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庄子哲学的批判精神

合集下载

庄子的哲学思想

庄子的哲学思想

哲学不仅能结出给人力量的知识之果,更能引导人的身心获得解放,人类的文明史同时就是人的追求人的“自由”史,人凭借智慧而不安于现状,不想受外力的奴役,他期望从单纯的客观必然性中解放出来,成为真正“自由”的人,对此的向往成为中国哲人的最高的理想。

依个人喜好,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比较偏爱于道家的一些观点,庄子便是其中的代表,他曾一度成为世人激烈批判的对象。

然而我发现庄子哲学最具价值的是他的哲学的批判精神,其中就包括他的社会批判、人生批判、哲学批判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对于社会批判,在战乱频繁,黑白颠倒的战国时代,庄子批判的矛头指向了社会的不平等问题。

他讽刺孔子的“不耕而食,不织而衣。

”并且说了自己的真性大道。

庄子的一些愤激之词,包含着对封建统治者暴力与仁政的抨击,在后世的异端那里引起了共鸣,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其次,在那个社会,庄子一反常人的热衷,拒绝出仕,鄙视功名利禄。

他认为那些世俗功名其实是人的羁绊所在,很容易陷入其中不能自拔,被这些外物所役所累甚至殉物是一生的悲哀。

荣华富贵在身如同外物偶然到来,是临时寄托的东西,来不能抵,去不能止,以一种坦然超脱的心去接受,才能真正成就自己的社会角色。

他还指出社会上的人们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忘了自身,受其折磨几乎成了不可变化的人生悲剧。

这种观点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很有指导意义。

人生的批判,首先是人性的批判,在《逍遥游》和《秋水》作品中,他表现了对书中一些人物的讽刺,从反面说明了庄子是站在一个相当的高度来洞察人性的。

他还深刻地指出人的弱性和盲从心理,所谓:“三人行而一人惑,所适者犹可致也,惑者少也;二人则劳而不致,惑者胜也”这种从众心理压制了少数人的大胆创新上,而缺少创新性的社会是难以进步的,庄子在这里为我们现代人敲响了警钟。

庄子关于人生的批判还表现在他对自由的追求上。

庄周梦蝶的故事更体现了他对自由的向往与梦想。

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哲学批判,在唯物论上,庄子从根本上否定了世俗的鬼神观念。

浅析庄子哲学的现实批判及意义

浅析庄子哲学的现实批判及意义
在庄子眼且,从上到下,从圣人君子到市俗平民都为私利 所包围,各种巧智争相追逐。人都成为非人,异化为自己的对 立面。究其 原 因,庄 子 认 为 是“ 人 心 ”所 致。 他 尖 锐 地 指 出: “人心险于山川”(《列御寇》)。它深不可测,变化万端,它是一 切变化的根源。“人性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夏秋冬旦 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故有貌厚而益,有长者不消,有顺怀 而达,有坚而缦,有缓而纤,故其就 义 若 渴 者,其 去 义 若 热” (《列御寇》)。庄 子 说“ 人 心”危 害 胜 于 兵 剑 之 害,阴 阳 之 敌。 “偾骄而不可系者,其唯人心乎!”(《在宥》)。骄纵而无法驾驭 的就是人心。正是这种人心不可测,不可把握,才生出种种的 忧虑、喜怒、贪欲,为了满足贪婪,上至圣人君子下达市俗平民 尽可丧尽斯文。因此,庄子主张“不为物役”,并且塑造了“至 人”“、神人”“、圣人”、“德人”等人物,呼吁人们超越世俗的羁 绊,保持清纯的人格。
"!
兰州学刊
总第#$$期
庄子继而对人性进行了批判。庄子生活在“小人以身殉 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的时 代。他深切地体会到,现实社会已把人变成奴隶,对人的本性 作了扭曲,人们对“名”的追逐蜕变为虚伪,对“利”的渴求畸变 为贪婪。“天下莫不以物异为性”(《骈拇》)。“人为物役”使人 异化为自己的对立面,而失去独立的人格和精神的自由。因 此,庄子对人性及人的异化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并表达出 一种深沉的忧虑。他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感受力描述了一幅 幅上至君王臣相,下至士人小子的畸形心态:在现实社会中杀 父杀君者有之,逐兄囚弟者有之,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有之,贪 财好色者有之,自以为是者有之,觉而不醒者有之,病如膏肓 者有之,至死不觉者有之。在庄子看来,这都是“丧己于物,失 性于俗”,人异化成为物的奴隶。所以他殚尽竭力地告诫人们 “不以物易性”“,不以物挫志”。

古文名篇庄子中的哲学思考

古文名篇庄子中的哲学思考

古文名篇庄子中的哲学思考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伟大思想家之一,他的作品《庄子》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

在《庄子》这部经典之中,他运用富有诗意和幽默的语言,通过一系列的寓言和故事,深刻地阐述了他的哲学思想。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讨论庄子的哲学思考:虚无主义、自然观与人生态度。

1. 虚无主义庄子的虚无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齐物论”和“逍遥游”这两篇文章中。

庄子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的观察,归结出“天地之间,其犹大浮浮者,似无所停,其犹危丝之上高者”这一观点,指出世界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不存在永恒和不变。

他提出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与现实世界中的众多矛盾之观念形成了鲜明对比,表达了他推崇的一种虚无主义思想。

2. 自然观庄子的自然观念贯穿于他的一系列作品中,他对自然的独特理解成为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瑰宝之一。

庄子认为自然是一个和谐而自由的存在,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顺应自然的道德伦常和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以达到心灵的宁静与安宁。

他在《逍遥游》中描绘了一个自由自在、与自然合一的理想境界。

庄子通过比喻和寓言,让人们体悟到了自然的阴阳平衡和宇宙万物的变化,以此启迪人们以宽广的胸怀来对待人生和自然。

3. 人生态度庄子的人生态度主要体现在《齐物论》和《南华经》等篇章中。

庄子认为,对于人的生活和追求,应该以无为而治的心态,通过超越一切物质欲望的束缚,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超然。

他强调内心的平静与宁静,认为人若能舍弃功利和名利的追求,能够达到心静自然的境界,即能摆脱生活的烦恼和纷争,体验到无穷的欢愉和快乐。

综上所述,庄子的哲学思考可概括为虚无主义、自然观与人生态度。

他以独特的寓言和幽默的笔触,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揭示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心灵自由境界。

