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典型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第4章 系统可靠性模型与分析 ppt课件
2020/12/27
2
本章主要内容
• 研究由单元、部件等的组成以及系统可靠 性
• 研究可靠性建模,分析并介绍几种系统可 靠性的计算方法
2020/12/27
3
可靠性建模
• 可靠性建模的目的是产生一个系统在其使用环境中的数 学描述。
• 可靠性模型实际上是系统失效定义的模型。
• 系统内功能关系必须通过组件到部件/零件级逐级来开 发。对于大系统,通常最好先确定主要分系统间的关系, 然后再单独考虑每个分系统。
1
K
2
故障故检障测监和测转和
换转装换置装置
n
非非工工作作贮贮备备系系统统可可靠靠性性框框图图
2020/12/27
59
如汽车的轮胎作为备用单元的系统
旁联系统又根据备用单元在备用期间失效与否分为两大系统, 即冷贮备系统与热贮备系统。 冷贮备系统是当贮备单元在贮备期间失效率为零的系统。 热贮备系统是当贮备单元在贮备期间失效率不为零的系统。
1
1
2
1
1
2
2020/12/27
38
并联模型
即使单元故障率都是常数,而并联系统的故障 率不再是常数。
λ
λ1 λ λ1=λ2
λ
λ2
λs(t)λ2
λs(t)
λ1 λs(t)
t
t
t
并联模型故障率曲线
当系统各单元的寿命分布为指数分布时,对于n 个相同单元的并联系统,有
Rs(t)1(1et)n
s 0Rs(t)dt121n1
– 一个系统及功能是由许多分系统级功能实现的
– 通过自上而下的功能分解过程,可以得到系统功能的
层次结构
• 功能的逐层分解可以细分到可以获得明确的技术要求的最低层
第四章_可靠性设计
4.2
可靠性
第4章 可靠性设计
1、可靠性: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规定条件”包括使用时的环境条件和工作条件。产品 的可靠性和它所处的条件关系极为密切,同一产品在不同 条件下工作表现出不同的可靠性水平。(例如:汽车不同路 行驶) “规定的时间”这个时间是广义的,除时间外,还可以 是里程、次数等。产品的可靠性和时间的关系呈递减函数 关系。 “规定的功能”指的是产品规格书中给出的正常工作的 性能指标。
第4章 可靠性设计
4.1为什么研究可靠性 一、可靠性的提出
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发展,对产品提出了质量
可靠要求。因此,逐渐在很多场合下,提出了耐久性、寿 命、稳定性、安全性、维修性等概念来进一步描述产品的 质量问题。 很显然,对于技术性能合格的产品来说,还有一个保持产 品技术性能而不至于失效的问题,这就是产品的可靠性问 题。可见,可靠性也是评价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可靠性问题的严重性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映出来的,从 而引起有关国家的军事工业生产和科研部门的重视,并作 为重大科研问题研究。
第4章 可靠性设计
根据联结方程(机械零件的可靠度方程):
Z
F S F2 S2
250 210 162 202
1.56
2、查表可得该零件的失效概率Q:Q=0.06=6%,R=1-Q= 94%,由此可以看出,虽然零件强度大于其受到的应力,但是, 在实际情况下,仍然有6%的失效概率。这也是传统单值设计 方法不足之处。
第4章 可靠性设计
传统的安全系数设计法的局限性:
若应力和强度分布的标准差σS和σF保持不变,而以相同的
比例K改变两个分布的平均值μS和μF ,当K>1时, μS和μF 右移,此时安全系数n= μS/μF虽然没变,但是可靠性却提高
第四章 可靠性设计方法
4.1.4 机械可靠性设计方法
4.1.5 软件可靠性
