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三角代换证明不等式和求最值
高中数学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第二节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第二课时)示范教案数学教案
第三章第二节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思路 1.(问题导入)三角化简、求值与证明中,往往会出现较多相异的角,我们可根据角与角之间的和差、倍半、互补、互余等关系,运用角的变换,沟通条件与结论中角的差异,使问题获得解决,如:α=(α+β)-β,2α=(α+β)+(α-β)=(π4+α)-(π4-α),π4+α=π2-(π4-α)等,你能总结出三角变换的哪些策略?由此探讨展开.思路 2.(复习导入)前面已经学过如何把形如y =a sin x +b cos x 的函数转化为形如y =A sin(ωx +φ)的函数,本节主要研究函数y =a sin x +b cos x 的周期、最值等性质.三角函数和代数、几何知识联系密切,它是研究其他各类知识的重要工具.高考题中与三角函数有关的问题,大都以恒等变形为研究手段.三角变换是运算、化简、求值、证明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解题技巧,要学会创设条件灵活运用三角公式,掌握运算,化简的方法和技能. 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①三角函数y =sin x ,y =cos x 的周期,最大值和最小值是多少?②函数y =a sin x +b cos x 的变形与应用是怎样的?③三角变换在几何问题中有什么应用?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对前面已学习过的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进行复习与回顾,我们知道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都具有周期性、对称性、单调性等性质.而且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周期都是2k π(k ∈Z 且k ≠0),最小正周期都是2π.三角函数的自变量的系数变化时,会对其周期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函数y =sin x 的周期是2k π(k ∈Z 且k ≠0),且最小正周期是2π,函数y =sin2x 的周期是k π(k ∈Z 且k ≠0),且最小正周期是π.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最大值是1,最小值是-1,所以这两个函数的值域都是[-1,1].函数y =a sin x +b cos x =a 2+b 2(a a 2+b 2sin x +b a 2+b 2cos x ), ∵(aa 2+b 2)2+(b a 2+b 2)2=1,从而可令a a 2+b 2=cos φ,ba 2+b 2=sin φ,则有a sin x +b cos x =a 2+b 2(sin x cos φ+cos x sin φ)=a 2+b 2sin(x +φ).因此,我们有如下结论:a sin x +b cos x =a 2+b 2sin(x +φ),其中tan φ=b a.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用此结论进行求几何中的最值问题或者角度问题.我们知道角的概念起源于几何图形,从而使得三角函数与平面几何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几何中的角度、长度、面积等几何问题,常需借助三角函数的变换来解决,通过三角变换来解决几何中的有关问题,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讨论结果:①y =sin x ,y =cos x 的周期是2k π(k ∈Z 且k ≠0),最小正周期都是2π;最大值都是1,最小值都是-1.②~③(略)见活动.应用示例思路1例1如图1,已知OPQ 是半径为1,圆心角为π3的扇形,C 是扇形弧上的动点,ABCD 是扇形的内接矩形.记∠COP =α,求当角α取何值时,矩形ABCD 的面积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面积.活动:要求当角α取何值时,矩形ABCD 的面积S 最大,先找出S 与α之间的函数关系,再求函数的最值.找S 与α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让学生自己解决,得到:S =AB ·BC =(cos α-33sin α)sin α=sin αcos α-33sin 2α.求这种y =a sin 2x +b sin x cos x +c cos 2x 函数的最值,应先降幂,再利用公式化成A sin(ωx +φ)型的三角函数求最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要求当角α取何值时,矩形ABCD 的面积S 最大,可分两步进行:(1)找出S 与α之间的函数关系;(2)由得出的函数关系,求S 的最大值.解:在Rt△OBC 中,OB =cos α,BC =sin α,图1在Rt△OAD 中,DA OA =tan60°=3, 所以OA =33DA =33BC =33sin α. 所以AB =OB -OA =cos α-33sin α. 设矩形ABCD 的面积为S ,则S =AB ·BC =(cos α-33sin α)sin α =sin αcos α-33sin 2α =12sin2α+36cos2α-36=13(32sin2α+12cos2α)-36 =13sin(2α+π6)-36. 由于0<α<π3,所以当2α+π6=π2,即α=π6时,S 最大=13-36=36. 因此,当α=π6时,矩形ABCD 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36. 点评:可以看到,通过三角变换,我们把形如y =a sin x +b cos x 的函数转化为形如y =A sin(ωx +φ)的函数,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个过程中蕴涵了化归思想.此题可引申即可以去掉“记∠COP =α”,结论改成“求矩形ABCD 的最大面积”,这时,对自变量可多一种选择,如设AD =x ,S =x (1-x 2-33x ),尽管对所得函数还暂时无法求其最大值,但能促进学生对函数模型多样性的理解,并能使学生感受到以角为自变量的优点.最小值;并写出该函数在[0,π]上的单调递增区间.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公式解题,本题主要考查二倍角公式以及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和周期性等基础知识.先用二倍角公式把函数化成最简形式,然后再解决与此相关的问题.解:y =sin 4x +23sin x cos x -cos 4x=(sin 2x +cos 2x )(sin 2x -cos 2x )+3sin2x =3sin2x -cos2x=2sin(2x -π6). 故该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π;最小值是-2;在[0,π]上单调增区间是[0,π3],[5π6,π].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倍角公式以及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和周期性等基础知识.例1已知函数f (x )=sin(ωx +φ)(ω>0,0≤φ≤π)是R 上的偶函数,其图象关于点M (3π4,0)对称,且在区间[0,π2]上是单调函数,求φ和ω的值.活动:学生在解此题时,对f (x )是偶函数这一条件的运用不存在问题,而在对“f (x )的图象关于M (3π4,0)对称”这一条件的使用上,多数考生都存在一定问题.一般地,定义在R 上的函数y =f (x )对定义域内任意x 满足条件:f (x +a )=2b -f (a -x ),则y =f (x )的图象关于点(a ,b )对称,反之亦然.教师在这类问题的教学时要给予充分的提示与总结,多做些这种类型的变式训练.解:由f (x )是偶函数,得f (-x )=f (x ),即sin(-ωx +φ)=sin(ωx +φ),所以-cos φsin ωx =cos φsin ωx 对任意x 都成立.又ω>0,所以,得cos φ=0.依题设0≤φ≤π,所以,解得φ=π2. 由f (x )的图象关于点M 对称,得f (3π4-x )=-f (3π4+x ). 取x =0,得f (3π4)=-f (3π4),所以f (3π4)=0. ∵f (3π4)=sin(3ωπ4+π2)=cos 3ωπ4,∴cos 3ωπ4=0. 又ω>0,得3ωπ4=π2+k π,k =0,1,2,….∴ω=23(2k +1),k =0,1,2,…. 当k =0时,ω=23,f (x )=sin(23x +π2)在[0,π2]上是减函数; 当k =1时,ω=2,f (x )=sin(2x +π2)在[0,π2]上是减函数; 当k ≥2时,ω≥103,f (x )=sin(ωx +π2)在[0,π2]上不是单调函数.所以,综合得ω=23或ω=2. 点评:本题是利用函数思想进行解题,结合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对函数进行变换然后进而解决此题.∴cos B 2cos C 2=2sin B sin C =8sin B 2·cos B 2cos C 2sin C 2.∴sin B 2sin C 2=18. 积化和差,得4(cos B +C2-cos B -C2)=-1,若存在θ使等式cos θ-sin θ=4(cosB +C 2-cos B -C 2)成立,则2cos(θ+π4)=-1, ∴cos(θ+π4)=-22.而π<θ≤2π, ∴5π4<θ+π4≤9π4.∴这样的θ不存在. 点评:对于不确定的开放式问题,通常称之为存在性问题.处理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是先假设结论是肯定的,再进行演绎推理,若推证出现矛盾,即可否定假设;若推出合理结果,即假设成立.这个探索结论的过程可概括为假设——推证——定论.例2已知tan(α-β)=12,tan β=-17,且α,β∈(0,π),求2α-β的值.解:∵2α-β=2(α-β)+β,tan(α-β)=12, ∴tan2(α-β)=2tan α-β1-tan 2α-β=43. 