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人格教育
儿童的人格教育
儿童的人格教育人格教育是指通过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情感态度和思维能力,使其形成独立自信、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良好人格。
儿童时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人格教育对于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
儿童的人格教育需要注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是人格形成的基石。
在儿童时期,家庭和学校是最主要的道德教育场所。
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教导他们诚实、守信、友善、尊重他人等道德行为。
同时,学校应通过教育活动和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
儿童的人格教育还需要注重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是人们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儿童时期是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家庭和社会环境对于儿童情感态度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家长应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关心,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同时,学校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社交能力,使他们在情感上得到满足和发展。
儿童的人格教育还需要注重培养灵活开放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人们处理问题和解决困难的能力,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时期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家长和教师应给予孩子充分的启发和引导,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学习方法,使他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儿童的人格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家庭和学校是儿童人格教育的主要场所,家长和教师应共同努力,通过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灵活开放的思维能力,帮助儿童塑造良好的人格,成为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
《儿童的人格教育》是一本关于儿童成长和人格培养的重要著作。
在这本书中,作者从儿童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
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我们揭示了儿童人格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首先,作者在书中强调了儿童成长环境对其人格培养的重要性。
他指出,儿童成长环境应该是温馨、和谐的,家庭、学校和社会都
应该为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儿童
才能得到有效的人格教育,才能健康地成长。
其次,作者还强调了家庭教育在儿童人格培养中的重要性。
他
指出,父母是儿童最重要的启蒙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儿童的人
格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父母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注
重对儿童的言传身教,给予他们正确的人格引导。
此外,作者还探讨了学校教育在儿童人格培养中的作用。
他认为,学校是儿童的第二个家,教师是儿童的第二个父母,学校教育
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而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
只有这样,学校才能真正成为儿童人格培养的重要场所。
通过阅读《儿童的人格教育》,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儿童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更加重视学生的人格培养,注重对学生的品德和人格进行引导和培养。
同时,我也将积极与家长合作,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有品德、有责任感的人才。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在繁忙的生活中,我有幸读到了这本书。
起初,我只是抱着随便翻翻的心态,没想到越读越入迷,仿佛书中的每一个字都在和我对话,让我对儿童的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
书中强调了儿童人格的统一性,这让我想起了身边的一个小朋友——小宇。
小宇是个特别活泼好动的孩子,在幼儿园里总是闲不住。
有一次,幼儿园组织画画活动,其他小朋友都乖乖地坐在小椅子上,拿着画笔认真地画着老师给定的主题。
可小宇呢,他一会儿瞅瞅旁边小朋友的画,一会儿又站起来在教室里溜达一圈。
老师提醒了他好几次,他都好像没听见似的。
当时,我就在想,这孩子怎么这么调皮,不听话呢?但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明白,小宇的这种行为并不是单纯的调皮捣蛋,而是他在通过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试图找到自己在这个集体中的位置。
小宇的父母都是工作狂,平时很少有时间陪他。
这导致小宇在情感上可能有些缺失,所以他在幼儿园里特别渴望得到关注。
他的那些看似不听话的举动,其实是在呼喊:“看看我,注意我!”他想要通过与众不同的行为,来填补内心那份渴望陪伴的空缺。
还有一次,幼儿园举行亲子活动,要求父母和孩子一起完成一个手工作品。
小宇的父母因为工作忙没能来参加,小宇当时那失落的眼神,我到现在都还记得清清楚楚。
他默默地坐在角落里,看着其他小朋友和父母一起欢笑、一起动手,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
那一刻,我真正感受到了一个孩子内心的脆弱和无助。
从那以后,我对小宇多了一份关注和理解。
我会在课间主动和他聊天,听他讲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在他调皮的时候,不再是一味地批评,而是耐心地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慢慢地,我发现小宇其实是个特别聪明、有想法的孩子。
他会用积木搭出各种奇形怪状的建筑,还会给我讲他想象中的故事,那丰富的想象力让我都自愧不如。
通过小宇的事情,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中所说的,每个孩子的行为背后都有其深层的原因。
我们不能仅仅看到表面的现象就对孩子进行评判和指责,而是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理解他们、帮助他们。
儿童的人格教育摘抄
1.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有着自己的喜好、判断和行为,有些父母却违背孩子的天性,强行干预孩子的成长,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其实,作为父母,我们应当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引导孩子独立自主地成长。
2.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
3.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是父母的重要责任之一。
但是,这种独立能力的基础要在幼儿时期奠定。
