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完整版通用
四年级语文园地一教案
![四年级语文园地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d00613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71.png)
教案:《四年级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四年级语文园地一》课文的内容和意义。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语言交流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难点】1.通过课文的阅读,了解和理解文章的意义和内涵。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语言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1.《四年级语文园地一》教材及教具。
2.多媒体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学生大声读上一节课的内容。
2.导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
二、新课讲解(25分钟)1.听课文(播放录音)。
2.教师解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意义。
3.学生和教师共同分析课文的主题和结构,并讨论其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
三、小组合作(25分钟)1.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园地作为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2.每个小组根据自己选择的园地,设计一份小册子,介绍该园地的特点、植物和动物等,并展示给其他小组。
四、展示交流(20分钟)1.每个小组依次展示自己的小册子,并向其他小组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2.其他小组可以提问和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课堂小结(5分钟)1.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巩固本堂课的知识点。
2.布置下一节课的预习任务。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深入了解和研究了不同的园地,并且通过展示交流的环节,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学生也通过互动的方式,提高了自己的语言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
但是,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3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76f68bb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f8.png)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3篇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观察一处景物,把观察到的景物写下来2.按一定顺序描写,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3.在写景时把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
教学重点按一定顺序描写,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教学难点将观察到的事物抓住特点,具体描写出来。
课前准备1.事先布置学生去实地观察校园一处景物,提出观察的基本要求。
2.观察后认真思考,怎样把景物写具体写出特点,要把观察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补记一、谈话引入,揭示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爱自己的校园。
春天,花儿五彩缤纷;夏天,树草苍翠欲滴;秋天,凉风习习,树叶随风飞舞,像一只只蝴蝶……冬天雪花漫天飞舞……让我们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观察一些景物,然后,拿起你手中的笔,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一定是一篇好文章。
二、出示内容,明确要求。
我们都爱自己的校园,它也许像一座美丽的花园,绿草如茵,花团锦簇,在可爱的校园里,我们都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日子。
让我们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选一处景物,仔细观察一下,再把观察到的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注意把内容写具体,语句写通顺。
如果不想写校园里的景物,也可以写别处的景物,或者写发生在校园里的难忘的事。
1.读一读,梳理内容——校园的一处景物;别处的景物;发生在校园的一件事。
2.想一想,明确要求——顺序清楚,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三、指导选材,言之有物。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多,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1.回忆观察。
回忆自己在校园里观察的见闻感受。
比如校园的草地、小花园、假山、婀娜多姿的柳树、四季常青的松树、内容丰富的宣传栏、文化长廊、形象生动的雕塑等,你选择哪种景物呢?从中选择自己喜爱又熟悉的具有特色的景物作为描写对象。
2.交流见闻。
学生讲述自己观察到的见闻感受,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启发。
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适时点拨、引导。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ccea59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7b.png)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子,学会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大自然的美,学会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大自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学会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3. 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句,分析其语言特点,指导学生仿写句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自己喜欢的大自然景色,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语文园地一》2. 重点词汇:绿色、课本、描绘、表达、热爱、大自然3. 重点句子: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你会领略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本节课学习的词语和句式,写一段描绘大自然景色的文字。
2. 答案示例: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大地妈妈穿上了一件绿色的外套,显得更加美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大自然图片、学习课文、仿写句子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大自然,用笔记录下自己看到的美丽景色,与同学分享,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教案一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教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769aa5a9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f8.png)
