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及内燃机原理自考重点复习资料
工程热力学复习提纲
![工程热力学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8ba7e737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40.png)
⼯程热⼒学复习提纲⼯程热⼒学复习提纲第⼀章1、热⼒系、边界和外界的关系。
特别是边界是可以真实的、虚拟的、固定的或移动的。
2、闭⼝系和开⼝系的定义。
闭⼝系是热⼒系与外界通过边界没有质量交换,但可以有能量交换;开⼝系是热⼒系与外界通过边界有质量和能量交换。
3、绝热系和孤⽴系的定义绝热系是热⼒系与外界通过边界没有热量交换,但可以有质量交换。
孤⽴系是⽆能量交换和质量交换。
4、简单可压缩系的定—由可压缩物质组成,与外界除了热量交换外,只交换容积变化功的有限物质系统。
5、状态参数,,,,,p V T U H S与过程⽆关⽽与初终态有关。
对于简单可压缩系,只需要两个彼此独⽴的状态参数就可以确定其状态。
6、平衡态的定义—⽆外界影响的系统保持状态参数不随时间⽽改变的状态。
在边界上与外界⽆能量交换。
系统与外界不存在任何势差:温度差、压⼒差等。
7、理想⽓体状态⽅程8、热⼒过程—处于平衡状态的热⼒系,如果在边界上受到势差的影响,平衡状态就被破坏,随之产⽣⼀系列变化直⾄新的⼀个平衡状态建⽴为⽌,这⼀系列变化组成的就是热⼒过程。
不平衡过程(有限势差)—只有初态和终态是平衡状态,中间经历的状态都是不平衡状态。
在参数坐标图上只能⽤虚线表⽰。
准平衡过程(⽆限⼩势差)9、可逆过程—如果热⼒系完成⼀个过程后,在按原路径逆向进⾏时,使热⼒系和外界都返回原状态⽽不留下任何变化的过程,称为可逆过程。
实现条件:(1)准平衡过程;(2)不存在任何形式的能量耗散,如摩擦、电阻等使功变为热的现象。
10、功和热微元过程不能表⽰成d W ,d Q 。
只能表⽰成δW,δQ。
有限过程,不能表⽰成△W,△Q ,只能表⽰成W,Q。
循环过程,∮W≠0,∮Q ≠0。
系统对外作功为“+外界对系统作功为“-”条件:可逆过程系统对外放热为“-”11、热⼒循环—热⼒系从⼀初态出发,经历⼀系列状态变化后,⼜回到初态的状态变化过程,称作循环。
特性:⼀切状态参数恢复原值,即∮0。
内燃机原理(含热工基础)考试复习资料
![内燃机原理(含热工基础)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a3df0df6f1aff00bed51e36.png)
热工部分1、热机: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机器统称为热力发电机,简称热机。
2、工质:热能和机械能之间的转换是通过媒介物质在热机中的一系列变化过程来实现,这种媒介物质称为工质。
3、系统:工程热力学通常选取一定的工质或空间作为研究对象,称之为热力系统,简称系统。
4、状态:工质在某一瞬间所呈现的宏观的物理状态称为工质的热力状态,简称状态。
5、状态参数:用于描述工质所处物理状态的宏观物理量称为状态参数。
状态参数具有点函数的性质。
状态参数的变化只取决于给定的初始与最终状态,而与变化过程中所经历的一切中间状态或路径无关。
6、平衡状态: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工质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7、非平衡状态:当系统内部各部分的温度或压力不一致时,各部分间将发生热量的传递或相对位移,其状态将随时间而变化,这种状态称为非平衡状态。
8、基本状态参数:在工程热力学中,常用的状态参数有压力、温度、比体积、热力学能、焓、熵等。
其中,压力、温度、比体积可以直接测量,称为基本状态参数。
9、热平衡状态:当两个温度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它们之间将发生热量传递。
如果不受其他影响,那么经过足够长的时间,两者将达到相同温度,即热平衡状态。
10、温标:温度的数值表示法称为温标。
11、比体积:单位质量的工质所占有的体积。
υ=V/m12、密度:单位体积工质的质量。
ρ=1/V13、状态公理:对于和外界只有热量和体积变化功的简单可压缩系统,只需两个独立的参数便可确定它的平衡状态。
14、过程:系统的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变化过程称为热力过程,简称过程。
15、准静态过程(准平衡过程):如果在热力过程中,系统所经历的每一个状态都无限地接近平衡状态,称为准静态过程。
16、驰豫时间:在没有外界作用下,一个系统从非平衡状态达到完全平衡态需要很长时间,但是从非平衡态趋近平衡态所需时间往往不长,这段时间叫做驰豫时间。
17、可逆过程:如果系统完成了某一过程之后,再沿着原路径逆行而回到原来状态,外界也随之回复到原来状态而不留下任何变化,则这一过程称为可逆过程。
《工程热力学》知识点复习总结
![《工程热力学》知识点复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82cbbc76edb6f1aff001ff6.png)
第一部分 (第一章~第五章)一、概念(一)基本概念、基本术语1、工程热力学:工程热力学是从工程的观点出发,研究物质的热力性质、能量转换以及热能的直接利用等问题。
2、热力系统:通常根据所研究问题的需要,人为地划定一个或多个任意几何面所围成的空间作为热力学研究对象。
这种空间内的物质的总和称为热力系统,简称系统。
3、闭口系统:没有物质穿过边界的系统称为闭口系统。
系统内包含的物质质量为一不变的常量,所以有时又称为控制质量系统。
4、开口系统:有物质流穿过边界的系统称为开口系统。
开口系统总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空间,故又称开口系统为控制体积系统,简称控制体。
5、绝热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热量传递的系统,称为绝热系统。
6、孤立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不发生任何能量传递和物质交换的系统,称为孤立系统。
7、热力状态:我们把系统中某瞬间表现的工质热力性质的总状况,称为工质的热力状态,简称为状态。
8、状态参数:我们把描述工质状态特性的各种物理量称为工质的状态参数。
9、强度性状态参数:在给定的状态下,凡系统中单元体的参数值与整个系统的参数值相同,与质量多少无关,没有可加性的状态参数称为强度性参数。
10、广延性状态参数:在给定的状态下,凡与系统内所含物质的数量有关的状态参数称为广延性参数。
11、平衡状态:在不受外界影响(重力场除外)的条件下,如果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变化,则该系统所处的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12、热力过程:把工质从某一状态过渡到另一状态所经历的全部状态变化称为热力过程。
13、准静态过程:理论研究可以设想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进行得非常缓慢,使过程中系统内部被破坏了的平衡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到新的平衡态,从而使过程的每一瞬间系统内部的状态都非常接近平衡状态,于是整个过程就可看作是由一系列非常接近平衡态的状态所组成,并称之为准静态过程。
