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女性拉比 - 中国宗教学术网

合集下载

犹太女性的历史形象与美国犹太女性文学

犹太女性的历史形象与美国犹太女性文学

作者 简 介 : 何小颖 ( 1 9 8 2 一 ) , 女, 河 南 漯 河人 , 许 昌 学 院 外 国语 学 院讲 师 , 文学硕士 , 研究方 向: 英美文学与英语教学。 基金 项 目 : 河 南 省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规 划 项 目“ 美 国 犹 太 文 学 女性 书 写 ” ( 编号 : 2 0 1 3 B WX 0 2 1 ) 。
启示 。
于亚 当时 ,亚 当试 图迫使她 屈 服 .因此 莉莉 丝 逃走
了。 上 帝指 示亚 当说 服莉 莉丝 回来 , 但 莉莉 丝坚 决不
肯 。数百 年后 , 卡 巴拉 在她 的 阐释里 续 写到 : 离 开伊 甸 园之后 , 莉 莉丝 杀死 怀有 身孕 的妇 女 , 伤 害新 生 的
迪艾伦通过喜剧主要探讨了犹太男性的生活温犹太人最初所接受的教育大都是宗教教育在迪沃瑟斯坦则是对此类体裁进行改编并将同化了圣经时代女性和男性在受教育机会上还没有太的犹太女性推上舞台面对所有观众的第一个主要的明显的差别
铜 陵职业 技术 学 院学报
2 0 1 4年 第 1期
犹太女性 的历史形象与美 国犹太女性文学
当代 的大 多 数 阐释 都 是 以 中世 纪 的文 本— — 《 便 西 拉 的字母 2 3 》 中第 一次 对莉 莉 丝 的扩 展性 描 述 为依
所说 的是 个恶 魔 , 她漂 亮 , 大胆 、 勇敢 地 和亚 当 、 上帝
抗争 过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1 0 — 1 4
发 的潜能 。 她 觉得 亚 当和上 帝似 乎更 亲 密 、 有 更 多共 同点 。被 逐 出 的莉 莉 丝多 次尝 试进 人伊 甸 园却 都 以
上许 多其 他 民族一 样 .古代 犹太 社 会 的女性 在 父权 制社 会 中处 于次要 地 位 。但 这 并不 意 味着 领域 毫无 影 响 和 作为。

论犹太民族中的拉比及其历史作用

论犹太民族中的拉比及其历史作用
∋ &
在犹太教派别中 , 改革派拉比的角色第一次最接 近基督教中的牧师, 主持祈祷仪式和带领会众祈 祷。同时, 他们还是 ∀ 精神医疗师、心理学者、 管理者、人际关系 协调者 #) , 他们还对 现代社 会中一些现象如同性恋、人工受精等进行调适, 他们还关注人权、就业、慈善活动等; 但在正统 派中, 虽然在某些方面有所变化, 但会众仍然把 拉比视为宗教权威、律法教师 , 拉比强调的重点 仍是犹太律法; 而对世俗犹太人而言, 犹太教与 他们的生 活没有太大联系 , 拉比是可有 可无之 人。但无论拉比角色如何变化 , 在拉比所承担的 角色中 , 教师是拉比各种角色中最重要和最持久 的角色 , 无论 是塔木 德时期、中世 纪, 还 是现 代 , 拉比首先是教师 , ∀ 哈拉卡 #的传授者, 然后

最终的构成。这 样, 在 圣经 中第三部分 ∀ 圣
文集 # 的正典。它的完 成, 标志 着旷日持 久的 正典在拉比手中最终结束 , 这部经典 从此便成为定本。 圣经正典化的完成是继以斯拉改革以来, 犹 太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 是对公元前 4 世纪 以来, 受强势希腊文化冲击所造成的犹太人思想 和信仰上混乱的一种矫正 , 是对新兴基督教所形 成的威胁所做的一种本能预见性的预防性反应而 采取的一种措施 , 更是为犹太民族竖起了一道精 神围墙。当犹太民 族宝贵的 精神遗产 % % % 圣 经 被新兴基督教所继承时 , 这道围墙 面临着 崩塌的危险 , ∀ 在惊惶失措中, 他们 ( 拉比 ) 牢 牢抓住了可以使以色列人继续生存下去的每一种 可以 想 象的 规定 #∋ , 给 这道 围 墙增 高 加固 的 塔木德 由此诞生。 塔木德 是拉比的另一 重要成就, 是由 密 西拿 和 革马拉 共同 组成。在编撰过程中 , 著名拉比阿吉巴和迦马列 二世 ( 又称犹大 哈 - 纳西 ) 对 密西拿 编 撰有重要影响 , 前者奠定了 轮廓和分类方 式, 后者为 后基础 , 的。随着 密 西拿 密西 拿 的基本 打 下了最

海涅作品中的犹太性 ——以《巴赫拉赫的拉比》为例

海涅作品中的犹太性 ——以《巴赫拉赫的拉比》为例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海涅作品中的犹太性——以《巴赫拉赫的拉比》为例秦情 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本文以海涅的小说《巴赫拉赫的拉比》为例分析了海涅作品中的犹太性。

海涅作为曾经改宗的犹太人在后期仍回归了犹太教。

犹太教对其作品的影响值得关注和研究。

本文选取了《巴赫拉赫的拉比》中对犹太性饮食仪式、祷告仪式和朗诵仪式等三个方面的反应和体现,试图对海涅与犹太教进行分析。

关键词:海涅;犹太教;巴赫拉赫的拉比[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3-124-02引言:诗人海涅作为犹太人,青年时改宗,迫于生活领取过法国的救济金,晚年又再度回归犹太教。

对于宗教,他的态度总是莫名其妙地不坚定。

他起初是泛神论者。

他常嘲笑任何一种宗教信仰和宗教狂热。

到晚年他患了严重的脊髓病,多年来卧床不起时,他又一次转向上帝。

他写道,好好想过之后,他拿定主意,和天上的父在一起似乎舒服一点。

可就在这些话中也都透露出讥讽和缺乏信仰。

可能,宗教在他那里所占的地位相当于一张比较软和的床垫。

对于他这样一个病人来说,和上帝在一起比较舒服一点,至于有没有上帝,这反正是无所谓的。

但是,海涅的确感到痛苦。

他曾说,一条把世界分成两半的裂缝贯穿他的心——“这就是我的心感到痛苦的原因”。

他明白自己是一个病人,他嫉妒那些具有坚定信念的人,虽然他又不时地取笑他们几句。

他说,可以把所有的人分为“犹大教徒”和“希腊人”。

犹太教徒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信仰任何一种崇高的事物,不论是耶和华或是社会主义,并把自己的整个一生奉献给它。

他们的日子过得没有乐趣:玩乐、爱情、一般日常生活,以及他们的个性本身都没有乐趣,他们觉得有趣的只是计算着离那个念念不忘的理想,也就是距离回到迦南是近了还是远了。

而希腊人唯一关心的是:但愿每一天都是美的,但愿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像一件艺术品。

海涅说:虽然论种族我也是犹太人,但是论气质我是希腊人。

最值得中国学习的是犹太人,来看看犹太人的教育是多么震撼

最值得中国学习的是犹太人,来看看犹太人的教育是多么震撼

最值得中国学习的是犹太人,来看看犹太人的教育是多么震撼犹太人在体力方面比不上其他民族,因此在冷兵器时代城破国亡,但是他们的民族和文化却能够一直保留下来,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民族特别重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想想我们中国,如果不是人口多,在历史上也有好几次差点就灭国灭族了。

犹太人如今在世界经济和文化领先都是领先地位,而中国是一个正在复兴的国家。

看看我们的初中生,小学生正在疯狂的沉迷于《王者荣耀》的时候,犹太人的还在又看完一本书了,这应该让中国人深思呀。

害人的游戏要说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我首推犹太人的教育。

虽然很多国家民族的教育难以区分高下,但是和犹太人的教育相比,那就是高下立判。

可以从几点看出:一是当今世界的顶尖级人才大多是犹太人,从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奖到2001年的100年间,有个统计数字:在总共680名获奖者中,犹太人或具有犹太血统者共有138人,占了五分之一。

据社会学家的统计,对美国人最有影响的200位文化名人中,有一半是犹太人,在美国东部的名牌大学中,30%的教授是犹太人。

在科学界有爱因斯坦,波耳,赫兹等世界名人;在思想界,近代以来产生了大量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例如斯宾诺莎,卡尔·马克思,弗洛伊德,马克斯·韦伯,维特根斯坦,马斯洛,光这些名字就让人震撼;在文学界,产生了海涅,卡夫卡,海泽等大师级别人物;在商界,犹太人更是人才济济,例如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控制世界黄金市场和欧洲经济命脉200年的商人——尼桑·罗斯柴尔德,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其他领域,还有卓别林,毕加索,拉斐尔,基辛格等名人。

