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统筹兼顾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策略
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策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这些企业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如市场竞争激烈、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等。
针对这些问题,制定有效的创新发展策略是中小微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策略。
1.市场导向策略中小微企业在制定创新发展策略时应以市场为导向。
首先,要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确定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特点。
其次,利用市场调研的结果来指导企业的研发与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
最后,通过市场定位和品牌宣传,提高产品或服务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2.技术创新策略技术创新是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应关注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先进技术。
同时,企业应加强自身研发能力的培养,提升技术创新的独立性。
此外,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推动技术创新的转化和应用。
3.人才引进与留住策略人才是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资源。
企业应制定有效的人才引进与留住策略。
通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入企业。
此外,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为员工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工作效率。
4.融资渠道拓展策略中小微企业的资金流紧张是制约其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
企业应积极寻找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如银行贷款、创业投资等。
此外,可以借助政府的扶持政策和科技创新基金来解决资金需求。
创新的融资模式有助于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5.合作伙伴关系建立策略中小微企业在创新发展中应主动寻找合作伙伴,促进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与大型企业、供应链伙伴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和资源支持。
此外,企业还可以参与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扩大合作网络,共同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6.市场营销策略市场营销是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企业应制定差异化市场营销策略,通过市场细分、品牌建设、渠道拓展等方式提高市场占有率。
此外,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进行线上线下结合的全方位推广,提升产品或服务的市场认知度和美誉度。
变革管理原则
变革管理原则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面临着时间和空间上的挑战,也需要拥抱变革和创新。
变革管理,就是指企业管理中一种将变化整合到管理中的管理方式。
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企业必须采取更加主动的管理方式,积极地拥抱变革,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引进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方法,从而实现管理的创新和升级。
在变革管理中,有一些重要的原则需要我们遵循:一、创新意识。
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源动力,需要贯彻创新意识,引导员工在工作中树立创新思维。
二、统筹兼顾。
变革中需要考虑的方面很多,不能偏重某个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需要做好统筹兼顾。
三、表现与结果。
变革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某种结果,因此需要根据预期的结果制定具体的表现比如关键绩效指标。
四、风险控制。
变革中会面临一些风险和影响,需要有相关的计划和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对企业运营和发展的影响。
五、动员推行。
变革需要全员参与,具有整体推动性质,需要共同努力才能落地推行。
在实施变革管理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认清问题。
企业要善于从内外资源和环境的变化中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明确变革目标。
二、设定清晰发展战略。
根据问题分析的结果,制定并明确发展战略和企业发展目标,以此引导变革过程中各项工作的方向。
三、设计变革方案。
企业可以采用BPR(业务流程重组)等方法,将复杂的管理问题分解为较小的,可落实的部分,以此为依据设计变革方案。
并将设计的方案在各部门和层级中进行沟通和推广。
四、实施变革。
变革需要通过制度建设、流程设计、组织架构等手段不断推进执行,同时也需要在变革过程中加强风险控制,优化落实方案,不断加强和完善。
五、评估总结。
变革后需要开展评估和总结,衡量变革后的成效,并不断完善优化推进结论。
总之,变革是企业发展和创新的重要保障,只有拥抱变革并引导员工共同参与,才能实现企业的稳步发展和提升。
变革管理中的原则和应用都是为企业更好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六位一体的服务内容
六位一体的服务内容提出“六位一体”战略服务内容是在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遵循科学发展观,立足于当前,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着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
六位一体的服务内容是围绕协调发展、创新驱动、技术创新、建立和完善机构和机制实施的,包含国民收入分配的实施,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用,将实行以六位一体指导思想为核心的服务内容。
一、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是实施六位一体服务内容的核心,是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深化改革,完善体制规则,健全激励机制,推动更加均衡的社会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政策和管理手段。
要实现协调发展,必须着力加强宏观调控,增强投资驱动力,积极调节财政政策,加快货币政策调节,促进技术创新,以及完善和正确处理社会关系等方面,着力解决各地突出经济发展问题,提高效率,缓解社会压力,推动形成全面协调发展的格局。
二、创新驱动创新驱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推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
要实施六位一体的服务内容,必须健全技术创新系统和规则体系,注重解决新兴行业的发展难题,提高新技术的应用效率,探索新的社会经济结构、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完善实体经济组织模式,提高行政效率,推动社会转型升级,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成为未来发展的新兴动力。
