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教的学案.docx

合集下载

《词类活用》导学案

《词类活用》导学案

科目:语文年级:九学案设计:朱春杰审核人:王月芬时间:2016.10.12 编号:6
《词类活用》学案
班级姓名组别等级
【学习目标】
1.了解词类活用的含义;并能灵活运用。

2.掌握课本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字词。

【学习过程】
1.词类活用的含义:词类活用是指一部分实词在一定的条件下临时改变原来的词性和意义,而暂时作另一类词用的现象。

识别词类活用主要根据上下文,从语法和意思角度去分析。

2.根据要求,完成表格。

序号类型举例分析
1 数词用作动词
2 为动用法:即“主语为(替)宾语怎麽样”。

3 名词作动词:名词处在了动词应该处的位置上
4 名词作状语: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名词不
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状语。

规律1表比喻,“像……那样” 2表示工
具,用(拿、以、靠)……3表时间,“每(日、
月、岁)”;“一天天(月月、年年)4方位
名词作状语,可译为“”向、
朝……”“在……”
5
形容词作名词
6 形容词作动词
7
形容词使动用法:
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译“使…怎么样”
8 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

意动用法应译为:
(形容词) 1.“认为(觉得) (2)
“对……感到……”
(名词)“把……当作……”
注意:表示心理活动的词,如奇、怪、异、惊、讶等,一定要翻译为意动用法。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高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文言文词类活用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分类。

2. 分析常见的文言文词类活用实例。

3. 总结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分类和常见实例。

2. 难点: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规律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分类和实例。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具体用法。

3. 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分类。

2. 新课内容:讲解常见的文言文词类活用实例。

3. 案例分析:分析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词类活用的具体用法。

4. 规律总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规律。

5.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实例,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文言文中的场景,运用词类活用进行对话,增强学生对词类活用的实际运用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的表现。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和解题思路。

3. 角色扮演表现: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词类活用的准确性。

八、教学资源1. 文言文词类活用实例:收集和整理常见的文言文词类活用实例,用于讲解和分析。

2. 练习题: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角色扮演材料:准备相关的文言文场景和对话,供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5篇范文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5篇范文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5篇范文第一篇: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学案1.名词作动词2.名词意动用法3.名词使动用法4.名词作状语5.动词作名词6.动词使动用法7.动词为动用法8.形容词作名词9.形容词作动词 10.形容词使动用法 11.形容词意动用法。

12.数词活用一、名次作动词规律一:1、籍吏民,封府库.2、大楚兴,陈胜王.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规律二:1、范增数目项王.2、汉水又东.规律三: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左右欲刃相如.二、名词使动用法①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②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

.③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

.三、名词意动用法①稍稍宾客其父..②鱼肉缙绅..③孟尝君客我.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四、名词作状语规律: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2、秦军降诸侯,诸侯多奴虏使之。

..【关于状语】/ 4 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①秦孝公据殽函之固.②将军身披坚执锐..③小学而大遗。

..八、形容词作动词规律:①彼好游者不能穷也.②火尚足以明也.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④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九、形容词使动用法规律: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②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③既来之,则安之。

.④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⑤求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根本。

.十、形容词意动用法规律: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②且庸人尚羞之。

.③渔人甚异之.④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十一、数词作动词规律: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2、六王毕,四海一.3、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实战演练】找出下列活用了的词,并加以解释 1.左右欲刃相如/ 4第二篇: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整理2012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整理《劝学》1、輮使之然也动词用作名词,指用火熨使物弯曲这道工序。

词类活用导学案

词类活用导学案

词类活用(一)【学习目标】1.探究归纳各种类型词类活用现象的规律,能熟练识别词类活用。

2、掌握词类活用的翻译方法,能准确翻译。

【知识链接】1、考点解析:文言文阅读理解B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什么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改变了原来的语法功能,活用作另一类词的语法现象。

3、词类活用的类型①名词的活用: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名词使动用法、名词意动用法②动词的活用:动词作名词、使动用法、为动用法③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④数词的活用:数词作动词、数词作名词4、如何判别词类活用?(1)划分句子成分。

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状语。

(2)以今律古。

分析各个成分的词类是否和现代语法规则一致,不一致的就是词类活用。

【学法指导】学习方法:自学预习,探究性学习,积累归纳,强化练习。

【学习过程】(一)名词的活用一、课前预习:指出下列句子中哪些词有词类活用现象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3、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