14、可逆过程:当系统进行正、反两个过程后,系统与外界均能完全回复到初始状态,而不留下任何痕迹,这样的过程称为可逆过程。
内燃机原理复习重点(前四章)资料
![内燃机原理复习重点(前四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6fedd08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6a.png)
内燃机原理复习重点(前四章)资料第一章内燃机工作循环与性能指标内燃机的实际工作循环:由进气、压缩、燃烧—膨胀、排气四个过程组成,它是周期性地将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往复过程。
基本原理:内燃机通过进气过程向气缸内吸入新鲜空气或空气与燃料的混合气,通过活塞的压缩行程,将新鲜充量的温度、压力提高到一个合适的水平,然后燃料以点燃或压燃的方式开始燃烧释放出热能,气缸内气体工质被加热,温度和压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膨胀推动活塞做功实现由热能到机械能的转变,最后通过排气过程排除已燃废气。
理论循环提出的假设:(1)以空气作为循环工质,视其为理想气体,物理及化学性质保持不变,工质比热容为常数;(2)循环工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3)将燃烧过程简化为等容或等压的加热过程,将排气过程简化为等容放热过程;(4)将工质的压缩和膨胀过程看成等熵过程,工质与外界不进行热交换。
三种形式的理论循环:(1)定容加热循环,如汽油机(2)定压加热循环,如高增压和低速大型柴油机(3)混合加热循环,如高速柴油机理论循环的评价指标:(1)循环热效率t η:工质所做循环功W 与循环加热量1Q 之比,用来评价循环的经济性,即 12t 11Q Q W Q Q η-== 影响t η的因素有:①压缩比ε(随着ε增大,三种循环的热效率都提高,提高压缩比可以提高循环平均加热温度,降低循环平均放热温度);②绝热指数k (随着k 值增大,t η将提高);③压力升高比λ(定压加热循环与定容循环的t η均与λ无关,对于混合加热循环,当1Q 与ε不变时,λ增大则ρ减小,膨胀过程增加,2Q 减少,t η提高);④预胀比ρ(ρ值增加,t η下降)(2)循环平均压力t p :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的循环功,用来评价循环的做功能力,即 t ()SW p kPa V = 对于定压和定容加热循环,循环平均压力t p 随压缩起点压力a p 、压缩比ε、压力升高比λ 预胀比ρ、绝热指数K 和热效率t η的增加而增加;对于混合加热循环,若1Q 不变,增加ρ 就是减少λ,t η下降,t p 也降低继续膨胀循环:(1)脉冲涡轮增压(2)定压涡轮增压四行程内燃机的实际循环:(1)进气过程:进气压力终点a p 一般小于环境大气压力0p ,压力差用于克服进气阻力,进气终点的温度a T 高于环境大气温度0T(2)压缩过程:复杂多变过程,压缩终了的压力1n c a p p ε=,温度11n c a T T ε-=,其中,多变指数1n 主要受工质与缸壁的热交换及工质泄露情况的影响,当转速提高时,热交换时间缩短,缸壁的传热和气缸泄漏气量减少,1n 会增大,当负荷增加时,气缸壁温度升高,传热量减少,1n 增大,而当漏气量增加或缸壁温度降低时,1n 减小。
内燃机原理复习要点
![内燃机原理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6a77bc12650e52ea55189846.png)
第一章发动机的性能三种基本循环方式及其实用意义循环热效率与循环平均压力*内燃机的指示指标与有效指标的差别;评定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有哪些指标;*发动机强化指标发动机热平衡第二章发动机的换气过程换气过程的四个阶段*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定义;影响充气效率的因素*进气马赫数的定义与限制方法进、排气管的动态效应第三章燃料与燃烧*柴油的十六烷值;汽油的辛烷值气体燃料CNG LNG LPG;天然气燃料的优点*过量空气系数与空燃比的概念*燃料的热值(低热值、高热值)柴油着火:低温多阶段着火冷焰—蓝焰—热焰汽油着火:高温单阶段着火汽油机的预混燃烧与柴油机的扩散燃烧第四章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正常燃烧过程:三个阶段及其特点;燃烧速度及其影响因素不规则燃烧现象:各循环间的燃烧变动与各缸间的燃烧差异燃烧室壁面的熄火作用:现象与危害,熄火厚度及减少方法*不正常燃烧:爆燃与表面点火现象、危害、产生原因及抑制方法采用均质稀混合气燃烧与分层给气燃烧的目的第五章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柴油机燃烧过程的四个阶段与特点;燃烧放热规律三要素发动机噪声由哪三部分组成*油泵速度特性及其校正。
*供油规律、喷油规律及不正常喷射现象。
柴油机混合气形成的两种方式。
常用的直喷式与分隔式燃烧室的型式与特点及其应用。
第六章发动机的特性*发动机特性:调整特性、性能特性*发动机工况的标定(功率标定);汽车发动机采用哪种功率标定*发动机负荷特性定义(量调节、质调节);非增压柴油机的最大功率受法规规定的烟度限值限制*发动机速度特性定义(外特性及部分速度特性);汽、柴油机速度特性之差别*扭矩特性(扭矩储备系数、适应性系数、转速储备系数)及柴油机扭矩校正烟度特性:二类工况试验方法*调速特性:柴油机装置调速器的必要性;两极式调速器及其调速特性。
万有特性第七章车用发动机的废气涡轮增压增压度、增压比的概念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原理废气能量利用的两种基本形式:恒压增压系统和脉冲增压系统*车用增压发动机的结构上的变动与性能上的基本变化第八章排气污染与控制四种有害排放物及其排放物的浓度C的定义*影响汽、柴油机有害排放物生成的主要因素*有害排放物的控制:排气后处理的几种措施与发动机的前处理的方法各国对汽车排放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
工程热力学复习大纲资料重点
![工程热力学复习大纲资料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fb5a1cb603d8ce2f01662382.png)
• 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一定小于可逆循环的热效率。 ()
判断正确性
• 经历一个不可逆过程后,系统能恢复原来状态。 ()
• 热力学第一定律解析式 适用于可逆过程,任何 工质。 ( )
• 孤立系统的熵与能量都是守恒的。 ()
• 不管过程可逆与否,绝热系统的技术功总是等 于初、终态的焓差。 ( )
式
第一知识点 闭口系基本能量方程式
闭口系,
Q U W q u w
δQ dU δW δq du δw
第一定律第一解析式— 热 功的基本表达式
讨论:
Q U W q u w
δQ dU δW δq du δw
1)对于可逆过程 δQ dU pdV
2)对于循环
δQ dU δW Qnet Wnet
)两个解析式的关系
δq dh vdp d u pv vdp
du pdv du δw膨
总之: 1)通过膨胀,由热能
功,w = q –Δu
