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讲课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病毒性心肌炎PPT课件

病毒性心肌炎PPT课件
患者应充分休息,遵医嘱 进行护理,保持安静的环 境,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 激动。
饮食调整
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 的食物,避免过饱或过饿。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 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 信心。
药物治疗
抗病毒治疗
使用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 复制,减轻心肌的损伤。
紧急处理
掌握紧急处理方法,如 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 时立即就医,避免病情
恶化。
05 病毒性心肌炎的案例分析
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等。
症状表现
发病前是否有发热、咳嗽、咽痛等病毒感染症状, 以及胸闷、胸痛、心悸等心脏症状。
诊断过程
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脏超声等检查结果,以及 医生对病情的初步判断。
心肺功能。
心理调适
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 动过大,有助于康复期的心理
调适。
患者教育和生活指导
知识普及
了解病毒性心肌炎的发 病机制、治疗方法和预 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
意识。
生活指导
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和 疲劳,尽量不熬夜,保
持充足的休息时间。
用药指导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 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
如有不适及时医。
病例分析和讨论
病例特点
治疗方案
分析该病例的发病过程、病情表现及 治疗反应等方面的特点。
针对该病例的具体情况,分析采取的 治疗措施及其依据。
诊断难点
讨论在诊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 误诊情况。
经验和教训总结
临床经验
总结在处理该病例过程中获得的 宝贵经验,如快速识别病情、合 理安排检查和治疗等方面的经验。

病毒性心肌炎版 ppt课件【30页】

病毒性心肌炎版 ppt课件【30页】
2024/8/29
治疗
一般治疗
急性期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补充营养 卧床休息:可减轻心脏负荷,急性期的重要治疗措施 严重心律失常、心衰卧床休息1个月,半年内不参加体力活动;
心脏形态功能正常者休息2周,3月内不参加体力活动 进食易消化及富含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 和高质量蛋白质的食物。 加强对住院病人护理
2024/8/29
预后
大多良好,多数能完全愈合 极少数重症患者预后差,因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 律失常死亡 部分患者经过数周至数月后病情可趋稳定,但可能留有一定 程度的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伴或不伴有心律失常或心电图 异常等,经久不愈,形成慢性心肌炎 柯萨奇B组病毒反复持续感染,10%演变为扩张性心肌病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
n 适应证:重症心肌炎伴左室泵衰竭、心 源性休克
n 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和终末器官灌注, 增加心排血量
n 降低心脏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 20%~30%
n 辅助心脏泵的作用,使被抑制或缺血 的心肌重新恢复功能
2024/8/29
体外循环膜肺支持疗法-- ECMO
n 一种持续体外生命支持疗法,可较长时间全部或部分代替心肺功 能,为心脏、肺脏病变治愈及功能的恢复争取时间
n 原理:将体内血液经管道引流至储血罐,由机械泵将血泵入氧合 器,经膜肺将血液氧合、排出CO2 再通过另一路管道回输体内
2024/8/29
左心辅助装置
No Image
n当心脏对极量的药物无反应时,应及时进行心室辅助装置辅助 循环,应用越早,心功能完全恢复的可能性越大。 n辅助装置作为心脏移植的替代方法
病毒性心肌炎
2024/8/29
教学目标
掌握 病毒性心肌炎的定义与临床表现

病毒性心肌炎 教学PPT课件

病毒性心肌炎 教学PPT课件
有的还可逐渐演变成心肌病。
护理评估 (三)辅助检查
1.心电图 ST段偏移和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Q-T间期延长、QRS波群低电压。 心律失常以期前收缩多见。 部分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护理评估
2.生化检查 磷酸激酶(CPK)在早期多升高,以
心肌同功酶(CPK-MB)为主。 乳酸脱氢酶(SLDH )同功酶增高,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评估患儿在起病前数日或1~3周是 否有呼吸道或消化道病毒感染。
有无发热、心前区不适、胸闷、乏 力等。
饮食、睡眠和活动等有无变化。
护理评估 (二)身体状况
前驱期症状:
病前1~3周多有病毒感染史,表 现为发热、咽痛、全身酸痛、腹 痛、腹泻等。
护理评估
1.急性期 病程<6个月 轻型:症状轻,以乏力为主,有多
护理评估
2.恢复期 急性期经积极治疗及休息,临 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逐渐好转, 进入临床恢复期,但此时尚未 痊愈,病程多在半年以上。
护理评估
3.迁延期 急性期过后,临床症状反复出现, 心电图和X线改变迁延不愈,病程多 在一年以上。
护理评估
患本病后机体抵抗力降低,易患 呼吸道感染而致心肌炎复发,甚至心 力衰竭。
第三节
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侵犯 心脏使心肌发生局灶性或弥漫性炎 性病变。
临床主要以心脏扩大、心律失 常,甚至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为 特征的一种感染性心肌疾病。
第三节
病毒性心肌炎
病因
引起儿童心肌炎的病毒有:
柯萨奇病毒(B组和A组)、腺病 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EB病毒 等20余种。
其中以柯萨奇B组病毒最常见
护理措施
(三)健康指导
5.告知患儿和家长预防呼吸道感染和 消化道感染的常识。