4、骊山北构而西折5、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龙——出现龙)6、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屋舍——筑舍定居)二、名词活用的四种类型(一)名词作_______指出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总结规律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2、南取汉中,西举巴蜀3、日削月割1、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2、人皆得以隶使之3、常以身翼蔽沛公4、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5、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词类活用类型:小结规律:①表示_______、_______的名词常常活用为___语(成分)。

②如果名词用在___ 词前处在主语的位置,而又不能作主语时,就是活用作___语。

翻译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名词作_______指出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总结规律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左右欲刃相如。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

2. 能够分析并运用词类活用规则,正确理解文言文句子的含义。

3. 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词类活用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及其规则。

2. 教学难点:分析和理解较为复杂的词类活用现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和规则。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五、教学步骤:1. 引入词类活用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知识。

2. 讲解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等。

4.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词类活用规则,解析文言文句子。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设置相关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于词类活用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七、教学资源:1. 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 文言文阅读材料,包含各种词类活用现象。

3. 练习题及答案。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四章:讲解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等现象,分析具体例子,让学生掌握相关规则。

(2课时)2. 第五章:讲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副词活用为形容词等现象,分析具体例子,让学生掌握相关规则。

(2课时)九、课后反思:2. 关注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

十、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3. 结合所学内容,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六、教学评估:七、教学资源:八、教学进度安排:九、课后反思:十、拓展活动:本教案以教学内容、方法和步骤为主线,重点关注了教学评估、教学资源、教学进度安排、课后反思和拓展活动等环节。

文言文词类活用教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教案

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主要针对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文言文中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类的活用规律,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中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类的活用现象。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读文言文文本。

3. 提升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和传统文化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律。

2. 教学难点:具体语境中词类活用的判断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言文文本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问解答。

五、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基本概念。

2. 名词的活用: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

3. 动词的活用:动词作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意动用法等。

4. 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等。

5. 副词的活用:副词作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等。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文言文词类活用。

2. 讲解词类活用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明确词类活用的定义和作用。

3. 分析具体词类的活用现象:分别对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活用进行讲解和分析。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文言文文本,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词类活用的类型。

5.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词类活用的知识。

3. 选取一篇文言文文本,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解答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

2. 能够分析并运用词类活用规则,正确理解文言文句子。

3. 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词类活用的概念及分类。

2. 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及例子。

3. 词类活用的规则及运用。

三、教学重点:1. 掌握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

2. 学会分析并运用词类活用规则。

四、教学难点:1. 词类活用的分类及辨别。

2. 词类活用规则的运用。

五、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分类和规则。

2. 示例法:通过具体例子分析词类活用的现象。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步骤:1. 引入:简要回顾词类活用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词类活用的分类和规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 示例:给出具体例子,分析词类活用的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评价:1. 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

2. 对词类活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九、教学资源:1. 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 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十、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六、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讲解词类活用规则:详细讲解词类活用的规则,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不同词类的活用现象。

3. 分析实例:给出具体例句,让学生分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规则进行解析。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词类活用的理解和分析方法,互相学习和交流。

七、教学活动:1. 练习题: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词类活用规则进行分析和解答,巩固知识点。

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共同完成练习题,互相帮助和讨论,提高解题能力。

3. 答案解析:讲解练习题的答案,解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答案的推理过程。

词类活用学案

词类活用学案

一、导入新课1明确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与用法。

2 体验高考:(2009年天津卷翻译题)二、明确目标三、习得新知(一)解释词类活用(二)词类活用的种类1名词活用:2动词活用:3形容词活用4数词活用:(三)学习重点A活用为一般动词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情况a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了。

(名+名)如:沛公欲王关中。

(称王)b名词后面紧跟代词,该名词便活用为动词(名+代)如:驴不胜怒,蹄之。

(用脚踢)c名词用在“所字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

(所+名)如:置人所罾鱼腹中。

(用渔网捕)d名词放在副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

(副+名)如: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赐福)e名词放在“能”“可”“欲”等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

因为能愿动词与及物动词组成合成谓语,名词前面放上能愿动词,等于名词处在动词的位置上,所以它便活用为动词。

(能愿动词+名)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游泳)f名词用“而、以、且”等与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便活用为动词。

