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11
初三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初三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eb5b76d8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ff.png)
初三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活动日期:15.3.9周次:1参加人:XXXXXXXXX白国韡缺勤:无集体备课内容:1、上次集体备课分工任务完成情况;电子教案打印下发情况;已完成锐角三角函数和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2、分析电子教案的打印稿进行研讨的情况简单记录。
1)对部分例题进行拓展。
2)根据学生情况,分层布置作业。
3)补充一些简单题。
4)完成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5个教案,下周一上交的FTP自己的教案文件夹中3、集体备课其它内容的记录。
1)分析本周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2)预测下周授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研讨解决的办法。
(3)讨论8、9节课的练内容。
4、下次集体备课分工情况:主讲人及主要内容:XXX:二次函数XXXXXXXXX: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第二周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举动日期:15.3.16周次:2加入人:XXXXXXXXX白国韡缺勤:无集体备课内容:1、前次集体备课合作任务完成情况;电子教案打印下发情况;已完成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5个教案2、分析电子教案的打印稿进行研讨的情况简单记录。
1)对部分例题进行拓展。
2)根据学生情况,分层布置作业。
3)补充一些简单题。
4)完成第二十一章解直角三角形的复小结,20.1二次函数和20.2二次函数的图象(1-2)教案,下周一上交的FTP自己的教案文件夹中3、集体备课其它内容的记录。
1)分析本周讲课中存在的题目,会商解决的办法。
2)预测下周授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研讨解决的办法。
(3)讨论8、9节课的练内容。
4、下次集体备课合作情况:主讲人及主要内容:XXXXXXXXX白国韡: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3-8课时)第三周集体活动备课纪录活动日期:15.3.23周次:3参加人:XXXXXXXXX白国韡缺勤:无集体备课内容:1、上次集体备课分工任务完成情况;电子教案打印下发情况;已完成解直角三角形小结和二次函数及图象4个教案2、分析电子教案的打印稿进行研讨的情况简单记录。
1)对部分例题进行拓展。
初二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初二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fb7d38bb55270722182ef720.png)
了解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边、高、中线、角平分线),知道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重点﹑难点及关键
重点:通过学生动手归纳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和归纳。
难点:通过动手做题,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并能灵活应用。
教学方法:探究-------归纳法
年月日
学科
初中数学
课题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参加
老师
姚茂军、张安宁、周刚妹、谭必全、李建平、杨海浪、杨卫华、杨海梅
备课
准备
主发言人老师详细研究教材、准备相关资料,并发言,然后组内其他老师分别作补充,说出自己的教学设想,取长补短。
集
中
交
流
研
讨
典
型
发
言
一、内容的定位
研讨内容:以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为基础,介绍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与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三角形是多边形的一种,因而可以借助三角形建立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如多边形的边、内角、外角、内角和都可由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推广而来。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因而常常将多边形分为若干个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性质研究多边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就是利用上述方法,由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得到的。将多边形的有关内容与三角形的有关内容紧接着安排,可以加强它们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学习。围绕三角形的内角和开展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围绕多边形的内角和开展探究,以提高学生操作、探究、归纳、表达的能力。
教学方法:探究-------归纳法
年月日
学科
初中数学
课题
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及典型习题讲解
参加
老师
姚茂军、张安宁、周刚妹、谭必全、李建平、杨海浪、杨卫华、杨海梅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11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11](https://img.taocdn.com/s3/m/b63db81afe4733687e21aa72.png)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时间2010.10.19 学科数学年级初二中心发言人张书伟(庄兴光张建国张玉强程元义杨静)缺席人员无研讨内容:本节课是认识三角形的开始,是为以后学习三角形打基础,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经常用到。
围绕三角形的概念开展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围绕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开展探究,以提高学生操作、探究、归纳、表达的能力。
研讨效果:我在教学的中重视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用小组合作交流来得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索归纳有能力。
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参与教师议课:张建国老师提出:首先,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都是学生们熟知的或身边的事实,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联系实际。
张玉强: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同于过去学习函数知识初步时的单纯依赖模仿和刻板记忆,而是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感悟两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初步形成函数的思想,学生是乐于参加这种学习活动的。
程元义:其次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过去那种课堂教学的主宰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充当数学学习的主人.杨静: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生活中的“温度的变化”,向学生提供充分形成函数思想的活动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肯定他们的作法。
庄兴光: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要力求注意问题的层次性,由浅人深,逐层递进,从基本到简单开放,以问题串的形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这节课是认识三角形的基础,所以讲时应该放慢速度。
张玉强老师提出:从教材上看,这节课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比较多,所以这处理这些环节时,应该注意掌握时间和学生动手操作时的目的,有时学生会不知道要得到什么。
所以在让学生做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所做的目的。
