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类型与分类62页PPT
合集下载
玉米优秀课件
<30 30---50 50---70 70---100 >100
当年
好
储存1-2年
较好
储存3年
一般
储存>3年
差
很差,不能用于饲料
4、玉米产地
内蒙通辽、赤峰的1等级玉米 占90% 吉林 2等级玉米 占70%,稳定性好! 黑龙江 2等级玉米 占60-70% 辽宁 2等级玉米 占50% 华北、山东、河北玉米 2等级以上
陈化玉米:外观无光泽,胚芽变黑褐色,粒易碎,容重轻。 乳猪料:脂肪酸值小于50mgkOH/100g
陈 化 玉 米
2、检测指标
容重 水分 不完善粒 霉变粒 杂质 霉菌毒素 粗蛋白 粗灰分
定义
不完善粒
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颗粒。 包括:虫蚀粒、病斑粒、破损粒、生芽粒、热损伤粒、生霉粒
杂质
通过规定筛层(3.0mm圆孔筛)和无使用价值的物质。 无机杂质:泥土、砂石、砖瓦块及其他无机杂质。 有机杂质:无使用价值的玉米粒、异种粮粒及其他有机杂质。
水分 14.0%
蛋白 8.0%
油脂 4.5%
粗纤维 1.5%
27%的高直链淀粉
淀粉 72.0%
玉米营养成分与含量
2、玉米加工
晾干 水份低,杂质多,霉变多,(种皮贴得紧) 华北、山东、河南等本地玉米多晾干
烘干 水份高,破碎粒多,杂质少,颜色深(胚部种皮有纹路) 东北玉米多烘干
附:单筒烘干与双筒烘干 单筒烘干温度高,质量差 双筒烘干温度低(50度以下),质量好
小结
关键检测指标
水份(季节浮动) 毒素(呕吐为主) 容重(粉质玉米要求放低)
另:陈化玉米和进口玉米注意:脂肪酸值
玉米关键检测指标
水份 毒素 容重
玉米PPT
美味的玉米家族
方法一: 制作食材。听装玉米粒一罐、进口干生粉约30G。 调味料:糖或者椒盐 制作流程:1.生粉大约30克左右。面粉10克 2.打开罐头,倒出玉米粒,漓干水分。(可以用干净的毛 巾吸水) 3.把生粉,面粉,还有鸡蛋的蛋黄加入玉米中拌匀。 4.锅烧热,倒出热油,玉米用手搪平。 小火煎 5.锅放在火上,加少许热油,并用手轻轻抖动并转动锅, 使玉米饼凝固不拈锅。 6.再倒入多点的热油,煎5-6分钟。 7.倒出油,这样玉米烙就煎好了。为了美观,可以撒点 胡萝卜丁 改刀再装盘.
小米家族的大种类
常规玉米: 最普通最普遍种植的黄玉米。 特用玉米: 指的是除常规玉米以外的各种类型玉米。传统的特用玉米有甜玉米、糯玉米和 爆裂玉米,新近发展起来的特用玉米有优质蛋白玉米(高赖氨酸玉米)、高油 玉米和高直链淀粉玉米等。由于特用玉米比普通玉米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和更 大的经济价值,国外把它们称之为“高值玉米”。 1)甜玉米 通常分为普通甜玉米、 加强甜玉米和超甜玉米。甜玉米对生产技术和采收期的 要求比较严格,且货架寿命短国内育成的各种甜玉米类型基本能够满足市场需 求。 2)糯玉米 它的生产技术比甜玉米简单得多,与普通玉米相比几乎没有什么特殊要求,采 收期比较灵活,货架寿命也比较长,不需要特殊的贮藏、加工条件。糯玉[3] 米除鲜食外,还是淀粉加工业的重要原料。中国的糯玉米育种和生产发展非常 快。 3)高油玉米 含油量较高,特别是其中亚油酸和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达到80%,具有 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软化血管的作用。 4)优质蛋白玉米 产量不低于普通玉米,而全籽粒赖氨酸含量比普通玉米高80-100%,在中国 的一些地区,已经实现了高产优质的结合。
小米家人的分布图
玉米的原产地是( )。 A.中国 B.印度 C.美国 E.澳大利亚
玉米的基本分类PPT课件
(六) 甜粉型 :籽粒上部为甜质型
角质胚乳,下部为粉质胚乳,较为罕 见。