庄子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思想家和文化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的辩论技巧论文总结

庄子的辩论技巧论文总结

庄子的辩论技巧论文总结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在其著作《庄子》中提出了许多独特而富有魅力的辩论技巧和思辨方法。

庄子的辩论技巧主要包括批判、反证和讽刺三个方面,这些技巧不仅用于实际的辩论中,也体现了庄子对世界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首先,庄子的辩论技巧之一是批判。

他善于通过批判对方的观点和立场,来揭示其局限性和错误之处。

例如,在《庄子·养生主》中,庄子嘲笑了当时流行的养生观念,认为追求长寿和身体健康的人都是被俗世的观念所迷惑,而真正的修养应该是超越物质和肉体的境界。

通过批判,庄子揭示了养生观念的虚妄性和短视性。

其次,庄子的辩论技巧还包括反证。

他常常通过构建对立的观点和情境,来反驳对方的观点。

在《庄子·养生主》中,庄子以天人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反证。

他认为人类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和劳动分工是人为创设的,不同于自然界的无为而治。

通过对比,庄子揭示了人类社会中的人为制度和自然界的无为之间的矛盾,辩证地指出了人类社会所存在的问题。

最后,庄子的辩论技巧还包括讽刺。

他常常通过揭示他人的荒谬和可笑之处,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例如,在《庄子·天下》中,庄子以盗贼和政府官员之间的对话来进行讽刺。

他通过对话中的荒诞和反讽,揭示了政府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

通过讽刺,庄子显露了社会现实的问题,引起人们的思考和反思。

总的来说,庄子的辩论技巧主要包括批判、反证和讽刺三个方面。

这些技巧不仅展示了庄子的思辨能力,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和世界的独特见解。

通过运用这些辩论技巧,庄子不仅指出了社会现实和人类观念的种种矛盾和困境,更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超越世俗和现实的思考和生活方式。

古代文言文解读庄子中的哲学思想

古代文言文解读庄子中的哲学思想

古代文言文解读庄子中的哲学思想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被尊称为“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著作《庄子》中融合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庄子文言文的解读,探讨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要点和对今人的启示。

一、自由无为思想庄子的哲学思想强调自由无为,主张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庄子·逍遥游》中,庄子以逍遥游的形式,描述了一个自由无忧的境界。

他认为人应当放弃人为的努力,顺其自然,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他不认同尘世间的功利和名利,主张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这一思想启示了现代人,在追求成功和财富时,应保持内心的平衡和自由,不被外界的物质所束缚。

二、相对主义思想庄子主张辩证思考和相对主义。

他认为一切事物都不存在绝对的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在《庄子·达生》中,他以抱朴子和樵子的对话,阐述了相对主义的观点。

他认为万物之生不可离于生与死的相对,萌芽与衰败的相对。

这一思想表达了庄子对于世界的宏观观察和深刻思考,也给予我们启示,要超越表面现象,看待问题的多面性和相对性。

三、虚无主义思想虚无主义是庄子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以寓言的方式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怀疑和无为而治的观点。

在《庄子·齐物论》中,他以大鹏鸟的形象来形容了人们对于名利的执着和追逐,以及这种执着带来的束缚和痛苦。

他通过描述鸟飞无边、鲲跃九万里,来表达他对于自由无拘束的美好憧憬。

这一思想揭示了世俗名利的虚无和束缚,强调放下欲望,追求内心的自由。

四、自然观念庄子的自然观念体现了他对于自然界的敬畏和顺应。

在《庄子·齐物论》中,他通过描绘花草树木以及万物的生长变化,表达了他对于自然界的赞叹和崇敬。

他认为人类应当像自然界一样,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顺应自然的规律。

这一思想提醒我们,要珍爱自然环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五、孔子批判庄子的哲学思想中,也对当时流行的儒家学派提出了批判。

庄子内篇译解和批判

庄子内篇译解和批判

庄子内篇译解和批判
庄子内篇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代表性著作之一,包含了许多富有哲理的故事和寓言,以及对人生、自由、道德等诸多问题的深刻思考。

本文将对庄子内篇进行译解和批判,探讨其中的哲学思想与价值。

首先,庄子内篇中所阐述的“道”概念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

庄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根源,是一种无限无穷的存在,超越了人类的认知和理解。

人们应该追求与道的合一,摆脱烦恼和束缚,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其次,庄子内篇中许多寓言和故事,虽然看似简单却富有深意。

例如《胠箧》故事中,庄子通过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人类追求名利和物质财富的无限循环,以及在这个循环中的痛苦和无奈。

从中可以看出庄子反对功利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态度,倡导人们要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而不是外在的虚荣和贪欲。

同时,庄子内篇中也对一些传统的价值观提出了批判。

例如《齐物论》中讲述了“同归于尽”的观点,即所有事物都最终归于同一的无为状态。

这种观点与传统的学术和道德价值观相悖,但庄子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自然之道。

这种观点不仅颠覆了传统的价值观,也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挑战和反思。

总之,庄子内篇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思考的哲学著作,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影响。

通过对其哲学思想的译解和批判,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庄子的思想精髓,进而在实践中体现其价值和
意义。

解读庄子的虚无背后的哲学真谛

解读庄子的虚无背后的哲学真谛

解读庄子的虚无背后的哲学真谛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以虚无主义为核心,对人生、自然、道德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讨。

在解读庄子的虚无背后的哲学真谛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虚无的本质庄子的虚无观念并非是对世界的否定,而是对世界的超越。

他认为,世界是一个永恒的变化之中,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流动的,没有固定的本质和形态。

人们所看到的现象只是表象,背后的真实本质是虚无的。

虚无不是没有,而是超越了有的存在状态,是一种更为真实的存在形态。

二、自然与人生庄子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的变化和规律。

他提出了“无为而治”的观点,即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自然的流动,而不是刻意追求功名利禄。