2)第一定律两解析式可相互导出,但只有在开系中 能量方程才用焓。
技术功(technical work)—
技术上可资利用的功 wt
wt
ws
1 2
cf2
膨胀线在压缩线上方;吸热线在放热线上方。
热力循环的评价指标
正循环:净效应(对外作功,吸热)
动力循环:目的在于净功 用热效率η评价
T1 Q1
h 收益
代价 净功 = W
吸热 Q1
W
Q2 T2
循环经济性指标:
收益 代价
动力循环: 热效率(thermal efficiency)
ht
wnet q1
内燃机复习提纲学习资料
![内燃机复习提纲学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9f1892125c52cc58bd6bed1.png)
内燃机复习提纲内燃机复习提纲1.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力发动机。
2.内燃机的常用结构术语上止点:活塞顶端离曲轴旋转中心最远处。
下止点:活塞顶端离曲轴中心最近处。
活塞行程S:上下止点间的距离称为活塞行程。
燃烧室容积:当活塞位于上止点时,活塞顶以上的气缸容积。
用Vc表示。
气缸工作容积:活塞从一个止点到另一个止点所扫过的气缸容积。
用Vs表示。
气缸总容积:当活塞位于下止点时,活塞顶端上方的气缸容积。
用Va表示。
内燃机排量:内燃机所有气缸工作容积总和。
用VL表示,压缩比: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
用ε表示。
公式见书3.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循环由4个活塞行程组成,即进气行程、压缩行程、作功行程和排气行程。
①进气行程:活塞在曲轴的带动下由上止点移至下止点。
此时排气门关闭,进气门开启。
在活塞移动过程中,气缸容积逐渐增大,气缸内形成一定的真空度。
空气和汽油的混合物通过进气门被吸入气缸,并在气缸内进一步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
②压缩行程:进气行程结束后,曲轴继续带动活塞由下止点移至上止点。
这时,进、排气门均关闭。
随着活塞移动,气缸容积不断减小,气缸内的混合气被压缩,其压力和温度同时升高。
③做功行程:压缩行程结束时,安装在气缸盖上的火花塞产生电火花,将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点燃,火焰迅速传遍整个燃烧室,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能。
燃烧气体的体积急剧膨胀,压力和温度迅速升高。
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活塞由上止点移至下止点,并通过连杆推动曲轴旋转作功。
④排气行程:排气门开启,进气门仍然关闭,曲轴通过连杆带动活塞由下止点移至上止点,此时膨胀过后的燃烧气体(或称废气)在其自身剩余压力和在活塞的推动下,经排气门排出气缸之外。
4.二冲程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如果在两个冲程里完成进气、压缩、做功、排气这些循环动作,就叫二冲程,相应的内燃机叫二冲程内燃机①第一行程:活塞在曲轴带动下由下止点移至上止点。
内燃机复习资料已整理
![内燃机复习资料已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2d15826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13.png)
内燃机复习资料已整理
概述:
内燃机是一种利用燃料在发动机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的装置。
内燃机广泛应用于交通工具、发电厂和工业生产中。
本文档为内燃机的复习资料,整理了内燃机的基本原理、工作循环、构造和性能参数等内容。
一、内燃机基本原理
内燃机是通过在活塞内部进行燃烧来产生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的一种热机。
其基本原理是燃料与空气在气缸内混合并点燃,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从而驱动机械装置。
二、内燃机工作循环
内燃机的工作循环分为四个连续的过程,即吸气、压缩、燃烧和排气。
在吸气过程中,活塞下行,气门打开,燃料空气混合物进入气缸;在压缩过程中,活塞上行,气门关闭,混合物被压缩至高压;在燃烧过程中,点火系统点火,混合物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最后,在排气过程中,活塞再次上行,排出废气。
三、内燃机构造
内燃机由气缸、活塞、曲柄连杆机构、燃料系统和点火系统等
组成。
1. 气缸:内燃机的工作腔,通常呈圆筒形,可容纳活塞和混合
气体。
2. 活塞:气缸内能够往复运动的密封装置,将高压气体的作用
转化为机械能。
3. 曲柄连杆机构:将活塞往复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的机构,由
曲轴、连杆和曲柄轴组成。
4. 燃料系统:负责供给燃料和空气混合物到气缸中,包括燃料
喷射器、油泵和进气系统等。
5. 点火系统:提供可靠的点火能量,使混合气体能够燃烧起来。
典型的点火系统包括点火塞、点火线圈和点火控制单元等。
四、内燃机的性能参数
内燃机的性能受到多个参数的影响,包括排量、压缩比、热效率、功率和扭矩等。
内燃机原理复习
![内燃机原理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0b67cfdca58da0116c17494b.png)
一、绪论●基本要求:了解发动机原理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发动机的经济地位及发展状况。
●具体知识点:无二、发动机的工作指标●基本要求:掌握发动机的工作指标的含义以及指示指标和有效指标、机械损失及其测量。
理解发动机排放指标的含义以及提高发动机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的基本途径。
●具体知识点:1、发动机的工作指标(四项);2、内燃机动力性指标:功率、转矩、转速(三项);3、示功图;4、指示(有效)性能指标包括:指示(有效)热效率、指示(有效)功率(燃油效率)等基本概念;5、发动机机械损失组成(五项),常用的测量方法(四种),影响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转速(或活塞平均速度)、负荷、润滑条件;6、排放指标(评定发动机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常采用的评定指标)(包括四项指标);7、过量空气系数、充量系数的含义;8、指示(有效)性能指标的计算公式,在给定条件下进行计算分析: 计算——结合实际机型进行计算(课后习题的类型);分析——针对实际的公式表述进行分析;⎪⎭⎫ ⎝⎛⎪⎪⎭⎫ ⎝⎛⎪⎪⎭⎫ ⎝⎛=τφφηηηin T R p V l H P s s s s c a u m t c e 20 分析对发动机有效输出功率的影响参数。
030l H n P a u s c m t i L φρφτηη=和u m it e H b ηη6106.3⨯=,分析提高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具体措施以及各参数对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影响关系。