(七)蜡质型 :又名糯质型。原产我国,果穗 较小,籽粒中胚乳几乎全部由支链淀粉构成, 不透明,无光泽如蜡状,支链淀粉遇碘液呈红 色反应。食用时粘性较大,故又称粘玉米。 (八)有稃型 :籽粒为较长的稃壳所包被,故 名有稃型。稃壳顶端有时有芒,有较强的自花 不孕性,雄花序发达,籽粒坚硬,脱粒困难。
2.糯玉米:
糯玉米籽粒胚乳中的淀粉全部为支链淀粉, 水解后易形成黏稠状的糊精,故又称粘玉米。 糯玉米起源于我国,素有“中国蜡质种”之 称。糯玉米籽粒中直链淀粉少或无,支链淀 粉高达95%以上,易为人体消化吸收,糯性 强、粘软清香、甘甜适口,风味独特,秸秆 可作优质青贮饲料。糯玉米具有较高的粘滞 性及适口性,可以鲜食或制罐头,我国还有 用糯玉米代替粘米制做糕点的习惯。
玉米的基本分类
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和分类依 据,可将玉米分成四大类。最常 见的是按株型、籽粒的形态与结 构、生育期、籽粒的成分与用途 等进行分类。
一、按株型分类
作物株型是指植株在空间的存在类型。根据植 株抽雄后,穗位上和穗位下茎叶夹角及叶向值 的大小,可将玉米划分为三类。
(一)紧凑型:品种穗位以上叶片茎叶夹
1.甜玉米:
甜玉米籽粒在乳熟期积累大量的糖分,口 味很甜;至成熟时籽粒表面皱缩,糖分减少, 甜度明显下降。甜玉米既可以煮熟后直接食 用,又可以制成各种风味的罐头、加工食品 和冷冻食品。由于遗传背景不同,甜玉米又 可分为普甜玉米、加强甜玉米和超甜玉米三 类。甜玉米在发达国家销量较大,在我国沿 海城市,特别在东南沿海省份有较大面积, 内陆地区种植面积较小。
四、按用途与籽粒组成分类
根据籽粒的组成成分及特殊用途,可将玉米 分为普通玉米和特用玉米两大类。
角质胚乳,下部为粉质胚乳,较为罕 见。
(七)蜡质型 :又名糯质型。原产我国,果穗 较小,籽粒中胚乳几乎全部由支链淀粉构成, 不透明,无光泽如蜡状,支链淀粉遇碘液呈红 色反应。食用时粘性较大,故又称粘玉米。 (八)有稃型 :籽粒为较长的稃壳所包被,故 名有稃型。稃壳顶端有时有芒,有较强的自花 不孕性,雄花序发达,籽粒坚硬,脱粒困难。
2.糯玉米:
糯玉米籽粒胚乳中的淀粉全部为支链淀粉, 水解后易形成黏稠状的糊精,故又称粘玉米。 糯玉米起源于我国,素有“中国蜡质种”之 称。糯玉米籽粒中直链淀粉少或无,支链淀 粉高达95%以上,易为人体消化吸收,糯性 强、粘软清香、甘甜适口,风味独特,秸秆 可作优质青贮饲料。糯玉米具有较高的粘滞 性及适口性,可以鲜食或制罐头,我国还有 用糯玉米代替粘米制做糕点的习惯。
玉米的基本分类
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和分类依 据,可将玉米分成四大类。最常 见的是按株型、籽粒的形态与结 构、生育期、籽粒的成分与用途 等进行分类。
一、按株型分类
作物株型是指植株在空间的存在类型。根据植 株抽雄后,穗位上和穗位下茎叶夹角及叶向值 的大小,可将玉米划分为三类。
(一)紧凑型:品种穗位以上叶片茎叶夹
1.甜玉米:
甜玉米籽粒在乳熟期积累大量的糖分,口 味很甜;至成熟时籽粒表面皱缩,糖分减少, 甜度明显下降。甜玉米既可以煮熟后直接食 用,又可以制成各种风味的罐头、加工食品 和冷冻食品。由于遗传背景不同,甜玉米又 可分为普甜玉米、加强甜玉米和超甜玉米三 类。甜玉米在发达国家销量较大,在我国沿 海城市,特别在东南沿海省份有较大面积, 内陆地区种植面积较小。
四、按用途与籽粒组成分类
根据籽粒的组成成分及特殊用途,可将玉米 分为普通玉米和特用玉米两大类。
(完整ppt)玉米
强大的气生根一样。
• 人类最早把玉米作为栽培作物种植的时 候,可能是无意识地就开始对玉米果穗 进行人工选择了。
• 玉米有一个坚硬的、不易腐烂的木质穗 轴。不同时期的玉米穗轴化石,可以看 到一部完整的进化史。
• 野生玉米 穗轴长2.4cm,
• 人工栽培后 穗轴增至5.5cm;
• 16世纪初 穗轴增至13cm。
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各地玉米间、套、复种等种植制度的特点;
