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汉族民歌分类
汉族民歌的分类与特点
音乐感受:请说出“小调”的特点
• 曲调性强,旋 律流畅,婉转 曲折,表现力 强.
A
12
中国民歌体裁的区别
劳动场合
坚毅、质朴 粗犷、豪放
一人领 众人合
山间、田 野、牧场 旋律舒展
独唱、对唱
服务劳动 鼓舞斗志
A
抒发感情
城镇集市 优美抒情 伴奏表演
用于表演
13
听歌辨析
•曲1 •曲2 •曲3 •曲4 •曲5
主讲 梁晓雯
A
1
汉族民歌的体裁: 劳动号子 、山歌 、小调。
A
2
劳动号子:也称“号子”是人们在发展中 为适应劳动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一种和劳 动节奏密切结合,带有呼号的民间歌曲。它 在劳动中起着指挥劳动协调动作,调剂振奋 精神,鼓舞劳动热情,消除疲劳的作用。
A
3
A
4
欣赏音乐作品:《澧水船夫号子》
A
14
中国民歌欣赏
留神细听所有的民歌,因为它们是 最优美的旋律的宝库。它们会打开 你的眼界,使你注意到各种不同的 民族性格。
------舒曼
A
15
音乐奔放、 嘹亮、开朗, 曲调悠长,广 泛使用自由延 长音和拖腔。
A
9
“小调”:又称“小曲”,产生于日常 生活和风俗性活动中。
《茉莉花》(江苏民歌):这是我 国民间小曲流传最广的优秀曲目之一。 它借茉莉花抒发对自然风光的热爱, 描写江南水乡人细腻的性格。曲调优 美抒情、结构规则匀称。
A
10
A
11
A
5
音乐感受:请说出“号子”的特点。
曲调铿锵激昂节奏更固 定,沉着有力。一人领众 人和。音乐风格坚”:一般指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即兴 抒发思想感情的民歌。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著名的汉族民歌-素材
民歌分区东北平原民歌包括山东、河北、河南东北部、苏北北部等黄河下游地带,以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区,基本上是一个沿海平原地带。
使用东部北方方言。
这里民歌以小调为主,其次是秧歌、号子,山歌极少。
代表性民歌有《小白菜》、《画扇面》、《沂蒙山小调》、《小看戏》等等。
西北高原民歌包括山西、陕西中部与北部、河南西北部、内蒙古河套地区以及甘、青、宁汉族聚居地区。
东面以太行山为界与东北部民歌区分开,南北各为阴山以南,秦岭以北。
使用西北方言。
民歌以山歌最为突出.包括有“信天游”、“山曲”、“爬山调”以及“花儿”。
其次为秧歌、小调。
全国闻名的曲目有《走西口》、《赶牲灵》、《兰花花》、《推炒面》、《五哥放羊》、《刨洋芋》、《绣金匾》等。
江淮民歌包括淮河流域的苏中、苏北、安徽大部、西面以大别山与江汉民歌区为界。
使用江淮方言。
民歌以田歌、小调突出、山歌次之。
闻名的曲目有《茉莉花》、《杨柳青》、《凤阳花鼓》、《彼根芦柴花》等。
江浙平原民歌包括江苏南部、上海、以及浙江大部,乃古代的吴、越之地。
使用方言为吴语。
民歌以小调为主,闻名的曲目有《紫竹调》、《无锡景》、《茉莉花》、《哭七七》、《对鸟》等。
闽台民歌包括福建大部、台湾大部以及广东潮汕地区。
福建与台湾自古以来就有文化的渊源关系,台湾当地汉族一直使用闽南语,此外,两地还有一些共同的地方戏曲、说唱音乐等。
民歌以山歌、耘田诗、小调突出,闻名的曲目有《采茶扑蝶》、《茶童歌》、《天乌乌》等。
粤地民歌包括珠江流域的广东大部,广西东南部,以及海南部分地区,北面以南岭为界与赣民歌区相邻。
使用粤方言。
过去广大渔民为该区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
民歌以渔歌——咸水歌最为突出。
闻名的曲目有《落水天》、《春牛调》、《哩哩美》等。
江汉平原民歌包括湖北、河南西南部以及湖南北部的部分地区,为古代楚文化的中心地带。
使用西南方言。
民歌以田歌最突出,其次是灯歌、小调、风俗歌、山歌。
闻名的曲目有《黄四姐》、《洪湖渔歌》等。
第二节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及特点
第二节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及特点汉族民歌是中国汉族民间音乐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各个地区,尤其是北方地区,都有独具特色的汉族民歌。
汉族民歌的体裁多样,有分为多种类型和特点。
一、 narrative是指用歌词叙述故事、情感或事件的民歌体裁。
叙事民歌是汉族民歌的重要体裁之一,常见于老百姓的聚会、婚礼、丧礼等场合。
歌词通常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来讲述故事,表达主题。
比如,《战马奔腾黄河水》、《走西口》等。
三、 lyric是指表达个人情感、爱情、赞美等主题的民歌体裁。
这种体裁通常以抒发情感、诉说心声为目的,歌词简洁明了,旋律悦耳动人,往往能引发听众的共鸣。
比如,《春天的故事》、《我爱台儿庄》等。
四、 work song是指用于劳动场合,伴随着劳动节奏的民歌体裁。
这种体裁的歌词通常反映农民劳动的辛苦与喜悦,旋律欢快、朗朗上口,能够激发工作的热情和斗志。
比如,《唱支山歌给党听》、《打渔歌》等。
五、 religious是指以宗教信仰、神话传说等露出的民歌体裁。
这种体裁歌词通常富有宗教性和神圣感,旋律庄重悠扬,能够表达对神明的崇敬和追求超越的心理。
比如,《光明行》、《万相之母》等。
除了以上几种体裁外,汉族民歌还有一些其他的特点:一、旋律优美动听。
汉族民歌以其优美动听的旋律为特点,旋律通常朗朗上口,易于传唱。
二、歌词意境丰富。
汉族民歌的歌词通常包含着丰富的意境,形象地描绘出自然景观、生活场景以及人们的情感。
三、表达真情实感。
汉族民歌的歌词通常质朴真实,能够真实地表达出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四、喜庆活泼。
汉族民歌普遍具有喜庆、活泼的特点,这正体现了中国人民向往幸福、欢快生活的心情。
