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IT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合作一体化模式

合集下载

应用型高校概念

应用型高校概念

应用型高校概念应用型高校是指以实践应用教育为主导,以技术技能培养为重点,产学研一体化为主要运作模式,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创新创业教育为驱动,国际交流合作为支撑,教学质量保障为基石,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的高等教育机构。

一、实践应用教育实践应用教育是应用型高校的核心教育理念。

高校通过构建实践平台,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高校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与成长。

二、技术技能培养技术技能培养是应用型高校的重要任务。

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通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职业培训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

同时,高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和科技项目,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三、产学研一体化产学研一体化是应用型高校的主要运作模式。

高校将教学、科研与社会生产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通过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高校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

同时,高校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开展科研项目和产品研发,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

四、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地方经济是应用型高校的宗旨。

高校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结合地方产业结构和资源优势,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科研方向。

通过为地方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高校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

五、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应用型高校的驱动力。

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通过开设创业课程、提供创业实践机会、举办创业竞赛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同时,高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平台和资源支持。

六、国际交流合作国际交流合作是应用型高校的支撑点。

高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同时,高校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和海外实习项目,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计算机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

计算机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

计算机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计算机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今教育界的重要课题之一。

计算机专业是一门技术含量高、发展迅速的学科,对人才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升。

为了培养符合国际标准的计算机人才,各高校和教育机构都在不断探索和创新。

本文将探讨计算机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策略,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和教学水平。

引进国外优秀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开设国际化课程,举办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使教师与国际前沿的学术研究保持密切联系。

还可以鼓励教师参与国际合作项目或交换计划,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二、开设国际化课程要加强国际化课程的开设,涵盖计算机专业的国际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开设英文授课的核心课程,设置国际化教材,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案例,培养学生的全球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国际性的项目实践,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三、加强学生的国际交流加强学生的国际交流也是培养国际化人才不可或缺的策略。

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会议、竞赛、交流活动等,培养其国际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校可以与国外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双边交流项目,鼓励学生赴国外高校交流学习,开阔视野,提升综合素质。

四、提升学生的外语能力提升学生的外语能力也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途径。

鼓励学生参加国际语言考试,提供丰富的外语学习资源和课程,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听力、阅读和写作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具备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熟悉国际计算机领域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增强与国际同行进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在培养国际化人才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也非常重要。

通过实际项目开发、实习实训和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其在国际计算机领域的竞争力。

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新机制、新模式

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新机制、新模式

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新机制、新模式
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新机制、新模式可以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1. 产学研结合:通过加强与企业、科研院所、实验室等的合作,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深入了解行业发展需求,掌握前沿技术和专业知识。

2. 跨学科培养: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培养综合素质。

例如,计算机科学与艺术、设计、社会学等学科的交叉培养,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跨领域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3. 国际化教育:开展国际交流项目,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

例如,开设双学位课程、引进国外教授开设课程、推动学生出国留学等。

4. 实践教育:加强实践教育环节,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创新创业实践、社会服务等,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 个性化定制: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职业发展目标,提供个性化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

例如,开设选修课程、提供专业实训课程、开展导师制培养等。

6. 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使学生能够灵活学习,并随时随地获取知识。

7. 产业导向培养:通过与产业链上的企业合作,按照产业需求培养人才。

例如,开设专业课程、提供实习机会、联合企业进行项目研究等。

这些新途径、新机制和新模式的实施,可以使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更加贴近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提高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有力支持。

人才输出工学领域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模式

人才输出工学领域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模式

人才输出工学领域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模式人才输出是指将国内培养的高层次人才输送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工作与生活。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人才输出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

特别是在工学领域,人才的国际化培养模式对于促进科技创新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工学领域人才输出的国际化模式。

一、国际合作办学模式在工学领域,一种常见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与外国高等院校合作办学。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借鉴外国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培养模式,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通过与外国高校建立校际合作项目,可以为国内学生提供到国外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

二、留学生培养模式另一种常见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接收外国留学生并进行培养。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吸引国外的优秀学生来到国内学习,加强不同国家之间的学术交流和文化交流。

同时,留学生也可以为国内学生提供与国际同龄人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三、双重学位培养模式双重学位培养模式是指学生可以同时获得国内和国外两个高等院校颁发的学位。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在两个不同的学术环境中学习,获得双重的学术认证。