玉米在粮食作物中所占的地位、比重及发展前景。
6个产区:
北方春播玉米区
黄淮海夏播玉米区
西南山地玉米区
南方丘陵玉米区
西北灌溉玉米区
青藏高原玉米区
第二节 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一、 玉米的起源、传播和分类
(一) 起源
关于玉米的起源有着多种学说: 1. 蒙哥马利共同祖先学说:认为玉米、大刍草、摩擦禾来
玉米高产的原因
玉米是C4植物,光合效率高; 杂优利用最早、最好的作物;
株型合理,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制造和运输
3. 玉米是重要的饲料作物
玉米是公认的饲料之王,籽粒和茎叶都是优质饲 料,其饲用价值远高于小麦、大麦、燕麦和高粱,
1公斤玉米=1.3公斤大麦=1.35公斤燕麦=1.5公斤稻谷。
在畜禽饲料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玉米作为发展畜 牧业的优质饲料来源,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自共同的祖先,以后在不同的条件下发育成不同的种族; 2. 圣希莱尔有稃种学说:认为玉米起源于有稃玉米; 3. 阿谢森大刍草学说:认为玉米起源于大刍草; 4. 曼格斯多夫三重学说:栽培玉米起源于有稃玉米,大刍草
不是玉米的祖先,而是玉米的后代,大多数现代玉米都具 有大刍草或摩擦禾的遗传种质。
大刍草植株细小,茎秆瘦弱, 丛生,植株顶端有一个很小 的穗状花序,籽粒在一个脆 弱的花轴上排成对生的单行, 易脱落,种子上却着生一层 极硬的、发亮的、象甲虫似 的外壳,保护种子免受鸟兽 的危害。大刍草还有一种十 分特殊的功能,就是它的根 部生长着极为强大的、密集 的侧枝,尤如今天栽培玉米
• 人类最早把玉米作为栽培作物种植的时 候,可能是无意识地就开始对玉米果穗 进行人工选择了。
• 玉米有一个坚硬的、不易腐烂的木质穗 轴。不同时期的玉米穗轴化石,可以看 到一部完整的进化史。
• 野生玉米 穗轴长2.4cm,
• 人工栽培后 穗轴增至5.5cm;
• 16世纪初 穗轴增至13cm。
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各地玉米间、套、复种等种植制度的特点;
玉米在粮食作物中所占的地位、比重及发展前景。
6个产区:
北方春播玉米区
黄淮海夏播玉米区
西南山地玉米区
南方丘陵玉米区
西北灌溉玉米区
青藏高原玉米区
第二节 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一、 玉米的起源、传播和分类
(一) 起源
关于玉米的起源有着多种学说: 1. 蒙哥马利共同祖先学说:认为玉米、大刍草、摩擦禾来
玉米高产的原因
玉米是C4植物,光合效率高; 杂优利用最早、最好的作物;
株型合理,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制造和运输
3. 玉米是重要的饲料作物
玉米是公认的饲料之王,籽粒和茎叶都是优质饲 料,其饲用价值远高于小麦、大麦、燕麦和高粱,
1公斤玉米=1.3公斤大麦=1.35公斤燕麦=1.5公斤稻谷。
在畜禽饲料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玉米作为发展畜 牧业的优质饲料来源,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自共同的祖先,以后在不同的条件下发育成不同的种族; 2. 圣希莱尔有稃种学说:认为玉米起源于有稃玉米; 3. 阿谢森大刍草学说:认为玉米起源于大刍草; 4. 曼格斯多夫三重学说:栽培玉米起源于有稃玉米,大刍草
不是玉米的祖先,而是玉米的后代,大多数现代玉米都具 有大刍草或摩擦禾的遗传种质。