张玉强:要充分体现新课程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都能得到发展。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6d283f8c33d4b14e852468fa.png)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嬉子湖中心学校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时间2012.11.05 学科数学年级八年级中心发言人江李根(崔国春伍先吾孙大亮杨益吴军)缺席人员无研讨内容:本节课是认识三角形的开始,是为以后学习三角形打基础,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经常用到。
围绕三角形的概念开展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围绕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开展探究,以提高学生操作、探究、归纳、表达的能力。
研讨效果:我在教学的中重视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用小组合作交流来得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索归纳有能力。
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参与教师议课:伍先吾老师提出:首先,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都是学生们熟知的或身边的事实,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联系实际。
孙大亮: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同于过去学习函数知识初步时的单纯依赖模仿和刻板记忆,而是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感悟两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初步形成函数的思想,学生是乐于参加这种学习活动的。
杨益:其次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过去那种课堂教学的主宰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充当数学学习的主人.吴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生活中的“温度的变化”,向学生提供充分形成函数思想的活动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肯定他们的作法。
崔国春: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要力求注意问题的层次性,由浅人深,逐层递进,从基本到简单开放,以问题串的形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这节课是认识三角形的基础,所以讲时应该放慢速度。
孙大亮老师提出:从教材上看,这节课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比较多,所以这处理这些环节时,应该注意掌握时间和学生动手操作时的目的,有时学生会不知道要得到什么。
集体备课组教研活动记录(3篇)
![集体备课组教研活动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5ed707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a0.png)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星期三)下午2:00-4:30二、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三、活动主题以《初中数学“函数”单元教学设计》为主题,探讨如何提高函数单元教学的有效性。
四、参与人员数学组全体教师,包括备课组长、骨干教师和新教师。
五、活动流程1. 备课组长介绍单元教学设计思路2. 骨干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策略3. 分组讨论,提出改进意见4. 总结发言,形成共识5. 布置后续工作六、活动内容(一)备课组长介绍单元教学设计思路本次教研活动由备课组长张老师主持。
张老师首先介绍了《函数》单元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教学进度安排。
她提出,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注重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通过实例、图像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
2. 加强函数性质的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等性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注重应用,提高实践能力:结合实际生活,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二)骨干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策略接着,骨干教师李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
李老师认为,在函数单元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展示函数图像: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函数图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参与度: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函数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设计趣味性习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学生的兴趣,设计富有趣味性的习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注重教学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分组讨论,提出改进意见随后,全体教师分为三个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 如何在课堂上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函数概念?2. 如何提高学生对函数性质的分析能力?3. 如何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讨论过程中,老师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11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11](https://img.taocdn.com/s3/m/b677e7d1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ab.png)
篇一: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huó dòng)记录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huó dòng)记录(1)篇二:八年级数学集体(jítǐ)备课活动记录数学组集体备课(bèi kè)活动记录(1)集体讨论教学(jiāo xué)设计〔教案〕附后。
12.1 轴对称12.1.1 轴对称〔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可以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及其对称轴,并能作出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图形的对称轴;说出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区别与联络;过程与方法: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究轴对称现象共同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泛运用和它的丰富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教学难点可以识别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教学过程Ⅰ.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对称的世界中,许多建筑物都设计成对称形,艺术作品的创作往往也从对称角度考虑,自然界的许多动植物也按对称形生长,中国的方块字中些也具有对称性对称给我们带来多少美的感受!初步掌握对称的奥秒,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图形的特征,还可以使我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与和谐.轴对称是对称中重要的一种,从这节课开场,我们来学习第十四章:轴对称.今天我们来研究第一节,认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Ⅱ.导入新课出示课本的图片,观察它们都有些什么共同特征.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从中间分开后,左右两局部可以完全重合.小结:对称现象无处不在,从自然景观到分子构造,从建筑物到艺术作品,?甚至日常生活用品,人们都可以(kěyǐ)找到对称的例子.如今同学们就从我们生活周围的事物中来找一些具有对称特征的例子.我们的黑板、课桌(kè zhuō)、椅子等.我们的身体,还有飞机、汽车、枫叶(fēnɡ yè)等都是对称的.如课本的图14.1.2,把一张纸对折,剪出一个图案〔折痕处不要完全剪断〕,?再翻开(dǎ kāi)这张对折的纸,就剪出了美丽的窗花.