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
地籍管理
![地籍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44dd21bb69dc5022aaea0037.png)
地籍:指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的权属、界址、数量、质量(等级)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或称地籍五大要素)的图簿册。
地籍分类:按功能变化分①税收地籍②产权地籍③多用途地籍按地籍开展先后时序分①初试地籍②日常地籍按地籍范围和对象分①城镇地籍②农村地籍按地籍手段和成果分①常规地籍②数字地籍地籍管理的概念:针对地籍的建立、建设和提供应用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措施地籍管理的基本内容:①土地调查②土地登记③土地统计④土地分等级⑤地籍档案管理土地分类标志:是对土地惊醒归并划类时应用的分类指标或者分类标准土地调查的准备工作:方案准备、组织准备、仪器用品准备和资料准备土地面积量算原则:图幅为基本控制、分幅进行量算、按面积比例平差、自下而上逐级汇总土地调查:是指遵照国家法律规定,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的方法,查清每一宗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限、数量、质量和用途基本情况,并以图、薄表示,为土地登记、核发证书提供依据的调查工作土地调查的目的:地籍调查资料是地籍管理的依据,目的是查清和核实宗地的地籍要素土地调查类型:根据调查时期和任务不同分①初始地籍调查②变更地籍调查根据范围和功能不同分①城镇地籍调查②农村地籍调查宗地:指法律上具有统一土地权属归属的独立成片的土地范围四至:相邻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的名称以及与之为界的和永久性明显地物名称和距离土地权属调查的任务:指以宗地为单元和对象,对土地权属单位的土地权属来源及权利所及的位置、界址、数量和用途等属性的调查和确认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任务:①更新土地利用的数据,保护土地利用资料的现势性②逐步更正,补充土地利用调查资料中的错误和遗漏③实现土地利用调查资料的同步与统一④形成系统的土地利用资料,为制定土地利用政策及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变更调查的主要技术环节:①变更之判定②变更单元③图斑编号④平衡变更地籍调查:指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之后,为适应日常地籍管理的需要,使地籍资料保持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权属及其界址点、线的变更调查变更地籍调查特点:①主动申请②目标分散,发生频繁,调查范围小③政策性强,精度高④调查与资料变更连锁进行⑤任务紧急土地分等定级的理论基础:①地租理论(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垄断地租)②区位理论③土地可持续发展理论④土壤肥力理论⑤土地质量观定级因素权重的确定:A 城镇土地定级因素权重确定原则 B特尔菲法确定权重C 因素成对比较法D 层次分析法分值计算方法:1)点线状因素特征①这类土地定级因素所附的客体在城镇中占地面积小,在空间分布上聚集现象明显对于城镇多为点状、线状分布②不仅对自身客体所在位置上的土地有影响,通过区位的波及性和效益外溢等作用形成一定区位关系对其周围及其城镇产生不同影响2)面状因素特征①它所附的客体在城镇中分布面积较大②仅对自身客体、所在位置产生影响,对周围地块基本无外溢影响不同类型因素分值计算一般方法:土地登记的任务:①全面完成城镇国有土地的使用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以及他项权利的初始登记和变更登记②建立土地证书公开查询制度和年检制度③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工具,实现土地登记自动化和信息化历史上三种基本土地登记制度:1)契据登记制 2)权利登记制 3)托伦斯等级制我国土地登记制度要点:1)强制登记 2)经登记的土地权利受法律保护 3)进行实质性审查4)登记具有绝对公信力 5)自我举证6)统一登记 7)颁发土地证书土地登记分类:按时间和内容分:初试登和记变更登记按权属划分: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使用权、他项权利(抵押权和地役权)按权属主从关系分: 主登记和附记登记按地域性质分:城镇土地登记和农村土地登记土地登记的基本原则:①依法原则②申请原则③审查原则④登录原则⑤公示原则初始土地登记:指土地权利人取得土地权利后,为获取国家法律认可而进行的土地登记行为和过程初始土地登记的种类:①所有权初始登记只存在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②使用权的初始登记a划拨 b出让 c租赁d作价出资或入股e授权经营③土地他项权利初始登记 a抵押权登记 b地役权登记变更登记特点:①原已完成一定的土地登记过程②分散的、个别的、经常的、及时的登③特定变动的登记变更土地的类型:a土地权利人变更登记 b土地权利人姓名、地址和土地用途变更登记c土地他项权利的变更登记土地统计:是领用数字、表格、图件及文字记录,对土地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利用状况以及这些情况的动态变化,进行有系统的调查、整理、分析和预测的统计工作土地统计特点:a数量型 b工具性 c整体性土地统计的类型:按时间分 a初始土地统计 b年度土地统计按报告程序规定a基层土地统计b国家土地统计土地统计的指标体系分类:按总体现象不同分①土地数量指标②土地质量指标③土地权属指标④土地利用指标按计量单位不同分①实物指标②价值指标土地统计调查的方式:①普查②重点调查③典型调查④抽样调查⑤统计报表土地统计分组的方法:①正确选择分组的标志②按品质标志(是以事物的属性和特征来表现的标志)和数量标志分组(是指事物的数量特征)③土地变量数列的编制土地综合指标分析:①土地总量指标分析②土地相对指标分析③土地平均指标分析④总数的中位数⑤土地标志变异指标我国现行土地统计报表制度:①国家土地统计年报②基层土地统计报表系列年内地类变化平衡表的作用:集中、系统、全面地描述了一个县或一个乡的土地利用及其变化情况。
地籍测量(地籍调查)-PPT
![地籍测量(地籍调查)-PPT](https://img.taocdn.com/s3/m/3aac2d40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c9.png)
权属界外业调查 权属界认定
权属界外业调查 权属界认定
权属界外业调查 设置界址标志
权属界外业调查 填写地籍调查表
权属界外业调查 填写地籍调查表
权属界外业调查 填写地籍调查表
权属界外业调查
签字认可 绘制宗地草图
地籍调查表的填写内容及要求
本宗地籍号及所在图幅号;土地座 落、权属性质、宗地四至;土地使 用者名称;单位所有制性质及主管 部门;法人代表或户主姓名、身份 证明号码、电话号码;委托代理人 姓名、身份证明号码、电话号码; 批准用途、实际用途及使用期限; 界址调查记录;宗地草图;权属调 查记事及调查员意见;地籍勘丈记 事;地籍调查结果审核。
它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 权、土地抵押权等多项权利。它是国家经济
结构和社会安定的基础。
2.2 土地权属调查
土地所有权 指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土
地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包括与土地相连的生产物、建筑物的占 有、支配、使用的权利。是所有制在法 律上的表现。