大刍草植株细小,茎秆瘦弱, 丛生,植株顶端有一个很小 的穗状花序,籽粒在一个脆 弱的花轴上排成对生的单行, 易脱落,种子上却着生一层 极硬的、发亮的、象甲虫似 的外壳,保护种子免受鸟兽 的危害。大刍草还有一种十 分特殊的功能,就是它的根 部生长着极为强大的、密集 的侧枝,尤如今天栽培玉米
玉米的基本分类ppt课件
糯玉米食用消化率比普通玉米高20%以上, 因而有较高的饲料转化率。通过养猪、养肉 牛、养羊和养鸡试验,饲喂糯玉米的羔羊日 增重比普通玉米高20%,饲料效率提高 14.3%;饲喂糯玉米的良种肥肉牛,饲料效 率比普通玉米增加10%以上。根据我国优越 的自然条件和生产、生活需要,发展糯玉米 淀粉不仅对提高食品工业的产品质量有重要 作用,对我国纺织工业、造纸工业以及粘着 剂工业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
硬粒型玉米
马齿型玉米
(七)蜡质型 :又名糯质型。原产我国,果穗 较小,籽粒中胚乳几乎全部由支链淀粉构成, 不透明,无光泽如蜡状,支链淀粉遇碘液呈红 色反应。食用时粘性较大,故又称粘玉米。 (八)有稃型 :籽粒为较长的稃壳所包被,故 名有稃型。稃壳顶端有时有芒,有较强的自花 不孕性,雄花序发达,籽粒于35度。
(二)半紧凑型(中间型):品种穗位以
上叶片茎叶夹角为20~35度,较直立上举,穗位
以下叶片茎叶夹角为35~50度,较平展。
(三)平展型:品种穗位以上叶片茎叶夹
角大于35度,穗位以下叶片茎叶夹角大于50度,
平展下披。
二、按籽粒形态与结构分类
作用,是一种理想的食用油。
除此以外,与普通玉米相比,它还具有多方 面的优越性。除含油量较高以外,高油玉米 还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和类 胡萝卜素含量。据我国长春农科院的肉鸡试 验表明,以高油玉米配合饲料与普通玉米配 合饲料相比,每养一只鸡可节约1.5元人民 币。我国发展高油玉米潜力巨大,以20%的 玉米面积播种高油玉米并进行各种加工计算, 可额外增产玉米油100万t以上,相当于 3000万t油菜籽的产油量。
(九)爆裂型:又名玉米麦,每株结穗较多, 但果穗与籽粒都小,籽粒圆形,顶端突出,淀 粉类型几乎全为角质,遇热时淀粉内的水分形 成蒸气而爆裂。
第三章玉米
态学上的变化可划分为若干个时期,称为 生育时期。
二、玉米器官的形态特征与建成
(一)根的形态与功能 1.根的种类:玉米根系是须根系,由胚根
和节根组成。按发生时期、形成部位和功 能分为三种:初生根;次生根;气生根。 2.根的生理功能:吸收作用;合成作用; 支持作用。 3.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土壤水分;土壤 温度;土壤透气性;土壤养分。
一、玉米的群体结构与合理密植技术
(三)合理密植的原则与种植方式 1.合理密植的原则:根据品种定密度。根据
肥水条件定密度。根据日照、温度等生态 条件定密度。 2.种植方式:等行距种植。宽窄行种植。
二、玉米的需肥特性与施肥技术
(一)玉米必需的矿质元素: 玉米进行正常生长发育的必需矿质元 素中,大量元素为氮、磷、钾;常量 元素为钙、镁、硫;微量元素为铁、 锰、铜、锌、铝、硼等。
生理特性,可分为3个不同的生育阶段, 每个阶段中又包括不同的生育时期。 1.苗期阶段(播种至拔节); 2.穗期阶段(拔节至开花); 3.花粒期阶段(开花至成熟)。
一、玉米的生育进程
(三)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1.生育期:从播种至成熟的天数。我国栽培
的玉米品种生育期在70一150天。 2.生育时期:在玉米一生中依据玉米植株形
(一)玉米的需水量:是指玉米在一生中棵间土壤 蒸发和植株叶面蒸腾所消耗的水分总量。
(二)玉米的需水规律:前期少,中期多,后期偏 多。
(三)玉米灌溉指标:土壤水分;叶片膨压;植株 形态;叶片水势。
(四)玉米的灌溉技术 1.灌水时期:底墒水;大喇叭口期灌水;抽雄开花
期灌水;粒期灌水。 2.灌水方法:畦灌、沟灌和喷灌。