4.父母或监护人不能让孩子只和一个人建立密切的关系,否则,孩子就不能很好地适应今后的生活。
5.心理学家也一致同意,教学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必须保持学生的高度兴趣和强烈而持续的注意力。
因此,教育所要求的只有一项:通过孩子的内在力量来达到自我的学习。
6.告诉自己我能做到——正确引导帮助孩子树立信心7.即使是孩子,也有一个人格,也是一个独立的人,这个前提必须明确,孩子决不是父母的所有物,他的人格是构成社会的组成部分之一,这一个人格必须用充沛的爱来培养。
8.人格愈完美的人,愈无法认同自己本质上的优点。
9.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让孩子了解问题本身的影响。
10.教育之目的,在使儿童成为自主自治之人物,而非受制于他人之人物。
11.个体的追求或有目的的活动是以人的自卑感为前提的。
所有的儿童都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它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激励他们尝试通过改变自己的处境来缓和或消除自己的心理自卑感,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心理补偿。
12.儿童的思维是在活动中、操作中形成和发展的。
13.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以前,幼儿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
14.我们的目标是训练孩子们成为积极进取而善良的孩童,而不是成为停滞、被动、服从的木偶。
15.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
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16.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而是让儿童练习良好道德行为,克服懒惰轻率不守纪律颓废等不良行为。
儿童的人格教育主要内容
儿童的人格教育主要内容标题:培养儿童健康人格的重要教育内容简介:儿童的人格教育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关键,本文将介绍儿童人格教育的主要内容,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
正文:儿童的人格教育是培养孩子的品德、情感和行为习惯的过程,旨在塑造健全、积极向上的人格。
以下是儿童人格教育的主要内容。
1.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是儿童人格教育的核心。
通过教育引导,孩子们应该学会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友善、正直等品德美德。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案例分享、故事启示等方式,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和实践这些美德。
2.情感教育: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对儿童人格教育至关重要。
家庭和学校应该提供安全、温暖的环境,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尊重他们的感受。
同时,教育者还应该引导孩子学会关爱他人、理解他人的情感,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3.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儿童人格教育还需要帮助孩子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孩子们应该学会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且能够制定目标、管理时间、面对挫折、解决问题。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提供合适的挑战和支持,帮助他们培养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4.社交技能培养:儿童的人格教育还需要注重社交技能的培养。
孩子们应该学会友好、尊重、合作、分享等社交技能,这将有助于他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且能够在集体生活中融洽相处。
家庭和学校可以提供各种社交互动的机会,例如团队活动、角色扮演等,帮助孩子锻炼社交技能。
总结:通过以上的教育内容,儿童的人格教育将能够全面培养孩子的品德、情感、自我认知和社交技能。
家长和教育者在教育中要注重引导和榜样的力量,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成为积极、自信、有责任心的人格健全的个体。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
《儿童的人格教育》这本书是作者在对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关于儿童人格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读完这本书,我深感作者的观点对于儿童的人格塑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作者强调了影响儿童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是家庭和教育环境。
家庭是儿童第一次接触社会的地方,家庭的和睦与否对儿童的人格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教育环境也是儿童个性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
在现代社会中,儿童往往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压力,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给予儿童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其次,作者强调了儿童的人格教育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在书中,作者提到了一些培养儿童独立思考的方法,比如提出问题引导儿童思考、给予儿童足够的自主权等。
同时,作者还提到了培养儿童创造力的重要性,并介绍了一些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方法,比如培养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等。
最后,作者还强调了儿童的人格教育要注重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在书中,作者提及了培养儿童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重要性,并介绍了一些培养儿童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方法,比如通过故事和游戏的方式来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这些方法都能够有效地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儿童的人格教育》这本书通过系统的理论阐述和实践案例的呈现,为我提供了一些宝贵的教育经验和方法。
我相信只有在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下,孩子们才能够健康、快乐、全面地成长。
希望更多的教育者能够关注儿童的人格教育,用正确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和道德观念,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儿童的人格教育》是一本关于培养儿童良好人格的重要性的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格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接下来将从人格教育的定义、实施方式以及对儿童的积极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人格教育。
人格教育指的是培养和塑造个体的积极人格特质,包括品德、情感、智慧和身体等方面的发展。
