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2地下室消防设计

合集下载

地下室的消防安全与逃生通道设计

地下室的消防安全与逃生通道设计

地下室的消防安全与逃生通道设计地下室的消防安全对于建筑的整体安全非常重要。

由于地下室一般位于地下深处,并且通常没有自然光线,一旦发生火灾,烟雾和火焰的传播速度会很快。

因此,地下室的设计需要考虑消防安全以及合理的逃生通道设计。

本文将探讨地下室的消防安全与逃生通道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设计地下室的逃生通道。

地下室的消防安全是指在火灾发生时,确保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从地下室逃生,并将火势控制在可控范围内的措施。

在地下室的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以下几点:1. 充足的应急出口:地下室应该配备足够数量和规格的应急出口,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人员能够快速离开。

应急出口的位置应合理分布,方便人员迅速找到,并且不受火灾区域的影响。

2. 独立的逃生通道:地下室的设计应考虑设置独立的逃生通道,以免被火势阻断。

逃生通道应具备良好的防火隔离能力,并且应保持畅通无阻,以便人员快速撤离。

3. 逃生设施的设置:除了应急出口和逃生通道,地下室的消防安全还应考虑设置其他逃生设施,例如紧急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

这些设施可以帮助人员迅速发现火灾,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除了以上几点,地下室的消防安全还需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演练,并保持良好的维护状态。

特别是对于应急出口和逃生通道,应及时清理和维修,以确保其正常使用。

关于地下室的逃生通道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设计合理的通道路径:逃生通道应避开设备和杂物,并保持畅通无阻。

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下室结构和布局,并确定最短最直接的逃生路径。

2. 设置足够的标识和照明:由于地下室一般没有自然光线,逃生通道需要设置足够的标识和照明设施,以便人员在烟雾中迅速找到逃生通道。

标识应清晰易懂,并且可以在黑暗中清晰可见。

3. 考虑疏散容量和安全出口数量:地下室的逃生通道设计应根据地下室使用人数和面积来确定疏散容量和安全出口的数量。

通常应根据当地相关规定进行计算,并确保足够的安全出口供人员逃生使用。

4. 考虑人员特殊需求:在地下室的逃生通道设计中,还应考虑到人员特殊需求,例如老年人、儿童或残障人士。

地下室消防规范

地下室消防规范

地下室消防规范地下室作为建筑物的一部分,由于其特殊的位置和环境,消防问题至关重要。

为了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地下室的消防设计和施工必须遵循严格的规范。

首先,我们来谈谈地下室的防火分区。

防火分区是将建筑物划分成若干个区域,以限制火灾的蔓延。

对于地下室而言,防火分区的面积有着明确的规定。

一般来说,每个防火分区的面积不应超过 500 平方米。

如果地下室设置了自动灭火系统,防火分区的面积可以适当增加。

防火分区之间应采用防火墙、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设施进行分隔,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地阻止火势的蔓延。

在地下室的消防设施方面,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这种系统能够在火灾初期迅速喷水灭火,有效地控制火势。

喷头的布置应根据地下室的面积、形状和使用功能进行合理设计,确保覆盖到每个角落。

同时,要定期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其在关键时刻能够正常工作。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也是地下室消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烟雾探测器、温度探测器等设备,能够及时发现火灾的迹象,并发出警报。

报警系统应与消防控制中心相连,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

此外,地下室还应配备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方便人员在发现火灾时能够及时报警。

疏散通道是保障人员安全疏散的关键。

地下室的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无阻,宽度应满足人员疏散的要求。

疏散楼梯的设置应符合规范,楼梯间应采用防火分隔措施,并设置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在疏散通道的出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引导人员迅速疏散到安全区域。

地下室的防烟排烟系统也不容忽视。

火灾发生时,烟雾是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必须设置有效的防烟排烟设施,将烟雾及时排出室外,为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创造有利条件。

防烟分区的划分应合理,排烟风机的风量和风压应满足要求。

在地下室的装修材料选择上,也有严格的防火要求。

应选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减少火灾的荷载。

电线电缆的敷设应符合防火规定,避免因电气故障引发火灾。

地下室消防施工方案

地下室消防施工方案

地下室消防施工方案1. 引言地下室是建筑物中易受火灾威胁的区域之一,因此,消防设备和施工方案的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地下室消防施工方案进行详细探讨,包括消防设备的布置、消防通道的规划以及应急疏散措施等方面。

2. 消防设备布置地下室的消防设备布置应根据地下室的平面布局和面积大小进行合理设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消防设备布置措施:•火灾报警系统:地下室应配备可靠的火灾报警系统,包括烟感、温感、手动报警按钮等设备。

报警系统应与监控中心相连,以及时传达火灾信息。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地下室应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包括喷头、供水管道和水泵等组成部分。

喷头的布置应覆盖地下室内的所有区域,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灭火。

•灭火器设备:地下室的每个房间和走廊应配置灭火器设备,便于人们在火灾发生时及时控制火势。

常见的灭火器设备有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3. 消防通道规划地下室的消防通道规划至关重要,可以提供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的通道。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消防通道规划方案:•设置足够数量的紧急疏散楼梯:地下室应设置足够数量的紧急疏散楼梯,位于不同区域之间,以确保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撤离。

楼梯的设计应符合消防安全标准,并配备紧急照明设备。

•排烟系统:地下室应配置排烟系统,以排除火灾时产生的浓烟。

排烟系统应设计合理,能够将烟雾迅速排出地下室,确保人员的安全疏散。

•通道宽度和高度:地下室的通道宽度和高度应符合消防安全标准。

通道的宽度应能够容纳足够数量的人员,并且保持畅通,通道的高度应能够满足逃生时的安全要求。

4. 应急疏散措施地下室消防施工方案中应包含应急疏散措施,以确保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迅速、安全地撤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急疏散措施:•疏散计划和演练:地下室应制定详细的疏散计划,并定期进行演练。

