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类型学应用的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类型学应用的探索

阐述了建筑类型学的概念及发展,对建筑类型学的分类方式和设计方法作了详细论述,并通过工程实例,进一步论述类型学在实践领域的开展。

标签:类型学;文脉;原型;类型转换

一研究的背景和研究的必要性

在目前全球建筑风格日趋匀质化,地方建筑文脉迅速丧失这一大的背景下,地域建筑与地方文脉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越来越多设计人员的关注,对全球化与地域性的讨论也进入新的阶段。建筑师为发掘建筑文化的特殊性和多样性,不约而同地开始关注地方文脉传统,努力捕捉地域建筑的特色,各种设计方法被广泛的运用到建筑创作领域,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类型学作为众多研究方法中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经过不断的发展完善,日趋成熟,这些特质,使得它在今天的建筑创作中依然被广泛的使用。

二建筑类型学的内涵与来源

要了解类型学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类型,按照《大英百科全书》条目载:“一种分组归类方法的体系统称为类型。类型的各个成分是用假设的各个特别属性来识别的。这些属性彼此之间互相排斥而集合起来,却又包罗无遗——这种分组归类的方法因在各种现象之间建立有限的关系而有助于论证和探索。”现今人们对类型学的讨论基本上坚持意大利新理性主义学者的主张,即类型学可以被定义为按相同的形式结构对具有特性化的一组对象所进行描述的理论和方法。

但是类型学的发现和应用并不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在法国启蒙运动时代就有了关于类型学的探索。类型学最早源于自然科学,18世纪欧洲生物学、物理、化学等领域都积累的丰富的资料,对资料的整理和分类成为十分必要的事情,类型学在这一背景下产生,并逐渐拓展到建筑学的研究领域,从建筑历史领域的分类来说属于以自然为类型的第一支类型学。19世纪二次从业革命爆发,由机器进行大量生产的要求日趋强烈,以柯布西耶为代表的20世纪初期发展的新的类型学来自工业革命,体现了大量性标准化的特点,成为了第二支类型学,也可成为“范型”类型学。本世纪60年代,人们感受到了现代主义的缺陷,开始关注建筑历史的研究,形成了第三支类型学,也就是当代类型学,当代类型学关注的并非只是对建筑历史的归纳和总结,而是将历史的建筑放在其他学科的研究背景下来考察和应用,通过超历史的历史建筑形式的利用来解决历史建筑的形式和当代社会的需求形式之间的矛盾。

类型学作为一种研究和工作方法,对建筑设计的发展一直产生着巨大的启发和推动作用,因而设计人员日益关注其在实践领域的应用。

三建筑类型学的分级组织方式

当代建筑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是如何调和城市形态与建筑的关系。城市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就其发展的全过程来看,它是作为一个有生命的客观存在。因此,新的建筑、建筑群体和城市的产生应该被视为是老的城市生长繁殖的结果。设计过程必须作为一种归类分组的方法体系,才能够把具有相似结构特征的形式总结归类,并在此过程中接纳并呈现特定的文化和人脑中的固有形象。合理的等级组织和分类方式有助于整个研究过程的清晰展开。不少建筑研究人员对类型学分类方式进行了探讨,阿尔干作为其中之一,其分类方式被广泛认可,根据阿尔干的观点,分类方式是根据下列等级组织进行的:

1.反映在建筑组群与城市形态关系研究上的城市尺度及其建筑组织关系;

2.诸如广场、室内空间类型等形式的建筑自身尺度和大的构成元素;

3.建筑细部的比例,构造和装饰,如斗拱等元素的处理。

这一分类方式使我们在从事一个复杂的设计时,可以更好的理清层次关系,使类型学的运用能够从宏观格局入手直至微观细节贯穿整个设计过程。当然,根据项目的需要,我们也可以从中选择合适的一级,展开整个设计工作。

四建筑类型学的运用

合理的分级使得类型学有了明确的针对对象,但是类型学的展开应用过程同样有着广泛的实践意义,在实际项目中的运用方法也各有不同,但是根据其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的普遍性和规律性,基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步。

1.类型的选择:

