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教案)义和团运动
历史教案-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教案
历史教案-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教案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冠县起义和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
义和团运动的发展。
慈禧太后的安抚政策。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
八国联军的侵略暴行。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
2.通过学习义和团运动爆发的背景,使学生认识到:义和团运动是在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历史条件下爆发的,是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次伟大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通过评价义和团运动,使学生认识到: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加速了清政权的灭亡,促进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发展,震撼了全世界;同时,也说明旧式的农民战争抵挡不住帝国主义的侵略,无法阻止中国在半殖民地的境况中沉沦下去;通过学习《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3.通过学习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建议教材地位分析19世纪末,由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农民阶级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大规模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它挫败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重点分析“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本课重点。
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的危急形势下,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抉择。
义和团这时提出来“扶清灭洋”口号,这是当时中国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尖锐的集中反映,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因而能吸引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向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行勇猛的冲击。
但这个口号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导致义和团对清政府放松警惕,使义和团运动最终失败。
义和团运动 教案-教学教案
义和团运动教案重点:义和团反对八国联军的斗争;《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难点:"扶清灭洋"口号及清政府与义和团的关系。
教学思想:本课内容较多,而且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有些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在教学上要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学习历史。
这一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历史问题能力的好素材。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进行了哪些斗争?(学生回答略)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民族资产阶级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
紧接着农民阶级又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二、义和团运动的兴起1.义和团在山东兴起(屏幕显示《义和团运动的形势》示意图)①从义和拳到义和团:根据教材讲明义和团的名称、组织形式和主要成员;然后,请学生看书,进行师生问答:师:19世纪末,义和团为何把斗争矛头从反清转向了反帝?生: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深了。
生: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最直接、最主要的敌人。
师:很好,那么义和团运动为什么首先在山东爆发呢?生(思考后):山东受侵略最严重。
师:都有哪些国家侵略过山东?生(思考、议论):日本、德国、英国。
②"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解释这一口号的含义,然后进行师生问答。
师:我们都知道清政府是反动的,义和团为什么还要"扶清"呢?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生:义和团不想同清政府以及洋人同时作战。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生:义和团对清政府抱有幻想。
生:说明义和团和愚昧,没有认清清政府的反对本质。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扶清"虽然有扶国、保国的含义,但也很容易让人们对清政府丧失警惕,后来,清政府果然在背后给了义和团一刀,是镇压义和团的刽子手之一。
那么,"扶清"和"灭洋"义和团更侧重哪方面呢?生:"灭洋"。
初中历史义和团运动的教案
初中历史义和团运动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和起因;2. 掌握义和团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过程;3. 分析义和团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1. 理解义和团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事件;3. 分析义和团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相关历史教材或资料;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 教学PPT或教学文稿。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引发学生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和兴趣。
Step 2:讲解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和起因(15分钟)讲解义和团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思想的变革对义和团运动的影响。
Step 3:介绍义和团运动的定义和特点(15分钟)通过PPT或文稿介绍义和团运动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和目的。
Step 4: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发展过程和主要事件(20分钟)讲解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事件,包括义和团的组织结构、活动范围和影响力等方面,让学生深入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具体内容。
Step 5:探讨义和团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15分钟)分组讨论义和团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析义和团运动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Step 6:总结与评价(10分钟)总结义和团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评价义和团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阅读或思考作业,巩固和拓展学生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定义、发展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024年历史义和团运动教案
2024年历史义和团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掌握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口号、斗争对象、斗争结果;理解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历史意义。
通过分析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培养学生对历史事物发展原因的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引言,掌握导致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通过阅读课文,分析归纳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原因,并掌握其发展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了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正义性和必要性,提高爱国热情,明确中国人民必须把侵略者赶出中国,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着想,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努力进取。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斗争对象、口号。
难点:对义和团运动性质的正确理解。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义勇军进行曲,请学生回答歌名及曲作者。
由此引出乐曲诞生的历史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而掀起了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由此导入本课内容。
讲授新课: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原因:1.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 直接原因:教会欺压,导致民间仇视教会的情绪日益高涨。
经过:山东首先爆发,迅速扩展到直隶一带。
斗争对象由外国教士,发展到围攻在华的传教士及其家眷,提出“拆铁路,拔电杆,掀教士,灭洋人”的口号。