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背景,还增强了他们的国际化竞争力。

同时,双重学位培养模式也促进了两个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四、科研合作模式在工学领域,科研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中,与国外高校或研究机构的科研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科研平台和资源。

通过与国外专家密切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前沿的科研成果和技术,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五、实习交流模式实习交流是培养工学人才的重要环节之一。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可以到国外企业或研究院所进行实习交流,了解国外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情况。

这样的经历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践技术,还可以促进与国外同行专家的交流和合作。

综上所述,工学领域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模式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办学、留学生培养、双重学位培养、科研合作和实习交流等方式来实现。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化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化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化的探索与实践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开始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国际化不仅能够提高学校的国际影响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综合素质。

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国际化的路径。

本文将从学校海外招生、国际教育交流和课程国际化三个方面,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化的探索与实践。

一、学校海外招生学校海外招生是实现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通过各种海外招生渠道,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前来学习。

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参加国际教育展览、与国际中介机构合作、与国外高中等建立联系等方式吸引海外学生。

同时,学校还可以针对海外学生提供相关的招生服务,并为海外学生设立特殊的奖学金或补助政策,以吸引更多优秀的海外学生来校学习。

二、国际教育交流除了海外招生,国际教育交流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国际化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通过与国外高校建立联系,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国际交流活动。

例如,学校可以与国外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开展短期交流计划、访问学者项目、夏令营等教育交流活动。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海外学者来校开展学术讲座或重点话题探讨,促进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通过这些交流活动,学生和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和学术体系,增进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经验。

三、课程国际化除了招生和交流,应用型本科院校还可以通过课程国际化来实现国际化。

课程国际化是指将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国际化,以适应国际化的人才培养需要。

例如,学校可以针对国际化需求目标,开设跨文化交流、国际商务、国际关系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全球化视野和思维。

通过这些课程教学,学生可以学习多元化的文化和语言,了解不同国家的法律和经济制度,掌握跨国实践的技能和方法。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教育资源和课程,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国际水平。

例如,学校可以引进国外知名教材或教学方法,结合本土学情和实践经验,创新本土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校企精准结对,协同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IT人才

校企精准结对,协同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IT人才

校企精准结对,协同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IT人才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IT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也对人才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市场对于一专多能复合型IT人才的需求,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变得尤为重要。

在这一趋势下,校企合作精准结对,协同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IT人才成为了一种新的培养模式。

一专多能复合型IT人才,顾名思义就是既有自己的专长,又具备其他技能的人才。

在当前的IT行业中,只有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同时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校企合作的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培养,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就业和发展机会。

在实际操作中,校企合作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联合办学、实习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学等。

这种模式下,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而企业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学生的培养中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要想真正实现一专多能复合型IT人才的培养,校企双方还需要在合作模式和培养机制上做出一些改变。

在合作模式上,学校和企业应该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实现精准结对,确保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实习机会。

在培养机制上,学校应该调整课程设置,增加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比如项目实训、实习等,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更多的锻炼。

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学校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培养。

学校可以建立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指导;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来,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

通过这些举措,学校能够更好地培养出一专多能复合型IT人才。

在这一趋势下,校企合作精准结对,协同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IT人才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

通过校企双方的努力,一专多能复合型IT人才将成为未来IT行业的主流,为行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专多能复合型IT人才将成为IT行业的新宠,为行业的发展开辟出更加广阔的空间。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以及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始关注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国际化人才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能够适应全球化的人才需求。

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实施路径。

一、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重要性1. 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2. 提升学校国际竞争力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可以提升学校的国际竞争力。

国际化人才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全球化的视野,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是提升学校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3.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有助于促进学校与国际院校的合作与交流。

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可以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来校学习,拓展学校的国际视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1. 强化全英文教学全英文教学是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的首要任务之一。

通过全英文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使学生更具备参与全球化竞争的能力。

2. 推进师资国际化师资队伍是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保障。

学校可以加大引进具有国际视野和教学经验的外籍教师,提升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国际化教育资源。

4. 营造国际化氛围营造国际化氛围是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举措之一。

学校可以举办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开设国际化教育课程,丰富学生的国际化教育体验,营造浓厚的国际化教育氛围。