这是创造过程的第一步。类型选择时,设计人员必须针对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人们头脑中共有的固定形象,原型搜集应有较强的代表性,原型是新生事物产生的依据。原型不仅指原初的类型更扩展到广义的原型,还包括对人类情感延续及心理特征的建筑语言的表达,对相似气候环境及自然地理特征在建筑累积的反映,以及相对稳定的文化与经济基础在建筑上累积的反映等等。原型搜集往往是要求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相互适应的建筑形式作为代表,一些相对奇异或特殊的建筑形式往往不作为主要的原型对象。选择的类型常常是固定的建筑组群关系及建筑的母题。例如,北京的四合院(图1)是城市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组群,而中国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使得庭院的类型源远流长,从皇家园林到宗教庙宇再到市井民居,几乎各类建筑群体都以庭院为中心组织空间,使得庭院空间成为了我国建筑中一个十分有特色的母题。需要说明的是原型概念的提出并不意味着原型就是建筑的最终本质,原型只不过是建筑变换中的一个媒介,通过这一媒介,新形式才得以产生。

(图1)

2.类型的提取:

提取的过程往往是和选择的过程同步进行的,这里之所以要将其分开,是因为要更加充分的说明类型学在实践中的广泛引用。采集必要的建筑符号或建筑构成元素,并对其进行分类,是资料整合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较为准确的把握特定历史元素的种类和特征,这种方法常用于旧街改造,整治等项目。通过历史建筑元素的总结和归纳,为后续的建设项目提供指导,达到建筑文物或特殊历史地段“整旧如旧”的目的。这从广义上来讲也可以说是对建筑类型学的应用,但是建筑类型学的作用绝不止于此。

3.类型的转换和应用:

对于已经选择的类型进行几何简化是类型学处理的关键,没有还原简化,则只能局限于选择的原型自身,而往往由于原型不具有普遍的抽象性,会造成类型的选择失去普遍意义。类型作为从历史生活中抽取出了其深层结构,重新置身于特定历史的文化生活中,真实的环境条件下,就可以产生出类似于已往建筑而又绝不同于以往任何建筑的一种感知上的历史连续性。因此建筑师要充分研究其建筑所将占据的场所,发掘其精神特性。建筑实为场所经验和类型经验的整合。“类型转换”是塑造建筑形态的最关键,而又最具创造性的一环。由于建筑类型是一种较为稳定的模式,一旦类型形成,就会带有一定的建筑特征,易于唤起我们特定的感情,虽然形象在具体场合是多变的,但内部构成规则是稳定的。使用类型转换的设计方法进行创作,是对类型学更加深入的探索和应用,同样能够唤起人们的场所感和文脉感。例如北京德胜尚城项目,整个建筑群由七座写字楼组成,构成了一个开放式步行街区,在建筑群的构成中,通过类型的方式将北京传统的四合院融入到整个建筑群中,遵循了老北京从大街钻胡同穿院子进房门的空间序列特色,从整个空间布局到场所营造上都表现出了北京的特色,体现出对城市历史的尊重和强烈的建筑本土性立场。

(图2)

(图3)

运用类型进行创新设计的建筑师总是在各种建筑或建筑群体的类型意象中吸取灵感,设计出崭新的建筑。日本建筑师原广司和黑川纪章是运用村落意象的集大成者,两位都为村落的意象注入了新的内涵。尤其是原广司的大和国际,在立面上层层累积村落的意象,而村落的剪影形象经过高度抽象,也似朵朵白云在建筑中固定了下来。特定的形象有着多种的解读它们增添了建筑的多种涵义。黑川纪章则在建筑的细节上探索了更多的意味,他在广岛美术馆(图3)中用现代材料及构造方式解读乡土建筑的语言,融合反映广岛的历史事件的隐喻手法,设计出极具地方特色的建筑形态。即便前卫的建筑师,其设计手法也受到了类型意象的影响。伊东丰雄的自宅银色小屋(图4)以系列拱型的组合,暗示了类似帐篷的临时性的存在。又如谷口吉生的日本岩手县安比饭店,它是一个高原山地旅游旅馆,其简洁和直截了当的坡顶形式,也让人联想到山地村落。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入口采用了类似帐篷的形状,却又是纯粹的几何形体。当然,还有其他许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