(一)种子准备 1.因地制宜选用优质杂交种 (l)根据玉米种植类型选用品种。 (2)不同生育期的品种搭配种植。 (3)喜肥水与耐瘠抗旱品种搭配种植。 (4)平展型、紧凑型和半紧凑型品种搭配,以适合
二、玉米器官的形态特征与建成
(一)根的形态与功能 1.根的种类:玉米根系是须根系,由胚根
和节根组成。按发生时期、形成部位和功 能分为三种:初生根;次生根;气生根。 2.根的生理功能:吸收作用;合成作用; 支持作用。 3.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土壤水分;土壤 温度;土壤透气性;土壤养分。
一、玉米的群体结构与合理密植技术
(三)合理密植的原则与种植方式 1.合理密植的原则:根据品种定密度。根据
肥水条件定密度。根据日照、温度等生态 条件定密度。 2.种植方式:等行距种植。宽窄行种植。
二、玉米的需肥特性与施肥技术
(一)玉米必需的矿质元素: 玉米进行正常生长发育的必需矿质元 素中,大量元素为氮、磷、钾;常量 元素为钙、镁、硫;微量元素为铁、 锰、铜、锌、铝、硼等。
生理特性,可分为3个不同的生育阶段, 每个阶段中又包括不同的生育时期。 1.苗期阶段(播种至拔节); 2.穗期阶段(拔节至开花); 3.花粒期阶段(开花至成熟)。
一、玉米的生育进程
(三)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1.生育期:从播种至成熟的天数。我国栽培
的玉米品种生育期在70一150天。 2.生育时期:在玉米一生中依据玉米植株形
(一)玉米的需水量:是指玉米在一生中棵间土壤 蒸发和植株叶面蒸腾所消耗的水分总量。
(二)玉米的需水规律:前期少,中期多,后期偏 多。
(三)玉米灌溉指标:土壤水分;叶片膨压;植株 形态;叶片水势。
(四)玉米的灌溉技术 1.灌水时期:底墒水;大喇叭口期灌水;抽雄开花
期灌水;粒期灌水。 2.灌水方法:畦灌、沟灌和喷灌。
(一)种子准备 1.因地制宜选用优质杂交种 (l)根据玉米种植类型选用品种。 (2)不同生育期的品种搭配种植。 (3)喜肥水与耐瘠抗旱品种搭配种植。 (4)平展型、紧凑型和半紧凑型品种搭配,以适合
玉米PPT讲稿
呕吐毒素 (DON)
赭曲霉毒素A (OA)
T2-毒素
限量(ppb)
50
500
1000
100
1000
备注
GB130782001
GB13078.22006
猪配合料
GB13078.32006
GB13078.22006
猪配合料
GB216932008
小结
• 1、粉质玉米优于硬质玉米(教乳料中); • 2、注意玉米陈化:脂肪酸值; • 3、吉林烘干玉米质优稳定; • 4、国家标准中:生霉粒≤2.0,水分≤14.0;
3、玉米种类
按种皮颜色分为
黄玉米:95%以上黄色,或略带红色:目前主流 白玉米:95%以上白色,或略带淡黄或略带粉红 混合玉米:不符合以上两者
按性状特点分为
粉质玉米:直链淀粉,用于教乳料,容重低 胶质玉米
陈化玉米
粉质玉米与胶质玉米区别
品种 粉质玉米
胶质玉米
形状 淀粉 结构 产地
马齿状
直链淀 粉高
3、价值评定
品种
描述
水分,%
CP,%
DE,
ME,
NE,
kcal/kg kcal/kg kcal/kg
玉米 2级,中国2010版
14
7.8
3390
3200
2640
玉米
普通,NRC2012
11.69 8.24
3451
3395
2672
水分对玉米价值的估算
水分含量
猪消谢能 消谢能差异 相当油脂量 价值差异(元/
涩
涩
收缩 凹陷
不动 光滑 弱
收缩 凹陷 轻微掐痕 光滑 弱 无 凹陷 有微响 光滑 有
玉米基础知识ppt
第二章 玉 米
第一节 玉米的生产特点
一、玉米额生产地位和概况: 1、经济地位: (1)俗称“饲料之王”,重要的饲料作物。 (2)60%作饲料、30%作工业原料、10作口
粮和种子。 (3)药用价值
2、生产概况: (1)我国和世界第一大粮食作物,超过水稻。 (2)我国玉米主要生产于北方春玉米区和黄
淮海夏玉米区。 (3)世界上的主产地为亚洲和美洲。 (4)高光效、耐旱节水、抗逆性强,产量高,
(5)糯质型:
也称蜡质型,籽粒坚硬平滑,呈糯性。