总之,汉族民歌作为中国汉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表达了汉族民间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情感,也展示了中国古老文明的独特魅力。
无论是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还是现代社会中,汉族民歌都始终承载着对真善美的追求和表达,继续为人们带来温暖和感动。
汉族民歌的体裁类型
信天游:
又称“顺天游”、“小曲子”,流行于陕 西宁夏、山西、内蒙古与陕西接壤的部分地 区,结构短小,曲调奔放,感情炽烈,具有浓 厚的抒咏性。 第一乐句自由延伸,第二乐句一 气呵成,上、下句在反复中略有变化。
山曲:
主要流传在山西西北部和陕西一带,内 容多为情歌,少部分内容为“走西口”。乐 曲结构短小,多为上下句结构,旋律起伏度 较大。
3、特点
小调的曲调流畅,节奏规整,结构均衡,有乐 器伴奏,它的歌词不是即兴创作,而是通过一定的 传授关系和唱本来传播,比较固定。运用“四季”、 “五更”、 “十二月”等来联缀多段歌词,是我国 小调的最大特色。
五、长歌
1、定义
它大多是在一些风俗性的活动中演唱,结 构长大,有着特定的演唱传统。
2、种类 长歌一般都和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民间的风
(3)放牧山歌:是放牧者在田野劳动时为吆 喝牲畜或问答逗趣所唱的山歌,主要为农村的
少年儿童所唱。
3、山歌的特点
山歌的内容非常广泛,歌词常带有即兴 性,它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领唱与和腔 等,节奏自由,音调悠长。
四、小调
1、定义:它是我国民歌数量最多的一类,或称 “小曲”,一般地说:山歌就是“山野之曲”, 小调就是“里巷之曲”。也就是说,除了劳动 号子和山歌之外,各种日常歌唱的小型民歌都 可以归入这一类。
峡江号子王 胡振浩
每一种号子的音乐,都和这种劳动动作 的特点紧密地联系着。不同的劳动,产生不 同的音乐形象(不同的音调和节奏),以及 不同的曲式结构和歌唱形式。
劳动号子的歌词,往往是劳动者在劳动 中即兴随口编制出来的。它们的内容不限于 和劳动直接联系的事情,还广泛地包括有各 种叙事的、诙谐的、以及爱情生活的题材。
三、山歌1、定义:它是泛指除劳号子以外的各种山 野歌曲,是人民在劳动生活中自由抒发内心 情感的一种抒情小曲。
汉族民歌鉴赏作文
汉族民歌鉴赏作文汉族民间音乐文化源远流长,被人们广泛传播,一代一代传承与发展,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歌曲中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与期望,薪火相传,可以说是人们生活的精神支柱。
汉族民间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五部分。
1.民间歌曲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着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
因此,流传至今的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情感体验和音乐艺术的情感表达方式。
汉族民歌主要划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类。
在此我重点说说山歌。
山歌多在野外歌唱,环境空旷,不受劳动的限制,歌唱者可以无拘无束地抒发内心情绪,因此,山歌的特点一般是节奏比较自由,音调比较悠长,在演唱时,往往可以根据歌唱者当时的情感需要,时而延长、时而缩短它的节奏,曲调也有自由的变化。
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表情达意的特殊方式,它承载着客家人真挚的思想感情。
在客家山歌中,数量最多、最精彩的是爱情题材的山歌。
歌者大多数是不识字的耕夫农妇,歌声缘情而发,天真而又直率,艰辛的劳动和朴实无华的生活是他们创作的灵感来源。
客家爱情山歌语言生动朴素,贯穿歌中的感情真挚热烈,抒发了客家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慕和思念之情,表现爱情的悲欢离合。
他们借山歌来表达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例如,青年男女初次相识,互相有了好感,男方会用山歌试探对方的心意:“十八老妹嘀嘀亲,浑水过河不知深,丢个石子试深浅,唱支山歌试妹心。
”他们还借山歌表达对爱情的坚贞和执着。
又如:“生要恋还死要恋,不怕刀枪架眼前。
杀头好比风吹帽,坐监好比游花园。
”这首山歌直接表现爱情中的男女为了爱情不怕死不怕受折磨,为了两个人的爱情敢于冲破一切势力,敢于用热血和生命为代价,生死都要相爱的信念,去追求诚挚的爱情,这就是他们冲破封建罗网的最直接呐喊。
高中音乐_《汉族民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汉族民歌》教案一、教学理念“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是普通高中课程《音乐鉴赏》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课通过对《黄河船工号子》、《赶牲灵》、《无锡景》等几首汉族民歌的听赏,引领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让学生主动探究汉族民歌的体裁形式、风格特点、表现手段等方面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进而为今后学习音乐、享受音乐、推广和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奠定良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体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l.能认真听赏所选教学内容,感受不同体裁形式、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2.能与老师和同学合作演唱《对山歌》片断,体验山歌的风格特点和参与课堂互动的感受和气氛。