三、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实现六位一体服务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战略,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突破口。
技术创新既要改善传统行业发展,又要开拓新兴行业,加强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建立引领性的技术创新体系,发展创新型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技术创新促进机制,激发企业和社会投资热情,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技术创新驱动的新阶段。
四、建立和完善机构和机制建立和完善机构和机制是推进六位一体服务内容的重要部分,是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实的关键步骤。
要实施此举,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性和领导作用,完善有关机制和制度,加强政策落实的能力建设,落实非公有制经济和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建立国家税收分配机制,完善党和政府的复杂架构,加强社会管理体制,构建社会决策协同和行动网络,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
浅谈如何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助力
浅谈如何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助力杨辅荣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市场地位,又要保持企业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以保证企业在相当长时间内长盛不衰。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企业面对多变的市场和环境变革,面临的挑战和风险越来越多,如何使企业在未来依然取得良好的发展势头,愈加引起企业重视。
新发展理念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当前企业要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的形势,用新发展理念来解决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让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企业党组织要团结和带领公司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和广大干部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坚持新发展理念,号召员工全力为企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争做承担新的历史使命的先锋队,实践新发展理念的主力军。
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新变化,把创新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积极争取发展主动权。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引导,指明了市场方向。
要以此理念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提升能力,着力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1 当好创新发展的引领者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
要把创新摆在公司发展的核心位置,使创新成为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强大引擎,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从近几年电力行业面临的市场来看,传统电力形成的驱动力明显不足,传统优势领域也日减削弱,全国电力市场呈现“僧多粥少”的局面,市场开拓面临动力转换。
新时期企业管理创新问题思考
只有 从 企 业 技 术 管 理 创 新 做 起 ,才 能够 为 企业 运 行 提 供 更 多 先 进 技 术 支撑 , 实 现 企 业 利 润 的最 大 化 。 企 业 技术 管 理创 新 包 括 开 发 技 术 和 发挥技术优势 、 创 新 技 术 功 能 等 。二 十一 世 纪 的企 业 竞 争 , 是 人 才 竞 争
投资学院工 商管理 分 院 刘硕
摘要: 全 球 经 济 一 体 化 促 使 企 业发 展 日新 月异 . 企 业 的 管 理 也 随之
三、 企 业 管 理 创 新 的措 施
( 一) 企 业 技 术 管理 方 面
发生 了一 系列改革。企业 管理 需要考虑到业务 、 人 力资源、 后 勤、 生产技
企 业 的正 常 运 行 离 不 开 制 度 为 其 保 驾 护 航 , 因此 , 企 业 制 度 管 理 创 新应该从企业生产制度 、 分配制度 、 技术研发制度 、 经营管理制度方 面。
挥着重要作用 。八 十年代 . 我 国的整体经 济水平 、 科学技术水平都 相对 落后 。 因此 , 关于企业 管理 的方 法和模式也相应 落后 . 这 导致我 国市场
立企业公平 、 民主 、 平 等模 式 的 管 理 思路 。 作为管理灵魂 , 管 理 思 维 要 遵 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 符 合 新 时 期 市 场 对 企 业 管 理 提 出 的要 求 . 提 高 企 业全体员 工的 C I S意 识 、 忧 患 意识 、 管理意识及 战略意识 . 形 成 企 业 上 下一条心的管理气氛。
管 理 中遇 到 的 所 以问 题 。 ( 四) 企 业 思 维 管 理 方 面
身管 理做起 , 不断优 化管理方案 , 创新管理模 式 , 将企业 中心从市场开
管理学原理模考试题+答案
管理学原理模考试题+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组织结构设计的根本性宗旨是()A、实现组织根本目标B、实现组织重要目标C、实现组织长期目标D、实现组织紧急目标正确答案:A2、某公司销售部经理被批评为“控制的太多,而领导的太少”,据此你认为该经理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能是( )。
A、事无巨细,过分亲历亲为,没有做好授权工作B、对下述销售人员的疾苦没有给予足够的关心C、对销售任务的完成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D、没有为下属销售人员制定明确的奋斗目标正确答案:A3、( )反映了企业在变动者市场中所占有的市场份额。
A、市场占有率B、总资产收益率C、应收账款周转率D、存货周转率正确答案:A4、某公司经理通过质量管理部门提交给他的报告和报表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
这种控制属于何种类型的控制?( )A、预防控制B、现场控制C、前馈控制D、反馈控制正确答案:D5、明茨伯格认为,组织协调机制( )A、主要有6种机制B、在时间上相继出现C、在空间上可以同时并存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6、持久、有形、可以核实,但效率低、缺乏反馈的沟通方式是( )沟通。
A、书面B、非言语C、口头D、电子媒介正确答案:A7、“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属于( )A、风险规避B、复制风险单位C、试探承担部分风险D、风险分散正确答案:D8、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的影响力分类不包括( )A、策略合理型组织文化B、强力型组织文化C、灵活适应型组织文化D、权力型组织文化正确答案:D9、领导职能是( )A、从领导者工作性质角度定义的B、从领导者能力角度定义的C、从领导者自身特质角度定义的D、从领导者组织特权角度定义的正确答案:A10、法约尔关于“集中”,论述正确的是( )。
A、集权与分权无所谓好坏B、分权相比较而言要好C、集中原则只是强调集权,无所谓分权D、集权与分权同等程度存在正确答案:A11、“跳一跳,摘桃子”,说明目标必须具有( )。
国资委王勇在管理提升活动上的讲话
