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第二讲地球上的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三圈环流
人教高中地理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人教高中地理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取作用:平流层中的臭氧要紧吸取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取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强。
因此,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可不能太高。
散射作用:散射能够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因此日出前的清晨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是明亮的。
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因此晴朗的天空出现蔚蓝色。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通过吸取地面长波辐射保持热量,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缺失的热量。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睛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导致昼夜温差大。
因此,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显现有睛朗的夜里。
(2)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方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二、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全然缘故)→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注: 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3.明白得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①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气温高则气压低),高空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冷却,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气温低则气压高),高空则形成低压。
②在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③同一水平面,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压区等压面下凹(凸高凹低)实例:气压值B=C=E气压值A>B, E>D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因此,气压值A>D4.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阻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
白天,在太阳照耀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形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白天海风,夜晚陆风)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PPT(第二课时热力环流与大气运动)演示课件
由的内心!这件事对安迪和阿瑞都是一个不小的震憾!失去身体的自由并不可怕,可怕的这样的体制,让心也没有了希望,没有了欲 望,到最后就会彻底的绝望!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监狱中,安迪还带了一个学生,一个年轻人,从不识字开始,一点一点的教他,
整部片子比较压抑,可能因为是讲述在监狱里发生的事情吧,但看完后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那样的荡气回肠,那样的震憾人心!一
(3)水平运动:近地面空气从 B、F 地流向_A__地,高空空 个年轻有为的银行家安迪,因为与妻子发生口角气跑了妻子,而当天妻子与她的情人双双被枪杀在床上,他成为最有杀人动机的嫌疑
犯,加上口吐莲花的律师,就这样,一个年轻有为的银行家被送了肖申克监狱。在监狱里发生了许多的事情,先是被老犯人们打赌, 第一晚谁会扛不住最先哭泣,最有权威的老犯人阿瑞看他白白净净,瘦瘦弱弱的样子,押了他两盒烟的赌注,第一次就让阿瑞输了赌
(1)在同一地点不同海拔高度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如图 PA>PE。
(2)在近地面,气温越高,气压越低;气温越低,气压越 高。如图 PA<PB,PA<PC。
(3)同一水平面上,高压区等压面都向高空凸起,低压区 等压面都向低空凹陷,即“凸高凹低”。
(4)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区类型相反, 即近地面为高压,高空则为低压。
[温馨提示] 过一个虚拟的人进行洗钱,当然,这一切只有他一个人知道。在监狱中,他因为冒死替狱友争取到了啤酒,从而赢得了狱友们的尊重
和友谊,从那些无所不能的狱友们弄到一把铁捶和一张明星的海报。一年又一年的监狱生活,带走了
高考地理复习第二章第二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二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也是大气受热的根本来源。
(1)太阳辐射波长:太阳辐射包括红外线、紫外线和可见光三部分。
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因此太阳辐射又称为短波辐射。
(2)太阳辐射强度:太阳高度角是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
2、大气的受热过程如图:(1)大气的削弱作用:①吸收(有选择性):臭氧:吸收波长较短的太阳紫外线;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太阳红外线。
②反射(无选择性):云层和较大尘埃:对太阳辐射进行反射。
如: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
③散射:空气分子和较小尘埃(有选择性):散射可见光中的蓝紫光。
如: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较大的尘埃:散射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如:阴天的天空呈灰白色。
(2)地面吸收及地面辐射:①温度越低波长越长,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主要以长波的形式向上辐射给大气,所以地面辐射又叫长波辐射。
②注意不是地面反射太阳辐射,而是地面辐射。
(3)大气升温及大气逆辐射:①大气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力很差,使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但对流层中水汽、二氧化碳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从而能把地面放出的热量保存在大气中,因此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3、大气受热过程在实际中的应用:(1)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散失热量少。
(2)晚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夜晚: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弱,热量散失多,地面气温低,易出现霜冻现象。
(3)青藏高原光照强但气温低: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回削弱作用弱,保温作用弱。
(4)利用烟雾防霜冻:烟雾能增强回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
(5)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防止土壤水分蒸发的同时也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等(6)一天中:太阳辐射在正午时最强,温度在14点前后最高,日出前温度最低。
(7)阴天与晴天对比:阴天的最高温较低,因为云层较厚,大气削弱作用强;阴天的最低温较高,因为云层较厚,大气逆辐射较强,晴天反之即可。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
3、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4、影响:温度分布、大气运动。