然而,直到2007年全球犹太人总数仅在1320万人左右,占世界人口的0.2%。

为什么犹太人会产生这么多的人才,毫无疑问,这和教育关。

而要说犹太人的教育,那就不得不说犹太人的宗教。

爱因斯坦犹太人信封一神教——犹太教。

犹太人认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应该信守与上帝订立的契约,认真学习上帝的律法,并带到世界各地。

犹太智慧一犹太人之谜05

犹太智慧一犹太人之谜05

犹太智慧一犹太人之谜05第五章犹太英雄宁可变卖所有的东西,也要把女儿嫁给学者;为了娶得学者的女儿,就是丧失一切也无所谓。

——犹太格言禁止住在没有医生的镇上,庸医是死亡天使的同事。

——犹太格言对上帝来说,做出公正的裁决比牺牲还重要。

礼物和财物能蒙住智慧的眼睛。

——犹太格言在法庭上不允许被同情心所左右。

法官对人民应当怀有同情之心。

——《塔木德》第二十一课最有价值的货物一个大学者和一群商人一起出海航行,商人们带了很多货物准备出售。

“你带了什么货物?”商人们问他。

“我的货物比你们的都有价值。

”他回答说。

商人们很吃惊,但是,找遍货船也没发现他的货物。

于是,他们开始嘲笑这位学者吹牛。

航行中间,海盗劫持了货船,抢走了船上所有的货物。

船终于靠岸,商人们一无所有,被困在岸上。

学者则不同,他很快找到当地犹太会堂,并为教众仁讲解《塔木德》。

由于他博学多识,迅速在当地引起轰动,不仅衣食住行无忧,而且出入都有大帮信徒前呼后拥。

那些商人们来找他:“请原谅我们对您的嘲笑吧。

我们终于明白了,知识是最有价值的货物。

”毋庸置疑,拉比和学者在犹太人的阶层中享有最高的地位,因为他们是拥有知识的人。

这不仅是犹太人的传统,也是犹太人的宗教义务。

不妨听一则有关犹太拉比的小故事:一位令人尊敬的拉比去世了。

他所有的信徒都渴望得到他的一件遗物,留作纪念。

其中一个学生心系一柄烟斗,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纹。

“这要花你一百个卢比。

”拉比的妻子告诉他。

“对我来说这是一笔大钱。

”信徒有些犹豫地说,“但是,请先给我看看,然后再决定。

”在犹太教经学院里,一位学者在研习并抄写经文。

于是,拉比的妻子把烟斗给信徒,他点燃了它。

你能想象发生了什么吗?他刚吸完第一口,就仿佛看到了天堂的七重门全为他打开,里边有迷人的风景。

学生大喜过望,赶快用激动的双手数了一百个卢比,然后兴冲冲地带着烟斗回家了。

到家之后,他再一次点燃烟斗,并狠狠地吸了一大口。

你能想象发生了什么吗?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气昏了头的学生赶忙去找新来的拉比,并上气不接下气地告诉他整个故事。