疏散计划应包括疏散路线、集合点和人员组织等内容,演练可以提高人员对疏散流程的熟悉程度,提高应对火灾的能力。

•标识和指示灯:地下室的疏散路线应设置清晰的标识和指示灯,以便人员能够快速找到疏散通道。

地下室消防设计(一)

地下室消防设计(一)

地下室消防设计(一)地下室消防设计(一)是关于地下室消防方案的一个详细文档。

地下室是建筑物中重要的功能空间之一,为确保地下室的安全性和防火性能,合理的消防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地下室消防设计的相关内容。

引言概述:地下室是一种特殊的建筑结构,在设计消防方案时需要考虑地下空间特有的风险和难度。

地下室消防设计旨在保护地下室内的人员安全和财产不受火灾威胁,同时为消防人员提供足够的便利性和安全条件。

本文将就地下室消防设计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地下室消防设计的基本原则1.1 规划布局合理性1.2 防火隔离与分区设计1.3 逃生通道与疏散设计1.4 系统工程与设备布置1.5 应急救援预案制定二、地下室消防设施及装备选择2.1 灭火器材的选择2.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2.3 火灾报警系统的建设2.4 排烟系统的设计2.5 应急照明和安全出口设施的布置三、地下室消防通道与逃生设计3.1 通道的设计和规划3.2 通道的材料和阻燃性能要求3.3 防烟门和防烟窗的设计3.4 疏散楼梯的设置与安全标准3.5 紧急疏散设备和逃生绳索的配备四、地下室防火隔墙及防火阻拦设施设计4.1 防火墙的选材与布置4.2 防火隔墙的规划与设计4.3 防火门、防火窗的选择4.4 防火板、防火涂料的应用4.5 防火阻燃涂料的喷涂及施工标准五、地下室消防演练与人员培训5.1 消防演练计划的制定5.2 演练场地和装备的准备5.3 演练过程与注意事项5.4 消防人员培训的重要性5.5 消防安全教育的常规措施总结:地下室消防设计对于保障地下室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从地下室消防设计的基本原则、消防设施及装备选择、消防通道与逃生设计、防火隔墙及防火阻拦设施设计、消防演练与人员培训等五个大点进行了详细阐述。

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确保地下室的消防安全性能。

地下室消防疏散设计方案

地下室消防疏散设计方案

D
火势蔓延途径:通风系 统、电缆井、管道等
F
环境因素:高温、潮湿 等
火灾危险源控制
01
电气设备:定期检查维 护,防止短路、过载等 故障
02
易燃易爆物品:分类存 放,远离火源,保持通 风
03
吸烟管理:禁止在室 内吸烟,设置吸烟区
04
消防设施:配备灭火器、 消防栓等消防设施,定 期检查维护
火灾危险源消除
02 消防栓:使用时,先打开消防栓箱,取出消防水带,连接 消防栓和水枪,打开消防栓阀门,然后对准火源喷射。
03 消防报警器:使用时,按下报警按钮,等待消防人员到 达现场。
04 消防逃生面具:使用时,戴上面具,打开氧气瓶阀门, 然后按照逃生路线撤离现场。
消防设施维护保养
定期更换消防器材, 如灭火器、消防栓
04
适应不同人群:考虑残疾人、老人、儿童 等特殊人群的需求,提供无障碍疏散设施
消防疏散设施要求
消防通道:保持畅通, 无障碍物
消防出口:设置明显标 志,易于识别
消防照明:保证疏散通 道和出口的照明
消防设施:配备灭火器、 消防栓等消防设施
消防报警系统:设置火 灾报警器和消防广播系

消防培训:定期进行消防 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消
2
火灾隐患识别
01
易燃物品:如汽油、油 漆、酒精等
03
消防设施:如灭火器、 消防栓、消防通道等
良等
04
人为因素:如吸烟、乱 堆乱放、违规操作等
火灾隐患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 加强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员工消防意识 制定消防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 加强防火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火灾隐患 保持消防通道畅通,确保人员疏散通道畅通无阻 加强电气设备管理,防止电气火灾事故发生

地下室消防规范

地下室消防规范

地下室消防规范地下室作为建筑物的一部分,其消防规范至关重要。

这不仅关系到地下室自身的安全,也影响着整座建筑以及其中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首先,我们来谈谈地下室的防火分区划分。

防火分区是指采用防火分隔措施划分出的、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区域。

对于地下室而言,其防火分区的面积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执行。

通常来说,地下一层的每个防火分区面积不应超过 500平方米,如果设置了自动灭火系统,可增加一倍。

而地下二层及以下,每个防火分区面积则不应超过 400 平方米,同样,在设置自动灭火系统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大。

地下室的安全疏散也是消防规范中的重点。

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无阻,宽度要满足人员疏散的要求。

疏散楼梯的设置数量和位置应合理,确保人员能够迅速、安全地撤离。

楼梯的宽度和坡度也有相应的标准,一般来说,楼梯宽度不应小于11 米,坡度不宜过大,以方便人员行走。

同时,疏散楼梯间应采用防烟楼梯间或封闭楼梯间,并设置相应的防烟设施。

消防设施的配备更是地下室消防的关键。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其喷头的布置要覆盖到地下室的各个角落,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喷水灭火。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也应安装,能够及时发现火灾并发出警报,通知人员疏散。

此外,消火栓系统也要按照规定设置,保证灭火时有足够的水源。

地下室的装修材料选择也需符合消防规范。

应选用不燃或难燃材料,避免使用易燃材料。

比如,墙面、地面和天花板的装修材料都应具有一定的防火性能,以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和降低火灾蔓延的速度。

通风和排烟系统对于地下室的消防安全同样重要。

良好的通风可以降低火灾发生的风险,而有效的排烟系统则能够在火灾发生时排除烟雾,为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创造有利条件。