它强调的是通过社会化、教育和亲子关系等多种途径来培养儿童良好的品性和价值观念,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建立起自信、勇气、毅力以及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
实施人格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首先,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教育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他们可以通过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正面的榜样。
此外,家庭教育也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智力,提供一个温馨、和谐和稳定的成长环境。
其次,学校是孩子接触到的第二个教育环境,老师们在学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通过开展各种课程和活动,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最后,社会也应该提供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规范,通过各种途径向儿童灌输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人格教育对儿童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人格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自信心。
在教育过程中,通过给予他们积极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不断充实自我,提高自我价值感。
其次,人格教育还可以促进儿童的社交能力。
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和分享,他们可以学会尊重他人、互相帮助和合作。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不仅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够发展自己的社交技能。
另外,人格教育还可以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艺术体验,儿童可以积极探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总之,人格教育在培养儿童良好人格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以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
只有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儿童才能够全面发展,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社会主义新人。
儿童的人格教育心得体会文章(3篇)
第1篇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人格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人的品格决定了他的行为举止、人际关系和人生道路。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见证了无数孩子从稚嫩到成熟的过程,对儿童人格教育有了深刻的体会。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儿童人格教育的基础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个人行为的准则,决定了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
1. 教育孩子学会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是人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教育孩子尊重师长、尊重同学、尊重家人,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 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感恩之心是一个人品质的体现。
我们要教育孩子懂得感恩,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懂得回报社会。
3. 塑造孩子的诚信品质。
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我们要教育孩子诚实守信,不说谎、不作弊,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是人格教育的重要环节。
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1. 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自律是孩子成长的基石。
我们要教育孩子按时作息、勤奋学习、遵守纪律,培养他们的自律精神。
2. 培养孩子的勤奋精神。
勤奋是成功的阶梯。
我们要教育孩子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培养他们的勤奋精神。
3. 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感恩之心是一个人品质的体现。
我们要教育孩子懂得感恩,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懂得回报社会。
三、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儿童人格教育不仅仅是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1.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孩子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动力。
我们要教育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勇敢地面对挑战。
2. 培养孩子的乐观心态。
乐观的心态是孩子面对困境、积极向上的法宝。
我们要教育孩子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3. 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
情感需求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及时给予关爱和支持。
儿童人格教育的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8岁,小学二年级学生。
小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与同学交往较少。
在课堂上,他总是低头不语,回答问题时声音极小,甚至不敢抬头看老师。
此外,小明还存在着一些不良习惯,如上课迟到、作业拖拉等。
家长和老师都十分关心小明的成长,希望他能早日走出困境,成为一个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人。
二、案例分析1. 小明的人格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信心不足:小明在课堂上不敢发言,害怕被同学嘲笑,这导致他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2)交往能力差:小明不善言辞,与同学交往较少,这使得他在集体活动中感到孤独,无法融入集体。
(3)习惯不良:小明上课迟到、作业拖拉,这说明他在自律方面存在问题。
2. 影响小明人格发展的因素:(1)家庭教育:小明家庭氛围较为紧张,父母对他的期望过高,导致小明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2)学校教育:教师在课堂上忽视了对小明的关注,使得小明在课堂上得不到足够的关爱和鼓励。
(3)社会环境:小明所在社区缺乏儿童活动场所,导致他无法在课外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三、教育策略1. 家庭教育:(1)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小明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
