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边三角形》教学设计-03

合集下载

等边三角形教学设计及反思

等边三角形教学设计及反思

13.3.2 等边三角形1 课题:等边三角形2 知识目标:(1)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概念(2)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3)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等边三角形的相关判定方法判定等边三角形并且能够灵活的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相关的题目。

情感目标:(1)通过等边三角形的学习,使同学们体会到正三角形的“稳健美”, 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式的学习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同学们勇于探究的思考能力。

数学素质培养目标:本课时学习的是等边三角形的相关内容,通过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的学习,通过探究分组合作交流式的学习方法,来探究等边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及其判定,培养了同学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难点:探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过程;等边三角形的轴对称变换与旋转变换在较复杂的图形中能够准确的判断等边三角形并用其性质解题。

4 教具:直尺、圆规、多媒体5 教学方法:小组探究讨论、合作交流6 教学过程:一、巩固复习: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1:图片欣赏提问:生活中有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它叫什么?我们是怎样定义它的?等边三角形定义:活动2: 用直尺和圆规画一个边长是5 厘米的等边三角形。

问题:等边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的哪些性质?它作为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又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小组合作讨论归纳)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文字表示几何表述推理证明性质2:性质3:活动3:小组讨论1满足怎样条件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满足怎样条件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用定义判定::AB=AC=BC •••△ ABC是等边三角形2 ___________________ ■勺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已知:求证:证明:3、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已知:求证:证明:三、巩固训练,强化新知教科书54页例题4 (小组学习)例4 如图,△ ABC是等边三角形,DE// BC,交AB AC 于点D,E.求证:△ ADE是等边三角形?思考:本题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随堂练习:(1)教科书54页练习2(2)想一想:课外活动小组在一次测量活动中,测得/ AP4 60° A吐B吐200cm, 他们便得到了一个结论:池塘最长处不小于200cm.他们的结论对吗?(3)考考你:这是两个等边三角形,那么请移动三根火柴,将此图变成四个等边三角形.A四课堂小结五、课堂检测1、下列四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有()(A)0 个(B)1 个(C)2 个(D)3 个①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优秀教学设计

等边三角形--优秀教学设计

等边三角形--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等边三角形在形状和性质方面的特点。

2.能够基于等边三角形的规律推导出其他有关的结论。

3.能够应用等边三角形的特性解决数学问题。

适用对象:初中数学七年级学生
教学过程:
1.引入(5分钟)
(1)通过一个图像引出等边三角形问题。

(2)询问学生对等边三角形的了解。

2.讲解(25分钟)
(1)定义等边三角形。

(2)讲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边相等,三角度相等,垂心,中位线,中心,内切圆,旁切圆。

(3)通过图形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引出相关的定理。

3.练习(20分钟)
(1)结合教材,进行相关习题的训练。

(2)引导学生思考,通过等边三角形的规律,推导其他三角形的性质。

4.拓展(10分钟)
(1)老师布置一些进阶试题,让学生巩固和练习已有知识。

(2)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能够应用等边三角形的特性解决数学问题。

5.总结(5分钟)
(1)学生口头总结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

教学资源:
(1)图形。

(2)教材。

(3)多媒体设备。

评估方法:
(1)课堂参与度。

(2)完成练习题的表现。

(3)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

拓展推广:
老师可以将本课程中的题目和案例推广到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点,如三角函数等,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同时,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设计等边三角形相关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思考能力。

等边三角形教学设计

等边三角形教学设计

等边三角形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计算1.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能够计算等边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2.教学重点:理解等边三角形的定义,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3.教学难点: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4.教学准备:教师:等边三角形的模型或图形、计算等边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公式。

学生:纸和铅笔、直尺、量角器。

5.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1.提问: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对等边三角形的认识。

2.引入新概念:等边三角形是指三条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3.展示等边三角形的模型或图形,并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等边三角形的特点。

步骤二:探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根据展示的等边三角形,引导学生讨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2.学生自主思考或小组合作,试图推导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例如等边三角形的内角相等。

3.教师对学生合作讨论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确保学生理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步骤三:计算等边三角形的周长1.提问:请问如何计算等边三角形的周长?2.引入计算公式:等边三角形的周长等于三条边长的和。