5. 培养国际化人才。

迅腾国际西安校区招生咨询问答

迅腾国际西安校区招生咨询问答

西安职工大学迅腾国际软件学院招生咨询问答一、考生咨询问题解答问题1:西安职工大学迅腾国际软件学院性质?答:西安职工大学迅腾国际软件学院隶属于迅腾集团与西安职大联合创建的国家级信息化工程师培养基地,属于公办学校,是西安唯一的国家级IT工程师培养基地,颁发国家承认大学专科学历和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信息化工程师证书,重点服务于西安高新区内200余家高科技企业,主要培养国家级信息化工程师。

问题2:西安职工大学迅腾国际软件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概况?答:第一、迅腾国际‚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背景是依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0、国家软件、动漫、互联网行业‘十二五’规划、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信息化工程师教育体系、迅腾国际‘5+N’信息化精确人才培养计划五个体系制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第二、迅腾国际‚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指导思想:‚面向高新区、面向IT产业、面向未来‛一要实现:创新IT教育模式,培养行业精英;二要确立:‚面向信息技术领域、面向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面向IT行业领军企业‛培养IT工程师;三要培养一批企业急需、行业紧缺的企业一线工程师、设计开发工程师、研究型工程师;四要依托:迅腾国际专家委员会对人才培养方案论证、研究、规划、指导、评价、督导、检查,确保人才培养水平;五要密切联系:企业、行业、高校、园区、政务五重保障服务学生实习实训就业;六要实现三个目标:5年内100所高校参与工程师培养;5年内培养50000名国家级信息化工程师;5年内5000家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工程是培养工作;第三、迅腾国际‚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范围:信息技术领域应用型、实用型、研究型、即插即用型工程师第四、迅腾国际‚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目标:国家级信息化工程师第五、迅腾国际‚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过程: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项目导向、产业结合、注重能力、实战训练、案例化教学、综合素质训练‛;第六、迅腾国际‚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方式: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信息化工程师教育体系,按照企业用人需求、行业人才标准结合企业化特色教学、案例化教学、项目+能力教学等前瞻教学法进行信息技术领域工程师人才培养。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模式探讨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模式探讨

7 7
1 、培养觇格。通过2 年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哪些知 识 、能力和素质结构?根据浙江科技学院教务处2 0 0 7 2  ̄ 专业培养计划p ] ,我把它概括如下 。 ( 1 )知识结构 :具 有扎实的德语语言基础知识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知识 ;具有机械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系统地 掌握工程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材料 、机 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机电控制基础等本 I 领域的基 础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须的专业知 识。 ( 2 ) 能力结构: 具有较强的语言 ( 德语 ) 文字表达能 力 ;具有制图 、 计算、实验 、测试 、文献检索、基本工艺
案和课程体 系进行了比较研 究,最后对 中外合作 办学折射 出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 关键词 】 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合作模式; “ 2 + 3 ”模式
现行合作模式概述 二、合作培养模式案例解 析 浙江科技学院和德 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 ̄ q . . k 2 o o 2 年开 当前 ,我国与国外高校开展人才合作培养主要有几种 典型合作模式,如融合型、嫁接型和松散型【 1 。本文主要 始招收 “ 2 + 3 ”项 目学生,迄今已经历1 0 载,积累了一些 探讨教学型 ( 或)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模 经验,取得了较好成果 ,也产生了较大影响。下面对这一 式。对新建本科院校 人 才培养而言,不管是哪种形态 ,都 合作模式进行详细解析。该模式的学习进程共分三个阶段 可归结为 “ 2 + 3 ”、 “ 2 + 2 ”、 “ 3 + 1 ”模式等等 ,下面分 网 第一阶段,在浙江科技学院学习2 年,4 个学期,主要 别 予 以探 讨 。 是学习专业基础知识 ,参加基础阶段学习考试,同时学习 ( 一)“ 2 + 3 ”模式 德语约9 0 0 学时。其中第4 学期初,中德专业鉴定组测试学 “ 2 + 3 ”本科培养模式 ,即前两年在国内完成学业 , 生的专业水平 ,参加下萨克森州预科院的德语确认 式, 经国外高校考核合格后 ,后三年在国外完成学业。学生按 录取达标学生进入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第三学期。开始汉 规定完成学业 ;成绩合格 ,由双方 院校分别发给毕业证 诺威应用科学大学学习之前,与德国学生辅导员共同参加 书 ;符合双方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由双方院校分别授予学 暑期交流营 ,前半程在杭州 ,后半程在汉诺威 。第二阶 士学位证书。据了解,目前我国高校开展 “ 2 + 3 ”国际合 段 ,第5 、6 学期 ,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过渡学年 , 德国叫 作培养模式的有浙江科技学院与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 做冬季学期和夏季学期。冬季学期的9 月为新生适应期, 周 ( 9 0 学时 ) 的德语强化。同时开设贯穿整个 等7 所德国高校 ;合肥学院与德国安哈尔应用科学大学等4 进行为其2 1 5 周 ,每周6 学时 ),在高年级辅导员 所德国高校。实施 “ 中国两年+ 德国三年”的中德双学位 学期的德语课程 (

