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
质量管理培训
质量管理培训
质量管理培训是指为了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培训员工相关的质量管理知识和技能的活动。
以下是质量管理培训的一些常见内容:
1. 质量管理原理和理论:培训员工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等。
2. 质量管理体系:培训员工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包括ISO9001标准的理解和应用。
3. 质量工具和方法:培训员工使用各种质量工具和方法,如流程图、鱼骨图、直方图、控制图等。
4. 质量管理技能:培训员工质量管理的操作技能,如品质检验、质量分析、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等。
5. 质量管理实践:培训员工质量管理的实际操作方法,如产品检验、不良品处理、客户投诉处理等。
6. 质量管理案例分享:分享企业的质量管理成功案例,让员工学习和借鉴。
通过质量管理培训,可以帮助员工理解和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其质量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更好地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质量管理培训对于企业提升竞争力和满足客户需求非常重要。
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质量管理是一种系统化的方法,可以帮助组织实现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它涉及到所有组织的方面,包括供应链、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
质量管理的方法不断发展,下面我将会介绍一些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1.六西格玛六西格玛是一种基于数据的质量管理方法,它可以帮助组织提高质量、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它的目标是减少缺陷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六西格玛的方法包括定义、衡量、分析、改进和控制。
2.资源分配和作业分析资源分配和作业分析是质量管理的过程,它涉及到确定任务和资源的需求,以便组织可以规划和分配适当的资源。
它也可以帮助组织识别生产过程的问题,并制定改进计划,以提高产品质量。
3.团队工作团队工作是一种质量管理方法,它涉及到团队之间的协作,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团队工作还可以促进知识共享和交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建立一个高效的协作团队。
4.品质环境和文化品质环境和文化是指组织的工作环境和文化,为员工提供了必要的培训、支持和资源,以确保他们能够满足高质量的生产要求。
品质环境和文化还可以增强员工的动机和承诺,并将质量管理视为组织的核心价值。
5.追溯管理追溯管理是一种质量管理方法,它涉及到跟踪产品在供应链中的流动,以确保有关质量的信息得到准确记录和跟踪。
通过追溯管理,组织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6.统一标准统一标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它可以确保在组织内部和供应链上实现质量的一致性和标准化。
统一标准可以帮助组织追踪和分析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纠正和预防这些问题的发生。
总结质量管理是一个涉及到组织方方面面的系统化方法。
以上介绍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可以帮助组织实现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提高生产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但是,这些方法不是银弹,组织必须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不断改进和优化这些方法,以确保最佳的质量管理效果。
端到端服务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端到端服务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章简介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行业,服务质量都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端到端服务质量管理(End-to-End Service Quality Management)作为新兴的服务质量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服务质量,满足顾客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探讨端到端服务质量管理的相关问题。
第二章理论研究2.1 端到端服务质量管理基本概念端到端服务质量管理是指在服务过程中从用户角度出发,全局性地将各个服务环节有机地组合起来,实现对用户需求的满足,并保证整个服务过程达到用户的期望。
端到端服务质量管理包括服务质量度量、服务质量监控、服务质量改进和服务质量保障四个方面。
2.2 端到端服务质量管理的优点端到端服务质量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服务管理中的多个问题,其中包括:(1)全局性管理:从用户需求的视角出发,全局性地将服务各个环节有机组合起来,最终实现对用户需求的最大满足。
(2)快速定位问题:通过对服务质量的监控,实时掌握服务状态,快速定位问题所在。
(3)快速响应:对于发现的问题,端到端服务质量管理模式能够实现快速响应,避免漏洞导致的风险。
(4)客户满意度提升:保证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
2.3 端到端服务质量管理的实现方式端到端服务质量管理的实现方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确定服务质量标准:根据用户需求以及市场环境,确定合适的服务质量标准。
(2)服务质量度量:根据服务质量标准,构建相应的服务质量度量模型。
(3)服务质量监控:通过服务质量监控系统,对服务端点进行实时监管,及时掌握服务状态。
(4)服务质量改进:通过服务质量监控,及时发现漏洞,提出解决方案进行改进。
(5)服务质量保障:通过制定相关的服务质量保障方案,保障服务质量符合预期标准。
2.4 端到端服务质量管理的应用场景端到端服务质量管理适用于各种场景,例如医疗服务、教育服务、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云计算服务等。
本章主要介绍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三个阶段,并对后全...