按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 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 于国家所有的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 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所有权 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使用单位使用,又难 以划清权属界线的, 称为共用宗。
万家寨水利枢纽
破宗 同一街道、街 坊内的宗地被两幅以上 基本地籍图分割,称为 破宗。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位置图
宗地
定义
特征
地块是指一个连续的区域,并 (1)地块是一个“最小的土地空间区域”,
地
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的土 地空间区域。(例如:宗地或
界址点的选取原则:一是实地点位明显,便于寻
地籍管理
![地籍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57217633b90d6c85ec3ac636.png)
第一章地籍管理总论1,地籍: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知识的簿册。
2,地籍的特征:①地籍是关于土地的信息资料,具有较强的空间概念和未知信息;②地籍是由政府监管的,具有较强的法律性和较高的权威性;③地籍是关于土地完整而现势的证明,可作为历史资料;④地籍是人们处理土地事务的一种依据。
3,地籍的功能:税收功能;产权保护功能;保护土地交易运转功能;土地管理功能;多目标服务功能。
4,地籍的分类:①按照主要功能变化可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②按照开展的先后顺序可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③按照开展范围和对象特征可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④按照手段和成果形式可分为:常规地籍和数字地籍。
5,地籍管理:针对地籍的建立、建设和提供应用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管理措施。
6,地籍管理的总目的:随时清晰掌握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的存在、分配、利用和管理状况,从而为土地管理服务,为国家服务,为生产、建设和其他需要服务。
7,地籍管理的总任务:全面、具体掌握地籍信息、不断更新地籍信息,及时、准确、系统地提供服务,并不懈地改革创新,建设功能齐全、制度健全、业务规范、手段先进的、完整的地籍管理工作体系。
8,地籍管理的性质:1,鲜明的阶级性;2,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措施的法律规范性;4,行政的权威性和保障性。
9,地籍管理的基本内容:①土地调查:以县为单位,查清土地的存在、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状况而进行的调查。
可分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条件调查和地籍调查。
②土地分等定级:以土地分类和土地条件调查为基础,对土地质量指标的综合分析和土地质量水准的相对评价。
③土地登记:指将法律认可的土地权属状况登载于专用的簿册上的过程。
④土地统计:国家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进行调查、汇总、统计分析和提供土地统计资料的工作制度。
⑤地籍档案管理。
10,地籍管理的基本原则:统一管理原则;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保证地籍管理放入连贯性和系统性;地籍管理的衔接性和完整性。
第2章 地籍调查
![第2章 地籍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66ffd7f09e31433239689390.png)
1.统一性原则
在1984年9月国家农业区划委员会颁发的《土地利用 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把全国土地分为8个一级类和46 个二级类。8个一级类名称分别为:耕地、园地、林地、 牧草地、居民地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 在1989年9月国家土地管理局颁布的《城镇地籍调查 规程》中,把城镇土地分为10个一级类和24个二级类。 10个一级类名称分别为:商业金融用地、工业仓储用地、 市政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交通用地、、特殊 用地、水域用地、农用地和其他用地。 2002年以后采用《全国土地分类(试行)》标准, 全国土地统一定为3个一级类、15个二级类和71个三级类, 分类和编码均不得随意更改、增删、合并,以保证全国土 地的统一管理和调查成果的汇总统计及应用。 2007年以后采用《全国土地分类》标准,全国土地统 一定为12个一级类、57个二级类。
⑵按调查区域的功能不同,地籍调查分为农村地籍调查和 城镇地籍调查。 农村地籍调查
目前主要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质量调查、土地 权属调查等 城镇及村庄内部的地籍调查,主要对城镇、村庄范围 内部土地的权属 、位置、质量和利用状况等进行调查。
城镇地籍调查
二、地籍调查的目的和内容(教材P6-7)
1.地籍调查的目的
层次 代码名称 第一层 省(自治 区、直辖 市) 二位 第二层 地区(市、 州、盟) 二位 第三层 县(县级 市、旗) 二位 第四层 地籍区 (街道、 乡、镇) 二位 第五层 地籍子区 (街坊、 村) 二位 第六层 地块
代码位数
五位
四、地籍调查单元的划分与编号
2、地籍调查单元的编号
按《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规定: • ⑴地籍编号以行政区为单位,按街道、宗两级编号,对于 较大城市可按街道、街坊、宗三级编号。 • ⑵地籍号统一自左到右、自上而下,由“1”号开始顺序 编号。 • ⑶同一街道、街坊、宗地被两幅以上基本地籍图分割时, 应注记同一地籍号。
3第二篇 地籍管理
![3第二篇 地籍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5cf9451902020740be1e9bf6.png)
地籍和地籍管理都是随着社会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地籍管理历来是国家行政管理措施之
一,是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 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
第一节 地籍管理概述 第二节 土地调查 第三节 土地分等定级 第四节 土地登记 第五节 土地统计
第六节 地籍档案管理
第三节 土地分等定级
定级单元划分的方法
主要因素分值重叠法
主要因素判定法
网格法 固定网格法 动态网格法
确定定级单元边界应注意的问 题
自然线状地物和面积较大的自然地物 城镇中的铁路干线 土地权属界线或权属单位内部的土地
类型界线
其他线状地物
各因素分值的计算及单元总分值的 计算
下面是3个计算工作中常用到的概念:
城镇土地级反映城镇内部土地的区位条件
和利用效益的差异。 土地级的顺序在每个 城镇内部统一排列,不同城镇的土地级别 不具有可比性。
(四)城镇土地定级的内容与程序