3.通过示例演示计算等边三角形的周长,并让学生自主练习计算其他等边三角形的周长。

步骤四:计算等边三角形的面积1.提问:请问如何计算等边三角形的面积?2.引入计算公式:等边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边长度的平方乘以根号三再除以四3.通过示例演示计算等边三角形的面积,并让学生自主练习计算其他等边三角形的面积。

步骤五:巩固练习1.提供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计算等边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2.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进行讲解和订正。

步骤六:小结和拓展1.小结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计算方法。

2.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其他与等边三角形相关的问题,例如等边三角形的外接圆和内切圆。

6.教学反思: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提供合适的练习题,巩固了学生对等边三角形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边三角形(3)》教案

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边三角形(3)》教案
12.如图,已知点B、C、D在同一条直线上,△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BE交AC于F,AD交CE于H,
①求证:△BCE≌△ACD;
②求证:CF=CH;
③判断△CFH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板书设计12.3.1 等边三角形(三)
一、复习知识要点
二、练习
教学小结:
3.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二、练习(35分钟)
(一)、选择题
1.正△ABC的两条角平分线BD和CE交于点I,则∠BIC等于()
教学方法与手段
归纳结论——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教学准备
圆规、三角尺
第 一 课时
课时数
1课时
课堂教学实施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备内容或集体备课讨论记录(标、增、改、删、调)
一、复习知识要点(5分钟)
1.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叫做正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
A.60°B.90°C.120°D.150°
1.下列三角形:①有两个角等于60°;②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
腰三角形;③三个外角(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都相等的三角形;④一腰上的中线也是这条腰上的高的等腰三角形.其中是等边三角形的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
3.如图,D、E、F分别是等边△ABC各边上的点,且AD=BE=CF,则△DEF的形状是()
A.等腰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不等边三角形D.不能确定形状

13.3.2《等边三角形》教案

13.3.2《等边三角形》教案
尝试其它解法。


个人备课
集体研讨与个案补充





2、随堂练习:课本80页练习1、2
3、多媒体展示如下问题
让学生动手操作,用两个含30°角的三角尺摆一摆,猜一猜,证一证。
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摆出了如下两个三角形.
其中,图(1)是等边三角形,因为△ABD≌△ACD,所以AB=AC,又因为Rt△ABD中,∠BAD=60°,所以∠ABD=60°,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分析:观察图形可以发现在Rt△AED与Rt△ACB中,由于∠A=30°,所以DE= AD,BC= AB,又由D是AB的中点,所以DE= AB.
[例]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腰长为2a,求腰上的高.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2a,∠ABC=∠ACB=15°,CD是腰AB上的高.
求:CD的长.
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BAC=30°.求证:BC= AB.
分析:从三角尺的摆拼过程中得到启发,延长BC至D,使CD=BC,连接AD.


个人备课
集体研讨与个案补充
3、 展示例5:
右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是斜梁AB的中点,立柱BC、DE垂直于横梁AC,AB=7.4m,∠A=30°,立柱BD、DE要多长?
图(1)中,已经知道它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B=BC=AC.而∠ADB=90°,即AD⊥BC.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BD=DC= BC.所以BD= AB,即在Rt△ABD中,∠BAD=30°,它所对的边BD是斜边AB的一半.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等边三角形》教案(最终五篇)

《等边三角形》教案(最终五篇)

《等边三角形》教案(最终五篇)第一篇:《等边三角形》教案等边三角形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并能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有关数学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和归纳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进行证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等边三角形有关知识的学习,感悟数学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从中感受图形的魅力之处。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探索等边三角形性质及判定的过程。

三、教学策略:(1)教学方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精神。

(2教学手段:课上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1、旧识回顾,导入新课与学生一起回顾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判定。

师: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所以等边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性质。

设计意图:复习知识为本节课新知类比学习做准备,引导学生自己探究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2、创设情景,探究新知1.创设问题: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定义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你能得出等边三角形有什么性质?并进行证明。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得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2.归纳总结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由系统的认识。

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定义既是性质又是判定。

3.创设问题情境:猜想一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就是等边三角形?一个等腰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就是等边三角形?以小组为单位先猜想,再进行讨论探究,在已有知识结论的基础上验证自己的猜想。

设计意图:采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即从边与角两方面来考虑,使学生能从中领悟数学分类讨论思想。