二、义和团运动的发展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斗争对象:由京津地区向外延伸,波及全国。
斗争对象由教士扩大到洋货;由山东向北京转移过程中发展到围攻使馆。
斗争口号由“反清复明”改为“扶清灭洋”。
实质上这是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所采取的被迫反击。
三、义和团运动失败1. 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根本原因)导致失败。
缺乏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组织松散,缺乏明确的政治纲领和组织领导核心;无法正确对待西方的侵略;对清政府存有幻想;只凭血肉之躯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斗争;无法正确对待资本主义文明。
2. 启示:中国人民具有反侵略爱国的斗争精神;中国人民必须把侵略者赶出中国;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着想;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努力进取;明确反帝爱国不是无原则的排外主义。
历史教案-义和团运动
历史教案-义和团运动
教案名称:义和团运动
教案类型:历史教育
适用年级:初中
教案目标: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起因和影响;
2.理解义和团运动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
1.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和起因;
2.义和团运动的过程和影响;
3.义和团运动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教学步骤:
Step 1: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课堂上学习过的一些历史事件,并问他们对义和团运动有什么了解或印象。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和起因,包括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中国封建社会的
危机和民众的不满情绪等。
Step 3: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义和团运动的过程和影响。
每个小组可以留意一个方面,例如义和团的组织和行动、外国列强的反应、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等。
Step 4:小组报告(15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其他学生可以做笔记,以备后续讨论使用。
Step 5:讨论和思考(15分钟)
引导学生共同讨论义和团运动的意义和影响,并引导他们思考义和团运动对中国历史
的意义。
Step 6: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义和团运动对中国历史的意义,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历史研究和思考。
教学评估:
可以布置一篇作文,让学生回顾义和团运动的起因和影响,并谈谈他们对这个事件的理解和感受。
延伸拓展: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和思考其他历史事件或运动,例如太平天国运动、五四运动等,并与义和团运动进行比较和对比。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教材分析19世纪末,由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农民阶级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大规模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它挫败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反帝史实;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内容及危害;2、通过对“扶清灭洋”、义和团失败等的分析,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梳理八国联军、义和团、清政府之间的活动,学会整理历史发展线索的方法;通过分析《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学会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帝国主义侵略者凶恶而贪婪的本质,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近代贫弱的重要根源之一,从而增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警惕性,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不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课前准备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起主要侵略方式有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为救亡图存。
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而事实证明资产阶级改良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行不通。
与此同时,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掀起了更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这就是席卷了中国北方,震撼世界的义和团运动。
二、进入新课(一)义和团运动1、背景根本原因:民族危机加深直接原因:洋教势力猖獗组织基础:义和团组织2、兴起:(1)1898年,冠县赵三多竖起“扶清灭洋”大旗,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
历史教案-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历史教案-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主题: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目标:1. 了解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发生背景。
2. 分析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3. 探讨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教案时长:2课时教案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向学生展示一张图片或播放一段影像素材,介绍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
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步骤二:知识讲解(25分钟)1. 讲解义和团运动的起因,历史背景和运动过程。
侧重介绍义和团对外国势力的抵抗行动,以及清朝政府的态度。
2. 讲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发生原因和经过。
重点介绍八国联军的构成和入侵中国的地区。
3. 教师可借助PPT、图片等多媒体素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两个历史事件。
步骤三:讨论(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探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例如:对中国社会民众的影响、对中国政府的影响、对外国势力的影响等。
2.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步骤四:总结和展望(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强调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国家的挫折和觉醒。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增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意识?步骤五: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文,总结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并提出探索中国发展道路的建议。
教学资源准备:1. PPT和多媒体设备。
2. 图片和影像素材。
3. 分组讨论的题目和指导问题。
教学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相关历史遗迹,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2. 指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更多关于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资料,并撰写小论文或口头报告。
(教学设计)义和团运动教学设计
义和团运动教学设计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大事和行动,以及对这些大事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争辩。
下面是我给大家共享的义和团运动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阅读。
期望大家能够宠爱!义和团运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 学问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同学了解或把握反洋教斗争的开展;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开展;扶清灭洋和安抚政策;八国联军侵华战斗;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2. 力量方面:(1)通过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教学,培育同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力量。
(2)通过辛丑条约的教学,培育同学运用具体史实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的力量。
3. 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教学,培育同学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义和团运动历史阅历教训的教学,让同学生疏到农夫阶级不行能完成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任务。
4. 学法指导方面:(1)引导同学将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进行比拟,找出共同点,区分不同点,学会类比方法。
