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1.2 直角三角形第一课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课件(共26张PPT)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章第2节直角三角形(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章第2节直角三角形(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直角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注意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讨论,避免偏离主题。
3.关注发言不够积极的学生,鼓励他们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举例:通过几何图形的拼凑或代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勾股定理的推导。
-勾股定理的应用:将勾股定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如斜边长度计算等问题。
-举例:给出实际情景,如测量墙壁高度等,让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注意单位的转换和计算过程的准确性。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在给定三条边长的情况下,准确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章第2节直角三角形(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章第2节,主要内容为直角三角形。具体内容包括:
1.直角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直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为180度,其中一个角为直角(90度)。
2.勾股定理:探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推导并掌握勾股定理(a²+b²=c²)。
5.情感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认识到数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直角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理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其中一个角为直角(90度)。

1.2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边角性质+练习课件+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1.2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边角性质+练习课件+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点拨】
∵1 宣=12矩,1 欘=112宣,1 矩=90°,∠A=1 矩,
∠B=1


∴∠A
= 90°,

B

1
1 2
1 ×2
×90°=
67.5°,
∴∠C=90°-∠B=90°-67.5=22.5°.
3 (母题:教材P34复习题T5)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为 1 ∶2 ∶3,则这个三角形是__直__角____三角形.
(2)若AE是△ABC的角平分线,AE,CD相交于点F,求证: ∠CFE=∠CEF. 【证明】∵AE是△ABC的角平分线,∴∠DAF=∠CAE. ∵∠FDA=90°,∠ACE=90°, ∴∠DAF+∠AFD=90°,∠CAE+∠CEA=90°. ∴∠AFD=∠CEA. ∵∠AFD=∠CFE, ∴∠CFE=∠CEA,即∠CFE=∠CEF.
解:如图②,延长 MN 至点 C′,使 NC′=NC,连接 AC′, 则 AC′的长即为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 在 Rt△AMC′中,AM=3×2=6(cm), MC′=20+2=22(cm). 由勾股定理,得 AC′2=AM2+MC′2=62+222=520, 则 AC′=2 130 cm. 答:蚂蚁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 2 130 cm.
∵∠C=90°,∴∠4+∠5=90°. ∴∠3+∠5=90°,即∠FBG=90°. 又∵DF⊥EG,DE=DG,∴FG=EF. 在Rt△FBG中,BG2+BF2=FG2,∴AE2+BF2=EF2.
【点方法】
欲证AE2+BF2=EF2,应联想到勾股定理,把AE, BF和EF转. 化. 为同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
【点拨】
∵直角三角形的三边a,b,c满足c>a>b,∴该直角三 角形的斜边为c,∴c2=a2+b2,∴c2-a2-b2=0,∴S1= c2-a2-b2+b(a+b-c)=ab+b2-bc. ∵S2=b(a+b-c)= ab+b2-bc,∴S1=S2,故选C.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2第1课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说课稿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2第1课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说课稿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2 第1课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2 第1课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在学习了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的基础上,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探索并证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从而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代数知识和几何知识,对于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和运用能力。

但是,对于证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还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证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黑板、几何模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直角三角形性质的思考。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探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探索成果,互相提问,解决问题。

4.讲解与演示:老师对学生的探索成果进行点评,讲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并进行现场演示。

5.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一些有关直角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老师进行补充。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a.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b.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最长c.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互相垂直d.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它是直角三角形e.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满足a^2 + b^2 = 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练习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

1.2.1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说课稿 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1.2.1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说课稿 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1.2.1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和推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三角板、直尺等。

2.教学材料:教材《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板书)直角三角形的定义:一个三角形中,含有一个直角(90°)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老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首先,请同学们简单回顾一下,什么是直角三角形?请举个例子。

4.2 引入新知识(板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相互垂直;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最长。

老师:很好,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大家都回忆了一下。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请注意我的板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有哪两个?学生: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相互垂直,斜边最长。

老师:非常棒!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相互垂直,斜边最长。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直角三角形的例子。

(教师展示直角三角形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老师:同学们,请观察这些直角三角形的特点,它们的两条直角边是不是相互垂直?它们的斜边是不是最长的?学生:是的,两条直角边相互垂直,斜边最长。

老师:很好!我们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相互垂直,斜边最长。

这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之一。

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下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请看我的板书。

