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护理进展
人工气道的护理进展
呼吸机上的湿化器调节温度显示 32~40℃为宜,若温度在32℃以下,会 使吸入气加温不足;如超过40℃,会造 成气道烫伤。
(三)防止漏气 用注射器向囊内注气, 同时用听诊器在颈部听诊,以刚刚听不 到漏气声为适宜。目前临床普遍使用高 容量低压气囊,气囊注气至达到鼻尖硬 度即可,每隔24h将气囊放气1次。
(一)妥善固定 用寸带固定好外套管 或气管套管,套管带子在颈部的松紧以 能容纳1指为宜,防止套管脱出。气管 切开的当日不宜过多变换体位,以防套 管脱出,同时要注意观察有无出血、皮 下气肿等并发症。
气切套管
普通气管套管
带气囊气管套管
(二)预防感染 ①定时进行空气清洁消毒。 ②气管切开处及其周围皮肤应用 1%碘伏涂擦,并更换无菌敷料,每班进 行1次或每天进行4次,分泌物多时应随 时消毒并更换敷料,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30min后复查血气。对严重喉头水肿、激素治疗无效
者,应进行紧急气管插管,改善呼吸后再行气管切开
术。应鼓励和协助患者咳嗽排痰、定时变换体位、拍
背、雾化吸入、做深吸气,必要时予鼻导管吸痰。
(八)密闭
其特点: 1.采用纸塑包装的合格消毒产品, 启封方便。 2.选用优质医用材料,设计 科学,操作方便。 3.吸痰管远端柔软, 管口圆滑,不伤及粘膜。 4.薄膜防护套 韧滑,高度密闭,具有效防止交叉感染 之作用。 5.防漏气内芯结构严密,有效 防止血液,分泌物渗入防护套。
④使用一次性吸痰导管和一次性手套,以减少 交叉感染。 ⑤用2%碳酸氢纳液清洁口腔,每天4次,防止口腔 溃疡和感染。病情许可,应给予低半卧位或 半卧位,特别是进行鼻饲时及鼻饲后应给予 半卧位30~60min,防止误吸返流的危险。 ⑥怀疑感染发生时,应做痰培养和药敏试验。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人工气道气囊的基本作用是防止漏气和误吸;对于气管切开无需机械通气的患者,如果自主气道保护能力好,可将气囊完全放气或更换为无气囊套管。
气囊压力应维持在25-30cmH2O,每隔6-8h测量气囊压,每次测量时充气压力宜高于理想值2cmH2O。
当患者的气道压较低或自主呼吸较弱以及吸痰时,宜适当增加气囊压。
气管套管的气囊压力不仅受囊内气体量的影响,同时也受病人体位、气管套管类型和套管使用时间等的干扰。
而吸痰既是气管切开病人管理中常见的护理操作,但也可因引起病人咳嗽导致气囊压力明显升高。
研究指出气管切开病人吸痰时保持半卧位,可减轻气囊压力对气管黏膜的损伤,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这是因为半卧位时气囊对气管壁表面压力呈相对均匀分布且压力相对较小,此时所测的气囊压力最小口,所以当患者体位改变后,应重新测量气囊压。
人工气道的护理与管理策略
人工气道的护理与管理策略人工气道的护理与管理策略是指对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呼吸困难的患者进行插管和管理的一套综合措施。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插入患者的气道,以帮助通气,保持气道通畅和气体交换。
针对人工气道的护理与管理需有科学的策略和方法,下面将从护理、感染控制、患者安全等方面介绍相关的内容。
护理方面,人工气道的护理重要性不可小觑。
护理人员应进行规范的操作和监测,确保气道通畅和患者安全。
首先,在插管前需评估患者的气道状况,包括气道通畅度、气道分泌物、咽喉病情等情况,以便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插管过程中要注意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维持患者的稳定状态,防止误吸。
在插管后要及时调整插管位置,确保插入深度合适,同时通过观察患者胸廓和腹部的运动等来判断气道通气情况。
对于插管后的护理,要定期检查气囊压力,抽取气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感染控制是人工气道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人工气道患者易受到呼吸道感染的侵袭,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
首先,护理人员需进行正确的洗手或消毒手部,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其次,在更换插管中的呼吸机回路时,要注意保持回路的无菌环境,避免污染。
进一步,要注意患者口腔的清洁,定期进行口腔护理,避免细菌滋生。
另外,护理人员要定期更换气囊和导管,以防止细菌的滋生和传播。
对于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风险的患者,可以选择质子泵抑制剂或胃肠道道冲洗来预防肺炎的发生。
患者安全是人工气道管理中的一个重点,护理人员需加强监测和预防措施,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首先,要定期监测气囊压力,控制在压力范围内,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发生。
其次,护理人员要注意定期监测呼吸机设置,确保设备工作正常。
另外,要保持患者的体位调整,避免压疮的发生。
此外,在协助患者进行吞咽和呼吸训练时要注意保持患者的舒适性,合理安排各项护理措施,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综上所述,人工气道的护理与管理策略应包括护理、感染控制和患者安全等方面。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的护理研究现状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的护理研究现状叶飞关键词: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护理人工气道是保证气道通畅的有效手段,在抢救过程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改善病人的通气功能,纠正病人的缺氧状态,为危重病人的救治赢得时间。