(2)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成长。
(3)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2. 学校教育:(1)关注小明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提高他的自信心。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强小明的团队协作能力。
(3)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小明的成长。
3. 社会环境:(1)加强与社区合作,为小明提供更多的课外活动场所。
(2)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四、教育实施1. 家庭教育:(1)家长每天陪伴小明完成作业,及时发现并纠正他的不良习惯。
(2)周末带小明参加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3)鼓励小明参加兴趣班,培养他的兴趣爱好。
2. 学校教育:(1)教师关注小明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他更多的关注和鼓励。
儿童人格教育读后感600字
儿童人格教育读后感600字《儿童人格教育读后感》一嘿,朋友们!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儿童人格教育的书,真的感触特别多。
书里说呀,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小天使。
他们的行为、想法,都不是无缘无故的。
就像有时候孩子调皮捣蛋,可能不是他们故意的,而是在寻求关注或者表达自己的某种需求。
我就想到了我身边的小朋友们。
有的孩子特别胆小,不敢大声说话,原来是因为他们内心缺乏安全感。
这让我明白了,不能一味地责怪他们,而是要多给他们温暖和鼓励。
还有啊,书中提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特别重要。
如果孩子总是觉得自己不行,那做什么都没劲儿。
所以我们得多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小进步,也要大大地表扬。
这本书真的让我学到了好多,也让我更加期待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的每一天啦!《儿童人格教育读后感》二亲人们,我来跟你们唠唠我读的这本《儿童人格教育》。
你们知道吗?孩子的人格形成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
这书里讲的好多例子,让我恍然大悟。
比如说,有的孩子爱撒谎,别着急打骂,可能是他们害怕承担后果。
我还明白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那是超级大的。
要是家里天天吵吵闹闹,孩子能有好心情吗?肯定性格也会受影响。
而且哦,我们不能总是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比。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有的可能跑得快一点,有的慢一点,但都在努力向前呀。
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点,就是要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
现在的孩子都被保护得太好了,一遇到点困难就容易崩溃。
我们得慢慢教他们,失败不可怕,重新站起来就好。
读完这本书,我就想,以后我教育孩子,一定得多站在他们的角度想想,多给他们一些自由发展的空间。
让他们能开开心心地长大,成为有爱心、有担当的人。
咋样,我这读后感是不是还挺有意思?《儿童人格教育读后感》三哈喽呀!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我读的《儿童人格教育》。
这本书真的太有意思啦!它让我知道了孩子的好多小秘密。
比如说,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不一定是他不努力,可能是和同学相处有问题,影响了心情。
我还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对他们的人格发展也很重要。
儿童的人格教育
儿童的人格教育儿童的人格教育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人格教育是指通过培养孩子的品德、态度和价值观,使其具备健康、积极、阳光的人格特质。
在现代社会中,儿童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因此,培养他们正确的人格教育将有助于他们面对未来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儿童的人格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人格培养。
首先,儿童的人格教育对于塑造他们的未来非常重要。
儿童时期是个体人格塑造的关键期,他们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模式往往延续到成年。
良好的人格特质将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人际关系、职业发展和健康生活方式。
如果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得不到正确的人格教育,可能导致他们在日后生活中面临各种问题和困境。
其次,儿童的人格教育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
通过灌输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明辨是非,树立良好的行为准则。
正义、诚实、责任感和同情心是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可以通过故事、游戏和角色扮演等形式来引导儿童理解和接受这些价值观。
只有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孩子们才能在社交交往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与他人和谐相处。
另外,儿童的人格教育也涉及到他们的情绪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在当今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孩子们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能够正确管理情绪和控制行为对于他们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启发儿童表达情感、教导他们积极的情绪应对方式来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情绪管理能力。
这样,他们将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变化和困难,更加乐观自信地面对生活。
此外,儿童的人格教育还包括发展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沟通技巧。
在现代社会中,良好的社交能力和沟通技巧对于儿童在学校和社会中取得成功非常重要。
通过培养孩子合作、分享和关心他人的意识,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同时,通过教授他们基本的沟通技巧,比如倾听、表达和解决冲突,我们可以提高他们与他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能力。
最后,儿童的人格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家庭是孩子人格教育的第一步,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格观念。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1《儿童的人格教育》主要提出了关于人的自卑感的理论。
人的人格结构形成于童年期,要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他的童年着手。
因此要帮助儿童形成正常的、健康的人格是教育儿童的首要和核心问题。
作者阿德勒反复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儿童培养和建立独立、自信、勇放、不惧困难的品质和积极与他人、集体合作的能力。
