查词语中不懂的字来理解词语的意思,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分段来读课文,4位同学轮流读课文注意多音字闷(闷得慌一声,纳闷四声)师:看来同学们都把课文读正确了,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孔子拜谁为师,去什么地方拜师然后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默读课文师:谁来说说孔子拜谁为师,到哪里去拜师生1:孔子拜老子为师,他从曲阜到洛阳去拜师生2:孔子从曲阜到洛阳拜老子为师师:说得很清楚,下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地学习课文看看孔子是怎么拜师的现在我们先来练习写字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田字格里的生字组成的词语生齐读词语:闻名,风尘仆仆,纳闷,孔丘,迎候,等候,止境,传授,品行师:再来看看田字格里的生字,你觉得哪些生字容易写错,哪些生字不容易写美观生1:仰头的仰去掉单人旁,加上走之儿,就是迎候的迎迎候的迎里面写的时候,千万不要多出一撇请大家要注意师:提醒得很好,老师来写一个,请同学们仔细看师范写“迎”生2:我觉得等候的等里面有很多横,不容易写正确写美观,请你给我们写一个师范写“等”土字的下面一横是最长的师:同学们,让我们写生字吧每个生字在田字格里写两遍生写生字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课文里的生字,还读会了课文,课后的时候,请同学们把词语表中的词语抄写一遍,还要把课文多读几遍,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第二课时师:同学们好,通过让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这了这节课的生字新词,知道了孔子是到洛阳拜老子为师的,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这个故事的生自读课文师:谁来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生1:课文先写孔子为什么拜师,然后写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师:还有谁补充吗?生2:后面是写人们佩服老子和孔子的为人,也敬重他们的品行师:品行是什么意思?生1:品行的意思就是品德和行为师:孔子和老子有怎么样的品行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他们的品行生默读课文师:谁来说说孔子和老子有什么品行?生1:孔子有好学的品行,他研究的学问并不比老子差,可他还是拜老子为师生2:我也觉得孔子很好学,我是从第一自然段中体会的“孔子当时……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师:渊博是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生1:渊博就是知识丰富的意思师:孔子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就去拜老子为师,想学到更多的知识,让自己的知识更加渊博,从孔子为什么拜师,我们体会到了他的好学的品行师板书好学师:同学们,请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师:读得很好,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孔子十分好学呀?生1:我从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中体会到孔子好学的品行“曲阜到洛阳……才到洛阳……终于走到了洛阳”师: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话吧生齐读这一句话师:孔子从曲阜走到洛阳,容易吗?生:不容易,师:从哪些词语能体会出来呢?生1:我从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体会到孔子走到洛阳非常不容易餐就是吃饭的意思,宿就是睡觉的意思,风餐露宿就是说吃不好,睡不好,说明孔子在去洛阳的途中非常艰苦师:很不容易生2:我从日夜兼程这个词知道了从曲阜到洛阳很远,孔子要不分白天黑夜的赶路,十分辛苦师:体会得很好生3:我从终于这个词也体会到孔子走了很长时间师:孔子为了拜师,不怕辛苦,多么好学呀,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吧生齐读这一句话师:还有写孔子好学的句子吗?生1:第三段中说从此……,也说明了孔子很好学,生2:孔子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也说明孔子很好学师: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谁能够联系实际来说一说?生1: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就是说知识是学不完的,老师常说,学习学习再学习,就是说知识是学不完的师:对,我们都要不断地去学习生1:平时我总听爸爸说活到老,学到老孔子都30岁了,还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我觉得孔子的确很好学师:请同学们把课文第二自然段最后两句话和第三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感受孔子的好学生齐读这些段落师:读得真投入,除了好学,孔子还有什么品行?老子呢?生1:孔子也很有礼貌,他一见到老子,就向他行礼,听说老子特地在此迎候时,他又再次向老子行礼生3:孔子有礼貌,我觉得老子也很谦虚有礼,你看,他都这么大岁数了,听说孔子要来,就特地跑到洛阳城外迎候师:迎候和等候有什么区别吗?生1:迎候除了等候,不家迎接的意思师:看来孔子和老子都是谦虚有礼的人还有吗?生1: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孔子,这是一位多么好的老师呀师:是的,孔子的好学,老子的乐教,以及他们谦虚好学的品行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师板书:谦虚有礼乐教同学们,请我们分角色朗读这篇课文一起来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孔子和老子知识渊博,谦虚有礼,难怪作者最后说:“人们佩服……”师: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你们受到了什么启发呢?同学们,请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想一想,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生自读课文师:谁来谈一谈自己受到的启发生1: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还是那么好学,我们更应该认真学习生2: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生3:只有不怕辛苦的人,才能学到更多的学问生4: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要向孔子一样谦虚,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师:说得真有道理,同学们,这篇课文还有很多写得很好的句子,请同学们把这些句子画下来,再抄一抄同学们抄句子师:谁能把自己抄的句子读一读生1:我抄的是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说得太好了,我要把这句话记在心里师:我们也要把这句话记在心里,一起说一说生2:我抄了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生3:我抄了这一句曲阜到洛阳有上千里,……这句话写出了孔子从曲阜到洛阳非常辛苦,真值得我们学习呀师:同学们,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说过的一些话对后人影响很深,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课文孔子的名言,生读69页孔子的名言先自读再齐读师:读得真好,同学们,孔子的许多言行被他的学生记录下,编成《论语》《论语》这本书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国还有很多传统文化,请同学们把书翻到课后,来阅读综合性学习内容,生读综合性学习内容师:读了这段话,我从中了解到什么生1:我了解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我要好好开展这次活动生2:在学习第一单元时,我们就已经开展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这次,我想和几个小伙伴组成一个小组,然后一起商量要搜集的内容,再分头行动生3:我建议大家开展一个交流会,每一个小组把自己的成果在交流会上展示师:那么可以用什么来展示呢?生4:我可以展示手抄报,照片,食物,师:多好的建议呀相信你们在这次活动中一定能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就在我们身边这节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引子:2011年秋,我又一次参加了教学大比武。