软件可靠性的定义是:软件按规定的条件, 规定的时间内运 软件可靠性的定义是:软件按规定的条件,在规定的时间内运 按规定的条件 行而不发生故障的能力 按规定的条件主要是指软件的运行(使用)环境, 按规定的条件主要是指软件的运行(使用)环境,它涉及软件运 主要是指软件的运行 行所需要的一切支持系统及有关的因素。如支持硬件、 行所需要的一切支持系统及有关的因素。如支持硬件、操作系统 及其他支持软件、输入数据的规定格式和范围、 及其他支持软件、输入数据的规定格式和范围、操作规程等 软件的寿命周期中,也有早期故障期和偶然故障期。早期 软件的寿命周期中,也有早期故障期和偶然故障期。 故障率也高于偶然故障期的故障率 表 软件开发周期各阶段错误的百分数 软件开发周 期各阶段 错误百分数 (%) ) 需求 分析 55 设 计 17 编码与 单元试验 13 综合与 试验 10 运行与 维护 5
4.1.3Leabharlann 通用的可靠性设计分析方法◆明确可靠性要求 定性要求: 用一种非量化的形式来设计、 定性要求 用一种非量化的形式来设计、分析以评估和保证产品 的可靠性 定量要求: 规定产品的可靠性指标和相应的验证方法。 定量要求 规定产品的可靠性指标和相应的验证方法。 即:选择和确定产品的故障定义和判据、可靠性指标以及验证时 选择和确定产品的故障定义和判据、 机和验证方法, 机和验证方法,以便在研制过程中用量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控制产 品的可靠性水平 确定可靠性指标主要考虑下列因素: 确定可靠性指标主要考虑下列因素: 1)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可靠性水平 ) 2)用户的要求或合同的规定 ) 3)本企业同类产品的可靠性水平 ) 4)进度和经费的考虑与权衡 )
8
3
第4章系统可靠性设计PPT课件
则单元分配的可靠度为:
Ri (Rs )1 n (i 1, 2, , n)
(4-68)
第16页/共23页
(2)并联系统
对于并联系统,由式(4-8)可知:
Rs 1 (1 Ri )n
故单元应分配的可靠度
为:
Ri 1 (1 Rs )1 n (i 1, 2, , n)
:
第17页/共23页
2. 按相对失效概率分配可靠度
n
Fs (1 R1 )(1 R2 ) (1 Rn ) (1 Ri ) i 1
所以并联系统的可靠度为
n
Rs 1 Fs 1 (1 Ri ) i 1
(4-7)
当 R 1 R 2 R n R 时,则有
Rs 1 (1 R)n
(4-8)
由此可知,并联系统的可靠度 Rs 随单元数量的增加和单元可靠度 的增加而增加。
设各元件的复杂度为 Ci (i 1, 2, , n) 。 因为各元件的失效概率 正比于其复杂度 则对串联系统有下式成立
,即 Fia kCi ,
n
n
Rsa (1 Fia ) (1 kCi )
i 1
i 1
(a)
第20页/共23页
由于 是已知的,而 可由元件的结构复杂程度以及零部件的 数目大小定出,也是已知的,
第15页/共23页
1. 平均分配法
平均分配法是对系统中的全部单元分配以相等的可靠度。
(1)串联系统 当系统中n 个单元具有近似的复杂程度、重要性以及制造成本时, 则可用平均分配法分配系统各单元的可靠度。 该分配法是按照系统中各单元的可靠度均相等的原则进行分配。 对由n 个单元组成的串联系统,若知系统可靠度为Rs ,由于
可靠性预测是一种预报方法,它是从所得的失效率数据预报一个 元件、部件、子系统或系统实际可能达到的可靠度,即预报这些元件 或系统等在特定的应用中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机械可靠性设计系统可靠性设计
• 1 表决系统(工作储备系统)
55
1)2/3表决系统
56
57
58
例4-4
有一架装有3台发动机的飞机,它至少需要 2台发动机正常才能飞行,设飞机发动机的平 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2000h,试估计工作 时间为10h和100h的飞机可靠度。 解:n=3,k=2
RS (t) 3R 2 2R 3 3e 2t 2e 3t
73
1)冷储备系统 (1)两个单元(一个单元备用)的系统
74
75
(2)n个单元(n-1个单元备用)的系统
76
77
(3)多个单元工作的系统
Ri e t
RS(t )
e
Lt
1
Lt
(Lt )2 2!
(Lt )3 3!
(Lt )n n!