周次
第三周
时 间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2课时
课 题
语文园地
核心
素养
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横格中写字,中心要在中线上,注意字句保持一样的距离。
过程与方法: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积累古诗中写景的名句。
教学重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2)再在田字格中写,写好之后对照比较,看看哪个笔画没有写好,再重写。
板块四:日积月累
学习《鹿柴》这首诗。(板书:鹿柴)
鹿 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1.朗读这首诗。
2.简介作者。
王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二、讲授新知
板块三:书写提示
1.看提示:旁边的小朋友提示我们写这几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
(2)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板书:书写提示:保持平衡 保持距离)
2.写一写
(1)先照着字帖写,一边写一边念笔画名称。
教学难点:欣赏、积累古诗中写景的名句。
教 法:讲授法
学 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课件
德育目标: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顶撞老师。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2555a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31.png)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理解并运用新学的词语;2. 提高学生对词语辨析的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3. 通过阅读《秋天的雨》,感受秋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词语辨析及运用;课文阅读理解。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文、字典、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词语盘点:学生自读生字词,教师指导,强调字音、字形,并进行随堂练习。
3. 词语辨析:教师给出词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词语的用法,并进行例句讲解。
4. 课文阅读:《秋天的雨》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b.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c. 分组讨论,交流感受;5. 语文实践活动:秋天的诗歌朗诵a. 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秋天诗歌进行朗诵;b. 教师指导朗诵技巧,强调情感表达;c. 学生展示,互相评价。
六、板书设计1. 词语盘点:生字词、新词、易错词;2. 词语辨析:例句、用法;3. 《秋天的雨》:课文结构、表达手法、美感。
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2. 用新学的词语造句;3. 摘抄《秋天的雨》中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作业答案:1. 略;2. 例句:秋天来了,树叶像金黄的蝴蝶在空中飞舞。
3.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生字词,提高了词语辨析能力,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好。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加强个别辅导。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收集更多关于秋天的诗歌、散文,进行阅读和分享,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把握;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课文阅读理解的深入;6.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与个性化;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通用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771fe825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df.png)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秋天的雨》中的生字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散文的意境;2. 通过《我的小天地》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激发对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散文的意境,运用词汇进行写作。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朗读课文,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秋天的图片,让学生描述秋天的特点,引出《秋天的雨》。
2. 新课导入:学习《秋天的雨》一课,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散文的意境。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的景象,为写作《我的小天地》做准备。
4. 写作指导:教师示范写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词汇描述身边的环境。
5. 口语表达:进行“有趣的秋雨”话题讨论,学生轮流发言,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6. 随堂练习: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语文园地一》2. 内容:《秋天的雨》:生字词、课文朗读、散文意境《我的小天地》:观察、描述、写作口语表达:有趣的秋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秋天的雨》,用彩色笔勾画出生字词,家长签字确认。
(2)运用所学词汇,写一篇关于自己小天地的作文。
(3)与家长共同讨论秋雨的有趣之处,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2. 答案:(1)生字词:略(2)作文:略(3)讨论记录: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信息呈现;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7. 课后反思的实效性。
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四年级
![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四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6eeb4648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71.png)
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四年级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四年级篇1一、教学目标1.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的生动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2.积累对联知识。