排烟口的设置、排烟风机的性能以及排烟管道的布置都要符合规范要求。

在地下室的日常使用中,消防安全管理也不能忽视。

要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制度,明确责任,定期进行消防检查和维护,确保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

地下室防火设计要求

地下室防火设计要求

地下室防火设计要求
地下室是建筑物中容易引发火灾的区域之一,因此在地下室的设计中,防火安全必不可少。

本文将从地下室防火设计的要求入手,探讨
如何有效地提升地下室的防火安全性。

首先,地下室的防火设计要求包括合理的通风系统。

通风系统对于
地下室的防火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将烟气排除,减少火灾蔓延的可能性。

因此,地下室的通风系统应当合理设计,保证能够迅速排出烟气,维持空气清新。

其次,地下室的防火设计要求还包括有效的消防设施。

消防设施是
地下室防火的重要保障,包括灭火器、消防栓、喷淋系统等。

这些设
施应当按照规定数量和标准设置,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进行灭
火和疏散。

此外,地下室的防火设计还应考虑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

选用具有
良好防火性能的建筑材料可以有效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和燃烧速度,保障地下室的安全。

最后,地下室的防火设计还应当考虑人员疏散通道和避难场所的设置。

合理设置疏散通道和避难场所,可以在火灾发生时及时疏散人员,减少伤亡。

因此,在地下室的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疏散通道和避难
场所的设置。

综上所述,地下室的防火设计要求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通风系统、消防设施、建筑材料和疏散通道等。

只有全面考虑这些方面,才能有效提升地下室的防火安全性,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下室的消防设施规划与布置

地下室的消防设施规划与布置

地下室的消防设施规划与布置随着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地下室已不再是仅供储物和停车的地方,而逐渐成为商业、居住和办公等多功能活动场所。

然而,地下室的消防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地下室消防设施的规划与布置,以确保地下室的消防安全。

一、地下室的消防设施规划1. 灭火系统地下室灭火系统是地下室消防设施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规划地下室消防设施时,应充分考虑地下室的用途和面积,选择适宜的灭火系统。

常见的灭火系统包括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和泡沫灭火系统等。

根据地下室的特点,还可以考虑设置防排烟系统和防火卷帘门等。

2. 疏散通道地下室的疏散通道是保证人员在火灾发生时安全疏散的关键设施。

疏散通道应设置合理、明确且畅通无阻。

地下室的疏散通道应具备防火隔离功能,以防止火势蔓延。

同时,应设置足够数量的应急照明设施,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人们能够清晰地看到疏散通道。

3. 火灾报警系统地下室火灾报警系统是地下室消防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及时发现火灾并发出警报以提醒人们采取相应的疏散和灭火措施。

考虑到地下室的特殊环境,火灾报警系统应采用可靠性高、灵敏度强的探测器,并与其他消防设施实现联动作用。

二、地下室的消防设施布置1. 灭火设备布置地下室的消防设备应布置在易于操作、便于取用的位置,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进行灭火。

消防设备包括灭火器、灭火器柜、消防栓等。

在地下室的各个区域、走廊和疏散通道等位置,应根据需要进行合理布置,确保设备的易用性和可及性。

2. 安全标识标志为了提醒人们熟悉地下室的消防设施设备和疏散通道,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标志。

这些标识标志可包括消防器材标识、疏散通道标识、应急出口标识等。

标识标志应具备清晰可辨识、耐用不褪色的特点,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指引人们进行疏散和灭火。

3. 电气线路布置地下室的电气线路布置直接关系到火灾安全。

电气线路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合理配置电箱、开关和插座等设备。

地下室消防设计

地下室消防设计

三、地下车库
1、出入口设计 (1)出入口数量及间距: a.汽车出入口,在下列情况下可以设1个出入口: (a)小型汽车库可设1个单车道出入口; (b)小于100辆车的地下汽车库设一双车道(或两个单车道出入口)。 b.除以上情况外,均设不少于2个出入口,各车辆出入口的净距应大于15米: (a)中型汽车库(即51-300辆),车辆出入口不少于1个双车道和1个单车道出入口; (b)大型汽车库(即301-500辆),车辆出入口不少于2个双车道出入口; (c)特大型汽车库(大于500辆),不少于3个,且应设人流专用出入口。 (2)出入口宽度,单向行驶不少于4米,双向行驶不少于7米。
• 当坡道坡度大于10%时,在坡道上下方变坡位置应设置缓坡段。这是因为,当车辆穿过底部变坡点时,由于 惯性引起车辆前端或后端擦地;而坡道顶部若不设缓冲坡,驾驶员视测距离受限,穿越争坡的变化使加强 员与乘客感不到适。因此,坡道应逐步渡到较平的楼板面。缓坡段的坡度为坡道坡度的1/2,直线坡道缓坡 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3.6m,曲线坡道不应小于2.4m。
防火部位
A 防火分区A
60m 疏散梯
防火分区B
B 防火分区A
功能房
a b
60m
疏散梯
防火分区B a+b≤60m
b、商业:对于地下商业的安全疏散,
根据2000㎡一个防火分区划分之后, 每个防火分区设置不少于2个安全出 口,其室内任意一点至安全出口的直 线距离不大于30米,设置自动喷水灭 火系统时,室内任一点至安全出口的 安全疏散距离可增加25%,见建规 5.5.17.4条。也就是说每个防火分区 至少保证2个疏散口,在设置自动喷 水灭火系统时,室内任意一点至疏散 口距离保证不超过37.5米。
地下车库设计 地下室消防设计

地下室防火设计

地下室防火设计

地下室防火设计在现代建筑中,地下室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不仅可以作为停车场、储藏室,还可能被用作商业场所、娱乐设施甚至是居住空间。

然而,由于地下室相对封闭的环境和特殊的结构特点,火灾一旦发生,其后果往往十分严重。

因此,地下室的防火设计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建筑物的整体安全。

地下室火灾的特点与危害地下室火灾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这使得防火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