然而,人工气道的建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和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解剖功能,给患者带来危害。
建立人工气道,特别是气管插管后,患者的吞咽受限,口腔分泌物及胃食道反流物受气囊阻隔滞留于气囊上方,会形成气囊上滞留物。
因此,气囊的管理至关重要,如何做好气囊的监测,使气囊压力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成为学者的研究重点。
现将国内有关气囊压力监测相关的护理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1气囊压力监测的概念气囊压力监测值是由气囊本身的弹性回缩力、气管壁对气囊的挤压力及气道压产生的冲击力组成。
气管是一个随呼吸动作可舒缩的器官,但舒缩程度有一定的限度,当气囊压力超过气管黏膜的承受能力,就会引起黏膜损伤。
李宁江等[1]通过研究气囊内压对气管内插管时受压气管黏膜的影响中发现: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气囊内压低于30mmHg时气管黏膜病理改变轻微,并且气囊压力愈高,气管黏膜损伤愈重。
所以气管插管时气囊内压低于30 mm Hg 较为妥当。
栾云洋等[2]分析机械通气条件下不同气囊压力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中得出,30cmH20气囊压力下VAP的发生率最低,而20cmH20 发生率最高。
范丽妫等[3]通过观察不同气囊压力条件下进行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误吸情况,并测定支气管分泌物中胃蛋白酶含量发现认为在合理范围内的低气囊压力易导致误吸的发生,从而引起支气管分泌物中胃蛋白酶含量的升高。
结合我国机械通气应用指南,推荐气囊压力应>20cmH20,一般维持在25cmH20~30cmH20[4]。
2气囊压力监测方法2.1监测方法2.1.1手估气囊测压法很多因素都可以影响手指的感觉, 包括气管插管近端气囊的容量和形状以及气管的弹性和顺应性。
人工气道气囊的护理
气囊压力监测表
如何监测压力
监测时将气管
插管外接的气囊 插入压力表的测 压孔。
如何监测压力
最佳的压力 ●
显示绿色的范围 就是最安全的范 围,若达到红线 则需较少到绿色 范围内;若不到 绿线,可能存在 漏气的情况。
如何监测压力
监测压力 过高的压力
如何监测压力
打气囊 放气按键
气囊监测的注意事项
压力过高
• 容易造成气管黏膜毛细血管血 流减少或中断而出与气管间密闭不 良,出现漏气、误吸
最佳的气囊压力是多少呢?
气囊护理的意义
最佳的气囊压力 有效封闭气囊与 气管间隙的最小 压力,为2030cmH2O,这种 压力可以较好地 保障气道黏膜的 血液供给,且能 保持气囊与气管 间的密闭性。
充气量合适,避免漏气或压迫损 伤气管壁
定时(4-6小时)监测气囊充气量
充气完毕或使用压力表检测完毕,应折住气囊 外接管后再分离注射器或压力表,以防漏气
气囊的放气
目前研究认为, 定时的充气-放气是不必要的
气囊护理的效果评价
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 畅 ❷防止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的发生 ❸无不良反应
小结
人工气道的建立本来对患者就 是一个创伤性的治疗。所谓三 分治疗,七分护理。正确的气 道护理对预防感染、防止并发 症起很重要的作用。
韩嘉雯
人工气道气囊的护理
人工气道的概念
人工气道是经口、鼻、或直接将气
管置入导管而形成的呼吸通道,以 辅助患者通气及进行肺部疾病的治 疗。常见人工气道有口咽管置管、 鼻咽管置管、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 置管。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
气管导管多采用聚氯乙烯材料,前端带
有气囊,用以封闭气道及相对固定气管 导管,并实行控制呼吸和辅助呼吸。因 此。气囊的管理非常重要,如护理不当, 易造成多种严重的并发症。
人工气道气囊的护理
临床上人工气道常经口、鼻或气管切开建立。
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气囊需合理充气以封闭气道、固定导管、保证潮气量的供给,还可预防口咽分泌物进入肺部,防止误吸,从而减少肺部感染。
但若气囊充气量过大,即使使用高容低压气囊导管,过久压迫气管粘膜也会影响该处的血液循环,导致气管粘膜缺血性损伤甚至坏死,随后瘢痕形成而致气管狭窄,严重时可发生穿孔;相反充气不足,则导致气道漏气,而致潮气量损失、误吸等并发症。
因此,合理的气囊管理至关重要。
1气囊压力关于气管导管气囊内压的大小,有不同观点。
气囊充气过度,对粘膜产生的压力大于25~32mmHg时可造成局部粘膜坏死。
有调查表明为避免长期压迫气管内壁粘膜,防止缺血坏死,气囊充气后压力控制在18.4mmHg以下,即低于正常的毛细血管渗透压。
还有资料表明气囊压力应<25mmHg或保持在18.4~22.1mmHg,才能将其对气管粘膜的压力性损伤减小到最低范围。
气管粘膜受压的压力超过4.4 mmHg会使气管粘膜淋巴管受压,粘膜纤毛运动受限;气管粘膜受压的压力超过22.1 mmHg(30 cmH2O)会使气管血流中断,粘膜坏死脱落,甚至造成气管壁穿孔、破裂等严重并发症。
当气管导管气囊内压力超过21.8mmHg时,气管粘膜血流开始下降,达30.1mmHg时,粘膜血流明显减少、苍白。
当气管导管气囊内压达50.4mmHg,15 min后气管粘膜可出现明显损伤,部分基膜剥离,而压力达100 mmHg 15 min内基膜开始分离。
故理想的气囊压力为保持有效封闭气囊与气管间隙的最小压力,又可防止气囊对粘膜的压迫性损伤,最适宜的气囊压力为18.4~21.8 mmHg。
2气囊压力的测定方法防止气囊压造成气管粘膜损伤,必须测定气囊压力,气囊压力测定的方法有很多。
一般临床常用的有手捏气囊感觉法、定量充气法及气囊压力表测量法。
手捏气囊感觉法是判断者根据临床经验,用手捏压气囊的压力感觉“比鼻尖软,比口唇硬”为适宜,此方法的判断标准不同个体的感觉存在很大差异,无法准确判断气囊压力。
人工气道气囊护理研究进展
以缓 冲 因气道 收缩对 气 管 内壁产 生 的压力 ¨ 。高树 5 ]