庄子认为,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而不是追逐外在的名利。

只有心灵的宁静才能使人真正获得快乐和满足。

三、道德观念庄子对道德的看法与传统儒家的道德观有所不同。

他认为,道德是一种人为的规范,是对人性的限制和约束。

庄子主张放弃对道德的追求,而追求自由和宁静的心灵状态。

他认为,人应当追求真实的自己,而不是被道德所束缚。

庄子的思想对后世的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发了对道德观念的反思和批判。

四、人生的意义庄子对人生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而不是追逐功名利禄。

他提出了“逍遥游”的理念,即追求一种自由自在的境界,超越世俗的束缚。

庄子认为,只有在自由自在的境界中,人才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五、虚无与现代社会庄子的虚无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今社会,人们常常追逐功名利禄,追求物质的满足,而忽视了内心的自由和宁静。

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应当关注内心的需求,追求真实的自己,超越物质的追逐。

只有在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的过程中,人们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庄子的虚无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学真谛。

他通过对虚无的思考,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

庄子哲学解析

庄子哲学解析

庄子哲学解析【正文】庄子哲学解析庄子,又称庄子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被称为庄子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庄子的哲学思想涉及到人生观、自然观、道德观等多个方面,下面将对庄子哲学进行解析。

一、人生观庄子的人生观强调“无为而治”,即人应当顺应自然,不要刻意追求功利,让一切顺其自然。

他认为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过程中,常常会被纷扰困扰,心灵无法得到宁静。

只有抛弃功利心态,接受自然的安排,才能真正得到心灵的自在。

庄子的人生观充满了深邃的智慧,为后世的人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二、自然观在庄子的哲学思想中,自然被看作是一个完整、和谐的整体,他主张人应当像自然一样,没有人为的干预和改变。

庄子认为人的干预只会破坏自然的平衡,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他通过自然界的现象来阐述自己的思想,如蝴蝶梦,使人们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三、道德观庄子的道德观强调追求道德的境界,他认为道德并不是一种约束,而是心灵的自由。

庄子认为,真正的道德与道合一,只有心灵透彻地理解了道,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

他反对绝对的标准和规范,主张注重个体的内在追求和自我完善。

庄子的道德观对于我们塑造良好的道德风貌,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宇宙观庄子的宇宙观是他哲学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他认为宇宙万物并不固定,而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他以“大道大,天地大”来形容宇宙的辽阔和无垠。

他思考宇宙万物的变化,提出了“化生之说”,认为万事万物的生成和变化是不可阻挡的。

这种宇宙观使人意识到人类只是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应当谦逊地追求自我完善。

五、人性观庄子的人性观强调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他认为人性的恶是社会习俗和环境作用的结果,只有通过觉醒和修行,才能恢复本性的纯善。

庄子的人性观具有积极的意义,为人们追求内心的善良提供了指引。

综上所述,庄子哲学是一种富有智慧和思辨精神的哲学思想,他的思想观点涉及到了人生观、自然观、道德观、宇宙观和人性观等多个方面。

庄子的思想对于我们理解人生的真谛、追求内心的自由以及塑造良好的道德风貌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庄子寓言的社会批判精神