二、热力环流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2、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3.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4、过程:5、海陆热力环流: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原因:白天陆地比海洋升温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6、三种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2、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3、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
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可以减小风速。
4、风向:高压→ 低压5、风力(风速):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风力(速)大2.2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全球形成了7个气压带、6个风带。
(P37)高压带:干燥少雨信风带:干燥少雨气压带风带低压带:湿润多雨西风带:湿润多雨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冷高压,热低压)2、气压中心(北半球):3、季风: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南亚是西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夏季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逐渐偏成西南风)。
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南亚是东北季风。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各个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天气特征(1)、各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低纬信风带——干燥少雨;中纬西风带——湿润多雨;极地东风带——干冷少雨。
(2)、各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低气压带——湿热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干热少雨;副极地低气压带——温湿多雨;极地高气压带——冷干少雨。
地理必修一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复习笔记资料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1.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来源:太阳辐射〔短波辐射〕;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地面辐射〔长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热大地〞,“大地热大气〞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散射,反射。
a.吸收: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
b.散射:具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
如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蓝光被空气分子散射〕;旭日、夕阳、朝霞呈橘红色〔早晚时,太阳光线穿过大气层的间隔较远。
在到达地面之前,蓝紫光绝大部分被散射了,最后进入人们视野的只有红、橙、黄等波长较长的的光〕。
c.反射:不具选择性。
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属于大气的保温作用〕。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太阳高度角越小,光线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的途径越长,被削弱得也越厉害。
②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还大地〞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小气温的日较差〔白天,大气削弱太阳辐射,地面获得热量减少,使白天地球外表温度不至于过高;夜晚,大气把吸收的地面辐射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还给地面,减少地面热量的损失,使夜晚地球外表温度不至过低〕;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2.热力环流〔1〕大气垂直运动和程度运动的成因①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②大气运动形式——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a.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程度气压差→程度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b.等压线:受热地区—近地面向下凹,高空向上凸;冷却地区—近地面向上凸,高空向下凹。
可以用“热胀冷缩〞来记忆,即受热地区两等压线的间隔胀得较远,冷却地区两等压线间隔缩得较近(如右图)。
其中,气压值大小排序为A>B>C>D〔注:同一平面,气流总是从气压高处流向气压低处;竖直方向上,气温和气压总是越向上数值越低〕c.举例: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①城市风:城市生活、消费释放大量的认为热,使城市气温高,空气上升,与郊区下沉气流形成城市热力环流〔注意城市风不随昼夜而变化〕②海陆风: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洋高,空气膨胀上升,高空空气由大陆流向海洋;而海洋上因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气压,近地面空气由海洋流向大陆,形成海风。
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3节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第2课时热力环流与大气运动课件中图版必修1
⇒
风
(2)风形成的原因 ①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
②根本原因:地面受热不均。
(3)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
类型
受力
风向
图示(北半球)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 与等压线
高空中的风 __地__转__偏__向__力__
_平__行___
近地面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 与等压线
_地__转__偏__向__力_
、 之间成一
()
[提示](1)× 近地面在水平方向上,气温高、气压低,气温 低、气压高。
(2)√ (3)×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4)√ (5)D
合作探 究 攻重难
热力环流 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发明的。当 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制成 会漂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信息,其后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 灯笼为孔明灯。
(2)形成过程 ①A 地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 D 处空气聚集,密度增大,形成 高气压 。 ②B、C 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 __高__气__压_____;E、F 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 低气压 。 ③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高气压区 流向低气压区。
教材P51思考
5.A 6.A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附近的等压线最密 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因而风速最大。第6题,分别过甲、 乙、丙、丁四点作垂直于四点切线的垂线,以垂线为基准北半球向 右偏、南半球向左偏30°~45°角,即为风向。]
教材P49读图 气温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区;气温高, 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区。
问题2 (综合思维)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各有 什么特征?