从而tan(2α-β)=tan[2(α-β)+β]=tan2α-β+tan β1-tan2α-βtan β=43-171+43×17=25212521=1. 又∵tan α=tan[(α-β)+β]=tan α-β+tan β1-tan α-βtan β=13<1.且0<α<π,∴0<α<π4.∴0<2α<π2. 又tan β=-17<0,且β∈(0,π),∴π2<β<π,-π<-β<-π2. ∴-π<2α-β<0.∴2α-β=-3π4. 点评:本题通过变形转化为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的问题,关键在于对角的范围的讨论,注意合理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必要时,根据三角函数值,缩小角的范围,从而求出准确角.另外,求角一般都通过三角函数值来实现,但求该角的哪一种函数值,往往有一定的规律,若α∈(0,π),则求cos α;若α∈(-π2,π2),则求sin α等.知能训练课本本节练习4.解答:4.(1)y =12sin4x .最小正周期为π2,递增区间为[-π8+k π2,π8+k π2](k ∈Z ),最大值为12; (2)y =cos x +2.最小正周期为2π,递增区间为[π+2k π,2π+2k π](k ∈Z ),最大值为3;(3)y =2sin(4x +π3).最小正周期为π2,递增区间为[-5π24+k π2,π24+k π2](k ∈Z ),最大值为2.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研究了通过三角恒等变形,把形如y =a sin x +b cos x 的函数转化为形如y =A sin(ωx +φ)的函数,从而能顺利考查函数的若干性质,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充分体现出“活”的数学.作业课本复习参考题A 组11、12.设计感想1.本节课主要是三角恒等变换的应用,通过三角恒等变形,把形如y =a sin x +b cos x 的函数转化为形如y =A sin(ωx +φ)的函数,从而能顺利考查函数的若干性质,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强调:分析、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是三角函数的重要内容.如果给出的三角函数的表达式较为复杂,我们必须先通过三角恒等变换,将三角函数的解析式变形化简,然后再根据化简后的三角函数,讨论其图象和性质.因此,三角恒等变换是求解三角函数问题的一个基本步骤.但需注意的是,在三角恒等变换过程中,由于消项、约分、合并等原因,函数的定义域往往会发生一些变化,从而导致变形化简后的三角函数与原三角函数不等价.因此,在对三角函数式进行三角恒等变换后,还要确定原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并在这个定义域内分析其性质.2.在三角恒等变化中,首先是掌握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并由此导出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公式和积化差、和差化积及半角公式,以此作为基本训练.其次要搞清楚各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自己画出知识结构图.第三就是在三角恒等变换中,要结合第一章的三角函数关系、诱导公式等基础知识,对三角知识有整体的把握.3.今后高考对三角变换的考查估计仍以考查求值为主.和、差、倍、半角的三角函数公式、同角关系的运用仍然是重点考查的地方,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对角的范围的讨论,从而确定符号.另外,在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问题,以及平面向量为模型的三角变换问题将是高考的热点.对三角函数综合应用的考查,估计仍然以三角与数列、不等式、平面向量、解析几何、三角与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为主,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填空题,也可能以解答题形式出现,难度不会太大.应注意新情景立意下的三角综合应用也是考试的热点.备课资料一、三角函数的综合问题三角函数是中学学习的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近年来,高考每年都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知识.在综合题中,也常常会涉及三角函数的基础知识的应用.因此,对本单元的学习要落实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前提下,还应注意与其他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三角函数同其他函数一样,具有奇偶性、单调性、最值等问题,我们还要研究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图象及图象的变化,有关三角函数的求值、化简、证明等问题.应熟知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并能以此为依据,研究解析式为三角式的函数的性质,掌握判断周期性,确定单调区间的方法,能准确认识三角函数的图象,会做简图、对图象进行变化.二、备用习题1.sin10°+sin20°cos10°+cos20°的值是( ) A .tan10°+tan20° B.33C .tan5°D .2-3 答案:D2.若α-β=π4,则sin αsin β的最大值是( ) A.2-24 B.2+24C.34D .1 答案:B3.若cos αsin x =12,则函数y =sin αcos x 的值域是( ) A .[-32,12] B .[-12,12]C .[-12,32] D .[-1,1] 答案:B4.log 2(1+tan19°)+log 2(1+tan26°)=________. 答案:15.已知函数f (x )=cos2x cos(π3-2x ),求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最小正周期及最大值.答案:解:f (x )=12[cos π3+cos(4x -π3)]=12cos(4x -π3)+14,由2k π≤4x -π3≤2k π+π(k ∈Z ),得原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是[k π2+π12,k π2+π3](k ∈Z ),T =π2,最大值是34. 6.已知sin A =-35,cos B =-941,A ∈(3π2,2π),B ∈(π,3π2),求sin(2A -B 2)的值,并判定2A -B 2所在的象限. 答案:解:cos A =45,sin2A =-2425,cos2A =1-2sin 2A =725, ∵B ∈(π,3π2), ∴B 2∈(π2,3π4). ∴sin B 2=541,cos B 2=-441.∴sin(2A -B 2)=sin2A cos B 2-cos2A sin B 2=61411 025. 又cos(2A -B 2)=cos2A cos B 2+sin2A sin B 2<0, ∴2A -B2是第二象限角. 7.已知f (0)=a ,f (π2)=b ,解函数方程:f (x +y )+f (x -y )=2f (x )·cos y .答案:解:分别取⎩⎪⎨⎪⎧ x =0,y =t ,⎩⎪⎨⎪⎧ x =π2+t ,y =π2,⎩⎪⎨⎪⎧ x =π2,y =π2+t ,代入方程,得错误! ①+②-③,得2f (t )=2f (0)cos t +2f (π2)sin t . ∵f (0)=a ,f (π2)=b , ∴f (x )=a cos x +b sin x .。
三角不等式 最值 等号
三角不等式最值
等号
三角不等式是一
种重要的数学不等式,它可以用于比较不同
形状的三角形的边长
和面积。
三角不等式的一般形式是:对于任意两个三角形ABC和DEF,如果它们有一条公共
边AB,那么三角形ABC
的面积加上三角形DEF 的面积总是大于等于平行四边形BCFED的面积。
最值问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寻找某个变量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在数学中,最值问题通常涉及到函数、不等式等知识点。
求解最值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利用导数求极
值、利用不等式求最值等。
等号在数学中表示两个量或两个表达式相等的关系。
在三角不等式中,等号成立的条件通常是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比如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等。
同时,在求解最值问题时,等号成
立的条件通常表示该
点是极值点或最值点。
综上所述,三角不等式、最值和等号是数学中三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比如在求解最值问题时可能会涉及到三
角不等式和等号成立
的条件。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三角代换之妙用
中 的 妙 用 加 以说 明 。
一
对、 / 对、 / 对、 / 丽
, 令X = t a n ( i x , 则、 / , 令x = a s e c 仅, 则、 / , 令X = a c o s , 则、 /
设 { 【 、 V f x + 3 ) + 1 = s e c
手号) ,
一 一
当被 积函数含有根式 时 , 积分 的困难在于 含有 根式 , 如何
v = t a n 0 【 一 、 / 一 s e c 一 6 =s i n a-% / 2
6 <0
化去根式 成为许多学 生的难点所在 , 用三角公式代 入 , 将无理
将代数式 通过三角代换 , 转化 为三角函数式 , 进而 借助三
角函数的有界性 , 或者运用数形结合 的思想方法求解 。
成三角函数问题 , 将所给 函数 中的 自变量用某个 三角 函数进行 代换, 并对代换后 的式子适 当变形, 从而达到解题 目的 。 例1 : 求y = x + 、 / 1 二 的最大值。
一
2
』
J
』
所 以函数 的值域是 一 。 。 < y ≤一 7 . 在进行三角代换求 函数最 值时, 如何选 择代替 函数变 量的