拉比犹太教探源

拉比犹太教探源

拉比犹太教探源拉比犹太教探源饶本忠内窖提要拉比犹太教是一个阶段性宗教,这一课题在国内鲜有人问津.由于资料缺乏等原因,它起源于何时,何时终结,至今在学术界争论不断.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意在对拉比犹太教的源头进行详细探讨,同时对拉比犹太教的内涵进行简单梳理.关键词犹太教拉比犹太教犹太文化拉比人们常用犹太教笼统地指称从古到今犹太民族的宗教,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犹太教并非一成不变,"按照年代顺序进行的流水式研究表明,存在着三个性质截然不同的信仰和习俗的层次,它们互相之间差异巨大,看起来几乎就像是三种不同的宗教"①.只是因为犹太文明的连续性,造成了犹太教从诞生之日直到今天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是一成不变的错觉.这种错觉在我国普遍存在,人们往往把今天所认识的犹太教等同于圣经犹太教,实际上两者之间有着诸多差异.如犹太传统对"死后复活"有着强烈愿望,但希伯来圣经却没有这方面的描述;近现代犹太人信奉的主要经典——《塔木德》,圣经时代根本不存在;后来犹太教中的拉比,圣经时代还没有这样称呼.大体上我们现在所认识的犹太教,更多的是拉比犹太教."拉比犹太教是现存犹太教所有形式的基础"②,无论是改革派犹太教,重建派犹太教还是正统派,保守派犹太教,都是从拉比犹太教发展而来.无论哪个派别,拉比犹太教都是他们各自信仰和实践的参照点.拉比犹太教不是一个派别,它只是犹太教发展过程中一个阶段性宗教.这个阶段究竟持续多长,目前学术界似乎还没有定论.它诞生于公元1世纪,已被学术界广泛地接受.加百列?博卡奇恩认为,拉比犹太教源于巴比伦之囚后撒督派所统治的祭司社会③;对圣贤而言,"拉比犹太教与圣经犹太教同源,拉比犹太教同摩西的启示一样古老,更确切地讲,源头就是摩西律法"④,摩西不仅是第一个先知和使徒,更是首位"拉比";拉尔夫?马克斯认为,以斯拉是"第二摩西",拉比犹太教的创建者⑤;路易斯?芬尔施泰因等学者认为,拉比文献中一些章节可能源自巴比伦流放时期甚至更早,会堂祈祷等活动可能在巴比伦流放之前就已经存在;埃利斯-立夫金和雅各?诺伊斯列认为,拉比犹太教作为改革运动,是在后圣经时代,成为主流犹太教;E,P.桑德尔认为,犹太教本质上没有历史,只有历史事件,拉比犹太教的出现只是圣经犹太教的继续,两者本质上没有不同⑥.素本文为"国家985工程南京大学宗教与文化创新基地课题"成果之一. 103拉比犹太教探源拉比犹太教统治地位结束何时,学术界亦是争议纷呈.如犹太人权威着作《犹太百科全书》对其采取回避态度,在"犹太教"解释中,只是简单地按照历史发展把犹太教分为圣经时期,前拉比时期,拉比时期,中世纪时期,转型时期,解放时期,当代犹太教等不同阶段⑦;现代犹太教重建派思想家摩迪凯-开普兰则把犹太教分为第一联邦时期,第二联邦时期和公元1—19世纪时期,并把每个阶段的特征概括为:单一神教阶段,神权政治阶段和转世思想阶段@;学者塞尔策对犹太教没有明确的分期划分,他认为,2世纪到7世纪是拉比犹太教的全盛时期,在l世纪末,拉比已经获得普遍支持,被当成犹太民族的正式领导人⑨.随着犹太学研究在我国的深入,我国学者对此也有不同的观点:中文版《犹太百科全书》把拉比犹太教的起止时问定在公元70—630年0;有学者认为,公元70到6世纪末是拉比犹太教时期@;《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它是在"公元70年耶路撒冷圣殿被毁后逐步形成的规范犹太教"0;而《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公元70年到630年为拉比犹太教时期0;《犹太文化史》中提到:"从总体上说,从公元6世纪到18世纪的一千多年的时间内,拉比犹太教一直在犹太教中占据主导地位,甚至完全可以说,拉比犹太教就是这一时期事实存在的犹太教."@以上列举的就是国内外专家学者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相对而言,犹太学者的观念比较"笼统",而国内学者比较"细化".总体上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有一定的道理.笔者以为把7世纪伊斯兰的崛起作为拉比犹太教的结束时间,理由并不充分,因为伊斯兰崛起与拉比犹太教的发展并没有太大的联系;把《塔木德》编纂完成(6世纪初) 作为拉比犹太教的终止时间,与事实不符,因为直到650年后,拉比犹太教才在整个犹太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0.相对而言,认为拉比犹太教终止于18世纪则比较科学,因为不仅在1—6世纪拉比犹太教处于全盛时期,而且实际上,6—18世纪拉比犹太教也一直在犹太教中占据主导地位.尽管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喀巴拉主义,救世运动,哈西德主义等诸多派别,但这些派别只是一时地在犹太人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并没有改变和动摇拉比犹太教在犹太人信仰中的主导地位.在一定意义上,它们只是拉比犹太教的潜流和支派.因此,可以把圣经l04犹太教(前13世纪一公元1世纪),拉比犹太教(公元1世纪一18世纪)和近现代犹太教(18世纪到现在)看成是犹太教发展的三个大阶段.当然,圣经犹太教向拉比犹太教的转变是一个过程,是圣经犹太教的特征一步步消失,拉比犹太教的特征逐步显现的过程.具体地说,是从"托拉"向"双托拉"转变的过程,是以圣殿为中心的崇拜向以会堂为中心的圣书崇拜发展的过程,是拉比取代祭司,会堂代替圣殿的过程,是"归隐的上帝"取代"积极行动的上帝"的过程.正如圣经犹太教的形成经历了亚伯拉罕,雅各,以撒,摩西,直到以斯拉才最终定型一样,拉比犹太教发展也经历了以斯拉,法利赛派,希勒尔,撒该,直到西蒙?本?迦马列二世才基本成型,即大约从公元前5tit纪到公元2世纪中期,才最终完成圣经犹太教向拉比犹太教的转变@.同摩西奠定了犹太"一神教"信仰一样,是流放归来的以斯拉在圣地发动了一场改革,确立了律法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发展方向,最终成为拉比犹太教的思想主流,以斯拉是拉比犹太教的奠基者.以斯拉改革实质上是民族危机反思的产物,是对"巴比伦之囚"痛定思痛的结果.因此,拉比犹太教思想萌芽于巴比伦流放期间."巴比伦之囚是以色列历史上的决定性时期"@,它极大地改变了犹太民族的历史.更改变了犹太教的历史.犹太教的历史是一种三位一体的历史:"一个神——西奈的神,一个民族——以色列,和一个地区——圣地的融合"@.圣地被占,圣殿被毁改变了三位一体的犹太教宗教史.圣殿被毁,使宗教仪式纯净的神圣源泉在圣地丧失了基础,圣殿丧失夺走了以色列民族和宗教团结统一的基础.对于一直强调一神信仰的民族,这在宗教,政治和社会等方面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对于一直强调一神信仰的民族, 他们中肯定有不少人,因此放弃自己的信仰.即使对于那些坚信者而言,在他们心灵中也留下了刻骨疼痛,"我曾在巴比伦的河边坐下,一追想锡安就哭了……"(《诗篇》137:1)这就是对现状无可奈何的真实写照.但以此认为犹太人只会顾影自怜, 自甘沉沦,那就大错特错了.对于不屈不挠的犹太民族而言,带来更多的是反思和积极奋发.更何况流放的犹太人多是犹太民族的精英,以色列民族之所以像火凤凰一样,从犹大王国的灰烬中惊人睾海2007.1地升腾;犹太教之所以像一粒生命力极强的种子, 在圣地烧焦的土地上重新生长,只能从这一独特信仰的流亡群体中,以及这几个世纪里兴起的新思潮中得到解释.他们以自己坚定的宗教信仰,来维护民族传统,并成为巴勒斯坦犹太教复兴的坚强柱石.在历史反思之后,这几个世纪成为他们极富有创造性的时代,就是在这个创造性的时代,孕育了拉比犹太教.正如埃班所言:"在巴比伦流亡地,以色列,或者更确切地说,现在的犹太民族,就已经有了代表自己世界观和生活方式的'犹太教 0当然,流亡者未能在巴比伦建立自己的圣殿,传统的崇拜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没有能够继续进行下去,但为了自己族群传统信仰的传承,他们十分注重以色列传统的保护.在巴比伦,割礼系雅赫维子民身份的最高象征,守安息日成为忠诚于约书的证明,《利未记》中的仪式条例就是在被掳时期从形式上固定下来,正式经典《托拉》的编撰也已开始.为了适应新的环境,先知耶利米提出:人们不论在什么地方,即使远离圣殿,也可以通过专心祈祷接近上帝.这一解释对于圣殿祭祀中心的神学传统而言,是一个创造性的突破,对于被掳之民的现实处境来说,更具有实质意义.以西结作为被放逐者的领袖,坚定地认为"圣殿及其神圣的崇拜仪式即将恢复,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没有它们他则无所作为"0.所以,他集中精力设想如何恢复圣殿及其仪式,并以极大的热情思考其细节.在他的指导下,巴比伦犹太人开始在安息日和其它重要节日到来时聚集在一起,渐渐地聚集场所固定下来,成为人们祈祷和表达信仰的地方,形成了早期的犹太教会堂.用会堂代替圣殿,以无形言辞的祈祷取代有形物质的献祭,是流放时期犹太人对犹太教的重大发展(有的学者称他是拉比犹太教的奠基者)@.当流放结束之后,这些创新性的发展由以斯拉等带回圣地,成为犹太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以斯拉的出现给当时处于失落和迷惘的犹太教重新确立了方向.以斯拉既是犹太祭司,又是"通达天上神律法大德的文士",通晓摩西律法,当他率众从巴比伦返回以色列地之时,他看到的是犹太民众对信仰和传统的淡漠,祭司阶层无法称职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百姓不守律法,不献什一税,与异教徒通婚现象普遍,甚至对耶和华信仰表示怀疑.他对此忧心如焚,决心以维护犹太民族的纯洁和恢复犹太民族的传统为己任.作为宗教改革家,他深信仅仅依靠道德自律,是无法达到上帝的要求的,"以色列必须在自己的传统中找到维持自身生存的东西,那就是律法"0.他身体力行,大力在犹太人中推行严格的宗教整肃措施,他宣讲律法,劝诫百姓遵守律法和安息日,与民众立约签名,发誓遵守律法.他的努力使犹太同胞产生了这样信念:只有坚定不移地遵守耶和华的律法,才能拯救自己.从此以后,"托拉"在犹太人生活中开始确立了主导地位,犹太教成为他们共同的信仰.因此,以斯拉在犹太教历史上通常是与摩西相提并论的,犹太民族认为如果没有摩西,以斯拉也会将上帝的律法交给犹太人.改革对律法的强调,改变了犹太教的发展方向,奠定了律法主义的基础.