第一篇 质量与质量管理
第二章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CNAB认证机构认可年报(2006年半年度)
获得认可的认证机构颁发的现行有效认证证书共352,213份 ,其中: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147,532份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600份 有机产品认证证书282份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7,073份 软件过程及能力成熟度评估证书22份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证书7,532份 自愿性产品认证证书11,729份 强制性产品认证177,443份
第一篇 质量与质量管理
第二章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本章主要介绍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三 个阶段,并对后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进行了陈 述。 重点掌握三个阶段的特点以及ISO9000的结 构和优点。
第一篇 质量与质量管理
第二章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从质量管理的产生至今,经历了约一个世 纪。质量管理是伴随着产业革命的兴起而发展 起来的。从历史的观点来看,差不多每隔 20 年 ,在解决质量管理工作方面就会发生重大的变 革。 20世纪初的质量检验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统计质量管理 20世纪到六十年代以后的全面质量管理
第一篇 质量与质量管理
第二章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二、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是“三全”和“一多样” 全面的质量管理 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全员的质量管理 方法的多样化
第一篇 质量与质量管理
第二章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全面的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的对象不限于狭义的产品质量,而且扩大到过 程质量、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产品是由人设计、制造 出来的,如果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的质量和企业职工的 工作质量不提高,很难保证生产出优质的产品来。因此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以过程质量和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 质量,强调提高过程质量和工作质量的重要性。此外, 全面质量管理还强调质量管理的广义性,即在进行质量 管理的同时,还要进行产量、成本、生产率和交货期等 的管理,保证低消耗、低成本和按期交货,提高企业经 营管理的服务质量。
质量管理创新 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定程 度上 制约 了我国企业 质量竞 争力 方法 ,提高 员工 的整体 素质和 管理 的
三 是 要 在 学 习 、借 鉴 基 础 上 ,开
的提 高 。 究其原 因 , 能涉及 技术 、 可 机 科学 化水平 。广大 质量 工作者 要认 清 拓创 新 , 索有 中国特 色 的质 量 管理 探 制 、文化 、人 员素质和社 会环境 等多 形势 ,服务 大局 ,积 极投 身到 与我 国 理 论 和方 法体 系 。 1 7 年我 国引进 从 98 方 面因素 ,需要进 行 系统的研究 和实 经济 主流发 展方 向相关 的研究 和实践 全面 质量 管理 以来 , 3 年时 间 , 近 0 我 践探 索 。在 此 ,我仅就 如何开展 质量 当 中去 ,潜 心钻研 ,勇担 重任 ,真正 们一 直在 不断 地学 习 、 鉴 国 际上 先 借
法 ,如 武 钢 “ 量 效 益 型 发 展 道 路 ” 管 理 理 论 的 特 性 出 发 做 进 一 步 研 究 和 职 能 部 门 指 标 的 平 衡 、量 化 与 非 量 化 质 、 航 天 企 业 “ 量 问 题 技 术 管 理 双 归 分 析 。通 过 初 步 分析 ,可 以认 为 质量 指 标 的平衡 ,经过 不断摸 索 、改进 和 质 有 零 ”等 ,都 有 效 地 促 进 了 企 业 产 品 质 管理 的核心 实 践 ,如 过程 管 理 、统计 创 新 , 效 实 现 公 司 战 略 规 划 的 分 解 、
质量管理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质量管理学实习旨在通过实践,加深对质量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实习期间,我将学习并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工具,了解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意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实习时间:20XX年X月至20XX年X月实习地点:XX公司质量管理部门三、实习内容1. 质量管理体系学习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学习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了解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原则、过程和资源。
通过学习,我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后续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2. 质量管理工具与方法实习期间,我学习了多种质量管理工具与方法,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这些工具与方法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质量检验与检测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产品质量检验与检测工作,学习了各种检验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了检验标准与规范。
通过实际操作,我了解了质量检验的重要性,提高了自己的质量意识。
4. 质量改进项目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一个质量改进项目,从问题分析、原因调查、方案制定、实施到效果评估,全面了解了质量改进的过程。
通过参与项目,我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实习期间,我了解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包括: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等。
通过实际观察,我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四、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 提升质量意识实习期间,我深刻认识到质量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提高了自己的质量意识,为今后从事质量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3.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事们共同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服务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服务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随着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对品质要求的提高,企业对服务质量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服务质量管理是一种全面的管理理论体系,其目的是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本文将介绍服务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一、服务质量管理的理论1.服务质量概念服务质量是客户对服务的总体评价,它包括了服务的满意度、便利性以及可靠性等维度。
服务质量的好坏既能决定客户的消费决策,也影响着客户的忠诚度。
因此,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实现高品质的服务质量。
2.服务质量管理的目标服务质量管理的目标是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实践,并让客户对企业的服务持续满意。
为实现这个目标,企业需要从顾客需求出发,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注重对服务过程的优化与完善,通过员工培训,提高服务作业能力和效率。