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为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奠定坚实基础——在中央企业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视频会议上的讲话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王勇(2012年3月23日)同志们:去年底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提出,在中央企业全面开展“管理提升年”活动,集中力量推进中央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夯实发展基础。
经过几个月的研究,国资委决定在中央企业开展为期两年的管理提升活动。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大会,对中央企业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进行动员部署。
下面,我代表国资委讲三方面意见。
一、深刻认识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重要意义加强管理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尤其是在当前应对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经济形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做强做优、世界一流”目标的情况下,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一)管理提升是中央企业强基固本,更好应对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的现实需要。
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错综复杂。
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剧烈变化,金融危机还在发展蔓延,地缘政治更趋复杂,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国际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增长动力明显减弱,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
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很突出,出现了外部需求持续疲软、内需增长缓慢、物价上涨压力增加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状况。
今年以来,中央企业生产经营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但增幅放缓。
由于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融资成本上升,多数企业成本压力增大,经济效益下滑,全年经济效益保持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
有不少企业反映,当前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相比,形势可能更为严峻。
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容易被掩盖、被忽视的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更加显露出来,对中央企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通过管理提升找出风险点,止住出血点,向管理要效益、要质量、要增长,对保持中央企业生产经营平稳运行良好势头至关重要。
实践表明,宏观经济形势趋紧,正是企业加强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的有利时机,既对企业解决矛盾和问题形成倒逼压力,又为企业强化管理创造相对好的环境,进行管理变革的阻力和成本也相对降低,变革的效果可能更好。
正确把握继承与创新关系的思考
正确把握继承与创新关系的思考正确把握继承与创新关系的思考王安总经理在中煤集团2009年工作会议暨职代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八个方面的关系。
其中之一是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联系近年来企业改革发展实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王安总经理的报告精神,使我们深深感到:在企业改革发展中,正确处理和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新途径,不断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用辩证的观点把握,统筹兼顾,协调推进,为在继承中创新定好位。
在企业改革发展实践中把握好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有利于我们正确把握企业的历史和现状,把企业在长期改革发展过程中积累沉淀的优良传统、宝贵经验、经营特色等赋予时代内涵,持续传承、丰富、创新、发展,从而不断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
因此,正确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原理,既要对传统的经验批判继承,又要根据新的实践要求不断发展创新,使批判继承与发展创新辩证地统一起来。
要把继承优良传统作为创新的基础,认真研究优良传统对做好现实工作的重要作用;要在创新中将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在工作中要勇于面对现实,研究探索,想别人所未想,做前人所未做,解决前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只有把继承与创新统一于企业改革发展的实践,才能不断实现企业的整体优化,提升企业的整体水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用批判的眼光取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在继承中创新奠好基。
继承的根本目的在于把企业的历史沉淀与现实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企业长期形成的经营特色得以延续,优良传统得以传承,宝贵经验得以光大,好的做法得以应用。
我们在继承中至少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要坚持批判性继承。
作为煤炭施工企业,我们的主业是矿山施工,目标是打造一流矿山施工企业。
要做强主业,要发扬我们多年在立井、斜井施工领域创造的优秀业绩、良好信誉,抢抓机遇,广揽工程,积极抢占高端市场,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尤其是要利用公司装备先进、技术领先等优势,在那些建设规模大、技术要求高的施工项目上展示实力、做强品牌、提升形象、扩大影响,真正使公司主业成为内部产业之主导。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重大突破和创新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重大突破和创新一、时事背景:(此专题应与两会精神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于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做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并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全会以及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就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问题,提出了“五个统筹”和“五个坚持”的要求。