(板书)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方法一:三边关系法。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平方之和等于斜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方法二:两边关系法。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已知,且两条边相互垂直,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XXX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各章知识要点总结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判定方法:SSS、SAS、ASA、AAS、HL(直角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有两边相等,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等边三角形的各角相等,每个角都等于60°判定方法:等角对等边三、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两锐角互余直角边平方和等于斜边平方锐角等于30°的直角三角形,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判定方法:三边平方和相等四、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外心)角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距离相等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内心)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本章主要介绍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性质和解法。

一、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形如ax+b0)的不等式称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是移项、化简、分段讨论不等式的解集可以用区间表示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通过移项将不等式化为ax)b的形式根据a的正负性和不等式符号确定解集的范围判断解集的开闭性和无解情况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和性质:形如ax+by)和dx+ey>f(或<)的不等式组称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不等式组的基本方法是联立、消元、分段讨论不等式组的解集可以用平面区域表示四、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通过联立将不等式组化为标准形式根据系数的正负性和不等式符号确定解集的范围判断解集的开闭性和无解情况总之,本章内容涵盖了三角形的证明和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组的解法,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

定义:不等式是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

基本性质:不等式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教案)
难点突破:通过练习题目的设计,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各种全等判定定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的情况?”(例如,在修补破损的三角形桌面时)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的奥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HL)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HL定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关于学生小组讨论,我觉得主题的选择和引导方式还有待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提供更具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直角三角形全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此外,我还将关注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互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试图让学生对今天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于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仍然有些迷茫。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入一些实际的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知识点的应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条件中选取合适的边和角来应用HL定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直角三角形全等相关的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2 直角三角形 同步练习(附答案)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2 直角三角形  同步练习(附答案)