4.归纳总结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等边三角形的的判定方法有系统认识。

强化在应用中的思维技巧。

《等边三角形》教学设计

《等边三角形》教学设计

《等边三角形》教学设计(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考点分析:等边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在中考中经常出现,对这部分知识的考查主要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即边与角的互相转化。

【典型例题】题型1:角度的计算例1. 如图所示,△ABC是等边三角形,AD为中线,AD=AE,求∠EDC的度数。

分析:先求出∠DAE=30°,∠AED=∠ADE=75°,结合∠EDC=∠AED-∠C可求。

解:∵△ABC为等边三角形,AD为中线,∴∠DAE=∠BAC=×60°=30°。

∵AD=AE,∴∠ADE=∠AED=×(180°-∠DAE)=×(180°-30°)=75°。

∵∠AED=∠EDC+∠C,∴∠EDC=∠AED-∠C=75°-60°=15°。

评析:求角度时注意利用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中角的关系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题型2:线段的计算例2. 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2,∠B=15°,求腰上的高的长。

分析:△ABC为钝角三角形,要准确作出高CD。

解:过C点作CD⊥BA交BA的延长线于D。

∵AB=AC,∴∠B=∠ACB=15°(等边对等角)。

∴∠DAC=∠B+∠ACB=30°。

在Rt△ADC中,∠DAC=30°,∴CD=AC=1.∴等腰△ABC腰上的高为1.评析:准确作出高和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在计算中应用广泛。

题型3:证明线段相等例3. 如图所示,已知△ABC和△BDE均为等边三角形,求证:BD+CD=AD。

分析:证明BD+CD=AD,将AD变为AE+ED,只要证明BD=DE,CD=AE就可以了。

证明:∵△ABC、△BDE为等边三角形,∴BE=BD=DE,AB=BC,∠ABC=∠EBD=60°。

等边三角形 优秀教学设计

等边三角形  优秀教学设计

等边三角形【课题】:等边三角形(平行班)【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用等边三角形的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2)证明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30°的性质和它的简单应用【教学重点】: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发现与证明;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发现与证明.【教学难点】:等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应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探索与证明.【教学突破点】:借助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等边三角形的有关问题.【教法、学法设计】:教法:教具直观教学法,联想发现教学法,设疑思考法,逐步渗透法和师生交际相结合的方法;学法:小组合作,实验操作,观察发现,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学习方式.【课前准备】:课件,三角形纸片A1 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E∥BC,交) 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30°的性质)探索:将两个含有板有30°的三角尺如图摆放在一起你能借助这个图的直角边BC与斜边AB之间的数量关系吗?轴对称,∴AB=AD,ABD是等边三角形AB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三这(C)11.. 如图,点E 是∠AOB 的平分线上一点,答案: 1.4a 2.C 3.4,2,6 4. 11cm 5. CD的长为a 6.1522 7.21 8. ∠DBC 的度数为3009.连接AF ,∵EF 垂直平分AC ,∴AF=FC,∵AB=AC, ∠A=120°, ∴∠B=∠C=300,由于AF=FC,∠C=300∴∠AFB=600,∴∠BAF=900在⊿ABF中,∠BAF=900,∠B=300∴BF=2AF∴BF=2FC10. AC之长为4cm如图,点E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CE⊥OA,ED⊥OB,垂足分别是C、D.求证:(1)∠ECD=∠EDC;(2)OC=OD;(3)OE是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11.证明(1)∵点E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DOE=∠COE,∵CE⊥OA,ED⊥OB∴∠ODE=∠OCE=900OE=OE∴△ODE≌△OCE∴DE=CE∴∠ECD=∠EDC(等边对等角)(2)∵△ODE≌△OCE∴OC=OD(3)∵DE=CE,OC=OD,∴OE是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

等边三角形教案

等边三角形教案

等边三角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定义;2. 能够辨别等边三角形和其他类型的三角形;3. 能够使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 等边三角形的定义;2.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PPT等教学工具;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等学习用具。

四、教学过程:Step 1 自主探究1. 展示一张等边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发表看法。

2. 引导学生总结等边三角形的定义。

Step 2 规律总结1. 给学生提供一组三角形的图片,其中包含了不同类型的三角形,例如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2. 学生自由观察并分类,找出其中的等边三角形,并与同学讨论分享。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等边三角形与其他类型三角形的区别。

