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的网络犯罪及其控制对策_张宗亮
当前国际形势中的跨国犯罪与网络犯罪
当前国际形势中的跨国犯罪与网络犯罪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多变。
在当今的国际环境中,跨国犯罪与网络犯罪已成为一个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当前国际形势中的跨国犯罪与网络犯罪的形势和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跨国犯罪的形势和影响跨国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利用国土之外的领域从事犯罪活动,其影响范围跨越多个国家和地区。
跨国犯罪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贩毒、跨国诈骗、跨国走私等。
这些犯罪行为不仅对受害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还对国际社会的安全构成威胁。
网络犯罪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网络渠道,利用计算机技术或互联网进行非法活动。
网络犯罪的特点是隐蔽性高、范围广、速度快。
黑客攻击、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等都属于网络犯罪的范畴。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犯罪呈现出日益复杂和普遍化的趋势,给国际社会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跨国犯罪和网络犯罪常常相互渗透、交叉发展。
犯罪分子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贩毒、洗钱等非法活动,同时网络犯罪也经常以跨国手段实施。
这种交织在一起的情况使得打击跨国犯罪和网络犯罪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二、应对跨国犯罪和网络犯罪的策略1.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打击跨国犯罪和网络犯罪的关键。
各国应加强情报交流,共享资源,加强刑事司法合作和引渡制度建设。
同时,各国还可以通过建立联合行动机制和警务合作机构,加强执法人员的交流与培训,提高打击犯罪的能力和水平。
2.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为了有效打击跨国犯罪和网络犯罪,各国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并加大对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
建立和完善相关立法,明确相关罪行的定义和法律责任,建立健全起诉和审判机制,加强对涉及跨国犯罪和网络犯罪的司法执法力量的培养与管理。
3.加强技术手段和人才培养面对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和日益复杂的犯罪手段,各国应加强技术手段的研发与应用。
投入更多的资源,提升网络安全技术水平,加强对网络犯罪的监测、防范和应对能力。
同时,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执法部门对网络犯罪的认识和识别能力,增强打击网络犯罪的实际效果。
跨境网络犯罪国际合作与打击策略
跨境网络犯罪国际合作与打击策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跨境网络犯罪问题愈发突出。
网络犯罪的特点是迅捷、隐蔽,且常常跨越国界进行,给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了有效打击跨境网络犯罪,国际间的合作与策略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跨境网络犯罪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分析并提出一些打击策略。
一、跨境网络犯罪的背景与威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互联网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网络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其中包括网络犯罪。
跨境网络犯罪是指在互联网上进行的犯罪活动,涉及的犯罪手段多种多样,如网络钓鱼、网络盗窃、网络诈骗等。
这些犯罪活动往往具有迅捷、隐蔽性强的特点,且常常跨越国界进行,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跨境网络犯罪不仅损害了个人的财产和隐私安全,也对国家以及全球的安全稳定造成了威胁。
一方面,跨境网络犯罪给金融体系带来了重大风险,如黑客攻击银行系统、网络盗窃账户等。
另一方面,网络犯罪还涉及到恐怖主义、间谍活动等敏感领域,对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国际社会必须加强合作,共同打击跨境网络犯罪,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与稳定。
二、跨境网络犯罪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跨境网络犯罪的性质决定了单一国家的力量难以有效应对,国际合作势在必行。
跨境网络犯罪涉及的信息流动迅速,攻击手段复杂多样,常常通过多个国家的网络节点进行操作,仅靠一国之力难以追踪和打击罪犯。
因此,国际合作成为了打击跨境网络犯罪的关键。
国际合作可以加强情报交流与共享,提高打击网络犯罪的效率。
各国之间通过信息交流,可以共同获取网络犯罪的相关情报,包括犯罪团伙的组织结构、攻击手段以及受害者信息等。
这些情报的共享可以为各国提供更多线索,从而有针对性地打击网络犯罪活动。
同时,国际合作还可以加强技术支持与协作,提升网络安全技术水平,共同应对跨境网络犯罪带来的技术挑战。
三、打击策略为了有效打击跨境网络犯罪,国际社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策略。
首先,加强立法与法律合作。
打击网络犯罪:国际合作与共同打击策略
打击网络犯罪:国际合作与共同打击策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犯罪日益猖獗,给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共同打击网络犯罪,国际社会必须加强合作,制定共同的打击策略。
首先,国际合作是打击网络犯罪的重要手段。
网络犯罪往往涉及多个国家的边界,一个国家很难独立解决问题。
各国应该加强情报信息和证据的共享,建立起相互信任和协商的机制,共同开展对网络犯罪分子的追踪和打击。
其次,各国应该加强对网络犯罪的立法和执法力度。
针对网络犯罪的特点和隐蔽性,各国需要制定更为严格和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网络犯罪的定义和处罚标准。
同时,加强警方和司法机关的专门培训,在执法和审判过程中能更好地应对网络犯罪的挑战。
第三,各国之间应建立起网络安全的合作机制。
这包括在技术和人员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网络犯罪的威胁和攻击。
各国可以共同开展网络安全演习和培训,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降低网络犯罪的发生率。
第四,各国应该加强国际法律框架的制定和维护。
制定适用于网络犯罪的国际公约和法律准则,规范各国在网络空间的行为,并加强监督和执行力度。
同时,加强对网络犯罪的国际司法合作,通过引渡和刑事追诉等手段,将网络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最后,各国政府还应该加强公众的网络安全教育和意识普及。
提供必要的网络安全知识,让公众了解网络犯罪的危害和防范措施,从而提高网络安全的整体水平。
同时,通过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加强网络平台的安全监管,阻止网络犯罪的滋生和传播。
总之,网络犯罪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和共同打击,才能有效地解决网络犯罪带来的问题。
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制定共同的打击策略,共同维护网络安全和社会稳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网络空间中享受更加安全和便利的环境。
除了上述提到的合作与打击策略,国际社会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来进一步打击网络犯罪。
首先,加强国际机构的角色和作用。
联合国、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等国际组织在网络安全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可以发挥引领和协调作用。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侦查难点及防范对策研究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侦查难点及防范对策研究目录一、内容概要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意义 (3)3. 文献综述 (4)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概述 (5)1.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定义 (6)2.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类型 (7)3.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特点 (8)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难点 (9)1. 犯罪手段高科技化 (10)2. 犯罪行为隐蔽化 (11)3. 犯罪证据数字化 (13)4. 犯罪嫌疑分子反侦查能力强 (14)5. 涉案金额巨大,社会影响广泛 (16)四、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防范对策 (17)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18)2. 完善法律法规,明确法律责任 (19)3. 强化技术防范,堵塞技术漏洞 (20)4. 建立联动机制,形成打击合力 (21)5.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22)五、案例分析 (24)1. 案例一 (25)2. 案例二 (26)3. 案例三 (28)六、结论 (29)1. 总结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侦查难点 (30)2. 总结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防范对策 (31)3. 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33)一、内容概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出日益严重的态势。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手段多样,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加强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侦查工作,提高侦查效率和防范效果,已成为当前公安部门面临的重要任务。