首先,地下室通风条件较差。

新鲜空气难以进入,火灾产生的烟雾和有害气体难以排出,容易在短时间内积聚,增加了人员窒息和中毒的风险。

其次,地下室的疏散通道相对有限。

人们在逃生时可能会遇到阻碍,尤其是在烟雾弥漫的情况下,容易迷失方向。

再者,火灾在地下室蔓延速度较快。

由于空间相对封闭,热量和火焰容易在有限的空间内积聚和传播,导致火势迅速扩大。

地下室火灾的危害极大。

它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还可能导致人员伤亡。

高温、烟雾和有毒气体对人体的伤害可能是致命的。

而且,火灾后的修复工作也十分艰巨,会给建筑物的使用和经济带来长期的影响。

地下室防火设计的原则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地下室火灾,防火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预防为主通过合理的布局、材料选择和设备安装,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例如,避免在地下室存放易燃、易爆物品,选用防火性能良好的建筑材料。

2、分区控制将地下室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分区,限制火灾的蔓延范围。

每个防火分区应具有独立的防火分隔设施,如防火墙、防火门等。

3、安全疏散确保地下室有足够数量、宽度和畅通的疏散通道,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使人员能够在火灾发生时迅速、安全地撤离。

4、消防设施配备安装完善的消防设施,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等,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发现并进行扑救。

地下室防火设计的具体措施1、建筑结构与材料地下室的建筑结构应具有足够的耐火性能。

防火墙应采用不燃烧体材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规定要求。

楼板、楼梯等承重构件也应满足相应的耐火等级。

地下室防火设计(一)

地下室防火设计(一)

地下室防火设计(一)引言概述:地下室作为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防火设计方面具有特殊的需求。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消防设施、通风与疏散等方面,详细阐述地下室防火设计的重要性和相关要点。

正文:一、建筑结构的防火设计1. 地下室的抗火墙设置及尺寸要求2. 抗火楼梯及应急通道的布置和规划3. 地下室的外墙防火材料选择和防火隔离要求4. 地下电缆与管线的防火保护措施5. 地下室的防火分区设计与防火门的选择和设置二、消防设施的设计1. 灭火系统的布置和选择: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等2. 灭火器的种类与数量计算3. 视频监控与火灾报警系统的设置4. 应急照明与安全出口标识的规划5. 自动灭火装置的选择和布置三、通风与疏散的设计1. 地下室通风系统的设计与布置2. 排烟系统的设置及其在火灾中的应用3. 疏散通道的宽度和临时疏散设备的设置4. 疏散楼梯的规划与消防通道的保护要求5. 应急疏散演练的制定与执行四、灭火逃生设备的配置1. 灭火器的种类及放置位置的选择2. 跳水器和防烟面具等个人防护装备的配备与存放3. 灭火器材和应急灭火装置的定期维护和检修4. 紧急通话设备的设置及其使用方法培训5. 紧急疏散通道的清晰标识与维护五、地下室防火设计的总结地下室是建筑物中容易发生火灾和蔓延的区域,合理的防火设计是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设计中应注重建筑结构的防火设计、消防设施的配置、通风与疏散系统的规划和灭火逃生设备的合理选择。

通过综合应用这些要点,可以有效地提高地下室的防火安全性能。

总结:本文从建筑结构、消防设施、通风与疏散、灭火逃生设备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地下室防火设计的相关要点。

通过合理的防火设计和配置,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并保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在进行地下室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防火需求,并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地下室的消防系统设计与安全预防措施

地下室的消防系统设计与安全预防措施

地下室的消防系统设计与安全预防措施地下室是一种特殊的建筑空间,其防火与安全问题具有较高的风险性。

为了保障地下室的安全,消防系统设计与安全预防措施必不可少。

本文将探讨地下室的消防系统设计与安全预防措施。

一、地下室消防系统设计地下室消防系统的设计应该基于对地下室火灾的风险评估。

具体而言,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火灾报警系统:地下室应该安装火灾报警系统,能够及时检测到火灾的发生并发出警报。

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火灾对人员和财产造成的损害。

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地下室应该配备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能够在火灾发生时自动启动并喷射水雾进行灭火。

这种系统可以快速响应火灾,有效控制火势的蔓延。

3. 气体灭火系统:由于地下室通常是密闭空间,传统的水雾灭火系统可能不适用。

这时可以考虑使用气体灭火系统,如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等。

这些气体灭火系统通过抑制火焰中的氧气来达到灭火的目的。

4. 疏散通道与逃生设施:地下室的疏散通道和逃生设施至关重要。

在地下室设计中,应该合理设置疏散通道,保证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而安全地疏散。

此外,应在地下室设立适当的标志和照明设施,以便人员能够清晰辨识并找到疏散通道和逃生出口。

二、地下室的安全预防措施除了消防系统设计外,地下室还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预防措施,以避免火灾的发生或减少其危害。

1. 定期检查与维护:地下室的消防设备和设施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同时,还需要对电气设备和线路进行定期检查,修复可能存在的火灾隐患。

2. 定期演练:定期进行火灾应急演练,提高地下室人员的火灾应对能力。

演练中应包括火灾报警、疏散逃生、使用灭火器等方面的训练,使人员能够在火灾发生时快速而冷静地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3. 防火材料与阻燃处理:地下室的装修材料应选择符合防火标准的材料,减少火灾扩散的可能性。

同时,可以对木质家具和装饰进行阻燃处理,提高其耐火性能。

4. 烟雾探测器与灭火器:地下室应配备足够数量的烟雾探测器和灭火器。

地下室消防疏散设计方案

地下室消防疏散设计方案

地下室消防疏散设计方案1. 背景介绍地下室消防疏散设计方案是针对地下建筑物中可能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而制定的预案,旨在保障地下建筑内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地下室作为密闭空间,一旦发生火灾,疏散会面临更大挑战,因此需要科学合理的疏散设计方案来应对突发情况。