三角函数, 以及代换 后如何根据原 函数 限定 所选三角 函数 中角
l 手
( 1 + e o s 2 t ) d ( 2 t ) = ( 2 t + s i n 2 t ) I
= l a l s e c ; = l a I t a n ; = l a l s i n仅; 即可将根式
、
应 用 三 角代 换 求最 值
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技巧之三角代换
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技巧之“三角代换”摘要: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其中“三角代换”应用广泛,且形式灵活多样。
如何利用三角函数性质和基本三角公式,将其转换为三角问题,进而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
本论文以三角代换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为研究切入点,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三角函数;高中;数学;解题;三角代换鉴于高中数学知识的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关联性,在具体的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结构复杂、变元较多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采用传统的解题方式,解题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而在此基础上,通过三角代换的方式,引入一些较新的额变量,并简化其结构,进而可将复杂的问题进行精准、快速的解答。
一、三角代换概述在进行高中数学问题解答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或专业难度比较大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必须要明确已知和未知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其进一步进行观察和思想,并充分利用数学知识,开展广泛的联想:通过引进一个新的变量,或者对已知条件进行转换,那么复杂的问题就会变得更加简单。
这就是换元的主要思想。
作为的换元方法,就是在数学知识的解题过程中,将新变元引进到没有固定的形式中,并将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化,进而对数学知识进行更好的解答。
在高中数学解题中,三角代换是最为常用的解题技巧,被广泛应用到不等式、函数等问题中,不仅提高了解题的准确率,也大大缩短了解题所用的时间[1]。
二、三角代换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具体应用1、三角代换在求最值中的应用在高中数学中,求最值尤为常见,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也面临着较大的难度。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解题过程中,可充分利用三角代换的形式,充分利用三角函数的知识,将函数中的最值问题进行合理的替换,进而使得函数知识转换为三角函数,并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
例如,在求最大值的时候,就可充分利用三角代换的方式进行解题。
具体解题思路如下:假设x=sinα,α∈(-π/2,π/2,)通过这种代换方式,上述例题可变为因此,当α=π/4时,可取得最大值。
高中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不等式与最值问题
高中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不等式与最值问题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三角函数是一个重要的章节。
除了学习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等基本知识外,我们还需要掌握三角函数的不等式和最值问题的解决方法。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高中三角函数的不等式与最值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一、三角函数的不等式1. 正弦函数的不等式正弦函数的定义域为实数集,而正弦函数的值的范围在[-1, 1]之间。
因此,当我们解决正弦函数的不等式时,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不等式的定义域;(2)将不等式中的正弦函数转化为关于θ的等价不等式;(3)根据正弦函数在不同区间上的增减性质,求解等价不等式,得到不等式的解集。
例如,解不等式sinθ > 0,我们可以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求解:(1)由于正弦函数的定义域为实数集,故不等式的定义域为全体实数;(2)将不等式sinθ > 0转化为等价不等式:0 < sinθ < 1;(3)根据正弦函数在不同区间上的增减性质,我们可以得到不等式的解集为:θ ∈ (2kπ, 2kπ + π/2),其中k ∈ Z。
2. 余弦函数的不等式余弦函数的定义域为实数集,而余弦函数的值的范围在[-1, 1]之间。
因此,当我们解决余弦函数的不等式时,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不等式的定义域;(2)将不等式中的余弦函数转化为关于θ的等价不等式;(3)根据余弦函数在不同区间上的增减性质,求解等价不等式,得到不等式的解集。
例如,解不等式cosθ ≥ 0,我们可以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求解:(1)由于余弦函数的定义域为实数集,故不等式的定义域为全体实数;(2)将不等式cosθ ≥ 0转化为等价不等式:cosθ > -1 或cosθ < 1;(3)根据余弦函数在不同区间上的增减性质,我们可以得到不等式的解集为:θ ∈ (-2kπ, -2kπ + π/2) U (2kπ, 2kπ + π),其中k ∈ Z。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最大值最小值怎么求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解方法在高中数学中,不等式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而求解不等式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是解决数学问题中常见的任务之一。
本文将介绍高中数学中常见的基本不等式求解方法,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知识点。
不等式的定义不等式是一个数学表达式,其中包含不等号(<、>、≤、≥)的关系。
不等式可以描述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如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
基本不等式之最大值和最小值在高中数学中,我们常见的基本不等式包括Cauchy-Schwarz不等式、AM-GM不等式、柯西不等式等。
这些不等式在求解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Cauchy-Schwarz不等式Cauchy-Schwarz不等式是关于内积空间的一个基本不等式,它可以用来估计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以及它们的长度。
最大值和最小值可以通过Cauchy-Schwarz不等式来确定。
AM-GM不等式AM-GM不等式(算术-几何均值不等式)是数学中的一条基本不等式,它表明对于非负实数的一组数,它们的算术平均数大于等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利用AM-GM不等式可以求解数列、三角函数等问题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柯西不等式柯西不等式是关于内积空间中两个向量的夹角和长度之间的一个重要不等式。
通过柯西不等式,我们可以找到向量之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求解方法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常常需要求解函数在一定区间内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对函数求导数,然后令导数为0来找到函数的驻点,再通过二阶导数的符号来判断该点是极大值点还是极小值点。
另外,对于一些特定的函数或不等式,我们可以利用其特性来直接求解最大值和最小值,比如对称性、周期性等性质。
结论本文介绍了高中数学中常见的基本不等式求解方法,包括Cauchy-Schwarz不等式、AM-GM不等式、柯西不等式等。
通过这些不等式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求解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深化对不等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中的最值(范围)问题
,∵函数f(x)=cos(2x+φ)(0<φ<π)在区间
π π
− ,
6 6
上单调递
π
− ≥ 0,
π
π
π
2π
减,∴ − + , + ⊆[0,π],即ቐ 3π
解得 ≤φ≤ .令f(x)=cos
3
3
3
3
+ ≤ π,
3
π
π π
(2x+φ)=0,则2x+φ= +kπ(k∈Z),即x= - + (k∈Z),又函数f
4
解:(2)f(x)=-
1 2 5
sin−
+ +a.
2
4
17
, 5
4 ⇒൝4
()max ≤
由题意得ቐ
()min ≥ 1
17
,
4 ⇒2≤a≤3,
+ ≤
−1 ≥ 1
即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2,3].