本文旨在通过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侦查难点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有效的防范对策,为公安部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类型、特点和危害进行概述,以便为后续的侦查难点分析和防范对策研究奠定基础。
本文将从技术手段、作案手法、组织形式等方面分析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主要侦查难点,为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提供依据。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和研究成果,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防范对策建议,以期为公安部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供有益借鉴。
网络犯罪与法律应对策略
网络犯罪与法律应对策略在数字化时代,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同时也孕育了新型的犯罪形态——网络犯罪。
网络犯罪以其隐蔽性、复杂性和跨国性给社会带来了诸多挑战,而有效的法律应对策略则是维护网络安全和公民权益的重要保障。
网络犯罪形式多样,从黑客攻击、网络诈骗到个人信息泄露等,每一种都对受害者的财产安全和隐私权造成了严重威胁。
近年来,随着数字货币的兴起,网络金融犯罪更是呈现出高发态势。
此类犯罪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引发金融市场的动荡,影响社会稳定。
面对日益猖獗的网络犯罪,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正积极探索有效的法律应对策略。
首先,完善立法是基础。
许多国家已经制定了网络安全法、数据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明确了网络行为的法律界限,为打击网络犯罪提供法律依据。
其次,加强执法力度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专业的网络警察部门,提升执法人员的专业能力,加大对网络犯罪的监控和打击力度,可以有效遏制网络犯罪行为的蔓延。
此外,国际合作在打击网络犯罪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网络犯罪往往跨越国界,单一国家的努力难以彻底解决问题。
因此,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建立共同的打击网络犯罪的国际法律框架和协作机制,实现情报共享和案件协查,提高打击效率。
对于广大网民来说,提升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和保护措施同样重要。
这不仅包括使用复杂的密码、定期更新软件,还包括对各种网络诈骗保持警觉,避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
教育和宣传在提高公众防范意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尽管网络犯罪的手段不断更新,但通过法律、技术和国际合作的共同努力,我们有可能构建起一个更加安全的网络环境。
法律应对策略的不断完善和执行,将有效减少网络犯罪的发生,保护公民的网络安全和权益,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未来的网络世界,应当是一个法治精神与技术发展并重,安全与自由兼顾的空间。
全球化视野下构建网络犯罪防控机制
不 同程 度 地 存 在 着 安全 隐 患 。
本 警 方 最 新 公 布 的 消 息 ,0 2 20
9 6年 对 《 防止 年 , 1本 高 科 技 犯 罪 案 件 数 为 3 t n 进程 。网络空 间 的一体 化 的 美 国司 法 部 在 19 i ) o 进 0 9件 ,比前 一 年增 加 2 9件 。 2 自 由状 态 是 其 全 球 性 的结 果 , 随 计 算 机 诈 骗 和滥 用 法 案 》 行 修 1 3
维普资讯
理 论 研 究
全球化视野下构建 网络犯罪 防控机制
一北 京市公 安局 网络 监 察处 张越 今
[ 提
要 ]在 网络 日趋成为人类社会生活重要依 托的时代 , 形形 色色的网络犯罪对社会 的威胁也 日趋加剧。 虚拟、 便捷 、
无 国界、 全球- C计算机网络成为罪犯 的最佳犯 罪地和庇 护所 。如何借鉴国际上防治网络犯罪的经验 , fJ e  ̄ 构 建网络犯罪防控机制 已成为我国在发展 计算机 网络, 建构信息化社会 所必须应对 的课题 。本文拟从理论、
维普资讯
内容请参 见t WWW.i.r .n ct g c o
机 违 法犯 罪 案 件 逐 年猛 增 , 而且 法 典 、 传 播 危 害 青 少 年 文 字 问题 奠 定 了基 础 。刑事 诉讼 法对 《
网络 犯 罪 往 往 借 助 国 际 互 联 网 法 》 《 作 权 法 》 《 价 法 》 、著 和 报 作 刑事 证 据 的种 类 进 行 了补 充 , 原
成 为 罪 犯 的 最 佳 犯 罪 地 和 庇 护
机犯 罪 和 安 全 调 查 》 显 示 ,0 1 达 2 8件 。 我 国 的 网络 安 全 问 2 0 6
论网络犯罪动向及防范措施
论网络犯罪的动向及防范措施【摘要】当今的网络犯罪已经涉及到许多的社会犯罪现象,网络犯罪几乎涵盖了现有的犯罪类型。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犯罪已经逐渐的成为了严峻的社会问题。
所以,应当高度的重视网络犯罪的趋势和动向,并且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来打击和防范网络犯罪,以便于充分的维护互联网的安全运行、社会的稳定以及国家的安全。
本文详细的论述了当今网络犯罪的发展趋势,并深入的探讨了防范网络犯罪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网络犯罪;发展趋势;防范;措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人们在对网络广泛应用的时候,网络犯罪也随之而产生。
网络犯罪指的是犯罪人员借助自身解码、加密以及编程的工具和方法,或者借助自身特殊的应用服务供应商、互联网信息供应商与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等地位或者其它方式,在互联网中实行有悖于刑法且对社会有严重危害性的行为。
当今的网络犯罪不但对网络本身有一定的破坏,与此同时,网络作为信息产生和传播的重要途径,一旦被不法分子控制或者利用,都会对国家的科技、政治、军事、社会以及文化等领域的正常秩序造成无法估量的负面性影响。
所以,应当密切的对网络犯罪的发展趋势进行关注,并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打击并防范网络犯罪,充分的确保互联网运行的安全、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及信息安全。
一、当今网络犯罪的发展趋势当前的互联网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递非常大的信息,互联网在给人类带来便捷与高效的同时也被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因此,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犯罪也逐渐有了新的发展趋势。
1.网上的不健康网页和网站泛滥现如今,网络当中各种各样的色情网页和色情网站十分的泛滥,借助于互联网进行色情方面犯罪的现象也非常的常见。
这种类型的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一部分借助于网络非法的提供一些色情网页以及网站的链接,一些直接构建黄色与色情的网页和网站,还有一些通过网络来销售黄色与色情的影像,相关权威机构所公布的这种犯罪案件的比例已经占全部网络犯罪案件的二分之一。
我国网络犯罪发展及其立法、司法、理论应对的历史梳理
我国网络犯罪发展及其立法、司法、理论应对的历史梳理一、本文概述网络犯罪的迅速发展和不断演变,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网络使用最频繁的国家之一,我国在网络犯罪领域面临的挑战尤为严峻。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网络犯罪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的历史梳理,同时分析我国在网络犯罪的立法、司法和理论应对方面的努力和成果,以期为未来网络犯罪的防治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文章将首先概述网络犯罪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发展趋势,然后详细回顾我国在网络犯罪领域的立法历程,分析现有法律体系的优势和不足。
接着,文章将介绍我国司法机关在网络犯罪打击方面的实践案例和成效,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文章将探讨网络犯罪的理论应对,包括学界对网络犯罪的研究现状、理论争议和未来研究方向等。
通过这一全面的梳理和分析,本文旨在为理解我国网络犯罪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完善网络犯罪的立法、司法和理论应对提供有益的视角和思考。
二、我国网络犯罪的发展历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犯罪在我国也呈现出日益严峻的趋势。
我国网络犯罪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初始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中期):在这一阶段,互联网刚刚进入我国,普及程度有限,网络犯罪主要以简单的黑客攻击、病毒传播为主。