2. 设计原则•安全性原则:确保疏散设计方案符合建筑消防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最大程度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快速疏散原则:设计方案应便于人员迅速疏散到地面或安全出口,减少逃生时间。

•有效性原则:确保疏散设计方案在实际火灾情况下能够有效展开,避免瓶颈和堵塞。

•智能化原则: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疏散指示灯、声光报警系统等,提高疏散效率。

3. 设计内容3.1 疏散通道设计地下室疏散通道应满足以下要求: - 宽度:通道应保持足够宽度,方便人员疏散,一般不低于规定标准。

- 无障碍:通道应尽量避免设置障碍物,确保顺畅疏散。

- 疏散标识:在通道上设置清晰的疏散标识,方便人员辨认。

- 照明:通道应保证充足照明,特别是停电情况下应有备用电源。

3.2 安全出口设置•数量:地下室应设置足够数量的安全出口,以应对不同火灾情况。

•位置:出口位置应合理设置,避免设在火灾易发区域。

•灭火器设置:出口处可配备干粉灭火器,以应对初期火灾。

3.3 声光报警系统•安装位置:应在地下室各个角落和通道设置声光报警器,提醒人员注意火灾情况。

•检测系统:可设置烟雾探测器和温度探测器,实时监测火灾情况。

3.4 疏散演练定期组织地下室人员进行疏散演练,训练人员疏散的正确姿势和逃生技巧,提高应对火灾的应急能力。

4. 结语地下室消防疏散设计方案的制定对于保障地下室人员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实施,能够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有效地保障人员的逃生安全。

期望地下室的管理单位能认真执行设计方案,配合消防部门的监督检查,确保地下室消防工作的可持续改进和提升。

地下室的消防安全设计与设施

地下室的消防安全设计与设施

地下室的消防安全设计与设施地下室作为建筑物中的重要空间之一,其消防安全设计与设施的规划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地下室消防安全设计的必要性、注意事项,以及必备的消防设施。

一、地下室消防安全设计的必要性地下室一般用作储存、停车场、商场、娱乐场所等,人员流动频繁,火灾隐患高。

因此,地下室的消防安全设计具有以下必要性:1.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地下室内的火灾一旦发生,煙雾和火焰会迅速蔓延,给人员逃生带来威胁。

消防安全设计通过提供逃生通道和疏散标记等措施,确保人员及时疏散,减少伤亡。

2.防止财产损失:地下室内通常存放有贵重物品、机械设备等财产,一旦火灾发生,可能造成巨大财产损失。

消防安全设计通过提供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及早探测和扑灭火灾,减少财产损失。

3.保证建筑的结构安全:地下室火灾会对建筑的结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影响建筑物的整体安全。

消防安全设计通过合理布置防火隔离、采取耐火材料等措施,阻止火势蔓延,保证建筑的结构安全。

二、地下室消防安全设计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地下室消防安全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合理规划逃生通道:地下室消防逃生通道应该合理规划,保证人员顺利疏散。

通道宽度、通道门的数量和位置等都需要符合相关法规标准,并在实际情况中进行评估,以确保能够容纳地下室内的人员流量。

2.设置明显的疏散标记:在地下室中,安装明显的疏散标记非常重要,以便在火灾发生时指导人员快速疏散。

这些标记应该使用耐火材料制作,颜色醒目,充分考虑到地下室的特殊环境。

3.选用适合的消防门窗:地下室的消防门窗是阻隔火势蔓延的重要设施。

消防门窗应采用具备一定耐火时间的材料制作,保持密封性能,以防止火灾烟气扩散。

4.设置自动火灾报警系统:地下室中设置自动火灾报警系统能够及时发现火灾,并触发消防设施的启动。

火灾报警系统应涵盖各个区域和楼层,并与消防控制中心实现联动,确保火灾能及时得到处理。

三、地下室必备的消防设施为了提高地下室的火灾安全性,以下是一些地下室必备的消防设施: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最常见的消防设施之一。

地下室防火设计(二)

地下室防火设计(二)

地下室防火设计(二)引言概述:地下室防火设计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本文将重点讨论地下室防火设计的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

通过五个主要方面的阐述, 包括材料选择、疏散通道、防火门窗、消防设施和定期检查,希望能够为地下室防火设计提供有益的指导。

正文:一、材料选择:1.1 选择耐火性能好的材料,如石膏板、钢结构。

1.2 确保材料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如耐火等级要求。

1.3 避免使用易燃材料,如木材和可燃塑料。

二、疏散通道:2.1 设计合理的疏散通道布局,确保人员疏散的通畅。

2.2 设置足够数量的疏散通道,根据地下室使用人数进行合理的估算。

2.3 确保疏散通道的宽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以便人员迅速疏散。

三、防火门窗:3.1 安装防火门窗,以减少火势传播的可能性。

3.2 选择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防火门窗,并确保其耐火性能。

3.3 定期检查和维护防火门窗,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防火能力。

四、消防设施:4.1 安装消防水源和灭火设备,如消防栓和灭火器。

4.2 定期维护和检查消防设施,确保其正常使用。

4.3 配备自动报警系统和烟雾探测器,以及对应的紧急撤离指引。

五、定期检查:5.1 制定定期检查计划,确保地下室防火设施的正常运行。

5.2 检查和测试防火门窗、消防设施和疏散通道是否完好有效。

5.3 确保消防设施的消防通道畅通无阻。

5.4 更新消防设施和相关设备,以满足最新的防火标准。

总结:地下室防火设计的重要性不能被低估。

通过正确选择材料、合理设计疏散通道、安装防火门窗、配备消防设施并定期检查,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火灾发生时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建筑设计与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地下室防火设计,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建筑物地下室防火设计原则