观察得到的窗花和图14.1.1中的图形,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窗花可以沿折痕对折,使折痕两旁的局部完全重合.不仅窗花可以沿一条直线(zhíxiàn)对折,使直线两旁重合,上面图14.1.1中的图形也可以沿一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局部重合.结论:假如一个图形沿一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局部可以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理解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的概念后,我们来做一做.取一张质地较硬的纸,将纸对折,并用小刀在纸的中央随意刻出一个图案,?将纸翻开后铺平,你得到两个成轴对称的图案了吗?与同伴进展交流.结论:位于折痕两侧的图案是对称的,它们可以互相重合.由此可以得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一个有关对称轴的问题.有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只有一条,但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却不止一条,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甚至有无数条。
初中八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记录
![初中八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5f522308168884868762d6b9.png)
初中数学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朱集一中学校初中数学组集体备课实施计划集体备课是学科教研的基本形式,是提高教师备课能力和上课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
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能够营造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气氛,能够及时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使本年级教师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现将集体备课计划制定如下:一、指导思想:集体备课必须立足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要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具体实施步骤:1、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是: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
备课组要实行每周集体备课,每单元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
2、在个人初备时,一定要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参考书以及其他相关材料;一定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同时教师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智力因素(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又要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习兴趣、态度、习惯)以便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
3、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大纲,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
集体备课时详细介绍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单元教学目的,三维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每课课时分配,作业与练习配备,教学方法的设想等。
4、组内每位教师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各抒已见,充分讨论,统一认识,实行教学上的“五统一”。
活动结束后,备课组长要认真做好活动记录,以备学校领导及教务处检查。
5、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是:“三定”、“五统一”,同时注意搞好“五备”,钻透“五点”、优化“两法”、精选“两题。
⑴三定:定单元集体备课课题,定中心发言人,定单元教学进度。
⑵五统一:统一单元教学目的,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和三维训练,统一单元评价测试。
集体教研记录初中数学(3篇)
![集体教研记录初中数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ba15b49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e0.png)
第1篇一、教研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3年4月15日开展了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为主题的集体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二、教研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本次集体备课的主题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应用”。
备课过程中,老师们首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分析,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接着,大家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教学重难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与应用。
(3)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探究新知、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老师们各抒己见,共同商讨出了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
2. 教学观摩为了更好地展示集体备课的成果,教研组安排了两位教师进行了公开课展示。
公开课的主题分别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与应用”。
在观摩过程中,老师们认真记录,互相学习,共同探讨。
公开课后,教研组组织了评课活动。
首先,两位授课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简要说明,然后其他教师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两位教师的公开课设计合理,教学过程流畅,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3. 经验交流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教研组邀请了有经验的教师进行经验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老师们分享了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困惑,共同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1)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师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5b858a9f6edb6f1afe001f41.png)
嬉子湖中心学校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时间2012.11.05 学科数学年级八年级中心发言人江李根(崔国春伍先吾孙大亮杨益吴军)缺席人员无研讨内容:本节课是认识三角形的开始,是为以后学习三角形打基础,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经常用到。
围绕三角形的概念开展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围绕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开展探究,以提高学生操作、探究、归纳、表达的能力。
研讨效果:我在教学的中重视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用小组合作交流来得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索归纳有能力。
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参与教师议课:伍先吾老师提出:首先,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都是学生们熟知的或身边的事实,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联系实际。