(名+连词+动词)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修建坟墓)g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便活用为动词。

因为介词结构只能附在谓语动词后面,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有的省略介词),就等于名词处在了动词的位置上,于是便活用为动词。

(名+介词结构)如: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筑舍定居)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a、形容词活用如及物动词,其后带有宾语。

b、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便活用为动词。

c、形容词用在名词或副词后面,活用如不及物动词。

示例:1、尔安敢轻吾射?()2、京中有善口技者。

()3、敌人远我。

()4、与先君子善。

()B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宾语发出的。

其实质是这个动词里面暗含着“使”的意思。

可以通过“使……怎么样”的句式进行解释、翻译。

基本结构形式:【动+宾】=【使】+宾+动1动词的使动用法a、不及物动词带有宾语的,一般都属于使动用法。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教案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教案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定义和特点。

分析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意义和作用。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例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提问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名词的活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名词在文言文中的活用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名词活用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名词活用的常见形式和用法。

分析具体例句,解释名词活用的意义。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例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练习。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提问情况。

学生掌握度:通过练习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名词活用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动词的活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动词在文言文中的活用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动词活用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动词活用的常见形式和用法。

分析具体例句,解释动词活用的意义。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例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练习。

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提问情况。

学生掌握度:通过练习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动词活用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形容词的活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形容词在文言文中的活用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形容词活用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形容词活用的常见形式和用法。

分析具体例句,解释形容词活用的意义。

4.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例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练习。

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提问情况。

学生掌握度:通过练习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形容词活用的掌握程度。

第五章:副词的活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副词在文言文中的活用方式。

词类活用教的学案.docx

词类活用教的学案.docx

词类活用教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文言文阅读的考纲要求。

2 .理解词类活用的分类及特征。

3 •掌握判断词类活用的方法。

教学步骤:、高考考试说明文言文阅读理解B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二、概念解释1・何谓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也有个别虚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原来的语法功能(词性和意义),而活用作另一类词(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的现象。

2•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而划分出来的类别。

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定语庄语+[状语]+谓语V补>+(定语)+宾语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

3 •词类活用分类:(1)名词活用:名词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使动用法,名词意动用法(2)动词活用:动词作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意动用法,动词的为动 用法(3)形容词活用: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一般动词,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 词意动用法(4)数词活用:数词作一般动词,数词作形容词三、名词活用(一)、名词作一般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 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

例如: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规律1】名词+名词(非修饰关系) ①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② 刑人如恐不胜。

③籍吏民,封府库。

【分析】“陈胜”与“王”构成主谓关系,“刑”与“人”,“籍”与“吏民”是动宾关系,都作动词。

译为“称王、处罚、登记” 1) 2) 与郑人盟。

(《烛之武退秦师》)3)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劝学》)4) 而后乃今将图南。

(《逍遥游》)5) 填然鼓之。

文言词类活用教案(5篇范例)

文言词类活用教案(5篇范例)

文言词类活用教案(5篇范例)第一篇:文言词类活用教案名词的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例:狼不敢前(前:上前)规律二: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名词+“者”例:红装而蹇者——特殊的指示代词“者”的前面一般只粘附动词或动宾词组,名词“蹇”粘附在“者”的前面,作“骑驴”的意思讲。

名词+“之”例:名之者谁——代词“之”一般不受名词修饰。

“名”用在代词“之”前,作“命名”讲。

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二者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陈胜王(王:称王)②因屏人曰(命人退避)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否定副词(不、弗、无)+名词不蔓不枝(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①句中无动词或形容词可作谓语②能愿动词后的名词③代词前的名词④名词后的名词⑤副词后的名词否定副词(不、弗、无)+名词⑥“所”+名词(特殊的指示代词“所”的后面一般只跟动词或动宾词组)2、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活用为有“使......为”意思的动词,通常称为名词的使动用法。

其特点是必带宾语。

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王之”就是“使他为王” 规律:不能带宾语的名词带有宾语,常常活用为使动或意动词。

3、名词的意动用法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

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

稍稍宾客其父父利其然也4、名词作状语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教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教案

一、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言文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词类的活用现象。

2.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活用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分类。