这本书里既有专业知识作为理论基础,又有典型的事例。
在读完这本书后,能让我更加全面的认识某些儿童的心理,以便今后更成熟的面对学生所产生的困惑和疑难。
书里指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问题对成人来说,可以归结为一种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
这对儿童也一样。
不过,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儿童尚未成年,给予他们指导就异常重要。
其实,成年人有时也需要指导。
如果我们愿意,我们完全可以放任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
”是的,虽然学生尚未成年,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探索能力的欲望。
我们对学生认识的无知造成了我们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我们应该在掌握丰富知识的基础上,再去指导和引导他们。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当中,影响他们的`因素有很多,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
但是,所有的儿童都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它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激励个体尝试通过改善自己的处境会缓和自卑感。
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心理补偿。
通常情况下,“自卑感”能够激发个体向上的动力,刺激人们形成超越自己潜力的雄心。
但是,过度的“自卑感”会刺激起儿童膨胀的野心。
对此,所以要切实了解儿童及其世界。
利用多种途径所了解的情况来对他们进行改善,其中梦境也会显示孩子的发展过程,显示他们是解决问题、还是回避问题。
教育是一个漫长而又需要耐心的过程。
常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我们要注意用正确的观点去引导他们发挥各自的特长,发掘他们独特的闪光点。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是独一无二的。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2《儿童的人格教育》的作者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他“这本书是为教师和父母而作,他们会从书中对儿童心理生活的新的洞见中获益。
儿童的人格教育
儿童的人格教育作为孩子的父母或教育者,我们都希望能够让孩子们健康成长,拥有积极向上的人格,具备良好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人格教育成为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本文将从认识人格教育、人格教育的意义、人格教育需要关注的方面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认识人格教育人格教育,是指帮助学生发展其独特的人格特质,促进各项人格素质的完善,使其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
人格教育旨在引导孩子们具有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心态,形成良好的品格和道德修养,使其拥有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和素质。
二、人格教育的意义1. 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格教育是帮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和观念也随之改变。
作为新一代的孩子,他们是面临更大挑战和机遇的一代,面对这些挑战,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帮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健康、积极的心态,并帮助他们更好地调整生活状态。
2. 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人格教育需要关注的两个方面,它们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素质。
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孩子具备对社会、对人类、对自己的一份责任和担当,能够积极主动地承担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为人类更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3. 提升孩子的道德素质人格教育旨在让孩子们在德育教育中形成坚定不移的道德信念和正确的行为准则。
对于孩子来说,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可以极大地促进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优秀品质的培养,如高尚的品德、优秀的道德品质和生活态度等,从而增加个人魅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成为更有价值和魅力的人。
三、人格教育需要关注的方面1. 着重关注性格培养人格教育要着重培养孩子们的性格特质。
作为人格形成的重要依据之一,性格特质决定了个体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态度,它是影响孩子成长过程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人格教育需要注重对孩子们性格、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培养和引导,让孩子们形成积极、开朗、自信、坚韧、独立的学习心态。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
《人格教育》读后感。
《人格教育》是一本关于儿童人格培养的教育类书籍,书中作者深入浅出地阐
述了儿童人格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人格教育。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意识到了儿童人格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良好人格。
首先,书中提到了儿童人格培养的重要性。
作者指出,儿童时期是人格形成的
关键阶段,良好的人格特质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重视儿童的人格培养,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情感和意志。
这些都是构成一个人完整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次,书中提出了一些有效的人格教育方法。
作者建议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孩
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导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性,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并独立思考。
这些方法都是非常实用的,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人格。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意识到了儿童人格教育的重要性,也学到了
一些实用的教育方法。
作为一名家长或者老师,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人格培养,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健康、积极、阳光的下一代,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总的来说,这本书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重新审视了儿童人格教育的重