地球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大气知识点总结地球的大气知识点总结1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2.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1.热力环流中温度和气压值的比较方法⑴温度:同一水平面上,盛行上升气流的近地面温度最高;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⑵气压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如下图温度由高到低是DCAB,气压由大到小依次是CDAB。
⑶等压面的变化规律:同一水平面,形成高压的地方等压面上凸,形成低压的地方等压面下凹。
2.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实例三、大气水平运动风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二: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三圈环流记气压带、风带名称及各风带的'风向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也随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二、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1.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分布2.季风环流3.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候影响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2.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汇总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三:常见天气系统1.冷锋、暖锋与天气变化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3.掌握锋面气旋的结构、冷暖锋判断方法、降水位置(1)锋面气旋:地面气旋一般和锋面联系在一起,称锋面气旋。
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尤其锋面上气流上升更强烈,往往产生云、雨、甚至暴雨、雷雨、大风天气。
(2)锋面的位置: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与槽线重合。
(3)锋面类型的判断:①以槽线为界,高纬来的是冷气团,低纬来的是暖气团。
②标出气旋水平方向气流的流向(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南半球顺时针辐合),依据冷暖气团的移动判断冷暖锋面:如果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形成冷锋;如果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形成暖锋。
《地球上的大气》课标解读及教材内容分析
《地球上的大气》课标解读及教材内容分析重庆市长寿中学张建国点阐述的基本原理。
要求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大气受热不均匀, 即由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和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引起。
解释大气运动的基础理论──大气热力环流原理, 说明不同形式的热力环流(单圈环流、季风环流、城郊环流、海陆风、山谷风等)形成过程。
重点讲述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的大气水平运动(风)的三大作用力(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及其作用。
“运用图表”是条件要求, 要求学生具有绘制、判读示意图与图表, 以及运用图表说明与解释问题的能力, 如用网络示意图说明大气受热的环节与过程, 利用原理示意图说明大气的温室效应, 运用等压面图解释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判读大气水平运动等。
全球性大气环流是“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形式之一, 对自然环境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课程标准对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高空的气压和风向不作重点要求, 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落实气压带、风带是三圈环流的近地面表现,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从而达到课程标准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的基本要求, 通过绘制二分二至的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能很好理解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在夏至与冬至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上叠加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大陆西岸的纬度分布, 则容易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对这四种气候的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带控制)、热带草原气候(受信风带和赤道低压带的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因此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这一条件要求, 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具有绘制示意图的能力, 而且直接提供了一种突破难点的学习方法。
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为基础, 叠加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 形成了世界上复杂多样的气候。
高中地理图册——地球上的大气+大气受热过程+大气运动
地球上的大气大气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垂直分层平流层和对流层空气运动示意图大气的受热过程读图记要大气的组成和作用大气层在垂直方向上由于物理性质的显著差异,大致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对流层位于大气圈的最下面,与地面相接,其厚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是大气各层中最薄的一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整个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云、雨、雷电等天气现象均发生在对流层里;平流层主要是臭氧层,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利于飞机飞行;高层大气可细分多层,无线电波、通信卫星、宇宙飞船在此层运转。
气压与大气层高度成反比,即大气层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气温随大气层高度的变化成“不规则”变化,对流层气温与高度正反比,平流层气温与高度成正比,高层大气正反比不规律。
不同的大气层“上下”空气冷热不同,对流层下热上冷,平流层下冷上热,从而气体的运动方向自然不同。
平流层的热能主要是臭氧对太阳紫外辐射的吸收,对流层的热能主要来自地面的辐射。
熟悉大气各主要成分的作用;逆温现象。
物体辐射电磁波与自身温度的关系波长温度常数λ()T()=C()温度和波长成反比,即物体自身温度越高,向外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越短;反之温度越低,向外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越长。
因此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大气对可见光吸收很少。
大气中的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能反射一部分太阳辐射,大气能散射太阳辐射的一部分。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22CO H O −−−−→−−−−−→−−−→大气透明地面辐射逆辐射,吸收太阳辐射地面大气地面 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却是隔热层,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给地面,大气的这种作用称为大气保温效应。
大气受热过程和三圈环流共41页PPT资料
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环流显著,形成了三种季 风气候,风向和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A
C
H
B EF
D
G
K J
I
二、大气运动
作 用: (1)进行大气中热量和水汽的输送 (2)引起各种天气现象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形成原因:太阳辐射能纬度分布不均 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
1、热力环流(小尺度范围)
2、大气环流(大尺度范围)
1、热力环流(小尺度范围)
(1)含义: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2)形成过程:
陆风
降温快,气温低 陆地
降温慢,气温高 海洋
城郊风
郊区
市区
郊区
谷 风
谷 风
山谷风
山
山
风风
★重难点: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风向、风力的判断)
风向的判断? Ⅰ、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
风向垂直等压线
(hPa)
1010
1020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1030
Ⅱ、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hPa)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 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高 层 大 气 平 流 层
对 流 层
地
面
•太阳辐射通过哪些环 节被削弱了?
•哪些环节的削弱作用 具有选择性特征?
•到达地面的辐射能被 地面全部吸收吗?