2直角三角形第1课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等于60°,则另一个锐角的度数是()A.120°B.90°C.60°D.30°2.已知a∥b,某学生将一直角三角板如图所示放置.如果∠1=35°,那么∠2的度数为()A.35°B.55°C.56°D.65°第2题图第3题图3.如图,点D在△ABC的边AC上,将△ABC沿BD翻折后,点A恰好与点C重合.若BC=5,CD=3,则BD的长为()A.1 B.2 C.3 D.44.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实数是.5.如图,在△ABC中,∠ACB=90°,CD⊥AB于点D.(1)求证:∠ACD=∠B;(2)若AF平分∠CAB分别交CD,BC于点E,F,求证:∠CEF=∠CFE.6.由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A=37°,∠C=53°B.∠A-∠C=∠BC.∠A∶∠B∶∠C=3∶4∶5D.∠A∶∠B∶∠C=2∶3∶57.下列各组数中,以它们为边长的线段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2,4,5 B.6,8,11C.5,12,12 D.1,1,28.如图,AD=13,BD=12,∠C=90°,AC=3,BC=4.求阴影部分的面积.9.下列定理中,没有逆定理的是()A.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B.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C.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D.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10.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对顶角相等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直角都相等D.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11.在Rt△ABC中,已知其中两边分别为6和8,则其面积为.12.已知下列命题:①若a+b=0,则|a|=|b|;②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③底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其中原命题与逆命题均为真命题的有()A.1个B.2个C.3个D.0个13.已知M,N是线段AB上的两点,AM=MN=2,NB=1,以点A为圆心,AN长为半径画弧;再以点B为圆心,BM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C,连接AC,BC,则△ABC 一定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14.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于点D,CE平分∠ACD交AB于点E,则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A.BC=EC B.EC=BEC.BC=BE D.AE=EC第14题图第15题图15.如图,将两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ABC和△A′B′C′拼在一起,其中点A′与点A重合,点C′落在边AB上,连接B′C.若∠ACB=∠AC′B′=90°,AC=BC=3,则B′C的长为()A.3 3 B.6 C.3 2 D.2116.已知CD是△ABC的边AB上的高,若CD=3,AD=1,AB=2AC,则BC的长为.17.如图,圆柱形玻璃杯高为14 cm,底面周长为32 cm,在杯内壁离杯底5 cm的点B 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3 cm与蜂蜜相对的点A处,则蚂蚁从外壁A处到内壁B处的最短距离为cm.(杯壁厚度不计)18.如图,在△ABC中,AB=15,BC=14,AC=13,求△ABC的面积.某学习小组经过合作交流,给出了下面的解题思路,请你按照他们的解题思路完成解答过程.作AD⊥BC于D,设BD=x,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CD→根据勾股定理,利用AD作为“桥梁”,建立方程模型求出x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再计算三角形面积19.观察下列勾股数组:3,4,5;5,12,13;7,24,25;9,40,41;…;a,b,c.根据你发现的规律,请写出:(1)当a=19时,b,c的值是多少?(2)当a=2n+1时,求b,c的值.第2课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如图,点P是∠BAC内一点,PE⊥AC于点E,PF⊥AB于点F,PE=PF,则能直接得到△PEA≌△PFA的理由是()A.HL B.ASAC.AAS D.SAS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已知AD是△ABC的边BC上的高,下列能使△ABD≌△ACD的条件是()A.AB=AC B.∠BAC=90°C.BD=AC D.∠B=45°3.如图,∠B=∠D=90°,BC=CD,∠1=40°,则∠2=()A.40°B.50°C.60°D.75°第3题图第4题图4.如图,点D,A,E在直线l上,AB=AC,BD⊥l于点D,CE⊥l于点E,且BD=AE.若BD=3,CE=5,则DE=8.5.如图,AC⊥BC,BD⊥AD,AC=BD.求证:∠ABC=∠BAD.6.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A.两个锐角分别对应相等B.两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C.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分别对应相等D.一个锐角和斜边分别对应相等7.如图所示,已知BE⊥AD,CF⊥AD,垂足分别为E,F,则在下列条件中选择一组,可以判定Rt△ABE≌Rt△DCF的是.(填序号)①AB=DC,∠B=∠C;②AB=DC,AB∥CD;③AB=DC,BE=CF;④AB=DF,BE=CF.8.如图,在Rt△ABC中,∠ABC=90°,点D在边AB上,且DB=BC,过点D作EF⊥AC,分别交AC于点E,交CB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B=BF.9.如图,点C是路段AB的中点,小明和小红两人从点C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分别沿两条直线行走,并同时到达D,E两地,并且DA⊥AB于点A,EB⊥AB于点B.此时小明到路段AB的距离是50米,则小红到路段AB的距离是多少米?10.