孙大亮: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同于过去学习函数知识初步时的单纯依赖模仿和刻板记忆,而是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感悟两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初步形成函数的思想,学生是乐于参加这种学习活动的。
杨益:其次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过去那种课堂教学的主宰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充当数学学习的主人.吴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生活中的“温度的变化”,向学生提供充分形成函数思想的活动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肯定他们的作法。
崔国春: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要力求注意问题的层次性,由浅人深,逐层递进,从基本到简单开放,以问题串的形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这节课是认识三角形的基础,所以讲时应该放慢速度。
孙大亮老师提出:从教材上看,这节课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比较多,所以这处理这些环节时,应该注意掌握时间和学生动手操作时的目的,有时学生会不知道要得到什么。
所以在让学生做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所做的目的。
孙大亮:要充分体现新课程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都能得到发展。
数学备课组教研活动记录(3篇)
![数学备课组教研活动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f2c576e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d0.png)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5日二、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三、活动主题:探讨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四、参与人员:数学备课组全体教师五、活动流程:1. 集合与签到2. 主持人开场3. 集体备课4. 分组讨论5. 总结与反馈6. 主持人总结七、活动内容:1. 集合与签到活动开始前,全体数学备课组教师准时到达会议室,进行签到。
主持人简要介绍了本次活动的内容和目的,提醒大家做好记录。
2. 主持人开场主持人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简要介绍,强调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性,并希望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3. 集体备课主持人组织全体教师进行集体备课,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哪些问题?(2)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4)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 分组讨论主持人将全体教师分为四个小组,分别针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
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积极发言,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看法。
小组一:针对问题(1),小组成员认为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学方式单一,缺乏互动;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足等。
小组二:针对问题(2),小组成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课堂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等。
小组三:针对问题(3),小组成员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有趣的教学情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趣味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等。
小组四:针对问题(4),小组成员认为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方法有:利用多媒体展示数学知识,提高教学直观性;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练习,提高教学效果等。
5. 总结与反馈各小组讨论结束后,主持人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总结与反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记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c00ea00a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65.png)
一、活动时间与地点活动时间:2022年5月1日活动地点:XX中学教研室二、参与人员1. 主持人:王老师2. 参与教师:张老师、李老师、刘老师、陈老师、赵老师、孙老师三、活动内容1. 提出活动目标在本次备课组活动中,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共享和讨论如何更好地教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课程,包括课堂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教材使用等方面的内容。
2. 共享教学经验2.1 张老师共享了她在教授《方程的解》这一部分时采用的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通联代数方程式的解题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李老师共享了她在教授《平面图形》这一部分时采用的多媒体教学模式,通过图片、视瓶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平面图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分析学生学习情况3.1 刘老师共享了她对班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有困难,需要更多的辅导和巩固。
3.2 陈老师共享了她发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能力比较薄弱,提出了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的建议。
4. 讨论教材使用4.1 赵老师提出了对于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的使用体会和建议,强调了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4.2 孙老师共享了她对教材补充和拓展的看法,认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和专注度。
四、活动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备课组活动,我们对于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情况、教材使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各位老师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我们也将针对本次活动中的问题和建议做出进一步的讨论和安排,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学教育服务。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 继续举办备课组活动,共享教学经验,促进教学改进。
2. 结合学生学习情况,不断探索提升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方法。
3. 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和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以上就是我们本次备课组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总结,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更大的收获,也期待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和进步。
初中八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记录
![初中八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150407dc33d4b14e8524689e.png)
初中数学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朱集一中学校初中数学组集体备课实施计划集体备课是学科教研的基本形式,是提高教师备课能力和上课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