Step 3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 展示一张等边三角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a. 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相等?b.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是否相等?c. 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是否都是60度?2.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讲解和解释。

3. 学生通过几何实物或尺规作图验证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Step 4 练习与应用1. 给学生提供一组练习题,要求他们判断给定的三角形是否为等边三角形,并解释理由。

2.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进行讲解,同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Step 5 拓展探究1.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度,是否必定为等边三角形?2. 学生自由探究,通过几何实物或尺规作图验证结论,并撰写实验报告。

3.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总结结论。

五、课堂总结1. 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学生对关键知识点进行概括归纳,并完成课堂笔记。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练习题;2. 预习下一堂课的内容。

七、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省略】。

等边三角形教案

等边三角形教案

等边三角形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进行相关题目的求解;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精神,增强学生对几何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1.理解等边三角形的定义;2.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3.能够灵活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等边三角形的证明;2.通过观察和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通过投影或板书,出示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个三角形的特殊之处是什么?2.提问:如何定义一个等边三角形?二、展示(10分钟)1.出示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并给出书写格式。

2.出示所学过的三角形的分类和性质,引导学生分析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a.三条边的边长相等;b.三个内角都是60°。

三、探究(15分钟)1.分组讨论:请同学们讨论,如果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60°,能否得到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为什么?2.学生报告:请各组派代表报告讨论结果,并给出理由。

3.教师点拨: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发现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四、练习(25分钟)1.给出一些实例图片,让学生辨认出其中的等边三角形。

2.出示一些等边三角形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并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

五、拓展(15分钟)1.出示一道综合题:在正方形ABCD中,连接AC和BD两条对角线,交于点O。

请问∠AOB的度数是多少?2.学生尝试解答,并讨论。

六、归纳总结(10分钟)1.学生总结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教师复习并点评。

七、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练习题:完成课后习题。

2.布置拓展题:自行构造一个等边三角形,计算它的面积。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深入理解了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也锻炼了观察和推理的能力。

通过展示和讨论,学生之间展开了合作与交流,增强了学生对几何学知识的兴趣。

《等边三角形》教学设计

《等边三角形》教学设计

13.3.2 等边三角形(1)〖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定.◆2、体会等边三角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3、能够用等边三角形的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等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应用◆学习方法:探索、归纳、交流、练习〖教学过程〗1、知识回顾:1、回顾等腰三角形定义、性质、判断。

2、你见过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吗?它是什么三角形?2、新课教学:1、等边三角形定义: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称正三角形2、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3、合作学习讨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提示从角、边、重要线段、对称性去考虑)师生一起总结:(1).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

(2).等边三角形的内角相等,且为60度。

(3).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的中线、高线和所对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4).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三条对称轴。

4合作学习讨论:(1)一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就是等边三角形?(2)一个等腰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就是等边三角形?师生一起总结: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三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例题分析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E∥BC,交AB,AC于D,E。

求证△ADE是等边三角形。

(若条件改成BD=CE呢?)四.试一试:例4 等边三角形ABC的周长等于21㎝,求:(1)各边的长;(2)各角的度数。

解:(1)∵AB=BC=CA,又∵AB+BC+CA=21㎝(已知)∴AB=BC=CA=21/3=7(㎝)2)∵AB=BC=CA,(已知)∴∠A =∠B=∠C=60°(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60°)五.练一练:1、下列四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有()(A)0个(B)1个(C)2个(D)3个➢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教案

等边三角形教案

等边三角形教案等边三角形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3. 能够应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应用等边三角形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黑板、白板、粉笔、三角板、图形模型等。

学生:三角尺、直尺、圆规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或图片引入本课中的等边三角形,让学生尝试找出其中的规律。

2. 学习定义和性质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三条边全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然后,让学生找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如角度相等、边长相等等,并进行讨论。

3. 探究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利用图形模型: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边长相等,并标出每个角的度数,让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

(2)利用三角板:教师用三角板画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并让学生观察三角板的特点,如每个角的度数相等、边长相等等。

4. 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答。

如“水桶底部是一个等边三角形,边长为2米,求其周长和面积。

”5. 总结归纳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并做好笔记。

6. 练习巩固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拓展延伸对于一些有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入其他相关知识,如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等,进行拓展延伸。

五、课堂小结教师在黑板上给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和要点,让学生进行复述和总结。

六、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些相关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并扩展一些思考题,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