高校教育国际化与国际交流合作模式创新

高校教育国际化与国际交流合作模式创新

高校教育国际化与国际交流合作模式创新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高校教育国际化和国际交流合作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信息时代,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高校教育国际化与国际交流合作模式的创新迫在眉睫。

一、国际化教育模式1. 跨国合作办学项目跨国合作办学项目是一种有效的高校国际化教育模式。

通过与外国大学合作,开展双学位、交换生、联合培养等项目,可以让学生在国际化的教育环境中接受全方位的教育。

这种模式帮助学生熟悉不同文化、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并为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 外籍教师及讲座交流邀请外籍教师来校任教或开设专题讲座是促进高校国际化教育的一种方式。

外籍教师不仅能够带来新鲜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还能够通过亲身经历向学生分享世界各地的文化与经验。

这种交流模式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拓宽思维,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国际化社会。

二、国际交流合作模式1. 学术交流合作学术交流合作是促进高校国际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与世界各地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术研究合作、学术交流访问等活动,可以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

2. 学生交换项目学生交换项目是高校国际交流合作模式中的一种常见方式。

通过与国外高校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交换,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国家的教育与文化,增加他们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经验。

这种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成长,同时也增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友谊与合作。

三、国际化与创新结合1. 课程设置创新高校教育国际化需要在课程设置上做出创新,将国际化元素渗透到各个专业课程中。

例如,在语言学习课程中加入国际文化交流的内容,使学生可以通过语言学习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与社会习俗。

这种创新能够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与跨文化沟通能力。

2. 创新科研合作模式在国际交流合作中,高校应积极推动科研合作的创新模式。

通过建立国际合作研究中心、开展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等方式,加强与国际优秀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学科创新与发展。

基于TOPCARES-CDIO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基于TOPCARES-CDIO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基于TOPCARES-CDIO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摘要:当前,IT领域人才培养存在“两旺两难”等问题,亟需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兼顾的应用型IT人才。

本文论述了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借鉴CDIO国际工程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八大能力为切入点,构建了符合本校特色的TOPCARES-CDIO能力指标体系。

基于该能力指标体系,学院以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目的,以专业为基本教育单位,深入开展面向应用的一体化人才培养,全面开展TOPCARES-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TOPCARES-CDIO;一体化人才培养;专业能力;综合素质1背景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逐渐褪去,中国经济逐步回暖,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普通高校2010年应届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学生,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社会和企业对IT 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但高校IT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却在下降,不少毕业生甚至要到培训机构“回炉”,这就造成了“企业需求旺盛,毕业生供给旺盛:企业招聘难,毕业生就业难”的“两旺两难”尴尬局面。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普遍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有效匹配企业的用人需求;另一方面,随着IT产业的发展,在“越来越平坦的世界”中,IT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不仅注重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且还非常注重思想品质、职业道德、创造能力、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非业务方面的素质,因为这些素质影响着工作的效果与质量。

因此,培养业务素质与全面素质统一和谐发展的应用型IT人才已经成为IT时代的必然。

但是,如何克服工程教育泛科学化、脱离产业需求的痼疾,解决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中培养目标不清晰、课程体系滞后于技术发展、教学方法手段陈旧、实践性教学不足、评价体系错位等问题,使高校通过四年的专业能力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IT 人才?经过深入学习和研究,结合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大环境,我们发现,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道路。