3.围绕自己浏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试做,师生交流总结来完成学习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口头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交际能力。
2.通过趣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教学“我的发现”,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的习惯。
四、教学时间(一)激情导入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
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忘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
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们发现的美景展示给大家吧!(二)交流步骤1.启发谈话。
教师启发学生回顾平时的生活活动,唤起对某一景物的回忆。
例如,在放学路上,在公园里,在家里的庭院里,你有没有发现奇特的花草树木?夜晚的星空,日出日落的景观,下雨时的天象……这些你都观察过吗?哪些景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外出旅游时,看到过什么奇特的景象?通过师生无拘无束的对话,为口语交际创设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把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介绍给同学。
2.学生个人准备。
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学生静心回忆,有哪些景物让人感到惊奇,并思考怎样和同学交流。
说清楚事物的特点,给大家带来惊喜的感觉。
3.小组内交流。
组织小组成员轮流介绍,互相启发,相互提问,互相评价,推荐说得好的同学到班上交流。
4.指名试说,教师点评。
根据各小组推荐,先让学生上台试说,然后教师根据发言情况作出点评。
如,景物的特点说清楚了没有,说的内容是否给大家新奇的感觉,还有哪些内容需要补充得更具体。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一》【优秀9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一》【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f5a52ce2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b0.png)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一》【优秀9篇】《语文园地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结合单元课文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有什么好处。
3、了解民间习俗的寓意,说一说寓意吉祥的习俗,和同学交流。
4、试着写一写行楷,提高书写速度。
5、有感情地朗读《长歌行》,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的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且学习运用。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单元课文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有什么好处。
3、了解民间习俗的寓意,说一说寓意吉祥的习俗,和同学交流。
课前准备请学生提前搜集民俗活动和对应的寓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入民俗主题师:中国的人口众多,民族文化更是各有特色,斑斓多姿,在悠久的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熠熠闪光,给人类留下了宝贵而难得的精神文化!而民俗活动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感受它们的异彩纷呈,体会人类智慧的结晶,体验民俗活动带来的独特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语文园地。
(板书:语文园地)二、请学生朗读《北京的春节》,回答以下的问题:(板书:交流平台:《北京的春节》)1、这篇文章有几个段落?(11)2、通过观察(字数比较),有什么发现?(有的段落字数多,有的少,还有中间几段字数差不多。
)3、哪几个部分,作者写得比较仔细?哪几个部分作者只是简单几句话?4、作者为什么不把每个段落都写的一样多?有详有略的写法,作者想突出表达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有详有略是为了突出重点,主要是想介绍北京过春节的独特习俗。
这样写可以让重点突出,但是简要的介绍也让文章更加立体全面,详略得当让整个文章有韵感,更有美感。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6套)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6套)](https://img.taocdn.com/s3/m/5a9467be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84.png)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6套)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6套)教学设计一:课文朗读与解读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准确性。
2. 培养学生细心阅读、理解和解读课文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爱阅读。
教学重点:1. 学生准确地朗读课文,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2. 学生能够理解和解读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1. 课文《小狐狸找家》。
2. 多媒体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 朗读课文- 教师示范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 分组朗读,每个小组轮流朗读一段课文。
- 整体朗读,让全班学生一起朗读课文。
3. 解读课文- 教师让学生展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拓展练习-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活动,如绘画、讨论等,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设计二:词语解析与运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要生词。
2. 培养学生独立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整体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生词。
2. 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答与词语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 课文《小红帽》。
2. 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1. 导入- 教师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生词- 教师呈现生词卡片,让学生快速读音、简单解释和用法。
3. 词语解析- 教师带领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解释生词,并引导学生思考生词的含义。
- 学生听音、读音、用语、造句,巩固生词的理解和运用。
4. 拓展运用- 教师引导学生在课文以外的场景中运用生词,例如对话、写作等活动。