建筑物地下室防火设计原则

建筑物地下室防火设计原则地下室作为建筑物的重要部分,其防火设计至关重要。

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地下室的防火安全问题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合理的解决。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地下室防火设计的原则。

首先,地下室的结构设计应考虑到防火的需要。

地下室的结构材料应选择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的材料,如混凝土、砖石等。

同时,地下室的结构设计应合理布置防火隔离带,以防止火势蔓延。

防火隔离带的设置应符合相关的防火标准和规范要求,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地隔离火源,减少火势的蔓延。

其次,地下室的通风设计也是防火设计的重要方面。

合理的通风系统可以有效地排除地下室内的有害烟气和热量,减少火灾对人员和财产的危害。

地下室的通风系统应设置独立的排烟口和排烟风机,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排除烟气,保持逃生通道的畅通。

此外,地下室的电气系统设计也是地下室防火设计的重要内容。

地下室的电气线路应采用防火电缆,电气设备应选择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的产品。

同时,地下室的电气线路应合理布置,避免线路过载和短路等问题,以减少火灾的发生。

另外,地下室的疏散通道设计也是地下室防火设计的重要方面。

地下室的疏散通道应设置合理的宽度和数量,保证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疏散。

疏散通道的出口应设置明显的标识和照明设备,以便人员能够迅速找到逃生通道。

此外,地下室的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得堆放杂物和阻挡物,以确保逃生通道的畅通。

最后,地下室的消防设施设计也是地下室防火设计的重要内容。

地下室应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灭火器、消防栓等。

消防设施的设置应符合相关的防火标准和规范要求,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报警和进行初期扑救。

综上所述,地下室防火设计的原则包括结构设计、通风设计、电气系统设计、疏散通道设计和消防设施设计等方面。

在地下室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防火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地下室的防火性能达到要求,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下室消防疏散设计

地下室消防疏散设计

地下室消防疏散设计地下室作为建筑物的一部分,其消防疏散设计至关重要。

由于地下室通常位于地下,环境相对封闭,一旦发生火灾,烟雾和热量难以扩散,人员疏散难度较大。

因此,科学合理的消防疏散设计是保障地下室人员生命安全的关键。

一、地下室火灾的特点地下室火灾与地上建筑火灾相比,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地下室的通风条件较差,火灾产生的烟雾和有毒气体难以排出,容易迅速积聚,对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其次,地下室的出入口相对较少,人员疏散通道有限,容易造成拥堵和踩踏事故。

此外,火灾时地下室的温度会迅速升高,火势蔓延较快,给灭火和救援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地下室消防疏散设计的原则1、安全性原则消防疏散设计的首要目标是确保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安全、迅速地疏散到安全区域。

设计应充分考虑人员的疏散能力和心理特点,提供清晰、明确的疏散指示和安全通道。

2、合理性原则疏散通道、楼梯、安全出口等的设置应符合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人员分布情况,布局合理,避免出现过长、过窄或过于复杂的疏散路线。

3、经济性原则在满足消防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消防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成本,提高设计的经济性。

三、地下室消防疏散设施的设计1、疏散楼梯疏散楼梯是人员疏散的主要通道,其数量、宽度和位置应根据地下室的面积、人员数量和防火分区等因素确定。

楼梯应采用防烟楼梯间或封闭楼梯间,并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以保证楼梯间内的安全。

2、安全出口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设置两个安全出口,且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m。

安全出口的宽度应根据人员疏散流量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 14m。

3、疏散通道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无阻,宽度不应小于 14m。

通道内不应设置障碍物,地面应采用防滑材料,以防止人员在疏散过程中滑倒。

4、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地下室应设置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以保证在火灾发生时人员能够清晰地看到疏散路线。

应急照明的照度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置在明显位置,且间距不应大于 20m。

地下室消防施工方案

地下室消防施工方案

地下室消防施工方案1. 引言地下室消防施工方案是为了保护地下室内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减少财产损失而制定的。

地下室消防施工方案主要包括灭火设备的布置、疏散通道的设置、消防控制中心的建设等内容。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下室消防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2. 灭火设备布置2.1 灭火器械在地下室的关键位置安装灭火器械是地下室消防施工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地下室的平面布置,我们建议在每个房间的门口和走廊尽头设置一个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进行初步的灭火。

此外,还应在地下室的重要设备区域、电气室和储藏室等区域配备干粉灭火器,并定期对其进行检测和维护。

2.2 自动喷水系统自动喷水系统是地下室消防施工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根据地下室的布局和火灾风险评估,我们建议在地下室的天花板上安装自动喷头,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自动启动喷水系统。

此外,还应在电气室和机房等高火灾风险区域设置自动喷水系统,以提高灭火效果。

2.3 火灾报警器在地下室消防施工方案中,安装火灾报警器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建议在每个房间和走廊的天花板上安装烟雾探测器,以及在每个房间的墙壁上安装温度探测器。

这些传感器可以及时检测到火灾的烟雾和温度变化,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以提醒人员撤离。

3. 疏散通道的设置3.1 疏散通道布置地下室消防施工方案中疏散通道的设置是确保人员安全疏散的重要环节。

根据地下室的面积和人员容量,我们建议至少设置两个疏散通道,通道之间应相互独立,并保持畅通无阻。

此外,疏散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2米,以便人员快速、顺利地撤离。

3.2 疏散指示标识在地下室的消防施工方案中,疏散指示标识的设置是必要的。

在每个房间和走廊的墙壁上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识,以指示人员的疏散方向。

疏散指示标识应采用明亮色彩,字体应清晰可见,以便在火灾发生时人员能够快速找到安全出口。

4. 消防控制中心的建设4.1 火灾报警系统地下室消防施工方案中的消防控制中心是用来监控火灾报警系统的。

地下室消防施工方案

地下室消防施工方案

地下室消防施工方案地下室作为建筑物中的一部分,通常用于储存物品、供应空间等用途。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位置和易受火灾等因素的影响,地下室的消防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确保地下室的消防安全,必须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一、火灾风险评估在制定地下室消防施工方案之前,必须进行火灾风险评估。