国家生活的重建不仅依赖一种发自精神的内心皈依,还依赖于律法绝对权威之下社团生活的有效组织.从此,强调道德自律的先知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记忆和普遍民众的企盼中,而作为律法的解释者,监督者和圣殿仪式的主持者祭司,获得了政治权力和宗教权威."祭司制度是惟一能够监督律法实施的权威."流放归来的犹太人建立了以撒督家族为首的祭司贵族阶层负责管理的自治神权政体,这一时期的主体犹太教被称为"撒督派犹太教".以斯拉改革(包括先前的尼希米改革)都是在祭司阶层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内部改革,尽管现代圣经批评学派把以斯拉看作是《摩西五经》的主要作者@.如犹太着名哲学家斯宾诺莎认为,《托拉》作者是一位比摩西晚得多的人,而担当此任就是以斯拉@,不过,笔者赞同《托拉》可能是以斯拉同祭司之间相妥协的产物圆.实际上,直到流放前期,犹太人还没有《托拉》,只有圣律(Torot)~.同时,为了消除外邦人的影响,以斯拉迫使犹太人同意与有外族血统的配偶离婚.以现代人的眼光,这项措施不近人情,但在当时是非常必要的,"在一个外来的,不洁净的世界中,一个民族只有确保其种族和精神上的同一性才有可能生存下去"圆.异族婚姻问题并不是纯粹的种族问题,"危险在于恢复异教的生活方式和分裂犹太社会"0.再者,"以斯拉对这类问题的看法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并不算太不合理,许多古希腊,罗马的婚姻1O5拉比犹太教探源条例甚至不许人们与自己阶级以外的人通婚,更不用说不同民族的人"国."基督教宗教会议白6世纪到13世纪,也都三令五申地禁止族外或教外通婚".当然,这一做法是出于宗教原因,还是出于经济或政治原因,以及最终结果如何,由于史料的缺乏,在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改革对种族和血统的强调,使得犹太教逐渐走上了"民族主义"道路.此后数百年里,犹太教经历了普世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间日趋发展的紧张关系.当这种狭隘民族主义思想路线通过大议会成员,哈西德人,法利赛派,并最终成为拉比犹太教的主流之时,普世主义并没有消失,二者所形成的张力在犹太教中一直存在0.对犹太教而言,走上民族主义道路是维护犹太民族纯洁性所付出的代价.在犹太教中,以斯拉改革以来的律法主义等传统主要由大议会成员继承和发展.大议会最早出现在坦拿时期的文献中,在犹太传统链条中,上承先知,下启双贤哲.芬尔施泰因认为,大议会(又称大法庭)是非官方的宗教机构,是不相信祭司权威的以斯拉门徒建立的组织0.不过,它很可能是当时主要从事对犹太教律法的收集,整理和诠释犹太教的权威性机构0.据《塔木德》文献记载: "《托拉》,摩西受白西奈,传之于约书亚,约书亚传众长老,众长老传众先知,众先知则传之于大议会成员."萤后来,这个链条得到了更详细的解释:"众长老传士师;士师传众先知;众先知传哈该,撒迦利亚和玛拉基;他们传大议会成员"@.这些解释突出了"托拉"一脉相承的特性,祭司则被排斥在外. 但祭司作为律法的解释者,圣殿仪式的监督者和《托拉》的保护者,无疑也发展了以斯拉律法主义中的"口传托拉".这一点在后来的拉比文献中常被"忽略",而拉比不可能"忽略"这样的简单事实: 《托拉》中只有"安息日不可劳作"这一简单规定, 对于什么是劳作,没有具体解释;伤害怀孕妇女坠胎的人,"要以命偿命",对于怎样偿命,也没有具体说明.对于一向严守《托拉》的祭司,不可能不对此做出解释,事实上《律令书》就是祭司们的"口传律法",它对《托拉》中刑法等内容做出了比较详细解释0.E.立夫金认为:"《希伯来圣经》始终把祭司看作是律法的解释者.亚伦和他的后代承担起向以色列人传授律法的义务."0《便西拉智训》也提到"主将诫命交给亚伦保存,并且赋予他司法权和106向以色列人传授律法的权力"(45:17).因此可以肯定,祭司至少是口传律法发展的参与者.公元前331年前后,大议会随着亚历山大入侵而被迫终止,犹太教公会在巴勒斯坦开始出现回,大议会成员最后幸存者义人西缅曾担任犹太教公会的领袖,犹太教历史由此进入了犹太教公会时期.据约瑟夫斯记载,犹太教公会是继大议会之后,在大祭司领导下的犹太人最高政治和司法机构.它一度为撒都该派所控制,有一定的政治权威.双贤哲即"纳西"和"法庭之父",是犹太教公会为对抗希腊化影响和撒都该派势力增强而设立的双领袖."双贤哲"是法利赛派的代表人物,是大议会传统的继承者,"双贤哲"共有五对.它的设立实际上是律法主义者——哈西德派,法利赛派地位上升的重要标志.在希腊人统治时期,希腊文化对以宗教为中心的犹太文化产生了极大冲击,犹太教首当其冲.在前期,撒督派犹太教虽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形形色色的犹太教派别开始出现,如智慧犹太教派,以诺犹太教派,撒玛利亚派,哈西德派等.马加比起义后,随着撒督派祭司地位的衰落,犹太教又形成了以撤都该派为主导的,包括法利赛派,艾赛尼派,基督教派,奋锐党人等在内的诸多派别.雅各?诺伊斯列认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没有犹太教(Judaism)只有犹太教派(Judaisms),犹太教是一套在竞争中并行发展的思想体系."0实际上,这是不同阶层的犹太人被迫做出的无奈选择,因为"当时希腊文明在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对犹太人逼得很紧.不管到哪里,变不变成一个希腊人的问题,没有一个犹太人能够逃避或漠视"0.当希腊文明以强势的姿态吸引着巴勒斯坦神权政治中的祭司与贵族阶层之时,必然遭到保守的宗教人士和乡村百姓等社会阶层的反对.不同意识形态和宗教倾向造成了犹太教的分裂,犹太人内部产生了不可调和的政治和思想上的裂变,形成了公元前586年圣殿被毁后犹太史上最严重的危机,最终酿成了犹太人内部的马加比起义(公元前168年).马加比起义对犹太教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犹太教历史上马加比起义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0.起义的胜利一方面使安条克企图以希腊众神同化犹太一神论的宗教政策遭到失败,另一方面安条克的拥戴者"反对《托拉》的狂热"刺激了"支持《托粤海2007.1拉》的狂热"0,亲希腊派"改革的突进所触发的反抗,却使犹太教在对外来思想文化的恐慌与顽强的抵抗中退却到了作为犹太身份特征的律法的堡垒中"0,将犹太宗教意识推向另一个极端,即对律法的狂热和激进,导致托拉本体论出现.这样,《托拉》被提高为绝对永恒的实体.大议会最后幸存者义人西缅说道:"世界的基础有三:《托拉》,神的崇拜,人的善行"(《塔木德?智慧书》1:2);希勒尔指出:"有多少《托拉》,就有多少生命",就是最好的明证.末世论是与希腊文化对抗的第二个结果,犹太人对末世的企盼,引发了对哈斯蒙尼王朝的对外扩张和对罗马帝国的无数次反叛.末世论是这一时期形成的犹太教最重要教义,尽管它萌芽于先知时代,但成型和发展于这一时期,后来成为拉比犹太教重要内容之一.对拉比犹太教而言,马加比起义之后,必须提到的派别就是哈西德派.该派源自利未家族0形成于犹太文化与希腊文化激烈对抗的时期.关于哈西德人的记载始见于《马加比一书》,这是一批以对律法的共同虔诚而组织起来的犹太教信徒,是继承和发扬先知们的律法和末世传统的相对封闭的宗教派别.他们的活动场所主要是犹太会堂,而不是圣殿.他们在马加比起义中虽然是一支主要力量,是最早反对亲希腊犹太人的人,但是只重视争取宗教信仰自由.反对异教化,不关心政治,所以在重新获得宗教信仰自由之后,退出了战争.在马加比起义后不久就消失了.其中,在"正义之师" 的领导下,以艾赛尼派为名的哈西德人首先从中分离出去;法利赛派是从中分离出来的第二个派别,他们是哈西德派律法主义等思想体系的主要继承者和发展者,也是拉比犹太教重要教义的创建者.法利赛人确定了后来拉比犹太教的基本宗教概念,如神的公正和人的自由,个人不朽,死后审判,天堂,地狱,死者复活,荣耀的统治等,他们还继承了律法主义和民族主义传统.在一定意义上,法利赛派在宗教上倡导改革,文化上比较保守,与占统治地位的撒都该派宗教上保守,文化上开放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哈斯蒙尼和希律王朝统治时期,法利赛派因此遭到撒都该派的打击,乃至武力镇压.但是,由于法利赛派得到广大中下阶层犹太人的拥护,公元前2世纪后,法利赛人的地位日益上升,从犹太公会中分化出来.公元70年,罗马占领圣地及摧毁圣殿,破坏了撒都该派赖以存在的基础@.而且撒都该派的活动范围只限于巴勒斯坦,他们拒绝口头流传的经典而冒犯了埃及,叙利亚和巴比伦的犹太人.再加上由于艾赛尼派,奋锐党人等没有群众基础和罗马当局的镇压,已不复存在.这样,传承犹太传统的重任便落在了法利赛派肩上,一则他们曾在希腊化和巴比伦的犹太教中起到过主导作用,二则他们是一个异常坦率, 灵活和热衷于进步的教派.由于担当大任的法利赛知识分子中希勒尔派弟子占据主导地位,希勒尔派的思想更多地被拉比犹太教继承和发展.在希勒尔的弟子中,约翰南?本?撒该是其中杰出代表,他因在挽救民族危亡和复兴"托拉"律法方面的贡献,直到今天依然被称为"以色列民族之父" 0.约翰南?本?撒该是希勒尔的学生,他是在反对罗马起义失败,"纳西"老西缅被杀,犹太教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出任"纳西"之职的.他以大智大勇的气魄和临危不乱的情怀,在圣城被占之时,为犹太教的留存赢得了一块之地——贾布奈小城. 他认为保存犹太教比民族独立更为重要,因此在他的领导下,贾布奈学院在小城迅速建立起来,为犹太教的发展保存了珍贵的火种.以他及后来的迦马列二世为院长的贾布奈知识分子即"拉比", 是火种的播种者."在贾布奈出现的变革不仅奇迹般地保存了犹太民族,保存了犹太精神,还使犹太文化的核心——犹太教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即从'经典犹太教时期'步入了人们所说的'拉比犹太教'时期."'在贾布奈后期,拉比犹太教的主要轮廓已经显现."0因此可以说,使犹太教能够适应大流散这一新环境的宗教变革,是在贾布奈的拉比学院中完成的,"使犹太教和犹太民族得以保存的是贾布奈而不是马萨达!"0.贾布奈学院的建立是拉比犹太教重要标志,而贾布奈小城则成为拉比犹太教诞生的摇篮.徐新教授把约翰兰?本-撒该及迦马列二世在贾布奈学院为犹太民族生存所做的一切称之为一场革命0.能否称之为"革命",笔者未必苟同,但毫无疑问犹太教在贾布奈的确发生了重大转折,即"找出犹太教不依赖圣殿也能存活的途径"0.从此,拉比取代祭司,承担起解释犹太律法,挽救民族传统,发展民族文化的重任,成为流散到世界各1O7。