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能够营造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气氛,能够及时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使本年级教师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现将集体备课计划制定如下:一、指导思想:集体备课必须立足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要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具体实施步骤:1、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是: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
备课组要实行每周集体备课,每单元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
2、在个人初备时,一定要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参考书以及其他相关材料;一定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同时教师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智力因素(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又要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习兴趣、态度、习惯)以便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
3、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大纲,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
集体备课时详细介绍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单元教学目的,三维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每课课时分配,作业与练习配备,教学方法的设想等。
4、组内每位教师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各抒已见,充分讨论,统一认识,实行教学上的“五统一”。
活动结束后,备课组长要认真做好活动记录,以备学校领导及教务处检查。
5、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是:“三定”、“五统一”,同时注意搞好“五备”,钻透“五点”、优化“两法”、精选“两题。
⑴三定:定单元集体备课课题,定中心发言人,定单元教学进度。
⑵五统一:统一单元教学目的,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和三维训练,统一单元评价测试。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稿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997e3beb8f67c1cfad6b8d6.png)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稿篇一: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1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活动日期: 3月 24日周次:第三周参加人:全体数学教师缺勤:无中心发言人:谷永华集体备课内容: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五部分内容:轴对称、镜面对称、线段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和等腰三角形。
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单元通过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延伸到学习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
例1展示了三名学生分别从前面、侧面、后面观察一个恐龙玩具的情境图,下面给出了从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让学生判断这三种形状分别是谁看到的。
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做一做”是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摞书,判断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是什么样的图形。
这个活动简单易操作,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可以很容易判断出来。
本册教材中的对称,仅限于轴对称和镜面对称。
第一节的内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材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的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的、感性的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而对于“轴对称图形”的名称以及“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的性质,教材中没有明确给出,也不要求学生掌握。
例2先让学生仿照书本上的步骤随便剪一剪,使学生看到,在剪的过程中,只要把一张纸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剪出来的就是轴对称图形,从而通过折痕引出“对称轴”的概念。
“做一做”,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并画出对称轴。
第六节的内容是镜面对称,也就是相对于一个平面形成的对称。
只要让学生观察图片、照镜子,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通过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认识镜面对称,初步感受镜面对称的特点,知道生活中很多常见的现象中包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
通过线段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和等腰三角形等轴对称图形学习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目标1.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初中八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记录
![初中八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352f113a6bd97f192279e94d.png)
初中数学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朱集一中学校初中数学组集体备课实施计划集体备课是学科教研的基本形式,是提高教师备课能力和上课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
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能够营造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气氛,能够及时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使本年级教师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现将集体备课计划制定如下:一、指导思想:集体备课必须立足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要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具体实施步骤:1、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是: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
备课组要实行每周集体备课,每单元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
2、在个人初备时,一定要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参考书以及其他相关材料;一定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同时教师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智力因素(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又要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习兴趣、态度、习惯)以便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
3、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大纲,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