1022 1018
1006
1002
A
B
C
M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1)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二、大气的受热过程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三、大气的热力状况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四、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1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地理 必修 1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课前预习·夯基础
课堂互动·提知能
课后训练·抓落实
课时作业
[应用体验] 1.读下面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2)题。
地理 必修 1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课前预习·夯基础
课堂互动·提知能
课后训练·抓落实
课时作业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
课时作业
2.热力环流 (1)概念:由于地面_冷__热__不__均_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2)形成过程:在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并用箭头标出气流 的运动方向。
地理 必修 1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课前预习·夯基础
课堂互动·提知能
课后训练·抓落实
课时作业
课堂互动·提知能
地理 必修 1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地理 必修 1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课前预习·夯基础
课堂互动·提知能
课后训练·抓落实
课时作业
3.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 (1)概念。 等压面是空间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常用来表示同一水平面上不同区 域的气压状况及差异。 (2)分布规律和特点。 ①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不同高度的大气 所承担的空气柱高度不同,导致气压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地理 必修 1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课前预习·夯基础
课堂互动·提知能
课后训练·抓落实
课时作业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地理 必修 1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课前预习·夯基础
课堂互动·提知能
课后训练·抓落实
课时作业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节第1课时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大气逆辐射并非只存在于夜晚,也不是夜晚的大气逆辐射强于白 天
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部分,白天和夜晚都存在,且白天辐射 强度更强。只是白天由于太阳辐射的影响,考虑问题时主要侧重于大气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夜晚,由于没有太阳辐射,近地面气温主要受 大气逆辐射强弱的影响,因而容易产生大气逆辐射只有晚上存在的误 解。
合作探究
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问题探究
冬季的晴天,当你走进门窗关闭的封闭阳台,会感到异常温暖。
根据以上材料和图,探究以下问题: (1)运用“综合思维”,结合图1、图2,分析封闭阳台温度较高的原 因是什么? (2)从“地理实践力”的角度探讨,中纬度地区的植物园采取什么措 施可以使热带植物安全越冬? 提示:(1)玻璃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 透过玻璃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增温;玻璃阻截地面长波辐射,阻止阳台 内(暖)外(冷)空气以对流或湍流方式的热交换,使得阳台内温度高于阳台 外。 (2)适宜的时间移入温室;加盖薄膜、草帘等。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冬季农民利用
放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上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
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
(3)晴朗的天空多呈蔚蓝色 当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遇到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时,太阳辐射的一部 分能量便以这些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散射可以改变太阳辐 射的方向,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散射是有选择性的,波长 越短,散射能力越强。蓝色光线因波长与空气分子直径差不多,最易被 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多呈蔚蓝色。 (4)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早晨(晴朗的夜晚气温低):这是由于晴朗的 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地面热量散失快,气温随之降低。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221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课件新人
1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
2021/4/17
2.王明同学认为气流是由高压流向低压的,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答案] 不对。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空气的 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高低。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不 同,引起空气的水平运动,由高压流向低压。因此说在水平方向上, 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是正确的,但在垂直方向上,气流不一定由高 压流向低压。
1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
2021/4/17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你们休 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久坐对 哦~
1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
2021/4/17
[问题] (1)月球上的气温变化为什么会如此剧烈呢? (2)地球、月球与太阳的距离相当,为什么地球上的气温比较 稳定呢? [提示] (1)月球上没有大气层。 (2)地球上有大气层,大气具有保温作用。
2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
2021/4/17
夜晚多云时气温比 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散
晴天高
失热量少
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弱,热量散失 晚秋或寒冬霜冻多
多,地面气温低,易出现霜冻、大雾 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等现象
青藏高原光照强但 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小,
气温低
但保温作用也弱
烟雾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热 利用烟雾防霜冻
3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
2021/4/17
【例 2】 对热力环流的理解是学习“气候”的基础,读下 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从①到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近地面受热,空气下沉 B.乙地近地面受热,空气上升 C.乙地近地面冷却,空气下沉 D.丙地近地面空气冷却上升
3 第二章 第三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解析:选 B。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较少,而对地面长波辐
射吸收得较多,所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9.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 )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地转偏向力 C.摩擦力 D.三力合力 解析:选 A。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也是大气水 平运动的原动力。
风向 与等压线_平__行_______
与等压线斜交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一、判断题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紫外线。 (×) 2.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是大气吸收的结果。( × ) 3.一般来说,云层越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 √ ) 4.地面辐射为短波辐射,太阳辐射为长波辐射。( × ) 5.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 × ) 6.无论南北半球,高低空的风向是一致的。( × )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第三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根本热源 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热量的根本来源是__太__阳__辐__射__。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___红__外_____线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大地暖大气:上图中①为__地__面__辐__射__,它经过大气时,几乎全 部被大气中的水汽和__二__氧__化__碳__ (主要在对流层中)吸收。 (2)大气暖大地:上图中②为_大__气__逆__辐__射_,对地面起到_保__温_______ 作用。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共同意义 缩小了气温的__日__较__差____,使地表附近的气温变化幅度减小,从 而为生物的生长发育和人类的活动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条件。
高中地理3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优秀课件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暖大地” 2.“大地传大气” 3.“大气还大地”
反射
吸收
大气上界
散射
地
面 辐
大气逆辐射
射
地
面
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 根本来源是什么?