11~13世纪西欧犹太妇女的社会地位试析

11~13世纪西欧犹太妇女的社会地位试析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21, 10(2), 361-366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21 in Hans. /journal/asshttps:///10.12677/ass.2021.10205211~13世纪西欧犹太妇女的社会地位试析陶姿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收稿日期:2021年1月18日;录用日期:2021年2月15日;发布日期:2021年2月24日摘要自10世纪以来,犹太人散居在欧洲的各个国家,建立犹太社团,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

中世纪的西欧是犹太人历史演变的主要场所之一。

虽然受到夫权社会“男尊女卑”观念的束缚,犹太妇女没有摆脱从属地位,但确实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她们的社会地位有所改善。

相较于生活在其周围的基督教妇女,这种变化更明显。

因为妇女的社会地位集中体现在教育和家庭婚姻中,尤其是后者,所以本文主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尝试分析11~13世纪西欧犹太妇女的社会地位。

关键词中世纪西欧,犹太妇女,社会地位Study on the Social Status of JewishWomen in Western Europe in the11th~13th CenturyZijun Tao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Received: Jan. 18th, 2021; accepted: Feb. 15th, 2021; published: Feb. 24th, 2021AbstractSince the 10th century, Jews have been scattered in various countries in Europe, establishing Jew-ish associations and managing their own internal affairs. Medieval western Europe is one of the main places in the evolution of Jewish history. Although the Jewish women have been boxed in by陶姿君the view of “Male Superiority”, their social status has improved to some degree. Compared with the Christian women living around, this change seemed more obvious. Due to the fact that educa-tional rights and marriage life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social status,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social status of Jewish women in western Europe in the 11th~13th century from these two aspects.KeywordsMedieval Western Europe, Jewish Women, Social Status Array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自10世纪以来,中世纪西欧是犹太人历史演变的主要场所之一。

犹太教(Judaism).doc

犹太教(Judaism).doc

犹太教(Judaism)一. 犹太教的经典(一)《塔那赫》(T anach),或名《希伯莱圣经》(the Hebrew Bible),凡24卷1.律法书(Torah, Teaching)5卷《创世纪》(Genesis)《出埃及记》(Exodus)《利未记》(Leviticus)《民数记》(Numbers)《申命记》(Deuteronomy)2.《先知书》(Neviim, Prophets)8卷《约书亚记》(Joshua)《士师记》(Judges)《撒母耳记》(Samuel)《列王记》(Kings)《以赛亚书》(Isaiah)《耶利米书》(Jeremiah)《以西结书》(Ezekiel)《十二先知传》(The Twelve Prophets)3.《圣录》(Ketuvim)11卷《诗篇》(Psalms)《箴言》(Proverbs)《约伯记》(Job)《雅歌》(Song of Songs)《路得记》(Ruth)《耶利米哀歌》(Lamentations)《传道书》(Ecclesiastes)《以斯帖记》(Esther)《但以理书》(Daniel)《以斯拉/尼希米记》(Ezra-Nehemiah)《历代志》(Chronicles)注:《塔那赫》内容等同于基督教的《旧约·圣经》(Old Testament),但分卷方法和卷数各不相同。

《旧约·圣经》中的12卷小先知书被合并成1卷,为《十二先知传》。

《旧约》中的《撒母耳记》、《列王记》和《历代志》均分上下卷,,在《塔那赫》中则不分上下卷。

《旧约》中的《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在《塔那赫》合并为一卷,名为《以斯拉/尼希米记》。

(二)基督教的《旧约·圣经》(Old T estament),凡39卷1.律法书(Torah)或《摩西五经》(Pentateuch,上帝通过摩西宣布的“律法”)5卷:《出埃及记》(Exodus):《利未记》(Leviticus):《民数记》(Numbers):《申命记》(Deuteronomy):2.历史书(Historical books)12卷:《约书亚记》(Joshua):《士师记》(Judges):《路得记》(Ruth):《撒母耳记》上(I Samuel):《撒母耳记》下(II Samuel):《列王记》上(I Kings):《列王记》下(II Kings):《历代志》上(I Chronicles):《历代志》下(II Chronicles):《以斯拉记》(Ezra):叙述所罗巴伯率领被释放的犹太人首批返回犹大重建圣殿,祭司兼文士以斯拉奉波斯王命视察犹大并进行改革。

三张照片告诉你,犹太妇女被残害前,如何被扯掉衣服剥夺尊严

三张照片告诉你,犹太妇女被残害前,如何被扯掉衣服剥夺尊严

三张照片告诉你,犹太妇女被残害前,如何被扯掉衣服剥夺尊严犹太人为何被迫害几千年?咱们不如直接简单点,找来某百科上的答案——反犹主义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动机和表现形式,但是其中也不乏共通性和延续性,例如将犹太人视为“谋杀救主基督的人”,“贪婪、阴险”的民族,“企图控制世界”的集团,需对世界一切政治和经济问题负责的“幕后黑手”等。

尤其是最后两条罪证,好方便,因为是企图嘛,因为是幕后黑手嘛,所以证明不了,不需要理由,不需要证明。

只要我指控你是,你就是,谁叫你是犹太人呢?你天生就是转移焦点的好工具。

对他们的迫害,纳粹德国做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目的单一,就是灭绝;花样翻新,毙、杀、烧……让人毛骨悚然。

而且,他们在杀害犹太人之前,还先要剥夺他们的尊严。

对女人而言,就是逼迫他们自己或者脱掉衣服或扯掉他们的衣服。

1941年12月15-17日中间的某天。

拉脱维亚,Skeden。

四个犹太妇女以及一个小女孩,站在镜头面前。

这是他们最后一次留下自己的影像。

此时是12月,她们的衣物,已被德军和他们的拉脱维亚合作者(拉奸)强迫脱掉了,只余下随身衣物,站在萧瑟的寒风里。

他们的后面,那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的,是他们认识或不认识的族人——已经成为尸体了——德国人要他们的衣服做什么?还原成石油吗?不知道。

但更多的,是以此蹂躏他们的尊严——哪怕,马上就要将他们杀害,也不放过这样的机会。

同一地点。

两人女孩中的一个,留下了名字,叫爱泼斯坦。

另一个,是她妹妹。

他们正在被强迫脱掉衣物。

他们与上面五个人一样,将成为三天内被杀害的2800人中的一个——被残害者,大部分是妇女与儿童。

1941年6月30日。

乌克兰里沃夫被德军占领。

这天起,该地的犹太人堕入地狱。

他们本来跟这些乌克兰人,是邻居,是朋友,甚至是亲戚。

然后,德国人充分利用了乌克兰人对苏联的憎恨,放出流言,说犹太人参与了苏联秘密警察设在乌克兰的监狱中对乌克兰政犯治的屠杀。

于是乌克兰人的怒火被点起来了。

论中世纪欧洲犹太妇女的教育_张淑清

论中世纪欧洲犹太妇女的教育_张淑清

在中世纪的欧洲, 教育具有明显的宗教特色, 对于生活在欧洲的犹太人来说同 样 如 此 。 《托 拉 》 和 《塔木德》构成中世纪 犹 太 人 教 育 的 最 重 要 内 容。传统的犹太教认为只有男子才负有宗教义务,
对 于 犹 太 男 子 来 说 , 学 习 《托 拉 》是 他 们 必 须 要 履 行的重要诫命# "之一, 也是担负宗教义务的一种 重 要手段。在学习《托拉》的问题上, 传统的犹太社会 对妇女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比如, 一个父亲对男 孩和女孩会有不同的祝福和期待, 他通常会对女 儿说: “我要教育她学习缝纫、织布和 行 善 事 , 因 为 这是上帝的意愿。”相反, 他会对儿子 说 : “我 要 教 育他学习《托拉》和行善事”$ "。在父亲看来, 女孩最 重 要 的 事 情 是 学 习 家 政 技 能 , 而 学 习 《托 拉 》对 她 们来说是没有必要的。
那么, 为什么妇女没有权利学习《托拉》? 学习 《托拉》又和放荡有什么关系呢 ? 很 多 拉 比 对 此 做 出解释说, 一方面, 妇女并没有真正学习的意愿, 而且她们不希望自己变得博学, 或者说, 她们的心 思根本就不可能放在学习上; 另一方面, 妇女的理 解力是有限的, 如果她们学习《托 拉 》, 她 们 可 能 会 曲 解 教 义 并 且 滥 用 《托 拉 》。比 如 拉 比 阿 巴 胡 认 为 , 埃 利 泽 拉 比 之 所 以 反 对 妇 女 学 习 《托 拉 》是 因 为 妇 女通过学习, 在增长智慧的同时, 还有可能学会歪 门邪道, 她们有可能利用这一点达到邪恶的目的, 如欺骗丈夫, 隐瞒秘密和不好的行为等等, 而一个 无知的妇女则很难做出这些事情。毫无疑问, 这一 解释体现了对妇女的偏见, 极大地损害了妇女的 形象。事实上, 类似的观点在古罗马及中世纪的基 督教社会中也同样流行。比如, 罗马思想家塞内卡 说他的父亲反对让他的姐妹们接受文化教育, 这 样可以保持她们的纯真 ; $ "中世纪基督教社会的 菲 利浦·德·诺瓦尔也一直主张应 该 拒 绝 让 妇 女 接 受 一切教育 : “如果妇女会读书, 她 就 会 收 到 情 人 的 信, 如果她会写字, 她就会给他们写情书, 以至于 使她的家庭及整个社会蒙羞。”% "可以说, 基督教人 士和犹太拉比的态度如出一辙。他们的看法不仅 使 得 人 们 认 为 妇 女 是 轻 浮 的 、不 忠 诚 的 , 而 且 , 拉 比 阿 巴 胡 在 《塔 木 德 》中 的 解 释 , 还 进 一 步 说 明 了 人们对妇女接受教育的恐惧。换言之, 即害怕妇女 通过学习会增长更多的智慧, 从而导致妇女做出 对丈夫不忠诚的事情。