集体备课时详细介绍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单元教学目的,三维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每课课时分配,作业与练习配备,教学方法的设想等。
4、组内每位教师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各抒已见,充分讨论,统一认识,实行教学上的“五统一”。
活动结束后,备课组长要认真做好活动记录,以备学校领导及教务处检查。
5、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是:“三定”、“五统一”,同时注意搞好“五备”,钻透“五点”、优化“两法”、精选“两题。
⑴三定:定单元集体备课课题,定中心发言人,定单元教学进度。
⑵五统一:统一单元教学目的,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和三维训练,统一单元评价测试。
数学初中教研活动记录(3篇)
![数学初中教研活动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10117a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fb.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主题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摩、教学经验分享等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三、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四、活动主题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五、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活动目的:通过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难点、重点,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活动过程:1. 分组讨论:教研组将教师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2. 教师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本组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
3. 全体讨论:教研组全体教师针对各小组的教学设计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4. 教研组长总结:对本次集体备课进行总结,强调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
2. 课堂教学观摩(1)活动目的: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2)活动过程:1. 观摩环节:教研组全体教师观摩一位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
2. 教师点评:观摩课后,教研组全体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值得借鉴的地方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
3. 优秀教学经验分享:观摩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包括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
3. 教学经验交流(1)活动目的:通过教学经验交流,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活动过程:1. 教师发言:各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和经验。
2. 全体讨论:教研组全体教师针对分享的教学经验进行讨论,提出疑问和建议。
3. 教研组长总结:对本次教学经验交流进行总结,强调教学经验交流的重要性,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
六、活动总结1. 活动成效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f73c0eb9ee06eff9aff8078d.png)
嬉子湖中心学校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时间2012.11.05学科数学年级八年级中心发言人江李根(崔国春伍先吾孙大亮杨益吴军)缺席人员无研讨内容:本节课是认识三角形的开始,是为以后学习三角形打基础,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经常用到。
围绕三角形的概念开展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围绕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开展探究,以提高学生操作、探究、归纳、表达的能力。
研讨效果:我在教学的中重视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用小组合作交流来得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索归纳有能力。
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参与教师议课:伍先吾老师提出:首先,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都是学生们熟知的或身边的事实,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联系实际。
孙大亮: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同于过去学习函数知识初步时的单纯依赖模仿和刻板记忆,而是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感悟两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初步形成函数的思想,学生是乐于参加这种学习活动的。
杨益:其次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过去那种课堂教学的主宰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充当数学学习的主人.吴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生活中的“温度的变化”,向学生提供充分形成函数思想的活动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肯定他们的作法。
崔国春: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要力求注意问题的层次性,由浅人深,逐层递进,从基本到简单开放,以问题串的形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这节课是认识三角形的基础,所以讲时应该放慢速度。
孙大亮老师提出:从教材上看,这节课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比较多,所以这处理这些环节时,应该注意掌握时间和学生动手操作时的目的,有时学生会不知道要得到什么。
所以在让学生做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所做的目的。
孙大亮:要充分体现新课程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都能得到发展。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5d9e0171ddccda38376bafcb.png)
3.能用整式加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我班的学生中大部分是学习基础不太好,已学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新的知识接受慢。本节课要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教学过程中, 设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应用整式加减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1
请解答下面问题:
七年级(二)班分成三个兴趣小组,数学兴趣小组有学生m名;美术兴趣小组的学生数比数学兴趣小组学生人数的2倍少 10人;科技兴趣小组的学生数是美术兴趣学生人数的3倍.七年级(二)班共有多少名学生?
学生解答,教师指导。
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1)
陈家湾中学
活动时间
2015年10月
活动地点
228办公室
科 目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课题
整式的加减
主持人
刘海英
记录人
刘海英
主备人
刘海英
参加人员
刘海英 张喜平
学
情
分
析
刘海英:106班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学生上课积极性和参与性不高,从整体上来看我班的学生中大部分是学习基础不太好,已学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新的知识接受慢。本节课要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教学过程中, 设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人对学生课堂学习活动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学生活动的内容程度的评价,注重评价学生基础知识是否能够牢固掌握。