为什么月球表 面的昼夜温差 比地球大得多?
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阳辐 射的削弱作用,月面温度升得 很高,气温很高
状 态 一
地面 B
气低压压变低 状 态 二
气压高变压高 B
冷却
A 气高压压变高
气压低变压低 A
受热
400 600 800
C
1000
气低压压变低 400 600
800
气高压压变高
C
1000
冷却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
水平气压差异
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大气水平运动
低压
结合本节所学知识,分析巴山夜雨的形成原因 何君 当问 共归 剪期 西未 窗有唐 烛期代夜 ,,:雨 却巴李寄 话山商北 巴夜隐 山雨 夜涨 雨秋 时池 。。
高压
低压
B'
A'
C'
高压 B
冷却
低压 A
受热
高压 C 冷却
气压高低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面的其它地方而言,同一 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白天
《军港之夜》
“军港的夜啊静悄 悄,…海风你轻轻的 吹,海浪你轻轻的 摇…” 歌词有问题吗?
夜间
城Hale Waihona Puke 风的形成气 流 上 升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 度
气温
高 度
气温
气温随高度 气温随高度 升高而递减 升高而递增
夜间地面迅速降温,离地面愈近降温 愈快,形成逆温,黎明达最强
平流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上,底层 逆温 空气受地面影响而迅速降温
地形 山坡上的冷空气沿斜坡下沉到谷底积 逆温 聚并把较暖的空气抬挤上升
锋面 冷暖空气相遇形成锋面,其上方为暖 逆温 空气,下方为冷空气
√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
3. 大气的水平运动
受力状况 风向差异
第一部分
1. 大气的受热过程
过程分析 原理应用
2. 热力环流 形成过程 温压关系 实例
3. 大气的水平运动 受力状况 风向差异
2. 热力环流 形成过程
低压
高压
高 低压 空
高压 冷却
低压 受热
等压线高凸低凹
高压 地 面
冷却
第一部分
1. 大气的受热过程
某地太阳能的多寡
原理应用
高海拔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 弱→太阳能丰富
内陆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晴天多、阴雨天气少→ 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四川盆地:
第一部分
1. 大气的受热过程
过程分析 原理应用
2. 热力环流 形成过程 温压关系 实例
3. 大气的水平运动 受力状况 风向差异
1. 大气的受热过程
过程分析 原理应用
2. 热力环流 形成过程 温压关系 实例
3. 大气的水平运动 受力状况 风向差异
二、热力环流
同
空
冷
气
热
垂
不
直
均
运
动
一 水 平
面 气 压 差
异
大 气 的 水
平 运 动 (
风
)
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 冷热不均
空气垂直运动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 大气的受热过程
过程分析 原理应用
2. 热力环流 形成过程 温压关系 实例
3. 大气的水平运动 受力状况 风向差异
1. 大气的受热过程 原理应用
温室气体 大量排放
大气吸收 地面辐射
增多
大气逆辐 射增强, 保温作用
增强
气温升高 全球变暖
第一部分
1. 大气的受热过程
过程分析 原理应用
2. 热力环流 形成过程 温压关系 实例
2. 热力环流 实例 城市风 城市热岛效应
B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 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下沉距离之外。
第一部分 3. 大气的水平运动
1. 大气的受热过程
同
过程分析 原理应用
2. 热力环流 形成过程
空
冷
气
热
垂
不
直
均
运
动
一 水 平
面 气 压 差
温压关系
异
大 气 的 水
1. 气压带和风带 三圈环流
地球自转 使其偏
极锋
90N 极地高压带(热力)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压带(动力)
60N
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动力) 赤道低压带(热力)
30N
东北信风带
赤道
3. 世界气候类型
第二部分
1. 气压带和风带
1.1 形成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
1.2 季节移动
1. 气压带和风带
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
( 摩擦力)共同作用,风 向与等压线( 成一夹角)。
近地面风向
第二部分
气压带和风带
1. 气压带和风带
单圈环流
气
压
三
带
圈
和
环
风
流
带
假设1. 地球不自转
形
假设2. sun直射赤道 假设解除
成 气
季 风
假设3. 下垫面均一
回归现实
压 中
环 流
心
气压带和风带 整体季节移动
第二部分
1. 气压带和风带
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 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可以减小风速
第一部分 3. 大气的水平运动 受力状况 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1. 大气的受热过程
高空风向
过程分析 原理应用
2. 热力环流 形成过程 温压关系 实例
3. 大气的水平运动 受力状况 风向差异
高空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