海等 推荐 的 高 容 低 压 单 腔 双 气 囊 可 以 交 替 充 放 气, 使气 囊压迫 区域 在 放 气 期 间有 充 足 的时 间恢 复 血供 、 氧供 ,维持正 常 的细胞 代谢 及 形态 结构 , 而 从
维普资讯
・ O ・ 3 8
护士进修杂志 20 0 8年 2月 第 2 卷 第 4期 3
人 工 气 道 气 囊 护 理 研 究 进 展
权 明桃 江智 霞 袁 晓 丽 伍 彩 红 郁 艳 艳 周 家梅
( 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 州 遵义 530) 遵 贵 60 3
关键 词 人 工 气 道 气 囊 压 力 护 理
文 章编 号 :0 2 6 7 ( 0 8 0 — 3 8 0 1 0 — 9 5 2 0 ) 40 0 3
中 图 分 类 号 : 7. R4 3 5
文献 标 识 码 : A
建 立人 工气 道是 保 障 危 重 病人 呼吸 道 畅 通 、 机
减少 并发症 而不 断进 步 。 2 理 想气 囊压 力
可 引起 气 管瘘 或 狭 窄 等后 遗症 | ; J 气囊 压 力 过低 出 ]
现气 道漏 气 , 呼吸机 通气 不足 , 同时 也是 吸人性 肺炎
发生 的 主要 因 素| 。因此 , 2 ] 如何 管 理 好气 囊 是 人 工
体 氧需 求与 二氧 化碳 排 泄 的 重要 措 施 , 作 为 临 床 并 连 接呼 吸机 实行 正压通气 的主要方 式 。在实 行机 械
通 气时 , 需将 气管 导 管或 气 切 套 管气 囊 充 气 以封 闭
容低 压 内外双 气囊 , 当病 人 咳 嗽用 力 气 道 收缩 气 即 囊压 力增 大 时 , 气体 可 由 中间连接管 内溢 至外气 囊 ,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课件
•病人自然坐直
•嘴巴张开
•尽可能伸出舌头, 不用说“啊”
•检查后咽结构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
9
Lehane and Cormack Grading分级
Grade I : 可以看见大部分的声门
Grade II : 只可以看见声门后侧
Grade III: 看不到声门,只看到会厌
Grade IV:
即使会厌也看不见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
插管导丝
16
无气囊(有气囊)异形气管插管 专用于头、颈部位手术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
双腔支气管插管
左侧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
右侧
喉切除术气管插管
用于喉或气管手术中 气管插管不适用时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
食道/气管双腔急救导管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
其他插管方法
• 小儿经口气管插管 • 经鼻气管插管 • 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 • 逆行导管引导插管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
3
人工气道建立
• 人工气道是通过鼻腔或口腔或直接在上 呼吸道置入导管而形成的呼吸通道 • 保证气道开放、防止气道不通畅或被阻 塞的主要措施 • 连接患者和呼吸机的唯一途径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
4
建立人工气道的适应症
• 短时间内气道完整性受到破坏 • 气道梗阻 • 呼吸衰竭为机械通气提供的通道 • 紧急保护气道以防止可预见的影响气道通
气管插管 • 利于吸取口腔分泌物不易
损伤口腔粘膜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
30
人工气道的固定
• 经鼻气管插管 • 除用胶布固定颊部外 • 加一边带固定在头部 • 防止脱管,每班记录气管
插管留置刻度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
人工气道管理中的最佳实践与改进措施
人工气道管理中的最佳实践与改进措施引言:人工气道管理是重症监护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对于呼吸道受损严重的患者,正确而有效的人工气道管理能够保证氧气供应和呼出二氧化碳,并避免尽早脱管或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讨论一些人工气道管理中的最佳实践和改进措施,以提高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
一、选择合适的气道方式在人工气道管理中,选择合适的气道方式是非常关键的。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或非侵入式通气等方式。
对于呼吸功能不全但仍能自主呼吸的患者,可以尝试非侵入性通气,减少合并症的发生。
对于需要长期通气的患者,可以考虑气管切开术。
二、严格的气道通畅评估在人工气道管理中,气道通畅是至关重要的。
每日评估患者气道通畅情况,包括检查气囊压力和通气管路是否通畅,并定期监测气道封堵情况。
对于插管或切开术后的患者,要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三、合理的机械通气参数设置在机械通气中,合理的参数设置可以提高患者的通气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潮气量、呼吸频率和呼气末正压等参数,并定期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和氧饱和度等指标。
四、避免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呼吸机相关肺损伤是人工气道管理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为避免呼吸机相关肺损伤,需要减少高潮气压和低潮气压的波动、避免气道感染和纤维化等因素导致的损伤。
此外,定期评估患者的呼吸机状况,及时更换呼吸机、内管等设备,也是降低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关键。