78
(4)考虑检测器和开关可靠性的系统
Rs(t ) e 1t
84
85
86
87
88
89
2 全概率公式法(分解法)
90
91
92
3 检出支路法(路径枚举法)
93
94
95
4.3 系统可靠性预计
1 可靠性预计的目的
可靠性预计是指产品的设计与研制阶段,根据产品的功能 结构、工作环境以及组成产品单元的相互关系和可靠性数据, 推测产品可能达到的可靠性指标。可靠性预计是一个由局部 到整体、由小到大、由下到上的过程,是一个综合的过程。
52
• Rs1=R1R2R3 Rs2=R4R5 Rs3=1-(1-Rs1)(1Rs2) Rs4=1-(1-R6)(1R7) Rs=Rs3Rs4R8
53
• 储备模型 当采用串联模型的设计不能满足设计指标要求时,
第四章系统可靠性模型和可靠度计算
第四章系统可靠性模型和可靠度计算系统可靠性是指系统在一定时间内正常运行和完成规定任务的能力。
在系统设计和评估过程中,需要使用可靠性模型和可靠度计算方法来预测和衡量系统的可靠性。
一、可靠性模型可靠性模型是描述系统故障和修复过程的数学模型,常用的可靠性模型包括故障时间模型、故障率模型和可用性模型。
1.故障时间模型故障时间模型用于描述系统的故障发生和修复过程。
常用的故障时间模型有三个:指数分布模型、韦伯分布模型和正态分布模型。
-指数分布模型假设系统故障发生的概率在任何时间段内都是恒定的,并且没有记忆效应,即过去的故障不会影响未来的故障。
-韦伯分布模型假设系统故障发生的概率在不同时间段内是不同的,并且具有记忆效应。
-正态分布模型假设系统故障发生的概率服从正态分布。
2.故障率模型故障率模型是描述系统故障发生率的数学模型,常用的故障率模型有两个:负指数模型和韦伯模型。
-负指数模型假设系统故障率在任意时间点上是恒定的,即没有记忆效应。
-韦伯模型假设系统故障率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出一个指数增长或下降的趋势,并且具有记忆效应。
3.可用性模型可用性模型是描述系统在给定时间内是可用的概率的数学模型,通常用来衡量系统的可靠性。
常用的可用性模型有两个:可靠性模型和可靠度模型。
-可靠性模型衡量系统在指定时间段内正常工作的概率。
-可靠度模型衡量系统在指定时间段内正常工作的恢复时间。
二、可靠度计算方法可靠度计算是通过收集系统的故障数据来计算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常用的可靠度计算方法包括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Markov模型和Monte Carlo模拟方法。
1.故障树分析故障树分析是一种从系统级别上分析故障并评估系统可靠性的方法。
故障树是由事件和门组成的逻辑结构图,可以用于识别导致系统故障的所有可能性。
2.事件树分析事件树分析是一种从系统的逻辑角度来分析和评估系统故障和事故的概率和后果的方法。
事件树是由事件和门组成的逻辑结构图,可以用于分析系统在不同情况下的行为和状态。
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
6性•2设02计0/10/25
概述
• 系统的、全面的和标准化的方法—— FMECA
• FMECA的发展 • 设计阶段发现对系统造成重大影响的元部件
故障 • 设计更改、可靠性补偿
• 是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和安全性设计 分析的基础
7性•2设02计0/10/25
FMECA的概念
• 系统任务分析和功能分析
• 描述系统的任务要求及系统在完成各种功能任务时所 处的环境条件
• 任务剖面、任务阶段
• 分析明确系统中的产品在完成不同的任务时所应具备 的功能、工作方式及工作时间等
• 功能描述
• 确定故障判据
• 制定系统及产品的故障判据。选择FMECA方法等
• 故障判据 • 分析方法
5性•2设02计0/10/25
9性•2设02计0/10/25
FMECA的概念
• FMECA的作用
• 保证有组织地定性找出系统的所有可能的故障模式及 其影响,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 为制定关键项目和单点故障等清单或可靠性控制计划 提供定性依据;为制定试验大纲提供定性信息;为确 定更换有寿件、元器件清单提供使用可靠性设计的定 性信息;为确定需要重点控制质量及工艺的薄弱环节 清单提供定性信息。
过程的缺陷和 薄弱环节及其 对产品的影响 ,为生产工艺 的设计改进提
供依据。
统计FMECA
分析研究产品使用 过程中实际发生的 故障、原因及其影 响,为提供产品使 用可靠性和进行产 品的改进、改型或 新产品的研制提供 依据。
2性•2设02计0/10/25