全会强调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全会确认了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和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要适应经济巾场化不断发展的趋,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的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要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
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要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督。
强调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
会议认为,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要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项权利。
农产在承包期内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流转办法,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按照保障农民权益、控制征地规模的原则,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
管理和创新心得体会(优秀8篇)
管理和创新心得体会(优秀8篇)管理和创新心得体会(优秀8篇)管理和创新心得体会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管理和创新心得体会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管理和创新心得体会(优秀8篇)】,供你选择借鉴。
管理和创新心得体会篇1本人在网上猎书时,无意中买下了这本《管理的实践》,原本没有对它给予很大的期望,不想刚读过序言部分,就深深的抓住了我的需求,它是如此系统、如此丰富博大,它使我第一次明白了企业经营的目的不在企业本身,而在企业外部,即创造与满足顾客,第一次认清了决策过程的细腻和重要,第一次认清了组织的架构务必服务服从于企业经营策略。
同时还深悟有效的管理就是用自我控制的人进行目标管理。
人作为社会的一员,作为企业资源中最活跃的因素,早就具有了最有价值资源的称号,但是也是最不好用、最不可预测的资源。
德鲁克认为当我们把重点分别放在“资源”或“人”时,会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
作为一种“资源”,人力能为企业所使用,然而作为“人”,惟有这个人本身才能充分自我利用,发挥所长。
这是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最大的区别。
使员工有成就感,使工作富有成效是对管理者永恒的挑战。
管理者不只透过知识、潜力和技巧来领导员工,同时也透过远景、勇气、职责感和诚实正直的品格来领导。
品格作为管理者的素质也被提到新的高度,成为根本性问题。
管理一向被人们称为是一门综合艺术,综合是因为管理涉及基本原理,自我认知,智慧和领导力;艺术是因为是实践和应用。
坐在家里从书本上学到的只是管理的理论,而只有实践检验了的才能成为管理的才能。
《管理的实践》中将管理的资料描述为三部分,即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三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管理企业从企业需要的组织架构上思考,全面诠释了职能分权制和联邦分权制,而且指出在条件可能的状况下,联邦分权制为最优构架,也是责权利同位,最有用心性及效果的架构。
管理管理者从人才的引进、培训、安排、提升等程序中,道明了企业员工的管理目的:尽一切可能使每一位员工都成为管理者,也道明只能当每个员工都成为管理者时,企业人才才能正常接替,员工绩效才能最大发挥;管-理-员工和工作指明了决策的过程和分析决策工具的重要,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工具来为管-理-员工和工作做好的决策向导。
2023年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特点
2023年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特点2023年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特点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中央企业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并推动中央企业的快速发展,2023年,中央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考核将出现一些新特点。
首先,2023年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将更加注重全球化视野。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央企业必须适应并抓住国际市场机遇,提高国际竞争力。
因此,中央企业负责人在经营业绩考核中,需展现出对国际市场的洞察力和战略布局能力。
他们需要能够领导企业开展全球化经营,打造国际品牌,推动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的扩大。
其次,2023年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环境和资源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中央企业负责人需要注重企业的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
他们需要推动企业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在考核中,将会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环保履责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估,并将其纳入考核指标,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形成良好的社会形象。
第三,2023年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将更加注重创新能力。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创新已成为中央企业发展的关键。
中央企业负责人需要具备前瞻性的科技创新意识,引领企业在关键领域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他们需要善于整合资源,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创新企业的合作,培养和吸引高层次的创新人才。
在考核中,将会评估中央企业负责人在创新方面的贡献与成果,以鼓励和推动企业加强创新能力的建设。
另外,2023年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还将更加注重风险管理能力。
在经济不确定性和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下,中央企业必须具备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力,预测和应对各种风险,确保企业的稳定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中央企业负责人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能够灵活应对各种风险事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应对和纠正。
在考核中,将会评估中央企业负责人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表现和成绩,以提高中央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
工会工作创新及亮点十一篇
工会工作创新及亮点十一篇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工会工作创新及亮点的文章11篇 , 欢迎大家参考查阅!【篇一】工会工作创新及亮点一、国有企业工会面临形势的新变化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企业内部产业结构、组织结构和队伍结构的大幅度调整,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出经济结构多元化、劳动关系复杂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的新特点。