这些攻击往往出于好奇或炫耀技术,而非出于明确的犯罪动机。
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民数量的快速增长,网络犯罪也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这一阶段,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等犯罪形式开始崭露头角,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的匿名性和跨地域性进行非法活动。
复杂多变阶段(21世纪10年代至今):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网络犯罪呈现出更加复杂多变的特点。
不仅犯罪手段不断更新,犯罪主体也日益多元化。
网络犯罪开始涉及金融、个人信息保护、国家安全等多个领域,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犯罪的形式也更加隐蔽和难以追踪。
网络犯罪及其对策研究
哈尔滨理工大学成人(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题目:网络犯罪及其对策研究班级:计算机信息管理高起专2014级姓名:官红军指导教师:白雪峰系主任:2016年04月10日哈尔滨理工大学成人高等教毕业论文原创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成果。
除文中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已知晓教育部第34号令,了解《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罚办法》的相关规定,本人已无安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署名:日期年月日………………………………………………………………………………………本人已知晓教育部第34号令,了解《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罚办法》的相关的规定。
指导教师签字:日期年月日本部以对该学生论文进行了严格审查,对论文的指导、答辩、成绩评定等多有教学环节按相关规范进行了监控。
系所函签字(盖章):日期年月日哈尔滨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评语学生姓名:官红军学号: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班级:2014级任务起止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网络犯罪及其对策研究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评语指导教师签名:指导教师职称:评阅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评语:评阅教师签名:评阅教师职称:答辩委员会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评语:答辩委员会评定,该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为: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名:职称:年月日哈尔滨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学生姓名:官红军学号: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班级:2014级任务起止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网络犯罪及其对策研究毕业论文工作内容:网络犯罪的含义是指危害电子信息网络中信息系统及信息内容安全的犯罪行为和利用电子信息网络技术实施的各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可概括为针对电子信息网络的犯罪和利用电子信息网络的犯罪。
虽然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为人们充分自由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关键策略和措施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关键策略和措施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观点和表达意见的重要平台。
然而,网络舆情的出现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虚假信息的传播、恶意攻击、谣言传播等,给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带来了挑战。
因此,网络舆情的综合治理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关键策略和措施。
一、强化法律法规要有效治理网络舆情,首先需要依法依规进行。
加强对网络言论的监管,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违法行为的界定和处理措施,对违法行为给予相应的惩处。
同时,要加强对网络公司的监管,推动其履行社会责任,加强自律管理。
只有依法治理,才能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和安全。
二、提高舆情监测能力及时、准确地了解网络舆情的动向和趋势,是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基础。
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应该建立完善的舆情监测系统,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应对各类网络舆情事件。
三、加强舆情引导与干预针对网络舆情中的负面信息,需要采取有力的引导和干预措施。
政府和相关机构要加强舆情引导工作,积极引导舆论,推动正能量的传播。
同时,要对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进行及时辟谣和澄清,防止其蔓延和传播。
此外,可以通过加强网络教育、提升公众的网络素养,增强公众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减少对不实信息的追随和传播。
四、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网络舆情治理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建立跨部门合作的机制,形成网络舆情治理的合力。
政府部门要加强沟通与协调,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共同做好网络舆情的分析和应对工作。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探索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五、推进网络安全技术发展网络安全技术是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发与应用,提升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要加强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做好网络安全防护工作。
只有保障了网络的安全,才能有效治理网络舆情,实现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
网络犯罪的刑事管辖权问题
网络犯罪的刑事管辖权问题作者:金煜冯亮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29期摘要网络犯罪的出现让传统的刑事管辖权遭受巨大的冲击。
本文以传统的刑事管辖权为基础,提出了架构适用网络犯罪的刑事管辖权原则和规则。
关键词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跨国犯罪中图分类号:D9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0-060-02近几年随着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态势,网络犯罪成为几种重要的跨国犯罪类型之一。
在整个网络犯罪当中,跨国型的网络犯罪占据了很重的比例,这使网络犯罪的刑事管辖问题成为日益关注的话题。
一、网络犯罪对传统的刑事管辖权问题的冲击刑事案件管辖权分为刑事管辖权和刑事诉讼管辖权。
本文要解决的是国家之间管辖权冲突的问题。
(一)传统刑事管辖权原则的适用窘境目前解决刑事管辖权问题的原则为属地原则、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原则和综合原则。
1.属地原则。
属地原则中的核心关键是犯罪地。
传统的物理空间被划分成各个区域。
目前地球被割成各个国家、南极、北极、公海以及那些人类尚未涉及的地段。
每个国家都会有各自的法律,南极、北极有相应的国际公约予以规制,对公海各个国家都可以主张管辖权。
在现实空间发生的犯罪行为很容易确定管辖权。
但是网络空间并非如此。
首先,它作为一个全球化的整体,具有虚拟性和无形性,很难划出具体的区域。
一旦网络法律行为与传统的地域基础失去联系,那么将物理空间的管辖权规则适用于网络空间就成为了一道难题。
其次,因为全球性使得犯罪结果的范围更加广,造成积极的管辖权冲突。
再次,即使是网络空间的行为与现实物理空间有联系,也很难确定具体物理位置。
例如一个人将危害公共安全的信息发布到一个网站的BBS上,那么他这种煽动分裂国家的犯罪行为地是他自己操作的计算机所在地,还是发布帖子网址服务器所在地呢?2.属人原则和保护原则。
这两种原则适用的前提条件是该行为人必须在本国境外。
网络的全球性、无界限性使得境内外的区分变得难以鉴别。
当下国际形势下的国际网络犯罪与打击合作
当下国际形势下的国际网络犯罪与打击合作在当下国际形势下,国际网络犯罪威胁日益严重,给全球安全稳定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了有效打击网络犯罪,各国间的合作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将就国际网络犯罪及其打击合作的重要性、当前存在的合作机制以及前景进行论述。
一、国际网络犯罪的威胁随着全球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网络犯罪呈现出不断升级的趋势。
网络犯罪活动包括黑客攻击、网络诈骗、数据泄露等,对个人、企业和国家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而且,由于网络犯罪的跨国性质,使其更加难以追踪和打击,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巨大困扰。