当代犹太女性主义哲学思想脉络与趋向

当代犹太女性主义哲学思想脉络与趋向

当代犹太女性主义哲学思想脉络与趋向内容提要:当代犹太女性主义哲学直接定位于实践之上,它要转换犹太人数千年来绵延不绝的历史和律法、宗教仪式以及社会制度,使之面向犹太妇女敞开。

他们一致认同犹太妇女身处屈从地位这一说法,认为这一地位的根源在于性角色等级差别、整个社会、犹太传统以及“它性”病。

当代犹太女性主义哲学对犹太妇女缺席论作出回应,对犹太传统进行批判与整合。

他们首先讨论哈拉哈问题,开始了一场“元哈拉哈问题”转向运动,认为犹太妇女的屈从地位不能在哈拉哈框架中得到解决。

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他们要界定和接受从多种路径探索出来的新材料,并将之融合入《托拉》。

他们主张用关系说代替神圣分离论和等级制,提出女性上帝语言观,以替代男性上帝观。

当前犹太女性主义哲学开始关注圣约概念以及恶的问题。

关键词:犹太女性主义哈拉哈神圣分离论圣约关系说《托拉》上帝恶本文主要参阅《犹太哲学史》(History of Jewish Philosophy), edited by Daniel H. Frank and Oliver Leaman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7)。

相对于以创建体系为枢轴的学说、流派和思潮来说,犹太女性主义哲学与其说是以思想建树为导向,不如说它直接定位于实践之上。

在犹太女性主义哲学家看来,理论本身理当直指犹太妇女的现实处境的改善和提高,因此,他们就不仅仅以阐发犹太哲学的奥义为归依,更为关键的是,他们要转换犹太人数千年来绵延不绝的历史和律法、宗教仪式以及社会制度,并使之面向犹太妇女敞开,将全体犹太妇女这一长期被忘却的群体容纳进本应包括这一群体的犹太教传统和现实当中。

基于犹太女性主义哲学这一入世取向,其思想就不囿于玄思和义理,而是以多种方式表达出来:从祈祷文到小说,从宗教礼仪到历史研究无不隐含着他们的努力和希望——试图构思创建出一种反映犹太妇女经验的犹太教。

为此,他们常常借助于易被犹太社团和个人把握的形式来阐述他们的哲学思想。

《世界宗教源流史》犹太教之七:会堂、拉比、《塔木德》1

《世界宗教源流史》犹太教之七:会堂、拉比、《塔木德》1

《世界宗教源流史》犹太教之七:会堂、拉比、《塔木德》1作者:(英)诺曼·所罗门著,王广州译当当犹太教之七:会堂、拉比、《塔木德》1早在以色列民族的领袖大卫王定都耶路撒冷,并将以色列上帝的约柜运到这里之后,耶路撒冷就成为犹太人的精神中心和宗教圣地。

重新收回失去的耶路撒冷与圣殿的修建,常常是犹太人争取独立运动的象征。

即使在圣殿第二次被毁,犹太人处于罗马统治之下,由巴尔.科赫巴领导的起义之初,犹太人仍在已不存在圣殿的耶路撒冷献祭。

那一年有成千上万的人来耶路撒冷朝圣,并铸造了有' 西面多王' 和' 爱力阿沙尔大祭司' 字样的钱币。

人们把圣殿废墟上的石块垒起来,垛成一堵长48米、高18.2米的大墙。

由于这堵墙位于圣殿西外墙的位置上,被称为' 西墙'。

它是圣殿留下的唯一遗迹。

犹太教徒认为这是最神圣的地方,世世代代来此祭拜,凭吊。

然而,圣殿的第二次被毁和科赫巴起义的惨重失败,使犹太人永远失去了他们心中的圣地和祭祀的场所。

这一圣地的失去,不仅使作为犹太教组织中心的祭司阶层逐渐衰弱,而且使犹太教公会这一以圣殿为会所的最高议院及司法机构,也失去了办公的场所。

据记载,犹太教公会由70人组成,另有1 名在职大祭司任当然主持人。

其成员由在职或退职的大祭司、文士和社会贤达三种人组成。

公会的主要职能是按摩西律法审理民间案件。

公元前65年罗马统治巴勒斯坦后,该会只审理罗马官员不受理的犹太人案件,但只有传讯被告之权而没有就地判决之权,公元70年耶路撒冷被毁后解散。

此后,犹太教献祭活动的中心作了相应的调整,转而以' 会党' 作为犹太教宗教生活的重心。

犹太教会堂是犹太人的公共祈祷场所。

据传,公元前6 世纪犹太人被掳往巴比伦后,远离耶路撒冷圣殿,于是开始建立会堂作为公众的聚会场所。

犹太律法既是宗教戒律又是民法,为了更充分地理解律法和实施律法,也为了祷告和崇拜,因而凡是有犹太人聚居的地方,犹太会堂就发展起来。

犹太人的拉比是什么意思

犹太人的拉比是什么意思

拉比(Rabbi),是犹太人中的一个特别阶层,是老师也是智者的象征,指接受过正规犹太教育,系统学习过犹太人社团或犹太教教会精神领袖或在犹太经学院中传授规、律法并主持宗教仪式的人。

原意为教师,即口传律法的教师。

2~6世纪曾作为口传律法汇编者的称呼。

后在犹律法而担任犹太教会众精神领袖或宗教导师的人。

中文名拉比外文名Rabbi别名辣彼民族信仰犹太教本质犹太人中的一个特别阶层象征是老师也是智者的象征出现巴勒斯坦地区起源“拉比”一词最初出现于巴勒斯坦地区,意为“圣者”,后来发展为对能够解释律法的人的称呼。

只有那些精通《塔木德》和拉比文学的人并经过多年紧张的学习,在犹太经学院中由德高望重的拉比测试后,认定可以管理社团中各项事务,包括从结婚、离婚等事宜到管理一个犹太经学院的人,才有资格成为拉比。

拉比的起源要追溯到公元1 世纪。

在公元70 年,罗马帝国毁灭了耶路撒冷圣殿,犹太教公会随之被关闭,犹太人被逐,开始流散各地。

犹太人当时面临两个重要的难题:一是要为自己找到新的宗教活动中心;二是必须在新的形势下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式,以使处于困境中的犹太教得以延续。

在这一关键时刻,精通律法的法利赛派担当起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重任,他们主张加紧研习律法,深化对律法的诠释,以犹太教律法来整肃犹太人的生活。

由于他们热心教导民众学习犹太教律法,所以他们被尊称为“拉比”。

从本质上说,古代的拉比是世俗的学者,而不像今天这样是某一个特定的犹太教会堂的精神领袖。

正是在学校中,他们锻造和形成了犹太教伦理的文化的和宗教的内容。

而在此后的数个世纪中,拉比也首先作为学者在犹太民族的事务中成为了最主要的影响力量。

发展历史拉比也可解释为犹太教的贤人。

所以耶稣也被他的追随者们称之为拉比。

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宗教地位。

在东欧的共产主义时期一些东欧的拉比避开秘密警察的视线,保存了犹太教的文书,为犹太教的传承作出了贡献。

自耶路撒冷圣殿被毁后,拉比遵循法利赛派著作精神,根据口传律法经典及评注文献观点,逐步演绎出了一整套敬神做人的准则。

论拉比在犹太人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拉比在犹太人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拉比在犹太人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张淑清;任荣
【期刊名称】《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21)002
【摘要】近代以前,拉比由世俗的学者逐渐成为犹太人社团中的精神领袖,在犹太人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代以后,随着犹太教的分化,拉比更多地关注现实问题,其作用更显突出.在当代尤其是在美国的犹太人社会中,拉比的地位受到了更多的挑战,实际上,这也是犹太教面临的挑战.
【总页数】5页(P40-44)
【作者】张淑清;任荣
【作者单位】烟台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山东,烟台,264025;长岛县委党校,山东,长岛,2658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71
【相关文献】
1.当今美国社会中的犹太人 [J],
2.美国社会中的犹太人 [J], 梁智华
3.19世纪德国犹太人生存危机分析——以海涅《巴赫拉赫的拉比》为例 [J], 屈晓萌
4.犹太人的味道——读亚伯拉《思危:犹太人的赚钱哲学》杂感 [J], 房向东
5.《图德拉的本杰明行纪》所见12世纪中后期犹太人流散状况探微 [J], 李大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拉比是什么?拉比简介