2. 各种词类活用的具体用法和例句。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例句,引导学生理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步骤:1. 引入词类活用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现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2. 讲解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分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

3. 通过具体例句,分析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

4.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5.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案示例:一、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言文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词类的活用现象。

2.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活用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分类。

2. 各种词类活用的具体用法和例句。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例句,引导学生理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步骤:1. 引入词类活用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现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2. 讲解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分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

3. 通过具体例句,分析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

4.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5.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阅读练习,评估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词类活用知识分析、解读文言文的能力。

3. 通过对词类活用的复习,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回顾和巩固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

2. 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词类活用知识分析、解读文言文。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练结合、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练习题等。

四、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及分类。

2. 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举例分析。

3. 词类活用在文言文中的具体运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词类活用知识。

2. 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及分类:解释词类活用的定义,分类介绍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文言文例句,讲解词类活用的运用方法。

4. 课堂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运用词类活用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5.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6.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讲解和辅导。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热情。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将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与现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两者之间的异同。

2. 文化解读:通过讲解词类活用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词类活用的意义。

七、课堂互动1. 提问与回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词类活用的知识点。

2. 小组竞赛:分组进行词类活用知识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教案教学设计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扩展语句的类型。

2.掌握扩展语句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扩展语句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加强扩展语句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了解扩展语句的类型,掌握扩展语句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请用“银河”、“树影”、“蛙声”等词语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

要求想象合理,语言连贯,不少于40个字。

(江苏卷)【参考答案】静谧的夏夜,银河横空,群星璀璨。

灿烂的星光隐隐映出村庄周围婆娑的树影。

微风掠过树梢,树叶沙沙作响,伴着四周稻田里传来的阵阵蛙声,宛如一曲动听的田园交响乐,令人陶醉。

(情景演绎式)2.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扩写成一段话。

(7分)这个冬季,天气异常寒冷。

要求: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②至少运用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

③不少于80字。

【参考答案】正面:这是一个百年难遇的冬天,南方下起了大雪,大雪阻断了交通,使很多人陷入困境。

很多车被堵在路上,车连着车,犹如一条白色的长龙(比喻),这长龙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颤抖着无奈的身躯(拟人)。

侧面:人们开始焦虑起来,疯狂起来。

(枝叶添加式)3.请以“和谐”为内容写三句话。

要求每句话都使用比喻,三句话构成排比。

(06全国卷Ⅰ)【参考答案】和谐是乐手演奏的动人旋律,和谐是画家创作的美丽画卷,和谐是设计师描绘的宏伟蓝图。

和谐是春风与细雨的默契,和谐是小桥与流水的融洽,和谐是蓝天和白云的辉映。

(中心阐发式)4.在下面一段话后续写。

要求:①先用一句话拟写出一种你自己不认同的看法,②然后写出自己的看法和充分的理由,③不超过100字。

(05北京卷)据报道,某位以独特的“搞笑”风格塑造了众多小人物的著名影星,被某大学聘为教授。

对于他能否胜任,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

【参考答案】我坚决反对这种“圣者通吃”的荒唐做法。

教育界有教育界的尊严,不能说你在某一个领域干得好,就借此进入其他领域。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识别和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定义和分类。

2. 常见的文言文词类活用实例解析。

3. 文言文词类活用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1.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典型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实例分析和运用。

四、教学难点:1.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识别和运用。

2. 文言文词类活用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实例。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复习文言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词类活用知识。

二、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定义和分类(15分钟)1. 讲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定义。

2. 介绍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分类: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数词活用等。

三、常见文言文词类活用实例解析(20分钟)1. 展示典型文言文词类活用实例。

2. 分析实例中词类活用的用法和意义。

3.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词类活用的规律。

四、文言文词类活用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15分钟)1. 讲解词类活用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分析具体例句,说明词类活用对句子意义的影响。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识别和运用文言文词类活用。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

六、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整理和复习本节课所学的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增加一些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教案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教案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理解其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文言文的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通过分析实例,使学生能够熟练辨别和运用词类活用,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二、教学内容1. 词类活用的概念: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

2. 词类活用的类型: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数词活用为动词。

3. 词类活用的规律:根据句子结构和语境来判断词类活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2. 难点:辨别和运用词类活用,特别是在复杂句子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类型和规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掌握词类活用的运用方法。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现象。