病毒性心肌炎-精品医学 课件

病毒性心肌炎-精品医学 课件

学龄期 2.0±0.5
LV(cm) 3.0±0.5
4.0±0.5
LA/AO < 1.4
< 1.4
心室及室间隔运动幅度减弱、斑点 状回声
心包积液
瓣膜功能 X线心脏扩大
病毒性心肌炎
X-线改变:心脏可轻、中度增大 透视下心脏搏动减弱
心胸比例
心胸比例不超过0.5,横位心者不超过 0.52
7. 抗病毒药
一般不用病毒唑、更昔洛韦、干扰 素,因其疗效不确切,且易致外周 血WBC↓。对于仍处于病毒血症阶段 的早期患者,可选用抗病毒治疗。
8. 肾上腺皮质激素
◆ 地塞米松:0.5mg~10mg/kg ※ 心源性休克 ※ 心功能不全 ※ 心脑综合征 ※ II度II型AVB、III度AVB ※ QRS低电压 ※ 心包积液等
病毒性心肌炎
组织学特征: 心肌细胞溶解 间质增生水肿 炎细胞浸润等
病因
柯萨奇病毒(B组、A组)埃可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麻疹病毒
腺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传染性肝炎病毒
EB病毒
流感、副流感病毒 流行性腮腺
炎病毒
发病机制
病毒及毒素直接侵犯心脏 免疫机制
• 细胞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介导 的心肌细胞溶解 • 体液免疫:抗心肌线粒体抗体 、 抗心磷脂抗体
NaCI <0.5g/d (正常饮食NaCI 2~5g/d)
5. 营养心肌的药物
◆ 1,6—二磷酸果糖(FDP) 150~250mg/(kg ·d) iv drip qd ×10~15d ◆磷酸肌酸钠针
营养心肌的药物
◆ 维生素C: 100~150mg/ (kg ·d) qd×15d
15d后改口服0.1 tid

病毒性心肌炎健康教育PPT课件

病毒性心肌炎健康教育PPT课件
病毒性心肌炎健康教育PPT课 件
目录 1.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 2.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和表现 3.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和预防 4.病毒性心肌炎对健康的影响 5.如何预防病毒性心肌炎? 6.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见误区和注意事项
1.什么是病毒 性心肌炎?
1.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心肌炎。 可引起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及心肌 纤维化,最终导致心功能不全。
4.病毒性心肌 炎对健康的影

4.病毒性心肌炎对健康的影响
病毒性心肌炎可导致心肌损伤,引 起心功能不全和晕厥等症状。 严重者可发展成为心肌病甚至猝死 。
5.如何预防病 毒性心肌炎?
5.如何预防病毒性心肌炎?
避免长时间在人群密集、通风不好的地 方逗留。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用 他人的餐具、不共用毛巾等。
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避 免滥用。 如有疑问,请及时咨询医生。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5.如何预防病毒性心肌炎?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 力。 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 和情绪波动。
6.病毒性心肌 炎的常见误区
和注意事项
6.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见误区和注意事项
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常无症状,易被忽视 。 注意早期症状,如气促、乏力等,及时 就医。
6.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见误区和注意事项
1.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
常见病毒包括Coxsackie病毒、腺病毒 、流感病毒等。
2.病毒性心肌 炎的症状和表

2.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和表现
呼吸急促、气促、乏力、胸痛 、心悸、头晕等。 严重者可导致晕厥、心律失常 和猝死。
3.病毒性心肌 炎的治疗和预