2、学生的语言表达评价,评价学生语言表达是否清晰,有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时间2010.10.19 学科数学年级初二
中心发言人张书伟(庄兴光张建国张玉强程元义杨静)
缺席人员无
研讨内容:本节课是认识三角形的开始,是为以后学习三角形打基础,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经常用到。
围绕三角形的概念开展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围绕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开展探究,以提高学生操作、探究、归纳、表达的能力。
研讨效果:
我在教学的中重视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用小组合作交流来得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索归纳有能力。
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参与教师议课:
张建国老师提出:首先,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都是学生们熟知的或身边的事实,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联系实际。
张玉强: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同于过去学习函数知识初步时的单纯依赖模仿和刻板记忆,而是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感悟两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初步形成函数的思想,学生是乐于参加这种学习活动的。
程元义:其次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过去那种课堂教学的主宰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充当数学学习的主人.杨静: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生活中的“温度的变化”,向学生提供充分形成函数思想的活动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肯定他们的作法。
庄兴光: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要力求注意问题的层次性,由浅人深,逐层递进,从基本到简单开放,以问题串的形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这节课是认识三角形的基础,所以讲时应该放慢速度。
张玉强老师提出:从教材上看,这节课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比较多,所以这处理这些环节时,应该注意掌握时间和学生动手操作时的目的,有时学生会不知道要得到什么。
所以在让学生做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所做的目的。
张玉强:要充分体现新课程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都能得到发展。
总体说来,这节课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课堂的应有特色,体现了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新要求
程元义老师提出:以前我们在上课时,发现学生对于动手操作这一块,有不少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归纳所得到的结论,还有一块就是学生已知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时,不知如何书写大于一个数而小于另一数的形式。
刘丽: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图形的思想,并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展现了一种课堂教学的新型师生关系。
张建国老师提出:在安排练习时要多让学生做些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求第三边的取值范围,也可以多加一问,如已知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是奇数或者是偶数时三角形的周长。
预期目标:
突出重点:通过学生动手归纳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和归纳。
突破教学的难点:通过动手做题,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并能灵活应用。
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集体备课记录
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几何图表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
初中主要包括图形的认识,图表的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四条线索,都以图形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
在这个领域我们学校数学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时一致认为应注意以下这些方面。
一,要挖掘有利因素,突出空间与图形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首先要挖掘数学发展史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让学生了解我国数学的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讲授勾股定理时,可介绍我国古代也发现了这个定理,在公元前1120年,商高答周公的话,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
2、挖掘美育因素
我们教师必须从教材里去感受美,提炼美,将美的因素融化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领略到几何中的美的风采,激发学生无空的乐趣和强烈的欲望。
如在讲对称图形时,可让学生利用对称的性质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
3、挖掘生活素材
几何本来就是我们生活空间中的科学,现实生活中,有很丰富的几何知识,立体几何是学生感到最困难的地方,如空间与平面那一个小节学生画三视图就是一个难点。
我们要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认识几何,使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初步体验到几何的实用价值。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热情和兴趣。
4、加强学科知识渗透
数学中几何与各学科之间在内容上和方法上都是互相渗透的。
如在学习相似时,可结合物理上的力臂和杠杆那一小节,在学反比例函数时,可
结合物理上的电压一定时,电流强度与电阻成反比。
二,加强几何建模,突出探究性活动,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强调几何直觉,培养空间观念。
1、收集图片材料,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变化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就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所以我们有意识在每一节课前,有意识的收集一些有趣的图片和故事,向学生展示,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数学的美和趣味性,从而自己主动的爱上数学。
2、利用实用模型,培养直观认识
主要是在学习图形的认识那一节,认识立体图形和三视图时,多准备实物模型,让学生认知能力得到发展,并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让学生多自主地探究,让他们主动地发现问题,自主的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自己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力。
三,结合思维训练,强调合情推理,调整证明的要求,强化理性精神。
1、加强几何语言的训练与画图教学,是空间与图形顺利进行推理的前提。
对初中学生来说,熟练掌握几何语言是有一定困难的,但还是比较画几何图形,教师应有充分估计,在教学中不能急躁,要循序渐进。
从画图的角度来吸引学生喜欢几何,感受几何,慢慢入门。
2、培养学生的合情与演绎推理能力,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循序渐进。
初中三年级整体一个要求是合情推理。
初一是要求能用语言表达推理,不过分注重格式。
初二形成推理格式。
初三可简化一些推理步骤。
另注意合情推理并不是不要逻辑推理,而只是在教学中不要要求太高,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总之,通过这国培数学的学习,发现我们在实施这一节的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用符合学生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去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