庄子寓言的社会批判精神

庄子寓言的社会批判精神庄子寓言的社会批判精神.岳利梅摘要:({庄子》的社会批判精神借他的寓言放出了夺目的光彩.庄子认为,一种观点如果没有其本身之外的一些客观事例证明是很难被人接受的,庄子援用,杜撰寓言的真正目的在于有力地论证某个思想,所以在(《庄子》中,一个清晰的理性观点,一个哲学思想并不是随着一个寓言而产生的,它只是在寓言中又获得了一次形象的显现.关键词:庄子寓言社会批判《庄子》的寓言优美,深刻,但在其丰富的内容,独特的形象和生动的笔触背后,也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政治斗争.正如刘熙载所说:"庄子寓真于诞,寓实于玄,于此见寓言之妙."(《艺概》卷一《文概》)"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一语道破战国时期霸道盛行的现实.战国中后期的战争,"功""伐""侵""袭"无所不用,胜利第一一,利益至上,仁义道德成为"残酷"的面具,于是庄子归隐.庄子的归隐,与其说是其"清净无为,养生全生"思想使然,不如说是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无声抗议.社会批判精神是人类思想史上非常珍贵的,表现人的觉醒意识的一种意识.一般说来,社会批判思想的中心内容是对人的现实社会环境,生活方式的不幸状况及其不合理性的认识.伴随此,往往也有对超越现实社会的某种理想社会的构想及其合理性,必然性的论证.在中国思想史上,很早就发现了生活在充满剥削和压迫的阶级社会里人们的不幸.例如《诗经》就有对"不稼不穑"者的愤懑(《伐檀》)和"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兔爰》)的慨叹.作为思想家的庄子,则更深入地思索了造成这些不幸的原因,从一种特殊的自然主义理论立场上判定,与无阶级的,自然的,原始社会相比,这是一个不合理的,堕落中的社会.庄子对战国时期的现实社会的根本性否定,就是对那个社会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制度——君主制,表示轻蔑和否定.首先,庄子把否定的矛头指向这一制度本身,认为君臣之分是一种"固陋"的表现.在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罩,君主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臣民对君主的服从是最基本的政治伦理.这也是战国时期最有势力的儒家主张的伦理和政治的重要内容.孔子的学生子路批评隐者的行为时说:"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论语?微子》),孔子在回答齐景公问政时也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所以在儒家看来,维护君主制度,维护君臣之义,乃是在政治生活中最自觉,最清醒的表现.庄子却大不以为然,他借虚拟的一个道家人物长梧子教训一个虚拟的儒家后学瞿鹊子说: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丘也与女,皆梦也……(齐物论》)所以在庄子看来,俨俨然的君臣之分,煌煌然的君主统治,"礼仪三日,威仪三千"(《礼记?中庸》)皆如同荒诞,短暂的梦境,在"大觉"者的眼里,是很固陋的,现实的君土制度,贵贱等级制度的合理性,神圣性对一个真正觉醒者来说是不存在的.其次,庄子对于君主制中最基本的政治行为——专制,即君主对臣民的统治驾御活动作了完全的否定,认为这是一种"欺德".《庄子》中写道:肩吾见狂接舆.狂接舆日:"日中始何以语女?"肩吾日:"告我君人者以己出经式义度,人孰敢不听此化诸!"狂接舆日:"是欺德也;其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夫圣人之治也,治外乎?正而后行,确乎能其事者而已矣.且鸟高飞以避艚弋之害,鼬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凿之患,而曾二虫之无知!"(应帝王)可见,庄子认为人类在其最后的自然本性上,如同鸟,鼠之类自知逃避伤害一样,是完全有能力保护自己,治理自己,自由自在生存而不需要"君人者"以"经式义度"规范制约着的,也就是说,君主和一切制度的存在都是多余的,不必要的.庄子用寓言的形式,借骷髅之口说:"死,无君于:,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泛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干乐,不能过也."(《至乐》)孟子说,"孔子三月无君则皂皇如也"(《孟子?滕文公下》),庄子的感受正好卡H反.他认为没有任何伦理义务("无君"),没有任何政治责任("无臣"),没有任何负累("无事"),才是最快乐的生活.说庄子也想救世是不难理解的,而且他的"救"较其他诸子更加深刻,他所考虑的不是某一国,某…邦,而是整个人类进入文明后的生存悖论,是人性的痛苦和焦虑,为此他要人们"虚静""坐忘",无欲无想,与道合一,从而在根本上得到解脱.就现实而言,庄子似乎是最远离政治的,他对当时的执政者采取了最坚决彻底的不合作态度.庄子追求一种超脱世俗羁绊,个体精神自由驰骋的境界.面对权贵当道,社会黑暗的局面,他宁愿在艰难贫困中享受灵魂的洒脱,也不愿在荣华富贵中丧失为人的气节.在"庄子钓鱼濮水"这则寓言中,他明确表示宁可做拖尾于淤泥中的活龟, 也不愿成为裹着绸缎祭于庙堂之上的死龟,身心自由是他生命的至高主题.他不仅自己选择拒绝富贵权利的诱惑, 同时还希望别人也能那么做,这从他的多则讥讽寓言中可以看出.通过"舐痔得车"这则寓言,庄子毫不犹豫地对那些喜欢阿谀奉承,花言巧语恭维权贵的人进行了讽刺和批判,表达了自己的厌恶与蔑视.曹商使秦,得车百乘,便向庄子炫耀,并以自己的富贵得势,奚落庄子的贫困无势.曹商的洋洋自得,恬不知耻,大占不惭,活现出一副小人得志便猖狂的嘴脸.面对曹商的讥讽炫耀,庄子不动声色地说了一个秦王召医治病的故事,通过侧面的比照来说明曹商的富贵,完全是靠不择手段的卑鄙行为取得的."所治愈下,得车愈多",把为困君服务的人比做"舐痔者",这种讽刺,挖苦可以说厉害到了刻毒的地步.《庄子》一书中,有一些寓言故事,不是要说明某种道理,而是借以抒发某种感受.这则寓言显然是对丑恶卑鄙的社会现象的揭露和讽刺,抒发自己对追逐利禄行为的鄙夷与愤慨.庄子笔下曹商的形象, 概括了天底下所有靠逢迎拍马,巴结献媚而升官发财的人的特点.庄子好像站在…个很高的地方,对世俗巾的蝇营狗苟,投以冷峻的目光.在庄子看来,人为了名利富贵而趋炎附势,溜须拍马,就像"舐痔得车"一样,是非常丑恶的,也是非常可怜的.序子鄙视这些人,觉得这些人活得太累,太不值得,可是这些人却白呜得意,『人炫耀,其精神境界何其低下.庄子对曹商的讽刺挖苦,辛辣有力,淋漓痛快,大有粪土话侯,草芥利禄的气概.它针砭了恶劣世风,鞭挞了世俗小人,表现了庄子清高孤傲,不与世俗流台污的精神境界.终身不仕的庄子对任何一种人为政治都是持否定态度的,他当然也就不会给执政者献上任何从政的具体方略和于段.庄子之所以形成这种人生态度,恰恰是他关注政治的结果.他看到了太多官场的尔虞我诈,政治的残酷险恶和列国争霸带来的尸横遍野,对人治社会已经不抱任何希望,才有老子的以"无为"为手段,转变为以"无为"为目的.应该说,正为对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人为政治的关注,思考和绝望,才导致庄子转而将彻底的"无为"作为他关于整个人类生存的根本法则的.句话,庄子也是要济世的,他就中国分文研宄是要用"无为"来拯救已经被权利和物欲挤压摧的精神.庄子社会批判的一个显着特色是立足于自然主义,矛头直接指向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的主要体现者——君主制和儒家.讥嘲君主,剽剥礼义,是庄子社会批判思想的突出内容;而这一思想内容中两个最尖锐的论断:无君之国最乐(《至乐》),"圣知之法为大盗守"(《肱箧》).在《外物》中,庄子恶搞了一下儒家弟子.一帮饱读诗书的儒生们去盗墓.大儒在上面向下传话:"太阳快升起来了,事情进行得怎么样?"小儒说:"下裙和内衣还未解开,口中还含着珠子."大儒说:"古时候有这样的诗句:'青青的麦苗,跃在山坡上.生前不愿周济别人,死了怎么还含着珠子!'挤压他的两鬓,按着他的胡须,再用锤子敲打他的下巴,慢慢地分开他的两颊,不要损坏了口中的珠子!"可笑啊!口口声声说着仁义道德,却见利忘义来盗墓;号称尊重世人,结果呢,为了盗取珠子用锤子鞭尸.在这个洋溢着诙谐情调的寓言故事中,本来应该十分紧张恐怖的盗墓场面,却被描写得十分轻松活泼.通过大小儒风趣的对话,巧妙地揶揄了儒家的经典,尖锐地讽刺了儒家的"礼义",印证着"圣知之法为大盗守"的社会批判.《盗跖论道》则揭露了统治者假仁假义以公济私的本质.作者借盗跖的口,对世人推崇的尧舜禹进行了批判,认为是用利来迷惑人的本真."世之所高者,莫若黄帝,黄帝尚不能全德……流血百里.尧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汤放其主,武王伐纣,文王拘……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孰论之,皆以利惑其真而强反其情性,其行乃甚可羞也."《黄帝问道于童子》则把治理天下比作牧马,应"去其害马者";《柏矩学于老聃》则谴责统治者"穷困人之身,使无休时",逼得人们做了盗贼.《庄子》中说"寓言十九,籍外论之.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寓言》).即庄子认为,一种观点如果没有其本身之外的一些客观事例证明,是很难被人相信,接受的.可见,庄子援用,杜撰寓言,不是为唯有借寓言的形式才能展示某种思想,真正的目的在-丁有力地论证某个思想,这是完全自觉的过程.所以在《庄子》中,一个清晰的理性观念,…个哲学思想并不是随着…个寓言而产生的,而是在一个寓言之外,之前就存在了的,它只是在寓言中又获得了一次形象的显现,证明.《庄子》的社会批判精神借他的寓言放出了夺目的光彩.参考文献:[1】李明珠编着.庄子寓言新解[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3. [2】杜力,杜红编着.庄子寓言新解【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3]崔大华着.庄学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f4】强昱着.知止与照旷f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 [5】张默生.庄子新释[M】.济南:齐鲁书社,1996.(岳利梅山西晋城职业技术学院048026) u~雷】【I^lfD^H量呈。