3.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和预防

病毒性心肌炎健康教育PPT

病毒性心肌炎健康教育PPT

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 发病机制
病毒通过血液或直接感染心肌细胞,引发免疫反 应,造成心肌损伤。
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可能加重病情。
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 流行病学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较低,但在某些人群(如 儿童和免疫力低下者)中更为常见。
季节性流行与特定病毒的流行密切相关。
谁会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易感人群
儿童、青少年及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更易感染病 毒性心肌炎。
慢性疾病患者和老年人也需特别关注。
谁会受到影响? 潜在风险
感染高风险人群如医务工作者及在疫情地区的人 群面临更大风险。
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谁会受到影响? 性别与年龄
男性儿童和青少年更容易发生病毒性心肌炎,且 症状较为严重。
女性患者相对较少,但不可忽视。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症状表现
出现胸痛、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 医。
这些症状可能是心肌炎或其他心脏病的表现。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体检与诊断
医生会进行体格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 查确认病情。
必要时可能需要心脏磁共振成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时寻求医疗帮助? 紧急情况
如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的症状,需立 即拨打急救电话。
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提高免疫力,有助于预防 病毒感染。
适当的锻炼和均衡的饮食是健康的基础。
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与管理
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与管理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病毒药物、免疫抑 制剂等。
治疗方案需个体化,遵循医嘱。
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与管理 生活方式调整
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心脏健康。
及时干预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病毒性心肌炎ppt课件

病毒性心肌炎ppt课件

2019/3/2
9
辨证要点

辨胸痛性质和部位


辨心悸的虚实
辨病变之轻重顺逆
2019/3/2
10
治疗原则

初期治疗重在祛邪,以清热、解毒、化湿, 养阴复脉为主 中后期治疗重在扶正,当以补气养阴、温 阳益气、益心复脉为主
益气养阴为主,佐以清热解毒,或佐以活血化 瘀,或佐以健脾化痰,或佐以滋阴降火等。
白豆蔻10g后下 石菖蒲12g 甘草6g
16
2019/3/2
加减:

表证明显者去木香、白豆蔻,加防风12g、紫
苏叶12g以疏风解表;


胃纳欠佳者加谷麦芽各15g消食和胃;
呕吐者加法半夏12g降逆止呕。
2019/3/2
17
【中成药】
1、口服中成药:
养心脱毒颗粒剂
2、注射液
穿琥宁注射液240mg用10%葡萄糖注射液 500mL稀释后静滴,每日1次,7天1疗程, 连用2疗程。
(1)参附注射液(红参、黑附片提取物) : 静脉推注,每次20~40mL, 速度宜缓慢(5分钟以上),或用5%~10%葡萄糖注射液适量稀释后使 用,根据病情于5~30分钟内重复1次,可连续用药2~4次;静脉滴 注,每次50~100mL,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以1~4倍量稀释后 使用。
(2)黄芪注射液(每lml相当于黄芪2g): 静脉滴注,每次20~60ml,用5 %或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使用。
2019/3/2 2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该病病位在心,病机为:肺卫失
司,感受温热病邪;或为脾胃适逢亏欠,感受
湿热疫毒。耗伤心阴心气,发展到极期最终致

《病毒性心肌炎》PPT课件

《病毒性心肌炎》PPT课件

9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
2024/1/26
心电图
01
常见ST-T改变,包括ST段轻度移位和T波倒置。可出现各种心
律失常,以室性期前收缩和房室传导阻滞最常见。
超声心动图
02
可显示心腔大小变化及心功能情况,有助于诊断心肌炎及其并
发症。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
03
心肌肌酸激酶(CK-MB)及肌钙蛋白(T或I)测定有助于心肌
8
鉴别诊断与误区
风湿性心肌炎
有风湿热病史,且多在活动期发生心 肌炎,可有特征性皮疹,皮下小结等 改变。
克山病
先天性心脏病
多数患者有心悸、胸闷等症状,但先 天性心脏病患者多有先天畸形,可通 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进行鉴别。
有地区流行特点,心电图表现为ST-T 改变或QRS波群低电压等。
2024/1/26
发病机制
病毒直接侵犯心肌细胞,导致心肌细胞溶解、坏死、变性和肿胀,引起心肌间 质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此外,病毒还可通过免疫反应导致心肌损害 。2024/1/26 Nhomakorabea4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较 高,尤其在儿童和青少年 中较为常见。
2024/1/26
季节分布
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多在冬春季节发病。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 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 。
5
临床表现与分型
2024/1/26
临床表现
患者可出现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分型
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型。其中急性型最为常见,起病急骤,病 情较重;亚急性型起病较缓,病程较长;慢性型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易漏诊 。