五、预防性方法解决导管相关肺炎导管相关肺炎是人工气道管理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预防导管相关肺炎的关键措施包括勤换人工气道管、规范操作和定期消毒。
此外,还可以尝试使用含有积极成分的口腔护理剂来预防导管相关肺炎的发生。
六、密切监测并发症在人工气道管理中,需要密切监测并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气道感染、气道分泌物潴留、气胸等。
定期评估患者的血气分析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防止并发症的恶化。
七、科学的拔管过程拔管是人工气道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拔管前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气道通畅情况和呼吸功能,避免早期拔管导致再插管的风险。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PPT
定期检查和清理气道,确保导管通畅,对于严重堵塞的情况,可采用纤维支气 管镜进行疏通。
提高患者舒适度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挑战
人工气道护理过程中,患者舒适度是一个重要考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和生 理状态。
解决方案
选择合适的导管材料和型号,减少对咽喉部的刺激,同时合理使用镇静剂和止痛 药,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新型护理方法的实践与推广
为了充分发挥新型护理方法的优势,需要加强实践与推广工作。医护人员应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掌握各种新型护理方法的应用技巧。同时,医疗机构应积极开展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交流活动,推动新 型护理方法的普及和应用。
人工气道清洁与消毒的新技术
人工气道清洁与消毒的重要性:人工 气道是患者呼吸的重要通道,保持其 清洁与消毒是预防感染和并发症的关 键措施。传统的清洁与消毒方法存在 一定的局限性,如操作繁琐、效果不 稳定等。因此,探索新的清洁与消毒 技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人工气道的作用
确保呼吸道通畅,保障有效通气,减少呼吸道阻力,防止呼吸道 黏膜干燥,减少肺部感染的风险。
人工气道护理的重要性
维持患者生命
人工气道能够及时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 ,对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患者舒适度
合理的人工气道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提高 其生活质量。
预防并发症
科学的人工气道护理有助于降低肺部感染、呼吸道 黏膜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具备自动调节、智能控制等功 能,能够根据患者的呼吸状况 自动调整参数,提高患者的舒 适度和治疗效果。
可穿戴设备
利用可穿戴技术监测患者的呼 吸、心率等生理参数,方便医 护人员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 化。
智能护理机器人
人工气道气囊的护理
人工气道气囊的护理临床上人工气道常经口、鼻或气管切开建立。
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气囊需合理充气以封闭气道、固定导管、保证潮气量的供给,还可预防口咽分泌物进入肺部,防止误吸,从而减少肺部感染。
但若气囊充气量过大,即使使用高容低压气囊导管,过久压迫气管粘膜也会影响该处的血液循环,导致气管粘膜缺血性损伤甚至坏死,随后瘢痕形成而致气管狭窄,严重时可发生穿孔;相反充气不足,则导致气道漏气,而致潮气量损失、误吸等并发症。
因此,合理的气囊管理至关重要。
1气囊压力防止气囊压造成气管粘膜损伤,必须测定气囊压力,气囊压力测定的方法有很多。
一般临床常用的有手捏气囊感觉法、定量充气法及气囊压力表测量法。
手捏气囊感觉法是判断者根据临床经验,用手捏压气囊的压力感觉“比鼻尖软,比口唇硬”为适宜,此方法的判断标准不同个体的感觉存在很大差异,无法准确判断气囊压力。
定量充气法是机械通气病人在选用大容量、低压型的气囊导管时选用,气囊充气一般5~10ml,而因病人个体及气管导管型号不同气囊充气量不一,亦不能精确气囊压力的大小。
利用气囊测压表可以科学的为机械通气病人气囊充气、放气,保证了护理工作的准确性。
3护理3.1气囊充气操作有学者认为临床气囊充气采用最小漏气技术和最小闭合技术,在一定的程度上可将气囊对气管壁的损伤降至最小,且不易发生误吸和影响潮气量,不必定时放松气囊。
方法为:①最小漏气技术。
即在吸气高峰允许有小量气体漏出。
准备10ml、1ml注射器各1支,由2个人同时操作。
在机械通气时,一人将听诊器放于病人气管处听取漏气声,另一人用10ml注射器向气囊内缓慢注气直到听不到漏气为止,然后换用1ml注射器从0.1ml开始抽出气体,同时观察病人的通气量,直到在吸气高峰听到有少量气体漏出而病人的通气量无明显改变为止,防止过量漏气触发低通气量报警。
②最小闭合技术。
用物同最小漏气技术。
一人听诊,一人向气囊缓慢注气,直至听不到漏气为止,然后抽出0.5ml气体时又可听到少量漏气声,再从0.1ml开始注气,直至吸气时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与并发症管理
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与并发症管理人工气道是指通过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将导管置入气道以维持通气和气体交换功能。
它是应用于危重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和并发症风险。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以及并发症的管理方法。