FMECA的步骤
3性•2设02计0/10/25
上述三项因素通过评分获得。因此,首先 应给出各项因素的评分准则。
第四章 系统分析案例
10
序号
方案内容
方案特点
运输费用大,既不安全、又不可靠 油管架设成本高出三倍,沿途设加 温站难度大 方案可行,但输送了无用的海水并 增加分离工艺流程 既输油又送气,成本低、安全、可 靠,仅管道费就节约60亿美元
备注
淘汰 淘汰 淘汰 中选
方案Ⅰ 油船运输 方案Ⅱ 带加温S的油管输送
原油掺海水后 方案Ⅲ 用常规油管送
25
从这个折衷方案可以看出如下问题: 首先,整个系统线路布局没有更改,这是为了照顾 供水委员会的威信,该委员会为了保持其威望绝不会从 原定的布局后退一步的。然而该委员会认为,为了节约 费用,可以对原设计作些更改,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技术 或工程上出了什么问题。当然,纽约市的预算当局是欢 迎削减规模、节约费用的。由此可见,经过折衷后产生 的设计方案,其系统的最优化并不是占主导地位的。 其次,本系统分析的任务,如同其它系统分析一样, 只是澄清问题,指出原设计中值得更改之处。系统分析 只是提供所需用的炮弹,最后这些炮弹能否发挥作用, 除了取决于系统分析的质量外,往往还受许多因素的制 约和影响。因此,用系统分析后所取得的实际成果来评 价系统分析本身的工作价值是不合适的。
17
最后制定的目标包括如下内容: (1) 系统的总性能; (2) 市区用水的方便程度; (3) 供水的可靠性; (4) 基建和保持运行的总费用。
18
3、制定衡量效果的准则 作为估算,可采用供水压力来评价供水系统的性能。由 于静压能用来测量水的能量,所以它可转换成速度。从力学 观点说,可以用此来表示供水的质量。系统的总性能即是以 供水网络中各主要点上的压力的平均值,乘以加权因子 ( 即 每个点上所需的水量),具体地说,这个指标即是
有了总性能之后,还需要有衡量局部效果的准则。有时 为了取得所需的总性能,往往需要牺牲某些局部的性能,本 例的局部性能就是网络终端的性能。供水系统的可靠性是指 当三个主管道中的一个发生故障必须关闭时,系统的性能将 受到什么影响。
安全系统工程_第四章可靠性分析
《安全系统工程》
2. 3 不同故障发生的原因及防止对策
故障类型
现象
原因
对策
备注
初期故障 随机故障
新产品投产初期 的故障; 闲置一段时间后 故障减少; 小毛病往往引起 重大事故
多元素组成系统 的典型故障; 许多电子元件的 故障
设计错误; 制造不良; 使用方法错误; (制造责任的可能性 特别大)
《安全系统工程》
可靠度:系统或元素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 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概率
t
R(t) e0(t)dt
寿命
故障率 维修率 可用度……
1.4 可靠性的意义
是产品质量的保证 是安全生产的保证 提高经济效益 影响国家的安全和声誉
《安全系统工程》
《安全系统工程》
tf (t)dt
R(t)dt
etdt 1
0
0
0
平均故障时间
1
3 常用故《障安时全间系分统布工函程数》
3.1 指数分布
平均故障时间MTTF(Mean Time To Failure,针对不 可修复系统而言)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针对可修复系统而言)
早期故障阶段 随机故障阶段 磨损故障阶段
浴盆曲线(Bathtub curve)
3 常用故《障安时全间系分统布工函程数》
3.1 指数分布
随机故障的场合故障率为常数
(t)
故障时间分布变为指数分布:
F(t) 1 et
f (t) et
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次数
第4章可靠性设计
三、统计偏差
设计变量的技术要求是名义值加上或减去偏差。 在可靠性设计中,装置成零部件的几何尺寸一般应作 为随机变量来处理。如果已知该随机变量服从某一分 布,则其数学期望和标准差就可求得。但通常情况下, 它们的分布是不知道的。 如果零部件加工条件仅受偶然原因影响,其产品 母体的质量特征往往可以假定服从正态分布。从正态 分布的母体中随机抽取试样,测量其加工尺寸,求出 X 试样测定值的平均值,记作 。若反复取样、测试、 求取平均值,则这些试祥尺寸的乎均值 的分布仍然 X 是正态分布,且与母体间有如下关系:
dx f y y f x x dy
(4-1)
2、矩法(代数法)
3、Taylor级数展开法