三、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基本要求:理解发动机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压缩及膨胀多变指数,掌握发动机燃料的理化特性,了解发动机工作过程数值计算的基本原理。
具体知识点:1、发动机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特点,理论循环到实际循环的简化和假设;2、发动机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差异,存在差异的原因,除实际循环中所研究的工质不同于理论循环的工质以外,实际循环还存在许多不可逆损失(三项损失);3、涉及一些基本概念:残余废气系数、排气再循环、充量系数、过量空气系数;4、循环热效率的计算机影响参数:压缩比、压力升高比、预胀比、工质的等熵指数;5、燃料的理化性质:如评价汽油抗爆性的指标、评价柴油自燃性的指标、柴油的低温流动性、汽油的挥发性等。
内燃机复习提纲学习资料
![内燃机复习提纲学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9f1892125c52cc58bd6bed1.png)
内燃机复习提纲内燃机复习提纲1.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力发动机。
2.内燃机的常用结构术语上止点:活塞顶端离曲轴旋转中心最远处。
下止点:活塞顶端离曲轴中心最近处。
活塞行程S:上下止点间的距离称为活塞行程。
燃烧室容积:当活塞位于上止点时,活塞顶以上的气缸容积。
用Vc表示。
气缸工作容积:活塞从一个止点到另一个止点所扫过的气缸容积。
用Vs表示。
气缸总容积:当活塞位于下止点时,活塞顶端上方的气缸容积。
用Va表示。
内燃机排量:内燃机所有气缸工作容积总和。
用VL表示,压缩比: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
用ε表示。
公式见书3.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循环由4个活塞行程组成,即进气行程、压缩行程、作功行程和排气行程。
①进气行程:活塞在曲轴的带动下由上止点移至下止点。
此时排气门关闭,进气门开启。
在活塞移动过程中,气缸容积逐渐增大,气缸内形成一定的真空度。
空气和汽油的混合物通过进气门被吸入气缸,并在气缸内进一步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
②压缩行程:进气行程结束后,曲轴继续带动活塞由下止点移至上止点。
这时,进、排气门均关闭。
随着活塞移动,气缸容积不断减小,气缸内的混合气被压缩,其压力和温度同时升高。
③做功行程:压缩行程结束时,安装在气缸盖上的火花塞产生电火花,将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点燃,火焰迅速传遍整个燃烧室,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能。
燃烧气体的体积急剧膨胀,压力和温度迅速升高。
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活塞由上止点移至下止点,并通过连杆推动曲轴旋转作功。
④排气行程:排气门开启,进气门仍然关闭,曲轴通过连杆带动活塞由下止点移至上止点,此时膨胀过后的燃烧气体(或称废气)在其自身剩余压力和在活塞的推动下,经排气门排出气缸之外。
4.二冲程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如果在两个冲程里完成进气、压缩、做功、排气这些循环动作,就叫二冲程,相应的内燃机叫二冲程内燃机①第一行程:活塞在曲轴带动下由下止点移至上止点。
工程热力学与发动机原理各章复习题及复习提纲
![工程热力学与发动机原理各章复习题及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9ba39340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e3.png)
工程热力学与发动机原理各章复习题及复习提纲《工程热力学与发动机原理》复习思考题工程热力学基础部分复习思考题1.工程热力学中的状态参数有哪些?过程量有哪些?状态参数有何特点?过程量有何特点?2.试分别在p-v图和T-s图上画出一条准静态过程曲线,并在图中表示出功和热量。
3.试述发动机理论循环假设条件。
4.评定理论循环的指标是什么?5.分别写出三个循环特性参数的定义式。
6.画出常见的三种理论循环的p-v图和T-s图。
7.影响理论循环的因素有哪些?试分析这些因素对热效率的影响。
发动机原理思考题第一章复习思考题1.压缩过程中多变指数n1是如何变化的?n1受哪些因素影响?膨胀过程中多变指数n2是如何变化的?n2受哪些因素影响?2.发动机有哪些动力性和经济性指标?它们的定义、意义及相互关系是什么?3.指示指标和有效指标的评定对象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何关系?4.功率相等的两台发动机升功率是否相等?扭矩相等的两台发动机平均有效压力是否相等?5.标定功率大的发动机对应的扭矩是否一定大于标定功率小的发动机对应的扭矩?6.平均有效压力和升功率作为有效指标评价发动机动力性有何区别?7.发动机主要有哪些方面的机械损失?有哪些测定机械损失的方法?8.机械效率的定义、意义及计算式是什么?9.转速、负荷、油温、水温对机械效率是如何影响的?10.结合p-V图,比较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的差别。
11.四缸四行程汽油机,缸径D=87.5mm,行程S=92mm,标定工况转速n=4800r/min,有效功率Pe=65Kw,有效燃油消耗率be=292g/Kw.h,机械效率ηm=0.73,求该工况下的指示功率,平均有效压力,有效扭矩和有效热效率(汽油的低热值Hu= 44000KJ/Kg)。
12.解放牌汽车6110柴油机缸径D=110 mm , 行程S=120mm,6缸四行程,标定工况n=2900r/min,有效功率Pe=110Kw,有效燃油消耗率be=260 g/Kw.h,ηm=0.75,求该工况下的指示功率,平均有效压力,有效扭矩和有效热效率(柴油机低热值Hu=42500 KJ/Kg)。
工程热力学复习重点及简答题
![工程热力学复习重点及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97653ed8f111f18582d05ace.png)
工程热力学复习重点2 0 1 2 . 3 绪论[1] 理解和掌握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 理解热能利用的两种主要方式及其特点[3] 了解常用的热能动力转换装置的工作过程1.什么是工程热力学从工程技术观点出发,研究物质的热力学性质,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规律和方法,以及有效、合理地利用热能的途径。
2.能源的地位与作用及我国能源面临的主要问题3. 热能及其利用[1] 热能:能量的一种形式[2] 来源:一次能源:以自然形式存在,可利用的能源。
如风能,水力能,太阳能、地热能、化学能和核能等。