三角形中的最值(范围)问题
考向1 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求最值(范围)
【例4】 △ABC中,sin2A-sin2B-sin2C=sin Bsin C.
重难专攻(四)
三角函数与解
三角形中的最值(范围)问题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中的最值(范围)问题是高考的热点,主要涉及:
(1)三角函数式的最值(范围)问题;(2)利用三角函数性质求某些量的最
值(范围);(3)三角形中的最值(范围)(周长、面积等),其求解方法多
样,一般常用方法有:(1)利用三角函数的单调性(正、余弦函数的有界性)
3
3
答案
3
3
-
3
3
2
1+ 2
,
|解题技法|
sin+
高中数学不等式证明的常用方法经典例题
关于不等式证明的常用方法重难点归纳(1)比较法证不等式有作差(商)、变形、判断三个步骤,变形的主要方向是因式分解、配方,判断过程必须详细叙述 如果作差以后的式子可以整理为关于某一个变量的二次式,则考虑用判别式法证(2)综合法是由因导果,而分析法是执果索因2 不等式证明还有一些常用的方法 换元法、放缩法、反证法、函数单调性法、判别式法、数形结合法等 换元法主要有三角代换,均值代换两种,在应用换元法时,要注意代换的等价性 放缩性是不等式证明中最重要的变形方法之一.有些不等式,从正面证如果不易说清楚,可以考虑反证法 凡是含有“至少”“惟一”或含有其他否定词的命题,适宜用反证法典型题例例1证明不等式n n2131211<++++Λ(n ∈N *)知识依托 本题是一个与自然数n 有关的命题,首先想到应用数学归纳法,另外还涉及不等式证明中的放缩法、构造法等例2求使y x +≤a y x +(x >0,y >0)恒成立的a 的最小值知识依托 该题实质是给定条件求最值的题目,所求a 的最值蕴含于恒成立的不等式中,因此需利用不等式的有关性质把a 呈现出来,等价转化的思想是解决题目的突破口,然后再利用函数思想和重要不等式等求得最值例3已知a >0,b >0,且a +b =1 求证 (a +a 1)(b +b 1)425证法一 (分析综合法) 证法二 (均值代换法) 证法三 (比较法) 证法四 (综合法) 证法五 (三角代换法)巩固练习1 已知x 、y 是正变数,a 、b 是正常数,且ybx a +=1,x +y 的最小值为 _ 2 设正数a 、b 、c 、d 满足 a +d =b +c ,且|a -d |<|b -c |,则ad 与bc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3 若m <n ,p <q ,且(p -m )(p -n )<0,(q -m )(q -n )<0,则m 、n 、p 、q 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4 已知a ,b ,c 为正实数,a +b +c =1 求证(1)a 2+b 2+c 2≥31(2)232323+++++c b a ≤6 5 已知x ,y ,z ∈R ,且x +y +z =1,x 2+y 2+z 2=21,证明 x ,y ,z ∈[0,32]6 证明下列不等式(1)若x ,y ,z ∈R ,a ,b ,c ∈R +,则c b a y b a c x a c b +++++22z 2≥2(xy +yz +zx ) (2)若x ,y ,z ∈R +,且x +y +z =xyz ,则z y x y x z x z y +++++≥2(zy x 111++) 7 已知i ,m 、n 是正整数,且1<i ≤m <n(1)证明 n i A i m <m i A i n (2)证明 (1+m )n >(1+n )m8 若a >0,b >0,a 3+b 3=2,求证 a +b ≤2,ab ≤1不等式知识的综合应用典型题例例1用一块钢锭烧铸一个厚度均匀,且表面积为2平方米的正四棱锥形有盖容器(如右图)设容器高为h 米,盖子边长为a 米,(1)求a 关于h 的解析式;(2)设容器的容积为V 立方米,则当h 为何值时,V 最大?求出V 的最大值(求解本题时,不计容器厚度)知识依托 本题求得体积V 的关系式后,应用均值定理可求得最值例2已知a ,b ,c 是实数,函数f (x )=ax 2+bx +c ,g (x )=ax +b ,当-1≤x ≤1时|f (x )|≤1(1)证明 |c |≤1;(2)证明 当-1 ≤x ≤1时,|g (x )|≤2;(3)设a >0,有-1≤x ≤1时, g (x )的最大值为2,求f (x )知识依托 二次函数的有关性质、函数的单调性,绝对值不等式例3设二次函数f (x )=ax 2+bx +c (a >0),方程f (x )-x =0的两个根x 1、x 2满足0<x 1<x 2a1 (1)当x ∈[0,x 1)时,证明x <f (x )<x 1;(2)设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x 0对称,证明 x 0<21x 巩固练习1 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f (x )为增函数,偶函数g (x )在区间[0,+∞)的图象与f (x )的图象重合,设a >b >0,给出下列不等式,其中正确不等式的序号是( )①f (b )-f (-a )>g (a )-g (-b ) ②f (b )-f (-a )<g (a )-g (-b ) ③f (a )-f (-b )>g (b )-g (-a ) ④f (a )-f (-b )<g (b )-g (-a ) 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2 下列四个命题中 ①a +b ≥2ab ②sin 2x +x2sin 4≥4 ③设x ,y 都是正数,若y x 91+=1,则x +y 的最小值是12 ④若|x -2|<ε,|y -2|<ε,则|x -y |<2ε,其中所有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4 已知二次函数 f (x )=ax 2+bx +1(a ,b ∈R ,a >0),设方程f (x )=x 的两实数根为x 1,x 2(1)如果x 1<2<x 2<4,设函数f (x )的对称轴为x =x 0,求证x 0>-1; (2)如果|x 1|<2,|x 2-x 1|=2,求b 的取值范围6 设函数f (x )定义在R 上,对任意m 、n 恒有f (m +n )=f (m )·f (n ),且当x >0时,0<f (x )<1(1)求证 f (0)=1,且当x <0时,f (x )>1;(2)求证 f (x )在R 上单调递减;(3)设集合A ={ (x ,y )|f (x 2)·f (y 2)>f (1)},集合B ={(x ,y )|f (ax -g +2)=1,a ∈R },若A ∩B =∅,求a 的取值范围7 已知函数f (x )=1222+++x cbx x (b <0)的值域是[1,3], (1)求b 、c 的值;(2)判断函数F (x )=lg f (x ),当x ∈[-1,1]时的单调性,并证明你的结论; (3)若t ∈R ,求证 lg57≤F (|t -61|-|t +61|)≤513 数列与不等式的交汇题型分析及解题策略【命题趋向】数列与不等式交汇主要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试题还可能涉及到与导数、函数等知识综合一起考查.主要考查知识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归纳与猜想、数归纳法、比较大小、不等式证明、参数取值范围的探求,在不等式的证明中要注意放缩法的应用. 【典例分析】题型一 求有数列参与的不等式恒成立条件下参数问题求得数列与不等式结合恒成立条件下的参数问题主要两种策略:(1)若函数f(x)在定义域为D ,则当x ∈D 时,有f(x)≥M 恒成立⇔f(x)min ≥M ;f(x)≤M 恒成立⇔f(x)max ≤M ;(2)利用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等数列知识化简不等式,再通过解不等式解得. 【例1】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q >1,第17项的平方等于第24项,求使a 1+a 2+…+a n >1a 1+1a 2+…+1a n 恒成立的正整数n 的取值范围.【例2】(08·全国Ⅱ)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a 1=a ,a n+1=S n +3n ,n ∈N*.