2. 讲解词类活用的类型:分别讲解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并举例说明。

3. 分析实例:分析具体例句,让学生观察词类活用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5.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词类活用的起源和发展,了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类活用方面的差异。

2.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词类活用在不同语境中的表达效果。

3. 介绍一些经典的词类活用案例,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七、教学互动1.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词类活用的实例,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2. 课堂提问: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提高课堂互动性。

3. 角色扮演:设计一些文言文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角色扮演,增强实践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教学案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教学案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教学案第一篇: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教学案一、文言文翻译的规范和要求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字字落实”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要求。

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到实处,每个字都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不得漏掉一个字。

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接译出来的字词,考生也要明白哪些字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的,要在自己的心中将它落到实处。

下面以近期做过的试题为例来说明。

例1: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八月月考《曾巩传》)译文: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能有超过(他)的。

例2:又临渭置采木场,戎人不之争,移帐而去。

(09六安一中第三次月考《张佶传》)译文:(张佶)又(在)靠近渭水(的地方)设置了采木场,戎人没有争抢这个地方,迁移帐篷离开了。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障达到“字字落实”基本要求的方法。

“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语汇,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意译为辅”,是说对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句子或句中的部分语汇,就要根据意思来翻译。

如:例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译文: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

这里“利足”译为“脚走得快”就是意译。

例4: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室比空,非吾一人而已。

(09全国二卷)译文:如果因为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穷,不止是我一个人而已。

这里“耋齿”译为“老人”,“比室”译为“家家户户”都是意译。

秋毫不敢有所近:细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秋毫:比喻细小东西。

客观地说,意译比直译有难度,需要根据词语的本意及上下文来揣摩,如同打游击战,要与敌巧为周旋,才能将其消灭。

2、要识别并重点译好得分点。

文言文翻译跟任何题目一样,都是按得分点给分的,而且多是每1分一个得分点。

考生要通过训练,识别出句中的得分点,然后重点译好这些得分点。

文言文翻译中的得分点有:(1)重要的文言实词(尤其是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2)重要的文言虚词(《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虚词);(3)文言句式(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固定句式);(4)文言特殊用法(通假字、互文句式、偏义复词,特别是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词类活用复习教案.docx任何语言的表达都有一定习惯,后人总结规律,便形成语法。

文言中所谓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六种形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总结。

二、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而划分出来的类别。

划分词类的目的:就是为了讲语言的组织规则,即讲词的语法意义和词的语法功能,讲语言的句法结构。

文言文词类的划分情况: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进行加工过的文言文的词类划分基本上与现代汉语是一致的,先秦汉语的词类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叹词等十类。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

例如:倚歌而和之。

(赤壁赋)2.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

动词又可分为使动词、意动词和为动词。

例如: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狼)3.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的状态的词。

例如:。

恐修名之不立。

(离骚)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例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

(阿房宫赋)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5.副词,经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表示程度、范惘、时间等。

例如:太后之色少解。

(触龙说赵XX)6.代词,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或数量词的词,叫做代词。

例如:人皆以隶使之。

(五人墓碑记)7.介词,同它后面的名词、代词等组合起,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的前而或后面,表示处所、方向、时间、对象等等。

例如:师不必贤于师(师说)8.连词,把两个词或两个比词大的单位连接起来的词,例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9.语气词,也叫语气助词。

语气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但它可以表示提顿、陈述、祈使、疑问、感叹等不同语气。

例如:至丹以荆卿为计,使速祸焉。

(六国论)10.叹词,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

例如:兰亭已矣(兰亭集序)以上十类词可以合成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能够单独用来回答问题,有比较实在的意义的词叫做实词;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也没有实在的意义,但是有帮助造句的作用的词叫做虚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类活用教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文言文阅读的考纲要求。

2. 理解词类活用的分类及特征。

3. 掌握判断词类活用的方法。

教学步骤:一、高考考试说明文言文阅读理解 B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二、概念解释1.何谓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也有个别虚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原来的语法功能(词性和意义) ,而活用作另一类词(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的现象。

2.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而划分出来的类别。

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 (定语 )主语 +[状语 ]+谓语 <补>+(定语 )+宾语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