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转换而来的能源,如机械能、机械能等。
[3] 利用形式:直接利用:将热能利用来直接加热物体。
如烘干、采暖、熔炼(能源消耗比例大)间接利用:各种热能动力装置,将热能转换成机械能或者再转换成电能,4..热能动力转换装置的工作过程5.热能利用的方向性及能量的两种属性[1] 过程的方向性:如:由高温传向低温[2] 能量属性:数量属性、,质量属性(即做功能力)[3] 数量守衡、质量不守衡[4] 提高热能利用率:能源消耗量与国民生产总值成正比。
第1 章基本概念及定义1. 1 热力系统一、热力系统系统:用界面从周围的环境中分割出来的研究对象,或空间内物体的总和。
外界:与系统相互作用的环境。
界面:假想的、实际的、固定的、运动的、变形的。
依据:系统与外界的关系系统与外界的作用:热交换、功交换、质交换。
二、闭口系统和开口系统闭口系统:系统内外无物质交换,称控制质量。
开口系统:系统内外有物质交换,称控制体积。
三、绝热系统与孤立系统绝热系统:系统内外无热量交换(系统传递的热量可忽略不计时,可认为绝热)孤立系统:系统与外界既无能量传递也无物质交换=系统+相关外界=各相互作用的子系统之和=一切热力系统连同相互作用的外界四、根据系统内部状况划分可压缩系统:由可压缩流体组成的系统。
简单可压缩系统:与外界只有热量及准静态容积变化均匀系统:内部各部分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都均匀一致的系统,是由单相组成的。
内燃机复习资料(已整理)
![内燃机复习资料(已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33fee2e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fc.png)
名词解释压缩比: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表示被被压缩的程度。
用ε 表示。
ε=Va/Vc=Vs+Vc配气定时:指内燃机每个气缸的进排气门从开始开启到完全关闭所经历的曲轴转角。
气门重叠角:通常是指发动机进气门和排气门处于同时开启的一段时间用曲轴转角来表示称为气门重叠角。
点火提前角:从点火时刻起到活塞到达压缩上止点,这段时间内曲轴转过的角度。
喷油提前角:喷油器开始喷油时,活塞距离压缩达上止点的曲轴转角。
增压中冷:利用冷却风扇在车辆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高速气体流动来冷却增压空气。
偶件:优质材料,精细加工,配对研磨不可互换,密封极好的对件。
喷油规律:指在喷油过程中,单位凸轮转角内从喷油器入气缸的燃油量。
指示效率指示压力、平均指示压力:指单位气缸容积一个循环所做的指示功, Pmi=Wi/Vs有效指示压力: (定义,表达式)指示热效率:指发动机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的比值。
η it=Wi/Q1 有效热效率:实际循环的有效功与为得到此有效功所消耗的热量的比值。
η et=We/ η m平均有效压力:使活塞移动一个行程所做的功等于每个循环所做的有效功的一个假想(平均不变)的压力。
有效燃料消耗率 be:指单位有效功的耗油量。
指示功率:内燃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指示功,Pi=2PmiVsni/τ有效功率:指示功率扣除机械损失功率即为有效功率。
Pe=Pi-Pm升功率:在标定工况下发动机每升气缸工作容积所发出的有效功率。
Pl=Pe/Vs充量系数Φc :每循环吸入气缸的空气量换算成进气管的体积与活塞排量之比。
过量空气系数Φa:燃料单位燃料的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指比。
空燃比α :空气质量流量与燃料质量流量之比。
机械效率:有效功率与指示功率之比。
η m=Pe/Pi机械损失:运动件的摩擦损耗功与附件所消耗的功。
压力升高率dp/dφ:增压比:残余废气系数:上一个循环残留在缸内的废弃 Mr 与每循环缸内气体的总质量 m0 之比。
内燃机原理复习知识点
![内燃机原理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b9848fe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fe.png)
平均有效压力Pme。
假想的平均不变的压力作用在活塞顶上使活塞移动一个行程所做的功等于每循环所做的有效功。
指示热效率ηit。
发动机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燃料热量的比值。
充量系数Φc。
内燃机每循环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充量与以进气管内状态充满气缸的工作容积的理论充量之比。
滞燃期。
指柴油机从开始喷油到开始着火的阶段。
喷油规律。
在喷油过程中,单位曲轴转角或单位时间内从喷油器喷入气缸中的燃油量。
放热规律。
燃料燃烧的瞬时放热率随曲轴转角的变化关系。
供油规律。
单位曲轴转角或单位时间内喷油泵供入高压油路的燃油流量。
充气效率。
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工质与进气下整个气缸充满新鲜工质质量之比。
点火提前角特性曲线。
在气我机。
保持节气门开度,转速以及混合气浓度一定,记录功率排气温度随点火提前角变化曲线。
喷油泵速度特性。
喷油泵在流量调节齿杆位置不变,每循环喷油量随油泵转速变化的特性。
喷油泵调速特性。
柴油机调速器调速手柄位置一定。
喷油泵的循环供油量或拉杆位移随转速的变化关系。
负荷特性。
发动机转速不变,性能指标随负荷变化关系。
速度特性。
在油量调节机构位置保持不变。
内燃机性能指标随转速变化关系。
万有特性曲线。
在一张图上较全面地表示内燃机各种性能参数的变化,应用多参数特性曲线。
转矩储备系数。
最大转距与标定转距之差与标定转距的相对值。
MAP图。
通过大量标定实验,获得喷油参数与综合目标控制之间的关系曲线图形。
功率标定。
生产者根据内燃机用途规定该机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输出有效功率及对应转速,即额定功率与额定转速。
理想的喷油规律。
初期缓慢,中期急速,后期快断。
初期喷油速率不能太高,目的是减少在滞燃期内形成的可燃混合气数量,降低初期燃烧速率,以降低最高燃烧温度和压力升高率,从而抑制NOx的生成量以及降低燃烧噪声。
喷油中期应采用高喷油压力和高喷油速率以提高扩散燃烧速度,防止生成大量的PM和降低热效率。
喷射后期要迅速结束喷射,以避免在低的喷油压力和喷油速率下使燃油雾化变差,导致燃烧不完全而使HC和PM的排放量增加。
2013工程热力学及内燃机原理自考重点复习资料-(1)
![2013工程热力学及内燃机原理自考重点复习资料-(1)](https://img.taocdn.com/s3/m/bfd5134bbd64783e09122bdc.png)
内燃机原理复习资料第二章、内燃机的工作循环一、“理想循环”假定?答:理想循环讨论中所采取的简化假定是:1.工质是一种理想的完全气体,在整个循环中保持物理及化学性质不变;2.不考虑实际存在的工质更换以及漏气损失,工质数量保持不变,循环是在定量工质下进行的;3.把汽缸内工质的压缩和膨胀看成是完全理想的绝热过程,工质与外界不进行热交换;4.用假想的定容放热和定容或定压加热来代替实际的换气和燃烧过程。