3.服务质量管理的要素要想实现服务质量的有效管理,企业需要考虑三个要素:质量保障、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
质量保障能防范服务质量的不足和缺陷,质量控制可发现不合格的服务,质量改进可不断优化和改进服务质量,使企业持续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服务质量管理的实践1.设立服务质量计划制定一明确的服务质量计划可帮助企业在所有层面上考虑服务质量的相关问题。
该计划可以包括服务质量目标、服务质量指标、服务质量保障机制、员工培训与激励机制等。
2.收集顾客反馈企业通过收集顾客反馈,了解客户对服务质量的真实感受。
可以通过定期的市场调查、客户满意度调查、客户信息卡等多种方式进行。
通过了解客户反馈,企业可以发现问题,进而进行改进。
并通过优质服务吸引更多的新客户,并保留现有的老客户。
3.培训和监督员工员工是企业服务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培训和监督员工,企业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和服务素质,从而提高其服务质量。
而正常的监督机制是必要的,以确保员工在服务质量方面遵循企业的标准和规定。
4.建立投诉解决机制当客户遇到投诉和问题时,企业需要尽快地解决问题,以防止投诉升级。
TQM质量管理模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TQM质量管理模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质量管理是企业发展中一项至关重要的要素。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必须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很多企业开始采用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质量管理模型,该模型以全面的理念和方法帮助企业建立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体系。
本文将探讨TQM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并分析其在不同行业中的效果。
TQM质量管理模型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质量控制理论、质量保证理论和质量改进理论。
质量控制理论强调通过检查和测试来控制产品质量,以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标准。
质量保证理论强调通过建立和执行一系列的质量保证措施,保证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质量的稳定。
质量改进理论则关注通过持续改进和创新来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TQM模型将这三种理论综合应用,为企业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管理方法。
TQM的实践应用包括六个方面。
首先,TQM强调全员参与。
企业不仅需要培养质量意识,还需要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活动。
这种参与可以通过培训和激励机制来实现,促使员工对质量负有责任感。
其次,TQM提倡持续改进。
企业需要建立一个无止境的改进机制,鼓励员工提出改善意见并加以实施。
通过持续改进,企业可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第三,TQM强调客户导向。
企业应该关注客户需求,及时解决客户问题,并通过市场调研等方式了解市场需求变化,以便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
第四,TQM注重供应链管理。
企业应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努力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质量和效率。
第五,TQM鼓励团队合作。
通过团队协作,企业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促进信息共享和学习。
最后,TQM强调数据分析。
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TQM的实践应用不仅在制造业中取得成功,也逐渐在服务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以餐饮业为例,通过TQM模型,餐饮企业可以提高食品安全和卫生管理水平,改进服务流程,增强员工服务意识,提高顾客满意度。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企业中的实践与应用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企业中的实践与应用随着全球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逐渐认识到质量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确保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许多企业开始应用全面质量管理(TQM)理论。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通过广泛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技术,全面提高企业的质量水平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企业中的实践与应用。
首先,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倡导整个企业员工的全面参与。
在传统的质量管理模式中,质量控制通常由专门的质检人员执行。
然而,TQM理论认为每个员工都是质量控制的一环。
企业应该建立一个全员参与的质量文化,让员工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主动关注和改进质量的意识。
通过引入员工培训课程和激励机制,企业可以提高员工对质量的敏感度和主动性,从而促进质量的持续改进。
其次,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注重质量的全过程控制。
传统的质量管理模式通常只关注产品最终的合格性,而忽视了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潜在问题。
然而,根据TQM理论,企业应该将质量控制延伸到整个生产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交付,都应该建立相应的质量标准和控制措施。
通过全过程控制,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质量问题,从而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此外,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强调用户需求的重要性。
企业应该时刻关注和满足用户的需求,以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可以与用户进行密切合作,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并将其转化为质量目标和标准。
通过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企业可以及时获得用户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
此外,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还强调数据和事实的重要性。
企业应通过收集并分析大量的质量数据和信息,了解质量状况和问题的根源,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企业可以结合统计学方法和质量管理工具,如流程控制图和因果分析图等,进行数据分析和质量问题的解决。
通过数据驱动的决策,企业可以实现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最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倡导持续改进的理念。
服务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服务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一、服务质量管理的概述服务质量指的是企业提供给顾客的服务水平,其涉及到顾客的感受、态度和行动等方面。
而服务质量管理则是一种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中心的管理方法,旨在提升服务质量以达到顾客满意度的提高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强。
二、服务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1.服务质量的模型在服务质量管理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模型是SERVQUAL模型。
该模型由美国学者巴克曼等人于1985年提出,分别从五个维度对服务质量进行描述,包括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同情心和经验。
这五个维度构成了用于理解和衡量服务质量的基本框架。