和 (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 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
作用:白天来自海洋的风比较凉爽湿润,对滨海地区能够起 到降温作用;夜晚来自陆地的风比较温热干燥,对滨海地区 能够起到增温的作用。从而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小。 夏季气温低,空气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第一部分
1. 大气的受热过程
过程分析 原理应用
2. 热力环流 形成过程 温压关系 实例
3. 大气的水平运动 受力状况 风向差异
→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第一部分
1. 大气的受热过程
过程分析 原理应用
1. 大气的受热过程 原理应用
逆温的形成及其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 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的现象, 称为逆温
2. 热力环流 形成过程 温压关系 实例
3. 大气的水平运动 受力状况 风向差异
1. 气压带和风带
1.1 形成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
1.2 季节移动
2. 北半球气压中心 2.1 气压中心的形成 2.2 季风环流
高压
低压
3. 世界气候类型
单圈环流
低压
高压
冷热不均 使其动
第二部分
1. 气压带和风带
1.1 形成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
1.2 季节移动
2. 北半球气压中心 2.1 气压中心的形成 2.2 季风环流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 由高压指向低压; 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 比。
第一部分
1. 大气的受热过程
过程分析 原理应用
2. 热力环流 形成过程 温压关系 实例
3. 大气的水平运动 受力状况 风向差异
3. 大气的水平运动 受力状况 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始终与水平运动物体方向保持垂直。
3. 大气的水平运动 受力状况 风向差异
1. 大气的受热过程 原理应用
温室大棚
烟雾防冻
果园铺沙
人造烟雾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间地面辐射损 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防御霜冻。
第一部分
1. 大气的受热过程
过程分析 原理应用
2. 热力环流 形成过程 温压关系 实例
3. 大气的水平运动 受力状况 风向差异
过程分析 原理应用
2. 热力环流 形成过程 温压关系 实例
3. 大气的水平运动 受力状况 风向差异
1. 大气的受热过程 过程分析 小结
大气的削弱作用
白天,大气层 相当于地球的
(遮阳伞)
太阳 太阳辐射 地面
地面辐射
大气
大气逆辐射
夜间,大气层 相当于地球的
( 棉被 )
大气的保温作用
第一部分
1. 大气的受热过程
第一部分
1. 大气的受热过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过程分析 原理应用
2. 热力环流 形成过程 温压关系 实例
3. 大气的水平运动 受力状况 风向差异
2. 热力环流
温压关系
第一部分
2. 热力环流 实例 海陆风
1. 大气的受热过程
过程分析 原理应用
2. 热力环流 形成过程 温压关系 实例
海风
陆风
3. 大气的水平运动
受力状况 风向差异
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题。
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的曲线是
日较差
A.①√
B.②
膜内
C.③
D.④
膜外
第一部分
1. 大气的受热过程
过程分析 原理应用 对接高考 2. 热力环流 形成过程 温压关系 实例
3. 大气的水平运动 受力状况 风向差异
1. 大气的受热过程 对接高考
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下图为 “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回答2~3题。 2.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A.福建沿海 B.黄海沿岸
第一部分
1. 大气的受热过程
过程分析 原理应用 对接高考 2. 热力环流 形成过程 温压关系 实例
3. 大气的水平运动 受力状况 风向差异
1. 大气的受热过程 对接高考
(2017·全国文综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
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
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
气压带和风带形成
气压带高低 气压相间分布;
气压带和风 带相间分布。
2. 北半球气压中心
2.1 气压中心的形成
2.2 季风环流
3. 世界气候类型
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 太阳直射点 季节移动而移动
第二部分
1. 气压带和风带
1.1 形成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
1.2 季节移动
2. 北半球气压中心 2.1 气压中心的形成 2.2 季风环流
1. 大气的受热过程 原理应用
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 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
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