已知在Rt△ABC中,∠C=90°,∠B=30°,AB=4,则下列图中的直角三角形与Rt△ABC全等的是()11.如图,在△ABC中,AB=AC,BD⊥AC于点D,CE⊥AB于点E,BD和CE交于点O,AO的延长线交BC于点F,则图中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有()A.3对B.4对C.5对D.6对12.如图所示,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B作直线a,过点A,C作a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若AE=1,CF=3,则AB的长为.第12题图第13题图13.如图,在Rt△ABC中,∠C=90°,AC=10,BC=5,线段PQ=AB,P,Q两点分别在AC和过点A且垂直于AC的射线AO上运动,当AP=时,△ABC和△PQA全等.14.如图,在△ABC中,AB=CB,∠ABC=90°,F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上,且AE=CF.(1)求证:Rt△ABE≌Rt△CBF;(2)若∠CAE=30°,求∠ACF的度数.15.如图1,E,F分别为线段AC上的两个动点,且DE⊥AC于点E,BF⊥AC于点F.若AB=CD,BF=DE,BD交AC于点M.(1)求证:AE=CF,MD=MB;(2)当E,F两点移动到如图2的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能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2直角三角形第1课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等于60°,则另一个锐角的度数是(D)A.120°B.90°C.60°D.30°2.已知a∥b,某学生将一直角三角板如图所示放置.如果∠1=35°,那么∠2的度数为(B)A.35°B.55°C.56°D.65°第2题图第3题图3.如图,点D在△ABC的边AC上,将△ABC沿BD翻折后,点A恰好与点C重合.若BC=5,CD=3,则BD的长为(D)A.1 B.2 C.3 D.44.如图,数轴上点A5.如图,在△ABC中,∠ACB=90°,CD⊥AB于点D.(1)求证:∠ACD=∠B;(2)若AF平分∠CAB分别交CD,BC于点E,F,求证:∠CEF=∠CFE.证明:(1)∵∠ACB=90°,CD⊥AB,∴∠ACD+∠BCD=90°,∠B+∠BCD=90°.∴∠ACD=∠B.(2)∵AF平分∠CAB,∴∠CAF=∠DAE.又∵在Rt△AFC中,∠CFA=90°-∠CAF,在Rt△AED中,∠AED=90°-∠DAE,∴∠AED=∠CFE.又∵∠CEF=∠AED,∴∠CEF=∠CFE.6.由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是(C)A.∠A=37°,∠C=53°B.∠A-∠C=∠BC.∠A∶∠B∶∠C=3∶4∶5D.∠A∶∠B∶∠C=2∶3∶57.下列各组数中,以它们为边长的线段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D)A.2,4,5 B.6,8,11C.5,12,12 D.1,1,28.如图,AD=13,BD=12,∠C=90°,AC=3,BC=4.求阴影部分的面积.解:在Rt△ABC中,∵∠C=90°,AC=3,BC=4,∴AB=AC2+BC2=5.在△ABD中,∵AD=13,BD=12,AB=5,∴AB2+BD2=AD2.∴△ABD是直角三角形,∠ABD=90°.∴S阴影=S△ABD-S△ABC=12AB·BD-12BC·AC=30-6=24.9.下列定理中,没有逆定理的是(C)A.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B.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C.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D.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10.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B)A.对顶角相等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直角都相等D.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11.在Rt△ABC中,已知其中两边分别为6和8,则其面积为12.已知下列命题:①若a+b=0,则|a|=|b|;②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③底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其中原命题与逆命题均为真命题的有(A)A.1个B.2个C.3个D.0个13.已知M,N是线段AB上的两点,AM=MN=2,NB=1,以点A为圆心,AN长为半径画弧;再以点B为圆心,BM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C,连接AC,BC,则△ABC 一定是(B)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14.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于点D,CE平分∠ACD交AB 于点E,则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C)A.BC=EC B.EC=BEC.BC=BE D.AE=EC第14题图第15题图15.如图,将两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ABC和△A′B′C′拼在一起,其中点A′与点A重合,点C′落在边AB上,连接B′C.若∠ACB=∠AC′B′=90°,AC=BC=3,则B′C的长为(A)A.3 3 B.6 C.3 2 D.2116.已知CD是△ABC的边AB上的高,若CD=3,AD=1,AB=2AC,则BC的长为17.如图,圆柱形玻璃杯高为14 cm,底面周长为32 cm,在杯内壁离杯底5 cm的点B 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3 cm与蜂蜜相对的点A处,则蚂蚁从外壁A处到内壁B处的最短距离为20cm.(杯壁厚度不计)18.如图,在△ABC中,AB=15,BC=14,AC=13,求△ABC的面积.某学习小组经过合作交流,给出了下面的解题思路,请你按照他们的解题思路完成解答过程.作AD⊥BC于D,设BD=x,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CD→根据勾股定理,利用AD作为“桥梁”,建立方程模型求出x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再计算三角形面积解:在△ABC中,AB=15,BC=14,AC=13,设BD=x,则CD=14-x.