2.顾客满意度理论顾客满意度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指标,是一种评估服务质量的基本手段。
它旨在度量顾客对服务满意程度的标准,从而为企业提供改善服务的方向和路径。
3.质量管理体系在服务质量管理中,质量管理体系(QMS)是一种制定和实施服务质量的管理体系。
它适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QMS还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服务质量管理的实践1.建立服务质量管理机制为了实现服务质量管理的目标,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服务质量管理机制。
这需要从人员培训、制定相关政策和流程等方面进行规范,为企业提供有力的保障。
2.提高顾客参与度服务质量管理不是仅仅由企业一方单独实施,它还需要顾客的充分参与。
企业应该借鉴顾客的反馈意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满足顾客期望和需求。
3.加强员工培训意识员工是企业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他们应该配合设立的服务质量管理机制,认真执行企业服务标准,这需要员工在培训和技能方面做出努力。
4.建立科学的服务质量指标体系企业应该制定科学的标准评估体系,以衡量实施服务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顾客对服务的反馈。
企业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服务改进计划,并不断进行服务质量的检查和优化。
四、总结服务质量管理的目的是确保企业在服务领域达到标准化和实施服务质量的有效性,以期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市场竞争力。
质量管理理论及其实践应用
质量管理理论及其实践应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企业竞争的格局也在发生着变化。
短期和低成本的竞争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持续发展的需求,质量成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质量管理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一、质量管理理论的演变质量管理的理论发展从20世纪初开始,经历了“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全面质量管理”、“六西格玛”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其中,质量管理最初是一个检验的概念,主要是针对产品的实物特性进行检测、检验和判定。
随着市场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质量保证被提出,其关注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从管理的角度进行控制和保证。
而全面质量管理则注重全员参与和全面质量的全过程控制,实现了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化。
随着六西格玛理论的发展,质量管理进入了一种数据驱动的阶段。
六西格玛将精益生产理念和统计学方法结合起来,通过将不良率降到百万分之几的级别,实现了不断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目的。
二、质量管理实践的应用质量管理的实践包括质量改进、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其中,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核心,是为了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而不断进行技术更迭、流程再造和管理提升。
质量改进通过引入创新的思维和技术手段,积极推动质量管理不断向前发展。
质量策划则贯穿于整个质量管理过程中,它从战略高度出发,制定企业的质量目标、计划和标准,确定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
质量策划通过不断调整和改进质量管理计划,实现企业的质量目标和市场竞争目标的达成。
质量控制则是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进行监控和管理,是确保产品和服务符合标准的重要手段。
通过有效的控制手段对相关数据进行监控和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质量保证则是针对产品和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对质量进行保证,是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稳定的关键。
它通过建立全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机制,实现质量水平的稳定和提升。
三、质量管理的实际案例一家生产口罩的企业,在疫情期间面临着快速扩产的压力。
由于原材料、设备和人员的不足,生产线的效能低下,尚未实现高效生产。
质量管理体系:从理论到实践
质量管理体系:从理论到实践作为一名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者,我深知质量管理体系对于一个组织的重要性。
它不仅能够帮助组织提高产品质量,还能够提升组织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的经验,从理论到实践,让大家都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质量管理体系。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
质量管理体系是基于质量管理理论而建立的,它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组织的各项活动进行管理,以确保组织能够持续提供满足顾客需求和期望的产品和服务。
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是ISO 9001标准,它提供了一个框架,帮助组织建立和维护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在我的实践中,我需要了解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这可以通过市场调研、顾客反馈等方式来实现。
了解顾客需求和期望后,我就会根据这些信息来制定产品和服务的设计、生产和交付过程,确保这些过程能够满足顾客的要求。
在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我会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宜性。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我发现和解决过程中的问题,持续改进组织的绩效。
除了内部的管理活动,我还会接受外部认证机构的审核,以确保我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ISO 9001标准的要求。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认证机构的审核可以提供客观的证据,证明我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有效的。
总的来说,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
通过理解和应用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我相信任何组织都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质量管理体系是我导航的灯塔,它将理论的深度与实践的广度完美融合,塑造了我对工作和生活的一种态度。
作为一名质量管理体系的践行者,我愿以我真挚的体验,与大家分享质量管理体系从理论到实践的旅程。
质量管理理论,如同人类对完美的不懈追求,它源于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极致渴望。
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从顾客的需求出发,设计并实施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以确保他们能够获得满足和惊喜。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质量管理是企业和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一个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效率和透明度,增加客户满意度并保护企业的声誉。
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在企业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践应用,并从中总结出有效的质量管理实践经验。
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质量管理体系是指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其目的是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是质量管理手段,包括组织结构、人员、设备、程序、规程和技术手段等。