二、国际网络犯罪打击合作的重要性面对国际网络犯罪的威胁,各国应意识到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有效应对。
合作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信息共享:各国之间通过信息共享,可以共同掌握网络犯罪的动态和特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打击。
2.执法合作:加强执法部门之间的合作,包括情报交流、证据协助和嫌犯引渡等,有助于追捕犯罪分子和推动案件的侦办工作。
3.法律合作:建立相互认可的法律框架,加强国际间对网络犯罪的惩治力度,提高网络犯罪的打击效果。
三、当前存在的国际网络犯罪打击合作机制为了应对国际网络犯罪的挑战,国际社会已经建立了一系列合作机制,以促进打击网络犯罪的合作:1.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作为全球最大的国际警务组织,INTERPOL致力于协调各国间的警务合作,加强打击国际犯罪的能力。
2.网络犯罪打击论坛:各国会定期召开网络犯罪打击论坛,以加强政府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网络犯罪威胁。
3.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各国之间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加强执法特定领域的合作,如数据共享、嫌疑人引渡等,为网络犯罪打击提供更多工具和渠道。
四、国际网络犯罪打击合作的前景尽管国际网络犯罪形势严峻,但是国际社会已经意识到合作的必要性,各国正在加大力度推进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在未来,国际网络犯罪打击合作将呈现以下趋势:1.加深合作机制:各国将进一步加深合作机制,提高合作水平,打造更加紧密和高效的合作网络,为打击网络犯罪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网络安全综合治理多元化犯罪防控策略
网络安全综合治理多元化犯罪防控策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网络犯罪活动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打击网络犯罪、保障网络安全,综合治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
本文将探讨网络安全综合治理中的多元化犯罪防控策略,并从法律、技术和教育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法律手段是网络安全综合治理的核心。
通过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可以明确网络犯罪行为的界定和法律责任的界定,从而使网络犯罪分子无法钻法律的空子。
例如,我国《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了网络犯罪的种类和相应的处罚措施,为打击网络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也是有效打击跨国网络犯罪的重要手段。
各国可以共同制定国际法律条约,建立起网络犯罪情报交流机制,共同打击网络犯罪分子的“庇护所”。
例如,中国和美国合作打击黑客分子的行动,使得一批黑客团伙付诸法律制裁,有效震慑了黑客分子的勾当。
其次,技术手段是网络安全综合治理的重要保障。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类网络犯罪手段也层出不穷。
「便携式监听装置」是一种以便携式电子设备为载体的间谍装置,可以对目标对象进行监视、监听、记录和追踪。
这种设备的应用可以对恐怖主义活动、非法贸易、网络攻击等进行监测和侦查,有效遏制网络犯罪行为。
例如,英国警方使用便携式监听装置成功侦破了一起网络犯罪团伙,为维护国家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网络安全技术也是预防网络攻击和病毒传播的关键。
像火墙、蜜罐等安全技术可以对网络进行监控和管理,阻止非法入侵和恶意攻击。
例如,许多互联网公司都采用入侵检测系统来监控网络,及时发现并封堵恶意攻击,保障用户的数据安全。
再次,教育宣传是网络安全综合治理的基础。
提高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让每个人都能做到网络安全自律,减少网络犯罪的发生。
例如,组织网络安全知识讲座、宣传广告,提高公众对网络安全的重视。
同时,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升大众对网络安全防范的认识和技能,使人们能够判断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
东南亚地区中国公民跨境网络犯罪及治理研究
2021年第4期南洋问题研究No.42021(总第188期)SOUTHEASTASIANAFFAIRSGeneralSerialNo.188东南亚地区中国公民跨境网络犯罪及治理研究庄㊀华ꎬ马忠红(广东警官学院ꎬ广东广州510440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ꎬ北京100038)㊀㊀㊀收稿日期:2021-05-21㊀㊀㊀基金项目:2019年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科研项目 网络犯罪侦查取证之实证分析及解决路径 (2019JKF101)ꎻ2018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 十三五 规划课题 大数据背景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治理研究 (2018WTSCX106)㊀㊀㊀作者简介:庄华ꎬ男ꎬ广东警官学院副教授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9级博士研究生ꎻ马忠红ꎬ女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ꎬ博士生导师ꎮ㊀㊀摘㊀要:2020年ꎬ全国检察机关起诉涉嫌网络犯罪14.2万人ꎬ同比上升47.9%ꎬ最高检成立惩治网络犯罪㊁维护网络安全研究指导组ꎬ统筹协调深化打击治理网络犯罪工作ꎮ东南亚地区已经成为中国公民跨境实施网络诈骗㊁网络赌博犯罪的主要目的地ꎮ大量中国公民跨境到东南亚各国实施针对我国境内民众的网络犯罪ꎬ不仅给国内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ꎬ也造成与流入国民众的紧张关系ꎮ通过2011年至2019年期间东南亚各国移交回国的网络诈骗人员情况分析ꎬ发现移交人数总体上升ꎬ并在2019年达到峰值ꎮ从犯罪窝点的空间分布和转移来看ꎬ实施网络诈骗和网络赌博的犯罪者对犯罪窝点的选择ꎬ其考虑因素各有不同ꎬ前者主要考虑经济成本和惩罚成本ꎬ后者更多受政策法律和执法力度影响ꎻ在多种因素作用下ꎬ犯罪窝点地有从遍布东南亚向缅甸北部聚集的趋势ꎮ从犯罪特征的变化来看ꎬ具有犯罪组织公司化㊁主犯隐蔽化和从犯胁迫化㊁犯罪的上下游产业链条化以及网络诈骗和网络赌博融合化等特征ꎮ有效治理东南亚地区中国公民跨境网络犯罪ꎬ需要采取完善打击跨境网络犯罪及其周边产业的法治体系ꎬ创新机制推进国际执法合作ꎬ严控重点人员出境与回流ꎬ全链条管控网络犯罪周边产业等综合策略ꎮ㊀㊀关键词:电信网络诈骗ꎻ网络赌博ꎻ网络犯罪ꎻ跨境犯罪ꎻ东南亚㊀㊀中图分类号:D997.9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3 ̄9856(2021)04 ̄0041 ̄14㊀㊀一㊁引言㊀㊀㊀㊀中国网络犯罪形势日趋严峻ꎬ网络诈骗和网络赌博犯罪成为网络犯罪的主要类型ꎬ跨境网络犯罪增长迅速ꎮ2021年4月ꎬ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新闻称ꎬ 2020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涉嫌网络犯罪(含利用网络和利用电信实施的犯罪及其上下游关联犯罪)14.2万人ꎬ同比上升47.9% ꎬ 利用网络实施的诈骗和赌博犯罪持续高发ꎬ2020年已占网络犯罪总数的64.4% 出境实施网络犯罪的人数超过14上一年的2倍 ꎮ[1]㊀㊀对 网络犯罪 的定义ꎬ人们向来莫衷一是ꎮ国际上较典型的定义是ꎬ 以信息和通信技术为目标或使用这些设备的犯罪活动 [2]ꎬ这就是一般意义上的 对象说 和 工具说 ꎮ最高人民法院㊁最高人民检察院㊁公安部在2014年5月发布«关于办理网络犯罪案件适用刑事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中规定了 网络犯罪案件 的范围ꎬ既包含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犯罪案件ꎬ也包含以此为手段实施的盗窃㊁诈骗㊁敲诈勒索犯罪案件ꎬ还包含了利用网络实施的其他各类犯罪案件ꎬ因此也涵盖了 对象说 和 工具说 的各种形态ꎮ2021年1月ꎬ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的«人民检察院办理网络犯罪案件规定»指出ꎬ 网络犯罪 是 针对信息网络实施的犯罪ꎬ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犯罪ꎬ以及其他上下游关联犯罪ꎮ 因此ꎬ中国官方关于网络犯罪的常见定义ꎬ不仅包含有 对象说 和 工具说 的双层含义ꎬ还有不断扩大网络犯罪外延的趋势ꎮ根据前文最高检发布的数据ꎬ网络诈骗①和网络赌博已占网络犯罪近三分之二ꎬ本文以此两类犯罪作为网络犯罪典型样态进行研究ꎮ㊀㊀㊀㊀二、东南亚各国移交回国的网络诈骗人员样态分析㊀㊀㊀㊀2020年ꎬ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5.6万起[3]ꎬ共侦办各类跨境赌博及相关犯罪案件1.7万余起[4]ꎮ执法实践中数量占多数的中国公民跨境网络犯罪类型是犯罪行为人出境后实施的针对中国境内人员的网络诈骗㊁网络赌博等犯罪ꎬ其中又以网络诈骗为主ꎮ㊀㊀(一)数据来源及校验㊀㊀通过对政府网站和主流新闻网站发布的国际警务合作移交跨境网络诈骗涉案人员回国的案例进行开源情报检索②ꎬ暂未发现2011年之前在东南亚国家大规模抓获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的报道ꎮ由于2020年初开始的新冠疫情影响ꎬ公安机关中断了出国抓捕行动ꎬ2020年至今抓获的跨境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多为自行回国投案或在国内被抓捕ꎮ因此ꎬ移交回国的诈骗犯罪嫌疑人集中在2011年至2019年期间ꎮ㊀㊀经与官方数据比对ꎬ通过此开源渠道获取的信息较为客观反映了中国公民在东南亚地区实施跨境网络诈骗被抓获移交回国的情况ꎮ校验依据主要有二:一是2019年12月25日ꎬ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称: 今年以来 从国外押回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共计2553名ꎮ [5]该发布会还提到出境到东南亚的犯罪团伙转移到其他国家ꎬ包括 近期我们从蒙古押解回国的759名嫌疑人 