《庄子》所体现出的批判精神

《庄子》所体现出的批判精神

《庄子》所体现出的批判精神作者:周婷婷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09年第12期诸子百家中最为超脱的非庄子莫属!“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1]这是一种与宇宙合一的境界,自此可言,庄子可谓已非尘世之人,而是“至人”、“神人”和“神人”三者合一了。

在那个群雄并起、追名逐利的战国时代,庄子为何独树一帜地选择了这样一种超脱的生存方式呢?“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2],似乎是在任命运摆布,可是另一方面也在以冷言冷语的方式发泄他的满腹牢骚:“子有杀父,臣有杀君;正画为盗,日中穴;……千世之后,其必有人与人相食也。

”[3]庄子是在谩骂人世间的一切,谩骂之后就是看淡与超脱了。

所以庄子的超脱不是平白无故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现实原因。

在他的汪洋恣肆般的嬉笑怒骂中,可以看出庄子更是一个深刻的批判现实主义者,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他那看透一切的睿智而深刻的批判精神。

一.《庄子》对时代的批判动乱的时代总是在上演相似的悲剧,后世其实一直在继续着庄子的故事。

所以在庄子的批判声里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代共同的问题。

且看几千年前的庄子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姘拇》篇里写道:“自三代以来,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夭下。

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

”原来我们今天愤愤不平的”物化”或者”异化”现象早在几千年以前就伴随着文明的起步而存在了,并最先由庄子所察觉并表达出来。

在《齐物论》里他又深刻地揭示出这样的事实:“一受其成形,不化以待尽,与物相刃相糜;其行进如驰而莫之能止。

不亦悲乎?终身投役而不见其成功,恭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耶!人谓之不死奚矣!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接下来他又生动地道出了当时人的“异化”生存状态:“终身投役而不见其成功,恭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在过分地追求物质条件的情况下,人却迷失了自己本真的存在,只见到外在的物质,而意识不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所在在《山木》篇里又感叹自己:“今处昏乱相之间,而欲无备,奚可得邪?”考证庄子的时代,他正处于水深火热也是新旧交替的战国时代,一切传统的制度、道德和价值观都已土崩瓦解,残忍的新制度也还难以让人接受,人们还在不知所措的时候就要面临着新的阶级的压迫。

庄子寓言的社会批判精神

庄子寓言的社会批判精神

庄 子 的归 隐 , 与 其 说 是 其 “ 净 无 为 , 养 生 全 生 ”思 想 使 清
然 , 不如 说 是对 黑 暗 社会 现 实 的 无 声抗 议 。
社会 批 判 精神 是 人类 思 想 史上 非 常珍 贵 的 、表 现 人 的觉 诞 、短 暂 的梦 境 ,在 “ 大觉 ”者 的眼 里 ,是 很 固陋 的 ,现 实 醒 意识 的 一种 意 识 。一 般 说来 ,社 会批 判 思想 的中心 内容 是 的君 土制 度 、 贵贱 等 级制 度 的 合理 性 、 神圣 性对 一 个 真 正觉 对人 的现 实社 会 环境 、生 活方 式 的 不幸 状 况及 其 不合 理 性 的 醒 者 来 说 是不 存 在 的 。
庄 子 寓 言 的 社 会 批 判 精 神
。 岳 利 梅

要: ( { 庄子》的社会批判精神借他的寓言放 出了 目 夺 的光彩。庄子认为,一种观点如果没有其本身之外的一些
个清晰的理性观点,一个哲学思想并不是随着一个寓言而产生的,它只是在 寓言 中又获得 了一次形 象的显现。
寓言 社 会 批 判
即君 主 对 臣 民的统 治 驾 御活 动 作 了完 全 的否 定 ,认 为 这 是一 种 “ 德 ” 。 《 子 》 中写 道 : 欺 庄 肩 吾 见 狂接 舆 。 狂接 舆 日 : “ 日中 始何 以 语 女 ? ”肩 吾 日: “ 我君 人 者 以 己 出经 式 义度 ,人 告 孰 敢 不 听此 化诸 !” 狂接 舆 日: “ 是欺 德 也 ; 其 于
的 社会 。
治天下也 ,犹涉海 凿河而使蚊 负山也。夫圣人之 治 也 ,治外乎?正而后行,确乎能其事者而已矣。且
鸟 高飞 以避 艚 弋之 害, 鼬 鼠深 穴乎 神 丘之 下 以避 熏

通过《庄子》的哲学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通过《庄子》的哲学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通过《庄子》的哲学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概述批判性思维是指对现实世界进行有逻辑、有条理地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于他们全面发展和成功应对未来挑战至关重要。

而通过《庄子》的哲学思考,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独特且丰富的视角,帮助他们发展并运用批判性思维。

理解《庄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庄子》所包含的哲学思想。

《庄子》叙述了诸多关于自然、人类存在和道德等问题的故事和讨论。

其中最重要的概念是“无为而治”、“自由散漫”和“乐观豁达”。

这些概念鼓励人们超越固定观念,追求更广阔而深奥的真理。

庄子式的思维方式在分析《庄子》时,学生将接触到与传统逻辑不同但同样有价值的思考方式。

例如,在认知“无为而治”时,他们需要超越对目标导向式行动的依赖,而是学会观察和适应事物的自然演变。

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跳出传统范式,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

哲学思考对批判性思维的作用通过引导学生用哲学思考来解读《庄子》,我们可以培养他们以下几个方面的批判性思维能力:1. 提问和质疑《庄子》中的故事和对话有时令人费解,但也给予了学生提问和质疑的机会。