城镇土地定级的主要思路 从形成土地质量差异的原因入手,找出 影响土地质量的因素;将这些因素指标定量 化,换算成不同的分值;根据各因素对土地 质量的影响程度和重要性,确定各因素的权 重;将各因素作用分值加权求和,得到总分; 根据总分高低划分土地级别;然后在土地级 别的基础上测算土地级差收益、行业及微观 区位增减系数,进行收益拟合和级别验证, 最后得到土地级别。
地价分区定级方法
该法的指导思想是直接从土地收益的还原
量——地价出发,根据地价水平高低在城 市地域空间内划分地价区块,确定地价区 间,进而划分土地级别。
四、城镇土地分等定级
(一)分等的目的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是地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为全面、科学地管理土地,合理利用 城镇土地,以及为有关部门制订规划、计划 和有偿使用土地提供依据。
第1章:地籍
![第1章:地籍](https://img.taocdn.com/s3/m/586653d13186bceb19e8bbae.png)
– 税收地籍:资本主义各国早期建立的为课税服 务的登记薄册; – 产权地籍(法律地籍):资本主义国家为维护 土地私有权、鼓励土地交易、防止土地投机和 保护土地买卖双方的权益而建立的土地产权登 记薄册;登记的土地,其产权证明具有法律效 力; – 多用途地籍(现代地籍):目的不仅为课税和 产权登记服务,更重要的是为各项土地利用和 土地保护,为全面、科学的管理土地提供信息 和基础资料服务;
地籍管理的原则(2)
• 说明:由于历史原因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理工 作存在疏漏等原因,还存在许多尚未经政府依法确认 的历史用地、违法用地、违章建筑,地籍正是对这些 客观存在的事实给予描述和记载,因此不管是合法的 还是违法的,是农村的还是城镇的,是企事业单位、 机关、个人的还是国家公用的,都应有地籍档案。
地籍测量
• 一.地籍测量的定义
–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 内容是测定土地及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 量、利用状况等。 –利用测量方法,用文字、数字、图件等测定土地及 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质量、面积、利用 现状等基本情况及其几何形状; –图件包括:地籍图、宗地图
地籍测量
• 土地权属:姓名、单位名称、地址 • 计算赋税的依据:土地类型、土地面积、土地等级
地籍调查
• 三.地籍调查内容
–2.产权地籍
• 土地权属者状况 • 土地位置和使用情况 • 土地权利的限制情况
地籍调查
• 三.地籍调查内容
–3.多用途地籍
• 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利用状况(一般附有高 程)
地籍调查
» » » » » » » 1.原有的地籍资料 2.测量控制点资料,已有大比例尺地形图、航片资料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非农业建设用地清查资料 4.建筑物、构筑物产权资料 5.土地征用、划拨、出让、转让等档案资料 6.土地登记申请书及权属证明材料 7.其他有关资料
地籍与房产测量
![地籍与房产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b15fc6ec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09.png)
地籍与房产测量----cb567202-6ead-11ec-a020-7cb59b590d7d 绪论相关事件2021年完成了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2022中央文件第1号;2022号中央文件第1号:全国农村土地普查工作,是在2022年1月至6月30日2022日在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中进行的。
第一部分地籍测量与管理第一章地籍和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第一节地籍和地籍测量地籍的定义:土地及其附属设施的所有权、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基本土地信息的收集由国家监督,以土地所有权为中心,以地块为基础,以地图、数字和表格的形式表示。
特点:(1)地籍由国家建立和管理。
(2)地籍的核心是土地所有权。
(3)地籍以地块为基础(4)地籍记载地块状况,还要记载地块内附着物状况(5)地籍是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的形式地籍功能:(1)地理功能:表达精确的空间位置,及地块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基础(2)经济功能:征收土地税费,及用于土地的出让、转让、抵押等活动(3)产权保护功能:依法的行政行为,具有法律性(4)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职能:编制、组织和调整土地利用规划(5)为土地相关政策服务功能:土地政策、经济、环境等发展提供决策(6)其他的服务功能:为市政、公安、消防、商业等服务地籍类别1.按地籍的用途和发展阶段划分(1)税务地籍(2)产权地籍(法律地籍)(3)多用途地籍(现代地籍)2.根据地籍特征和任务进行分类(1)初始地籍:在某一时期内,对土地进行全面调查后,建立新的土地清册。
(2)日常地籍:以初始地籍为基础进行修正、补充和更新的地籍。
3.根据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1)城镇地籍(2)农村地籍地籍测量的定义: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的测绘工作。
其基本内容是确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所有权边界和数量。
地籍测量的特点(1)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2)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3)地籍调查具有调查取证的法律特征;(4)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5)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6)地籍测量技术与方法是当今测绘技术与方法的应用集成;(7)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具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
地籍
![地籍](https://img.taocdn.com/s3/m/85d8e92ebd64783e09122b87.png)
名词解释:现代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
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
初始地籍:初始地籍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对其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进行全面调查后,建立的新的土地清册。
日常地籍:日常地籍是针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的变化,以初始地籍为基础进行修正、补充和更新的地籍。
土地权属:土地权属是指土地产权的归属,是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