拉比是什么?拉比简介

拉比是什么?拉比简介拉比是什么?拉比简介拉比(Rabbi或译辣比)是犹太律法对于合格教师的称呼。

「拉比」这个字最早源于希伯来文的Rav(或写为Rab),原来有「伟大的人」或引申「教师」的意思。

Rabbi是在Rav的字尾加上了代名词所有格「我的」(i),意思是「我的老师」,据推测拉比原本用于被任命为圣职的律法教师,源于摩西(Moses )为约书亚(Joshua)按立圣职,到了公元第四世纪不再有任命圣职的仪式,拉比就成为所有律法教师之称谓,是个极受尊敬的头衔。

早期的拉比没有专门的学校训练,想当拉比的人必须自修法典和带领仪式的文献,经过某个团体的考核通过,才可以担任拉比。

拉比必须奉献自己是个不断学习的人,他教导解释宗教的律法,指导灵性提升,也是日常事务的仲裁者。

拉比虽然担负圣职,但是他仍然是一个「平信徒」(layman),不具有祭司的角色,他的穿着也与信众相同。

以前的拉比主要在于研究律法和教导律法,很少讲道,而现代拉比的工作比以前多很多,他要学习很多事务以帮助他所带领的犹太团体,除了带领宗教活动和教导律法外,还要在非犹太的地区代表他带领的团体。

因此,拉比需要有大学文凭外,还有特别的学程,如讲道法、哲学、伦理学、历史和心理学等等,他们是讲道者、牧师、咨商师、募款者、政治家,这使他们只有很少的时间能作他们原本的主要工作──研读律法。

这样的情况也使以旧型态工作的拉比不满,现代拉比护卫自己团体对犹太教的理解,经常在相关的报章杂志讨论。

犹太教的正统派(Orthodox)团体还不容许有女性担任正式的拉比,只能作顾问工作,但是在改革派(Reform)、重建派(Reconstrucionist)和保守派(Conservative)在1972、1974和1985年起就接受女性成为拉比。

在台湾,过去犹太人很少,拉比艾恩宏(Ephraim F. Einhorn)自1975年就来到台北,主持台湾从1950年代设立的第一个会堂,服务在台的犹太人40余年。

保守派和改革派

保守派和改革派

保守派和改革派[日]手岛佑郎保守派走的是介于正统派和改革派之间的路线,在原则上忠实地遵守犹太教的戒律,当然也遵守饮食规定。

但是,随着生活的发展,他们根据种种实际情况,重新解释了戒律的适用范围,倾向于将各种制约弹性化。

举例来说,为了方便人们到犹太会堂做礼拜,保守派认可在自己家和犹太教会堂之间乘坐交通工具。

他们也允许教众男女同席。

这就是为了达成“礼拜”这个神圣的目的,使不便的条件最小化。

他们认为,律法如果没有人道方面的考虑就失去了法的精神。

这也是保守派思想的基础。

“保守派”这个名称表示对传统的归和尊敬,并不是意味着因循守旧。

但是,一旦将律法柔和化,传统就容易走向自由化。

在自古以来男人主导的犹太教社会中承认男女平等后,立刻就出现了女性要求职务平等的呼声。

眼前就有一例,最近保守派内部正在围绕应不应该任命女性为拉比进行着激烈的论战。

改革派已经承认了女性的拉比资格,并在纽约的一些犹太会堂里面任命了女拉比。

在固执的正统派的眼里,改革派这种自由行为是对传统的背叛,是一种异端。

有时,我会被请到纽约郊外的犹太会堂进行演讲。

有一次是在星期五的夜里,当时吹着刺骨的寒风。

因为到礼拜开始还有一段时间,我就先被请进了拉比办公室。

谈话之间,那位女会长进来了,说是刚从日本旅游观光来。

在我的印象中,她好像说:“日本料理的虾真是太好吃了,特别是活虾,更是味美无比!”“什么?!”,我当时心里十分吃惊,“犹太人中还有吃虾的吗?”。

这时,那里的信徒代表O先生进来了,殷勤地和我打招呼。

我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竟然抽着烟斗!犹太人在安息日是不抽烟的!在我吃惊的空儿,他们已经从房间走出去了。

礼拜开始了,我和拉比并排坐在讲坛上。

当拉比开始对众人说教的时候,我看见了他的背影。

我愕然了:他没有戴克帕(一种犹太人专用的帽子)!作为常识,所有的犹太男子都知道戴克帕才能表示对上帝的虔诚。

即使平时不戴的人,到了礼拜场所也一定戴的。

还有的人在阅读《圣经》或是《塔木德经》的时候也一定戴着。

古代犹太女性的社会地位探析——从女性在政治与宗教生活中的参与之视角

古代犹太女性的社会地位探析——从女性在政治与宗教生活中的参与之视角

古代犹太女性的社会地位探析——从女性在政治与宗教生活
中的参与之视角
贺璋瑢
【期刊名称】《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34)007
【摘要】检视《圣经·旧约》中女性在政治与宗教生活中参与的大量史实发现,古代以色列-犹太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说明即使在这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制的社会中,女性仍有一定的政治与宗教生活的空间.如果只是简单地以“男尊女卑”的术语来概括古代社会女性社会地位的共性,未免有失偏颇.
【总页数】7页(P134-140)
【作者】贺璋瑢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71
【相关文献】
1.社会性别视角下中国女性政治参与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探析
2.性别意识视角下的中国女性政治参与意识研究——基于CGSS2010数据中湖南样本的经验发现
3.以网络监督为视角探析女性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意愿--来自H市的实证调查
4.女性主义视角下女性竞技体育平等参与权探析
5.身份政治与农村女性环保参与——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视角的考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47
世界 文化
THE WORLD RELIGIOUS CULTURES
宗 教
2015 年第 2 期
பைடு நூலகம்
性服务的拉比,2002 年帕梅拉 · 弗里德曼(Pamela Frydman)成为犹太教复兴运动拉比协会第一位女 性主席,在 2003 年 3 月 26 日,珍妮特 · 马尔德(Janet Marder)被任命为美国拉比改革派中央大会 (CCAR)第一位女性主席,她因而成为第一位重要拉比组织的女性领导者。在 2008 年,朱莉 · 斯科 菲尔德(Julie Schonfeld)被任命为保守派拉比大会新任执行副主席,从而成为第一位担任该职务的女 性拉比。

犹太女性是否能够担任拉比,不仅仅体现了女性宗教地位的变化,而且也是犹太教改革及其变迁 在社会领域中的一个具体反映。事实上,关于女性是否有资格被授任圣职经历了长期的争论,各派在 争论的过程中反应不一。这种争论既体现了犹太教坚持传统的同时不断自我调适从而使之更适应现代 社会的尝试,而正统派官方机构至今没有公开承认女性担任拉比的权利,更体现了犹太教传统与现代 价值的冲突,而要改变传统的努力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 改革派关于是否应该让女性担任拉比,在 20 世纪 20 年代被提上议程,在 1922 年,美国拉比中央 大会正式就此问题进行讨论,讨论聚焦于两个方面:一是女性在传统犹太教中的地位,一是改革派是 否应该追随传统。改革派领导者认为,授职女性作拉比违反了传统的犹太律法,如果给予女性在改革
(Alina Treiger)成为德国自里贾纳 · 乔纳斯以来第一位被授职的女性拉比。 在 2011 年,安特耶 · 德
赛尔(Antje Deusel)在亚伯拉罕 · 盖格学院被授职,从而成为德国自里贾纳 · 乔纳斯以来第一位被 授职的在本国出生的女性拉比。目前,英国改革派和自由派依然保持着由利奥 · 拜克学院训练和授职 拉比的传统,在德国,亚伯拉罕 · 盖格学院是训练授职拉比的机构。 正统派的情况有所不同。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以色列,仅有少数女性在拉比学院被授职,而且 她们没有被男性主导的机构真正接受。但是,在过去的 20 年里,正统派犹太教也在发生着不小的变 化,一些有声望的拉比开设专门的机构,或者培训女性担任法庭律法顾问和会众顾问,或者培训女性 作职业拉比。在以色列,拉比阿里耶 · 斯特里克夫斯基(Aryeh Strikovski)和大拉比亚伯兰罕 · 夏皮 罗(Avraham Shapira)于 1990 年代一起创立了一个培训机构,专门训练正统派女性作拉比法庭中的律 法顾问,自 90 年代以来,以色列已经有近 70 位女性在此接受了培训。在 2012 年,劳伦 · 列文(Lauren Levin)在伦敦芬奇利犹太会堂被大拉比埃弗赖姆 · 米尔维斯(Ephraim Mirvis)任命为英国第一位正统 派女性哈拉哈顾问。在 2013 年,美国第一批受训成为哈拉哈顾问的女性毕业。 在以色列,正统派拉比大卫 · 哈特曼(David Hartman)创建的沙洛姆 · 哈特曼学院(Shalom Hartman Institute)于 2009 年开设了一个项目,为女性和所有教派的男子授任拉比。在美国,被公认的 正统派犹太教第一位女拉比撒拉 · 赫尔维茨(Sara Hurwitz)和拉比阿维 · 韦斯(Avi Weiss)于 2009 年夏天成立了专门训练女性拉比的机构 Yeshivat Maharat,这所学校致力于让正统派妇女熟练学习和教 授《塔木德》 ,理解犹太律法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掌握其他的能够成为犹太社团精神领袖和提供 咨询的熟练技能。但是它并不想将女性训练成男性拉比的翻版,而是教导学生要释放自己女性的特质 为社团服务,同时可以兼顾对家庭的责任。 事实上,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犹太女性拉比非常活跃,她们不仅开始在犹太会堂里从事工作, 而且还有人担任拉比协会的重要领导职务,甚至在军队中发挥自己特殊的作用,比如,1976 年米哈 尔 · 门德尔松(Michal Mendelsohn)成为北美第一位首席女性拉比, 1981 年,邦妮 · 科普尔(Bonnie Koppell)成为第一位被授职的在美国军队中服务的女性拉比,1987 年,乔伊 · 莱维特(Joy Levitt) 成为重建派拉比协会第一位女性主席,1999 年塔玛拉 · 科尔顿成为人文主义犹太教第一位为男女两