由勾股定理,得AD2=AB2-BD2=152-x2,AD2=AC2-CD2=132-(14-x)2,∴152-x2=132-(14-x)2.解得x=9.∴AD=AB2-BD2=152-92=12.∴S△ABC=12BC·AD=12×14×12=84.19.观察下列勾股数组:3,4,5;5,12,13;7,24,25;9,40,41;…;a,b,c.根据你发现的规律,请写出:(1)当a=19时,b,c的值是多少?(2)当a=2n+1时,求b,c的值.解:(1)当a=19时,设b=k,则c=k+1,观察有如下规律:192+k2=(k+1)2.解得k=180.∴b=180,c=181.(2)当a=2n+1时,设b=k,则c=k+1,根据勾股定理a2+b2=c2得(2n+1)2+k2=(k +1)2,解得k=2n(n+1).∴b=2n(n+1),c=2n(n+1)+1.第2课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如图,点P是∠BAC内一点,PE⊥AC于点E,PF⊥AB于点F,PE=PF,则能直接得到△PEA≌△PFA的理由是(A)A .HLB .ASAC .AASD .SAS第1题图 第2题图2.如图,已知AD 是△ABC 的边BC 上的高,下列能使△ABD ≌△ACD 的条件是(A) A .AB =AC B .∠BAC =90° C .BD =ACD .∠B =45°3.如图,∠B =∠D =90°,BC =CD ,∠1=40°,则∠2=(B) A .40° B .50° C .60°D .75°第3题图 第4题图4.如图,点D ,A ,E 在直线l 上,AB =AC ,BD ⊥l 于点D ,CE ⊥l 于点E ,且BD =AE.若BD =3,CE =5,则DE =8.5.如图,AC ⊥BC ,BD ⊥AD ,AC =BD.求证:∠ABC =∠BAD.证明:∵AC ⊥BC ,BD ⊥AD , ∴∠ACB =∠BDA =90°. 在Rt △ABC 和Rt △BAD 中,⎩⎨⎧AC =BD ,AB =BA ,∴Rt △ABC ≌Rt △BAD(HL). ∴∠ABC =∠BAD.6.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A)A.两个锐角分别对应相等B.两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C.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分别对应相等D.一个锐角和斜边分别对应相等7.如图所示,已知BE⊥AD,CF⊥AD,垂足分别为E,F,则在下列条件中选择一组,可以判定Rt△ABE≌Rt△DCF的是①②③.(填序号)①AB=DC,∠B=∠C;②AB=DC,AB∥CD;③AB=DC,BE=CF;④AB=DF,BE=CF.8.如图,在Rt△ABC中,∠ABC=90°,点D在边AB上,且DB=BC,过点D作EF⊥AC,分别交AC于点E,交CB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B=BF.证明:∵EF⊥AC,∴∠F+∠C=90°.∵∠ABC=90°,∴∠A+∠C=90°.∴∠A=∠F.又∵DB=BC,∠FBD=∠ABC=90°,∴△FBD≌△ABC(AAS).∴AB=BF.9.如图,点C是路段AB的中点,小明和小红两人从点C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分别沿两条直线行走,并同时到达D,E两地,并且DA⊥AB于点A,EB⊥AB于点B.此时小明到路段AB的距离是50米,则小红到路段AB的距离是多少米?解:∵DA⊥AB,EB⊥AB,∴△ADC和△BEC为直角三角形.∵点C是路段AB的中点,∴AC=BC.∵小明和小红两人从点C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分别沿两条直线行走,并同时到达D,E两地,∴CD=CE.∴Rt△ADC≌Rt△BEC(HL).∴BE=AD=50米.答:小红到路段AB的距离是50米.10.已知在Rt△ABC中,∠C=90°,∠B=30°,AB=4,则下列图中的直角三角形与Rt△ABC全等的是(A)11.如图,在△ABC中,AB=AC,BD⊥AC于点D,CE⊥AB于点E,BD和CE交于点O,AO的延长线交BC于点F,则图中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有(D)A.3对B.4对C.5对D.6对12.如图所示,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B作直线a,过点A,C作a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若AE=1,CF=3,则AB第12题图 第13题图13.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10,BC =5,线段PQ =AB ,P ,Q 两点分别在AC 和过点A 且垂直于AC 的射线AO 上运动,当AP =5或10时,△ABC 和△PQA 全等.14.如图,在△ABC 中,AB =CB ,∠ABC =90°,F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点E 在BC 上,且AE =CF.(1)求证:Rt △ABE ≌Rt △CBF ; (2)若∠CAE =30°,求∠ACF 的度数.解:(1)证明:∵∠ABC =90°, ∴∠CBF =∠ABE =90°. 在Rt △ABE 和Rt △CBF 中,⎩⎨⎧AE =CF ,AB =CB ,∴Rt △ABE ≌Rt △CBF(HL). (2)∵AB =CB ,∠ABC =90°, ∴∠CAB =∠ACB =45°.∴∠BAE =∠CAB -∠CAE =45°-30°=15°. 由(1)知Rt △ABE ≌Rt △CBF , ∴∠BCF =∠BAE =15°.∴∠ACF =∠BCF +∠ACB =15°+45°=60°.15.如图1,E ,F 分别为线段AC 上的两个动点,且DE ⊥AC 于点E ,BF ⊥AC 于点F.若AB =CD ,BF =DE ,BD 交AC 于点M.(1)求证:AE =CF ,MD =MB ;(2)当E ,F 两点移动到如图2的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能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解:(1)证明:在Rt △ABF 和Rt △CDE 中,⎩⎨⎧AB =CD ,BF =DE ,∴Rt △ABF ≌Rt △CDE(HL). ∴AF =CE.∴AF -EF =CE -EF ,即AE =CF. ∵DE ⊥AC ,BF ⊥AC , ∴∠DEM =∠BFM =90°.在△DEM 和△BFM 中,⎩⎨⎧∠DEM =∠BFM ,∠DME =∠BMF ,DE =BF ,∴△DEM ≌△BFM(AAS). ∴MD =MB.(2)AE =CF ,MD =MB 仍然成立.证明: 在Rt △ABF 和Rt △CDE 中,⎩⎨⎧AB =CD ,BF =DE ,∴Rt △ABF ≌Rt △CDE(HL). ∴AF =CE.∴AF +EF =CE +EF ,即AE =CF.在△DEM 和△BFM 中,⎩⎨⎧∠DEM =∠BFM ,∠DME =∠BMF ,DE =BF ,∴△DEM ≌△BFM(AAS). ∴MD =MB.。