3.词类活用分类:(1)名词活用:名词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使动用法,名词意动用法(2)动词活用:动词作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意动用法,动词的为动用法(3)形容词活用: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一般动词,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词意动用法(4)数词活用:数词作一般动词,数词作形容词三、名词活用(一)、名词作一般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

例如: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2)与郑人盟。

(《烛之武退秦师》)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劝学》)4)而后乃今将图南。

(《逍遥游》)5)填然鼓之。

(《寡人之于国也》)1.【规律 1】名词 +名词(非修饰关系)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②刑人如恐不胜。

.③籍吏民,封府库。

.【分析】“陈胜”与“王”构成主谓关系,“刑”与“人”,“籍”与“吏民”是动宾关系,都作动词。

译为“称王、处罚、登记”。

1)朝歌夜弦《阿房宫赋》2)晋军函岭,秦军氾南。

《烛之武退秦师》3)朝服衣冠《谏太宗十思疏》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规律:两个名词连用,不是并列、偏正、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 +名)(非修饰关系)2.【规律 2】副词 +名词①范增数目项王。

.②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

.③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1)二月草已芽”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齐桓晋文之事》)3)江水又东(《水经注》)规律: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3.【规律 3】名词 +代词①汝幸而偶我。

.②驴不胜怒,蹄之。

.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规律:只有动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4.【规律 4】能愿动词 +名词①左右欲兵之。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③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1)云霏霏兮欲雨《梦游天姥吟留别》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3)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规律: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

能愿动词:表示可能:能能够会可表示意愿:愿意乐意情愿于乐于表示必要:应应该应当着理当表示估价:值得便于难于5.【规律 5】名词 +补语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②寿毕,请以剑舞可能肯要得( dei难以可以愿)该当易于得以想要要想须得犯得着敢敢犯不1)一狼洞其中。

2)今王鼓乐于此(《孟子》)规律:只有动词能带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名 +介词结构)6.【规律 6】所 +名词①置所罾鱼腹中。

.②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③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

7.【规律 7】:“而”前后的名词①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②扣弦而歌《赤壁赋》名词用“而、以、且”等与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便活用为动词。

(名 +连词 +动词)8.【其他规律】:【规律 8】名词充当联合式或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之一。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规律 9】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律 10】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分句,名就活用。

,然后知重;度,然后知短。

【律 11】叙述句部分找不到或其他作中心,事物名就活用。

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四月花。

9.【】:1)忌朝服衣冠2)非能水也,而江河3)不怒,蹄之4)其疾病而死。

(《五人墓碑》)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桃花源》(二)、名作状代 :副、介短作状,普通名很少作状。

古代 :名、方位名、普通名等名常常作状。

1.律一:前面有名,如果此名不是句子的主,一定活用作状。

①表示比。

天下云集响,粮而景从。

②表示待人的度君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③表示所。

草行露宿,日与北相出没于江淮。

④表示作使用的工具。

余自安舟行适汝。

⑤表示作行的方式。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者⑥表示。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律二:表示、方位的名常常活用状。

1)上食埃土,下黄泉。

2)日削月割。

3)南取中,西巴蜀⋯⋯3.⑴夜而出⑵越国以鄙,君知其也⑶既封,又欲肆其西封⑷秦伯,与人盟4.辨析名作和名作状名作状:名在主,介短:用(在、当、从、向⋯⋯)、像⋯⋯一、重叠式名作:名作,与名有关的或短:(王,称王;芽,芽)如:①合流屈曲而南。

②斜削下 ,与山溪南流。

(三)、名使用法1.使用法所使用法,就是个所表示的作不是主出的,而是出的。

其是个里面暗含着“使”的意思。

可以通“使⋯⋯怎么”的句式行解、翻。

2. 名使用法名活用有“使 ......”意思的,通常称名的使用法。

是指名活用,表示主使成个名表示的人或事物。

其特点是必。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舍相如广成舍。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威王欲将。

(四)、名意用法1.意用法意就是形容、名,活用作有“ ” “以” 意的,表示“(主)()怎”或“(主)把()当作什么”。

意用法的翻格式:(1)“ (得)⋯⋯怎么”(2)“把⋯⋯当作⋯⋯看待”(3)“ ⋯⋯感到怎么”2.名意用法:表示把当作某种人或事物。

1)土当年万侯。

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其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之。