质量体系的实施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制度,并将其贯穿于企业的各个环节。
质量控制是指在制造、生产过程中通过对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调控,以实现质量的可控性和可预测性,从而达到产品设计和生产质量稳定的目标。
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包括了流程控制、统计过程控制、核对表控制、SPC控制等。
质量保证是指在产品设计、开发、生产销售等全过程中实施的,可以控制和保证产品或服务符合要求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质量保证的主要环节分为事前保证、事中保证和事后保证,其中事前保证主要是通过对企业规划和相关设施、设备、人员进行审核、认证等方式完成。
事中保证则是对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跟踪和控制,并且进行自动化和手动干预等方式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事后保证则是通过调查分析、不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长期性。
质量管理的实践应用质量管理的实践应用不同于其理论基础,它需要考虑实际的生产经营环境,弥补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企业的核心是市场和客户,质量管理的实践应用也应是为客户需求服务的。
因此,从产品设计开始,需要考虑客户的需求和期望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企业应该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标准,进行成本核算,并确保质量控制与保证程序的科学、系统、运行有效。
质量管理实践还包括了人员管理、流程管理、供应商管理等。
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管理的系统方法是在识别这些要素和基础上,将
它们按其先后顺序和关联关系构成一个系统实施
管理,使各个系统相互协调运作,相互促进(使
系统总体作用大于各要素作用之和),最大限度
地提高实现预定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过程方法和管理的系统方法,都是以过程 为基础,对过程和过程之间的相互关联、
作用进行识别和管理,并通过对过程和体
3、2009年至2011年,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 远方公司建立质量体系,型材厂质量体系作废, 质量部并入生产技术部,质量管理及检验人员2人, 质量出现滑坡,产品和安装质量失控,庄里等工 地出现一系列质量问题,企业声誉受损。 4、2012年至今,钢木家具厂与型材厂合并,扩大质 量部业务,成立质量安全部,质量管理及检验人 员5人。厂内提出以质量管理为牵引推动其他经营 工作,规范各种生产行为,以获得最佳生产和经 济效益。目前质量控制水平处于2001年初期阶段, 要充分考虑质量管理长期性和艰巨性。
1997年哥本哈根质量年会上,一致通过把八项质 量管理原则作为质量管理的一般原则,并作为 2000版ISO9000标准修订的理论基础的指导准则。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主要意义在于:
指导组织的最高管理者,系统地建立质量管理理念,理 解ISO9000标准内涵,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也可指导其 它管理活动; 指导ISO/TC176编制2000版ISO9000标准;
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
●为组织规划未来远景,规定行为准则(质量
方针),提出挑战性目标(质量目标),凝
聚员工的注意力。
●各项方针、目标政策措施都应充分考虑所有
者、员工、顾客、合作伙伴及行业、社会等
需求和期望。
●在各个层次上建立价值共享、公平、公正、
服务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
服务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服务质量管理是一种旨在提升服务质量的管理手段,是企业追求卓越的不懈追求。
它包含了从服务产品设计到客户关怀的方方面面,将被用户感知的方面和企业内部操作紧密相连。
服务质量的管理具有现实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是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服务质量的定义及特点服务质量是指客户在体验过程中,对于服务提供者所创造的享受和富有意义的感觉。
与制造业所生产的产品不同,服务无形,不可再生和不可分割的特点是服务质量的最本质特征所在。
同时,服务质量具有强烈的主观感受因素,也体现在许多主观的元素中,如服务态度、交流方式、人员素质、服务速度、服务技巧等等。
因此,服务质量管理需要更多的关注服务本身和用户的感受,而不是仅仅依靠其可量化的方面。
服务质量管理需要从客户的满意度、员工的感知度等方面进行考虑,从整个服务生命周期考虑服务质量的管理。
二、服务质量管理的核心概念服务质量管理是在服务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均需进行跟踪和管控,从而实现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
服务质量管理的核心概念包括服务质量策略、服务质量计划、服务质量控制和服务质量评估。
服务质量策略是服务企业通过思考和决策所制定的长期和全面的质量管理战略。
服务质量计划指的是一项可操作性的、部署清楚的计划,通过从计划的所有部门和职位中选定最合适的执行人员,将工作分解为可度量的活动,并项项按期执行。
服务质量控制是通过制定预防性和纠正性控制措施来保证服务质量,并使用统计技术来评价服务是否符合标准。
服务质量评估则是通过以客户为中心的方法,评估服务质量的实际运行情况,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从而为服务质量改进提供有力依据。
三、服务质量管理实践案例1.印度的美食外卖平台印度的美食外卖平台Swiggy,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了一个高质量、可靠、方便、透明和安全的订单体验,强化了其“您的时刻,我们的关怀”的品牌主张。
Swiggy采用了实时订单跟踪和高度个性化的用户体验,通过数据分析,提供合理的实时推荐,并使用自有的配送网络,实现自主控制服务质量,从而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章研究背景全过程质量管理是指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从设计、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经过全面、系统且有序的管理,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水平,满足客户需求,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管理方法。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客户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全过程质量管理逐渐成为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
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实践要求企业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都要关注产品质量,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和流程,强化过程控制和检验评价,实现过程持续改进和质量价值提升。
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将该管理方法应用于企业实际生产中,提升企业的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第二章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2.1 质量全面管理质量全面管理是指在产品生命周期内,对质量进行全方位的、从源头到用户的、协调一致的管理。
该管理方法要求企业全面把握产品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内部协调与沟通,形成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2.2 过程控制过程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关键工序的控制和管理,实现产品质量持续稳定。
该方法要求企业通过建立过程流程图和制定作业指导书,规范每个生产环节,加强现场管理和控制,实现质量的可控和可持续性。
2.3 全员参与全员参与是指企业的每个员工都应该对产品质量有所关注,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做好本职工作,履行相应责任。
这种理念要求企业将质量管理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建立质量责任制,激励员工参与质量管理和改进。
2.4 不断改进不断改进是指企业应该不断寻求提升产品质量的方法和途径,推动全过程质量管理的不断优化和升级。