一、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1. 定期清洁气道导管:人工气道导管上的黏液和分泌物会阻塞导管,影响通气。
定期清洁导管,可以采用吸痰、漱口、擦拭等方式,保持导管的通畅。
2. 气囊压力监测与调整:人工气道导管的气囊应定期监测并调整,以确保气囊的充气量符合标准。
过高或过低的气囊充气量都会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3. 固定人工气道导管:使用适当的方法固定气道导管,以防止移位和拔管的风险。
常用的方法有束带固定、颈圈固定等。
4. 防止误吸:通过合理的护理手段,减少误吸的发生。
如引流吸痰、提醒患者做到嘴周清洁、避免误吸食物或液体等。
5. 定期更换导管:人工气道导管应定期更换,以减少导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
6. 预防感染:人工气道导管插入后易引发呼吸道感染。
护理人员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如保持洗手、佩戴洁净手套、消毒仪器等。
二、人工气道的并发症管理1. 气道导管堵塞:定期清洁导管、规范咽部护理,有效预防气道导管堵塞的发生。
如果导管堵塞,可轻轻抽吸或更换导管。
2. 肺感染: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如定期吸痰、保持导管周围清洁、规范使用抗生素等,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肺感染。
3. 吸气困难:人工气道导管的存在可能导致机械性喉痉挛,呼气时间延长。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及时处理并及时给予辅助通气。
4. 声音嘶哑:避免误吸及机械性喉痉挛,定期清洁喉、漱口,及时处理导管位置不良等,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声音嘶哑。
5. 纵隔气肿:过度充气导管气囊、导管位置不良等原因可能导致纵隔气肿。
护理人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必要时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估和处理。
6. 导管移位或拔管:正确固定导管,及时发现拔管或移位,并紧急处理。
人工气道患者护理新进展
人工气道患者护理新进展人工气道是导管经口或鼻插入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有能够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误吸,并能经行辅助性和控制性机械通气的特点,但是由于破坏了自然机械性防御机制,增加了肺部和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病率。
常见的人工气道为:经口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现将一些国内外的新进展综述如下1.保持人工气道的通畅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的自主加温、湿化、过滤和咳嗽功能减弱,防御能力减弱,造成气道干燥,易形成痰痂或血痂,导致气管堵塞、缺氧,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对此类患者保证足够通气和气体交换的关键措施是合理的气道温湿化和有效吸痰。
1.1气道的温湿化。
1.1.1气道温湿化的意义气道正常时鼻、咽腔、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的作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失去了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和湿化作用,造成下呼吸道失水、粘膜干燥、分泌物干燥、纤毛活动减弱或消失,排痰不畅,易发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
加强气道的温化和湿化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1.2气道温湿化的方法(1)蒸汽加温法:将水加温后产生蒸汽,与吸入气体混合可达到温化和湿化的双重作用。
呼吸机上一般都有加温湿化装置,其湿化的效果受吸入气量、水温、气体与水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气流量越大、水温越高,水的蒸发就越快,一般吸入气体的温度在32~37℃之间为宜。
加温加湿器内的水不可太少或烧干,应经常添加无菌蒸馏水。
加热后的蒸汽进入气道以前遇到较低的室温,部分会凝集在管路中造成管路积水,应经常将管道积水和集水瓶内的水排倒干净。
(2)雾化器雾化:现代呼吸机一般在吸气管路中接一雾化器,利用射液原理将药液撞击成微小的雾滴,悬浮在吸入气流中,随病人的呼吸进入呼吸道起到湿化的作用。
雾化器主要用于间断的药物雾化治疗,用来稀释痰液,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α糜蛋白酶,沐舒坦、爱全乐、普米克令舒等。
(3)气道内直接滴注:可采用间断或持续气管内滴注法进行气道湿化,常用溶液为0.9%生理盐水、无菌注射用水或稀释后的碳酸氢钠溶液。
人工气道护理管理方案
人工气道护理管理方案一、人工气道的固定。
1. 气管插管的固定。
就像给插管找个安稳的家一样,我们要用胶布或者专门的固定装置把气管插管固定好。
胶布得粘得牢牢的,但又不能太使劲儿,免得把病人的皮肤弄伤了。
一般来说,我们要把插管固定在病人的面部,就像给它搭个小架子似的,要保证插管不会随便乱动。
而且要经常检查这个固定情况,要是发现胶布松了或者固定装置有点歪了,就得赶紧重新固定。
就像检查房子的地基稳不稳一样,这可是保证气道通畅的重要基础呢。
2. 气管切开套管的固定。
对于气管切开的病人,这个套管的固定也不能马虎。
我们可以用绳子或者特制的固定带把套管系在病人的脖子上。
这个绳子或者固定带的松紧度得刚刚好,能塞进一个小指头就差不多了。