ꎮ根据以上数据估算ꎬ2019年从东南亚押解回国的犯罪嫌疑人人数ꎬ应当小于1800人ꎮ本文统计的2019年从东南亚国家移交回国犯罪嫌疑人人数为1644名(见图1)ꎬ与官方公布数据误差很小ꎮ二是2019年10月ꎬ公安部在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公安国际合作工作回顾中提到: 2015年以来ꎬ我国公安机关与东南亚㊁非洲㊁欧洲的10余个国家警方深入开展打击电信诈骗合作ꎬ捣毁窝点上百个ꎬ抓获犯罪嫌疑人近5000名ꎮ [6]本文统计的从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ꎬ与东南亚各国警方合作抓获移交回国犯罪嫌疑人人数为3343人(见表1)ꎬ如果加上从蒙古㊁亚美尼亚㊁西班牙㊁肯尼亚等东南亚地区以外的国家抓获回国的人数ꎬ统计数据与官方公布的 近5000名 也十分接近ꎮ24 ①②由于电信与网络作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界限正被打破ꎬ本文所称的 网络犯罪 ꎬ包含通过网络和电信渠道实施的犯罪ꎬ在论及 网络诈骗 时ꎬ与 电信网络诈骗 的含义一致ꎮ本文检索方法为ꎬ限定政府网站和主流新闻网站ꎬ以 诈骗+回国 及 诈骗+移交 检索网页ꎬ剔除东南亚11国以外信息ꎬ对检索结果去重ꎬ再根据犯罪嫌疑人回国日期排序ꎬ如表1所示ꎮ表1㊀2011 2019年东南亚国家移交中国的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数量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单位:人序号回国日期合作国人数序号回国日期合作国人数120110202菲律宾243220170824缅甸10220110610柬埔寨643320171012柬埔寨74320110611印度尼西亚773420171028柬埔寨61420110626马来西亚273520171029柬埔寨28520120524马来西亚733620180112老挝104620120524泰国533720180202印度尼西亚55720130117柬埔寨233820180226菲律宾73820130731印度尼西亚543920180404菲律宾78920130912柬埔寨514020180606印度尼西亚1051020140709柬埔寨314120180620缅甸311120141106越南184220181015柬埔寨911220151110柬埔寨1684320180920缅甸91320151110印度尼西亚864420181107菲律宾361420160108老挝3004520181206柬埔寨2331520160224泰国144620190111老挝1911620160312柬埔寨384720190517越南151720160430马来西亚974820190523越南81820160624柬埔寨394920190626柬埔寨631920160624老挝425020190806越南162020160804老挝425120190811缅甸692120160920柬埔寨635220190828柬埔寨1502220161109印度尼西亚365320190829越南282320161111柬埔寨1015420191012菲律宾2442420161129马来西亚745520191015老挝1362520170104越南55620191029马来西亚552620170402缅甸3705720191105菲律宾3012720170727柬埔寨175820191114菲律宾2082820170729柬埔寨145920191114柬埔寨1162920170803印度尼西亚1436020191119越南233020170824马来西亚446120191212越南213120170824柬埔寨122总计4942㊀㊀(二)东南亚地区中国公民跨境网络诈骗的态势㊀㊀中国境内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从其萌芽状态开始ꎬ就具有跨境特征ꎮ本世纪初ꎬ随着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ꎬ电信网络诈骗逐渐蔓延ꎮ最初由中国台湾地区人员在幕后组织ꎬ招募中国公民在台湾㊁福34建等地犯罪ꎬ后来窝点地又扩展至广东和内地其他省份ꎮ2008年前后ꎬ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出现诈骗窝点逐渐向内陆地区和境外转移的特点ꎮ[7]最初跨境到东南亚各国实施诈骗的组织者以台湾地区人员为主ꎬ来自大陆的中国公民多处于犯罪团伙底层ꎬ充当话务等辅助角色ꎮ随着中国公民出境到东南亚国家越来越便利ꎬ部分诈骗人员在东南亚国家逐渐落地生根并进入犯罪组织的策划层ꎮ近年来已经出现全链条都由中国大陆公民组织㊁实施的网络诈骗犯罪集团ꎮ㊀㊀㊀㊀图1㊀2011 2019年东南亚国家移交中国的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人数(分年度)㊀㊀根据表1ꎬ我们生成了一个年度人数曲线ꎬ如图1所示ꎮ从图中数据看ꎬ东南亚国家向中国移交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始于2011年ꎬ2014年之前的移交人数并不多ꎮ2015年开始明显增加ꎬ2016 2018年均高于800人ꎬ2019年达到最高峰1644人ꎮ在图1反映的数据中ꎬ2015年是明显的拐点ꎬ这与中国政府加大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具有直接关系ꎮ一方面ꎬ2015年6月ꎬ国务院批准建立了由公安部牵头ꎬ最高人民法院㊁最高人民检察院㊁工业和信息化部㊁人民银行等23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ꎬ加强对全国打击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ꎮ同年10月ꎬ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召开ꎬ随后开启了系列打击治理专项行动ꎮ[8]另一方面ꎬ国务院在2015年㊁2017年对境内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重点地区分两批进行挂牌整治ꎬ其中2017年挂牌的一批至今尚未摘牌ꎮ由于各重点地区的地方政府在治理犯罪过程中普遍采取了高压态势ꎬ重点地区诈骗人员在籍贯地的犯罪空间受到明显挤压ꎬ纷纷通过各种合法或非法途径转移到东南亚为主的境外窝点继续实施诈骗ꎮ㊀㊀从移交回国的网络诈骗人员涉及的犯罪手法来看ꎬ2016年以前ꎬ跨境网络诈骗最常见的手法是 冒充公检法 ꎬ这也是台湾地区人员作为幕后 金主 的惯用犯罪手法ꎮ2017年后ꎬ当来自大陆的中国公民逐渐进入幕后成为组织者ꎬ 大陆系 诈骗的多种手法便蔓延至东南亚各国ꎮ2017年后危害最为严重的ꎬ是危害极大的 杀猪盘 诈骗ꎬ即前期以交友㊁婚恋为借口与受害人交往ꎬ后期以虚假投资或网络赌博进行诈骗的犯罪手法ꎮ此类手法诈骗一旦成功往往涉案金额巨大ꎬ与掏空受害人家产的 冒充公检法 诈骗危害程度相比不相上下ꎮ同期ꎬ冒充客服㊁网络贷款㊁刷单诈骗也成为东南亚地区中国公民跨境网络诈骗常用的手法ꎮ44三、东南亚地区中国公民跨境网络犯罪的空间分布及转移㊀㊀㊀㊀中国公民出境到东南亚地区ꎬ无论是实施网络诈骗还是网络赌博ꎬ犯罪团伙都需要建立犯罪窝点ꎬ其作用主要是作为 话务组 财务组 客服组 网络技术组 等人员的工作场所ꎬ也是境外抓捕的主要战场ꎮ网络诈骗和网络赌博犯罪窝点的空间分布和转移特征ꎬ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南亚各国对网络诈骗和网络赌博犯罪的政策变化和执法态度ꎮ㊀㊀(一)网络诈骗犯罪窝点分布特征及分析㊀㊀根据表1ꎬ我们生成了一个2011 2019年东南亚国家移交中国的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的国别分布和人数ꎬ如图2所示ꎮ㊀㊀㊀㊀图2㊀2011 2019年东南亚国家移交中国的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数(按国别)㊀㊀㊀㊀东南亚国家移交中国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数量ꎬ最多的5个国家依次是柬埔寨㊁菲律宾㊁老挝㊁印度尼西亚和缅甸ꎬ暂未见新加坡㊁文莱㊁东帝汶向中国移交诈骗人员的报道ꎬ而泰国也仅仅两次ꎮ这反映了跨境犯罪团伙在选择设立窝点的国家时ꎬ会精心考虑犯罪经济成本和惩罚成本ꎮ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19年东南亚各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排名(按图表集法)ꎬ前4位依次是新加坡(59590美元)㊁文莱(32230美元)㊁马来西亚(11230美元)和泰国(7260美元)ꎬ而当年中国人均GNI是10ꎬ390美元ꎮ通常ꎬ人均国民总收入与消费水平成正相关关系ꎬ犯罪分子极少选择新加坡和文莱可以得到解释ꎮ东帝汶虽然人均GNI仅为2020美元ꎬ只高于柬埔寨(1530美元)和缅甸(1390美元)ꎬ却由于是东南亚距离中国大陆最远且无直达航线的国家ꎬ故很少被犯罪团伙所相中ꎮ从国土面积来看ꎬ东帝汶(1.4874万平方千米)㊁文莱(0.5765万平方千米)和新加坡(0.0719万平方千米)还是面积最小的3个东南亚国家ꎮ相对而言ꎬ政府更容易实现对面积较小的区域进行有效治安管控ꎬ相应提高了犯罪者的惩罚成本ꎮ㊀㊀值得一提的是缅甸ꎬ虽然从表1统计数字上看ꎬ从缅甸移交回国的诈骗人员仅489人ꎬ但2019年12月25日公安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提到在东南亚抓获犯罪嫌疑人2053名ꎬ同时也宣布 从缅北抓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2462名 [9]ꎮ这说明ꎬ在缅北抓获人员被官方单独统计ꎬ也很少被官方媒体报道ꎬ因此通过本文开源情报途径搜集并未得到充分反映ꎮ原因或是由于缅北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管辖状态下ꎬ跨境合作渠道与常规的国际警务合作有显著区别ꎮ此外ꎬ2019年缅北地区所抓获人数高于东南亚其他地区的总和ꎬ足以说明缅北地区在跨境网络犯罪中所处突出地位ꎮ因此ꎬ实际从缅甸抓获54的网络诈骗人数应该位列东南亚各国之首ꎮ㊀㊀总体而言ꎬ中国公民选择的跨境犯罪国家与当地政府治理水平㊁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与中国的空间距离密切相关ꎮ那些人均GNI较低㊁与中国距离近㊁政府治理能力弱的国家或地区ꎬ最容易被犯罪团伙选择作为跨境犯罪窝点地ꎮ㊀㊀(二)网络赌博的兴起与犯罪窝点转移㊀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ꎬ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ꎬ网络赌博在传统赌博基础上发展起来ꎮ[10]如果说ꎬ网络诈骗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威胁是显性而广泛的ꎬ跨境网络赌博犯罪对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则是隐性而巨大的ꎮ近年来破获的跨境网络赌博犯罪案件ꎬ每个月的流水少则数百万多则数亿ꎮ中国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就曾指出ꎬ 每年自境内流出涉赌资金超一万亿 [11]ꎮ跨境网络赌博给国家金融安全㊁社会稳定带来极大风险ꎮ中国现行法律规定ꎬ聚众赌博和开设赌场均属于犯罪ꎬ但中国周边的部分国家将赌博视为合法ꎬ向外国人公开的赌场成为政府的重要税收来源ꎮ[12]互联网的特性使得赌博可以超越国家和司法管辖的边界ꎬ且经营网络赌博业务所需成本不到实体赌场的1%ꎮ[13]因而ꎬ跨境网络赌博有其巨大生存空间ꎮ网络赌博的犯罪窝点转移受到所在国法律政策㊁执法力度等因素影响ꎬ近十年仅东南亚地区就发生过多次大规模转移ꎮ㊀㊀1.