(2)引导同学阅读和理解关于清政府对义和团转变策略的历史材料,分析清政府的真正意图,挂念同学把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3)引导同学分析辛丑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严峻危害,挂念同学完整把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重点、难点分析1. 重点分析:(1)“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是本节重点之一。
首先要留意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
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的危急形势下,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选择。
义和团这时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这正是当时中国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冲突锋利的集中反映,具有朴实的爱国意识,因而能吸引和发动宽敞群众向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行威猛的冲击。
但这个口号带有笼统排外性质,导致义和团对清政府放松警惕。
(2)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这是本节教材的另一重点内容。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帝国主义勒索到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凋敝;外国侵略军长期驻扎在中国的战备地要严峻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国防平安;以武力为后盾的公使团,成了清政府的太上皇;清政府转变了外交机构的地位,使之更适合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需要;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企图摧毁中国人民要求独立自由的民族民主运动,以到达永久奴役中国人民的目的。
义和团运动的教案
义和团运动的教案教案标题:义和团运动的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原因和影响;2. 掌握义和团运动的主要事件和参与者;3. 分析义和团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重点:1. 理解义和团运动的起因和背景;2. 掌握义和团运动的主要事件和参与者;3. 分析义和团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义和团运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2. 分析义和团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义和团运动的相关资料和图片;3. 学生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发学生对义和团运动的兴趣;2. 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义和团运动,以激发他们的背景知识。
知识讲解:1. 通过PowerPoin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义和团运动的起因和背景;2. 解释义和团运动的目标和主要活动;3. 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多样性和参与者的背景。
小组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要事件或参与者进行深入研究;2.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收集相关资料,准备展示;3. 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让其他小组了解更多的细节。
讨论和总结:1. 引导学生讨论义和团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 整理学生的观点,总结义和团运动对中国历史的正面和负面影响;3. 引导学生思考义和团运动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作业: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义和团运动的短文,包括起因、目标、主要事件和影响等方面的内容;2. 学生可以参考课堂讲解和小组活动的资料。
评估方式:1. 对学生小组活动的展示进行评估,包括研究的深度和展示的清晰度;2.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包括对义和团运动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邀请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深入探讨义和团运动的相关话题;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历史遗址或博物馆,加深对义和团运动的实地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并能够分析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历史教案-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历史教案-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教学目标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掌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起因、过程及后果。
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义和团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起因、过程及后果。
三、教学难点1.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关系。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义和团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历史事件。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义和团运动吗?它发生在哪个时期?它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何关系?2.讲解义和团运动讲解义和团运动的背景:民族危机、外国侵略、教案问题等。
讲解义和团运动的过程:从山东兴起,发展到北方,波及全国。
讲解义和团运动的影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但未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3.讲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讲解战争起因:义和团运动对外国使馆和传教士的攻击,引发八国联军侵华。
讲解战争过程: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讲解战争后果: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深。
4.分析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义和团运动为什么会引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反帝性质,触动了列强的利益,导致八国联军侵华。
5.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分析: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深,为辛亥革命埋下了伏笔。
6.小结强调历史教训,教育学生珍惜和平,热爱祖国。
五、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整理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线。
2.思考: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请举例说明。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学生了解了这段历史,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义和团运动 教案
义和团运动教案教案标题:义和团运动教案目标:1. 了解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原因和影响;2. 分析义和团运动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意义;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视频或短文介绍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和基本情况;2. 引发学生对于义和团运动的兴趣和好奇心。
知识讲授:1. 通过讲解和讨论,向学生介绍义和团运动的发生原因,如外国侵略、民众不满等;2. 分析义和团运动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影响,如清朝政府的动荡、对外关系的变化等。
合作学习: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义和团成员、清朝官员、外国侵略者等),并讨论他们在义和团运动中的观点和行动;2. 小组之间展开辩论,讨论义和团运动是否是一种有效的反抗手段;3.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利弊。
展示和总结:1. 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观点;2. 整理学生的观点和结论,总结义和团运动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影响;3.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评估:1. 设计一份简单的问卷或小测验,考察学生对于义和团运动的了解和分析能力;2. 观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或书籍,深入了解义和团运动;2. 设计小组项目,让学生通过模拟义和团运动的情景,体验其中的冲突和抉择。
教案特点:1. 引入活动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2. 注重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的培养;3. 通过展示和总结,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4. 结合评估和拓展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这是一个初步的教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要求进行适当调整和拓展。