这种方法要求企业建立质量管理数据分析和反馈机制,通过数据分析来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实现质量持续改进和提升。
第三章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实践3.1 产品设计在产品设计阶段,企业应该充分了解用户需求,考虑产品的可制造性和可靠性,不断改进设计方案,确保设计方案符合质量标准和用户需求。
师范学校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下游扩展 延伸 , 形成一个从 市场调查 、 产品开发设 计 、 生产制
造 到 销售 及 售 后 服 务 的 全 过 程 。 4 质 量 管 理 方 法 的 多 样 性 : 所 谓 的 “ 七 种 工 具 、 七 . 有 老 新
一
、
全 面 质 量 管 理 ( o lQ at Maae et 英 文 缩 写 T t u i ngm n, a ly T M, 同) 企业质量管理在经历 了传统质 量管理( Q 下 是 以事后
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 益而达到长期成 功 的管理途径 。 这 一 概 念 界 定 目前 得 到 质 量 管 理 界 的 广 泛 共 识 。 ( ) 点( 求) 二 特 要 1 质 量 管 理 的 全 面 性 : 方 面 要 把 质 量 职 能 分 解 到 组 织 . 一
若将 全面质量管理 的含 义 、 特点 和原 则综 合起来 考虑 , 可 以概括 出 T M 的十六 字要点 : 导关 键 、 Q 领 以人 为本 、 客 顾 满意 、 质量第一 。 全 面质量 管理是源 自企业 的管理 思想和和实 践 , 它能不 能应用或移植 到学校 管理 中呢?先 来看 看企 业管 理与学 校
二、 企业 管理 对学 校 管理 的启 示和借 鉴
企 业 生产 产 品 与 学 校 培 养 人 才 在 目标 和 形 式 上 有 很 大
不 同, 内在的工作流程具有 高度 的一 致性 : 生宣传 ( 但 招 做广
告 ) — 招 生 ( 原 料 ) — 在 校 教 育 ( 工 生 产 ) — 毕 业 — 进 — 加 —
[ 收稿 日期 ]0 9— 4—1 20 0 2
[ 作者简介 ] 叶 亮(9 0~) 男 , 17 ,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 管理 学院 20 0 5级教育硕士 ; 无锡 高等师范学校科研处 , 高级讲师。
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理论和实践
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理论和实践质量是衡量产品或服务的标准。
对于制造企业或服务提供商来说,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是生存和竞争的关键。
因此,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是任何企业都必须重视的问题。
质量管理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系统性的活动来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一种管理方法。
质量管理可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减少成本、缩短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
质量控制是指通过检验、测试等方法,控制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的一种管理方法。
质量控制可以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达到一定标准,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
本文将探讨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理论和实践,并介绍一些现代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方法。
一、传统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方法1.1 质量管理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华兹法师(W.E. Deming)和威廉斯蒂福德(E. Edwards Deming)提出了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质量管理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企业应该在产品或服务创建之前就向客户了解需求,从而在整个过程中确保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客户需求。
这种理论被称为“质量管理循环”,包括计划、执行、检查和行动改进。
1.2 质量控制理论传统的质量控制方法主要是检验和测试。
这种方法的目的是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特定的质量标准。
但这种方法比较被动,只能在产品或服务完成之后才进行检验和测试。
而且,它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潜在的质量问题。
二、现代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方法2.1 质量管理理论现代的质量管理方法主要是基于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不仅仅是为了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控制,而是为了整个企业的管理。
现代的质量管理方法包括六西格玛、SPC(统计过程控制)等。
六西格玛(Six Sigma)是一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质量管理方法。
它通常使用DMAIC方法,即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
通过这种方法,企业可以有效地识别和消除缺陷,从而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SPC是一种用来监控和控制质量的统计方法。
它通过监测过程数据来识别变化和趋势,从而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
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应用
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应用质量管理是一种关注质量的系统性方法和理念,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本文将从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应用方面进行探究。
一、质量管理的理论1.1 常见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一种建立在企业组织结构、职责、实践、流程和资源上的一系列规范化的质量管理活动。
常见的质量管理体系有ISO 9000、TS 16949、ISO 14000和OHSAS等。
其中ISO 9000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标准,它为企业实施质量管理提供了基本要求和指导。
1.2 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是一个实践性的理论体系,旨在帮助企业改进管理和流程,提高业绩和效益。
这八项原则是:(1) 客户至上思想(2) 领导力(3) 过程方法(4) 不断改进(5) 人员 engagement(员工参与)(6) 持续改进效率(7) 事实决策(8) 全员参与1.3 质量成本理论质量成本理论是一种在工业经济学和质量管理领域中广泛使用的理论。
它指的是企业在实现质量目标过程中所费用的所有成本,包括预防、评价和纠错等成本。
质量成本理论有助于企业制定有效成本控制策略,确保质量管理活动的费用与质量目标之间的平衡。
二、质量管理的应用2.1 质量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质量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
质量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销售和市场占有率,降低成本和风险,增加收益和利润。
2.2 质量管理的实际应用质量管理的实际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建立适合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相关认证机构认证。
(2) 建立人员参与机制。
企业需要让全体员工参与到质量管理中来,让员工意识到自己在企业中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团队凝聚力和自发性。
(3) 不断改进。
企业需要通过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内部审查和不断改进机制,促进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4) 建立供应商管理机制。