根据传统犹太律法,妇女不必遵守和时间相关的积极的诫命,这意味着妇女没有义务参加公共的 宗教生活,也没有资格担任拉比。在历史上,曾经有女性没有被授职但是充当拉比的角色,比如 17 世纪生活在伊拉克摩苏尔地区的亚西纳 · 巴尔赞(Asenath Barzan)是库尔德人的拉比,哈拿 · 拉 结 · 维博马赫尔(Hannah Rachel Verbermacher)即路德米亚的少女(Maiden of Ludmir)是 19 世纪哈 西德派的拉比,她也是哈西德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性拉比。在犹太人的历史上,第一位被授职的女性 是德国东柏林的里贾纳 · 乔纳斯(Regina Jonas,1902-1944) ,在 1935 年,她在修满柏林改革派拉比 学院的课程之后,被奥芬巴赫改革派拉比协会主席马克斯 · 迪利姆(Max Dienemann)博士授任圣职。 身为正统派女性,里贾纳 · 乔纳斯担任拉比被认为是对传统的一个挑战而不被正统派认可,她由改革 派拉比授职,但是当时并没有社团雇用她,这说明改革派也没有真正接纳她的拉比身份。她的名字一 直到 1990 年代东德的报纸剪报披露之后才逐渐为人们所知。 时至今日,除了正统派以外,犹太教其他各个派别在经历了长时间的争论之后,已经承认了女性 做拉比的权利。在美国,改革派拉比学院于 1972 年为萨利 · 普利桑德(Sally Priesand)授职,她因此 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拉比和犹太历史上正式被授职的第二位女性拉比。截至 2008 年,改革派犹 太教的希伯来联合学院已经授职 552 位女性拉比。目前,美国所有的改革派犹太教学院均为女性授
世界 文化
THE WORLD RELIGIOUS CULTURES
宗 教
2015 年第 2 期
犹太女性拉比 *
⊙ 张淑清
内容提要: 拉比在犹太社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历史上拉比均由男性担任,近现代以来,犹 太教各派在关于是否授职女性任拉比的问题上态度不一。自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改 革派、保守派、重建派均已授任女性拉比,正统派虽已为女性授任圣职,但是没有得 到官方机构的接受和认可。犹太教各派对授职女性的争论及其不同的态度,既反映了 犹太教在新形势下与时俱进、不断调适的特点以及女性在犹太社会中的地位及其变迁, 又是犹太社会传统与现代价值冲突的映照。 关 键 词:犹太 女性拉比 正统派 改革派 重建派 保守派 作者简介:张淑清,历史学博士,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在犹太教中,拉比(Rabbi)意为“教授《托拉》的教师” ,它起源于《塔木德》时代,指接受过 正规犹太教育,系统学习过犹太教经典,担任犹太社团或犹太会堂精神领袖或在犹太经学院中传授犹 太教知识者。自 19 世纪以后,拉比的职责越来越宽泛,他们除了传授犹太律法和进行宗教咨询以外, 还要作为社团的代表参与外界的活动,从而在犹太社团中依然占有重要的地位。拉比是经师,但又不 同于基督教中的神父或牧师,然而在最近的几个世纪中,拉比的职责日益受到新教基督徒牧师的影响, 因此出现了“神职拉比” (pulpitrabbi)的头衔。在历史上,拉比均由男性担任,犹太教对于拉比授职 有严格的要求,近现代以来,犹太教各派对于是否应该给女性授任圣职存在争论。本文探讨犹太教各 派对授职女性拉比的不同态度,以此阐释犹太教面对新形势下与时俱进不断调适的特点,以及在传统 与现代价值冲突碰撞背景下的犹太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及其变迁。
“This Week in History-Sandy Sasso ordained as first female Reconstructionist rabbi | Jewish Women’s Archive”. . May 19, 1974. Retrieved May 3, 2012. ”. . September 11, 2003. Retrieved May 3, 2012. “Jewish Women and the Feminist Revolution (Jewish Women’s Archive) 2012. “Society for Humanistic Judaism-Rabbis and Leadership”. . Retrieved May 3, Dagmar (4 November 2010). “German Jews ordain first female rabbi since World War II”. Deutsche Welle. Retrieved 4 Breitenbach, November 2010. http:///news/uk-news/94813/synagogue-appoints-first-female-halachic-adviser.
派拉比会中一席之地,将会“给追随传统犹太教的大批犹太人一个质疑我们权威的好的理由……” 。
此外,他们还担忧授职妇女任拉比将会对家庭生活造成影响,毕竟兼顾全职拉比和家庭主妇的职责不 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尽管改革派从一开始就开明地打破了传统犹太教对女性的诸多限制,比如允许女 性和男性混合坐席进行祈祷。但是,在授任女性作拉比的问题上,改革派在这一时期并没有作出大胆 变革,美国拉比中央大会最终投票反对授职妇女拉比。犹太女性的地位发生实质变化是和女权主义运 动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女权主义深刻影响了美国犹太教的发展历程。在 20 世纪 60 年代以追求平 等和解放为主题的第二次浪潮中,犹太女性非常活跃,她们通过斗争要求在社会中获得更多的权利, 而妇女的圣职授任问题则是 20 世纪末女权主义者寻求变革的焦点和象征。这一时期犹太妇女全国大 会(NCJW)致力于为女性争取权利,这为犹太女性参与传统上由男性主导的拉比会奠定了重要的组织 基础。与此同时,改革派女性也开始了积极的行动,她们公开表达自己的诉求,呼吁给妇女颁授圣职, 并进入希伯来联合学院学习拉比课程等等,萨利 · 普利桑德既是在此学习的有限的几名女性之一,她 最终在学院主席纳尔逊 · 格鲁克(Nelson Glueck)和改革派运动高层领导的支持下,于 1972 年被授予 圣职拉比。应该说,改革派女性被允许担任拉比,即是女权主义的胜利,同时也是美国犹太教适应时 代趋势进行变革而迈出的一大步。卡普兰创建的重建派从一开始就为女性授职拉比。在 1968 年,女性 被接纳进入伊拉 · 爱森斯坦(Ira Eisenstein)领导的重建派拉比学院。重建派认为,尽管在传统的 犹太律法中,女性和男子在宗教以及受教育权利等方面不能平起平坐,但是他们认为妇女和男子享有 平等的权利。1974 年 5 月 19 日,桑迪 · 艾森伯格 · 萨索被授职,并且她于 1977 年在印第安纳波利 斯一家具有保守派倾向的犹太会堂(Beth El Zadok)获得了一个神职拉比职位。在美国重建派拥有拉比 学院,它坐落于宾夕法尼亚州,该学院为男女两性授职拉比。 保守派认为犹太律法具有约束力,但是它应该与时俱进,既要坚持传统又要变革是保守派秉持的 重要理念,这在其关于是否给女性授职拉比反反复复的争论中体现最明显。反对给妇女授任圣职的一 派以著名《塔木德》学者索尔 · 李伯曼教授为代表,他坚持认为犹太律法是不可动摇的:因为妇女不 适合裁决法律问题,而且她们也没有资格这样做,所以她们不能够被授予圣职。赞同给妇女授任圣职 的一派以著名的保守派拉比和学者罗伯特 · 戈迪斯为代表,他认为, “无论从伦理和实用主义的立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