反映在工会工作上,则表现为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履职能力均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1、职工队伍结构发生了新变化,复杂性取代了单一性。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职工的成份相对单一,经济收入差距很小,工会工作对象能够较为简单地涵盖整个职工队伍。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职工队伍在悄无声息中分化,在我们煤炭企业而言,不同身份的职工在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增加了工会工作的复杂性。
2、职工诉求重心发生了新变化,求维权取代了谋福利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发生的深刻变化,职工诉求的焦点和热点不再是谋取工会提供的各种福利待遇,并且呈现出由职工个人问题引发的劳动争议向因企业改革中利益调整引发的群体劳动争议转变的新特点,职工诉求的焦点和热点不再是谋取工会提供的各种福利待遇,而是要求工会组织行使好集体维权‛职能,更多的维护好自己的经济利益。
3、工会组织地位作用发生了新变化,社团法人职能日渐凸显在法理上,企业工会作为一级群众组织,是相对独立的一种社团法人,这是《工会法》等有关法律明确规定的。
企业工会的社团法人作用,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现实需要,是企业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的客观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社团法人的作用日显突出和重要。
4、工会工作环境发生了新变化,法律依据更加完备。
随着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工人阶级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主力军作用更加突出,工会工作的社会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供应链管理心得体会3篇
供应链管理心得体会3篇供应链管理出现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因其在压缩库存、降低成本,改善顾客服务等方面所开辟的广阔空间倍受注目,在发达国家迅速兴起。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供应链管理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供应链管理心得体会范文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边贸等国际贸易往来的增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做大做强,运营管理是关键,企业领导必须有敏锐的头脑,准确地捕捉信息,按照巧妙的商业模式,快捷的流程,加之系统有效运作,才会产生高效益,因此,市场这个无形的手在敦促企业,纷纷在向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上下功夫。
为了以较低的交付成本、更好的物流服务在国内、国际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运营和供应链物流管理战略越来越成为企业总体战略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新经济环境下市场竞争的特点和竞争战略与商业模式的互动关系,以及如何设计运营模式创新以取得优势,从而提示了运营管理的五大增值原理,大家在学习中共同分享了供应链物流创新理论和方法,通过学习讨论,我们掌握了生产系统的设计、计划、控制和改进的一些指导思想和方法,通过系统学习拓宽了我们的思维空间,提高了领导的决策执行力。
老师讲授了21世纪市场竞争环境特征。
当我们知道了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专业化、知识化的内涵,并找到了企业的发展战略及对策。
通过学习理论,我们了解了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物流管理的内涵、思想、战略及国际的前沿实践,认识了风险汇减增值原理及商业模型创新的必要,在“经济全球化”、“物流无国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环境下,纵向一体化与横向一体化,兼并、收购、外包等策略与决策。
缔结战略联盟,企业集中资源,培育其核心能力,大力发展核心主业,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并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或与全球的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以整个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
我国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内部实现不了一体化,就谈不上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形成一体化供应链。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对策
要素合理组织的成本管理;只注意特质产品 成本 , 忽视 非物 质产 品成 本 。在成 本的 具体 核算上 ,只注重 显性 成本 的核 算 ,忽视 管理
成本 的分摊 ;只注 重生产 成本 核算 , 少非 缺 成本 的核 算 。
4 、成本 管理 与市 场需 求分 离 。成 本管 理 没有 考虑 与市 场需 求 的关系 , 面追 求生 片 产量 降低单 位成 本 ,结果造 成 产品 积压 、销 售困难,带来更大的成本损失。 5 、成 本 邑失真 。一 是成 本核 算不 精 细, 现存 企业 的规模 都较大 , 没有按项 目、 部 门、班组 等更小 的单元 核算 ,无法 正确评 价 企业最基本核算单元的成本效益,可能导致 企 业放弃 正确 的经营 目标 。二 是成 本核算 方 法落后造成失真 ,企业对间接费用的分配方 法 采用简 单的工 时 } 、工 资 比例 分配 ,没 匕 按发生对象归集,使成本分配信息的失真。
现 代 企业成本 管理存 在的
场 前景好 的项 目、产 品的资 源需 求 。 业务 对
问题 及 创新对 策
李 钊 中国平 煤神 马能源化工 集团有限责任公 司
【 文章 摘 要 】 在 激 烈的市场竞争 i ,越 来越 多的 f , 企 业强 烈 地 意识 到 ,要 提 高 企业 经 济 效
争经济 ,必须 以市 场要 求 来规 划组 织生 产 , 企 业 的一 切工 作都 必须 围绕 市 场来做 文章 。 成 本管理 更 是 以市 场为 导 向 , 现企业 内涵 实 式扩大再 生 产的必 要手 段 。 果还 是计 划 经 如 济 体制 下那 种要投 资 、上规 模 、 顾经 济 效 不 益的思路,必然会给企业带来灾难。 2 、预 算管理 落 后 。一些 企业 成本 预算 水 平不 高 , 目标 不 明确 ,编 制 依据 不 充分 , 缺 乏 指导 意 义 。导 致基 层 单 位 缺 乏 努力 方 向 ,责 任不 清 ,成本 控 制不 力 。 3 、成本 管理 方法 陈 旧 。随着 市场 竞争 加剧 , 业生产 过 程 中的成本 日 降低 , 企 益 市 场调 研 、 究 开发 和市场 流通 成本 却不 断上 研 升。 而很多企业的成本管理仍局限于生产过 程,片面的降本减费,忽视项 目、产品开发 和后 期环 节 的成本控 制 , 会计 核算 把这 些成 本费 用简 单 的列为 管理 费用 或销售 费用 , 而 没有准确的核算到具本的部I和项目上去。 ’ ] 4 、企业 创新 能力 不足 。建 立创 新型 企 业, 形成创新文化 , 是企业发展动力的源泉 , 也是降本增效的根本动力。管理创新、 技术 创新形成企业管理和技术优势 , 占领市场制 高点 ,是 现代 成 功企 业的 典型 做法 。 5、忽 视 以人 为 本 在 成本 管理 中 的作 用。在市场竞争 日益激烈的条件下,企业成 本管理 的创 新 、 经济效 益 的提高 与劳 动者 的 素质 密 不 可分 。现 在 有 些企 业 人才 流动 困 难, 人员素质不高 , 创新能力不强 , 成本管理 创 新 能力不 足 。 6 、业绩考 核短 期行 为 制约 。现 在企 业 基本上是按年度考核, 企业管理人员关注眼 前 利益 , 轻视 企业 长远 发展 , 无法 避免 成本 管理 中的短 期行 为 。 7 缺乏有 效 的成本激 励 , 、 影响管 理者和 员工的积 极 h。建立 科学 而又适 应本 企业 腈 生 况的成本激 励约 束机 制 ,是管理层 较 难的一 项管 理工作 ,此 问题处理 不好 ,再 完善的 成 本预 算 、再 高明 的成本 管理 都会 流于 空谈 。