太松了,套管可能会掉出来,那就麻烦大了;太紧了,病人会觉得不舒服,还可能影响血液循环呢。
二、气道的湿化。
1. 湿化的重要性。
你想啊,正常呼吸的时候,我们的呼吸道有自身的湿化系统。
但是人工气道的病人就像断了这个天然的“加湿器”,所以我们得人工给他们的气道加湿。
要是气道太干了,就像沙漠里的路一样,痰液就会变得又稠又黏,根本走不动,就容易堵在气道里,那病人就会喘不上气来。
2. 湿化方法。
可以用湿化器持续地给气道送湿化的气体。
这个湿化器就像一个小小的喷雾器,不断地喷出湿润的空气,让病人的气道保持湿润。
还可以间断地往气道里滴注生理盐水。
就像给气道里的花草浇水一样,但是这个“浇水”的量得控制好,每次滴个几毫升就可以了,滴太多了也不行,会让病人呛着。
三、吸痰护理。
1. 吸痰时机。
不是想吸痰就吸痰的,得看准时机。
如果听到病人的气道里有呼噜呼噜的声音,就像有小火车在里面跑似的,或者看到病人呼吸有点费劲,氧饱和度下降了,那可能就是痰液在捣乱了,这个时候就该吸痰了。
2. 吸痰操作。
吸痰的时候,动作要轻柔得像抚摸小猫咪一样。
先把吸痰管轻轻地插入气道,可不能硬捅,不然会伤到气道的黏膜。
插入到合适的深度后,再慢慢地转动着把痰液吸出来。
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进展
·92·
和持续滴注湿化两种方法:(1)间歇滴注湿化。将 湿化液用注射器滴人3~5 ml/次,1次/2 h。(2)持 续滴注湿化。将湿化液以静脉输液的方法排气后去 掉针头,将头皮针软管插入气管导管内5 cm,以4— 6滴/min的速度滴入,注入量>200 ml/d Ll引。也有 人提倡用微泵控制滴入速度,8—15 ml/h。间歇滴 注湿化的效果与持续湿化比较,持续滴注湿化的效 果优于间歇滴注湿化,它能使气道24 h保持湿润, 用微泵控制滴速效果更好,滴入量更均匀u1。。(3) 雾化吸人。常规每4 h 1次,加人相应药物进行雾化 吸人。徐春玲等¨21改良气管切开雾化吸人管喷头 的制作与应用。制作方法:(1)剪F输液器莫非氏 滴管下1/3部分作为喷头,保留输液管7 em(与硅 胶气管套管等长)。(2)将麻醉插管接头的细端嵌 接于硅胶管的一端。(3)将硅胶管另一端套人莫非 氏滴管内。将药物配好后装入雾化吸入器药杯内, 旋紧杯盖。取下雾化吸人器原带的扁喷头,将用莫 非氏滴管制作的喷头的粗端套入射管,将射管上方 的氧气管与氧气装置连接。打开氧气开关,将氧气 流量调至5 L。看到有雾气喷出后,将喷头插入气 管套管内,即可由患者或家属手持雾化吸人器进行 雾化。用毕,将喷头作为医用垃圾处理,其余部分用 1 000 mg/L有效氯浸泡20 min,再用无菌生理盐水 冲洗晾干备用。
湿化液吸人人工气道的温度应保持在32~37 ℃,不能低于20 cc,不能高于40℃。吸入气体低于 20℃可引起支气管纤毛运动减弱,气道过敏者还会 引起应急性反应诱发哮喘;吸入气体的温度高于40 ℃可造成支气管黏膜纤毛运动减弱或消失,而且可 能会灼伤局部黏膜。吸入气体的相对湿度也应控制 在95%~100%。 6.3人工气道湿化的方法 6.3.1湿纱布覆盖法。用无菌生理盐水湿纱布直 接覆盖于人工气道口的方式存在误区,湿纱布应做 成罩状。置于距人工气道口一定距离,湿化充分又不 会减少有效通气面积,且吸痰时不必反复取走湿纱 布,从而减少污染。卢丽华∽3等设计了一种气管切 开患者专用湿化罩,湿化时用小喷壶向纱布上喷洒 湿化液,避免外源性污染。 6.3.2气管内滴注湿化法。将湿化液从气管的导 管口沿导管内壁滴人。临床上可采用间歇滴注湿化
人工气道管理的护理进展
人工气道管理的护理进展摘要: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鼻/口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是抢救呼吸衰竭的一种应急措施。
本文就人工气道管理的护理进行分析,介绍人工气道固定、气囊压力、吸入气体加温与湿化、气道内吸引等问题的研究。
提出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病人特点选择适合的固定方法,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下增加病人的舒适感;随时掌控导管气囊压力,必要时清除气囊与声门之间的积液,防止误入下呼吸道引发感染;选择符合人体要求的湿化方法,利用密闭式吸痰法配合改良式吸痰法有效清除气道分泌物。
关键词:人工气道管理;气囊管理;气囊湿化Abstract:artificial airway is a gas channel established by inserting the catheter through the nose / mouth into the trachea or tracheotomy. It is an emergency measure for the rescue of respiratory fail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ursing of artificial airway management,and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of artificial airway fixation,air bag pressure,inhalation gas heating and humidification,airway attraction and so on. This fixation method in the clinical work should choose according to patient characteristics,ensure nursing safety under the premise of increasing patient comfort;control catheter balloon pressure at any time,evacuation of the effusion betweenthe gasbag and the glottis when necessary,to prevent th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caused by wet method;choose conforms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human body,the use of closed suction with the improved method of sputum suction and effective removal of airway secretions。