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具体是指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土地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包括与土地相连的生产物、建筑物的占有、支配、使用的权利。
土地使用权:是指依照法律对土地加以利用并从土地上获得合法收益的权利。
土地权属主:是指具有土地所有权的单位和土地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
地块:地块是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元。
宗地:是指权力上具有同一性的地块,即同一土地权利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
普通边界:普通边界是指主要依靠自然的人造的边界要素,依据各地的普通规则,但没有精确的边界数据,或有边界数据但没有法律手续固定下来的边界。
法律边界:法律边界是指对人造的或自然的边界要素进行精确的测量,获取测量数据,通过法律程序给予承认,并在实地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的边界。
组合宗地:如果一个地块由若干个权属主共同所有或使用,实地以难以划分清楚各权属主的用地范围的划为一宗地。
共有宗地:一个地块由几个集体土地所有者共同所有,其间难以划清权属界线的,为共有宗地。
争议地:争议地是指有争议的地块,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土地权属主都不能提供有效的确权文件,却同时提出拥有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地块。
间隙地:间隙地是指无土地使用权属主的空置土地飞地:飞地是指镶嵌在另一个土地所有权地块之中的土地所有权地块。
土地分类:是指按一定的分类标志,将土地划分出的若干类型。
地籍名词解释
![地籍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eacff37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9d.png)
1.地籍
地籍是以土地为核心的一种调查,登记、统计和分析工作。
它是以土地为研究对象,以土地调查、地籍测绘和权属调查为主要手段,通过地籍调查和地籍测绘反映和确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土地数量、质量、分布等自然状况以及权属状况,为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管理和利用土地提供科学依据。
1.地籍信息系统
地籍信息系统是指用于表示地籍数据,对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分析、表达并建立信息模型的系统。
包括数据库系统(含计算机软硬件)和应用软件两个部分。
数据库是指用于存储各种数据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
应用软件是指用于管理地籍信息的应用软件。
1.地籍管理
是指在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其他权益发生变化时,进行变更登记、核发证书以及对已发生变化的宗地进行日常管理的行政活动。
地籍管理包括登记、变更(包括更正)和注销三个基本环节。
1.地籍调查
是指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对一定范围内的土地以及与土地有关的财产,进行系统全面地实地勘察和记载的调查方法。
包括地籍测绘和调查两个基本环节,即对地籍要素进行实地勘测,填写地籍图;对土地资源进行权属调查,登记造册;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系统登记。
是指表示各种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现状的地图。
它是以数字或文字为基础,以符号、图例表示地表形态和各种地质现象,以图代表。
它具有形象直观、表达清楚、便于储存等特点,是地籍中最重要的图件之一。
地籍管理复习资料
![地籍管理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822db3f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3b.png)
地籍管理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地籍: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簿册。
2.地籍管理:即将土地的坐落、形状、面积、性质、使用状况,以及土地权利等项,按照法定地籍测量与土地登记程序进行管理。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以县为单位,以查清土地数量权属分布和利用现状为内容的土地资源普查工作,又称土地详查。
4.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任务:用类型的面积及分布,土地的权属状况和利用现状。
并在此基础上,按行政辖区逐级汇总出各乡、县、市、省、全国的土地总面积及土地分类面积。
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概念: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指按一定分类标志(指标),将性质上相差异的土地划分为若干类型。
6.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7.园地: 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
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
8.林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
包括迹地,不包括居民点内部的绿化林木用地,铁路、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
指树木郁闭度≥0.2的乔木林地,包括红树林地和竹林地。
指灌木覆盖度≥40%的林地。
9.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指用于机关团体、新闻出版、科教文卫、风景名胜、公共设施等的土地。
10.特殊用地:指用于军事设施、涉外、宗教、监教、殡葬等的土地。
11.交通运输用地: 指用于运输通行的地面线路、场站等的土地。
包括民用机场、港口、码头、地面运输管道和各种道路用地。
12.调绘:是依据影像,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将实地不同的地类、地物按一定的要求用线划符号绘在正射影象图上。
地籍调查的内容、对象和程序
![地籍调查的内容、对象和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bd1e07c8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fc.png)
地籍调查的内容、对象和程序地籍调查是指对土地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测量,以确定土地的边界和权属关系。
它是土地管理和土地交易的重要基础,也是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地籍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土地的位置、形状、面积、权属等方面的信息。
具体来说,地籍调查需要确定土地的几何形状和边界,以及土地的面积和地貌特征等。