运营管理的关键要素和实施原则
运营管理的关键要素和实施原则运营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企业的生产、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等方方面面。
本文将从关键要素和实施原则两个方面详细探讨运营管理。
一、运营管理的关键要素1.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运营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它涉及到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协作,包括原材料的采购、生产的安排、产品的仓储和物流等。
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
2. 生产管理:生产管理是指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组织、调配和控制,以实现生产计划的要求,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生产管理涉及到生产设备的选择和维护、工序的安排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激励等方面。
3. 质量管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质量管理是运营管理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质量管理包括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两个方面。
质量控制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制定和执行质量标准,确保产品和服务符合要求;质量改进是不断寻找和消除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
4. 营销管理:营销管理是指企业如何通过市场调研、产品定位、渠道选择、促销策略等手段,实现销售目标并提升市场份额。
营销管理涉及到市场分析、产品开发和定价、推广和销售渠道的选择等方面。
5. 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指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手段,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成本管理包括对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的合理控制,以及精确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手段的建立和运用。
二、运营管理的实施原则1. 目标导向:运营管理的实施应该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导向,确保每一个决策和行动都能够对实现企业目标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制定运营管理策略和计划时,要明确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指标和措施进行衡量和评估。
2. 系统化:运营管理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将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的衔接和协同,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要进行绩效评估和改进,不断完善和优化管理体系。
3. 创新驱动:运营管理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创新,寻找新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方法,提高运营效率和产品质量。
组合、均衡、持续是企业创新活动的最佳模式
术 装备 等 形 成 了企 业 有 形 要 素 的系 统 性 技 术 创 新 是企 业 自 主 优 化 产 品 结 构 . 升 有 形 要 素 品 质 、 善 有 形 要 素 结 构 及 提 改 其 比例 关 系 、 超 同行 业 先 进 水 平 的 主 要 途 径 管 理 创 新 的 赶 主要 领 域 有 两 个 方 面 , 是 对 企 业 现有 要 素 管 理 形 式 、 法 、 一 方 方式 、 段进行创新 , 手 实现 更 先 进 、 现 代 化 的 管 理 目标 二 更 是 为 企 业 技 术 创 新 成 果 转 化 为 现 实 生 产 力 提 供 新 的 、必 需 的 、 进 的 管 理 形 式 、 法 、 式 和 手段 。可 以说 , 理 创 新 和 先 方 方 管 技 术 创 新 是 一 对 孪 生 兄 弟 . 理 创 新 是 技 术 创 新 成 果 应 用 的 管
化 的 创 新 目标 古 时 候 人 们 从 井 里 提 水 . 的都 是 木 制 水 桶 。 用 制 成 水 桶 的 主 要 材 料 是 木 板 和 铁 箍 . 者 缺 一 不 可 . 求 木 二 要 板的长度 、 度 、 宽 厚度 相 同 , 质 一 样 、 状 一 致 符 合这 个 条 材 形 件 制 成 的 水 桶 . 水 量 最 大 . 板 的功 能得 到 了 最 大 的 发 挥 盛 木 如 果 木 板 长 短 不 齐 .这 个 水 桶 最 大 盛 水 量 由最 短 的 木 板 决 定 . 他 木 板 虽 长 . 不 能 增 加 盛 水 量 , 成 较 长 木 板 的浪 其 却 造 费 。 同样 。 业 各 要 素 的 质 量 和 功 能 如 果 出 现 不 协 调 、 衔 企 不 接 . 优 势 要 素 的 功 能 就 不 能 充 分 发 挥 . 仅 严 重 影 响 企 业 其 不
管理创新与组织创新的关系分析
管理创新与组织创新的关系分析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竞争加剧,如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今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创新已经成为了企业的生命线。
而作为企业创新的两个重要方面,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的关系备受关注。
那么,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管理创新与组织创新的定义管理创新指的是在企业管理体系中的创新,旨在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而组织创新则是指在企业组织结构中的创新,旨在提高企业的响应速度和适应性。
正如两者的定义所示,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高效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只是侧重点和实施方式有所不同。
二、管理创新与组织创新的联系从技术手段上来说,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
管理创新的实现需要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和精准的数据分析手段,而组织创新也需要信息技术来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整合。
可以说,信息技术是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的共同基础和核心要素。
此外,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都需要企业具备高度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
从运营模式上来说,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都具有很高的互补性。
管理创新关注的是企业运营效率和管理效能的提升,包括流程改进、效率提升、成本控制等方面。
它能够为企业提供更精细化的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而组织创新则关注的是企业组织架构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包括结构调整、层级简化、团队建设等方面。