二、工程材料性能数量的统计意义 工程材料性能的数据是可靠性设计的重要依据。 所谓工程材料性能是指有关其性能特征的全体,例如 强度、弹性模量、延伸率和断裂韧性等。由于材料性 能具有不确定姓,因此,它们可以用随机变量的概率 模型来捞述。所以,工程材料性能就可以用其性能特 征的概率分布和统计参数来表示。 强度是材料性能的主要指标。根据大量的统计 资料表明,材料强度的概率分布可以假定服从正态或 对数正态分布。因此,材料强度可以用其分布的平均 值和标准差(或者变异系数)来描述;另一种方法是以 rk ,以及低于该值的概率 Pk 规定的性能特征的标准值 来描述。
1、概率密度函数法 设一维随机变量x,有:
如果随机变量x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f x x 则随机变量的概牢密度函数可以写成:
y g x
已知,
其中 x g 1 g 若 x 有两个值,用 和 表示, x1 x 2 则: dx1 dx2 f y y f x x1 f x x2 (4-2) dy dy 倘若 x有n个值,则式(4—2)有n项。
第4章 系统可靠性分析=系统安全工程=东北大学
4 系统可靠性分析4.1 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可靠性作为判断、评价系统的一个重要指标,表明“系统、设备、元件等在规定的条件下和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性能”。
通常用概率来定量地描述,则“系统、设备、元件等在规定的条件下和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叫做可靠度。
系统、设备、元件等在运行过程中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的功能时,则称发生了故障。
故障的发生是人们不希望的,但同时它又是不可避免的。
对于所有有形的东西来说,故障迟早都得发生。
因此,我们只能努力使故障的发生来得尽可能地晚些,希望系统、设备、元件等尽可能地可靠工作。
系统、设备、元件等从投入使用开始到故障发生经过的时间称作故障时间。
若故障之后不能被修复,则称此故障时间为寿命。
由于造成故障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随机的,所以故障的发生也具有随机性质。
我们只能应用概率统计的方法对故障发生的规律加以研究。
从故障发生之难易的角度进行可靠性研究时,故障率是个重要的指标。
按定义,故障率是“正常工作到某时点的客体在此以后单位时间里发生故障的比率”。
在很多情况下,特别是在系统安全分析中经常使用故障率这一指标。
故障率随运行时间而变化。
按故障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有减少、一定和增加三种情况,把故障分为初期故障、随机故障和磨损故障三种类型。
例如,电子元件等产品在投入使用不久便由于制造不良等原因故障大量发生,习惯上称作初期故障阶段。
排除初期故障后故障率逐渐减少并趋于稳定,故障率稳定的阶段叫随机故障阶段。
机械零件或易损件等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故障率逐渐增加,进入磨损故障阶段。
一般的机械、设备或工业装置等既包括电子元件也包括机械零件,所以三种类型的故障都有,故障率曲线如图4.1,图中的曲线俗称浴盆(Bathtub)曲线。
人类的死亡率也具有类似的情况。
图4.2为100万人口的死亡率曲线。
人类幼儿时由于对外界抵抗力较弱,夭折率较高。
到了青壮年时死亡率较低,往往是由于意外事故等偶然的原因而丧生,死亡率近似恒定。
第四章系统可靠性分析
t n
并联模型
• 与无贮备的单个单元相比,并联可明显提高系 统可靠性(特别是n=2时)
– 当并联过多时可靠性增加减慢
1.0 0.8 0.6 n=5 n=4 n=3 n=2 n=1 t
Rs(t)
0.4
0.2
并联单元数与系统可靠度的关系
并联系统小结
并联系统的失效概率低于各单元的失效概率 并联系统的平均寿命高于各单元的平均寿命 并联系统的可靠度大于单元可靠度的最大值 并联系统的各单元服从指数分布,该系统不再服 从指数分布 随着单元数的增加,系统的可靠度增大,系统的 平均寿命也随之增加,但随着数目的增加,新增 加单元对系统可靠性及寿命提高的贡献变得越来 越小
• 即使单元故障率都是常数,但并联系统的故障率不再是 常数,而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且趋向于λ
当系统各单元的寿命分布为指数分布时,对于 n个相同 单元的并联系统,有
Rs (t ) 1 (1 e ) 1 1 1 Rs (t )dt 0 2 n
1t
e
2t
e
2 t
( 1 2 )t
1 2 t
s (t )
1e
1t
2e 1 2 e e 1t e 2t e 1 2 t