(Ⅰ)设b n =S n -3n ,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Ⅱ)若a n+1≥a n ,n ∈N*,求a 的取值范围.【点评】 一般地,如果求条件与前nABCDS项和相关的数列的通项公式,则可考虑S n 与a n 的关系求解题型二 数列参与的不等式的证明问题此类不等式的证明常用的方法:(1)比较法,特别是差值比较法是最根本的方法;(2)分析法与综合法,一般是利用分析法分析,再利用综合法分析;(3)放缩法,主要是通过分母分子的扩大或缩小、项数的增加与减少等手段达到证明的目的.【例3】 已知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为S n ,a 3=7,S 4=24.(Ⅰ)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Ⅱ)设p 、q 都是正整数,且p ≠q ,证明:S p+q <12(S 2p +S 2q ).【点评】 利用差值比较法比较大小的关键是对作差后的式子进行变形,途径主要有:(1)因式分解;(2)化平方和的形式;(3)如果涉及分式,则利用通分;(4)如果涉及根式,则利用分子或分母有理化.【例4】 (08·安徽高考)设数列{a n }满足a 1=0,a n+1=ca n 3+1-c ,c ∈N*,其中c 为实数.(Ⅰ)证明:a n ∈[0,1]对任意n ∈N*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是c ∈[0,1];(Ⅱ)设0<c <13,证明:a n ≥1-(3c)n -1,n ∈N*;(Ⅲ)设0<c <13,证明:a 12+a 22+…+a n 2>n +1-21-3c,n ∈N*.题型三 求数列中的最大值问题求解数列中的某些最值问题,有时须结合不等式来解决,其具体解法有:(1)建立目标函数,通过不等式确定变量范围,进而求得最值;(2)首先利用不等式判断数列的单调性,然后确定最值;(3)利用条件中的不等式关系确定最值.【例5】 (08·四川)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4≥10,S 5≤15,则a 4的最大值为______.【例6】 等比数列{a n }的首项为a 1=2002,公比q =-12.(Ⅰ)设f(n)表示该数列的前n 项的积,求f(n)的表达式;(Ⅱ)当n取何值时,f(n)有最大值.题型四 求解探索性问题数列与不等式中的探索性问题主要表现为存在型,解答的一般策略:先假设所探求对象存在或结论成立,以此假设为前提条件进行运算或逻辑推理,若由此推出矛盾,则假设不成立,从而得到“否定”的结论,即不存在.若推理不出现矛盾,能求得在范围内的数值或图形,就得到肯定的结论,即得到存在的结果.【例7】 已知{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a n +S n =4.(Ⅰ)求证: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Ⅱ)是否存在正整数k ,使S k+1-2S k -2>2成立. 【点评】在导出矛盾时须注意条件“k ∈N *”,这是在解答数列问题中易忽视的一个陷阱.【例8】 (08·湖北)已知数列{a n }和{b n }满足:a 1=λ,a n+1=23a n +n -4,b n =(-1)n (a n -3n +21),其中λ为实数,n 为正整数. (Ⅰ)对任意实数λ,证明数列{a n }不是等比数列;(Ⅱ)试判断数列{b n }是否为等比数列,并证明你的结论;(Ⅲ)设0<a <b,S n 为数列{b n }的前n 项和.是否存在实数λ,使得对任意正整数n ,都有a <S n <b?若存在,求λ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数列与不等式命题新亮点例1 把数列一次按第一个括号一个数,按第二个括号两个数,按第三个括号三个数,按第四个括号一个数…,循环分为(1),(3,5),(7,9,11),(13),(15,17),(19,21,23),(23) …,则第50个括号内各数之和为_____.点评:恰当的分组,找到各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是解决之道.此外,这种题对观察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例2 设{}n a 是由正数构成的等比数列, 12n n n b a a ++=+,3n n n c a a +=+,则( )A. nn b c > B. n n b c < C. n n b c ≥ D. n n b c ≤点评:此题较易入手,利用作差法即可比较大小,考察数列的递推关系. 例3 若对(,1]x ∈-∞-,不等式21()2()12x x mm --<恒成立,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 )A. (2,3)-B. (3,3)-C. (2,2)-D. (3,4)-例4四棱锥S-ABCD 的所有棱长均为1米,一只小虫从S 点出发沿四棱锥的棱爬行,若在每一顶点处选择不同的棱都是等可能的.设小虫爬行n 米后恰好回到S 点的概率为n P (1)求2P 、3P 的值; (2)求证: 131(2,)n nP P n n N ++=≥∈(3)求证: 2365>(2,)24n n P P P n n N -+++≥∈…例5 已知函数()2f x x x =+.(1)数列{}n a 满足: 10a >,()1n n a f a +'=,若11112ni ia =<+∑对任意的n N ∈恒成立,试求1a 的取值范围; (2)数列{}n b 满足: 11b =,()1n n b f b +=()n N ∈,记11n nc b =+,k S 为数列{}n c 的前k 项和, k T 为数列{}n c 的前k 项积,求证1710nk k k kT S T =<+∑. 例6 (1)证明: ()ln1(0)x x x +<> (2)数列{}n a 中. 11a =,且()11211122n n n a a n n --⎛⎫=++≥ ⎪⎝⎭; ①证明: ()724n a n ≥≥ ②()21n a e n <≥ 【专题训练】1.已知无穷数列{a n }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差数列,则有( )A .a 4a 6<a 6a 8B .a 4a 6≤a 6a 8C .a 4a 6>a 6a 8D .a 4a 6≥a 6a 82.设{a n }是由正数构成的等比数列,b n =a n+1+a n+2,c n =a n +a n+3,则( ) A .b n >c nB .b n <c nC .b n ≥c nD .b n ≤c n3.已知{a n }为等差数列,{b n }为正项等比数列,公比q≠1,若a 1=b 1,a 11=b 11,则( )A .a 6=b 6B .a 6>b 6C .a 6<b 6D .a 6>b 6或a 6<b 6 4.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n 2-9n ,第k 项满足5<a k <8,则k =( ) A .9 B .8 C .7 D .6 5.已知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q >0,其前n 项的和为S n ,则S 4a 5与S 5a 4的大小关系是( )A .S 4a 5<S 5a 4B .S 4a 5>S 5a 4C .S 4a 5=S 5a 4D .不确定 6.设S n =1+2+3+…+n ,n ∈N*,则函数f(n)=S n(n +32)S n+1的最大值为( )A .120B .130C .140D .1507.已知y 是x 的函数,且lg3,lg(sinx -12),lg(1-y)顺次成等差数列,则( )A .y 有最大值1,无最小值B .y 有最小值1112,无最大值C .y 有最小值1112,最大值1D .y 有最小值-1,最大值1 8.已知等比数列{a n }中a 2=1,则其前3项的和S 3的取值范围是( )A.(-∞,-1]B.(-∞,-1)∪(1,+∞) C.[3,+∞)D.(-∞,-1]∪[3,+∞)9.设3b 是1-a 和1+a 的等比中项,则a +3b 的最大值为( )A .1B .2C .3D .410.设等比数列{a n }的首相为a 1,公比为q ,则“a 1<0,且0<q <1”是“对于任意n ∈N*都有a n+1>a n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比要条件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11.