它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加灵活的组织方式,从而提高企业的应对能力和市场适应性。
从战略布局上来说,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也具有一定的互动性。
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工具,通过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来推动企业实现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
而组织创新则更多关注的是战略的落地实现,通过组织重新调整、激励机制等途径,来确保企业的战略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
三、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的实践案例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在企业中都有着广泛应用,下面举几个实例来说明:1、阿里巴巴的管理创新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领军企业,阿里巴巴一向重视企业管理的创新。
企业如何创新
谈到创新,企业家就会滔滔不绝,“我们要进行理念创新、战略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我们要实现全方位创新”,“不创新,我们就死路一条”等等。
同时,他们也会抱怨创新型人才缺乏,实现创新太难。
根据我的观察和实践,我认为,企业没有明确的创新方向和重点,缺少对创新目的、方法的学习了解,是导致企业家认为创新难的主要原因。
工具/ 原料管理层对创新高度重视的结果之一,是对研究开发的高比例投入。
华为保持将每年销售额的10%~15%投入研发,国际专利年年攀高;2006 年,联想研发投入超过 25 亿人民币,海尔研发经费更高达 67 亿元。
在我看来,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更是企业实现发展的根本。
那么企业如何创新呢?李老师认为有以下几点:方法/ 步骤1.11、理念创新理念创新是指革除旧有的既定看法和思维模式,以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和新的思维模式,形成新的结论或思想观点,进而用于指导新的实践的过程。
理念创新产生于客观的实际需要和可能,根植于客观实际。
没有客观实际需要的理念创新是没有意义的,没有客观实际可能的理念创新只能是异想天开。
2.22、战略创新战略是以未来为主导,与环境相联系,以现实为基础,对企业发展的策划、规划,它研究的是企业的明天。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一个过程,可以说企业的发展过程是不断创新的过程。
创新又是一种较量,要围绕着种种不利于企业成长的环境进行创新。
创新也是一种挑战,推动企业不断成长壮大。
3.33、思维创新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将创新意识的感性愿望提升到理性的探索上,实现创新活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飞跃。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总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
4.44、产品创新产品创新源于市场需求,源于市场对企业的产品技术需求,也就是技术创新活动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明确产品技术的研究方向,通过技术创新活动,创造出适合这一需求的适销产品,使市场需求得以满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要统筹兼顾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摘要:柯达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的发明者,却在数码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倒下。
本文通过分析认为,正是战略管理上的失败将站在照相技术巅峰的柯达拖入了失败的深渊,提出了企业必须统筹兼顾,将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统一于经营发展思路,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的观点,并在阐明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关系后,论述了创建创新型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做到五个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统筹兼顾;可持续发展
世界最大影像产品商美国柯达公司于今年向法院提出申请破产保护,这个胶卷时代曾占据全球2/3的市场份额,鼎盛时期拥有全球超过14.5万名员工的巨无霸,面临着可能被无情淘汰的厄运。
这几乎让全世界感到了震惊。
一、战略管理的失误将柯达公司拖入了深渊
在分析柯达公司破产原因的时候,不少新闻媒体认为,是高速发展的数码技术扼杀了柯达。
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
柯达进入数码摄影行业并不晚,而且最重要也最不可思议的一点是,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就是柯达自己于1975年研发成功的,直到目前为止,柯达公司仍然在数码影像方面掌握着许多专利技术。
只是,正当全球市场为数码摄像技术而激动的时候,柯达却不愿意过早放弃在胶片领域的技术基础、商业模式和市场链条,固守着自己的传统产业,
从而错失了转型的最佳时机。
与此同时,柯达的竞争对手富士却用果断的决策抓住了机遇,努力发展自己的数码业务,成功实现了转型。
到2002年,柯达的产品数字化率只有25%左右,而富士已达到了60%。
言辞犀利的人们将柯达的破产形容为“亲儿子整死了好爸爸”。
应该说,柯达的破产是一个源于技术创新又超越了技术创新的命题,正是在战略、管理上的滞后阻断了柯达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和经济效益转化的进程。
其实,柯达并不是唯一在掌握先进技术的情况下被竞争对手打败的企业。
我国安徽一家企业在1993年研制出了世界第一台vcd机“万燕”,但却忽视了将先进技术市场化的因素,导致以自己倒下的代价替别人做了嫁衣,成就了其他公司。
诚然,富士成功的原因并不仅仅只有敏锐地洞察了数码市场的发展趋势、及时将先进技术进行产业化这一条,能创造出今天的辉煌,富士在企业文化、营销模式等方面也有其他企业无法复制的独特之处,但柯达、“万燕”的案例依然让人感叹。
在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除了与柯达一样的对市场的错误预见和战略决策上的失误外,其他各种各样的管理失误也有可能会把企业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
核心技术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东西,但它不会自发地促进经济发展。
苹果公司因推出了itunes 和ipod而获得巨大成功,主要就在于其将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
新合二为一。
创新能力既包括“硬实力”,也包括“软实力”。
管理体制机制相当于“软实力”,是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企业不仅要注重包括方法、工艺、产品等技术方面的创新,还要注重战略、文化、制度、组织、营销等管理方面的创新,只有统筹兼顾,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二、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关系浅析
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二者相辅相成,都是推动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要实现技术创新并付诸于产业化,必然要以一定的管理体系以及科研、生产组织方式作为基础。
而技术创新在为管理创新提供硬件保障的同时,也会对现有的管理方式带来一定的冲击,并有赖于新的管理方式的建立。
技术创新能够为管理创新提供更好的条件。