面向IT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合作一体化模式

面向IT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合作一体化模式
2 Ma n a g e me n t I n f o r ma t i o n i z a t i o n
F e b . , 2 0 1 3 Vo 1 . 1 6. No . 4
第1 6 卷第 4 期
面向 I T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合作一体化模式
黄 川林 , 陈伟卫 , 田惠怡
( 大连东软 信息 学院 , 辽宁 大连 1 1 6 0 2 3 )
[ 摘 要] 随着 I T 应 用 的推 广 与 普 及 . 信 息化 企 业 要 求 I T 人 才 具 备 国 际化 专业 知 识 和 丰 富 的 经验 。 本 文根 据 应 用型 信 息 化 人 才 需求 现 状 与 特 点 , 研 究 了基 于 CDI O 的一 体 化 国际 交 流合 作 模 式 , 搭 建 了 国 际化 大 学 交流 平 台 , 从 而增强高等院校的
对 国 际 合作 环 境 的调 研 分 析 . 在 此 基 础 上做 好 国 际化 合 作 院
校与专业的细分( S e g m e n t ) , 合 作 目标 的 确定 ( T a r g e t ) 以 及 合 理 的
视 对学 生 经 济分 析 能 力 、 管理能力 、 解 决 实 际 问题 和 创 新 能 力 的 合 作 定 位 ( P o s i t i 0 n i n g ) 。结 合 学 校 的 专业 人 才 培 养 日标 定 位 国 际 训 练 和培 养 . 更重 要 的是 脱 离 国 际 化 企 业应 用 的实 际 需 求 。 中外 合 作 院校 。 例如 : 应 用 型 人 才 培 养 寻 找 应 用 能 力 强 的 国 际 院 校 合 合 作领域专业 分布不合理 : 合 作 办 学 的层 次 不 高 、 模式 单一 ; 涉 作, 理 论 研 究 型 人 才 培 养 寻找 研 究 、 实验 能 力 强 的 合 作 院 校 。 外 人 才 队 伍 建设 有 待 加 强 等 多 方 面 问 题 .使 得 国 内 外 教 学 体 制 2 . 2 . 2 制订基于 S r r P的 系 统 化 的 国 际化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及 学 科 设 置 存 在 较 大 差 距 . 国 内 留学 生 及 国外 留 学 生 在 专 业 对 根据 S T P定 位 结 果 确 定 培养 模 式 . 可 灵 活选 取 采 用 3 + I 、 2 + 2 应 和 学 分 替 换 上 都 遇 到很 大 困 难 .使 得 很 多学 生 失 去 了 留学 机 或者 2 + 1 + 1 模 式 。根 据 培 养 模 式 制 订对 应 的人 才 培 养 体 系 , 在 执

浙江工业大学中外合作专业简介

浙江工业大学中外合作专业简介

浙江工业大学中外合作专业简介浙江工业大学中外合作专业简介浙江工业大学现有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其中2017年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土木工程(中外合作)2个本科教育项目办在国际学院,面向浙江省内招生。

以下是店铺收集的浙江工业大学中外合作专业简介,希望大家喜欢!软件工程(中外合作)软件工程(中外合作)是浙江工业大学与瑞典布莱京厄理工大学联合的中外合作本科教育项目,是浙江省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候选项目。

瑞典布莱京厄理工大学(Bleking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以理工科专业著称,在信息技术应用和可持续性发展领域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该校“计算机软件工程”在同领域排名为世界第5名、欧洲第2名、瑞典第1名。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软件设计基础,掌握软件工程和信息技术服务领域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熟悉国内外IT文化及IT行业操作规则和程序,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国际化、应用型高级软件工程人才。

符合学校毕业条件和学位授予条件的,可颁发浙江工业大学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证书专业名称与招生计划中的`专业名称一致。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软件工程、网络设计与开发、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的分析、维护与开发、计算机通信、动画游戏制作等工作,同时具备了在国内外进一步深造的良好基础。

学生也可以选择进入“3+1+1”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模式学习。

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土木工程(中外合作)是浙江工业大学与澳大利亚联邦大学(Federation University Australia)合作举办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澳大利亚联邦大学(Federation University Australia,简称FedUni)是澳大利亚政府公立大学,教学注重与行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以学生就业为人才培养导向,教学质量优秀,连续八年被“澳大利亚优秀大学指南”评为教学质量五星级大学。

本专业培养具备土木工程项目规划管理、设计、研究开发、现场施工的能力,能在政府职能部门、房屋建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施工管理、投资开发等部门工作,具有创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并获得注册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工学领域国际化交流与科研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工学领域国际化交流与科研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工学领域国际化交流与科研合作人才培养方案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工学领域的国际化交流与科研合作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国际化交流与科研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一、国际化交流计划为了提高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我们将制定以下国际化交流计划:1. 学生交换项目:积极与国外知名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学生交换项目。