通过挑战传统观念,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可以开拓思路并深入理解问题。

2. 分析与评估《庄子》中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分析和评估加以理解。

这培养了学生归纳推理、辨别真伪并评价观点的能力。

3. 衡量多元观点《庄子》中涉及到多种观点和哲学派别。

通过比较不同观点,学生可以发展出客观而全面地衡量多元视角的能力。

4. 创造性解决问题通过阅读《庄子》中引人深思且具象征性的故事,学生可以培养跳出传统范式,并寻找非常规解决方案的能力。

总结通过《庄子》的哲学思考,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独特而丰富的视角,帮助他们培养和应用批判性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涉及到提问质疑、分析评估、衡量多元观点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等能力。

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未来挑战方面,《庄子》所提供的哲学思考是一种极具价值和深远影响力的方法。

庄子的旁观者智慧与当代社会的批判

庄子的旁观者智慧与当代社会的批判

庄子的旁观者智慧与当代社会的批判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著作《庄子》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作。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庄子》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中发现了庄子的旁观者智慧与当代社会的批判的关联。

首先,庄子的旁观者智慧体现在他对世界的独特认识和理解上。

在《庄子》中,庄子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和比喻,揭示了他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他认为人们常常陷入对权力、地位、财富等外在世界的追逐中,而忽视了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庄子通过旁观者的视角,超越了人们对于世俗欲望的追求,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了顺应自然、放下欲望的重要性。

这种旁观者智慧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自己,还能够帮助我们超越现实的束缚,达到心灵的自由与平静。

其次,庄子的旁观者智慧与当代社会的批判紧密相关。

当代社会充斥着竞争、功利和利益的观念,人们往往追求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而忽视了内心的满足和精神的追求。

庄子的旁观者智慧对此提供了一种反思和批判的视角。

他认为人们过于执着于功名利禄,忽视了内心的平和与自由,使得社会变得浮躁和虚无。

庄子通过揭示人生的虚幻和世俗欲望的空虚,提醒人们要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他的思想对当代社会的批判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我们要超越功利主义和物质追求,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此外,庄子的旁观者智慧还与当代社会的人际关系和价值观的建构密切相关。

在当代社会,人们普遍存在着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倾向,缺乏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

庄子的旁观者智慧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互助,倡导了一种和谐共处的理念。

他认为每个人都是道的一部分,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尊重和关爱。

庄子的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的人际关系和价值观的建构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提醒我们要超越个人利益,关注他人的需要和幸福。

综上所述,庄子的旁观者智慧与当代社会的批判有着密切的关联。

庄子通过旁观者的视角,揭示了人生的虚幻和世俗欲望的空虚,提出了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的重要性。

理解庄子对功利主义的批判与反思

理解庄子对功利主义的批判与反思

理解庄子对功利主义的批判与反思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研究庄子的过程中,我深刻理解到他对功利主义的批判与反思。

庄子的思想体系中,包含了对功利主义的深入思考,他认为功利主义的追求是对人性的一种扭曲和剥削,同时也是对自然秩序的破坏。

以下是我对庄子思想的分析和心得。

首先,庄子对功利主义的批判主要体现在他对人的追求和价值观的反思上。

庄子认为,人应当追求的并不是功利的利益,而是内心的自由和内在的真实。

他反对功利主义将人的价值仅仅看作是对外在利益的追求,而忽视了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发展。

在庄子看来,人的价值不应该仅仅通过物质的积累来衡量,而是应该通过个体的自我完善和精神的升华来体现。

这种批判揭示了功利主义的局限性,使人们重新思考人的价值和追求的本质。

其次,庄子对功利主义的反思还体现在他对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思考上。

庄子认为,功利主义的追求往往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和利益的冲突,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他主张人们应该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即顺应自然的规律,摒弃功利的心态,以达到社会和谐的状态。

庄子的这种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应当反思功利主义对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冲击,寻找一种更加和谐与稳定的发展模式。

此外,庄子对功利主义的批判还体现在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上。

庄子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的规律,而不是违背自然的本性。

他反对功利主义将自然资源和环境仅仅看作是满足人的利益的工具,而忽视了自然的价值和尊严。

庄子的这种思想对于当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应当反思功利主义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综上所述,庄子对功利主义的批判与反思体现在他对人的追求和价值观的反思、对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思考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上。

庄子的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应当深入研究和理解他的思想,从中汲取智慧,为当代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成长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简论庄子的社会批判思想

简论庄子的社会批判思想

简论庄子的社会批判思想
庄子,古代经典思想家,智慧经年,仰之尧舜。

他的社会批判思想在中国古代
政治文化中已有千古,其思想几乎是影响最深远的。

庄子主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深刻地揭示了他对人与社会职责的反省。

他因其反映当时社会状况和批判功能而深受人们重视。

按照庄子的理论,当今社会要发展,必须严格遵守职责担当、心态正确、理念进步、真正促进公正责任的原则。

此外,庄子始终强调“内外不容”,旨在把生活得与善良有关,要控制自己的
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能,追求自己的价值,以及更好的公平。

最后,庄子十分重视道德价值的传承和实践,认为“依据道而行,则无不利”,只有遵循真正的道德价值观,才能有助于安定社会风气,调整人民的心理状态,实现文明的共同发展。

总的来说,庄子的社会批判思想深入人心,根本上反映出古代社会的文化底蕴、道德风气。

他提出的发展理论虽然早已过时,但仍然引起社会关注,冲淡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强度,促使企业和社会更加重视道德规范、社会问题等内容的维护和发展。

探讨庄子的无知之智与批判性思维

探讨庄子的无知之智与批判性思维

探讨庄子的无知之智与批判性思维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的思想被称为庄子学派,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他提出了“无知之智”与“批判性思维”的概念,这两个概念在庄子的思想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探讨庄子的无知之智与批判性思维,并分析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首先,庄子的无知之智并不是指真正的无知,而是一种超越常人认知的智慧。

庄子认为,人们常常被社会的规范、道德和价值观束缚,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和行为。

而无知之智则是指超越这些桎梏,以一种超然的态度看待世界,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从而获得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洞察力。