《病毒性心肌炎》PPT课件

《病毒性心肌炎》PPT课件
病毒性心肌炎
精选ppt
1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多种病毒侵犯心脏,
引起局灶性或弥漫性心肌间质炎性渗出 和心肌纤维变性、坏死或溶解的疾病, 有的可伴有心包或心内膜炎症改变。可 导致心肌损伤、心功能障碍、心律失常 和周身症状。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近年来发生率有增 多的趋势,是儿科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
精选ppt
精选ppt
20
治疗
1、休息 急性期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荷
2、药物治疗
(1)病毒血症阶段早期病人,可选用抗病毒治 疗,但疗效不确定
(2)改善心肌营养:FDP有益改善心肌能量代 谢,促进受损细胞修复,100~250mg/kg,静 脉滴注,10~14天。同时可选用大剂量VitC、 CoQ10、VitE、VitBco。中药生脉饮、黄芪口 服液等
②具有病原学参考依据之一者,可临床诊 断为病毒性心肌炎
③凡不具备确诊依据,应给予必要的治疗
或随诊,根据病情变化,确诊或除外心
肌炎
精选ppt
19
④应除外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 炎、先天性心脏病、由风湿性疾病 及代谢性疾病(甲亢)引起的心肌 损害、原发性心肌病、原发性心内 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先天性房室传 导阻滞、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β 受体功能亢进及药物引起的心电图 改变
►CK-MB↑或心肌肌钙蛋白(cTnI或cTnT) 阳 性
精选ppt
16
病原学诊断依据
(1)确诊指标 自心包穿剌液、心包、心肌、心内膜
检查发现以下之一可确诊 ①分离到病毒 ②用病毒核酸探针查到病毒核酸 ③特异性病毒抗体阳性
精选ppt
17
病原学诊断依据
(2)参考依据 有以下之一者结合临床
表现可考虑心肌炎由病毒引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原学依据
1. 在急性期从心内膜、心肌、心包或心包穿刺液中检测出病毒、 病毒基因片段或病毒蛋白抗原。
2. 病毒抗体:第二份血清中同型病毒抗体(如柯萨奇B病毒中和 抗体)滴度较第一份血清升高4倍(2份血清应相隔2周以上)或 一次抗体效价≥640为阳性,320为可疑阳性(如以1:32为基 础者则以≥256为阳性.128为可疑阳性)。
Schultz J C et al. Mayo Clin Proc. 2009;84:10011009
流行病学
年龄:可发生各个年龄段,但以儿童和40 岁以下的成年 人居多。性别:男性多发。
在新生儿、儿童突发死亡病例中,20 %为VMC 所致。 在新生儿、儿童中的发病率 360/10万,病死率达 8%。 时间分布:发病率一般以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柯萨
临床表现
体征 主要为各种心律失常,可有持续性心动过速和体温不成 比例,亦可呈心动过缓, 心电传导阻滞出现长间歇。 血压偏低,严重者可呈休克前状态或休克状态, 心力衰竭。 病人因心动过速、严重心律失常、低血压而发生眩晕、 黑蒙和昏厥。
实验室检查
X 线检查:心脏外影增大。 心电图:
各种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窦房阻滞或 束支阻滞;多源、成对室性早搏,自主性房性或交界性心动 过速;阵发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或心室扑动或颤动 心肌缺血改变。 超声心动图:心脏扩大、收缩功能异常。 实验室:血沉增快,心肌酶增高(CK、CK-MB、LDH) cTnⅠ、T增高。cTn增高可确定有心肌损害。 血清抗体的检查 病毒分离检测。 心内膜活检是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金标准”。 放射性核素检查可以帮助诊断VMC。
病毒性心肌炎
中国医学科学院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内科 急重症中心
王国干
心肌炎
心肌局灶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 • 感染性:细菌、病毒、螺旋体、立克次体、霉菌、 原虫、蠕虫等。 • 非感染性:过敏或变态反应性心肌炎(风湿病以 及理化因素或药物所致的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由病毒感染所致心肌炎。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程<3 个月。 慢性病毒性心肌炎:病程>3 个月。