菲律宾㊀㊀在东南亚的多数国家ꎬ线下赌场都在一定范围内以合法形式存在ꎬ但最具规模的当属菲律宾ꎮ2016年6月ꎬ杜特尔特总统执政后ꎬ实施了 菲律宾海外赌博业务 (POGO)计划ꎬ这项新规允许网络赌博公司在马卡蒂(Makati)㊁帕赛(Pasay)等主要城市开设ꎮ随后大量具有华人背景的资本涌入ꎬ在菲律宾一些城市的繁华地段大规模购买房产用于创设网络赌博公司ꎮ由于这些网络赌博公司的主要客户是中国人ꎬ因此所招募的员工也是中国人ꎮ大量中国人的到来ꎬ给当地居民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并造成部分人的不满:对办公场所和住房的需求造成当地房价猛涨ꎻ网络赌博公司及其关联产业给当地原有的商业环境带来冲击ꎻ在公司打工的中国公民与当地人在文化㊁生活习惯上发生冲突ꎬ甚至还因赌博滋生了绑架㊁抢劫等暴力犯罪[14]ꎮ由于合法的赌博公司给政府带来巨额收入ꎬ菲律宾认为禁止网络赌博是一个事关主权的决定ꎬ且将对菲造成经济损失[15]ꎬ短期内难以禁绝ꎬ至今在菲律宾合法的赌博公司依然广泛存在ꎮ在合法的网络赌博之外ꎬ还有大量未获授权的非法网络赌博ꎮ杜特尔特总统将打击非法赌博作为全面打击犯罪战争中仅次于毒品和腐败犯罪的第三条战线ꎮ2016年底至2017年ꎬ菲律宾执法部门开展多次行动ꎬ在全国范围内关闭了一系列非法在线赌场ꎬ并逮捕数千名参与其中的中国公民ꎮ2017年4月ꎬ中国和菲律宾执法部门开展合作ꎬ关闭了四个赌博网站ꎬ在菲律宾境内外共抓获99名涉案人员ꎬ并将在菲律宾境内抓获的55名涉案人员押解回国ꎮ在菲律宾对非法网络赌博产业的高压打击下ꎬ2016年至2017年相当数量的赌博产业转移到柬埔寨ꎮ㊀㊀2.柬埔寨㊀㊀柬埔寨一直是中国公民跨境网络诈骗活跃的地区ꎬ因此也是开展境外执法合作较多的国家ꎮ2017年初ꎬ大量的赌博集团从菲律宾集体迁往监管宽松的柬埔寨的海滨城市西哈努克ꎬ短时间给西哈努克带来大量的人流ꎬ一时间建筑业㊁房地产业迅速升温㊁物价高企ꎮ数以万计的中国公民涌入也给当地带来大量治安问题ꎮ从2017年末到2019年年中ꎬ柬埔寨基本上没有对西哈努克的赌博进行任何监管ꎬ而且还颁发赌博许可证ꎮ直到2019年8月18日ꎬ柬埔寨首相洪森发布了一项禁止在线赌博的指令ꎬ下令停止颁发网络赌博执照ꎬ并禁止在柬埔寨从事线上赌博活动ꎮ与此同时ꎬ境内网络赌博执照当年12月31日失效ꎬ不再进行更新ꎮ[16]洪森的禁赌令发布后ꎬ数十万从事投资㊁建筑和网络赌博行业的中国公民离开了西哈努克ꎮ仅2020年1月到3月期间ꎬ据柬埔寨移民总局报告称ꎬ已有超过20万中国公民离开了柬埔寨ꎬ其中大部分来自西哈努克ꎮ[17]㊀㊀3.缅甸64㊀㊀缅甸1986年的«赌博法»全面禁止了各地所有形式的赌博ꎮ在2019年前ꎬ缅甸是东南亚国家中为数不多的全面禁赌国家之一ꎮ但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ꎬ与中国接壤的缅北掸邦㊁克钦邦地区ꎬ长期处于少数民族地方武装割据的自治状态ꎬ缅甸联邦政府的法律甚至不能在当地得到贯彻执行ꎮ[18]事实上ꎬ在2019年缅甸的新«赌博法»出台之前ꎬ缅北地区已经形成数十个公开赌场ꎮ[19]为了提高政府财税收入ꎬ2019年5月缅甸议会颁布的«赌博法»规定缅甸的三星级酒店以上均可以开设赌场ꎬ允许外国人在缅甸赌博ꎬ但不允许缅甸本地人进入赌场ꎮ该法尽管并未直接规定网络赌博ꎬ但专家预测该行业在未来几年将迅速发展ꎮ[20]缅甸«赌博法»的出台比柬埔寨发布对网络赌博的禁令早3个月ꎬ两个东南亚国家政府对赌博的态度的一张一弛ꎬ造成大量非法网络赌博集团从柬埔寨进入缅甸ꎬ其中ꎬ缅中㊁缅泰边境的自治地区是重要目的地ꎮ㊀㊀(三)缅甸北部地区成为网络犯罪大本营㊀㊀云南境内的中缅边境线长达1997公里ꎬ缅甸北部的果敢㊁佤邦㊁小勐拉等地区虽属缅甸但又与中国生活习惯极为相近ꎬ通行中国的语言和文字ꎬ使用中国的通信网络ꎬ人民币可自由流通ꎬ边民之间的来往十分密切ꎮ同时ꎬ由于边境线长且缺乏天然屏障ꎬ缅北也成为犯罪分子偷渡出境的重要目的地ꎮ如前所述ꎬ2020年以前ꎬ通过各种途径从缅北地区押解回国的网络诈骗和网络赌博犯罪嫌疑人数量ꎬ已超过东南亚其他国家之和ꎮ㊀㊀2020年初ꎬ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显著影响了国际间的人员流动ꎬ中国公民通过合法途径出境到东南亚国家人数大幅下降ꎬ但偷渡前往缅甸北部这条途径一直未能完全截断ꎮ由于赌场是缅北控制该地区的各种民间地方武装组织的重要税收来源ꎬ开展跨境执法合作困难重重ꎬ逐渐形成东南亚地区中国公民跨境网络犯罪的一块洼地ꎮ2021年以来ꎬ中国多个省㊁市㊁县发布通告ꎬ敦促非法滞留缅北人员回国投案自首的现象ꎬ足以说明缅北地区在整个跨境网络犯罪窝点地中的 大本营 地位ꎮ㊀㊀㊀㊀四、东南亚地区中国公民跨境网络犯罪的特征演化㊀㊀㊀㊀近十年来ꎬ从东南亚地区抓获回国的涉案人数不断上升ꎬ国际执法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果ꎮ为了逃避侦查打击并扩大犯罪收益ꎬ出境到东南亚地区的犯罪分子也在持续升级网络犯罪ꎬ演化为组织结构更为复杂㊁犯罪链条更为完整㊁犯罪手法更为融合的新型网络犯罪形态ꎮ㊀㊀(一)犯罪主体:组织公司化㊁主犯隐蔽化与从犯胁迫化㊀㊀一是犯罪组织公司化ꎮ通过已破获的中国公民跨境网络犯罪组织发现ꎬ由于跨境网络犯罪团伙的犯罪持续时间长㊁涉及案件数量多㊁受害人分布广ꎬ需要高度有组织化的犯罪集团方能运行ꎬ犯罪组织内部往往形成类似于传销组织的若干个层级ꎮ宁夏固原警方在2021年侦破的 3 28 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ꎬ涉案的 财神国际 公司长期盘踞于缅甸勐波ꎬ以 杀猪盘 手法诱骗受害人虚假投资实施诈骗ꎮ该公司以江西吉安籍人员为主ꎬ内部设有老板㊁总监㊁代理㊁组长㊁组员5个层级ꎬ有专门的话务组㊁网站技术组㊁财务组㊁客服组等业务部门ꎬ分别负责筛选目标受害人㊁与受害人建立感情联系并实施诈骗㊁维护诈骗网站后台㊁统计分配诈骗所得㊁负责团伙警戒等各项任务ꎮ这种高度有组织化的特征使得网络犯罪团伙进化为犯罪集团ꎬ厘清不同犯罪主体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㊁所处的地位ꎬ给依法惩治犯罪提出更高的挑战ꎮ㊀㊀二是幕后主犯隐蔽化ꎮ由于东南亚地区跨境网络犯罪集团的公司化特点ꎬ体现出高度的层级性ꎬ有的还会形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小集团ꎮ犯罪集团内部不同层级之间㊁相同层级不同人员之间多通过网络联系ꎬ互相之间常常不知对方真实身份ꎬ甚至也没有见面ꎮ有的幕后主犯与犯罪集团的高层单线联系㊁遥控指挥ꎬ犯罪所得收益通过复杂的跨国洗钱环节辗转流入主犯手中ꎬ从而形成匿名状态ꎬ增加74了发现幕后主犯的困难ꎮ在大多数跨境网络犯罪的窝点现场抓捕行动中ꎬ往往仅能抓获负责话务㊁客服㊁技术㊁财务的底层从犯ꎮ有的主犯因在东南亚地区活动时间长ꎬ甚至加入了东南亚国家的国籍ꎬ利用法律漏洞避免被抓捕并引渡到中国ꎮ㊀㊀三是底层从犯胁迫化ꎮ与传统的有组织犯罪中的各层级成员主动参与犯罪不同ꎬ无论是跨境网络赌博还是跨境网络诈骗ꎬ犯罪团伙中的底层人员中相当部分在出境前对所要从事的活动缺少清晰的认识ꎬ往往被所谓的 高薪 诱惑而出境ꎬ实则沦为犯罪团伙的帮凶ꎮ境内的网络诈骗犯罪团伙中ꎬ底层的犯罪成员即使最初被诱骗加入也可以很快脱身ꎬ几乎不存在胁迫参加的情形ꎮ2019年ꎬ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发言人提到ꎬ被菲律宾的线上博彩公司或实体赌场所雇佣的中国公民部分人员的护照被雇主没收ꎬ强迫集中居住ꎬ限制人身自由ꎬ被当地媒体形容为 现代奴隶 [21]ꎮ2021年以来ꎬ大量有关赴缅北人员的报道同样反映了上述事实ꎬ部分人员在网络上受人欺骗误以为出境可以 发大财 ꎬ偷渡到缅北地区后进入专门从事网络犯罪的 公司 ꎬ被收缴了手机和身份证ꎬ在极其恶劣的工作环境下ꎬ被暴力威胁不得不实施各类网络犯罪活动ꎮ[22]㊀㊀(二)犯罪链条:网络犯罪上下游产业的链条化㊀㊀犯罪组织的公司化体现在跨境犯罪集团内部的层级分工ꎬ而链条化体现的则是犯罪团伙与关联团伙或黑灰产从业者之间的协作配合ꎮ无论是网络诈骗还是网络赌博ꎬ都涉及到非常长的黑灰产业链ꎮ刘宪权教授指出ꎬ网络黑灰产是 以虚拟网络空间为场所ꎬ以中立性技术为依靠ꎬ以谋取不正当利益为动机ꎬ以非犯罪技术或行为为表象ꎬ以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为实质的社会分工组织形式ꎮ [23]与跨境网络犯罪相关的黑灰产业链ꎬ包括:贩卖公民个人信息ꎻ提供作案专用手机卡㊁物联网卡㊁微信号㊁QQ号等网络账号的 卡商 号商 ꎻ提供赌博㊁诈骗网站或APP后台的 软件商 ꎻ提供洗钱服务的 跑分平台 ㊁ 水房 ㊁ 地下钱庄 等ꎮ该链条至少涉及4个领域:㊀㊀一是跨境人员输送产业链ꎮ境外犯罪团伙需要大量中国人提供劳务ꎬ就必须依赖跨境人员输送通道ꎮ这些出境通道兼具合法与非法的多种类型ꎮ一类是组织各种合法形式的出境ꎬ如以 高薪 相诱ꎬ组织中国公民以旅游签证出境后从事网络赌博㊁网络诈骗等犯罪ꎮ典型的还有如劳务中介公司诱骗中国公民赴菲律宾的博彩公司从事网络赌博和网络诈骗ꎮ[24]另一种为组织偷渡ꎬ通常网络犯罪团伙与组织偷渡的团伙进行分工ꎬ前者负责物色人员ꎬ后者负责将人员输送出境ꎮ如浙江警方侦破的2020年 9 17 组织偷越国(边)境专案ꎬ该偷渡团伙就有组织者㊁骨干马仔㊁领路人㊁接送司机等不同角色ꎬ他们各有分工ꎬ形成完整输送链条:位于境外的诈骗集团以高薪为诱饵ꎬ诱骗境内的同乡㊁同学出境打工ꎬ并将准备偷渡人员信息发送给偷渡团伙中的组织者ꎻ组织者为偷渡人员购买全国各地前往云南的机票ꎻ骨干马仔将偷渡人员运送到云南边境地区ꎻ领路人带人穿越边境线ꎻ接送司机负责将偷渡人员送至诈骗集团所在地ꎮ[25]㊀㊀二是个人信息买卖产业链ꎮ日益泛滥的精准诈骗得以成功的前提是犯罪团伙掌握了精准的个人信息ꎬ而信息非法买卖几乎伴随信息泄露而发生ꎮ手机APP是个人信息泄露的重要渠道ꎬ根据国家网信办2021年5月的两次通报ꎬ33款输入法㊁地图导航和即时通信类APPꎬ84款安全管理类㊁网络借贷类APPꎬ均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ꎬ这些APP基本涵盖了国内主要的互联网公司的产品ꎮ[26]此外ꎬ物流快递企业㊁医疗机构㊁学校㊁甚至政府机构都存在信息泄露风险ꎮ个人的身份证号码㊁人像照片㊁手机号码㊁家庭住址㊁名下车辆㊁购物记录㊁贷款记录等个人信息一旦泄露ꎬ往往经过互联网或 暗网 被非法买卖ꎮ网络诈骗犯罪集团获取精准信息后ꎬ以量身定制的剧本实现 因人施诈 ꎬ更容易骗取受害人的信任ꎮ2021年4月ꎬ最高检新闻发布会发布消息称ꎬ 有近四分之一的网络诈骗是在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后 精准出手 [27]ꎮ㊀㊀三是网络技术供应产业链ꎮ大多数跨境网络犯罪都需要网络平台支持ꎬ无论是网络诈骗中冒充公检法机关的假冒钓鱼网站ꎬ还是网络赌博中各种诱人上钩的色情网站㊁赌博网站或赌博APPꎬ都需 84。
网络犯罪法律打击策略
网络犯罪法律打击策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犯罪问题日益突出,给社会秩序和个人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与稳定,各国纷纷加强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
本文将探讨网络犯罪法律打击策略,以及其中的挑战和改进。
一、网络犯罪的形势与特点网络犯罪是指以互联网为媒介进行的犯罪行为,包括网络诈骗、网络侵权、网络盗窃等。