历史教案-义和团运动
历史教案-义和团运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及原因。
2.义和团运动的发展过程。
3.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难点1.义和团运动的复杂性及其历史评价。
2.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吗?2.学生回答: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等。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了解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间秘密宗教组织的发展。
2.教师讲解义和团运动的发展过程:从山东兴起,逐渐发展到直隶、京津地区;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3.教师讲解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展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促进了民族觉醒,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
四、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义和团运动有哪些局限性?2.学生回答:盲目排外,不能正确对待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不能形成统一的领导核心;与农民阶级的利益密切相关,但未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义和团运动,谁能概括一下义和团运动的特点?2.学生回答:反帝反封建、群众基础广泛、英勇斗争等。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不能正确对待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盲目排外;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不能形成统一的领导核心;与农民阶级的利益密切相关,但未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2.教师讲解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展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促进了民族觉醒,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这一课主要讲述了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以及其后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义和团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对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和思考这些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义和团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义和团运动的爱国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侵略性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义和团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难点:义和团运动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侵略性质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义和团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合作探讨: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讨,深入分析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
3.史料分析:运用史料,让学生了解历史事实,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纪录片等。
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纪录片片段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义和团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1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是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的内容。
教材主要围绕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及其反帝爱国精神,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等内容展开。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旨在让学生了解义和团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近代中国的革命、甲午中日战争等历史事件,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事件较为复杂,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和地名较多,对学生的历史知识和分析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梳理清楚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及其反帝爱国精神,掌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和结果,理解辛丑条约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反抗侵略者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及其反帝爱国精神。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3.辛丑条约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2.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3.合作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历史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辅助材料:历史图片、地图、文献资料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义和团运动的旗帜和口号,引导学生关注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爱国精神。
教案义和团运动初中
教案义和团运动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义和团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认识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 掌握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斗争对象和主要斗争方式。
3. 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从中汲取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
【教学重点】1. 义和团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斗争对象和主要斗争方式。
3. 义和团运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1.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背景及其与外国侵略者的斗争。
2. 义和团运动的影响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3. 教学视频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了解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剥削。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义和团运动吗?它发生在什么时候?二、义和团运动的背景(10分钟)1. 讲解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包括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民族矛盾的加剧等。
2. 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三、义和团运动的过程(15分钟)1. 讲述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过程,包括义和团口号的提出、斗争对象的确定等。
2. 分析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方式,如民间信仰、暴力反抗等。
四、义和团运动的结果(10分钟)1. 介绍义和团运动的结果,如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的失败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五、义和团运动的影响(10分钟)1. 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影响,如民族觉醒、爱国主义精神等。
2. 讨论义和团运动对当代的启示,如如何看待民族矛盾、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
六、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义和团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 强调义和团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义和团运动的理解和认识。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义和团运动教案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义和团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和起因;2. 理解义和团运动的目标和影响;3. 分析和评价义和团运动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二、教学准备:1. 教材: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2. 多媒体设备;3. 学生练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义和团运动”。