要性,也学到了一些实用的教育方法。
我会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努力培养出品德高尚、健康成长的孩子。
希望更多的家长和老师也能够重视儿童人格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读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让我对儿童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每一个儿童的心灵深处,都隐藏着对美好的热切期待,追求优越。
教育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成全儿童的期待,把他们对优越的追求,纳入一个能保证他们今后人生幸福的轨道。
儿童各种人格品质的形成,是由于其家长用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带来的教育结果。
学校作为家庭和社会的一个中间环节,其主要任务就是用正确的教育方法,纠正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偏差,让每一个儿童经过适宜的教育,成为人格健全的优秀人才。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让儿童步入正轨呢?阿德勒为我们开出了如下良方,其一,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温暖的环境,用关心、理解的态度对待儿童,“认真与他谈话,给他新的勇气,而不是削弱和打压他所剩无几的信心。
”只要让儿童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温暖,他们就会令人吃惊地表现出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智力和能力。
其二,始终给儿童以鼓励,在鼓励中给他一些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使他能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树立起自信心。
其三,在儿童面前要极具耐心,无限相信教育是慢的艺术而不是立竿见影的技术。
我们体会到在教育儿童的时候,要更多的敏锐的观察力和耐心,细微地体察儿童所处的环境,细心地思考矫正的方法。
爱心加上教育艺术手法的运用,相信儿童会成长地更好。
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当一个人的行为累加成一个人的命运,感慨行为的巨大影响力时,我们也不难看到性格对命运的直接影响。
百度“人格和性格”出现1570万个结果。
“性格”,是人的一种心理特征,也是生活环境的烙印。
个性也叫人格(personality)。
这个概念源于拉西语Persona,一开始指舞台上演员的面具,后来被借用成心理学术语,用来说明每个人在人生舞台上各自扮演的角色及其不同于他人的精神面貌。
确切地说,人格涵盖了性格。
短短的几十天时间里,这本书我看得囫囵吞枣。
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这个能和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分庭抗礼的犹太人用自己的经历和几十年不懈地研究告诉了我一些我曾懵懂难了,但真正存在的东西。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儿童的人格教育》这本书是一本探讨儿童人格教育的重要著作。
它详细介绍了儿童的人格发展过程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人格教育。
本书分为以下几个章节:第一章:儿童的人格发展本章主要介绍了儿童人格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人格发展的阶段。
作者通过大量的研究和案例,详细地分析了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人格特点和需求。
他提出了儿童在不同阶段需要接纳和尊重的观点,并强调了与儿童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性。
第二章:人格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本章主要介绍了人格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作者指出,人格教育需要结合儿童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引导。
他提出了以身作则、关注儿童的需求、培养儿童的自信心等原则,并介绍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如情绪管理训练、品德教育等。
第三章:家庭与学校的人格教育本章主要探讨了家庭和学校在儿童人格教育中的作用。
作者认为,家庭和学校是儿童人格教育的重要场所,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合作,共同培养儿童的人格。
他提出了家庭和学校应该营造和谐的氛围,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并介绍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和经验。
第四章:人格教育与社会环境本章主要探讨了社会环境对儿童人格教育的影响。
作者认为,社会环境是儿童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儿童需要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成长。
他详细分析了社会环境对儿童人格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改善社会环境的建议。
第五章:人格教育中的挑战和困境本章主要探讨了人格教育中的挑战和困境。
作者指出,人格教育需要面对许多挑战和困境,如儿童心理问题的增多、家庭和社会的压力等。
他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并呼吁社会关注和支持人格教育工作。
通过阅读《儿童的人格教育》,我深刻理解了儿童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它不仅对儿童的个体发展有着积极影响,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将会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儿童的人格教育,努力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本文档涉及附件:1. 《儿童的人格教育》全文电子版2. 相关研究论文和教学案例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人格发展:指一个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在社会互动中渐渐形成和完善自身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特征的过程。
培养儿童健全人格五种方法
培养儿童健全人格五种方法儿童的人格培养是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老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五种帮助培养儿童健全人格的方法。
1. 建立积极的家庭环境:积极乐观的家庭环境对于儿童的人格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鼓励和支持儿童的努力和成就,给予他们适当的奖励和表扬。
同时,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应该和谐,父母之间以及与儿童之间要用亲和力和尊重相互沟通。
2. 培养适应能力:适应能力是儿童人格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可以通过适度挑战和鼓励儿童尝试新事物,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此外,培养良好的解决问题和应对压力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3. 培养社交技能:良好的人际交往和社交技巧是儿童健全人格的关键。
家长和老师可以帮助儿童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合作、分享和尊重。