教学设计三:阅读技巧培养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提问的习惯。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通用17篇)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通用17篇)](https://img.taocdn.com/s3/m/9022200b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5b.png)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通用1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篇1【学习目标】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并引导发现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2、辨认3组多音字,在不同的词句中选择其正确读音。
3、朗读短语,逐步形成积累的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感受大海的美丽。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又到了“我的发现”时间了。
这一次,我们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二、我会认1、把带有四种偏旁的字打乱顺序贴在黑板上,学生先自由读,然后做分组游戏。
2、学生自由读一读,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发现。
3、交流发现:每一行的字都有一个相同的偏旁。
(相机在四行字的前面板书四个偏旁)还发现了什么?能举个例子吗?(提手旁与手有关,如“摇”要用用来摇……)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字的偏旁与宇的意思有关。
4、用这种方法你又认识了哪些字呢?(多种形式读“我会认”中的生字)5、你还认识有这四个偏旁的字吗?(小组互相讨论,进行汇报)三、我会读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三个句子,你们读一读,看看大家还能发现什么?1、出示含有多音字的三个句子,分小组读一读。
2、指名读: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句子里有两个字是一样的,但读音却不一样)对了,这就是我们说的多音字。
3、用它们不同的音来说说不同的词。
4、你还知道哪些多音字?(交流、巩固学过的多音字)四、生活识字老师展示拍摄的照片──学生熟悉的街道和校园。
引导学生认读照片上的生字,鼓励学生平时留意身边的汉字。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音序查字典的方法。
2、能力目标:知识积累古诗并背诵。
2024年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
![2024年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e15535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ee.png)
2024年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语文园地一》。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节《秋天的雨》,第二章节《黄山奇石》,以及第三章节《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和《题西林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三篇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动形象描述,体会作者的表达手法。
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2. 第一环节:学习《秋天的雨》a. 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秋天的氛围。
b. 分析课文,讲解生词、短语,理解课文内容。
c. 小组讨论:课文中是如何描绘秋天的雨的?3. 第二环节:学习《黄山奇石》a. 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黄山的神奇。
b. 分析课文,讲解生词、短语,理解课文内容。
c. 课堂讨论:课文中的奇石有哪些特点?d. 观看黄山奇石图片,让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描述。
4. 第三环节:学习《古诗两首》a. 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b. 分析古诗,讲解生词、句式,理解古诗意境。
c. 课堂讨论:两首古诗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景象?d. 学生背诵两首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味。
5.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文,标注作者。
2. 列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进行解释。
3.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展示文章结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b.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秋天的雨、黄山奇石和古诗中的景象。
c. 选做:收集有关秋天的诗歌或文章,与同学分享。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实用五篇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实用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ae8b58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b3.png)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实用五篇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1教学目标: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
练*修改*作。
3、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
会认7个生字。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教学准备: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的成果。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小朋友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
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1、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2、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如: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遇到破坏环境行为,予以制止;做父母及周围人的工作,增强环保意识,为树林做广告拍;亲手种花种树等。
3、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五、延伸拓展:希望小朋友们真正行动起来,做环保小卫士。
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2教学目标1.会认2个汉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体会联想、想象等方法在诗中的作用。
理解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掌握联想、想象等方法在诗中的运用;理解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同学们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喜欢的颜色及理由。
2.教师多媒体展示:大千世界,五彩缤纷。
有人喜欢红色,因为它浓烈热情;有人喜欢蓝色,因为它宁静致远;还有人喜欢绿色,因为它充满了生机。
今天我们一起学*艾青的《绿》。
二、检查预*情况,学*生字词1.指名说对作者艾青的介绍,教师相机补充。