引起学生对该运动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概述义和团运动(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和起因,如义和团的组织形式、目标和影响。
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展示,让学生初步了解该运动。
3. 深入研究与讨论(25分钟)学生阅读教材相关篇章,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讨义和团运动对中国历史的意义以及它在当时社会中引发的各种问题和冲突。
4. 多媒体演示(10分钟)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关于义和团运动的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以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该运动的实际情况。
5. 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展望下节课的研究内容,引起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兴趣与思考。
四、教学延伸:1. 学生可在家中阅读相关资料,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思考;2. 学生可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更广泛的话题探讨,如义和团运动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五、教学评估:1. 学生课堂参与情况;2. 学生对义和团运动的理解和评价。
六、教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义和团运动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理解和评价其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义和团运动教案初中
义和团运动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义和团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相关历史知识。
2. 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反抗外侵的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义和团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教学难点:义和团运动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了解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清朝末年,中国发生了一场规模浩大的群众运动吗?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6页,阅读“义和团运动的兴起”部分。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义和团运动的背景:甲午战争后,清朝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领土,赔款白银,使国家陷入危机。
2. 讲解义和团运动的原因:民族矛盾加剧,民生凋敝,宗教信仰冲突,民众反抗情绪高涨。
3. 讲解义和团运动的过程:义和团的发展、清政府的对策、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4. 讲解义和团运动的结果:《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义和团运动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2.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第6页,总结义和团运动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2. 思考:为什么说义和团运动具有爱国性质?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义和团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使学生了解了这一历史事件。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但部分学生对义和团运动的原因和影响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2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是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的内容。
教材从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及其反帝爱国精神入手,详细阐述了义和团运动在1900年春发展到京津地区,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掀起了一场反帝斗争风暴。
随后,教材介绍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清政府战败求和,被迫签订《辛丑条约》的历史事件。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对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有一定的认识。
但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事件,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反帝爱国精神,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及其反帝爱国精神;掌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义和团运动的正义性和英勇斗争精神,认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历史的严重危害,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及其反帝爱国精神;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原因及其相互关联。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史料教学法:运用史料,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课《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文档。
3.课件:用于辅助教学的PPT或其他多媒体材料。
4.史料:与本课相关的历史资料,如文献、图片等。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义和团运动》优质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义和
团运动》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___运动的背景和起源
理解___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历史意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___运动相关的图片资料
班级黑板和白板
练题和讨论题的复印件
教学过程
1.导入
引入___运动的背景,生动展示相关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解
分步介绍___运动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重点强调其对中国社会
的影响和后果。
3.小组讨论
分为小组,让学生就义和团运动的原因、目标和手段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释。
4.讲解教材
继续讲解教材内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义和团运动的历史背景。
5.总结回顾
对___运动进行简要总结,强化学生对重点内容的记忆。
6.练
分发练题和讨论题的复印件,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然后进行
讲解和讨论。
课堂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带领他们正确理解___运动的历史意义。
以上是一份对《义和团运动》这节课的优质教案。
本教案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历史意识,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和课堂讲解,全面深入地介绍了___运动的起源、发展过程和影响。
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事件,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
义和团运动 教案
义和团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义和团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理解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内涵。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2.义和团运动的过程和主要事件。
3.义和团运动的影响和评价。
三、教学难点1.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和特点。
2.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介绍义和团运动的背景,让学生对义和团运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学习义和团运动的背景(1)分析近代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引导学生理解义和团运动产生的必然性。
(2)讲解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为义和团运动的爆发提供背景。
3.学习义和团运动的过程(1)介绍义和团运动的兴起,讲解义和团的组织、口号和斗争目标。
(2)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发展,讲述义和团在各地的斗争情况。
(3)讲解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让学生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