1
0
Rs (t )dt
1
1
2
1 1 2
并联模型
旁联系统
组成系统的各单元只有一个单元工作,当工作单 元故障时,通过转换装置接到另一个单元继续工 作,直到所有单元都故障时系统才故障,称为非 工作贮备系统,又称旁联系统
旁联系统与并联系统的区别
• 并联系统中每个单元一开始就同时处于工作状 态,旁联系统中仅用一个单元工作,其余单元 处于待机工作状态 • 并联系统在工作中可能失效,而旁联系统储备 单元可能在储备期内失效 • 旁联系统还取决于故障监测和转换装置的可靠 性
第4章典型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第四章典型系统的可靠性分析4.1 系统及系统可靠性框图4.1.1概述所谓系统是指为了完成某一特定功能,由若干个彼此有联系的而且又能相互协调工作的单元组成的综合体。
在可靠性研究中,按系统是否可以维修可以将系统分为不可修复系统和可修复系统。
不可修复系统是指系统一但失效,不进行任何维修或更换的系统,例如日光灯管、导弹以及卫星推进器等一次性使用的系统。
不可修复是指技术上不能修复、经济上不值得修复,或者一次性使用不必要再修复。
可修复系统是指通过修复而恢复功能的系统。
机械电子产品大多数都是可修复系统,但不可修复系统相对可修复系统来说简单得多,而且对不可修复系统的研究方法与结论也适用于可修复系统,同时是研究可修复系统的基础。
4.1.2系统可靠性框图系统是由若干个彼此有联系的而且又能相互协调工作的单元组成的综合体,因此各个单元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关系,为了分析系统的可靠性,就必须分析系统各单元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将所要分析的系统简化为合理的物理模型,然后在由物理模型进一步得到参数和设计变量的数学模型。
对于复杂产品,用方框表示的各组成部分的故障或它们的组合如何导致产品故障的逻辑图,称为可靠性框图。
可靠性框图可以用来评价产品或系统的设计布置以及确定子系统或元件的可靠性水平;可靠性框图和数学模型是可靠性预测和可靠性分配的基础。
下面通过实例来说明如何建立可靠性框图。
例4.1 如图4.1所示是一个流体系统工程图,表示控制管中的流体的两个阀门通过管道串联而成。
试确定系统类型。
图4.1两阀门串联流体系统示意图解要确定系统类型,要从分析系统的功能及其失效模式入手。
1.如果其功能是为了使液体通过,那么系统失效就是液体不能流过,也就是阀门不能打开。
若阀门1和阀门2这两个单元是相互独立的,只有这两个单元都打开,系统才能完成功能,因此,该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如图3.2a)所示。
2.如果该系统的功能是截流,那么系统失效就是不能截流,也就是阀门泄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典型系统的可靠性分析4.1 系统及系统可靠性框图4.1.1概述所谓系统是指为了完成某一特定功能,由若干个彼此有联系的而且又能相互协调工作的单元组成的综合体。
在可靠性研究中,按系统是否可以维修可以将系统分为不可修复系统和可修复系统。
不可修复系统是指系统一但失效,不进行任何维修或更换的系统,例如日光灯管、导弹以及卫星推进器等一次性使用的系统。
不可修复是指技术上不能修复、经济上不值得修复,或者一次性使用不必要再修复。
可修复系统是指通过修复而恢复功能的系统。
机械电子产品大多数都是可修复系统,但不可修复系统相对可修复系统来说简单得多,而且对不可修复系统的研究方法与结论也适用于可修复系统,同时是研究可修复系统的基础。
4.1.2系统可靠性框图系统是由若干个彼此有联系的而且又能相互协调工作的单元组成的综合体,因此各个单元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关系,为了分析系统的可靠性,就必须分析系统各单元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将所要分析的系统简化为合理的物理模型,然后在由物理模型进一步得到参数和设计变量的数学模型。
对于复杂产品,用方框表示的各组成部分的故障或它们的组合如何导致产品故障的逻辑图,称为可靠性框图。
可靠性框图可以用来评价产品或系统的设计布置以及确定子系统或元件的可靠性水平;可靠性框图和数学模型是可靠性预测和可靠性分配的基础。
下面通过实例来说明如何建立可靠性框图。
例4.1 如图4.1所示是一个流体系统工程图,表示控制管中的流体的两个阀门通过管道串联而成。
试确定系统类型。
图4.1两阀门串联流体系统示意图解要确定系统类型,要从分析系统的功能及其失效模式入手。