七、板书设计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方法八、教学反思本课针对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进行了讲解,并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方法也通过图形模型和实物进行了引导,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找出规律。

通过应用等边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人教版-等边三角形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等边三角形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数学

《等边三角形》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等边三角形课程课时:1课时教材内容分析:“等边三角形”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的重要内容。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它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

教材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标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能够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数学思考目标:在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归纳和推理能力。

通过对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问题解决目标:能够运用等边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在复杂图形中识别等边三角形并运用其性质和判定方法进行解题的能力。

4.情感态度目标:在学习等边三角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进行几何证明和计算。

2.教学难点:等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方法的证明。

灵活运用等边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复杂的几何问题。

课的类型及主要教学方法:新授课。

主要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探究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教学环节:图片展示。

教师活动:展示一些等边三角形的图片,如等边三角形的建筑、标志等,提问:“同学们,大家观察这些图片,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后回答,这些图形都是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等边三角形的概念。

目标达成预测:学生对等边三角形有初步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概念讲解(10分钟)教学环节:知识讲解。

教师活动:“同学们,我们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教学设计

等边三角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等边三角形》教学设计张燕一、教材分析《等边三角形》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三节的内容,等边三角形是在学习了等腰三角形之后的进一步学习。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前提下,经过类比探究和归纳得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从而得到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2.探索并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

3.初步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进行证明和计算。

过程方法:1.经历猜想、证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发展合情推理、演绎推理的能力。

2.通过类比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体会一般到特殊的思想,类比思想.解决问题:通过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有关问题,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学生通过交流、体验、实践过程,获得愉悦的学习感受,在运用等边三角形性质及判定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体验,建立学习的信心。

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

教学难点:能够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几何问题,并且能够准确的区别性质和判定。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1.之前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学生经历了演绎和推理的过程,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学生可以运用类比的思想得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但在区分性质和判定时可能会混淆,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得到理解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

2.八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一定的抽象思维,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

3.学生有大量的生活经验,对熟知的现象中蕴含的数学问题有较强的求知欲,表现欲强。

五、教学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边三角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2、体会等边三角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理解等边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教学难点:等边三角形的轴对称变换与旋转变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回顾等腰三角形定义、性质。

2、一般情况下腰与底有何关系?若三边相等又如何?
3、学生举例生活中的等边三角形(交通警告标志、台球桌上用于固定起始球放置的框)
二、新课教学:
1、等边三角形定义: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称正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
等边三角形
3、合作学习
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边长是3CM的等边三角形ABC
讨论:(1)在△ABC中,∠A、∠B、∠C存在什么关系?
(2)任选一个角(如∠A),作出它的角平分线,再作出该角所对的边的高线、中线,试问这些线有何
特征?
(3)等边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这些对称轴有何特点?
(4)除了定义以外,什么条件下也可以得到等边三角形?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提示从角、边去考虑)
师生一起总结:
1、等边三角形的内角相等,且为60度
2、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的中线、高线和所对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3、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对称轴是每条边上的中线、高线或所对角的平分线所
在直线
4、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1)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三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例题分析:
例1: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三条内角
平分线AD、BE、CF相交于点O。

(1)△AOB,△BOC,△AOC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
(2)求∠AOB,∠BOC,∠AOC的度数,将△ABC
绕点O旋转,问要旋转多少度就能和原来的三角形重合(只要求说出一个旋转度数)?解:(1)△AOB,△BOC,△AOC互相全等
∵AD、BE、CF是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
∴AD、BE、CF所在直线是等边△ABC的对称轴
∴△AOB与△AOC关于直线AD成轴对称
∴△AOB≌△AOC
同理△AOB≌△COB
∴△AOB≌△AOC≌△COB
思考:能否由全等判定得到这三个全等?
(2)∵△AOB≌△AOC≌△COB
∴∠AOB=∠BOC=∠AOC (全等三角新的对应角相等)
OA=OB=OC (根据什么?)
∵∠AO B+∠BOC+∠AOC=3600
∴∠AOB=∠BOC=∠AOC=1
3
3600=1200
∴△ABC绕点O旋转1200,就能和原来的三角形重合
四、练习巩固
1、课本课内练习1、2
2、课本作业题A组2、3
五、师生小结
A
B C
D
E
F
O
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3、等边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六、作业:作业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