通过此项目,学生可以到国外高校学习一定时间,并且与当地学生进行深入交流。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可以让他们了解不同国家的工程技术发展现状。

2. 国际暑期学校:每年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参加国际暑期学校项目。

通过此项目,学生可以到国外参加由知名大学举办的工程技术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与国际同行进行学术互动,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

3. 国际实习项目: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国际实习机会。

通过实习项目,学生可以了解国际工程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并且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科研合作计划科研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关键环节,我们将制定以下科研合作计划:1. 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积极与国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共同申请科研项目。

通过合作项目,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合作的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开展深入而有影响的科研工作,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学术交流与合作:定期组织国际学术论坛和研讨会,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和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

此外,我们还将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国际同行共同探讨前沿科研问题,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

3. 学术期刊合作: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合作,开展联合刊登和审稿工作。

鼓励学生积极投稿,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同时也增强学校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

三、师资培养计划为了支持国际化交流与科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将制定以下师资培养计划:1. 师资交流项目:鼓励教师赴国外知名高校进行短期或长期访学,与国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提升自身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研究——以大连海洋大学中新合作办学项目为例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研究——以大连海洋大学中新合作办学项目为例

[收稿时间]2020-08-06[基金项目]2018年大连海洋大学中新合作办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工程沟通引进课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杨菂(1981—),女,辽宁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

高巍(1978—)男,辽宁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化教育。

张宁光(1978—),女,辽宁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

陈放(1986—),女,辽宁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沟通与写作。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加强,企业对国际化应用型工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高等教育肩负着新时代国际化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使命。

大连海洋大学与新西兰奥塔哥理工学院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以大连海洋大学的机械学科优势为基础,引入新方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对接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表明,中外合作办学有助于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培养具有宽广国际视野的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化应用型工程人才;高校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2)02-0164-032022年2University Education一、中外合作办学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一“)“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建设对国际化应用型工程人才需求与日俱增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跨国工程项目合作日益增多。

“一带一路”沿线合作项目占比接近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总数的50%,呈现高速增长趋势。

交通、电力、建筑、港口及通信等领域的业务增势尤为明显,因此对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工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大连海洋大学中新合作办学项目,基于学校传统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优势,引进新西兰奥塔哥理工学院工程类专业的优势办学资源,在本科阶段实施国际化工程人才联合培养模式。

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的生效实施,新西兰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将日益增多。

国际化信息技术人才的跨国联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国际化信息技术人才的跨国联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国际化信息技术人才的跨国联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1国际化信息技术与软件人才的需求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产业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

生产和开发利用信息产品的信息能力已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软件产业则是最重要的信息技术产业之一。

我们国家在实施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战略中,把信息技术和软件产业视为优先发展的高技术带头产业。

事实上,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其国际竞争力是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世纪以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2001-2007年间,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4.9%。

2003年,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电子信息产业国,进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大国行列。

但中国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仍然有待进一步提升。

2006年,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中前10家企业的营业收入仅占2006年全球500强中前10家电子企业合计营业收入的9.6%,利润仅占0.9%。

同时,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高端产品很少;国内知名企业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也很有限;高层次、复合型、具有团队精神的IT专业技术人才稀缺。

这些使中国IT产业及企业难以适应国际竞争的高要求。

人才是构成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综合因素。

IT与软件产业发展更需要高素质人才。

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IT与软件产业早已经成为全球化的产业。

全球化的软件产业需要既要工业化又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软件人才。

如何面向软件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国际化IT与软件产业人才成为了我国计算机教育界近年来共同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我国的一些高水平大学计算机学院和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一直在积极探索培养国际化IT与软件人才的办学模式,并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实践,取得不少成效。

2国际化IT与软件人才的特点一般而言,IT与软件人才应当具有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区域协同共谋发展探索IT应用型人才培养新途径

区域协同共谋发展探索IT应用型人才培养新途径

在此背景下,由常熟理工W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金陵科技学院软件工程学院、南京晓庄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等江苏省应用型本科发起倡议,挂靠江苏省计算机学会,于2016年6月5日在常熟理工学院召开了江苏省应用型高校计算机学科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立大会,选举了执委会,常熟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龚声蓉教授任首任执行主席。