{a n }为等差数列,若a 11a 10<-1,且它的前n 项和S n 有最小值,那么当S n 取得最小正值时,n =( )A .11B .17C .19D .2112.设f(x)是定义在R 上恒不为零的函数,对任意实数x 、y ∈R ,都有f(x)f(y)=f(x +y),若a 1=12,a n =f(n)(n ∈N*),则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的取值范围是 ( ) A .[12,2)B .[12,2]C .[12,1)D .[12,1]13.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a 4-a 2=8,a 3+a 5=26,记T n =S nn2,如果存在正整数M ,使得对一切正整数n ,T n ≤M 都成立.则M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14.无穷等比数列{a n }中,a 1>1,|q|<1,且除a 1外其余各项之和不大于a 1的一半,则q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5.已知x >0,y >0,x ,a ,b ,y 成等差数列,x ,c ,d ,y 成等比数列,则(a +b)2cd的最小值是________.A.0B.1C.2D.416.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d 不为零,S n 是其前n 项和,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A .若d <0,且S 3=S 8,则{S n }中,S 5和S 6都是{S n }中的最大项;②给定n ,对于一定k ∈N*(k <n),都有a n -k +a n+k =2a n ;③若d >0,则{S n }中一定有最小的项;④存在k ∈N*,使a k -a k+1和a k -a k -1同号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__.17.已知{a n }是一个等差数列,且a 2=1,a 5=-5.(Ⅰ)求{a n }的通项n a ;(Ⅱ)求{a n }前n 项和S n 的最大值.18.已知{a n }是正数组成的数列,a 1=1,且点(a n ,a n +1)(n ∈N *)在函数y =x 2+1的图象上.(Ⅰ)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Ⅱ)若列数{b n }满足b 1=1,b n +1=b n +2a n ,求证:b n ·b n +2<b 2n +1. 19.设数列{a n }的首项a 1∈(0,1),a n =3-a n -12,n =2,3,4,…. (Ⅰ)求{a n }的通项公式;(Ⅱ)设b n =a n 3-2a n ,证明b n <b n+1,其中n 为正整数. 20.已知数列{a n }中a 1=2,a n+1=(2-1)( a n +2),n =1,2,3,….(Ⅰ)求{a n }的通项公式;(Ⅱ)若数列{a n }中b 1=2,b n+1=3b n +42b n +3,n =1,2,3,….证明:2<b n ≤a 4n -3,n =1,2,3,… 21.已知二次函数y =f(x)的图像经过坐标原点,其导函数为f '(x)=6x -2,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点(n ,S n )(n ∈N*)均在函数y =f(x)的图像上.(Ⅰ)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Ⅱ)设b n =1a n a n +1,T n 是数列{b n }的前n 项和,求使得T n <m20对所有n ∈N*都成立的最小正整数m22.数列{}n a 满足11a =,21()n n a n n a λ+=+-(12n =L ,,),λ是常数.(Ⅰ)当21a =-时,求λ及3a 的值;(Ⅱ)数列{}n a 是否可能为等差数列?若可能,求出它的通项公式;若不可能,说明理由;(Ⅲ)求λ的取值范围,使得存在正整数m ,当nm >时总有0n a <.利用导数处理与不等式有关的问题一、 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一)、利用导数得出函数单调性来证明不等式某个区间上导数大于(或小于)0时,则该单调递增(或递减)。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解题技巧总结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解题技巧总结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解题方法总结一、见“给角求值”问题,运用“新兴”诱导公式一步到位转换到区间(-90o,90o)的公式.1.sin(kπ+α)=(-1)ksinα(k∈Z);2.cos(kπ+α)=(-1)kcosα(k∈Z);3.tan(kπ+α)=(-1)ktanα(k∈Z);4.cot(kπ+α)=(-1)kcotα(k∈Z).二、见“sinα±cosα”问题,运用三角“八卦图”1.sinα+cosα;0(或0(或|cosα|óα的终边在Ⅱ、Ⅲ的区域内;4.|sinα|“化弦为一”:已知tanα,求sinα与cosα的齐次式,有些整式情形还可以视其分母为1,转化为sin2α+cos2α.六、见“正弦值或角的平方差”形式,启用“平方差”公式:1.sin(α+β)sin(α-β)=sin2α-sin2β;2.cos(α+β)cos(α-β)=cos2α-sin2β.七、见“sinα±cosα与sinαcosα”问题,起用平方法则:(sinα±cosα)2=1±2sinαcosα=1±sin2α,故1.若sinα+cosα=t,(且t2≤2),则2sinαcosα=t2-1=sin2α;2.若sinα-cosα=t,(且t2≤2),则2sinαcosα=1-t2=sin2α.八、见“tanα+tanβ与tanαtanβ”问题,启用变形公式:tanα+tanβ=tan(α+β)(1-tanαtanβ).思考:tanα-tanβ=???九、见三角函数“对称”问题,启用图象特征代数关系:(A≠0)1.函数y=Asin(wx+φ)和函数y=Acos(wx+φ)的图象,关于过最值点且横向于y轴的直线分别成直线型;2.函数y=Asin(wx+φ)和函数y=Acos(wx+φ)的图象,关于其中间零点分别成中心对称;3.同样,利用图象也可以得到向量y=Atan(wx+φ)和函数y=Acot(wx+φ)的对称性质。
利用三角函数换元求函数的最值
兰
一
43
3(争1) 3[(素)2+1] √j
43 2z
2以 ,可令去=tan号(o<号<号),
3 1(吾)2+1]
q3
厶
厶
-
吖j
.·-y=等sin口(o<口<丌),...函数的值域是(o,
等).
,
例2求函数了=z+/两的值域.
解:令z=tan口(a E(一号.詈)),则y—
sseec口c口+tan十口=tL坠al笋l=口cotc=o—s 口—= (L孑_q一 一薹iZ)卜 .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引用次数:
张爱华 山西省平遥县襄垣中学,031104
中学数学研究 STUDIES IN MIDDLE SCHOOL MATH GUANGDONG 2002,(3) 0次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xsxyj200203016.aspx
例·.3‘求号函一号数∈y(o=,/号)F,i.+·v厂.y羽E(0,的+o值o).垃.
解:观察发现4(/fi)2十(/4CT-3)2= 1,可设2/Fi=COS口,f4医x-3=sina,口∈
[o,要],
舢=雩+Sina=譬sin(口+臼)
(sinp=萼),。.’a E[0,号],.‘.sinp≤sin(a+p)
解:构造向量:m=(z,a)和咒=(c—z,
b),贝9 Y=I m l+I,z I≥I,竹+咒I=  ̄/c2+(口+b)2,
.‘.y。h=√c2+(口+6)2. 例6 已知z2+Y2=3,a2+b2=4,(z,Y, a,b∈R),求觚+b的极值.
解:构造向量m=(z,Y),孢=(a,b),则
船 以z++ =2荔m·.咒言。=ll一m|.|.II言挖II cosO=怕2√3.4·—4 ·cosO=2拈cosO∈[一2拈,2朽],.·.(觚+ 缈)一=2√3,(纰+匆)“。=一243.