(见达标检测第2题)2.按预*要求初读课文,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正字、正音。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a1f3c22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f1.png)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设计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设计「篇一」(一)揭示话题看图说说:小兔把大南瓜从什么地方运到什么地方?第一幅图小兔在做什么?第三幅图呢?(二)思考问题让每个同学独立思考:“小兔会用什么办法运南瓜?”然后,把想出的办法与同桌的同学交流。
(三)全班交流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想到的办法,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肯定其思考的角度,以打开学生的思路,多角度地想出办法。
如,学生说出小兔看到路边熊猫骑车经过,上前去请他帮忙运一运;小兔见南瓜太大,就请来自己的好朋友──一群猴子帮着抬回家。
教师可点出这是用请别人帮忙的办法来运的。
这实际上是在点拨学生可以再从不请人帮忙的方面去想,或继续补充请人帮忙的办法。
如果学生说小兔找来绳子拴住南瓜拉,找来木棒撬着移,教师可点出小兔在自己克服困难,不过挺费力气的,这实际在启发学生想想有没有更巧妙的办法。
一些办法可能开始没想到,在交流之中互相启发后会想出。
如,把南瓜侧着立起来像车轮似的推着滚回家;向朋友借来小车,把南瓜移到车上拉回家。
如果有的学生开始就说出了把南瓜滚回家,教师也应启发学生想想还有没有别的办法,绝不可局限于一种,否则达不到启发想象的目的。
在交流中始终要重视语言表达,指导学生把话说清楚。
(四)讨论评议讨论:哪种运南瓜的办法好?为什么?什么是好办法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判定。
如果有人顺路带回,请人帮助这个办法好;如果路平好走,自己推着滚回家这个办法好;如果路上有障碍,说不定用小车推也好。
在讨论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的主张,只要能说清楚理由都应予以肯定,以培养学生喜欢讨论、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五)课后延伸在小兔运南瓜的办法中选一种,画一幅画。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书写规范汉字,认识两种新笔顺规则。
2.能有节奏地朗诵古诗,了解古诗所表达的大意,激发对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学习两种新笔顺规则: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
2.能正确朗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3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85b84a2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93.png)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3篇【篇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教学建议:1.运用“读中悟”的方法引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勾勒文本描绘的画面。
2.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的特点,进一步体验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和发现的乐趣,积累词语。
3.运用“读中赏”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如何读文章的方法。
2.积累8个描写场景的成语和5个表示时间的词语。
3.养成提笔就练字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运用创设情境、讨论的方式感知如何在读文章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发现语文知识的规律,联系生活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语文。
教学重难点:重点:写字的好习惯;积累词语;背诵古诗《鹿柴》。
难点:学习如何读文章的方法。
初步理解古诗《鹿柴》,引导学生知道古诗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王维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导入: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而我们读者要了解这种感情就必须看到超越平面文字的画面,学了本组课文,你在阅读方法上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先一起来看看几名学生的发现吧。
2.生自由读“交流平台”中的人物对话。
3.指名分角色读人物对话并说一说他们在对话中谈的内容。
4.联系课文,举例说一说自己读书时想象到的画面。
5.交流课外书中自己发现的一些句子,进行简单的欣赏。
6.小结:读文章时不仅要想象画面,还要“听”声音,“闻”味道。
二、词句段运用(一)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
1.读正确:(1)自由朗读这些成语,正确发音。
(2)指名读,正音。
2.解词意:(1)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你可以向你的同学寻求建议,或者借助习语词典来理解他们。
(3)选用其中的几个成语说一说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2)选择一个事物,用一两个带点的词描述,然后写下来。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f01358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97.png)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语文园地一的教材内容和学习目标;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的大意;3.学会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4.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5.通过语文园地一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的大意;3.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份教案,并熟悉教材内容;2.准备课本、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3.给学生准备好练习册和相关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教师出示课本封面,带领学生观察、揣测教材内容,并询问学生对语文园地一的期待。
2.导入课文教师板书课文标题,并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认读关键词汇。
3.整体阅读教师让学生跟读课文,重点培养正确的语音、语调。
然后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预测课文内容。
4.内容讲解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内容细节。
同时,讲解生词与短语的意思,帮助学生扩充词汇量。
5.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课文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师逐一点评每个小组的回答,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6.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给学生设计情境,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情境进行对话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的场景和人物。