1—3 周前有发热、流涕、腹泻等前驱症状。 可能上呼吸道感染样症状很轻微而被忽略,或仅轻度疲乏感。 某些病人在其他病毒感染(如肝炎、腮腺炎等)之后发病。 2. 症状: 全身不适,肌肉疼痛,关节疼痛。 心脏:头晕、晕厥、气促、乏力、心悸、心前区不适、疼痛、胸闷, 少数严重病人可出现血压降低或休克、昏厥、紫绀等。 婴幼儿表现为高热、紫绀、心脏增大、心衰等。
2. 心律失常型: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尤以早搏多见。治愈后 一部分病人仍可遗留心律失常达数个月甚至数年之久。
3. 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型。 4. 猝死型:中青年突发的心脏骤停死亡,应考虑VMC可能性。 5. 无症状型:心肌酶学、肌钙蛋白检测,存在心肌损伤;这类
急性心肌炎常出现于全身感染后数周, 宿主的年龄,性别,营养情况,劳累,免疫功能和
基因型等影响病毒易感性和病程发展。
病理生理
发病机制
1. 病毒溶细胞作用: 2. 细胞毒T 淋巴细胞致心肌细胞损伤 3. 凋亡: 4. 其它
发病机制
1. 病毒溶细胞作用: 病毒在体内对心肌细胞有直接致病作用。 可能是CVB 抑制心肌细胞mRNA 的翻译 →参与心肌细胞生化调控、供能系统等酶蛋白的合 成与修饰,肌原纤维等结构蛋白的合成与装配严 重障碍, →导致心肌细胞发生从功能到结构的一系列改变, →最终导致细胞溶解。
病因
20 余种病毒可引起心肌炎,主要为肠道和呼吸道病毒。 1. RNA病毒:柯萨奇V、埃可V、脊髓灰质炎V,流感V, 2. DNA病毒:腺V、疱疹V、EB 病毒,巨细胞V,痘V。
病毒侵犯心脏引起的心肌实质或间质局限性或弥漫性病变。 病理:心肌广泛或散在的细胞坏死及周围间质细胞浸润。
心肌炎病毒演变
发病机制
2. 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致心肌细胞损伤: ①ACTL-对未感染的心肌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自身反应性CTL, ②VCTL-杀伤感染心肌细胞--病毒特异性CTL。
VCTL 的杀伤作用于感染后3 天开始,5-7 天杀伤力最强,2 周完全 消失,所以认为VCTL 致损心肌作用仅限于VMC 早期, ACTL 是病毒排除后心肌损害的主要因素。 免疫反应所致的心肌损害是成人VMC 的主要发生机制。在急性期,
①感染后3—9天,主要是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 ②感染后7—14 天,T 淋巴细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炎性浸润细胞一方面清除病毒,终止繁殖,另一方面对心肌细胞结 构和功能有一定损伤。
发病机制
3. 凋亡: CVB 感染细胞以后,死亡细胞多属于凋亡,而不是坏死。 VMC 转为慢性心肌炎以后,往往进展为扩张型心肌病。 心肌病的组织学特征是广泛存在的局限性心肌纤维化和存 活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细胞凋亡与扩张型心肌病间存在密 切关系。心肌纤维化和心肌细胞凋亡相伴发生,而且凋亡 是心肌组织发生纤维化的重要机制。
3. 病毒特异性IgM: ≥I:320为阳性,如同时有血中肠道病毒 核酸阳性者更支持有近期病毒感染。
临床分型
1. 暴发型:起病急骤,病势凶猛,预后不良。早期出现恶性心 律失常,如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呈成对、 多形,反复出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部分出现循环衰竭:如 低血压、休克,或严重心衰。
奇病毒的流行多见于夏季和初秋)。 地区分布:一般为散发,少数地区有小范围的暴发流行。
发病机制
病毒进入咽部大量繁殖: →进入血中引起病毒血症 →进入心脏毛细血管,侵入心肌纤维繁殖 →心肌细胞肌原纤维断裂、溶解、细胞坏死。
病毒尤易侵犯心内膜以及心肌传导纤维。 • 两侧心室心内膜下部位对损伤极为敏感。
Endomyocardial biopsy specimens
Schultz J C et al. Mayo Clin Proc. 2009;84:1001-1009
A
B
C
临床表现
可无明显症状,或轻微的全身症状和心脏症状, 也有心功能不全、心脏扩大、严重心律失常、休克,甚至猝死。 1. 病毒感染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