4.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影响(1)讲述义和团运动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打击,引导学生理解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2)分析义和团运动对民族觉醒的促进作用,让学生了解义和团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5.评价义和团运动(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义和团运动进行评价,如爱国精神、盲目排外等。
6.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义和团运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强调义和团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7.作业布置(2)要求学生结合所学,谈谈对义和团运动的看法。
五、板书设计1.义和团运动的背景2.义和团运动的过程3.义和团运动的影响4.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对义和团运动的理解是否深入?3.是否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4.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要全面评价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和团运动
八年级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义和团的成员、组织形式和活动地区。
平原大捷。
“扶清灭洋”的斗争口号。
义和团势力在京津地区的发展。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中外反动势力对义和团运动的镇压。
《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
通过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因此口号的核心是“灭洋”,是义和团反帝爱国性质的具体表现。
“扶清’说明义和团对清政府的反动本质认识不清,反映了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通过学习、分析《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义和团运动是波澜壮阔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表现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中国人民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是使中国免于沦为完全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19世纪末爆发的义和团运动,是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产物。
它沉重地打击了八国联军的侵华活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是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斗争的英勇表现,表现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清政府同帝国主义国家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重点分析:
义和团反对八国联军的斗争是本课重点之一。
这是认识义和团运动性质的重要依据,义和团运动始终把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反对八国联军的斗争是义和团反帝斗争的具体表现,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精神。
《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另一重点内容。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了。
难点分析
“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是本课难点之一。
它涉及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19世纪末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扶清灭洋”口号的含义学生也不易理解。
这一口号的提出,正是当时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尖锐的集中反映,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能够吸引和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到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
但这个口号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也导致义和团对清政府放松警惕。
清政府同义和团的关系是另一个难点问题。
清政府对待义和团的政策,从“镇压”到“招抚”再到“镇压”,其目的是一样的,就是控制、利用,最终消灭义和团,只不过是手段不同而已。
而义和团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对清政府的反动本质认识不清,一开始就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对清政府放松了警惕。
重点、难点突破方案
1.导入新课:可以联系所学知识提问。
让学生回忆: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民族资产阶级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
然后教师指出,紧接着农民阶级又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2.义和团的兴起:
①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结合课本内容和多媒体课件,讲清义和团的活动地区、组织形式和主要成员,指出平原大捷是义和团从兴起到壮大的转折点。
②“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这是本课的难点之一,首先教师要讲清“扶清灭洋”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认识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特别是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加深,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而“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正反映出中外民族矛盾异常尖锐,这一口号的核心是“灭洋”。
最后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这一口号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3.反对八国联军的斗争:这是本课重点之一,要充分利用教材和多媒体资料,讲清以下几个问题:
① 帝国主义为什么要侵略中国?其目的是什么?与以前的侵华战争相比有何不同?
② 义和团在天津、北京地区的英勇斗争。
③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引导学生了解清政府对待义和团策略上的变化,认识到:不管采取何种策略,清政府的目的是要控制、利用直至消灭义和团,充分暴露出清政府的反动本质。
④ 八国联军的暴行:通过教学,是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
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
4.《辛丑条约》:这是本课另一重点。
通过师生共同参与探讨的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教师帮助学生从经济、政治、军事等几个方面掌握条约的主要内容;然后引导学生逐条分析条约的危害性;最后得出结论: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教法建议
本课学习完以后,学生完整地学习和认识了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这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把这个过程用一种方式简单的展现出来,可以以列表、图示、问答、列举等各种方式。
内容应该包括历次侵华
战争、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等。
主要想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历史问题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单元小结的意识。
示例如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简表
战争
时间
条约
危害
鸦片战争
1840——1842
《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中法战争
1883——1885
《中法新约》
法国侵略势力深入到西南地区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
《辛丑条约》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义和团反对八国联军的斗争;《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扶清灭洋"口号及清政府与义和团的关系。
教学思想:
本课内容较多,而且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有些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在教学上要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学习历史。
这一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历史问题能力的好素材。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进行了哪些斗争?(学生回答略)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民族资产阶级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
紧接着农民阶级又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二、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1.义和团在山东兴起(屏幕显示《义和团运动的形势》示意图)
①从义和拳到义和团:根据教材讲明义和团的名称、组织形式和主要成员;然后,请学生看书,进行师生问答:
师:19世纪末,义和团为何把斗争矛头从反清转向了反帝?
生: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深了。
生: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最直接、最主要的敌人。
师:很好,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