与传统犯罪相比,网络犯罪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网络犯罪的跨界性。
由于互联网的全球性和无国界性,网络犯罪往往跨越国家和地区,给打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其次,网络犯罪的匿名性。
网络犯罪分子可以通过使用虚拟身份和匿名技术,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使得追溯和定罪变得更加困难。
再次,网络犯罪的技术性。
网络犯罪往往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知识进行,对打击者的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不断跟进和学习最新的技术手段。
二、为了有效打击网络犯罪,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打击策略。
首先,建立健全网络犯罪法律体系。
各国通过制定网络犯罪相关法律,明确网络犯罪的界定和处罚标准,为打击网络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
其次,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
由于网络犯罪的跨界性,各国之间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可以更好地追踪和打击跨国网络犯罪分子。
再次,提升执法部门的技术水平。
网络犯罪的技术性较强,对执法部门的技术要求也较高。
因此,各国需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以更好地应对网络犯罪挑战。
此外,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也是网络犯罪法律打击的重要策略。
通过宣传和教育,可以提高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增强他们的防范能力,减少网络犯罪的发生。
三、网络犯罪法律打击策略的挑战然而,网络犯罪法律打击策略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网络犯罪的匿名性和技术性给打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网络犯罪分子可以利用各种技术手段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使得追溯和定罪变得更加困难。
其次,网络犯罪的跨界性也给打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是否应该废除全球化网络监管的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全球化网络监管的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全球化网络监管。
全球化网络监管限制了言论自由和信息流通,违反了人权和民主原则。
网络监管的实施会限制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削弱公民的知情权和表达权。
这与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的核心精神相悖,因此应该废除全球化网络监管。
首先,全球化网络监管违反了言论自由。
言论自由是民主社会的基本原则,它保障了人们表达意见和获取信息的权利。
网络监管的实施会限制人们在网络上的言论自由,导致信息的不对称和失衡。
约翰·斯图尔特曾说过,“言论自由的真正意义在于容忍那些我们憎恨的言论。
”只有在言论自由的环境下,人们才能自由地表达意见,进行思想交流,推动社会进步。
其次,全球化网络监管侵犯了信息自由。
信息自由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权利,也是民主社会的基石。
网络监管会限制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导致信息的不对称和失衡。
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人们无法了解真相,容易受到偏见和误导。
尼尔·波兹曼曾说过,“信息是自由的,它是一种权利,而不是一种商品。
”只有在信息自由的环境下,人们才能自由地获取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全球化网络监管。
全球化网络监管是为了维护网络安全和社会秩序,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其中的风险和挑战是实实在在的。
全球化网络监管的实施可以有效防范网络犯罪和恶意攻击,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和安全。
因此,不应该废除全球化网络监管。
首先,全球化网络监管是为了维护网络安全。
网络空间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但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风险和威胁。
全球化网络监管的实施可以有效防范网络犯罪和恶意攻击,保护人们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如果没有网络监管,网络空间将充斥着各种非法活动和违法行为,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
其次,全球化网络监管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
网络空间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社会秩序的重要载体。
全球化网络监管的实施可以有效防范网络谣言和不良信息的传播,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全球化背景下的网络犯罪及其控制对策_张宗亮
【作者简介】张宗亮(1963— ),男,山东日照人,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副教授。
2003年第4期No 142003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 π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总第104期Sum104全球化背景下的网络犯罪及其控制对策张 宗 亮(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山东 济南 250014) 【摘 要】 网络犯罪是指行为人在网络空间内,以计算机网络为犯罪工具或者攻击对象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网络犯罪作为与网络的产生和发展相伴而生的一种现象,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必然有新的发展。
这主要表现为: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将更加严重,网络诈骗犯罪会愈演愈烈,网上贩毒将发展迅猛,针对网络银行的犯罪将不断增多。
对此,必须站在全球化的视野上,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控。
【关键词】 全球化;网络犯罪;特征;态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D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40(2003)04-0091-07 当今世界,全球化已经成为受各个领域重视的一种社会现象,并成为各国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重要命题。
可以预料,在21世纪的现代社会,全球化将以更为明显的态势,以其在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多维表象而为世人所接受。
网络是全球化发展的产物,是经济一体化的典型表现手段和形式,全球化的进程将深刻影响互联网业的发展。
网络犯罪作为与网络的产生和发展相伴而生的一种现象,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必然有新的发展。
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全球网络安全问题以每年30%的速度增加,平均20秒钟就会发生一起黑客事件,目前全世界约有80%的网站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全隐患。
在全球范围内,除原有的计算机犯罪频频发生外,其他新型的网络犯罪如网络赌博、网络诈骗也在蔓延。
网络犯罪与其他犯罪交织在一起,对各国的主权、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
在这种背景下,对网络犯罪及其控制对策予以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关于网络犯罪的概念网络犯罪(cybercrime )是随着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概念。
网络道德失范与青少年犯罪
作者: 张宗亮
作者机构: 山东警察学院
出版物刊名: 犯罪研究
页码: 35-40页
主题词: 网络社会 道德失范 青少年犯罪
摘要:目前,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隐蔽睦、无约柬性等特点,使得网络道德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失范现象。
如道德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泛滥,道德情感日渐冷漠、人际关系日益疏远,传统道德规范的约柬作用不断削弱,网络不道德行为日益严重等。
给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甚至诱发了青少年犯罪。
对此,应积极采取对策,使这种负面影响降到尽可能低的程度,以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使广大青少年在网络环境中健康成长。
网络犯罪的特点及防范的对策
网络犯罪的特点及防范的对策
张大能
【期刊名称】《攀枝花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3(020)005
【摘要】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福音的同时,网络犯罪也悄然而至,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本文阐述了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分析了网络犯罪的特点,提出了以技术治网,依法治网和以德治网并举的防范网络犯罪的对策.