在高三复习中如何把握重要不等式 (4)
在复习中准确把握两个不等式佛山市顺德区郑裕彤中学 徐新宏不等式),(222R b a ab b a ∈≥+是一个最基本也很重要的不等式,它本身的应用较广泛。
虽然在新课标的高考中对不等式证明的要求已大大降低,但这并不说明可以放弃。
它的一些变形式散见于课本和一些参考资料中,利用这些变形式能较容易地解决一些问题。
另外,在广东高考数学理科卷的填空题中有“三选二”的形式,其中有涉及《不等式选讲》(选修4—5)的内容,主要的就是柯西不等式的应用。
在重要不等式和柯西不等式的应用中,一定要抓准高考中会出现的题型(大都是以客观题形式出现),特别是求最值问题。
在利用不等式求最值时,一定要注意等号成立的条件,否则就会出错。
本文挖掘重要不等式和柯西不等式以及它们的一些变形在解题中的应用。
这样不仅可以针对高考题型做好准备,而且不会做无用功。
一、重要不等式:),(222R b a ab b a ∈≥+。
变形之一:),(2+∈≥+R b a ab b a (当且仅当b a =时取“=”号。
)这个不等式也称为基本不等式。
这个变形式就是前一个不等式的推论。
其中,限制条件+∈R b a ,可以放宽为b a ,是非负实数。
变形之二:),()2(2R b a ab b a ∈≥+(当且仅当b a =时取“=”号) 变形之三:222()(,)2a b a b a b R ++≥∈(当且仅当b a =时取“=”号) 二、柯西不等式:若,,,a b c d 都是实数,则22222()()()a b c d ac bd ++≥+,当且仅当ad bc =时,等号成立(这是二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
设123123,,,...,,,,,...,n n a a a a b b b b 是实数,则222222212121122(...)(...)(...)n n n n a a a b b b a b a b a b ++++++≥+++,当且仅当0(1,2,...,)i b i n ==或存在一个数k ,使得(1,2,...,)i i a kb i n ==时,等号成立(这是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
高中数学求最值的方法.
高中数学求最值的方法2018-01-10函数的最值问题既是历年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也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
分享了高中数学求最值的几种方法,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1)代数法。
代数法包括判别式法(主要是应用方程的思想来解决函数最值问题)配方法(解决二次函数可转化为求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不等式法(基本不等式是求最值问题的重要工具,灵活运用不等式,能有效地解决一些给定约束条件的函数最值问题)④换元法(利用题设条件,用换元的方法消去函数中的一部分变量,将问题化归为一元函数的最值,以促成问题顺利解决,常用的换元法有代数换元法和三角换元法)。
①判别法:判别式法是等式与不等式联系的重要桥梁,若能在解多元函数最值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就能给人一种简单明快、耳目一新的感觉。
而应用判别式的核心在于能否合理地构造二次方程或二次函数,还需注意是否能取等号。
若函数可化成一个系数含有y的关于x的二次方程a(y)x2+b(y)x+c (y)=0,在a(y)≠0时,由于x,y为实数,必须有:△=[b(y)]―4a (y)c(y)≥0,由此求出y所在的范围确定函数最值。
②配方法:配方法多使用于二次函数中,通过变量代换,能变为关于t (x)的二次函数形式,函数可先配方成为f(x)=a[t(x)―m]2+n的形式,再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确定其最值(此类题的解法关键在于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一般式化为顶点式,同时要考虑顶点的横坐标的值是否落在定义域内,若不在定义域内则需考虑函数的单调性)。
③不等式法:均值不等式求最值,必须符合“一正、二定、三相”这三个必要条件,因此当其中一些条件不满足时应考虑通过恰当的恒等变形,使这些条件得以满足“和定积最大,积定和最小”,特别是其等号成立的条件。
(在满足基本不等式的条件下,如果变量的和为定值,则积有最大值;变量的积为定值,则和有最小值。
本例中计算的目的,是利用隐含在条件之中的和为定值,当然这里还需要利用系数的凑合才能达到目的,具有一定技巧)④换元法:换元法又叫变量替换法,即把某个部分看成一个式子,并用一个字母代替,于是使原式变得简化,使解题过程更简捷(在利用三角换元法求解问题时,关键还是要在掌握好三角函数常用关系式的基础上,结合所求解的函数式,慎重使用)。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常见习题类型及解法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常见习题类型及解法高考试题中的三角函数题相对比较传统,难度较低,位置靠前,重点突出。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既要注重三角知识的基础性,突出三角函数的图象、周期性、单调性、奇偶性、对称性等性质。
以及化简、求值和最值等重点内容的复习,又要注重三角知识的工具性,突出三角与代数、几何、向量的综合联系,以及三角知识的应用意识。
一、知识整合1.熟练掌握三角变换的所有公式,理解每个公式的意义,应用特点,常规使用方法等;熟悉三角变换常用的方法——化弦法,降幂法,角的变换法等;并能应用这些方法进行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证明;掌握三角变换公式在三角形中应用的特点,并能结合三角形的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熟练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的性质,并能用它研究复合函数的性质;熟练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图象的形状、特点,并会用五点画出函数sin()y A x ωϕ=+的图象;理解图象平移变换、伸缩变换的意义,并会用这两种变换研究函数图象的变化.二、 高考考点分析2004年各地高考中本部分所占分值在17~22分,主要以选择题和解答题的形式出现。
主要考察内容按综合难度分,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诱导公式和倍角公式的简单运用,解决有关三角函数基本性质的问题。
如判断符号、求值、求周期、判断奇偶性等。
第二层次:三角函数公式变形中的某些常用技巧的运用。
如辅助角公式、平方公式逆用、切弦互化等。
第三层次:充分利用三角函数作为一种特殊函数的图象及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有界性等特殊性质,解决较复杂的函数问题。
如分段函数值,求复合函数值域等。
三、方法技巧1.三角函数恒等变形的基本策略。
(1)常值代换:特别是用“1”的代换,如1=cos 2θ+sin 2θ=tanx ·cotx=tan45°等。
(2)项的分拆与角的配凑。
如分拆项:sin 2x+2cos 2x=(sin 2x+cos 2x)+cos 2x=1+cos 2x ;配凑角:α=(α+β)-β,β=2βα+-2βα-等。
高三数学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分类例析
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分类例析三角函数式的最值问题是函数最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屉高考的热点之一。
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不仅与三角自身的所有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代数中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议程、不等式及某些几何知识的联系也很密切。
因此,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的求解,往往要综合应用多方面的知识。