服务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服务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探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对服务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管理逐渐成为各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探索服务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从服务质量定义、服务质量保证、服务质量控制以及服务质量改进四个方面展开阐述。
服务质量定义服务质量是指企业所提供的服务能够满足或超越顾客期望的程度,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形象质量三个方面。
其中,服务质量是指在为顾客提供帮助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愿意、资质、诚信、尊重和关注等特征。
服务质量是消费者决定是否愿意消费、继续消费、推荐其他人消费的重要因素。
服务质量保证服务质量保证是指企业通过制定服务质量标准、培训员工、建立服务反馈机制等手段,以确保服务过程的高效、稳定和可靠。
具体而言,服务质量保证有以下4个方面:首先,制定服务质量标准是保证服务质量的首要条件。
企业应该根据消费者对服务的需求和期望制定标准,同时不断更新标准以适应市场变化。
其次,员工培训是保证服务质量的关键之一。
员工的专业知识、技能、态度等对服务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因此,公司应该定期对员工开展培训,提高员工的服务水平。
再次,建立服务反馈机制是保证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服务反馈机制可以及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反馈,从而更好地提供服务。
最后,保障服务质量也是服务质量保证的一部分。
保障服务质量包括人力保障、物质保障和技术保障三个方面,以确保服务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服务质量控制服务质量控制是指通过检查、测量、监控和纠正等手段,以保证服务质量符合客户期望。
服务质量控制是服务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
具体而言,服务质量控制有以下5个方面:首先,统一服务流程和标准,以规范服务过程并避免服务差异化。
其次,实施流程监控,以确保服务过程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再次,对服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岗位进行抽样检查,以及处理客户投诉和意见,确保服务的满意度和改进服务质量。
最后,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以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和员工的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欧阳明德。质量管理——理论、标准与案例。武汉:华 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5] 潘渔州。现代企业质量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7
质量管理学
思 考
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优点)? 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提出,是否意味着统 计质量控制的方法没用了,应该用全面质 量管理来取代统计控制方法了?为什么?
⑩与环境、安全等管理体系具有更好的兼容性,有利于组织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我国质量管理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质量管理基本上处 于质量检验阶段,沿用的是前苏联 20 世纪 40 ~ 60 年代使 用的百分比抽样方法。鞍钢宪法的“两参一改三结合”、 大庆精神的“三老四严”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计数抽样检查标准制定贯彻后,才 逐步跨入了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1985年,随着原国家经委颁布了《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 办法》,全面质量管理在全国被普遍推广,逐步从工业企 业推广到交通运输、商贸企业,甚至部分金融、卫生等方 面的企事业单位。 1992 年我国颁布了 GB/T19000 - ISO9000 系列标准,等 同采用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国际标准; 1994 年颁布了 1994版国际标准。2000年颁布了2000版新标准。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2.3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A. V. Feigenbaum:“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 考虑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 把企业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一体的 有效体系。” (Total Quality Control, 1961)。
20世纪90年代的ISO 9000族标准 21世纪的ISO 9000族标准
ISO 9000: 2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ISO 9004: 2000 质量管理体系 业绩和改进指 南
ISO 9001: 2000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2.4 后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提出开展QC小组活动,使质量管理工作扎根于员工 之中,使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且提出了“质 量改进七种工具”。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2.3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美国虽然是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诞生地,但该理论真正
取得成功的却是在日本,其实施特点是结合本国实际。
20世纪80年代,面对国际竞争的不利局面,美国人反思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2.2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事后检验”、“全数检验”存在的不足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些
质量管理专家、数学家开始注意质量检验中的弱点,并设法运用数理 统计的原理来解决这些问题
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的贝尔(Bell)实验室成立了两
个研究组: ——W. A. Shewhart博士为首的工序控制组:“事先控制,预防废 品”;具可操作性的“质量控制图”; 《Economic Control of Quality of Manufactured Product》-该专著奠定了质量控制理论的基 础。休哈特首创控制图是否属偶然? ——H. F. Dodge博士为首的产品控制组:抽样的概念和方法:“抽样 检验表”(全数检验和破坏性检验)。1944年,正式公布了“道奇- 罗米格抽样方案”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2.3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促成全面质量管理产生的社会因素: (1)高、精、尖产品的质量控制要求 (2)社会进步引发的观念变革——“质量责任” (3)系统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等管理理论的出现和发展
(4)市场竞争加剧:交货期和价格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质量总经理A. V. Feigenbaum和 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J. M. Juran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先后提 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开创了质量 管理的一个新的时代,一直影响到今天。
质量管理学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2.3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朱兰(被誉为质量领域的“首席建筑师”)提出全
面质量管理有三个环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 量改进,这就是“朱兰三步曲”。于1951年首次出 版了《质量控制手册》,成为质量管理领域的权威 著。
日本在推进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作出了创新探索,
了自身在质量上的失误;到了90年代,美国的钢铁、汽车 等质量又超过了日本。 这说明了什么?