【总页数】2页(P19-20)
【作者】张大能
【作者单位】攀枝花市委党校,四川,攀枝花,61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
【相关文献】
1.浅析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现状特点及防范对策 [J], 肖利
2.信息网络犯罪的特点及如何建立有效安全防范体系 [J], 何新安;李芝明
3.浅谈网络犯罪的特点和防范对策 [J], 宋瑜
4.浅谈网络犯罪的特点和防范对策 [J], 宋瑜
5.分析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特点及防范措施 [J], 石文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网络文化与青少年犯罪
网络文化与青少年犯罪
张宗亮
【期刊名称】《公安研究》
【年(卷),期】2004()9
【摘要】网络文化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
近年来 ,由于上网的青少年日益增多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一方面 ,它使青少年开阔了视野 ,拓展了人际交流的空间 ,获取了丰富的信息 ,提供了自我展现的舞台。
另一方面 ,也给青少年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一定程度上成了青少年犯罪的催化剂。
为此 ,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 ,积极采取对策 ,使这种影响降到尽可能低的程度 ,惟此才能使青少年在网络文化环境中健康成长。
【总页数】3页(P60-62)
【作者】张宗亮
【作者单位】山东警察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4.41
【相关文献】
1.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2.网络文化与青少年犯罪心理
3.不良网络文化影响下的青少年犯罪
4.网络文化与青少年犯罪
5.现代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犯罪影响之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张宗亮(1963— ),男,山东日照人,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副教授。
2003年第4期No 142003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 π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总第104期Sum104全球化背景下的网络犯罪及其控制对策张 宗 亮(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山东 济南 250014) 【摘 要】 网络犯罪是指行为人在网络空间内,以计算机网络为犯罪工具或者攻击对象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网络犯罪作为与网络的产生和发展相伴而生的一种现象,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必然有新的发展。
这主要表现为: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将更加严重,网络诈骗犯罪会愈演愈烈,网上贩毒将发展迅猛,针对网络银行的犯罪将不断增多。
对此,必须站在全球化的视野上,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控。
【关键词】 全球化;网络犯罪;特征;态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D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40(2003)04-0091-07 当今世界,全球化已经成为受各个领域重视的一种社会现象,并成为各国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重要命题。
可以预料,在21世纪的现代社会,全球化将以更为明显的态势,以其在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多维表象而为世人所接受。
网络是全球化发展的产物,是经济一体化的典型表现手段和形式,全球化的进程将深刻影响互联网业的发展。
网络犯罪作为与网络的产生和发展相伴而生的一种现象,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必然有新的发展。
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全球网络安全问题以每年30%的速度增加,平均20秒钟就会发生一起黑客事件,目前全世界约有80%的网站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全隐患。
在全球范围内,除原有的计算机犯罪频频发生外,其他新型的网络犯罪如网络赌博、网络诈骗也在蔓延。
网络犯罪与其他犯罪交织在一起,对各国的主权、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
在这种背景下,对网络犯罪及其控制对策予以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关于网络犯罪的概念网络犯罪(cybercrime )是随着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概念。
20世纪90年代,网络从狭窄的部门应用扩大到公众领域,成为个人和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不仅如此,网络的普及和发展还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强劲的动力,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
政府上网、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虚拟社区这些新生事物不断发展,网络全球化、信息全球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
然而,科技总是一个两面性的事物,网络在为人们提供便利、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使人类面临着控制网络犯罪的新问题。
关于网络犯罪的概念,可谓众说纷纭。
有学者认为网络犯罪是对计算机犯罪的另一种称谓。
[1]还有学者认为网络犯罪是指行为人在网络空间内,以计算机网络为犯罪工具或者攻击对象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2]笔者基本赞同后者的观点,但需要补充的是,网络犯罪不是刑法专业的一个具体罪名,而是一类罪名,属于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类型。
网络犯罪与计算机犯罪有相同之处,比如行为人都以计算机为工具。
但二者毕竟是不同的事物,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为:首先,网络犯罪是一种犯罪的新形态。
一般而言,新经济形态会带来新的经济犯罪。
网络犯罪正是经济一体化、网络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生产方式,而生产方式的物质形式与其社会形式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历史演进的根本动力。
在西・19・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方学者阿尔温・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和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以及奈斯比特的《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趋向》等著作中,人类社会的历史被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农业社会(或称前工业社会),第二阶段是工业社会,而现阶段则处于信息社会(或称后工业社会)。
托夫勒最近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农业社会是在地上挖、种植各种农产品;工业社会是往地下挖,挖出原料,生产出产品;而网络社会是在地表上,用有线或无线的通讯网络,以终端机连接起来,人类的疆界被打破,是“四海为家”。
农业社会展示了农业犯罪的一些特征,主要是以暴力犯罪和偷盗犯罪为主;工业社会犯罪,主要是以工业特征如组织化、集团化犯罪为主;而网络犯罪是由于新的经济成分诞生,经济结构的调整而产生的一种犯罪,是在传统犯罪的基础上“孵化”出来的一种新的犯罪类型。
说它是一种“孵化”或者叫“衍生”,因为从历史上看,有些犯罪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本质上是一样的。
但是,由于新经济成分的产生,会出现新的犯罪类型,如“盗窃”,在农业社会里有,工业社会里同样有,网络社会里也会有。
但是,有些犯罪却是过去没有的,如证券犯罪在农业社会是没有的,是在证券市场建立之后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还有,从研究犯罪历史思路上看,犯罪动力由体力逐步转化成智力,犯罪原因由单一逐步转化成综合,犯罪的类型由传统暴力犯罪、财产犯罪逐步转向科技犯罪、“知识”型犯罪。
网络犯罪则是在计算机犯罪基础上“孵化”出来的,因为计算机发展迅猛,广泛为经济服务,而经济发展要求建立网络,网络正是由这种需求而构造起来的。
它使经济得到更为迅速发展的同时,又给社会带来了负面效应———网络犯罪。
其次,网络犯罪必须在特定的空间内实施。
网络犯罪常常发生在特定的场所———网络空间内,有人称之为“虚拟空间”、“赛博空间”或“第五空间”。
行为人通过计算机及其附属设备和调制解调器进入网络空间,以特定的程序非法侵入他人的计算机系统,或者对他人计算机中的数据进行篡改,或者侵犯他人隐私,或者进行电脑诈欺,或者制作、复制病毒妨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
根据美国学者爱德华、A・卡瓦佐和加斐诺・莫林的观点,网络空间,又称赛博空间(cyberspace)是指计算机网络化把全球的人、机器、信息源都连接起来,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社会生活和交往空间,它区别于现实的生存生活空间,是一个没有客观实体的世界,是一种数字化的虚拟空间、精神生活空间和文化空间。
赛博空间代表的是为数众多的可以被远程访问的计算机网络,而网络犯罪则必然发生在该空间内。
随着社会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迅速发展,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犯罪正逐渐从低层次的计算机犯罪转向在网络空间内实施网络犯罪。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网络犯罪进行不同的划分。
比如美国学者Thomas J1Smedinghoff将网络犯罪划分为:非法进入或使用电脑;篡改或毁损资料;窃取或滥用资讯服务;电脑诈欺;妨碍他人使用电脑和非法持有密码,等等。
[3]根据美国学者劳拉・昆兰蒂罗的观点,赛博犯罪则可以分为四大类:未经许可使用与计算机相关的财产;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欺诈性的记录和数据;修改、毁坏信息或文件;使用电子手段或其他方式偷盗金钱、金融设备、财产、公共设施及数据等。
[4]台湾学者则将计算机犯罪分为:资料之不当操作;资料之不当刺探、取得;非法使用电脑;电脑破坏等。
[3]为研究的方便,笔者从犯罪学的角度对网络犯罪作了以下划分:一是以网络计算机系统为攻击对象的犯罪。
这类行为主要包括以单纯获取信息、数据破坏、干扰或控制网络系统为目的,或者以攻击为手段实现其他犯罪目的等犯罪。
二是以网络计算机系统为工具的犯罪。
这类行为对网络本身并没有破坏效果,而是利用网络功能,对现实生活中的人或物实施的犯罪行为。
二、全球化背景下网络犯罪的基本特征从20世纪60、70年代始,全球化已经成为一股强大的、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
马克思说,随着生产日益社会化,历史“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5]而把全社会、全世界连成一个整体的技术纽带,则是各种各样遍布全社会、遍布全球的各种物质的能量和信息的网络。
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已连接了世界上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具有全球性和超地域性的系统。
在这种背景下,网络犯罪的特征明显不同于其他犯罪,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犯罪现场和空间的虚拟性。
计算机网络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空间的虚拟性,所有的交往和行为都是通过一种数字化的形式来完成的,即是通过一条电话线,通过光缆、有线电视网、卫星传送等方式将世界连成一片。
传统犯罪大多有犯罪现・29・场和空间,犯罪现场是指犯罪行为实施的地点和遗留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证的一切场所。
犯罪现场是客观实在的,犯罪行为是在特定的空间内发生的,有时一个案件一个犯罪现场,或者几个案件几个犯罪现场。
网络犯罪由于是发生在网络空间,是使用操作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用数字化的形式来完成的。
所以网络犯罪并不像传统犯罪一样有一个实在的犯罪现场和空间,犯罪行为地与犯罪的结果地也不像传统犯罪一样在一个现场里,处于“共生体状态”,而是通过虚拟空间,跨越国界、地域来实现其犯罪目的,它的行为地和结果地往往是分离的。
一行为人在美国,但他侵入了中国信息系统,修改、破坏中国信息系统的数据,造成了网络犯罪,可以认为,其行为地在美国,但其犯罪结果地在中国。
因此,如何确定网络犯罪的现场和空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笔者认为,网络犯罪现场和空间的确定应基于网络的超时空和超地域特点,将其分为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物理空间是指网络犯罪行为实施的场所,虚拟空间是指网络、服务器、信息系统等。
由于网络犯罪行为是通过虚拟空间来实施和完成的,虚拟空间就产生了犯罪行为带有虚拟的特征。
犯罪行为虽带有形式上的虚拟,但它还是客观存在的,其犯罪后果是一种实体行为,因而只要是犯罪,就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其次是犯罪行为的隐蔽性。
网络犯罪人往往利用网络技术达到自己的犯罪目的,有的删除、修改、增加、干扰、制造、传播各种信息数据,使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转,有的借助通讯工具对网络系统传输特殊的信息和指令,破坏信息系统,这些犯罪行为只要点一点鼠标或打几下键盘或借助于手机或电话等就能完成,十分隐蔽,不易被人察觉。
从网络犯罪时间来看,它是用分、秒计算的,可在瞬间完成,其作案时间很难判定。
此外,网络犯罪人往往利用自己的技术特长、职业特点实施犯罪,有些还是高学历的“智人”。
由于他们有体面的身份,较高的文化素质,还有各种掩护方法,所以,在公众眼里不像“犯罪人”,因而更具隐蔽性。
现在网络犯罪很少被发现和查证,一方面是由于被害单位涉及名誉和秘密,不愿向司法部门报案;另一方面是由于网络犯罪的证据多存在于电磁介质如程序、数据等无形的信息中,很容易被更改和删除,有的甚至不留痕迹,侦查难度相当大。
据国外的一项调查表明,传统犯罪方式每次作案平均渴望获得15000美元,而被抓获的危险是30%;对网络犯罪来说,每次作案被逮的概率仅有3%,而获利高达1500万美元,网络犯罪与抢劫银行一样可以获暴利,但比抢劫银行安全得多。
[6]第三是犯罪手段的智能性。
同传统犯罪相比,网络犯罪更多是依靠智力,而非体力去实施犯罪。
网络犯罪有一种知识化的过程,掌握这种知识,才能实施犯罪,才能达到预期的犯罪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