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调查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新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调查报告

参加者:蒋瑞

主题:调查新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时间:2012年2月

摘要: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愈来愈大。现代社会,新媒体作为信息的传播方式,因为其具有直观、生动、便捷、刺激等特点,而在青少年中有着不同寻常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新媒体青少年价值观

青少年是传媒受众中最为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自身人格尚未发展成熟,对事物缺乏分辨力,也因此常常把媒介精心建构的媒介产品和内容当成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形。而这一“虚拟的现实”成了构成青少年生活中不可分离并对其价值观形成有着重大影响

的客观社会环境。

一、新媒体的定义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媒介,现在还没有具体定义,最常见的新媒体有手机、网络、移动电视、触屏媒体、数字电影、3D电影、数字杂志、数

字广播等等。在许多定义中,我比较认同的是美国《连线》杂志的描述:“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二、青少年价值观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西方思潮蜂拥而至,加之当前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尚不健全,以及中国教育模式存在滞后性,使得一些青少年出现了“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多元化”的价值倾向,其主要表现为: 1.重个人利益,轻国家集体利益。新时期青少年大多数赞成为国家、为集体做贡献,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部分青少年中也比较“受欢迎”。部分青少年思想、价值、理想、信念迷失,遇到原则性问题采取双重的价值判断标准:要求别人先人后己,无私奉献,“人人为我,我也为我”甚至为了个人利益不惜牺牲他人和集体利益。部分青少年表现出重个人自我价值、轻个人社会价值;重个人选择,轻社会选择;重个人需要,轻社会需要;重个人独立、自由;轻社会制约。

2.重金钱实惠,轻理想信念。新时期青少年越来越关注现实和自身利益,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注重学科专业的实用性,注重今后的社会地位、生活质量。虽然大多数赞成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但又往往未将其付诸实践。在理想和信念的选择上,他们更多采取的是实用主义,更多的是从个人的情感和利益的角度来理解“价值行为”,而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重物质利益轻奉献,重金钱实惠而轻理想追求,重等价交换而轻真心实意。

3.重专业知识,轻道德品质。随着近年来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很多青少年充分认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求知欲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但他们认为,找一份好的工作只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就够了,而与个人道德品质无直接关系,所以在青少年中出

现了“重才轻德”甚至“有才无德”的价值取向。虽然说求知求实的价值取向与现代的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方向基本保持一致,但这会导致极端“实用主义”倾向,有些人只把精力放在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方面,而在个人道德上出现滑坡。

4.重安逸享乐,轻艰苦奋斗。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日益繁荣,社会上出现的讲排场、摆阔气、铺张浪费、享乐主义、大手大脚等思想和行为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加之少数舆论媒介的渲染和不正确引导,造成社会心态的躁动和失衡,使少数青少年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而追求超前消费,讲虚荣、摆阔气、穿名牌、互相攀比、追求高档消费成风,直接导致了当新时期青少年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蔓延。

5.重索取功利,轻奉献责任。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和古代的仁人志士注重从国家、民族、社会的整体利益出发处理问题,倡导青年人应该具有无私奉献、先义后利的道德风尚,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承认经济杠杆的作用,使传统价值观受到功利主义的强烈冲撞。使得有些青少年在生活上,贪图享受,超现实消费,;在目标方向上,胸无大志,得过且过;在个人感情问题上,“不求天长地久,只图一朝拥有”,在职业选择上,“宁栖东部一张床,不恋西部一座房”“宁愿无业飘省城,不愿就业下基层”。”。三、青少年价值观现状的根源

(一)新时期青少年价值观变化的客观因素

1.“西潮”的考验。全球化对中国既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机遇,也造成了诸多方面的挑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外敌对势力妄图西化、分化、弱化和丑化中国的政治战略并未改变,而对青少年进行意识演变、思想渗透、理论颠覆和价值观“恶搞”活动是其战略重点。虽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有某些合理的方面,对丰富中国现代社会文化生活,开阔青少年的视野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因为青少年分辨能力的局限,使他们对西方各种思潮不能进行理性的思考,因此在他们的头脑中出现了与中国主流价值观不相适应甚至是相违背的价值观念,从而使中国的价值观体系存在着被取代或瓦解的危险。

2.“商潮”的考验。社会转型带来了社会结构和社会价值体系的变化,这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演变有着双重效应。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自由化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使青少年主体性、竞争性、创新性增强;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突出了货币和等价交换的作用,容易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和种种消极腐败现象,而且这种价值尺度也会被青少年引入自己的价值观中从而使他们的价值观取向出现错位。

3.“网潮”的考验。网络文化以其特有的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无政府性影响着青少年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使青少年热衷于宣传和介绍西方各种价值观念,甚至封建迷信的某些歪理学说,以及对党的贪污腐化、胡作非为的强烈不满等“不良信息”。这势必会淡化青少年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使他们的价值观发生倾斜并重新分化组合,从而导致了青少年价值观的困惑、异化。

(二)新时期青少年价值观变化的主观因素

1. 生活经验缺乏,社会阅历浅。当今的青少年,虽然读了不少书,但是,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局限,他们缺乏必要的政治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缺乏必要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缺乏对世情、国情、民情的深入了解和亲身感受,缺乏真实的生活实践磨练和对社会制度、社会规范、社会思想意识的思考。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对人们各不相同甚至截然对立的价值观,就感到在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面前茫然失措。

2. 心理发展不成熟,价值观不稳定。在中国,青少年指的是处于13周岁到20周岁之间的一批人(此年龄段多为学生),这是一批心理发展尚未成熟、思维情感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