人工气道管理护理进展共37页文档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ຫໍສະໝຸດ 谢谢!人工气道管理护理进展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潍坊医学院学报 , 2005, 27( 1) : 34 35
顾小红 , 王黎 梅 2 种人工 气道 气囊 压力 测定方 法的 比较 研究 [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2006, 22( 10) : 1 2 机械通气病 人气管导管套囊 压力监测 彭雅君, 郑碧霞 , 李文燕
[ 3]
值的差异性研究 [ J ] 护理研究 , 2006, 20( 6) : 1456 1457 R Farr6, M R ot ger, M Ferrer A ut omati c regulation of t h e cuff pressure in endot racheally int ubat ed pat ien rs [ J ] 2002, 20: 1010 1013 [ 5] [ 6] 高杰 , 耿玲 , 来纯云 少量漏气技术在 老年患者长期机 械通气气 重症监 护病房 人工气 道气囊 压力 囊管理中的作用 [ J ] 解放军护理杂志 , 2006, 23( 8) : 95 96 赵静月 , 赵向琴 , 蒋芳琴 , 等 李泽葵, 邓健翔 , 杨智学 连续监测的方法探究 [ J ] 护士进修杂志 , 2007, 22( 5) : 397 398 [ 7] 机械通气病 人气道导管的气 囊压力与 ( 收稿日期 : 2010 11 06) 吸气峰压的关系 [ J ]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 2003, 8( 2) : 86 87 Eur Respir,
肺炎 ( V A P) 发生的主要因素 , 有文献 报道 , 保持气管导 管气囊 以适当压力 ( < 25 mmH g ) 持续充盈能防止误吸的 发生。所以 保持囊上清洁十 分重要。 具体方 法很 多 , 需根 据实 际情 况而 定。 ( 1) 气道冲 洗 : 每日 1~ 2 次 , 先吸 净口 咽部 分泌 物 , 然后 用吸痰管 经鼻 腔 插 至 声门 下 方 , 经 吸痰 管 注 入 50~ 100 ml 0 9% 生理盐水 , 反复冲洗再吸出 , 最后吸净 口腔、 咽部的 生理 盐水。 ( 2) 另外可在气囊放气 的同时 , 通过呼吸 机或简易 呼吸 器给予较大的潮气量 , 使气囊周围形成 较大的冲力 , 将其 上方 的分泌物冲到口 咽部 , 有利 于充 分吸 净。使用 此法 时应 注意 以下几点 : ( 1) 有 自主呼 吸的 清醒患 者嘱 其与操 作者 配合 , 避 免由于患者情 况而影 响效 果。 ( 2) 操作 前确 定气管 导管 的固 定情况及插管深度 , 由于气流的冲击可 使气管导管 向外冲 击 , 故操作前、 后 应听诊 双肺 呼吸音 , 以 确定 插管有 无移 位。 ( 3) 气管导管气囊放气 与简 易呼 吸器冲 击应 同步进 行 , 在简 易呼 吸器冲击后应迅速 充盈 气囊 , 使气 管与 气管导 管之 间的 腔隙 处于封闭状态 , 以免逆流引起吸入性肺 炎及窒息。 ( 3) 经 鼻置 一根引流管于气囊上部 , 每 30~ 60 min 冲洗 1 次 , 以保持囊上 清洁。 ( 4) 采用 可冲洗 的气 管导管 , 持 续引 流气 囊上 分泌 物 , 降低口咽部及胃肠 道定 植菌 吸入的 机会 , 从而 减少 医院 感染 性肺炎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的静 水 压 分别 为 4 00~ 4 66 kPa、 2 40 ~ 2 66 kP a、 0 67 ~ 1 07 kP a。气囊压力超 过淋 巴管 的压 力可 引起 黏膜 水 肿 , 超 过静脉端引起淤血 , 超过 动脉 端压 力并持 续一 定时间 则可 导 致缺血性坏死。气囊压 力除 了受 气囊注 气量 的影 响外 , 还 受 气管套管类型、 病 人体位 和气 管套 管使用 时间 等多种 因素 的 干扰。目前认为理想的气囊压力为有效 封闭气囊 与气管 壁间 隙的最小压力 , 即 最小 封闭 压力 ( M OP ) , 其 相应 的 容积 为 最小封闭容积 ( M OV ) , M O P 一般 不超 过 3 33 kPa, 最适 宜 的是 2 45~ 2 90 kP a。有报道老年人应用气 管套管的气 囊实 际压力高于理想压力。 2 2 压力评估方 法 气 囊压 力的大 小与 气管黏 膜损 害有 密 切关系 , 因此 对气 囊 压力 的监 测 极其 重要 , 监测 方 法有 很 多
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直接插入气 管或经上 呼吸道插 入气 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 , 是保障重 危病人呼吸 道畅通、 机体 需求 与二氧化碳排泄的 重要措 施 , 并作 为临床 连接 呼吸机 实行 正 压通气的主要方式。气 囊压 力过 低出现 气道 漏气 , 呼 吸机 通 气不足 , 同时也是吸入性肺炎 发生的主要 因素。因此 , 保 持适 度的气囊压力是十分必要的。现将人工 气道气囊 的护理 综述 如下。 1 气囊种类 依据气囊内压的大小及制作材料不 同可分为 低容高 压气 囊、 高容低压气囊 及等 压气 囊低容 高压 气囊。由 于高 压易 造 成气管黏膜坏死 , 现已 被临 床淘汰。 目前临 床多 采用 高容 低 压气囊 , 由顺应性 较好 的医用 塑料 制成 , 充气 后成 椭圆 形 , 与 气管壁的接触面积较大 , 可以有 效降低气管 壁压力 , 减少 气管 病变的发生 , 等压气囊的囊内压 力等于大气 压 , 气 囊通过 活瓣 与外界相通 , 当活瓣口被打开时 气囊自动充 盈 , 并 根据导 管与 气管壁的间隙来自 动调节 气囊 的充盈 度 , 因而 对气管 黏膜 损 伤较小 , 但由于经济原因 , 目前在临床 应用十分 有限。另 有在 高容低压气囊的基 础上产 生的 几种气 囊 , 如高 容低压 内外 双 气囊 , 即当病人咳嗽用力气道收 缩气囊压力 增大时 , 气体 可由 中间连接管内溢至 外气囊 , 以 缓冲 因气道 收缩 对气管 壁产 生 的压力。高树海等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1 年第 28 卷第 2 期