同时,还需要调查土地的权属情况,即土地属于哪个单位或个人所有。
此外,地籍调查还需要记录土地的用途、土地的现状和变更情况等信息。
地籍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土地,包括农田、建设用地、林地、草地等各类土地。
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和要求,地籍调查的范围可以是一个村庄、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
实施地籍调查的主体可以是政府部门、土地管理机构、测绘机构等。
地籍调查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前期准备:确定调查范围、制定调查方案、收集基础资料等。
在这个阶段,需要对调查目标进行初步了解,确定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并收集相关的地理、土地利用、权属等资料。
2.现场勘察:根据调查方案,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勘察和测量。
在现场勘察过程中,需要使用测量仪器和设备进行土地的测量和标定,获取土地的几何形状和边界数据。
3.数据处理:将现场测量和勘察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处理和分析。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数据的录入、数据的校正和数据的统计等。
4.地籍图绘制:根据处理后的数据,绘制地籍图。
地籍图是地籍调查的成果之一,它是用于表达土地边界和权属关系的图件,通常包括地块界线、地籍号码、用地性质等信息。
5.权属登记:根据地籍调查的结果,对土地的权属进行登记和确认。
这个过程需要依据土地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确定土地的权属归属,并进行登记和备案。
地籍调查是土地管理和土地交易的重要环节,它为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通过地籍调查,可以建立健全的土地管理制度,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土地交易和土地开发利用的公平和有序。
同时,地籍调查也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支持。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地籍与地籍管理1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地籍与地籍管理1](https://img.taocdn.com/s3/m/d74540d05fbfc77da269b1c6.png)
1 、 地籍管理的概念
地籍管理是指国家为获得土地信息,科学 地管理土地资源,全面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 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以地籍调查、土地登记、 土地统计和土地分等定级等为主要内容的国家 措施。 地籍管理的对象:是作为自然资源和生产 资料的土地,地籍管理的核心是土地的权属问 题。 地籍管理的意义: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 度;及时掌握土地数量、质量的动态变化规律; 对土地利用及权属变更进行监测;为土地管理 的各项工作提供、保管、更新有关土地的自然、 经济、法律方面的信息。
3、地籍管理的基本原则
2)保持地籍资料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土地的权属、利用类别等经常发生变动,为保 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在完成初始地籍后,要做好 日常的变更地籍工作。二者的簿册、表、图等内容 既要相互对应,而且要保持连续性和系统性。 3)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地籍资料是土地管理和国家建设的重要基础资 料,并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因此,地籍调查 和土地分等定级资料必须要有一定的精度要求和可 靠性检核;凡涉及权属的,必须以相应的法律文件 为依据,做到“权属合法、四至清楚、面积准确”; 土地统计数字必须做到相互校核,准确无误。
三、我国地籍与地籍测量发展
一、地籍的概念 一、地籍的概念
1、地籍的含义 2、地籍的功能 3、地籍信息 4、地籍分类
第 三 节 地 籍 与 地 籍 管 理
1、地籍的含义
地籍是国家为规划、控制、调节、监督和组 织土地利用,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本 单元所建立的记载土地的权属、位置、界址、面 积、质量、利用现状和用途及附着物等土地的自 然和社会经济基本状况的册簿和图件。 这一 概念包括了4个方面的内容: 1)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
地籍测量 名词解释
![地籍测量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20b9bcf08a1284ac85043e1.png)
地籍测量一、名词解释:1、地籍:现代(多用途)地籍(以下简称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数据、表册和图等形式表示。
2、地籍测量:地籍测量工作是测定土地及其上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类型、面积等基本状况的测绘工作。
是土地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工作,通过土地登记,发证,地籍测量资料又将具有法律效力。
3、地籍调查:政府为了取得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情况等基本地籍资料而组织的一项系统性的社会调查工作。
4、土地权属调查:土地权属:指土地产权的归属,是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
它包括了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及地役权等多项权利。
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范围内对土地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理的权利,包括与土地相连的生产物、建筑物的占有、使用、支配的权利。
土地使用权:指依照法律对土地加以利用,并从土地上获得合法收益的权利。
5、地籍控制测量:是根据界址点及地籍图的精度要求,结合测区范围的大小、测区内现有控制点数量和等级情况,按控制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等的测量工作。
6、地籍勘丈的目的:核实宗地权属界址点和土地权属界线的位置,掌握宗地土地利用状况,通过测量获得宗地界址点的坐标、宗地形状及面积数据,为土地登记、核发土地权属证书奠定基础,为依法管理土地提供相关的信息和凭证。
7、界址点:界址是土地权属的界限,界址点则是土地权属界限的拐点。
8、地籍图:地籍图是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必要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是地籍的基础资料之一9、宗地图:宗地图是表示单宗或数宗宗地的图件,是地籍图的附图。