庄子通过各种寓言和比喻,表达了他对于人们常常被表象所误导的看法。

他认为,人们常常只看到表面的现象,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联系。

只有通过无知之智,才能超越表象,洞察事物的真实本质。

其次,庄子的批判性思维是他对于人们盲从和墨守成规的一种反思。

庄子认为,人们常常被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所束缚,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他通过对各种传统观念的批判,提出了一种超越常规的思维方式。

庄子的批判性思维强调对传统观念和权威的怀疑,鼓励人们独立思考和寻找真理。

他认为,只有通过批判性思维,才能超越传统的束缚,获得更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庄子的无知之智与批判性思维在现代社会中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往往被大量的信息所淹没,容易迷失在琐碎的细节中。

无知之智提醒人们要保持一种超然的态度,不被表象所迷惑,深入思考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同时,批判性思维也十分重要。

在信息泛滥的时代,人们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辨别,避免被误导和欺骗。

此外,庄子的无知之智与批判性思维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提出了挑战。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追求物质的满足和功利的目标,忽视了心灵的深层需求。

庄子的思想提醒人们要超越功利主义的思维方式,关注内心的平静和内心的满足。

同时,批判性思维也提醒人们要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避免盲目追随和墨守成规。

庄子社会批判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庄子社会批判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庄子社会批判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庄子社会批判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仁宽让”,而仁宽让的原则则指“在伦理行为中,只有以仁义进行温和的交换和忍耐,努力追求和谐社会才能实现的最优的结果。

”庄子的思想强调的是仁爱、包容、宽容以及正确的引导,从而实现万物和谐的社会秩序。

庄子社会批判思想的当代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庄子社会批判思想深刻地反映出世界尊重和平等的价值观,它认为社会秩序只有在坚持以仁爱、宽容的姿态交流的情况下才能持续实现,从而构建出和谐的社会环境。

其次,庄子批判思想鼓励人们拒绝物质主义,反对金钱至上的哲学,而是把实现真正人性化提升作为其中心理念,而不是企图将物质财富看成做人的唯一标准。

再次,庄子社会批判思想暗示一个开放的社会,它鼓励人们寻求彼此理解,耐心探索差异,促进和谐,让真理得以平等地存在,并拒绝各种形式的精神压迫和封闭。

最后,庄子批判思想将合作和分享当作道德行为来完成,并鼓励人们将慷慨和量子付出纳入日常生活中,以丰富生活,缔造共融友爱的一体化社会。

绝圣弃智——庄子对人类智慧的批判

绝圣弃智——庄子对人类智慧的批判

绝圣弃智——庄子对人类智慧的批判老子和庄子“绝圣弃智”的思想是颇遭现代人非议的,因为现代人真切地感受到了智慧的好处,因而似乎有理由和资格指责他们的“错误”。

但是,仅仅指责是没有意义的,首先需要的是理解。

作为大智者,他们怎么会说言之无据的话呢?他们这样说了,就一定有其道理,这个道理便是“终极”。

离开了这个角度,这个命题就难以理解。

一、为什么要“绝圣弃智”之所以要绝圣弃智,是因为智慧不一定给人带来好处,或者说,它既可能带来好处,也可能导致灾难,而这种灾难往往是致命的。

(一)智慧扰乱了人心智慧最大的罪过在于它扰乱了人心,而人心是不可轻易扰乱的,一旦扰乱便不可控制。

“天下脊脊大乱,罪在樱人心……绝圣弃智,而天下大治。

”(《庄子•在宥》以下凡引自该书者,只注篇名)有了智慧和知识,人就要去弄清真假、对错,分别善恶,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意见,天下变得喋喋不休,最终谁也不知道真假、善恶了。

于是人们便是非颠倒,善恶不分,以至于人心混乱,天下无序。

天下无序是人心混乱的外在表现,人心之乱是天下混乱的根源,人心不乱,天下何以乱?“偾骄而不可系者,其唯人心乎!”(《在宥》)最骄纵而无法约束的,大概只有人心了,它深不可测,远不可及,忽上忽下,人欲望一旦被激起,就难以制约。

所以庄子特别强调不要轻易干扰人的心灵,不要让人有智慧,因为智慧充满了危险,这种危险不同于技术所带来的危险,它是根源性的,这种危险一经产生,就无法约束。

只有让人心处于无知状态,才可以消除这种危险。

统治者不知道这个道理,往往对人心进行干预,结果适得其反,导致天下大乱。

“上诚好知而无道,则天下大乱矣!”(《肤箧》)由于推崇才智,就出现了不同的观点,各种不同的观点之间争论不休,天下因此失去了安宁,原来天然的秩序遭到了破坏,人心由此失去了宁静,欲望被唤起。

这样,人心的纯朴也就遭到了破坏,从混沌状态进入了聪明状态,你、我之分也就随之产生了,这种聪明必然会导致人们之间的争斗。

庄子哲学的社会批判及其现实意义

庄子哲学的社会批判及其现实意义

:兰!竺兰!竺竺叁整窒型庄子哲学的社会批判及其现实意义崔胜军陈琛(赣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赣南师范学院商学院,江西赣州341000)摘要:庄子哲学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揭露.其批判的深度和力度是先秦任何一位思想家所无法望其项背的。

同时,庄子将社会的批判与人生困境的解脱紧密联系在一起,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教化于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庄子哲学社会批判人性现代意义庄子虽然主张“无己”“无名”“无功”,声称自己“不谴是非”,但他并非一个真正超凡脱俗的隐士。

《庄子》洋洋洒洒数万字.实际上就是一部大谴特谴是非之书。

“一腔悲愤火.满纸荒唐言。

终是人间事,得鱼莫忘筌。

”公木先生一首《读庄》诗,就恰如其分地道出了庄子的人世精神与批判思想。

先秦诸子中,庄子从其独特的人生哲学出发,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值得注意的是,庄子深入地思考了造成这些黑暗现实的原因。

并将现实的批判与人生困境的“解脱”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就使庄子的批判理论上升到道德的高度,是先秦任何一位哲学家、思想家都无法比拟的。

时至今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民在享受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同时,却也在遭受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失调、人情冷漠、价值失落、道德沦丧的切心之痛。

时下,人们都已经清醒地认识到道家思想尤其是庄子哲学对调适人类、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深远意义。