4)邑人奇之,稍稍客其父。

四、活用(一)、作名在前或后出,且具有表示人或事物的意,可判断活用名。

它一般出在句中主或的位置上,有前有“其”字。

1)其愈,而其愈奇。

2)且君晋君矣《之武退秦》3)于是从散《秦》4)此亡秦之耳(二)、活用使用法。

所使用法,就是具有“使怎么”的意思。

不及物了,一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使。

如:之武退秦(退,“秦”,的使用法:使⋯⋯退却)1.木直中,輮以《学》2.外衡而斗侯《秦》①泣孤舟之嫠。

.② 修文德以来.之。

③序八州而朝同列。

.④ 伯人,臣活.之。

⑤却匈奴七百余里。

.⑥吞二周而亡侯。

.⑦ 于愈益欲降.之。

(三)、的意用法1.游《太宗十思疏》2.邑人奇之,稍稍客其父3.且庸人尚羞之(四)、的用法1.( wèi)用法,是指作中心的表示“主(替)”施行某一作行,即“主(替)怎麽”。

例:等死,死国可乎(《史· 涉世家》)文:同是死,国家而死可以2.用法,言之,即主而。

构方式:[+ ]=[ ] ++。

一般 :“ (替、)⋯⋯怎么” 。

1)以史迁之善游侠。

2)既泣之三日,乃誓之。

3)公子人仁而下士。

3.用法翻方法(1) .++既泣之三日(2)替()++()佗脉之(3)(向)++而誓之曰4.练习1)祭祀必祝之《触龙说赵太后》2)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病梅馆记》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4)伏清白以死直兮 .《离骚》五、形容词活用(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 、“之”或数词。

翻译时应该补出中心词,且以该形容词为定语。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将军身披坚执锐规律一:形容词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宾语,活用为名词,该形容词一般翻译成“的字结构”。

规律二:在“之(助词‘的’ )”、“其(代词‘他的’ 、‘他们的’)”后充当中心词,即形容词被定语修饰,活用为名词。

练习:1)吾与苍梧太守有旧;2)不能容于远近3)请略陈固陋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5)宾主尽东南之美。

6)供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7)此其利也,不可失也。

《勾践灭吴》8)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兰亭集序》)9)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归去来兮辞》)10)惧谗邪 ,则思正身以黜恶 . (《谏太宗十思疏》)11)登高而招。

(《劝学》)12)小学而大遗。

(《师说》)13)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六国论》)14)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规律:1、形容词活用如及物动词,其后带有宾语。

2、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便活用为动词。

3、形容词用在名词或副词后面,活用如不及物动词。

:1、安敢吾射2、京中有善口技者。

3、人我。

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①商人重利离。

.②素善留侯良。

.③火尚足以明也。

.⑤秋毫不敢有所近.⑥ 其好游者不能.也⑦ 之厚,君之薄.也⑧稍出近之.念悲其,亦哀之矣。

《触太后》善万物之得。

(《去来兮辞》)既得志,情以傲物。

《太宗十思疏》(三)、形容使用法①足以荣汝身。

.②会盟而弱秦。

.③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⑥昂其直 ,居奇.⑦将有作思知止以安.人律以上是形容的使用法。

形容上以后,使得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个形容所表示的性或状,可“使⋯⋯怎”。

1)今尊安君之位。

2)臣求木之者,必固其根本。

3)秦王恐其破璧。

4)以愚黔首(《秦》)5)秦以利晋,唯君之。

6)既来之,安之。

《季氏将伐臾》7)其居,美其服,其食。

《勾践吴》8)眄庭柯以怡。

(《去来兮辞》)(四)、形容活用作意用法。

形容上以后,表示当事者(主)具有个形容所表示的性或状,含有“意味性”,即“ ”()怎,可“以 ...... ......”或“把 ... ...当作 ......”。

如:“且庸人尚羞之”中的“羞” ,表示“把 ......当作羞耻”。

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忌王》)一人横行天下,武王耻之。

意用法的翻格式:(1)“ (得)⋯⋯怎么”(2)“把⋯⋯当作⋯⋯看待”(3)“ ⋯⋯感到怎么”:1.而耻学于 / 耻焉 / 不耻相2.予怪而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