大会制定了联盟章程,确立了工作方式:联盟每年召开执委会和高峰论坛各一次,了解各高校实际需求,根据需求确认每年工作计划,如教学资源建设计划、师资培训计划等。

联盟的宗旨是积极倡导、引领和推进江苏省应用型高校计算机学科建设,促进应用型高校计算机学科的创新改革和资源共享,提高江苏省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江苏省高校在国内外计算机应用型教育领域的地位与影响。

目前,联盟成员单位包含应用型本科及独立民办本科共23个。

联盟立足于应用型本科的实际,集中各学科有限的优质资源,着力解决IT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具体的、共性的问题,主要开展如下工作:(1)共同探讨计算机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出发,综合分析各应用型高校及其区域发展的特点,总结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共性问题,建立应用型人才标准体系,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如嵌入式人才培养体系、校内外实践体系、与职业教育衔接体系、实习实训基地构建等,同时,积极开展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探索。

(2)共同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实现优质师资共享。

尽管应用型本科因建设时间短,优秀师资相对短缺,但江苏省应用型本科各计算机或信息学院也存在一定数量的高水平教师。

在联盟内实现优秀师资共享,定期组织联盟一线老师进行经验交流、学习观摩,有效解决各高校优质师资短缺问题。

同时,寻找应用型联盟教师的共性需求,联合开展集中式师资培训,全面提升联盟教师教学水平。

(3)共同开展教学资源建设。

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集中优秀教师资源,共同开展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如MOOC、视频公开课建设等,并出版应用本科计算机类教材系列,打造联盟品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等学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趋势越来越明显,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表现也更为突出。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国际化办学模式的进程,是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增强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提高大学知名度的重要突进[1]。

1国际交流合作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的应用与推广普及,
信息化企业面临的IT 人才需求问题也日益凸现,尽管IT 人才的培养数量日益增长,但真正具备国际化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信息化人才匮乏,从而造成许多信息岗位的需求缺口并长期处于虚位以待的情形。

这种急需的IT 应用型人才应是具有一定的经济分析能力、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能力,掌握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信息系统规划、管理能力以及信息资源获取和利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目前,造成上述IT 应用型人才需求缺口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合作、产学合作中IT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只强调专业理论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注重专业知识灌输,忽视对学生经济分析能力、管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更重要的是脱离国际化企业应用的实际需求。

中外合作领域专业分布不合理;合作办学的层次不高、模式单一;涉外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多方面问题,使得国内外教学体制及学科设置存在较大差距,国内留学生及国外留学生在专业对应和学分替换上都遇到很大困难,使得很多学生失去了留学机会。

2基于CDIO 的一体化国际交流合作模式
高等院校应顺应时代的潮流,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加强国际
交流与合作,不断推进高校国际化进程。

高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促进我国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必然途径,是实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目标的必然要求[2],也是加速高校自身发展的必要措施。

CDIO 代表构思(Conceive )、设计(Design )、实现(Implement )和运作(Operate ),基于CDIO 的一体化国际交流合作模式有利于专业更细致的化分,有利于更准确地确定合作目标,有利于进行合理的合作定位,有利于大规模培养国际型人才,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综合技能和科研能力。

面向IT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合作一体化模式与创新的主要思想为:一体化的国际合作规划与CDIO 的结合→积极的
国际合作项目的市场开拓→STP 的国际合作交流模式实施→形成符合国际化的专业课程体系→以交换生、培训等项目拉动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加强“引进来、走出去”策略→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模式的开展→国际化大学氛围的构建,开发出国际业务与市场拓展体系、国际合作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国际合作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三大体系为一体的立体化国际化大学交流合作平台。

2.1基于CDIO 理念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CDIO 一体化教学改革模式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详尽定位和准确描述,积极开拓国际资源,以务实为准则,开发一体化的国际合作项目。

拓展国际合作的空间、继续提高交流层次,创立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

2.2基于STP 的国际合作交流模式
基于STP (Segment Target Positioning )构建符合国际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应用型国际化专门人才。

2.2.1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匹配合作院校模式
对国际合作环境的调研分析,在此基础上做好国际化合作院
校与专业的细分(Segment ),合作目标的确定(Target )以及合理的合作定位(Positioning )。