1.如果其功能是为了使液体通过,那么系统失效就是液体不能流过,也就是阀门不能打开。
若阀门1和阀门2这两个单元是相互独立的,只有这两个单元都打开,系统才能完成功能,因此,该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如图3.2a)所示。
2.如果该系统的功能是截流,那么系统失效就是不能截流,也就是阀门泄漏。
那么可以看到,要是系统完成预定功能,要求两个阀门至少有一个正常,因此,该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如图3.2b)所示。
a)功能是流体流通时的串联系统可靠性框图b)功能是截流时的并联系统可靠性框图图4.2 系统可靠性框图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到:对于同样一个系统,如果它所完成的功能不同,或者定义它的失效状态不同时,其可靠性框图的形式可能时不同的。
例4.2 如图4.3所示是电路中经常使用的并联电容器电路图。
从可靠性角度讨论该系统的类型。
图4.3 并联电容器系统图解:如果所设计的系统在电容器短路时失效,显然,任何一个电容器的失效均会导致该电路的失效,因此,从功能关系来看,该电容器系统的可靠性框图是一个串联系统。
如图4.4a)所示。
如果所设计的系统在电路开路时失效,显然,只有全部电容器均失效才会导致该电路的失效,因此,从功能关系来看,该电容器系统的可靠性框图是一个并联系统。
如图4.4b)所示。
图4.4 电容系统可靠性框图讨论题:一个系统由完全相同的三台设备组成,在工作期间系统的负载水平(功能)不同。
可以将这项任务分为3个阶段,各个阶段的负载情况是第一阶段必须至少有一阀门阀门输输阀门输阀门输1 2 na) 串联模型b) 并联模型1 2 n台工作,第二阶段必须至少有2台工作,第3阶段必须3台同时工作,试根据上述任务情况分别画出3个阶段所对于的可靠性框图。
4.1.3 系统类型根据单元在系统中所处的状态及其对系统的影响,系统可以分为非储备系统(串联系统)、储备系统和复杂系统。
如图4.5所示图4.5 系统的分类为了使系统工作更保险可靠,往往在系统的工作过程中使所需要的零件、部件有一定的储备,以用来改进系统可靠性。
储备系统是为了完成某一工作目的所设置的设备除了满足运行的需要外,还有一定冗余的储备的系统。
例如将某些控制系统设计成两套并联系统,或设计成同时有机械式、电气式和液压式的,只要有一套在正常工作,就能维持系统正常工作。
储备系统又可分为工作储备和非工作储备系统,又称平行冗余和开关系统。
工作储备系统是使用多个零部件来完成同一任务的组合。
在该系统中,所有的单元一开始就同时工作,但其中任一个单元(零部件)都能单独地支持整个系统工作。
也就是说,在系统中只要不是全部单元都失效,系统就可以正常运行。
有的工作储备系统要求同时有两个以上的单元正常工作,系统才能正常工作。
例如飞机有四个发动机,只要有两个发动机正常工作就能飞行,这就称为“n中取k”或“表决”系统。
非工作储备系统是指系统中有一个或多个单元处于工作状态,其余单元则处于“待命”状态,当工作的某单元出现故障后,处于“待命”状态的单元立即转入工作状态。
转入工作状态时,必须经过转换开关。
而这时就存在一个能否及时发现故障的监测问题和转换开关本身的可靠性问题。
那么,在这里我们说的“理想”开关是指开关本身完全可靠,不发生故障,且监测可靠安全。
一般来说,非工作储备系统的可靠度要高于工作储备系统。
这是因为工作储备系统虽然每个单元均在不满负荷状态下运行,但它们毕竟在运行,设备的损耗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
而非工作储备系统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但非工作储备系统存在着何时启用“待命单元”的监测及“待命单元”启动投入运行的“开关”可靠性问题。
因此,“非工作储备”比“工作储备”可靠性高的结论是假定单元在储备期不失效,并且在系统监测故障完全准确及时和转换开关“理想”的条件下得出的。
实际上,开关的可靠度问题总是存在的。
4.2 不可修复系统的可靠性分析4.2.1 串联系统(非储备系统)可靠性模型设由n 个部件组成的系统,其中任何一个部件发生故障,系统即出现故障,或者说只有全部部件都正常系统才能正常,这样的系统称为串联系统,其可靠性框图如图4.6所示。
图4.6 串联系统可靠性框图假定第i 个部件的寿命为i x ,可靠度为(),(1,2,...,)i i R P x t i n =>=,并假定随机变量1x ,2x ,…,n x 相互独立,若初始时刻t=0,所有部件都是新的,且同时开始工作。