7.拓展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拓展学习的活动,如练习册中的练习题、课外的阅读材料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六、巩固和复习教师进行一次课堂小结,总结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教学反思1.教师要熟悉教材内容,把握教学进度,安排适宜的教学活动;2.课堂上要注重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3.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4.通过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2024年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一》通用
![2024年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一》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1057bf31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9b.png)
2024年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一》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语文园地一》。
具体内容包括:词语盘点、句子练习、诗歌欣赏、阅读理解四个部分。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本单元生字词,并能熟练运用。
2. 提高句子表达能力,学会仿写句子。
3. 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培养诗歌欣赏能力。
4.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句子仿写、诗歌欣赏、阅读理解。
2. 教学重点:生字词掌握、句子练习、阅读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实践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生字词学习:带领学生复习本单元生字词,并进行课堂小游戏,巩固记忆。
3. 句子练习:讲解句子仿写方法,给出例句,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4. 诗歌欣赏:带领学生朗读诗歌,分析诗歌韵律,感受诗歌之美。
5. 阅读理解:讲解阅读技巧,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提取关键信息。
6.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生字词部分:列出本单元生字词,用不同颜色粉笔标注易错字。
2. 句子练习部分:给出例句,旁边列出仿写要求。
3. 诗歌欣赏部分:展示诗歌全文,标注韵律特点。
4. 阅读理解部分:列出文章关键信息,提示阅读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本单元生字词,每个写5遍。
(2)仿写句子:以“秋天来了”为主题,写一个排比句。
(3)阅读短文《秋天的雨》,回答问题:短文中描述了哪些秋天的景象?2. 答案:(1)略。
(2)例:秋天来了,树叶黄了,果实熟了,农民伯伯笑了。
(3)短文中描述了落叶、果实、菊花等秋天的景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兴趣和能力。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句子仿写方法的讲解。
2. 诗歌欣赏的引导。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一》通用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一》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ce4f3539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f9.png)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一》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语文园地一》,内容包括:1. 阅读理解:《秋天的雨》文章主旨:描绘秋天雨后的美丽景色,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
章节定位:第一、二自然段。
2. 词语积累:秋天的成语、俗语。
成语:金风送爽、丹桂飘香、五谷丰登、果实累累等。
俗语: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3. 写作训练:学会观察和描绘自然现象。
二、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理解,提高学生对秋天景象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
2. 帮助学生积累关于秋天的成语和俗语,丰富他们的词汇量。
3. 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描绘自然现象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文章的意境,学会观察和描绘自然现象。
重点:掌握秋天的成语、俗语,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秋天的雨后景色,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引发他们对秋天的兴趣。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秋天的雨》,思考文章主要描绘了哪些景色。
(3)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分析作者观察自然的方法。
3. 词语积累(1)学生分享关于秋天的成语、俗语。
(2)教师补充并解释相关成语、俗语的含义。
(3)学生进行成语、俗语接龙游戏,巩固记忆。
4. 写作训练(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窗外的秋天景色,指导他们用生动的语言描绘。
(2)学生进行课堂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并给出建议。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语文园地一——《秋天的雨》2. 内容:秋天的景色:金风送爽、丹桂飘香、五谷丰登、果实累累秋天的成语、俗语: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观察描绘自然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绘你眼中的秋天要求: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成语、俗语,观察身边的秋天景色,用生动的语言描绘。
2. 答案示例:秋天来了,金风送爽,丹桂飘香。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一》通用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一》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0b664c13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cf.png)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一》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语文园地一》。
具体内容包括:阅读理解《秋天的雨》,词语理解与运用,以及写作实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秋天的雨》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 提高学生词语理解和运用能力,学会用词语描绘季节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想象力,能运用所学词语进行写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秋天的雨》的深层含义,运用词语描绘季节特点。
重点:阅读理解的技巧,词语的积累与运用,写作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2. 阅读理解《秋天的雨》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c. 逐段讲解,分析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d. 课堂讨论:课文中是如何描绘秋天的雨的?3. 词语理解与运用a. 教师讲解词语,学生记录。