因此,重读庄子哲学,探析其批判思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人性批判庄子哲学对现实的批判是以人性自然说为中心的。

庄子生活在“小人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的时代,这是一个“人性”沉沦的时代.人性中恶劣的情欲得以充分暴露的时代,对这种沉沦的怜悯和感伤.是庄子批判哲学的情感之源。

他深切地体会到,现实社会已把人变成奴隶.对人的本性作了扭曲。

人们对“名”的追逐蜕变为虚伪.对“利”的渴求畸变为贪婪,“天下莫不以物异为性”.(《庄子·骈拇》,以下所引庄子语均只注篇目)“人为物役”,使人异化为自己的对立面,失去独立的人格和精神的自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庄子哲学的批判精神
庄周,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一名着眼现实极具批判精神的哲学家。

庄子的哲学精神体现在其文章中的方方面面,即有对现实的揭露剖析,又有对当时学术体系的批判探索,这些特点让庄子的哲学即具现实厚度,又有精神灵性之光。

本文从现实揭露和精神寻求解读了庄子的批判思想,希望对当代人能有所助益。

标签:庄子哲学批判现代启示
庄子,姓庄名周,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也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洞悉易理,思想深远,其文学作品想象丰富,语言多变,被世人成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其思想深邃、内心多变,是举世难得的一代哲人,也是极具批判精神的哲学家[1]。

庄子的批判精神散在《至乐》、《天下》、《人间世》等文章中,主要体现在对现实体系和学术体系的批判,从而让其哲学即具现实厚度,又有精神灵性之光。

在经济和环境需要平衡、思想价值多元化的当代,重读庄子哲学,领悟其对现实批判的深意和人性探索的成果,对适应和调整当代生活模式和自身修炼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眼冷心热批判当世
社会批判思想是人类思想史上展现人类觉醒的一种哲学意识。

庄子批判哲学思想的产生是源于其对自己所处‘争地以战、杀人盈野’社会环境、君主‘轻用其国、其民’、众人‘争名争利争贵’生活方式充分思考后,用看似无情和冰冷的言语进行批判。

庄子的文章看起来都是不包含温情的冷眼批判的体系,然而我们清楚,庄子之所以批判,就是想要借此改变社会现状,引导众人回归自然,走向更为合理的生活方式,是为民众考虑而为,是以其心肠极热。

庄子所处的时代是战国中期,此时社会礼崩乐坏,各个诸侯皆以满足一己私欲扩大疆域为目的,频频发动战争;与之同时,各国的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民力疲惫,百废待兴。

是以庄子对社会的批判也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对战争的批判。

庄子对战争的反对体现在《盗跖》中,他说到‘尧舜作,立群臣,汤放其主,武王杀纣。

自是之后,以强陵弱,以众暴寡。

’在人间世中提到‘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依矣’,并在书中借助子华子之口,通过劝昭僖侯,讲述了其反对战争的思想。

二是对君主的批判。

在《人间世》这篇文章中,庄子如此评论卫君‘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

并在《列御寇》中提到‘宋王之猛,非直骊龙也’,可见其对现行君主都持批判态度。

在《说剑》一文中,这种思想表现的更为明显,庄子借着对赵文王好剑,导致死伤百余人的批判,展示了其君主观。

在庄子看来,天子、诸侯、普通民众每个人都有属于其不同的剑,赵文王所好之剑应当,‘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桀士为夹’,
并‘上法圆天’,‘下法方地’,‘中和民意’,唯有如此才能够让四境之内无不宾服,才能够‘以安四乡’。

三是对民众生活方式的批判。

在庄子对民众为钱财权利不择手段狗苟蝇营感到十分心痛,于是在《至乐》一文中,对当时民众生活方式进行了批判。

在庄子看来,民众为了获取富足的生活、至要的权利,而苦身疾作、苦心思虑,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多思虑而不得安眠,实在是损害身体得不偿失的行为。

并在此基础上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无为’思想,希望君主百姓都能以‘人命为重’,少私寡欲,各安其位。

二、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庄子的批评精神还体现在其对道或者人性的探索。

在庄子的所处的礼崩乐坏的时代,所有有志之士都在积极探寻拯救社会之道,因此激发了百家学说。

可以说那一时期是中国思想大解放和大创造时期,然而庄子却对这一时期的诸多思想进行了批判。

在庄子看来,儒家、墨家、法家等众多学说都源自于道,然而其各自发展却导致了道的割裂,并进一步感叹道:‘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

道术将为天下裂!’在以上批判的基础上,庄子进一步叙述了各家学说内涵所在,如墨家为‘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道家之‘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等,但进一步指出,各家各持己见,无度发挥,从而让理论与现实脱节,不利于社会民众跟从。

在众多学派之中,庄子批判了儒家学说,认为‘大仁不仁’[2],并进一步认为‘序、等级’划分是精神僵化的表现,其所导致的必定是大伪。

三、以古为镜启示现在
庄子的哲学批判精神,是其体悟社会感悟人生的自然结果,具有极高的人生智慧和生态智慧,构筑了理想人格,能够引领世人更好的反思当下,修身养性,对当代社会极具借鉴意义。

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

一是庄子的批判思想助力于世人在多元价值思想中寻找到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众思想日益多元,‘拜金主义’、‘精益主义’、‘极简主义’、‘享乐主义’、‘为学主义’等不一而足,缺乏系统而明确的思想。

而庄子的批判精神能够引领民众在众多主义中进行科学选择,寻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

二是庄子的批判精神对平衡人类文明与自然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庄子在三千年前就预知了人类文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并对其进行了眼里的批评,在庄子看来,自然界运行的是‘圣人处物不伤物者,物亦不伤’的规律,并希望人类能够‘与物为春’做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

这一观点,对我们现在处理好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问题,极具指导意义。

三是庄子的批判思想利于调试现代人的心理状态,助力其平衡生活。

‘不以心为劳役、不为物所劳形’等思想,能够助力世人形成工作、财富追逐和养生的平衡,而‘万物一体’、‘独乐其志’的态度,又能够助力世人以大胸怀面对社会的不公。

正因如此,在文化强国战略实施之际,探讨庄子批判思想极具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春根.论庄子的道德批判[J].嘉应学院学报,2014,32(04):24-30.
[2]孙逢倩. 庄子學派对礼教的批判及其现代启示[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