它的比例尺较大,1:200或1:50010、与房屋有关的名称解释(1)假层:指房屋的最上一层,四周外墙的高度一般低于正式层外墙的高度,内部房间利用部分屋架空间构成的非正式层,其高度大于2.2m的部分,面积不足底层1/2的叫做假层。
地籍调查资料
![地籍调查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56eee10bed5b9f3f90f1c81.png)
第一章地籍:是记载土地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地价和用途等基本状况的簿册地籍分类:1按地籍的主要功能的变化分类(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2按地籍开展的先后时序分类(初始地籍、日常地籍)3按地籍开展的范围和对象特征分类(城镇地籍、农村地籍)4按地籍手段和成果形式分类(常规地籍、数字地籍)地籍管理:针对地籍的建立、建设和提供应用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措施地籍管理的任务:总任务是全面、具体掌握地籍信息、不断更新地籍信息,及时、准确、系统的提供服务,并不懈的改革创新,建设功能齐全、制度齐全、业务规范、手段先进的、完整的地籍管理工作体系。
为了实现地籍管理的总任务,当前的具体任务是:1广泛深入的掌握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的家底,形成一体化的系列土地资源家底资料;为了掌握土地资产家底,需继续深入的开展调查、统计、登记及土地定级工作2土地资源和资产的分配现状、流转管理、态势分析3在已有成果基础上,更新和充实调查资料,持续开展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推动地籍管理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为实行土地登记城乡一体化而努力4土地调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5加快地籍工作现代化手段应用步伐6建立和健全必要的管理制度以及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制度,不断健全机构,提高人员素质,把整个地籍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推进,不断提高地籍管理的社会公信度和公示性,提高地籍资料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地籍管理基本内容: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土地与地籍的关系:土地作为资源有价值,就会有价格;土地作为资产,会被占有,使用,相应会产生所有权和使用权城镇地籍管理特点:土地权属调查的任务重,难度大;地上建筑物调查的任务重;变更调查的任务重;地籍测量的任务重,难度大;对技术力量,自动化水平要求高。
地籍管理特点:土地权属调查的任务重,难度大;地上建筑物调查的任务重;变更调查的任务重;地籍测量的任务重,难度大;对技术力量,自动化水平要求高。
地籍的概念和类别是
![地籍的概念和类别是](https://img.taocdn.com/s3/m/48a8aed5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d4.png)
地籍的概念和类别是地籍是指记录和管理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及其变更的一种制度。
地籍的建立和维护对于土地管理、土地利用和国土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从地籍的概念、地籍的类别以及地籍的作用和意义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地籍的概念:地籍是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之基础,是土地的法定记录和登记制度。
在中国,地籍由国土资源行政机关负责建立、管理和维护。
地籍以地籍图、地籍册和不动产权证书为依据,记录土地所有权的归属、面积、位置等信息。
地籍的建立需要进行地界标志的确定、地界测量和地籍图的绘制等工作。
二、地籍的类别:根据土地使用权的不同,地籍可以分为国有土地和集体所有土地的地籍。
国有土地的地籍记录了土地国有的情况,集体所有土地的地籍则记录了土地使用权归集体所有的情况。
根据地籍的功能不同,地籍还可以分为基本农田地籍、城市建设用地地籍、矿业用地地籍等。
1.基本农田地籍:基本农田是保障粮食安全和人民生存所需的最低限度的农田,基本农田地籍主要记录了基本农田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情况,保护基本农田资源,防止非法占用和破坏,确保农田的持续耕种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城市建设用地地籍:城市建设用地地籍记录了城市建设用地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情况,有助于城市的规划、管理和发展。
城市建设用地地籍的建立和管理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市发展和经济增长。
3.矿业用地地籍:矿业用地地籍主要记录了矿业用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情况,对于矿产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矿业用地地籍的建立和管理能够规范矿业权益的流转和转让,加强对矿产资源的管理,保护矿业用地的合法权益。
三、地籍的作用和意义:1.确权保权:地籍记录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情况,可以确保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通过地籍的建立和管理,可以防止土地人权的侵犯和非法占用,维护土地所有权的权益。
2.土地管理:地籍是土地管理的基础,通过地籍可以了解土地的归属、面积、位置等信息,有助于土地的管理和规划。
地籍调查基本术语.pdf
![地籍调查基本术语.pdf](https://img.taocdn.com/s3/m/cab3ba0a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c8.png)
地籍调查是指依照国家的规定,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宗地的权属、界址线、面积、用途和位置等情况,形成数据、图件、表册等调查资料,为土地注册登记、核发证书提供依据的一项技术性工作。
以下是一些地籍调查基本术语的解释:
1.地籍:指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状况的簿册。
2.地籍调查:指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宗地的权属、界址线、面积、用途和位置等情况的过程。
3.宗地:指地籍调查的基本单元,是被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地块。
4.土地权属:指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5.界址线:指宗地四周的边界线。
6.地籍测量:指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
7.地籍数据库:指存储地籍调查和地籍测量成果的数据库。
8.土地登记:指将土地的权属、用途、面积等情况记载于登记簿的行为。
9.地籍图:指按照一定的比例尺绘制的,反映宗地位置、界址线、面积、用途等地籍要素的地图。
这些术语是地籍调查的基本概念,对于理解和进行地籍调查工作非常重要。