b. 学生分组讨论,用词语描绘秋天的特点。
c. 每组汇报,全班交流。
4. 写作实践a. 教师出示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词语进行写作。
b.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个别指导。
c. 写作结束后,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语文园地一》2. 主要内容:秋天的雨、词语理解与运用、写作实践3. 重点词语:凉爽、丰收、金黄、落叶、秋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秋天的景色”为题,写一篇短文。
2. 答案:例文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能积极运用所学词语描绘秋天的特点。
但部分学生对课文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秋天的景色,收集有关秋天的诗句,加深对秋天的认识。
组织一次“秋天的故事”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难点:理解《秋天的雨》的深层含义,运用词语描绘季节特点。
2024年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设计
![2024年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e7132ec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b6.png)
2024年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和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生字、词语。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复习巩固生字、词语;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情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生字卡片3.词语卡片4.写作素材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了第一单元的课文,你们觉得这些课文有什么共同点吗?2.对,都是写关于大自然、生活中的美景。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复习一下这个单元的内容,看看我们学到了什么。
(二)复习生字、词语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这个单元的生字。
请大家跟读,注意发音要准确。
2.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生字卡片,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这些生字。
每个人读一遍,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3.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下这个单元的词语。
请同学们拿出词语卡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注意要读得准确、流利。
(三)朗读课文,感悟情感1.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个单元的课文。
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朗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体会课文中的情感,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3.读完课文后,请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四)观察生活,发现美1.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过美景呢?能不能分享一下你们发现的美好瞬间?2.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写下你们在生活中发现的美景,可以是看到的,也可以是听到的,或者是感受到的。
3.写完后,请同学们相互交流,分享一下你们的写作心得。
1.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复习,我们巩固了生字、词语,也感悟了课文中的情感。
同时,我们还观察了生活,发现了生活中的美。
3.作业:请同学们写一篇关于生活中美好瞬间的作文,题目自拟。
五、板书设计1.生字、词语2.课文3.生活中美好瞬间的作文题目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复习生字、词语,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一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练习修改习作。
3.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学习收集资料。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交际能力。
2.通过趣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1.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的习惯。
2.积累对联。
3课时。
(口语交际)一、导入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大自然风光无处不在。
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连忘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
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美景展示给大家吧。
二、交流步骤1.启发谈话。
教师启发学生回顾平时的生活经历,唤起对某一景物的回忆。
例如,在放学路上,在公园里,在家里的庭院中,你有没有发现奇特的花草树木?夜晚的星空,日出日落的景观,下雨时的天象……这些你都观察过吗?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出旅游时,看到过什么奇特的景象?通过师生之间无拘无束的对话,为口语交际创设宽松的情境,鼓励学生把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介绍给同学。
2.学生个人准备。
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静心回忆一下,有哪些景物让自己感到惊奇,并思考怎样和同学交流。
说清楚景物的特点,给大家带来惊奇的感觉。
3.小组内交流。
组织小组成员轮流介绍,相互启发,相互提问,相互评价,推荐说得好的同学到班上交流。
4.指名试说,教师点评。
根据各小组推荐,先让学生上台试说,然后教师根据发言情况作出点评。
如,景物的特点说清楚了没有,说的内容是否给大家新奇的感觉,还有哪些内容需要补充得更具体。
5.全班交流。
要求听的学生能提出问题,或对说的内容作补充;说的学生能解答同学提出的问题,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老师根据同学们的汇报交流,进行总结,并适时给予鼓励表扬。
三、延伸拓展1.希望同学们把今天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
2.办一期自然奇观展。
四、课堂小结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去欣赏那一幅幅瑰丽壮美的图画,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吧。
一、导入近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美丽的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了解了自然景观的环境状况,你想把它记下来是吗?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二、确定内容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1.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2.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一角……3.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三、习作指导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的写作有何启发呢?1.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写文章。