(6)爆裂型:
果穗小,圆锥形,顶尖,质地坚硬。主 要用于爆米花、膨化食品。。
(7)粉质型: 也称软粒型,质地软,穗粒性状似
硬粒型。 (8)甜粉型:
籽粒上半部与甜质型相同,下半部 与粉质型相同。 (9)有稃型:
原始类型,籽粒被稃包被,自交不 孕,脱粒困难。
2、茎:
靠近地表的节间长短、粗细是衡量植 株根系发育好坏和抗倒能力的重要标志, 若节间粗短则发育良好且不易倒伏。
3、叶:
“棒三叶”:穗位叶及上、下两叶。
4、花:(雌雄同株 异花)
(1)雄穗: 圆锥花絮,着
生于茎的顶端,比雌 花早开3-4天。 (2)雌穗:
肉穗花序,由 茎 上 最 上 部 1-2 两 个 腋芽发育而来,开花 也称“吐丝”。
三、苗期苗情诊断:
1、出苗率低的原因: 低温烂种、种子质量差、种子处
理方法不当、未播在湿土层、种子覆 盖过深或过浅、土壤含水量过高、土 壤板结、种肥或基肥烧苗、地下害虫 危害、除草剂药害
(见课本P100表3-2)
2、缺素症:
缺氮:下部叶片从叶尖开始枯黄,沿叶片中 脉发展,形成“V”形黄化。
缺磷:叶缘失绿变紫红色,植株矮化,根系 不发达。
第一节 玉米的生产特点
一、玉米额生产地位和概况: 1、经济地位: (1)俗称“饲料之王”,重要的饲料作物。 (2)60%作饲料、30%作工业原料、10作口
粮和种子。 (3)药用价值
2、生产概况: (1)我国和世界第一大粮食作物,超过水稻。 (2)我国玉米主要生产于北方春玉米区和黄
淮海夏玉米区。 (3)世界上的主产地为亚洲和美洲。 (4)高光效、耐旱节水、抗逆性强,产量高,
(5)糯质型:
也称蜡质型,籽粒坚硬平滑,呈糯性。
(6)爆裂型:
果穗小,圆锥形,顶尖,质地坚硬。主 要用于爆米花、膨化食品。。
(7)粉质型: 也称软粒型,质地软,穗粒性状似
硬粒型。 (8)甜粉型:
籽粒上半部与甜质型相同,下半部 与粉质型相同。 (9)有稃型:
原始类型,籽粒被稃包被,自交不 孕,脱粒困难。
2、茎:
靠近地表的节间长短、粗细是衡量植 株根系发育好坏和抗倒能力的重要标志, 若节间粗短则发育良好且不易倒伏。
3、叶:
“棒三叶”:穗位叶及上、下两叶。
4、花:(雌雄同株 异花)
(1)雄穗: 圆锥花絮,着
生于茎的顶端,比雌 花早开3-4天。 (2)雌穗:
肉穗花序,由 茎 上 最 上 部 1-2 两 个 腋芽发育而来,开花 也称“吐丝”。
三、苗期苗情诊断:
1、出苗率低的原因: 低温烂种、种子质量差、种子处
理方法不当、未播在湿土层、种子覆 盖过深或过浅、土壤含水量过高、土 壤板结、种肥或基肥烧苗、地下害虫 危害、除草剂药害
(见课本P100表3-2)
2、缺素症:
缺氮:下部叶片从叶尖开始枯黄,沿叶片中 脉发展,形成“V”形黄化。
缺磷:叶缘失绿变紫红色,植株矮化,根系 不发达。
玉米的类型与分类
• 籽粒圆而短小, 外表平滑、具光 泽,质地坚硬。
• 籽粒有黄、白、红、紫等色, 以黄、白色居多。
• 果穗圆锥形或长锥形,出籽率 低;籽粒品质好。
• 抗病虫,耐瘠薄、干旱,适应 性广,产量较低,稳产性好。
(三)爆裂型
• 又称:爆花玉米
• 学名:Zea Mays L. var. everta Stu
植株高大,叶片宽大 穗位以上叶片与主茎之间的夹角大于45度 叶片平伸、顶尖下垂 整个株型呈倒三角形 单株生产潜力高,不耐密植
2. 紧凑型(Up-right Leaf Type)
植株稍小,叶片窄小 穗位以上叶片与主茎之间的夹角小于30 度,叶片上举(上冲) 整个株型呈棱形 单株生产潜力低,耐密植 群体生产潜力高。
形态特征
• 以收获青秸秆来做饲料的一种玉米类型 • 有单秆型和分枝型两种 • 单秆型一般无分蘖,通常植株高大,叶
片繁茂,植株粗壮,着生1 ~ 2个果穗 • 分枝型分蘖能力极强,茎叶丛生,果穗
多,可多次收割 • 饲用玉米以收获干物质总量为目的
(三)笋玉米
• 又称:娃娃玉米,多穗玉米 • 英文: Baby Corn,Vegetable Corn
生霉变 • 原产秘鲁,中国很少栽培
(七)甜粉型
• 学名: Zea Mays L. amylea-saccharata Sturt.