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1.2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讲练课件-(共28张PPT)

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1.2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讲练课件-(共28张PPT)
到△AOB≌△COD,理由是( A )
A.HL
B.SAS
C.ASA
D.SSS
2.如图,在△ABC中,∠C=90°,AD=AC,DE⊥AB于点D.若
∠B=28°,则∠AEC=( B )
A.28°
B.59°
C.60°
D.62°
3.如图,在△ABC中,∠BAC=90°,ED⊥BC于点D,AB=
BD,若AC=8,DE=3,则EC的长为 5 .
B.AB=AB
C.∠ABC=∠ABD
D.∠BAC=∠BAD
3.如图,在△ABC中,∠C=90°,ED⊥AB于点D,BD=BC,若
AC=6 cm,则AE+DE等于( C )
A.4 cm
B.5 cm
C.6 cm
D.7 cm
4.如图,AC⊥AB,AC⊥CD,要使得△ABC≌△CDA.
( 1 )若以“SAS”为依据,需添加的一个条件为 AB=CD ;
6.如图,在Rt△ABC中,∠C=90°,AC=10,BC=5,线段PQ
=AB,P,Q两点分别在AC和过点A且垂直于AC的射线AO上运动,当
AP= 5或10 时,△ABC和△PQA全等.
7.【教材P35复习题T13变式】如图,AC⊥BC,AD⊥BD,垂足分别
为点C,D,AD=BC,CE⊥AB,DF⊥AB,垂足分别是点E,F.求证:
= ,
∴Rt△ABC≌Rt△BAD(HL).
∴∠ABC=∠BAD.
3.如图,△ABC和△DEF为直角三角形,∠ABC=∠DEF=90°,边
BC,EF在同一条直线上,斜边AC,DF交于点G,且BF=CE,AC=DF.
求证:GF=GC.
证明:∵BF=CE,∴BF+FC=CE+FC.∴BC=EF.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1.2.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课件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1.2.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课件