TQC发展成为TQM(基于组织全员参与的一种质量管理
形式),使管理的概念更全面、更人性化、更具有竞争性。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2.4 后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ISO 9000族标准是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简称ISO)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ISO/TC 176)制 定的所有国际标准。” ISO9000族标准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基础:
质量管理学
进一步阅读文献
[1](美)J.M.朱兰。质量管理。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1986 [2](美)A.V.Feigenbaum。TOTAL QUALITY CONTRAL。 New York: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83 [3](瑞典)L.Sandholm。全面质量管理。北京:中国经济 出版社,1998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2.4 后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ISO 9000族标准的发展沿革:
20世纪80年代的ISO 9000族标准
ISO 8402-1986 质量 术语
ISO 9000-1987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 选 择和使用指南
ISO 90041987 质量管理和 质量体系要 素 指南
TQC强调了:①质量管理仅靠检验和统计控制方法是不够的,解 决质量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还必须有一整套的组 织管理工作;②质量职能是企业全体人员的责任,企业全体人员都 应具有质量意识和承担质量责任;③质量问题不限于产品的制造过 程,解决质量问题也是如此,应该在整个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实 现的全过程中都实施质量管理;④质量管理必须综合考虑功能质量、 价格(经济性)、交货期和服务,而不能只考虑狭义的产品质量。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2.2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20世纪40年代美国制定的战时控制质量标准:
AWSZ1.1-1941 质量控制指南;AWSZ1.2-1941 数据分 析用控制图法;AWSZ1.3-1942 工序控制图法。
这些标准的提出和应用,标志着质量管理在20世纪 40年代进入了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二战后,统计质 量控制的方法开始得到推广,为企业带来了极好的 利润。
检验员质量管理:管理分工;专职的质量检验岗位、 专职的质量检验员、专门的质量检验部门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2.1 质量检验阶段
两个重要的历史事实,产品的标准化问题;公差界限问题
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生产产品的大幅增长要求
零部件系列化和标准化,从而达到互换性,大幅度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第2章 质量管理理论与 实践的发展回顾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质量检验阶段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后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2.1 质量检验阶段
操作者质量管理:工人自己制造产品,又自己负责检 验产品质量;制造和检验的质量职能统一集中在操作 者身上,因此被称为“操作者质量管理”。问题? 工长质量管理:由工长行使对产品质量的检验;操作 与检验职能的分化(质量检验职能的强化)
在18世纪40、50年代,美国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取得了巨大成
功,引起了欧洲各工业国家的广泛关注。人们认识到产品质量 特征不可能只取一个数值,于是提出了公差界限的问题。在 1840年左右,美国提出生产者对装配的零部件精密度规定一个 公差界限;1870年更加明确规定,超出公差界限即为不合格品, 从而保证装配的零部件的通用性、互换性。公差界限概念的提 出,实际上反映了人们追求质量水平和经济性最佳组合的一种 新思考。
质量管理学
我国在推行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必 须鼓励“百花齐放”,不可能也没有必 要在全国强制推行一种质量管理模式。 相反,要倡导适合各种行业、各企事业 单位特点的先进、实用有效的质量管理 方法。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新世纪质量管理的发展
质量创新
质量人才 质量战略 质量系统 个性质量 质量文化
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优点 ①标准通用性加强 ②标准结构简化,原则性与指导性强 ③语言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易于翻译、理解与实施;
④考虑了所有相关方的利益需求
⑤弱化了强制性的“形成文件的程序”的要求 ⑥将质量管理体系与组织的管理过程联系起来 ⑦强调对质量业绩的持续改进 ⑧强调持续的顾客满意是推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动力; ⑨ISO 9001与ISO 9004内容结构一致,既避免了因认证/注册而给企业等组织带来 的不必要工作量,又为持续改进组织的总体业绩与效率创造了条件;
20世纪40年代起,W.E.Deming博士把统计质量控制
的方法传播给了日本企业,对日本的质量管理作出巨大 贡献
质量管理学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