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的类型很好,其常见类型有以下几种: 一、y=asinx+b (或y=acosx+b )型 处理方法:利用()1cos 1sin ≤≤x x 或,即可求解,此时必须注意字母a 的符号对最值的影响。
例1 函数y =a cos x +b (a 、b 为常数),若-7≤y ≤1,求b sin x +a cos x 的最大值. 剖析:函数y =a cos x +b 的最值与a 的符号有关,故需对a 分类讨论.解:当a >0时,⇒⎩⎨⎧=+-=+71b a b a a =4,b =-3; 当a =0时,不合题意;当a <0时,⇒⎩⎨⎧-=+=+-71b a b a a =-4,b =-3. 当a =4,b =-3时,b sin x +a cos x =-3sin x +4cos x =5sin (x +ϕ)(tan ϕ=-34); 当a =-4,b =-3时,b sin x +a cos x =-3sin x -4cos x =5sin (x +ϕ)(tan ϕ=34). ∴b sin x +a cos x 的最大值为5.例2.例3已知函数()b a x x a x a x f++--=2cos sin 322cos 的定义域为⎥⎦⎤⎢⎣⎡20π,,值域为[5,1]-,求常数a 、b 的值. 解:∵()b a x a x a x f++--=22sin 32cos ,b a x a ++⎪⎭⎫ ⎝⎛--=232cos 2π .∵20π≤≤x ,∴32323πππ≤-≤-x ,∴1 32cos 21≤⎪⎭⎫ ⎝⎛-≤-πx .当0a >时,()3b f x a b ≤≤+.∴⎩⎨⎧-==+.513b b a ,解得⎩⎨⎧-==.52b a ,当0a <时,3()a b f x b +≤≤.∴⎩⎨⎧=-=+.153b b a ,解得⎩⎨⎧=-=.12b a ,故a 、b 的值为⎩⎨⎧-==52b a 或⎩⎨⎧=-=12b a感悟:分类讨论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例若不对常数a 进行讨论,将会出错。
不等式中的三角代换
适合高三年级不等式中的三角代换在解证不等式的问题中,若根据不等式的特点以及三角函数的有界性和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巧用三角代换,能使问题大大简化,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试举几例说明。
例1.已知m 2+n 2=2,x 2+y 2=2,求证-6≤mx+ny ≤6。
解析:∵m 2+n 2=2,x 2+y 2=2∴可设m =2αsin ,n =2αcos ,x =3sin β,y =3cos β∴mx+ny =6αsin sin β+6αcos cos β=6)cos(βα- ∵-1≤)cos(βα-≤1,∴-6≤6)cos(βα-≤6, 即-6≤mx+ny ≤6。
例2.已知a 2+b 2≤1,求证|a 3b -ab 3|≤41。
解析:∵a 2+b 2≤1,∴可设a =m αsin ,b =m αcos ,|m |≤1∴|a 3b -ab 3|=|ab ||a 2-b 2|=m 2|αsin αcos ||m 2(cos 2α-sin 2α)| =24m |α2sin α2cos |=44m |α4sin |≤41。
例3.若1≤x 2+y 2≤2,求证:21≤x 2-xy+y 2≤3。
解析:设x =r cos θ,y =r sin θ,(1≤r ≤2,0≤θ<2π)∴x 2-xy+y 2=r 2 cos 2θ-r cos θ r sin θ+ r 2sin 2θ=r 2(1-21 sin2θ) ∵21≤1-21 sin2θ≤23,1≤r 2≤2,∴21≤r 2(1-21 sin2θ)≤3, 即21≤x 2-xy+y 2≤3。
例4.求证-1≤x+21x -≤2。
解:∵1-x 2≥0,∴-1≤x ≤1,∴设x =cos θ,θ∈[0,π] 则y =x+21x -=cos θ+sin θ=2sin (θ+4π),∵θ∈[0,π],∴θ+4π∈[4π,45π],∴sin (θ+4π)∈[-22,1], ∴2sin (θ+4π)∈[-1,2],∴-1≤x+21x -≤2。
应用三角代换法智解最值问题
边的大小关 系确 定该 内角的值 , 这一 点在解题 中往 往被 忽视 , 从 而造成解题错误。 ( 责任编辑 袁伟 刚)
若把鲜艳的花朵放进液 态空气里, 鲜花则会失去原有 的纤柔姿 态. 变得 像 玻 璃 一 样 亮 光 闪 闪 , 非 常 脆 。轻 轻 一 敲 还
会 发 出“ 叮 叮 当 当” 的 响 声呢 !若 重 敲 它 则会 破 碎 。
解法 1 : 可求 出函数 . 厂 ( ) 一 ̄ / 3 一6 + J3 ~ 的 定 义域 为 [ 2 , 3 ] 。
2 + 一 百 4 , / i ; -
孚c o s Ⅲ一
c , ≤ 。
设 2 + s i n ( 0 ≤ ≤ 号 ) 。
f( z)= = =、
0 1 5
-
+2 一y 。 一7 ( 、 y∈R) , 求 z 。 +y 。 的最 小值 。
解: 设 。 + 一 t 。
s i n 8= c os 8+
l j - -
i n + 4
5  ̄ / 1
易得 z 、 Y不 同 时 为 0 , 则 t >0 。
方是 关键 。上 述 解 法 不 仅 减 少 了计 算 量 , 而且丰 富 了同学们 的 解 题 思路 , 提 高 了解 题 速 度 。运 用 三 角 代换法求解本题, 思 维 自然 , 解法流畅, 这种创新 的
即 ( 2 + ) +
4 s i n , 2 — c os 一 _ = I = s i n 0 。
剖析 : 若 已知 三 角 形 的 两 边 和 其 中一 边 的 对 角 , 解 三 角形 时 , 在 求得 一 内 角 的 正 弦值 后 , 需要 根 据 已 知 两
四 解 三角形 时 出现漏 解 或增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三角代换证明不等式和求最值
2
(一)三角代换的应用-证明不等式
1, c 2
d 2 1,求证: |ac bd | 1
证明:设 a=sin ,b=cos ,c=s in ,d=cos 则有:|sin sin cos cos | |cos( )| 1, 问题得
证。
例2已知a,b R,且 a 2 2 2
b 1,求证:|a +2ab-b 2| 、:
2
解:可设 a=ksin ,b=kcos ,其中|k| 1于是有
2 2 |a +2ab-b |=k 2|s in2 —cos2 |=2k 2|sin(2 )| 、2k 2 .2 2 2
a b 2
例3 •已知0<x<1,求证: (a b)
x 1 x
分析:0<x<1 , 0<1 — x<1 ,且x+(1-x)=1,联想到三角代换。
证明:因为 0<x<1 , 0<1 —x<1 设 x=sin 2 ,且 所以
2 a ・ 2 sin 2 a 2 a
b 2
cos 2 b 2
b 2 a 2 cot
2ab a 2 b 2
1-x 例4已知 1 分析:因为 (1 cot 2 )b 2 (1 tan
(a b 2 tan
b)2
(a b)2
米用三角代换
之。
2, n N 求证(1 x)n (1+ x)n 2n
1考虑到右边有1-x 与1+x,故联想到利用2倍角余弦公式化简, 从而
证明:因为 1 x 1,设x=cos2 ,(0
所以 (1 x) n
n n 2n n 2n n 2 2 n (1+x) 2 sin 2 cos 2 (sin cos ) 2 故原不等式 (1 x)n (1+x)n 2n 成立。
则 1-x=1-cos2 =1 (1 2si n 2 ) 2si n 2
2 1+x 1 cos 2 2cos
(二)三角代换的应用-求最值 例5设x, y R ,不等式 x . y a 厂丫恒成立,求a 的最小值。
析:原不等式等价于 a 平 厲恒成立,则a 必不小于右边代数式的最大值
J x y
即只需求岀—x H 的最大值即可。
y
v'x Jy
厂. a ' = cos + sin = . 2 sin( ) Jx y 4
a 不小于右边函数的最大值,即 -、2sin( )的最大值• 2 4
因此a 的最小值是-.2
2
例6 .求y=x+ - 1 x 的最大值。
故『max - 2当且仅当
时,能取到最大值。
4
点评:1、三角代换时,要注意新变量与原变量间的取值范围是否一致。
2、将原来两个变元 x,y 问题转化为关于一个变元 的问题,通过换元达到减元的目的 解:不妨设x=sin [
,] 贝0变为 y=sin +cos 2 2 =2 sin( ) 4
解:因为C 、x)2 C. y)2 ( . x y)2
令一X — =cos
x y
- ------ =sin ( (0,〒)) ,x y
2 (0,
3 2 (y (「w sin(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