地籍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地籍的名词解释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613cbecb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4b.png)
地籍的名词解释是什么地籍,是指记录和管理土地的信息系统,包括土地的位置、边界、权属以及与土地相关的其他信息。
它是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的基础,对于保障土地交易安全、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以及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籍的起源和发展地籍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封建领地制度。
在封建社会中,土地所有权是由封建领主掌握的,地籍记录了土地的归属关系和边界,以实现土地的有效管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籍的功能逐渐扩展,不仅仅记录土地的归属,还涉及到土地的质量、用途、权利等方面的信息管理。
二、地籍的内容和构成1. 地籍档案:地籍档案是地籍管理的核心。
它包括土地的拥有者、使用者、权利状况、用途、变更情况等信息。
地籍档案的建立和管理需要经过详细的调查和测量,并通过图纸、文字、文件等多种形式进行记录和维护。
2. 地籍图件:地籍图件是地籍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采用地图的形式展示土地的位置、边界、面积等信息。
地籍图件采用统一的地理坐标系统,以确保地籍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地籍图件的制作需要依靠专业的测量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辅助。
3. 地籍调查:地籍调查是地籍管理的基础工作。
它通过实地勘测、测量和调查手段,获取和确认土地的位置、边界、形状等信息。
地籍调查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调查过程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三、地籍的作用和意义地籍对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维护土地所有权和交易安全:地籍记录了土地的归属关系和权利状况,能够提供土地所有权的证明和保障。
在土地交易过程中,地籍可以确保交易的合法性和安全性,防止土地纠纷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2. 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地籍记录了土地的位置、面积、用途等信息,能够提供土地资源的准确和全面的数据支持。
基于地籍信息,政府可以制定科学的土地规划和管理政策,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 支持城市化和城市规划: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土地利用需求不断增加,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地籍:依据法律规范,对宗地的土地权属,位置,界址,数量,质量以及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并将所获状况记载在案的信息集及其载体,其核心意义在于反应土地权利之归属。
2.地籍的分类:1.按地籍的主要功能的变化分类: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
2.按地籍开展的先后时序分类: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
3.按地籍开展范围和对象特征分类: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4,.按地籍手段和成果形式分类:常规地籍和数字地籍3.地籍管理:针对地籍的建立建设和提供应用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措施。
4.地籍管理的基本内容:1.土地调查。
2.土地分等定级。
3.土地登记。
4.土地统计。
5.地籍档案管理。
5.什么是土地分类标志:在判别过程中,用以辨别事物的具体指标,就是事物间施以归并和划类的指标。
6.土地分类体系:(1)土地自然分类体系。
(2)土地评价分类体系。
(3)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7.外业调查的内容:(1)地类图斑的调绘。
(2)各种界线的调绘。
(3)线状地物的调绘。
(4)零星地物的调绘。
(5)工作底图上无法标定的地物的补测。
8.外业调绘的内容:1.基本方法。
2.地类图斑的调绘。
3.行政区域界线和权属界线的调绘。
4.线状地物的调绘。
5.零星地物的调绘。
6基本农田的调绘。
9.土地面积量算的原则:图幅为基本控制,分幅进行量算,按面积比例进行平差,自下而上逐级汇总。
10.地籍调查:遵照国家法律规定,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的方法,查清每一宗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质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并以图,簿表示,为土地登记,核发证书提供依据的调查工作。
11.地籍调查的类型:1.根据地籍调查时期和任务不同,分为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
2. 根据地籍调查区域范围和功能不同,分为城镇地籍调查和农村地籍调查。
12.地籍调查的内容:1.由于建立地籍的目的,地籍制度的不同,地籍调查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不仅要调查土地权属状况,还要调查土地等级和土地用途等状况。
2. 根据地籍调查的目的和地籍管理的实际需要,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是调查的主要内容。
13.初始地籍调查的基本程序:1.准备工作----(1)组织准备。
(2)收集资料。
(3)踏勘设计。
(4)制定调查计划。
(5)宣传教育。
2.权属调查------(1)宗地权属状况调查。
(2)确界,设置界标。
(3)绘制宗地草图。
(4)填写地籍调查表。
3.地籍测量-----(1)地籍控制测量。
(2)界址点测定。
(3)地籍图测绘。
(4)制作宗地图。
(5)面积量算。
5.资料整理-----(1)技术总结(2)工作报告。
6.检查验收14.宗地:有权属界线所封闭的独立权属地段。
15.宗地划分的基本原理:(1)由一个权属单位所有或使用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划分为一宗地,称为独立宗;(2)如果同一个权属主所有或使用不相连的两块以上的土地,册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宗地;(3)如果一个地块由若干个权属主共同所有或使用,实地又难以划分清楚各权属主的用地范围,划为一宗地,称共有宗或组合宗;(4)对一个权属主拥有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如果用地范围过大,或土地权属来源不同,或土地利用状况相差太大,或楼层数相差太大,或存在建成区域为建成区,或用地价款不同,或使用年限不同等情况,可划分成若干宗地。
16.界址:两邻宗地之间的分界线。