二、内燃机的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区别答:1、工质不同;2、气体流动阻力;3、传热损失;4、燃烧不及时、后燃及不完全燃烧损失;5、漏气损失。
三、压缩过程的作用?1、压缩过程扩大了工作循环的温度范围;2、压缩过程使循环的工质得到更大的膨胀比,对活塞做更多的功;3、压缩过程提高的工质的温度和压力,为冷机启动及着火燃烧创造了条件。
四、四冲程工作原理1、进气行程:排气门关闭,随着活塞下行汽缸内产生低压,重进气门吸入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柴油机中吸入的是新鲜空气。
2、压缩行程:进、排气门关闭,活塞上行压缩汽缸内的气体,在柴油机中,把空气压缩到燃料自然温度以上。
3、做功行程:当活塞快到上止点时,用火花塞点燃混合气使之燃烧,在柴油机中,此时燃料以雾化状态喷射到汽缸内,和高温空气接触而自行着火燃烧,燃烧所产生的高压气体,把活塞往下推而做功。
4、排气行程:当活塞到下止点稍前一些时,排气门开启,排气溢出,汽缸内压力下降,活塞上行把膨胀完了的燃气排除汽缸外。
五、示功图:把内燃机在1个工作循环中气缸内工质状态的变化,表示为压力与容积的关系,即压力与活塞行程的关系的图形。
六、标定转速:指在标定工况下,发出标定功率时内燃机相应的曲轴转速。
七、油耗率:在标定工况下,发出标定功率时内燃机所具有的有效油耗率。
八、升功率N :单位气缸工作容积内燃机所具有的标定功率。
九、活塞功率N :单位活塞总面积上内燃机所具有的标定功率。
十、指示效率:是评价内燃机工作循环的一个经济性参数,也是衡量气缸内燃料燃烧所应释放出的热能有效转换成指示功的程度的一个尺度。
工程热力学复习资料
![工程热力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254e993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27.png)
工程热力学复习资料1. 引言工程热力学是工程学的基础科目之一,它研究了能量转换和能量传递的原理,为工程师提供了解决各种能量系统问题的基本工具。
本文是针对工程热力学的复习资料,旨在帮助读者巩固与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和概念。
2. 热力学基本概念2.1 系统与环境在热力学中,我们将研究对象称为系统,而系统周围的一切则被称为环境。
系统与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传递相互作用。
2.2 状态与过程系统的状态描述了系统在某一时刻的性质,如温度、压力、体积等。
而系统从一个状态变化到另一个状态的过程,则被称为过程。
2.3 系统参数系统参数是描述系统特性的物理量,如温度、压力、体积等。
这些参数可以是可测量的,也可以是通过计算获得的。
3. 热力学基本定律3.1 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系统和环境之间可以互相转化,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这条定律为能量转化和能量传递提供了基础。
3.2 第二定律:熵增定律根据熵增定律,封闭系统中的熵总是增加。
熵可以理解为系统的混乱程度,而熵增定律则描述了系统往更加随机和无序的状态演化的趋势。
3.3 第三定律:熵趋于恒定第三定律指出,在绝对零度时,任何物质的熵趋于一个常数。
这是因为在绝对零度下,物质的分子会趋于静止,系统的排列秩序趋于最低。
4. 理想气体热力学4.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将气体的压力、体积和温度联系在一起,数学表示为PV = nRT,其中P为气体的压力,V为气体的体积,n为气体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温度。
4.2 内能和焓内能是物质分子在宏观上的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而焓则是内能和系统所施加的压力的乘积。
对于理想气体,内能和焓之间存在简单的关系,即H = U + PV。
4.3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过程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过程可以分为等温过程、绝热过程、等体过程和等压过程。
每种过程都有特定的性质和方程式,通过理解这些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研究气体的性质和行为。
内燃机复习资料(北林完整版)
![内燃机复习资料(北林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4cf80bf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67.png)
内燃机复习资料(北林完整版)1、发动机是如何分类的?1)按活塞运动⽅式的不同,活塞式内燃机可分为往复活塞式和旋转活塞式两种。
2)根据所⽤燃料种类,活塞式内燃机主要分为汽油机、柴油机和⽓体燃料发动机三类。
以汽油和柴油为燃料的活塞式内燃机分别称作汽油机和柴油机。
使⽤天然⽓、液化⽯油⽓和其他⽓体燃料的活塞式内燃机称作⽓体燃料发动机。
3)按冷却⽅式的不同,活塞式内燃机分为⽔冷式和风冷式两种。
以⽔或冷却液为冷却介质的称作⽔冷式内燃机,⽽以空⽓为冷却介质的则称作风冷式内燃机。
4)往复活塞式内燃机还按其在⼀个⼯作循环期间活塞往复运动的⾏程数进⾏分类。
活塞式内燃机每完成⼀个⼯作循环,便对外作功⼀次,不断地完成⼯作循环,才使热能连续地转变为机械能。
在⼀个⼯作循环中活塞往复四个⾏程的内燃机称作四冲程往复活塞式内燃机,⽽活塞往复两个⾏程便完成⼀个⼯作循环的则称作⼆冲程往复活塞式内燃机。
5)按照⽓缸数⽬分类可以分为单缸发动机和多缸发动机。
仅有⼀个⽓缸的发动机称为单缸发动机;有两个以上⽓缸的发动机称为多缸发动机。
如双缸、三缸、四缸、五缸、六缸、⼋缸、⼗⼆缸等都是多缸发动机。
现代车⽤发动机多采⽤四缸、六缸、⼋缸发动机。
6)内燃机按照⽓缸排列⽅式不同可以分为单列式和双列式。
单列式发动机的各个⽓缸排成⼀列,⼀般是垂直布置的,但为了降低⾼度,有时也把⽓缸布置成倾斜的甚⾄⽔平的;双列式发动机把⽓缸排成两列,两列之间的夹⾓<180°(⼀般为90°)称为V 型发动机,若两列之间的夹⾓=180°称为对置式发动机。
7)按进⽓状态不同,活塞式内燃机还可分为增压和⾮增压两类。
若进⽓是在接近⼤⽓状态下进⾏的,则为⾮增压内燃机或⾃然吸⽓式内燃机;若利⽤增压器将进⽓压⼒增⾼,进⽓密度增⼤,则为增压内燃机。
增压可以提⾼内燃机功率。
2、发动机功率是根据什么标定的?在发动机产品标牌上规定的有效功率及其相应的转速分别称作标定功率和标定转速。
工程热力学与发动机原理提纲(带答案)
![工程热力学与发动机原理提纲(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f80904bed5b9f3f90f1ce2.png)
《工程热力学与发动机原理》复习提纲工程热力学基础部分一、基本概念:工质、压力、温度、比容、内能、焓、熵、功、热量、热力循环等概念。
工质:用以实现热工转换的工作物质。
压力:p流体在单位面积容器壁上的垂直作用力。
是描述流体物质组成的热力系统内部力学状况的参数。
绝对压力p(流体真实压力)大气压力p b温度T:表示气体的冷热程度,是描述系统热状况的参数。
热力学温标的基本温度是热力学温度T单位是K。