同时,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解决冲突的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4. 培养积极的价值观:培养儿童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于健全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通过言传身教,教育儿童区分善恶,明确正确的道德观念,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培养关爱他人和责任感。
5. 建立学习兴趣和自我反思能力:学习是儿童人格培养的重要方面。
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儿童发展广泛的兴趣爱好,并帮助他们建立持续学习的习惯。
同时,教育儿童学会反思和分析自己的行为,促进他们的自我发展和成长。
综上所述,培养儿童健全人格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建立积极的家庭环境、培养适应能力、社交技能、积极的价值观以及学习兴趣和自我反思能力,我们能够帮助儿童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培养出健全的人格。
儿童的人格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家长和教育者的耐心和持久的付出。
在培养儿童健全人格的过程中,还有一些相关的方法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6. 提供适当的自由和责任:儿童需要适度的自由和责任来发展健全的人格。
过度的限制和管束可能会阻碍他们的成长。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给予儿童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有机会做决策和承担责任。
这样可以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同时也教会他们面对自己的行为后果。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读完《儿童的人格教育》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
书中的观点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儿童教育的认知之路。
在书中,作者强调了儿童人格形成的重要性以及影响因素。
这让我想起了我身边的一个真实例子。
我的邻居有一个小男孩,叫明明。
明明是个特别活泼好动的孩子,但在学校里却总是表现不佳,成绩不好,还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
明明的父母为此非常烦恼,他们觉得孩子不听话,太调皮,没少打骂他。
有一次,我在小区里碰到明明一个人在角落里哭泣。
我走过去,轻声问他怎么了。
明明抽抽搭搭地说:“我又被爸爸妈妈骂了,他们说我笨,说我总是惹麻烦。
”看着他那委屈的小脸,我的心揪了一下。
我开始关注明明的情况,发现他其实有很多闪光点。
比如,他非常有同情心,看到小区里的流浪猫会主动拿食物去喂;他的动手能力也很强,能够用积木搭出很有创意的建筑。
然而,他在学校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这让他在家里也得不到认可。
明明的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希望他每次考试都能名列前茅,希望他在学校里是个乖乖听话的孩子。
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过高的期望给明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每当明明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者在学校犯了一点小错,迎接他的就是严厉的批评和惩罚。
渐渐地,明明变得越来越自卑,越来越孤僻。
他不再愿意和同学们一起玩耍,总是一个人躲在角落里。
他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要求,都得不到他们的爱。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儿童的人格教育是多么重要。
明明的父母只关注了孩子的成绩和行为表现,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感受和需求。
他们没有帮助明明建立起自信和自尊,反而在不断地打击他。
在《儿童的人格教育》中,作者提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特质和发展节奏。
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他们,更不能因为他们不符合我们的期望就否定他们。
我们应该像书中说的那样,去理解孩子,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和潜力,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对于明明来说,如果他的父母能够多花时间陪伴他,了解他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一起解决,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和批评,也许明明会变得更加自信和开朗。
幼儿健全人格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幼儿健全人格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幼儿健全人格教育的目标:
1、帮助儿童具备自觉自制、拓展思维、扩展视野、保持安全等基本能力;
2、促进儿童主体性的建立,从而具备社会参与、发展自治心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能力;
3、通过不偏颇的价值观及正确的人性观锻炼合理的情理,建设对社会及自身有正向价值的道德观念。
二、幼儿健全人格教育的内容:
1、注重实践性的生活教育,让儿童感受文化的国际性和包容性;
2、重视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如探究能力、社会能力、思维能力、情绪能力等;
3、大力培养儿童科学观念,增强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自身行为的能力;
4、增强儿童对自然界、科技界的认识,使他们在自然中寻找乐趣和充分发展自我;
5、提供多元的文化活动,鼓励儿童自由探索及主动创造,发展他们的想象力、艺术能力等。
儿童的人格教育中主要观点
儿童的人格教育中主要观点人格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积极向上人格的个体。
儿童是人格教育的重要对象,因为儿童的人格正在形成阶段,所以对于儿童的人格教育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儿童的人格教育中的主要观点。
第一,培养良好的品德。
品德是人格的核心,它包括诚信、正直、勤奋、宽容、尊重等方面。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接受品德教育,学会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教育者应该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孩子学会做人的道理和规则。
在日常生活中,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道德情操,让他们学会尊敬长辈、关爱他人、爱护环境等良好品德。
第二,注重发展个性。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教育者应该尊重和发展儿童的个性。
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增强自信心和个性魅力。
同时,也要让儿童学会合作、沟通、包容和分享,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个人价值。
第三,注重培养创新思维。
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创新思维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能力。
因此,在儿童的人格教育中,注重培养创新思维也十分必要。