17.绘制宗地草图的内容:(1)本宗地号和门牌号,权属主名称和相邻宗地的宗地号,门牌号,权属主名称;(2)本宗地界址点,界址点序号及界址线,宗地内地物及宗地外紧靠界址点线的地物等;(3)戒指边长,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的相关几何距离和条件距离;(4)确定宗地界址点位置,界址边长方位所必须的建筑物或构筑物;(5)指北针和概略比例尺,丈量者,丈量日期。
18.绘制宗地草图的作用:(1)用于处理土地权属纠纷,恢复界址点和界址线;(2)用于装绘地籍原图,检核各宗地的几何关系,边长,面积,界址坐标等,以保证地籍原图的质量。
(3)用于计算规则图像宗地面积;(4)用于变更地籍测量及其他地籍日常管理。
19.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在完成土地利用现状基础调查之后,为满足日常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而进行的土地权属,类型,位置,数量等变更情况的调查。
20.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主要任务:(1)更新土地利用数据,保持土地利用资料的现势性。
(2)逐步更正,补充土地利用调查资料中的错误和遗漏。
(3)实现土地利用调查资料的同步与统一。
(4)形成系统的土地利用资料。
21.变更调查的主要技术环节:1.变更之判定。
2.变更单元。
3.图斑编号。
4平衡。
22.变更地籍调查的特点:(1)主动申请。
(2)目标分散,发生频繁,调查范围小。
(3)政策性强,精度要求高。
(4)调查与资料变更连锁进行。
(5)任务紧急23.土地分等定级:可以理解为在特定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进项综合鉴定,并视鉴定结果等级化的过程。
24.土地分等定级的理论基础:1.地租理论。
(1)绝对地租。
(2)级差地租。
(3)垄断地租。
2.区位理论。
3.土地可持续发展理论。
4.土壤肥力理论。
5土地质量观、25.P179 不同类型因素分值计算的一般方法26.土地登记:土地登记机关按法律规定,将土地权利人的合法土地权利,依法在录于专门设施的簿册上的行为和过程,也是国家对土地实施有序管理所需建立的一种制度。
27.土地登记制度的选择:1.历史上的三种基本土地登记制度:(1)楔据登记制。
(2)权利登记制。
(3)托伦斯登记制。
2.我国土地登记制度要点:(1)强制登记。
(2)经登记的土地权利受法律保护。
(3)进行实质性审查。
(4)登记具有绝对公信力。
(5)自我举证。
(6)统一登记。
(7)颁发土地证书。
28、土地登记的分类:按登记时间和内容划分:初始土地登记和变更土地登记按权属性质划分: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和土地他项权利登记。
按权属的主从关系划分:主登记和附记登记按地域性质的不同划分:城镇土地登记和农村土地登记29、土地登记的基本原则A一法的原则B申请的原则C审查原则D登录原则E公示的原则。
30、土地登记的基本程序A土地登记申请B审查核实C注册登记D颁发或者更换土地证书。
31、初始土地登记的概念是指土地权利人取得土地权利后,未获取国家法律认可而进行的土地登记行为和过程:32、初始土地登记的种类:A所有权初始登记B使用权初始登记C他项权利初始登记33、变更土地登记的类型:A土地权利人变更登记B土地权利人姓名、地址和土地用途变更登记C土地他项权利变更登记34、与土地登记相关的制度:A土地登记的损害赔偿制度B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制度C 土地登记代理制度35、土地统计:地籍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整个土地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是利用数字、表格、图件及文字记录,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利用状况以及这些情况的动态变化,进行有系统的调查、整理、分析和预测的统计工作。
36、土地统计的特点:其他社会经济统计一样具有数量性、工具性、整体性区别于其他统计的特点:A数量的地域性、B总面积的稳定性C、统计数据、图件与实地的一致性D、质量的相对性37、土地统计的主要内容:A从土地统计的对象及范围而言内容可分:土地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土地利用状况。
B从土地统计工作的全过程看,内容可分;土地统计设计、土地统计调查、土地统计整理和土地统计分析38、土地统计的基本内容:土地面积、土地质量、土地权属状况、土地利用状况、土地分布。
39、土地统计的类型: A初始土地统计:国家土地统计,基层土地统计B年度土地统计:国家土地统计,基层土地统计40、土地统计指标分类:按说明的总体现象的内容不同:土地数量指标、土地质量指标、土地权属指标和土地利用指标。
按其数值所采用的计量单位的不同: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41、土地统计调查的种类按任务的不同分:土地初始统计调查、土地变更统计调查、其他专门调查调查范围的不同:土地数量调查、土地质量调查、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详查和概查。
调查事件是否带有连续性划分: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42、土地统计调查的方式A普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E统计报表43、土地统计整理的内容A对土地统计调查的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和订正B根据研究任务和要求,确定应整理的指标并根据土地统计分析的需要,对调查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组。
C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和必要的加工计算D编制土地统计图表。
44、土地统计分析A土地综合指标分析B土地动态分析C土地平衡分析45、土地综合指标分析A土地总量指标分析B土地相对指标分析C土地平均指标分析D总数和中位数E土地标志变异指标46、我国现行土地统计报表制度:A国家土地统计年报B基层土地统计报表系列47、年内地类变化平衡表的作用:A年内地类变化平衡表集中、系统、全面地描述了一个县或一个乡的土地利用及其变化情况。
B通过年内变化分析,可以深入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情况和问题,为土地利用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
C为统计分析提供了较理想的数据体系,资料有广泛的用途如综合的总体分析、平衡分析、广泛的对比分析等。
D也可对更大地区范围甚至全国范围应用。
E反应的地类活动项是其他平衡表所不及的。
48、地籍信息的特点A信息量庞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B精确、准确。
C真实、具有法律效力D信息变化快、现势性强。
49、地籍信息管理的特点:A行政性B广泛性C专业技术性D具有动态性E服务性50、地籍信息管理的方式A常规管理方式B现代化管理方式51、档案:凡是实际工作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查考使用价值、经立卷归档、集中保管起来的各种历史性文件材料都叫做档案。
52、地籍档案的概念:是档案的一种,从本质上说与其他档案没有多大区别。
但地籍档案是一种专业性档案,技术文件所占比例很。
显然,党务工作,人事工作、劳务工资等方面的文件一般与地基管理无关,不属于地籍档案的范围。
53、地籍档案的管理内容:⑴地籍档案的收集和整理⑵地籍档案的保管和鉴定⑶地籍档案的利用和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