比如,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等的发展,“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不断应用于管理实践,使人们能够轻松地分析和处理大量的信息,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做出迅速、机敏的反应,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同时,技术创新的进步也会对管理创新提出新的要求,随着技术的升级换代,与之相对应的管理如若墨守成规,将成为阻挠企业发展的绊脚石;如若与时俱进,将为技术创新插上翅膀,为企业的成长加速。
管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推动和保障,体现了企业的软实力。
技术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各种资源的互相配合,而管理的核心就
在于如何有效地整合和利用这些资源。
管理创新对技术创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把握技术创新方向,通过对市场环境、客户需求等信息进行全面的研究,就可以选择对企业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开展攻关;二是组织和推动创新活动,做好科研队伍的组织、激励,更好地实现技术创新。
三是推动创新成果的应用,帮助企业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创新风险,实现利益最大化。
三、企业应该开展的五个方面的工作
基于以上对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关系的分析,笔者认为,企业必须以加强管理和管理创新为基础,不断丰富技术创新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创新工作效率,推动技术成果向经济效益的转化,并使这一过程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1.要倡导创新精神,建设创新文化。
创新文化建设是提升竞争软实力的要求,企业要将创新文化建设融入管理、切入业务,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相融合。
企业管理者要解放思想,破除一切束缚创新的思想观念桎梏,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
要大力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大力提倡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努力营造鼓励科技人员创新、支持科技人员创新的有利条件。
2.要构建技术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
企业要制定和完善能够支撑科技工作良性循环的制度和措施,全面实施技术创新长效机制。
一要完善技术创新的决策程序,强化对科技发展的总体部署和统一
管理。
二要制定和完善技术创新决策跟踪评价制度,形成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科技咨询程序,提高创新效率。
三是以部门业务信息化和公开化为基础,形成科技与生产、投资、财务、营销等多部门共同推进的协调互动机制,确保技术创新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和有效性。
四是建立起科技投入稳步增长的机制,保证科研投入占到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
五是完善科技平台建设,探索建立开放式的研发体系和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有效整合各类科研资源。
3.要健全和完善技术创新激励体系。
技术创新要依靠人才。
高素质的人才不仅有创新成果的渴望,而且有创新成果得到尊重的要求。
因此,企业首先要做到以情待人,对科技人员的付出和努力给予足够的尊重,培养科技人员的归属感和主人翁责任感。
其次,要对科技人员的贡献给予合理的回报。
要建立起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薪酬制度,将技术专利、专有技术等作为要素参与分配,并根据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益科学确定薪酬水平。
要重视科技人才的中长期激励,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可通过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奖励等方式进行奖励,进一步激发其创新动力。
4.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企业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人才管理、使用、培养机制,完善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与环境的建设,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造就一支能够站在产业发展前沿、加速企业科技进步、增
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人才队伍。
要面向市场,积极开展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新市场和新技术支持。
要坚持以事业凝聚人,以精神鼓舞人,积极为个人的发展铺路,营造人才与企业和谐发展的氛围。
要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积极搭建青年人才施展才华的平台,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为企业的创新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5.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使创新成果成长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只有这样,才算是完整意义上的创新。
要把技术创新方向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依据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进行技术研发的超前部署和战略布局,使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途径永远保持畅通。
要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能力,以达到保护创新成果并使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目的。
要加强营销管理,建立起适合本企业实际和产品特点的营销管理、供应链管理模式。
要实施品牌战略,重视自有品牌的塑造,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品牌带动市场销售,提高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企业必须把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结合融入企业的经营理念,推动和保障技术创新的高效开展,并选择正确的时机将创新成果送入产业化的轨道,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托尼·达维拉等著,刘勃译.持续创新的七条法则[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黄丹华:加强科技创新工作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在中央
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eb/ol].http://
/n1180/n1566/n258237/n258854/13733191. html,2011-07-29/2012-8-10.
[3]王家瑞王国进:管理技术创新:深化国企改革的现实选择[eb/ol]. /news/open. asp?id=132862, 2003-1-15/2012-8-10.
[4]李新男梅萌:中国创新型企业案例(第二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