(3)一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所对的角相等; 一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所对的边相等. 上面每组中两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也有类似的关系吗?
与同伴交流.
1.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 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 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 命题.
2.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 它也是一个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 的逆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
证明: 如图(2) ,作Rt △A′B′C′ ,使
∠A′=90° A′B′=AB, A′C′=AC,
则A′B′ 2+A′C′ 2 =B′C′ 2(勾股定理). ∵AB2+AC2=BC2 , ∴BC2 = B′C′ 2. ∴BC = B′C′. ∴△ABC≌ △A′B′C′ (SSS). ∴ ∠A=∠A′=90°(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因此, △ABC是直角三角形.
例3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写出逆命题,并判断逆命题 的真假: (1)如果两条直线相交,那么它们只有一个交点; (2)如果a>b,那么a2>b2; (3)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它们的和为零; (4)如果ab<0,那么a>0,b<0.
导引:根据题目要求,先判断原命题的真假,再将原命题 的题设和结论部分互换,写出原命题的逆命题,最 后判断逆命题的真假.
AB·CD,
∴AC·BC=AB·CD.又由方法一知AB=15,
∴CD= 9 12 = 36 ,即点C到AB的距离为 3 6 .
15 5
5
新知小结
应用方程思想求线段的长很常见,而用面积法求 线段的长更是简化了计算步骤,使解题过程变得 简明 易懂.
巩固新知
1 在△ABC中,已知∠A=∠B=45°,BC=3, 求AB的长.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定理)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定理)优秀教学案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
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信念。
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态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数学。同时,我将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妙。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果,我将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将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3.操作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几何模型,如拼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感受直角三角形全等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创设丰富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通过生活情境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我将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此外,通过操作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HL定理的含义,掌握HL定理的判定方法,能够运用HL定理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
2.能够运用HL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通过对HL定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的实例引入HL定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使学生理解和掌握HL定理。同时,我将设计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HL定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对于学生在运用HL定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将进行及时的指导和解答,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1.1 第1课时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1.1 第1课时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AOB=∠COD,
∴∠A=∠C.
与图有哪 些共同点与 不同点?
B o
D
C 图
例2 如图, ∠C=∠D=90 °,AD,BC相交于点E. ∠CAE与∠DBE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解:在Rt△ACE中, ∠CAE=90 °- ∠AEC. 在Rt△BDE中,
∠DBE=90 °- ∠BED. A ∵ ∠AEC= ∠BED,
∠A .
2
由此受到启发,在图1-4 的Rt△ABC中,过直
角顶点C作射线CD交AB于D,使 ∠DCA= ∠A ,
则 CD= AD.
图1-3
图1-4
又∵ ∠A +∠B=90° ,DCA+DCB 90 ,
∴ BDCB. ∴ CD= BD.
故得
CD=
AD=
BD=
∴ ∠CAE= ∠DBE.
C E
D
B
【变式题】如图,△ABC中,CD⊥AB于D,BE⊥AC 于E,CD,BE相交于点F,∠A与∠BFC又有什么关 系?为什么? 解:∵CD⊥AB于点D,BE⊥AC于点E,
∴∠BEA=∠BDF=90°, ∴∠ABE+∠A=90°, ∠ABE+∠DFB=90°. ∴∠A=∠DFB. ∵∠DFB+∠BFC=180°, ∴∠A+∠BFC=180°.
问题: 如图,画一个Rt△ABC, 并作出斜边AB上 的中线CD,比较线段CD 与线段AB 之间的数量关 系,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线段CD 比线段 AB短.
我测量后发现
1
CD = 2 AB.
试给出 数学证
明.
猜想: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证一证
如图1-3, 如果中线CD = 1 AB,则有∠DCA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定理)说课稿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定理)说课稿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学生可能对HL定理的理解和应用存在困难,以及部分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对于HL定理的理解困难,我将通过几何画板等教学工具进行直观展示,以及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让学生熟能生巧。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我将采取互动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课后,我将通过课后作业和学生的反馈来评估教学效果,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对于学生掌握较好的部分,可以适当加快教学进度;对于学生掌握困难的部分,可以重复讲解或提供额外的辅导资源。同时,我也会定期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反思自己的学习效果。然后,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最后,我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学生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的转折点,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之前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SAS、ASA、AAS),具备了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然而,对于HL定理的理解和运用,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互动方式
在师生互动环节,我计划采用问题引导法和问答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在生生互动环节,我计划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和讨论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这些互动方式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互动,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建议,引导学生正确思考。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2 第1课时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2 第1课时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2 第1课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2 第1课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材,主要介绍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内容包括: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为后续学习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例和动手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数学证明过程感到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的运用。