Ch in M ed J M et all Indus, A pril 2011, V ol 28 N o 2
143
压力 , 以保证局部血供 , 防止气管黏膜受损。 3 2 气囊放气 传统观点认为气囊 常规每 4~ 6 h 放气 1 次 , 每次 3~ 5 min, 以预防 气囊长 时间 压迫 气管内 壁导 致压力 在 1 96 kP a, 且每充气 2 h 后放气 20 min, 气管黏膜上皮 损伤程 度较轻。同样压力持续时间超过 4 h, 黏膜则出现充血、 水肿、 坏死。有报道采 用 最小 压 力技 术 ( M PT ) , 每 2~ 4 h 放气 1 次 , 每次 5~ 10 min, 对 气管 黏 膜损 伤 最小。 另 有观 点 认为 , M OP 已将气囊对气管 壁的 压力 降至 最小 , 不 必定 时放 气 , 依 据是气囊放气后 1 h 内气囊压力压 迫过的黏膜 毛细血管 血流 难以恢复 , 气囊放 气时易 导致 上方 积液流 入下 呼吸道 造成 肺 部感染或窒息 , 且 影 响有 效的 机 械通 气 , 另 外常 规 的定 时 放 气、 充气往往使医务人员忽视充 气容积或压 力的调整 , 反 而易 出现充气过多压力过高 的情况。 采用 M OP 技 术不 需定时 放 气 , 在维持潮气 量和 SaO2 稳定 等方 面均 优于 定时 放气 , 但 必 须非常规性的放气 或调 整气 囊压力。气 囊放 气需 两人 操作 , 病人取平卧位 , 先 将口、 鼻分 泌物 及囊上 积液 吸净 , 再 由一 人 用注射器缓慢放气 , 另一 人则 在放 松气囊 同时 吸出渗 漏的 分 泌物 , 同时注意观察潮气量及病 人全身情况 , 以防 病人通 气量 不足发生意外。 3 3 3 3 1 气囊意外情况的处理 气囊压力过 高 气 囊压 力超过 气管 黏膜 毛细 血管 压
[ 1] [ 2] 高树海 , 郭加书 , 黄金剑 , 等 保护作用 [ J] 双囊单 腔气管 导管对 气管黏 膜的
力时 , 气管黏膜水 肿 , 官腔狭 窄 , 狭窄 的官腔 又引 起气 囊压 力 增高 , 形成恶性循 环 , 最终导 致气 管黏膜 坏死 , 甚 至发 生气 管 瘘。密切观察气囊压力 大小 及病 人的主 诉 , 如清 醒病 人诉 喉 颈部疼痛时应警惕 是否为 气囊 压力过 高所 致 , 需及时 调整 压 力。 3 3 2 气囊漏气或 气囊破 裂 当气管 导管 气囊 压力 持续 <
推荐的高容低压单 腔双气囊 可以交 替充
放气 , 使气囊 压迫 区 域放 气期 间 有充 足的 时 间恢 复 血 供、 氧 供 , 维持正常的细 胞代 谢及形 态结 构 , 从 而保 护气 管黏 膜 , 同 时避免气囊放气引起的通气不足 ; D av id M 发明的自动充气 放气的气管套囊 , 可以在呼吸机 正压通气时 自动充气 , 在 呼气 时自动放气 , 减少了对气管黏膜的损害。 2 2 1 气囊压力 理想压力 气管黏膜毛细血 管动脉端、 静脉 端和淋 巴管
[ 1]
种 , 如手估气 囊 测压、 血 压 计测 压、 专 用 气囊 测 压 表测 量 等。 手估气囊测压是凭 个人 经验 和指感 来判 断气囊 充气 程度 , 通 常以口唇 或耳廓 为度 , 一般 充气 7~ 10 ml。顾 小红 [ 2] 研 究证 明 , 普通血压计 与电子测压计相比差异 无显著意义 , 临床 可应 用普通血压计监测 气囊 压力 , 本人 与同 事在工 作中 使用 普通 血压计监测气囊压力 , 效果良好 , 但 值得一提的 是在注射 器充 气后拔出的一瞬间 , 囊内气体会有外泄 , 建议使 用该法监 测时 可在原 有 的基 础 上 加 0 5 ml 气 体 以 保 证 压 力 准 确。彭 雅 君 [ 3] 认为 , 专用 气囊测压表与最小闭合容 量法可以 互相取 代 , 在不具备专用气囊测压表的情况 下可采用最 小闭合容量 法评 估囊内压。 R F arr e[ 4] 研究的自动 调整气囊 压力的 测压装 置 , 可自动充气 3 气囊护理 3 1 气囊充气 可使用 最小漏气技术 ( M LT ) 和 最 小封闭 压力 ( M OP) 技术向气 囊注气。( 1) 最小漏气技术即气 囊充气 后 , 吸气时允许 有少量气体漏出。方法 : 是将听 诊器置于 患者 气管处 , 听其漏 气声 , 向气囊缓慢注 气直到吸气 时听不到 漏气 声为止 , 然后从 0 1 ml 开 始抽气 , 直 到吸 气时 能听 到少 量漏 气声为止。有 文献 报道 这 种方 法可 预 防气 囊 对气 管 壁的 损 伤 , 但易发生误 吸 , 增加肺内感染的 概率且对潮 气量也有 一定 的影响。但高杰等 [ 5] 研究报 道 M LT 技 术对 潮气量 的影 响小 且没有 增加 呼 吸 机 相关 性 肺 炎 的发 生。 ( 2) 最 小 封闭 压 力 ( M OP) 技 术 方法 : 两人 同时 操 作 , 准备 1 、 10 ml 注 射 器 各 1 支 , 一人将听诊 器置于病人甲状软骨下 听诊 , 一 人向气囊 缓慢 注气至周围不漏 气 , 然后 逐渐 从气 囊抽 出 0 2 ~ 0 5 ml 气体 到又可听轻微漏气声 , 再次从 0 2 ml 开始注 气至听不到 漏气 声为止 , 此 时的气囊压力为 M OP , 气 囊容积为 M OV 。此种技 术可将气管黏膜的损伤降至最小 , 又能 防止漏气和 误吸 , 也不 影响潮气量。有人认 为 , 确定 M O P 及 M O V 后 , 气 囊容 积一 般不需要再作调整 及常 规测 定气囊 压力 , 只有 出现 漏气 及呼 气末正压 ( P EEP) 明显 改 变时 , 才 需重 新 确认。 赵静 月 [ 6] 认 为 , 确定 M OP 及 M O V 后 , 应 立即测 定、 记录气囊 压力 并每 4 小时校正一次 , 使气囊压力在安全范围 内 , 才能 防止气囊 漏气 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李泽葵 [ 7] 研究结果 显示 , M O P 与 气道 吸气峰压有关 , 并随着后者的上升而升 高 , 当气 道吸气峰 压较 高时 , 可能对气 管造成缺血性损害 , 加强对气道 吸气峰压 的监 测可更准确的评价气囊的安全性 。气囊对气管 黏膜的损 伤除 了受压力影 响外 , 还与 压力 持 续时 间、 全 身 状 况等 有 关。因 此 , 对于低血压 、 休克及长期机械通 气的病人则 适当减少 气囊 放气 , 将气囊压力稳定在正 常范围内 , 防止 压力 过高或过低 , 有 效保证气囊充气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