• 英文名: Starch Sweet Corn • 为甜质型的一个突变体 • 籽粒上半部为与甜质型相同的角质胚乳,
下半部为与粉质型相同的粉质胚乳 • 只在秘鲁和哥伦比亚等南美洲国家有少量
1. 普通甜玉米 (标准甜玉米)
Common-sweet Corn
• 单时隐 ,性 能基 引因 起( 籽粒su1胚、乳su中2 、积d累u)水,溶当性隐多性糖基因纯合
• 籽粒有黄、白、红、紫等色, 以黄、白色居多。
• 果穗圆锥形或长锥形,出籽率 低;籽粒品质好。
• 抗病虫,耐瘠薄、干旱,适应 性广,产量较低,稳产性好。
(三)爆裂型
• 又称:爆花玉米
• 学名:Zea Mays L. var. everta Stu
植株高大,叶片宽大 穗位以上叶片与主茎之间的夹角大于45度 叶片平伸、顶尖下垂 整个株型呈倒三角形 单株生产潜力高,不耐密植
2. 紧凑型(Up-right Leaf Type)
植株稍小,叶片窄小 穗位以上叶片与主茎之间的夹角小于30 度,叶片上举(上冲) 整个株型呈棱形 单株生产潜力低,耐密植 群体生产潜力高。
形态特征
• 以收获青秸秆来做饲料的一种玉米类型 • 有单秆型和分枝型两种 • 单秆型一般无分蘖,通常植株高大,叶
片繁茂,植株粗壮,着生1 ~ 2个果穗 • 分枝型分蘖能力极强,茎叶丛生,果穗
多,可多次收割 • 饲用玉米以收获干物质总量为目的
(三)笋玉米
• 又称:娃娃玉米,多穗玉米 • 英文: Baby Corn,Vegetable Corn
生霉变 • 原产秘鲁,中国很少栽培
(七)甜粉型
• 学名: Zea Mays L. amylea-saccharata Sturt.
• 英文名: Starch Sweet Corn • 为甜质型的一个突变体 • 籽粒上半部为与甜质型相同的角质胚乳,
下半部为与粉质型相同的粉质胚乳 • 只在秘鲁和哥伦比亚等南美洲国家有少量
1. 普通甜玉米 (标准甜玉米)
Common-sweet Corn
• 单时隐 ,性 能基 引因 起( 籽粒su1胚、乳su中2 、积d累u)水,溶当性隐多性糖基因纯合
第六章 玉米
(三)叶
叶由叶片、叶鞘和叶舌三
部分构成。叶片表面和边缘上
部有茸毛,边缘下部光滑,叶
互生。
叶与产量的关系:玉米的
产量主要由果穗着生节以及上、
下各一节上着生的叶片的光合
产物构成。顶部叶片对产量构
成的影响较小。
与水稻有什么不同?