2.难点:对直角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直观演示法、实践操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直角三角形的相关图片和实例。

2.准备几何画图工具,如直尺、圆规、三角板等。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直角三角形的实例,如建筑工人使用的勾股尺、三角板等,引导学生回顾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几何画图工具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直角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的问题,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2直角三角形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2直角三角形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本节课将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景。例如,可以引用建筑工人如何确定墙壁是否垂直、画家如何画出直角等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直角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主动投入到直角三角形的学习中。
2.讲解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从特殊直角三角形(如3-4-5三角形)入手,发现并总结勾股定理。
3.结合具体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等。
4.引导学生探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总结出常用的判定技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如何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2.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树立自信心,克服困难,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集体氛围。
4.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的责任感。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的情景创设
本教学案例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导入新课,将直角三角形的概念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这种生活化的情景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2.问题导向的探究式学习
案例中,教师运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围绕直角三角形的相关问题展开探讨。这种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发现知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几何直观。
2.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直角三角形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2

1 2
b2

ab,
s2

1 2
ab

1 2
ab

1 2
c2

ab

1 2
c2
b s1 s2,
1 2
a2

1 2
b2

ab

ab

1 2
c2,
a2 b2 c2.
2.利用正方形面积拼图证明:
a
b
c
c
大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 为 (a+b)2 ; 也可以表示为_c_2+__4 _ _12 _ab
观察上面三组命题,你发现了什么?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 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 互逆命题.
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 命题就叫做它的逆命题.
例如: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 条件和结论为: 条件为:两直线平行; 结论为:内错角相等. 因此它的逆命题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的面 B的面积 C的面

积(单位 (单位 积(单位 面积) 面积) 面积)

图1

图2

图3
S +S =S 得
A、B、
C 面积
关系 A B C
a2+b2=c2
图 1
图2
图3
c b
a
1.美国第二十任总统的证法:
c
b a
s1

1 2
(a

b)(a

b)

1 2
(a2

2ab

b2
)
a

1 2
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这个命题是真命 题吗?为什么?
例1 证明此命题: A
经典证法 “构造法”
C
B
已知:如图,在△ABC中,AC2+BC2=AB2. 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 分析: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与△ABC全等,你能自 己写出证明过程吗?
A
证明:作Rt△DEF,使∠E=90°,
DE=AC,FE=BC,
C
B
则DE2+EF2=DF2(勾股定理).
∵AC2+BC2=AB2(已知), DE=AC,FE=BC(作图),
∴AB2=DF2,
∴AB=DF,
D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E
F
归纳总结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 边的平方.
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 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逆命题: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真
(2)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逆命题: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
么它有两个角相等.

课堂小结
直角三角形
性质
定理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 斜边的平方;
判定
定理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 形是直角三角形.
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
下面两个定理的条件和结论有什么样的关系?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 边的平方.
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 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
说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如果小明患了肺炎,那么他一定会发烧; 4.如果小明发烧,那么他一定患了肺炎; 5.一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所对的角相等; 6.一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所对的边相等;
注意1:逆命题、互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 但逆定理、互逆定理,一定是真命题.
注意2:不是所有的定理都有逆定理.
命题
互换条件结论
逆命题 例:如果两三角形全等,那么对应角相等; 如果对应角相等,那么两三角形全等
一定存在,但不一定 “真”
假命题
互换条件结论+是真命题
定理
逆定理 例: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 互为逆定理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条件: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结论:它们的对应角相等. 逆命题: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那
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知识归纳 每一个命题都有逆命题,只要将原命题的条件改
成结论,并将结论改成条件,便可得到原命题的逆命 题.但是原命题正确,它的逆命题未必正确.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
稀有,一定 “真”
当堂练习
1.如图是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两直角边AC=6 cm, BC=8 cm,现将△ABC折叠,使点B与点A 重合,折痕为DE,则BE的长为( B )
A.4 cm C.6 cm
B.5 cm D.10 cm
CD的长为__74_c_m___
2.写出下列定理的逆命题,并判断是真命题还 是假命题
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 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 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互逆命题与 互逆定理
互逆命题
概念
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 题的结论;
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
题的条件.
互逆定理
概念 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定理, 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
∵ (a+b)2 = c2+ 2ab ,
c a
b
c
b a2+2ab+b2 = c2+2ab,
a
∴a2+b2=c2.
3.赵爽弦图 大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 ;
也可以表示为

c a
b
b
b
b
c
c
勾股定理反过来,怎么叙述呢?
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反过来,怎么叙述呢?
例3 判断下列命题的
的真假.
(1)如果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是5 ,那么这个整数 能被5整除.
逆命题:如果一个整数能被5整除,那么这个整数
的个位数字是5.
(2)如果两个角都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逆命题: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直角.
知识归纳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定理,那么这两 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的一个定理叫做另一 个定理的逆定理.
典例精析
例2 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说出它们 的逆命题. (1)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它的两个 锐角互余.
条件: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结论:它的两个锐角互余.
逆命题: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那
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都等于60°.
条件: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结论:它的每个角都等于60°. 逆命题:如果一个三角形的每个角都等于60°,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2 直角三角形
第1课时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0.如图,∠AOB=60°,点P在边OA上,OP =12,点M,N在边OB上,PM=PN.若MN=2, 则OM等于( ) A.3 B.4 C.5 D.6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2.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 直角三角形。 2.定理: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 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 形.(勾股定理逆定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