这一次大比武是提前一天抽签确定讲课内容。

三年级《孔子拜师》,拿到这篇课文,我就有些懵了。

因为自教书以来,一直任教高年级语文,最低的也是担任四年级语文教学。

不过,既然箭在弦上,就不得不发。

经过一天一夜的思考,《孔子拜师》的教学设计终于成形。

一、教学引入,初识孔子老子幻灯片出示:孔丘、老聃师:谁能读一读这两个名字?生:孔丘、老聃师:我们平时怎么称呼他们?生:称孔丘为孔子,称老聃为老子。

板书:孔子老子师:奇怪了,明明一个叫孔丘,一个叫老聃,为什么称孔子、老子呢?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两个伟人。

课件播放孔子及老子的配音介绍: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学家派的创始人。

他的著作《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人们称老子为太上老君。

美国《纽约时报》列他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据说他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气最大。

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论语》,这本书我们现在都还在学呢!幻灯片出示:古代称品行高尚、学问高的男子为子。

师:这里的“子”读第三声,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来读读他们的名字。

生:孔子、老子师:在古代还有许多这样品德高,学问高的人,你们能说出几个来吗?生:我还知道韩非子、墨子、庄子生:我知道的有荀子、文中子、孟子师:大家了解的可真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两位圣人之间发生的故事。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同学们,你们读得很认真,老师来考考你们。

出示第一组:曲阜洛阳师:这是两个地名,谁来读一读。

幻灯片出示地图师:看了地图,你有什么想说的?生:曲阜和洛阳相距两个省,好远啊!师:是啊,曲阜在山东省,而洛阳在河南省,它们之间相距上千里,坐火车也要7、8个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