这项评估将确定地下室的可能火灾来源以及火灾扩散的潜在路径。

通过评估火灾风险,可以确定地下室需要采取的相应消防措施,如灭火器和喷淋系统的安装。

二、持久材料的使用在地下室施工中,应尽量使用耐火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阻止火灾蔓延,并提供足够的时间供人们疏散或进行灭火。

例如,在地下室的墙壁和天花板上使用耐火板、隔热材料和防火涂料是常见的做法。

三、火灾报警系统的安装地下室消防施工方案中必须包括火灾报警系统的安装。

火灾报警系统可以及早发现火灾并提供警报,从而使人们有足够的时间疏散和采取适当的灭火措施。

常见的火灾报警系统包括烟雾探测器、线性烟雾探测器和温度探测器。

四、灭火设备布局地下室消防施工方案还必须考虑灭火设备的布局。

灭火器和喷淋系统的安装位置必须合理布置,以便在起火时能够快速响应。

灭火器应放置在易燃和易爆物品附近,以及地下室的出入口和关键设备附近。

五、疏散通道的规划地下室消防施工方案必须确保疏散通道的畅通。

疏散通道应足够宽敞,并设有明显的标志和指示灯,以便人们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安全地疏散。

在选择疏散通道时,应考虑地下室的布局和人员流动情况。

六、应急照明设备在地下室施工中,必须安装应急照明设备。

应急照明设备可以在火灾发生时提供足够的光亮,帮助人们疏散和进行灭火。

紧急照明设备应安装在疏散通道、楼梯间和重要设备附近。

七、巡查和维护地下室消防施工方案的最后一步是定期巡查和维护。

定期巡查可以检查地下室的消防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并确保通道的畅通和应急照明设备的正常运行。

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修复或更换消防设备。

总结:地下室消防施工方案是确保地下室消防安全的重要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地下室成本控制
表2.不同布置地下室的成本比较
地下室消防设计
01
02
03
一、耐火等级
根据建筑高度、使用功能、重要性和火灾 扑救难度确定建筑的耐火等级,根据 2014 版建 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 )(以下简称 建规)第 5.1.3.1 条规定:地下或半地下建筑 (室)和一类高层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 根据其耐火等级确定建筑相应构件的燃烧性能 和耐火极限不应低于建规表 5.1.2中一级耐火等 级规定。
口,其室内任意一点至安全出口的直
线距离不大于30米,设置自动喷水灭 火系统时,室内任一点至安全出口的
安全疏散距离可增加25%,见建规
5.5.17.4条。也就是说每个防火分区 至少保证 2 个疏散口,在设置自动喷 水灭火系统时,室内任意一点至疏散 口距离保证不超过37.5米。
四、疏散宽度:
a.地下车库:
通车道宽度 5500
2400*5300
5500
水平停车停车位
2400*6000
3800
(3)柱网布置: 当两柱之间停3辆小轿车时,柱网尺寸可定为8-8.5m 5、非机动车库 •位置选择:一般是利用主楼下部无法停车以及地下室边角等 利用率低或者无法利用的空间,形态怪异无碍,只要能满足 指标要求即可。
a
防火分区A
防火分区B
b
停车库
同一时间逗留人数<25人 停车数量<50辆时。
c
地下车库
辅助用房等
d. 不同防火区可共用同一个疏散楼梯分别作 其安全出口。 d
防火分区A 防火分区B 防火分区A 防火分区B 地下车库 地下车库
防火部位
2.疏散距离:
a 、地下车库:安全疏散根据 4000 ㎡一个防火
60m
最小疏散净宽度=面积*(商业营业厅内的人员 密度)*(每100人最小疏散净宽度)1/100
地下二层最小疏散净宽=面积*0.56*1/100, 地下一层最小疏散净宽=面积*0.6*1/100。
设计注意事项
01
02
03
1、消防电梯:埋深大于10米且建筑面积大于3000㎡地下建
筑需设置消防电梯,消防电梯应分别设置在不同防火分区内且每个 防火分区不应少于一台,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可共用一台消防电梯。 建议两个防火分区共用一台消防电梯,通过消防前室连通。 7.3.8 消防电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能每层停靠; 2 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 3 电梯从首层至顶层的运行时间不宜大于60s; 4 电梯的动力与控制电缆、电线、控制面板应采取防水措施;
4、下沉广场:不同防火分区通向下沉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开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3米,
面积不小于169㎡。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应设置不少于1部直通室外的疏散楼梯,当连接下沉广场的防火 分区需要利用下沉广场进行疏散时,疏散楼梯总净宽度不应小于任意防火分区通向室外开敞空间的设计疏散总 净宽度。见建规6.4.12条规定。 b+c>a,b+c<B, L1+L2≥a+b。 b+c>a,b+c>B, L1+L2≥B。 下沉广场面积不应小于 169㎡,应满足最小长宽 13*13的要求。
调机房;发电机房;防排烟机房;进风机房;其他
设备用房等)
二、地下室层高、埋深及退界要求
(一)地下室退界要求:
地下室范围必须在用地红线内,但可出建筑红线。
(二)地下室层高的确定
影响地下室层高的因素主要有如下: 1、柱网跨度的梁高:一般为跨度的1/10—1/12; 2 、设备管线高度:喷淋高度为 150-200 ,风机为 300-350 ,电缆桥架 150 (通风 + 桥架共用 400 高度空 间);
≥0.7H(H为地下室埋深)且还应≥3.0m(长沙市城市
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4上报版)。
3、机动车最低高度要求为2200,中型车2800,中大
型客车3400,中大型货车4200; 4、地面绿地覆土厚度:
大环境种植时控制在0.9~1.20m (可种植大型乔木)
小环境种植时控制在 0.6~0.9m (草坪、花草、罐木 等)
防火分区B
分区划分之后,室内最远工作地点至室外出口
的距离不应超过60m,但,见修车库、停车场设 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中6.0.2条,6.0.6条 规定。
A
疏散梯
防火分区A
功能房 a b
防火分区B
B
60m 疏散梯
防火分区A
a+b≤60m
b、商业:对于地下商业的安全疏散,
根据2000㎡一个防火分区划分之后, 每个防火分区设置不少于 2 个安全出
5 在首层的消防电梯入口处应设置供消防队员专用的操作按钮;
6 电梯轿厢的内部装修应采用不燃材料; 7 电梯轿厢内部应设置专用消防对讲电话。
2、中庭,注意与其他防火分区进行分隔,(采用
防火卷帘形式),发生火灾时卷帘打下,应保证封堵后不 影响疏散,(增设甲级防火门)。
1.2. 防火分隔形式选择一:耐火极限 3小时防火卷帘 防火分隔形式选择二:采用防火玻璃及甲级防火门分隔
3、卷帘:除中庭外,防火卷帘宽度不应
大于防火分隔部位总宽度1/3,且不应大于20米, 建规6.5.3.1条。这一点对于商业的分隔影响很大,
也就是说每个防火分区不像以前设计可以不
砌墙只用卷帘分隔,所以商业业态的分隔需 慎重考虑。
不同防火分区之间防火 分隔,防火卷帘总长不 超过20m,且不应大于 防火分隔部位总宽度 1/3。
封闭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