叶片的大小:由下往上叶
片逐渐增大,穗位节叶片达到
最大,再往上叶片逐渐减小。
第三节 栽培技术
一.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二.种植密度 三.种植方式 四.播种 五.施肥 六.玉米的需水规律和排灌 七.田间管理
一、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一)品种类型及对策
玉米品种分地方品种与杂交品种2大类。地方品种单 产一般比杂交品种低,但是,适应性好,种子繁殖程序 简单,目前在栽培水平较低的地区仍有一定栽植面积。
我国各地都有玉米栽培,但主要产区集中在从华北、 东北至西南一带,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 西、山东、河南,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 12个省区。产量和种植面积都占全国的80%以上。这 些地区的自然条件是年降雨量在500毫米-1500毫米之 间。
我国玉米种植分布图
三、玉米的分类
(一)按籽粒形态及结构分 根据籽粒形态、胚乳淀粉的结构和分布,以及籽粒外部
7.甜质型 穗形小,角质胚乳,成熟后籽粒皱缩,乳熟期含糖量
高达15-18%,一般做果蔬嫩食和加工罐头。 8.甜粉型
籽粒上部为角质胚乳,下部为粉质淀粉,生产价值 较小。 9.有稃型 籽粒有颖壳包住,是一种较原始的类型。无栽培价值。
玉米类型示意图
(二)按生育期分 1.早熟种:生育期70-100天,植株矮、茎秆细,总叶数14-
玉米玉米玉蜀黍、苞米、苞谷、玉茭、棒子
02
玉米器官的形态特征及功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茎的形态特征 — 玉米茎有明显的节和节间,茎粗自下而上逐渐变细,节间长度逐浙增长,至果位附近为最长,后又递减。
茎由表皮、机械组织、基本组织和维管束组成。表皮外有明显的角质层,维管束在茎中星散排列。
茎的功能 —支持、运输、贮存养分的场所。
茎的形态特征及功能
叶的形态特征 —着生在茎的节上,呈不规则的互生排列。分叶鞘、叶枕、叶片、叶舌四部分。
在玉米抽雄前2—3周左右,正是雌穗分化小穗和小花时期,如外界条件适宜,水分和养分充足,就能增加有效果穗数,形成大穗和增加每穗粒数,为丰产打下基础。
主攻目标 促进株壮、穗多、穗大、粒多。其具体措施如下:
01
追肥 玉米拔节至抽雄期追肥,一般进行两次,第一次在拔节前后施入,生产上称为攻杆肥。追施攻秆肥的目的是保证玉米植株健壮生长,促进玉米雌雄穗顺利分化。第二次在抽雄前即大喇叭口期追施,一般称为攻穗肥。攻穗肥对保证玉米增产极为重要,对决定果穗的多少和每穗的粒数的作用很大。
世界生产概况 我国生产概况:
A
类型 按照籽粒形状、胚乳性质与有无稃壳,将玉米分为九个类型或亚种
B
马齿型(zea mays L. indentata strurt)
C
半马齿型(zea mays L. semindentata Kulesh)
D
硬粒型(zea mays L.indurata sturt)
02
玉米的整地技术
播前种子准备:
1
晒种
2
浸种
3
药剂拌种
4
适时早播 :
5
播种方法 :垄作和平作 ,条播和点播
玉米器官的形态特征及功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茎的形态特征 — 玉米茎有明显的节和节间,茎粗自下而上逐渐变细,节间长度逐浙增长,至果位附近为最长,后又递减。
茎由表皮、机械组织、基本组织和维管束组成。表皮外有明显的角质层,维管束在茎中星散排列。
茎的功能 —支持、运输、贮存养分的场所。
茎的形态特征及功能
叶的形态特征 —着生在茎的节上,呈不规则的互生排列。分叶鞘、叶枕、叶片、叶舌四部分。
在玉米抽雄前2—3周左右,正是雌穗分化小穗和小花时期,如外界条件适宜,水分和养分充足,就能增加有效果穗数,形成大穗和增加每穗粒数,为丰产打下基础。
主攻目标 促进株壮、穗多、穗大、粒多。其具体措施如下:
01
追肥 玉米拔节至抽雄期追肥,一般进行两次,第一次在拔节前后施入,生产上称为攻杆肥。追施攻秆肥的目的是保证玉米植株健壮生长,促进玉米雌雄穗顺利分化。第二次在抽雄前即大喇叭口期追施,一般称为攻穗肥。攻穗肥对保证玉米增产极为重要,对决定果穗的多少和每穗的粒数的作用很大。
世界生产概况 我国生产概况:
A
类型 按照籽粒形状、胚乳性质与有无稃壳,将玉米分为九个类型或亚种
B
马齿型(zea mays L. indentata strurt)
C
半马齿型(zea mays L. semindentata Kulesh)
D
硬粒型(zea mays L.indurata sturt)
02
玉米的整地技术
播前种子准备:
1
晒种
2
浸种
3
药剂拌种
4
适时早播 :
5
播种方法 :垄作和平作 ,条播和点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