结合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国际合作院校,例如:应用型人才培养寻找应用能力强的国际院校合作,理论研究型人才培养寻找研究、实验能力强的合作院校。

2.2.2制订基于STP 的系统化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STP 定位结果确定培养模式,可灵活选取采用3+1、2+2
或者2+1+1模式。

根据培养模式制订对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执行培养体系时充分发挥国内院校和国外院校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2.2.3制订符合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
突出课程国际化,分层分类,选择优势学科重点扶持,大力加
强外语教学,加大课程中国际知识和国外文化的比重,变内向式、专业式、本土式的课程为外向式、通才式、国际式的课程,以逐步构建现代国际化的教学内容体系[3],并打造项目从策划、实施到反馈、改进的长效机制。

2.2.4开发多元化国际合作模式
以交换生、培训等项目建立国外高校学生对我国高等院校的
认知程度,从而拉动其他国际合作项目,如留学生项目、学分互认项目等,形成多层次、多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图1是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的多元化的国际化IT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中国管理信息化
C 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2013年2月第16卷第4期
Feb.,2013Vol .16,No .4
面向IT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合作一体化模式
黄川林,陈伟卫,田惠怡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辽宁大连116023)
[摘
要]随着IT 应用的推广与普及,信息化企业要求IT 人才具备国际化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

本文根据应用型信息化
人才需求现状与特点,研究了基于CDIO 的一体化国际交流合作模式,搭建了国际化大学交流平台,从而增强高等院校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IT ;人才培养;CDIO ;国际交流合作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4.067[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3)04-0108-02
[收稿日期]2012-11-10
108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1.进行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与国外大学课程对接
2.加强英语能力与专业技能的结合(双语教学)
3.进行英语培训和讲座,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雅思、GRE 、GMAT 等)
4.将有意出国的学生分成兴趣小组(英语、日语、韩语)
5.由专门老师针对不同项目为学生进行指导
6.针对具体项目实施选拔、跟踪及反馈
图2
国际合作项目的学生培养与选拔实施流程
在此基础上,立足优势、突出特色、合理定位,构建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模式,从而满足多元化的办学层次、不同专业层次的国际化合作的需求。

短期非学历教育项目,如出国培训、合作培训、外语培训、跨国项目培训[1]。

从合作模式看,学历教育方面可由其他国家高校的优质资源结合我国高等院校的优质专业,形成互补,开展X +X 模式的中外合作办学教育。

多方位的推动各种国际项目(学分项目、长短期交流等项目)的实施,通过多种模式提升国际化氛围,比如全球化课堂、学术讲座、英语沙龙、英语角等。

2.3构建国际化交流平台
搭建高等院校国际化大学交流平台,各国学生可以在其上共同完成国际合作项目,实现无国界的知识学习和研讨,提供国内外学生交流信息、合作项目的平台和渠道。

首先进行物理平台搭建;其次根据CDIO 教学体系设计有针对性地交流合作项目;学生通过在平台上交流互助完成项目,真正实现国内外学生的国际化交流合作。

在此基础上,形成图2所示的基本流程,从而
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系统化与科学化。

3结语
基于CDIO 的一体化国际交流合作模式有利于专业更细致的化分,有利于更准确地确定合作目标,有利于进行合理的合作定位,有利于大规模培养面向IT 应用型的国际型人才,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综合技能和科研能力,提高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锣.高等院校继续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现状及发展[J ].教育与
教学研究,2010,24(9):70-71.
[2]龚彬.邓小平教育发展战略思想探析[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11,23(1):100-102.
[3]马德益.地方弱势高校抢抓国际合作机遇的路径[J ].辽宁教育研究,
2005(3):30-32.
教育教学研究
高等数学数理统计现代管理学电子商务基础
……
电子商务支付网络营销实践电子商务案例
SAP 项目管理
……
JAVA 开发JSP 开发SAP ABAP 开发EB 项目开发
……
日本阿尔派实习项目
澳大利亚MONASH 项目
俄罗斯东科大项目
日本ITI 项目实践
英国西英格兰大学项目韩国熊津集团项目美国NSU-DISNEY 项目俄罗斯远东水产留学生项目短期交流项目
交换生项目
学分互认项目
国际培训项目
国际实习基地
全球化课堂项目
一体化人才培养
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
个性化人才培养国际化IT 应用型人才
图1
多元化的国际化IT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1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