公共建筑剪刀梯的设置,在地下的使用主要 是解决疏散宽度的问题,与地上部分为了满足疏 散口问题不同,应不受上述条文限制。
2 m
2 m
1、坡道设计
(1)坡道的类型:直线形 坡道和曲线形坡道。 (2)坡道的位置:
(3)坡道的宽度: 微型车、小型汽车,可采用直线型或曲线型坡道,净宽单行不少于4米,双行不少于7米; (4)坡道纵坡: (5)转弯半径:小型车取6米
a.小车直行不大于15%,曲行不大于12%。
b.当纵坡大于10%时,坡道的上、下两端应增设缓坡,其坡道取主坡坡度的1/2,长度不少于3.6米。曲线缓坡段的 水平长度不应小于2.4米,竖曲线的半径不应小于20米。缓坡段的中点为坡道原起点或止点。(详图)
≥13m
下沉广场疏散梯,疏散宽度L2
下沉广场
≥13m 疏散门:疏散宽度c 疏散门:疏散宽度b
疏散门:疏散宽度a
防火分区一 疏散净宽度:A
防火分区二 疏散净宽度:B(B>A)
5、楼梯间: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米或3层及以上地下、半地下室,其疏散楼梯应采
用防烟楼梯间,地下若为商业,疏散宽度经计算所得将会很大,建议采用剪刀楼梯进行设计。
防火部位
a.尽量用防火墙,少用防火卷帘,防火门.
b. 防火分区一般作平层划分时,注意坡道口,自 动扶梯用边,观光电梯口以及上下连通的口部周 围加设防火卷帘或防火墙分隔。
防火分区A
e. 地面排水沟不应穿越防火分区。
防火卷帘或 防火门,少用
防火分区B
地面排水沟,不 应穿过防火分区
三、人员安全疏散口与疏散距离 1.疏散口:
• 当坡道坡度大于10%时,在坡道上下方变坡位置应设置缓坡段。这是因为,当车辆穿过底部变坡点时,由于
惯性引起车辆前端或后端擦地;而坡道顶部若不设缓冲坡,驾驶员视测距离受限,穿越争坡的变化使加强
员与乘客感不到适。因此,坡道应逐步渡到较平的楼板面。缓坡段的坡度为坡道坡度的1/2,直线坡道缓坡 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3.6m,曲线坡道不应小于2.4m。
(b)大型汽车库(即301-500辆),车辆出入口不少于2个双车道出入口; (c)特大型汽车库(大于500辆),不少于3个,且应设人流专用出入口。 (2)出入口宽度,单向行驶不少于4米,双向行驶不少于7米。
(3)车辆出入口,距城市道路红线不小于12米,距基地内道路红线不小于6米, 并在距入口红线2米处作视点,两侧120度范围内至红线外7.5米以上的范围内, 不应有遮挡视线的障碍物。 (4)2个汽车出入口的距离(指库内距离),不少于10米。 (5)机动车库和非机动车库出入口应分开设置,其净距应大于10米。

a.全地下室—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下面的高度超
过该房间净高的1/2者。 b.半地下室—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下面的高度超
过该房间净高的1/3且不超过1/2。
(3)按层数分:
地下室设置的常见功能: •地下商业
a.单层地下室 b.多层地下室(两层,三层,四层……)
•地下停车库(含机动车库和非机动车库)
•人防工程 •设备用房(消防水池、泵房;生活水池与泵房;空
a. 一般情况下,每个防火分区均应有不少于 两个安全出口。 b.停车库为当同一时间内逗留人数不超过25 人或停车数不超过 50 辆时。可设一个人员安 全出口。 c.非停车区(设备房,辅助用房等),当有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防火区时,可利用两个防 火分区间的连通门(防火门)作为一个安全 出口。
直通室外安全出口 直通室外安全出口 防火门,作为疏散口
三、地下车库
1、出入口设计
(1)出入口数量及间距:
a.汽车出入口,在下列情况下可以设1个出入口: (a)小型汽车库可设1个单车道出入口; (b)小于100辆车的地下汽车库设一双车道(或两个单车道出入口)。 b.除以上情况外,均设不少于2个出入口,各车辆出入口的净距应大于15米:
(a)中型汽车库(即51-300辆),车辆出入口不少于1个双车道和1个单车道出入口;
地下车库设计
地下室消防设计
地下室消防要点设计
设计注意事项
CONTENTS 目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