教育者应该鼓励儿童勇于尝试、敢于创新,让他们学会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四,注重培养情感素质。
情感素质是人格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会如何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
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情感素质,让他们学会感恩、关爱、理解和宽容。
同时,还要让儿童学会如何处理情感问题,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能够积极应对,保持心理健康。
第五,注重培养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是人格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以及如何解决冲突和问题。
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沟通、如何协作和如何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德勒的人生观包括六个方面,虚构目的论、追求优越感、自
卑感与补偿、社会兴趣、生活风格、创造性自我。
虚构目的论即我们所有人在童年时期都无意识地发展了一种关
于生活的信念,在阿德勒看来,这种虚构的目的就是追求人生的意义,追求优越感、超越、完美。
个体追求优越感的原因,在于所有
的儿童都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这是一种普遍的人类心理。
个人处
境的改善会缓和自卑感,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心理补偿。
区分有益和无益的优越感追求的基础,就是是否符合社会利益。
一个高尚、高贵的行为,应该是对自身和社会都有益处的。
因此,
教育孩子就是要培养他这种社会情感。
阿德勒提出过四种主要的生活风格。
支配——统治型;索取型;回避型;对社会有益型。
自卑情结所激发的追求优越性会走错方向,这些人会把追求优
越性扭曲为追求权力,控制别人,自私自利,或沉湎于自我想象的
世界之中,缺乏面对现实世界的勇气。
而这些错误正是教育应该加
以注意的地方。
阿德勒的治疗方法就是通过分析病者的生活风格,帮助病者提
高社会兴趣,面对现实,做出新的生活选择,这是个体心理学的独
特性。
了解一个人的生活风格的三条途径:看他的出生顺序;对早期
的回忆;对梦的解释。
个体心理学集中研究整体人格,并将自己的科学目光投向整体
人格对其发展和可能表现的充满活力的追求。
个体的行为是由个体的整体人格发动和指引的,因此个体心理
学关于人的行为的所有陈述都精确地体现了这些行为间的互相关系,个体的行为反映了个体的心理活动。
个体心理学就是围绕社会感情的根本原则来发展相应的教育方法。
三个基本问题:社会关系;个体如何投入和运用自己的一生,
在普遍的社会分工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性别问题。
了解个体某一行为表达的意义的前提是,我们要有方法能够认
识他的整体人格。
因此训练孩子野心勃勃并无益处。
相反,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孩
子的勇敢、坚韧和自信,要让他们认识到,面对挫折不能气馁,不
能丧失勇气,而要把挫折当做一个新的问题去解决。
个体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即个体的人格(包括成人和儿童)是
一个统一体,这种人格的行为表现和个体逐渐形成的行为模式是一
致的。
学校总试图按照各个时代的社会理想来教育和塑造个体,今天
的理想是人是独立,自我控制和勇敢的人。
有必要教育儿童不要把自己的生活看作是一系列互不关联的事件,而是要把自己的生命视为一种贯穿所有相关关联的线索。
在我们每个人身上,自卑感和追求优越是密切相关的。
只有当
自卑感阻碍了我们对优越的追求,或当它由于对器官缺陷的反应而
加剧到令人难以承受的程度时,它才会是心理问题。
这时我们就会
产生自卑情结。
自卑情结是一种过度、过分的自卑感,它必然促使
人去寻找可以轻易获得的补偿和富有欺骗性的满足,比如懒惰、口吃、等等。
个体追求优越感和渴望社会情感都是建立在人的本性的基础上。
两者都是渴望获得认可和肯定的根本表现,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
个体追求优越感涉及的人性假设是,个体不必依赖于群体,而渴望
社会感情的人性假设是个体是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群体和社会的。
儿童的行为并不是客观的反应,而是受制于他对自己早期经验
的无意识的理解。
如果他对某一情况或应付某一情境的能力产生错
误理解,那么,这种错误的理解和判断就会决定他的行为。
只要这
种原始的、童年时期形成的看法没有被矫正过来,那么任何数量的
逻辑或常识都不会改变他后来的成人行为。
仅仅根据孩子的学习成绩(分数)来对孩子进行评价和判断是
愚蠢的。
我们倒是应该把学校成绩报告视为孩子目前心理状况的反映。
阿德勒在书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了解儿童,并在掌握丰富知
识的基础上去指导和引导他们,这是我们读心理学的主要目的。
我
深以为然。
而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理论方面的指导,让我的教育实
践有了理论的支撑,也让我更全面地认识某些儿童心理,以便今后
更成熟地面对问题学生和学生所产生的困惑和疑难。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阿德勒对儿童自卑感的阐述。
他提到:儿童对于希望图景的追求,还源于另一个重要的心理事实,即人的
自卑感。
所有儿童都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它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激励儿童通过各种方式来消除自卑感,追求优越感。
所以自卑感是
儿童发展的基本动力。
他的这种全新的观念完全推翻了我之前的认知。
在阅读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自卑感大多弊大于利,要想孩子
健康、阳光地成长,就要帮助他把自卑感慢慢消除。
而种种对儿童
心理学的片面、单一的狭隘的理解,致使我的教育实践只能停留在
表面,缺乏理论的支撑,注定无法深入地理解和剖析问题,最后问
题的解决也只能流于表面。
阿德勒解释人为什么有社会性时,认为‘人相对于其他动物是
极度的无能,他没有尖爪利牙,无毛皮翅膀,几乎毫无进攻能力。
人只能选择过社会生活。
过社会生活是人的根本出路。
’人为什么要追求优越感,阿德勒认为动力是我们本身不优越,
不完美,因而需要奋然追求优越感,早期他受尼采的影响,认为是
对权力和统治的追求。
阿德勒说‘每一个个体既是一幅画作,又是画作的作者’,
‘人格的整体及其独特的生活目标和生活风格并不是建立在客观现
实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个体对生活事实的主观看法的基础上。
’
我们可以表明,儿童的某些特征是环境力量的结果。
儿童在某
种环境中,感受到了自卑、脆弱和不安全,而这些感觉反过来又对
儿童的心理产生了刺激作用。
儿童便下决心摆脱这种状态,努力达
到更好的水平,以获得一种平等甚至优越的感觉。
孩子这种向上的
愿望越强烈,他就越会调高自己的目标,从而证明自己的力量。
不
过这些目标常常超过人的能力界限。
由于儿童少时能够获得来自不
同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这些便刺激儿童设想自己未来会成为一种类
似上帝的人物。
我们发现,儿童自己也会被一种成为类似上帝的人
物的想法所控制。
这通常会发生在那些自我感觉特别脆弱的儿童身上。
阿德勒认为‘身体缺陷而造成自卑感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动力’。
可为什么在相同境况,有的人会奋起直追,从而光彩夺目,充分地
活岀来;有的人会自怨自艾,没有勇气抗争呢?我想,在幼年开始
看世界时,就该同时看见自己----自己的力量,有足够多“我可以
做到”的体验和感受,在以后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大脑会走已建立
好的通道,认为“我可以做到”,就像大雨时,水会从前次大雨时
形成的沟渠中流走一样。
一次又一次,信心得到正强化,不会在困
难面前失去勇气。
对于儿童,我觉得运动是培养“我可以做到”最
容易的方法。
运动对于成人在情绪的帮助众所周知,对儿童,学会
控制自己的身体从而学会了某项运动技能,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具
体而深刻,不需要大人的帮助,自己就能发现和体会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