2.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3.要有写作的侧重点,然后从几个方面层层深入地进行描写。
如在写东谷湖的时候,就从湖水、湖岸、游人这几个方面来丰满东谷湖的形象。
四、习作修改1.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2.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的习作并指名读,同学们认真倾听然后进行交流,可以提出意见、建议、欣赏补充。
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①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②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③重点是否突出,是否写出了景观的特色。
(2)听取意见后,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1)推举好的习作进行展示。
①在小组内展示。
②在全班展示。
(2)学生谈习作心得,教师进行总结,并适时给以表扬。
五、习作例文美丽的月牙泉我的家乡——敦煌,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
尤其是月牙泉,海内外的游客称赞它是沙漠中的一盏明灯、一轮月亮、一个奇迹。
之所以叫它月牙泉,是因为在四周高耸的沙山中间,奇迹般地出现了一泓泉水,就像天上弯弯的月亮一样,所以,人们就给它取了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每当刮起大风,风中总是卷着大量的沙子,一起向月牙泉刮去,这时,奇迹便出现了,任你大风卷多少沙子,月牙泉都不会被沙子埋没。
月牙泉一年四季,总是那么美丽、那么可爱。
冬去春来,温暖的春风像一双温柔的大手,抚摸着万物。
沉默在月牙泉四周的芦苇活跃了,他们争先恐后地抽绿枝添新叶,几天时间,月牙泉就变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
你看,嫩绿嫩绿的叶子,浅绿浅绿的泉水,漫步在月牙泉边,仿佛置身于诗情画意的绿色月牙之中。
一阵暖风拂过,柔枝伴着春的歌声随风起舞,泉水也荡起粼粼的波纹。
啊,这芦苇,这泉水,充满了浓浓的春意!夏季在知了的鸣叫声中来到了。
芦苇生长得更茂盛了!枝干越长越粗壮,叶片层层叠叠、紧紧地簇拥在一起。
远远望去,一片郁郁葱葱。
而泉水还是那么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那么清,清得可以看到泉底的沙石;那么绿,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色彩斑斓的秋天来了!芦苇默默地更衣换貌,披上了一件朴素的黄衣裙。
月牙泉也不例外,穿上了一件自己最喜爱的金黄色纱裙。
这时,月牙泉就同天上弯弯的月牙儿一模一样了。
冬天来了。
一夜大雪,给月牙泉披上了一件银白色的外套。
这银白色的“月亮”,经淡淡的阳光一照,便闪着五彩的光,好似一块月牙形的银白色宝石。
再看看芦苇,它的枝条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啊!好一派迷人的景象。
啊!我爱生我养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月牙泉!评析:作者首先对美丽的月牙泉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接着又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出了各个季节中月牙泉的美丽景色。
文章语言生动,词语华美,把月牙泉的美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如在画中游,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文章布局合理,结构清楚,主题鲜明。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一、我的发现1.我们这个单元学了一些描写景物的课文,小林、小东和我们一样,也是四年级的学生,我们来看看他们读了这一组课文有什么发现。
读课文中描写的景物或人和事,通过想象能在脑海里出现画面,例如,读《观潮》一文,描写潮来时的这段文字,我仿佛看到了大潮的汹涌,听到了震耳欲聋的声音。
再如,读《火烧云》一文时,我的脑海中也仿佛出现了火烧云不断变幻的情景。
2.看了他们的发现,你又有什么新的启发?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如,读《观潮》一文,以“潮来前”为例,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我们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这样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宽阔的钱塘江静静地卧着,江面上笼罩着一层雾气,江边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在晨光中屹立着,远处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二、日积月累1.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好词好句的积累。
接下来,我们就认识几个新的对联。
出示:日积月累。
2.出示例句: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3.读读例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明确:两句对联的开头和最后的字是相同的;每句对联的前三个字和后三个字顺序正好相反。
4.再读课本上的其他句子,说说又发现了什么。
明确:每一例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第一例是回文,第二例是拟人,第三、四例是叠词,各有特色。
5.如果有条件,也可以选几则对联,让学生试着填字。
风吹杨柳千门绿,润万树。
(雨、桃花、红)冬去山明水秀,。
(春来鸟语花香)白云观中观云白,。
(流水河里河水流)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植树造林绿大地,。
(栽花种草美人间)三、趣味语文1.我们中国的汉字非常的神奇,同一汉字,不但读音可以不一样,连意思也可以不一样。
(1)了解一些有关对联的知识,试读对联。
上下联都有“好”字,多音字如何定音呢?(hǎo hào)(2)这副对联有什么含义?明确:上联说,少年时期正是读书的好时光,可惜不知读书的重要,不喜欢读书;下联说,年纪大了,懂得读书的重要,想好好读点书,可是老眼昏花,力不从心,已经不能好好读书了。
意在告诫儿孙后辈要珍惜时间好好读书。
2.还有一种回文,几个字围成一圈按顺时针方向,不管从哪个字开始读都可以,每一种读法都很有意思,你试着读读看。
(1)自己读读回文句,看看有什么发现。
回文,也写做“回纹”、“回环”。
它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
回文诗是一种按一定法则将字词排列成回环往复都能诵读的诗。
这种诗的形式变化无穷,非常活泼,能上下颠倒读,能顺读倒读,能斜读,能交错读。
只要循环着规律读,都能读成优美的诗篇。
(2)试归纳不同读法:可以清心也;也可以清心;心也可以清;清心也可以;以清心也可。
(3)试体会不同读法的不同意韵。
四、布置作业学生课后搜集、摘录其他有趣的对联和语文趣文,并互相交流展示。
这一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交流各自了解的自然奇观。
在教学中我主要是结合课文教学,事先布置学生观察自然奇观并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资料。
通过这次交际活动,让学生们有意识地去发现、去体验身边的自然美。
在教学开始时,我先让学生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并让听的同学反馈,再进行小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的能力,接着再引导学生寻找我们身边的美,写一篇习作。
整个教学过程都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学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