摄氏温度t=T-273.15K比容:比热容:1kg物质温度升高1K(或1度)所需的热量。
内能(热力学能):U是系统内部各种形式能量的总和。
包括内动能(是温度的函数)和内位能(是压力或比体积的函数)。
焓:焓的物理意义是:焓是随工质流动跨越边界而转移的能量。
熵:熵的增量等于系统在可逆过程中交换的热量除以传热时的绝对温度所得的商。
功:是物体间通过规则的微观运动或宏观运动发生相互作用而传递的能量。
容积变化功的定义:直接由系统容积变化与外界间发生作用而传递的功称为容积变化功(膨胀功或压缩功)。
热量:热力学系统和外界之间仅仅由于温度不同而通过边界传递的能量。
热力循环:使工质经过一系列的状态重新回到原来状态的全部过程,称为热力循环。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能可以转换为机械能,机械能也可以转换为热能,转换中能量的总量守恒。
热力学第二定律:说明了热能向机械能转换时过程的方向性、条件以及限度问题。
三、评定理想循环的两个指标:定义式、各参数含义。
1、循环热效率ηt:工质所作循环功W(J)与循环加热量Q1(J)之比。
式中:W—m kg工质的循环净功[J]ηt=W-Q1=(Q1-Q2)/Q1Q1、Q2—m kg工质在循环中吸收、放出的热量[J]ηt用来评定循环中的经济性。
2、循环平均压力p t: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的循环功。
p t=W/V s式中:W—循环所做的功(J)V s—气缸工作容积[L]p t用来评定循环的动力性(做功能力)四、内燃机理想循环的简化条件。
工程热力学复习资料
![工程热力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f467f06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96.png)
工程热力学复习资料绝热热力系:若热力系与外界之间无热量交换,则该热力系称为绝热热力系.平衡状态:若热力系在不受外界的作用下,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准静态过程:在热力过程中,热力系的宏观状态始终维持或接近平衡状态。
可逆过程:一个热力过程进行完了以后,如能使热力系沿相同的路径逆行而回复至原态,且相互作用中所涉及到的外界也回复到原态,而不留下任何痕迹。
稳定流动过程:在流动过程中,热力系内部及热力系界面上每一点的所有特性参数都不随时间而变化。
状态参数:用以描述热利系状态的某些宏观物理量称为热力系状态参数。
强度参数:与热利系的质量无关,且不可相加的状态参数。
热量:通过热力系以外的一切物质,统称外界。
压力: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指向受力面的垂直作用力。
内能:内能是热力系处于宏观静止状态时系统内所有微观粒子所具有的能量总和。
单位质量工质所具有的内能称为比内能。
熵:是表征系统微观粒子无序程度的一个宏观状态参数。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可以转变为功,功也可以变为热。
一定量的热消失时,必产生与之数量相当的功;消耗一定量的功时,也必出现相当数量的热。
容积功:在热力过程,由于系统容积改变,使系统与外界交换的功。
推动功:为使某部分工质进出热利系,外界或系统对这部分工质做功,这部分功称为推动功或流动功。
即推动功是维持工质流动所必需的最小的功。
技术功:工程上将技术上可以利用的功称为技术功,对开口系统来讲其包括轴功、进出口的宏观动能差和宏观位能差。
热力学第二定律:开尔文说法,只冷却一个热源而连续不断做工的循环发动机是造不成的。
克劳修斯说法,热不可能自发的、不负代价的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孤立系统熵增原理:若孤立系所有部分的内部以及彼此间的作用都经历可逆变化,则孤立西的总熵保持不变;若在任一部分内发生不可逆过程或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中伴有不可逆性,则其熵必增加。
理想热机:热机内发生的一切热力过程都是可逆过程。
卡诺循环:在两个恒温热源间,有两个可逆过程组成的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燃机原理复习资料第二章、内燃机的工作循环一、“理想循环”假定?答:理想循环讨论中所采取的简化假定是:1.工质是一种理想的完全气体,在整个循环中保持物理及化学性质不变;2.不考虑实际存在的工质更换以及漏气损失,工质数量保持不变,循环是在定量工质下进行的;3.把汽缸内工质的压缩和膨胀看成是完全理想的绝热过程,工质与外界不进行热交换;4.用假想的定容放热和定容或定压加热来代替实际的换气和燃烧过程。
二、内燃机的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区别答:1、工质不同;2、气体流动阻力;3、传热损失;4、燃烧不及时、后燃及不完全燃烧损失;5、漏气损失。
三、压缩过程的作用?1、压缩过程扩大了工作循环的温度范围;2、压缩过程使循环的工质得到更大的膨胀比,对活塞做更多的功;3、压缩过程提高的工质的温度和压力,为冷机启动及着火燃烧创造了条件。
四、四冲程工作原理1、进气行程:排气门关闭,随着活塞下行汽缸内产生低压,重进气门吸入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柴油机中吸入的是新鲜空气。
2、压缩行程:进、排气门关闭,活塞上行压缩汽缸内的气体,在柴油机中,把空气压缩到燃料自然温度以上。
3、做功行程:当活塞快到上止点时,用火花塞点燃混合气使之燃烧,在柴油机中,此时燃料以雾化状态喷射到汽缸内,和高温空气接触而自行着火燃烧,燃烧所产生的高压气体,把活塞往下推而做功。
4、排气行程:当活塞到下止点稍前一些时,排气门开启,排气溢出,汽缸内压力下降,活塞上行把膨胀完了的燃气排除汽缸外。
五、示功图:把内燃机在1个工作循环中气缸内工质状态的变化,表示为压力与容积的关系,即压力与活塞行程的关系的图形。
六、标定转速:指在标定工况下,发出标定功率时内燃机相应的曲轴转速。
七、油耗率:在标定工况下,发出标定功率时内燃机所具有的有效油耗率。
八、升功率N :单位气缸工作容积内燃机所具有的标定功率。
九、活塞功率N :单位活塞总面积上内燃机所具有的标定功率。
十、指示效率:是评价内燃机工作循环的一个经济性参数,也是衡量气缸内燃料燃烧所应释放出的热能有效转换成指示功的程度的一个尺度。
十一、机械损失功率由以下组成:摩擦损失功率、泵气损失功率、压力机或扫气泵损失功率、辅助机械损失功率。
十二、有效效率及有效油耗率有效效率是曲轴上输出有效功与消耗相应的燃料热能的比。
有效油耗是在内燃机曲轴输出有效功1KW’h所消耗的燃料量。
第四章内燃机的燃烧一、为什么汽油机要使用预混合燃烧答:按混合气燃烧的性质划分,内燃机中的燃烧有预混合燃烧和扩散燃烧两大类。
汽油机所使用的汽油燃料易于蒸发,且具有较高的自然着火温度,所以汽油机一般通过化油器使燃料与空气在气缸外部形成混合气,由于在进气过程中汽油蒸发及其与空气混合的时间较长,以至于临近点火前,燃料和空气已基本上预先混合好了。
显然,化油器式汽油机的燃烧属于典型的预混合燃烧。
由于使用化油器的汽油机存在着进气节流损失,且较难实现像柴油机那样的高压缩比,非均相稀薄混合气燃烧,故其热效率相对较低、燃油消耗率相对较高。
二、汽油机的燃烧的三个阶段及特点?1、滞燃期:滞燃期的长短对汽油机的工作影响不大。
2、急燃期。
3、后燃期。