根据串联系统的定义,系统的寿命为:12min{,,...,}s n X x x x = (4.1) 于是系统的可靠度为:12()(){min(,,...,)}s s n R t P X t P x x x t =>=>1211{,,...,}{}()nn i i n i i P x t x t x t P x t R t ===>>>=>=∏∏ (4.2)上式表明:一个由独立部件组成的串联系统的可靠度等于组成该系统各个部件的可靠度之积。
如果第i 个部件的失效率为i λ,则系统的可靠度为:0010()()()1()n t t t i i s i n t dt t dt t dt s i R t e e e λλλ=---=∑⎰⎰⎰===∏ (4.3) 故系统的故障率为: 1()()n s i i t t λλ==∑ (4.4)上式表明:一个由独立部件组成的串联系统的失效率等于组成该系统所有部件的失效率之和。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关于串联系统的结论:①串联系统的可靠度低于组成系统的每个部件的可靠度,且随着串联部件数目的增加而迅速下降。
因此在设计串联系统时,应当选择较高可靠度的元件,并尽量减少串联的元件数。
②串联系统的失效率大于该系统的每个部件的失效率。
③若串联系统的各个部件都服从指数分布,则该系统寿命也服从指数分布。
例4.3 某数控机床数控系统由50片集成电路芯片组成,它们分别安装在两块电路板上,每块板平均有80个插件接头,每片芯片上有25个焊点和15个金属化孔。
设各部件均服从指数分布:集成电路芯片的故障率为7110-⨯,焊点的故障率为9110-⨯金属化孔的故障率为9510-⨯插件接头的故障率为8110-⨯,求系统工作8小时的可靠度和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解:数控系统中各部件是串联组成的,利用串联系统模型可以得到79981()()5010502510501551028010ns i i t t λλ----===⨯+⨯⨯+⨯⨯⨯+⨯⨯∑51.1610-=⨯因此系统的可靠度为551.161089.2810(8)0.999907s t s R t e e e λ----⨯⨯-⨯=====系统的平均寿命为51186206.91.1610S MTTF h λ-===⨯ 4.2.2 工作储备系统可靠性模型4.2.2.1并联系统设系统由n 个部件组成,若只有当系统所有部件都失效,系统才丧失其规定功能,或者只要有一个部件正常工作,系统就能完成其规定的功能,这种系统称为并联系统。
并联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如图4.7所示。
图4.7 并联系统可靠性框图假定系统的第i 个部件的寿命为i x ,可靠度为(),(1,2,...,)i i R P x t i n =>=,并假定随机变量1x ,2x ,…,n x 相互独立,若0初始时刻t=0,所有部件都是新的,且同时开始工作。
根据串联系统的定义,系统的寿命为:12max{,,...,}s n X x x x = (4.5) 于是系统的可靠度为:12()(){max(,,...,)}s s n R t P X t P x x x t =>=>121211{max(,,...,)}1{,,...,}1[1()]n n ni i P x x x t P x t x t x t R t ==-≤=-≤≤≤=--∏ (4.6)上式表明:一个由独立部件组成的并联系统的可靠度高于组成该系统任何一个部件的可靠度。
由式(4.6)可以看出并联系统的累积失效概率为:1()()ni i F t F t ==∏ (4.7)即并联系统的失效概率为各组成系统的部件的失效概率之积。
当部件的寿命服从参数为i λ的指数分布,即(),1,2,...,i t i R t e i n λ-==,则系统的可靠度为:1()1(1)i nt s i R t e λ-==--∏=1211()()(...)1111.........(1)n i i j j j ji i i i n t t t t n i i j n j j n ee e e λλλλλλλ=--+-+++--=≤≤≤≤≤≤≤∑-++++-∑∑∑ (4.8)积分上式得系统的平均寿命为:11112111...(1)...n n i i j n i i jn MTTF λλλλλλ-=<<<=-++-⋅++++∑∑ (4.9) 由上述分析可知:①并联系统的失效概率低于各部件的失效概率;②并联系统的平均寿命高于各部件的平均寿命;③并联系统的可靠度大于部件可靠度的最大值;④并联系统的各部件服从指数寿命分布,该系统不再服从指数寿命分布;⑤随着部件数n 的增加,系统的可靠度增大,系统的平均寿命也随之增加但随着部件数目的增加,新增加部件对系统可靠性及寿命提高的贡献变得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