三、爆燃:由于汽油机一般缸径较小,所以强烈的压力波在活塞顶、汽缸盖底面等机件之间多次反射,会引起这些零件的高频震动,发出尖锐的金属敲击声。
四、早燃:如果缸内的混合气在火花塞点火前,已被燃烧室内其他的帜热热表面点燃。
五、爆燃时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区别?答:汽油机的爆燃现象同柴油机的工作粗暴性在燃烧本质上是一致的,均为可燃混合气自燃的结果,但二者在发生的时间和缸内状态方面互有差异,柴油机的工作粗暴性发生于急燃期始点,但缸内压力分布仍是均匀的,而汽油机的爆燃发生于急燃期的终点,缸内的压力分布不平衡,有压力波冲击现象。
六、汽油机典型燃烧室:锲形燃烧室、浴盆形燃烧室、半球形燃烧室。
直接喷射式燃烧室:开式燃烧室、半开式燃烧室。
分隔式燃烧室:涡流室预燃室、预燃室燃烧室。
七、稀薄混合气燃烧的优点答:这种燃烧方式不但能提高汽油机的指示热效率,同时还可以降低NOx排放,另外,稀燃汽油机可以采用高压缩比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热效率,改善经济性。
八、分层燃烧的优点答:分层燃烧是改善排气污染,提高经济性的提高压缩比的最有效方法。
1、可采用更高的压缩比;2、改变了汽油机功率变化只能用进气管节流的变量调节的情况;3、火焰温度有所降低,有利于减少热损失和热分解,并显著改善过浓混合气燃烧排气中有害成分含量高的情况;4、汽油机在稀混合气下工作时,其末端气体不宜产生爆燃。
九、柴油机热效率高的原因:在于其压缩比较高,泵气损失较低(无节气门)以及可燃混合气较稀,能获得高效率的非均相燃烧。
十、柴油机燃烧:柴油机的燃烧过程包括预混合燃烧和扩散燃烧两部分,扩散燃烧是燃料和氧化剂未预先混合的燃烧过程,控制其燃烧速率的是可燃混合气形成的快慢,柴油机中的燃烧主要是扩散燃烧。
十一、柴油机的燃烧阶段:1、着火延迟期(滞燃期)2、急燃期3.、缓燃期4、后燃期第五章、内燃机的燃料和燃料供给一、柴油的主要特性1、自然性2、流动性3、粘度4、蒸发性。
二、燃油喷射过程:第一阶段为喷油滞后阶段、第二阶段为主喷射阶段、第三阶段为自由膨胀阶段三、喷油规律及其测量:由喷油泵进入高压油管的燃油质量随时间或凸轮轴转角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称为喷油规律。
四、常见的异常喷射现象有:二次喷油、断续喷油、间歇喷油、穴蚀等五、如何消除二次喷油?答:可以采用适当增大等容卸载出油阀的卸载容积,选用等压卸载出油阀,提高针阀开起压力,改变高压油管等措施来消除二次喷油。
六、喷油系统与柴油机匹配的原则和工作顺序答:1、了解柴油机的特征和主要参数;2、对柴油机的运行范围,常用工况进行调研和统计处理;3、求出各个匹配点的有关柴油机性能指标;4、柴油机冷启动性能的优劣、怠速工况冷却性暖机时间的长短,与喷油系统直接相关;5、匹配工作有时会受到喷油系统自身零部件工作能力的制约;6、匹配工作的优劣要将喷油系统,柴油机装到试验台架或配套机械上进行实验和使用考核后,才能最终确定。
第六章、内燃机的换气过程一、换气过程的分析:答:1、自由排气阶段:该阶段自排气门在点b开启时起至缸内压力p和排气管内压力pr相等时止,特点为,利用缸内和排气管内的压差排气。
2、强制排气阶段:该阶段至自缸内气体压力p和管内燃气压力pr相等时起至排气门关闭的点r止,特点为,依靠活塞强制推挤将燃气排除缸内,在此阶段,缸内气体状态由活塞速度,排气门有效流通面积,排气管内的气体状态共同决定。
3、进气阶段:该阶段进气门在点r开启时起至点g关闭时止,在进气阶段,下行的活塞把充量吸入气缸,缸内的气体状态取决于活塞速度,进气门开启规律,进气管内气体状态。
4、气门重叠和燃烧室扫气阶段:活塞在上止点附近时进、排气门同时开启,称为“气门重叠”,进气提前角与排气延迟角的和称为气门重叠角,由于这时缸内形成的空间也就是活塞在上止点附近形成的燃烧室空间,所以这一阶段也称为燃烧室扫气。
二、残余燃气系数:在进气过程结束时,气缸内的残余燃气质量M与气缸内的新鲜空气质量之比M ,即:三、补充进气比:进气门关闭时气缸内的混合气质量mg与进气过程到下止点时气缸内的混合气质量mg'之比四、充气系数(充气效率)ηv:进气过程结柬时,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空气质量mL与在进气状态下能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新鲜空气质量ms,之比,第七章、内燃机增压一、增压技术:所谓内燃机增压,就是增加进入内燃机气缸之前的空气压力,即增加进气密度,以增加进入气缸的空气质量。
二、采用增压的优点答:采用增压的方法,除能提高内燃机升功率以外,还具有一下优点:1.因为增压器增压的重量和尺寸都相对较小,而内燃机的功率可有较大提高,所以增压柴油机单位功率的重量、尺寸将会相应减小;2.内燃机单位功率的造价降低,特别是大型柴油机尤为显著;3.排气的噪声有所降低,对减少有害物质排放也会有所好处;4.在采用涡轮增压时,内燃机的热效率较高,经济性将会得到改善。
三、涡轮增压和谐振系统组成的复合增压优点结构较简单,不要专门的控制系统;内燃机的扭矩特性可获得明显改善;内燃机的加速性能也可得到改善。
因为进气系统的容积较大,空气储备充足,在加速时进气动力效应又无惰性,故可缩短响应时间。
采用电控可变预行程技术,来控制喷油规律。
四、脉冲式和定压式涡轮增压系统的比较?1、排气能量利用的效果(1)排气能量传递效率:在定压涡轮增压系统中,排能能量传递效率较低;在脉冲涡轮增压系统中,排能能量传递效率较高。
(2)涡轮效率:在定压涡轮增压系统中,涡轮效率较高;在脉冲涡轮增压系统中,涡轮效率较低。
2、对柴油的性能影响(1)柴油机的加速性:在定压涡轮增压系统响应快,加速性能较好;在脉冲涡轮增压系统效应慢,加速性能较差。
(2)低速转矩特性:在定压涡轮增压系统低速转矩较小;在脉冲涡轮增压系统低速转矩特性比定压涡轮增压系统的好。
(3)柴油机得油耗效率:采用定压涡轮增压系统时,在高增压负荷时才具有较小的油耗率;采用在脉冲涡轮增压系统时,在增压压力较低。
并处于部分负荷时才有较小的油耗率。
第八章、内燃机的排放与控制一、采用多气门技术的优点答:1、增加了内燃机的充气量,可以提高内燃机功率百分之20左右;2、有利于喷油器在气缸盖中垂直布置,并使喷油嘴中心靠近燃烧室中心,从而改善混合气形成及燃烧,可减低内燃机油耗百分之3-;3、可使内燃机排放减少百分之15-20;4、多节气门技术为扩大排气再循环率提供了可能。
二、内燃机燃烧后的产物的基本成分是:二氧化碳、水蒸汽、氧气、氮气。
三、微粒过滤器:氧化剂过滤器是一种能显著降低柴油机颗粒排放的排气出理装置。
四、排气再循环EGR(废气再循环)答:指将排气管内一部分排气,再返流至进气管,并参与缸内循环,这可降低NOx 的排放,这样一种系统称为废气再循环。
五、工况:将内燃机的运行状态称为工况。
六、内燃机标定功率分为:15分钟功率、1小时功率、12小时功率、持续功率。
七、内燃机的速度特性:其主要性能参数随转速n 而变化的规律内燃机的外特性:当柴油机的循环供油量被限制在对应于标定工况点的位置或汽油机的节气门全开时,其主要性能参数随转速不同而变化的规律被称为全负荷速度特征,俗称外特性。
部分负荷速度特性(315页名)工程热力学复习资料1.热力系内工质质量若保持恒定,则该热力系一定是 D 。
A 开口系B 闭口系C 孤立系D 不能确定题解:当稳定流动的开口系mout q q min 则热力系工质质量亦保持恒定2.当分析以下热现象时,通常哪些可以取作闭口系:(B )1)正在使用的压力锅内的蒸汽 。
2)被扎了胎的自行车轮胎。
3)汽车行驶中轮胎被热的路面加热。
4)内燃机气缸内燃烧的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