3.在欣赏体验的基础上,能对汉族民歌的主要体裁(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点进行探讨,与同学一起共同归纳、总结。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重难点师生合作演唱《对山歌》这一环节的引导、把握和组织。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2009年,在山东省召开的第11届全运会上,当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宣布运动会开幕后,随着热烈的掌声和绚烂的烟花,一起飘扬在运动场上空的还有一段十分优美的旋律,其中包含着一首民歌的主旋律,是哪首歌的呢?下面:我来回放一下当时的视频片段,请同学们认真听,听完后我要提问。
2/42 5 | 323 | 53 21 | 2 —| 2 5 | 32 3 | 56 56 .| 1 —|12 3 | 23 5 | 65 3 1 | 2 —| 32 16.| 1·12 | 3 2 |6 5 | 5 —| 5 —‖师:这段音乐中有哪首歌曲的主旋律呢?是什么地方的民歌?生:是我们山东的《沂蒙山小调》师:同学们说的没错,这是我们山东的民歌《沂蒙山小调》,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唱一下《沂蒙山小调》的第一段好吗?(师生同唱《沂蒙山小调》第一段)师:在山东承办的这样一次盛会上,这一段音乐的出现进一步彰显了我们山东的文化精神,成为我们山东形象的另一种体现。
汉族民歌的分类与特点
汉族民歌的分类与特点汉族民歌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对汉族民歌的分类和特点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文化遗产。
一、分类从音乐内容上来看,汉族民歌可以分为工农、城市和山歌三种类型。
1. 工农民歌:以劳动生活为主题,反映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生活、情感和精神面貌,通常由男、女唱组合而成。
工农民歌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在革命英雄和先进人物中广泛传唱。
2. 城市民歌:在城市和工矿企业中产生和流传的民歌,通常反映的是城市工人、贫苦市民的生活情感,歌词常常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3. 山歌:主要流传于山区和偏远地区的民歌,歌词多为六言或七言句式,反映山区生活的艰苦和人民的乐观向上精神。
1. 吟唱式民歌:是指传统的民歌形式,歌唱者通常是当地的民间艺人,他们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如婚礼、葬礼等普通的社交活动中演唱,形式多为独唱和小组合唱。
2. 剧场式民歌:是指在剧场和广播电视中演出的民歌,这种形式通常需要用舞蹈、乐器、剧场化的表演等方式来体现视听效果,在音乐、舞蹈、戏曲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和发展。
二、特点1. 音乐旋律优美、简洁明了,易于入耳记忆,是一种充满动感和线性美的音乐形式。
2. 民歌歌词多是平实、朴素、自然、直接的语言风格,歌词的内容多涉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劳动与爱情等方面,是中国人民的口头故事库。
3. 民歌在表达情感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技巧,通过节奏的起伏、音高和力度的变换,能够表现出各种情感,如欢乐、忧伤、渴望、痛苦等,能够直接触动人们的心灵。
4. 民歌在演唱方式上,则有着饱满、激昂、淳朴的特点,歌唱者往往在演唱时也会加入一些动作,如手势、面部表情等,以表达更为丰富的意味。
总之,汉族民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雄浑、平易、真实的艺术表达,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情感世界,是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我们民族艺术的重要源泉。
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上)
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上)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上)近似色彩是在颜色的世界中,指的是颜色之间具有相近或相似色调的特征。
而在音乐的世界中,音色所传达的情感和氛围同样具有近似色彩的特点。
汉族民歌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展现出丰富多样的音色特点。
本文将探讨汉族民歌在近似色彩区的划分。
汉族民歌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广泛分布在中国的各个地区。
由于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的差异,汉族民歌在音色上呈现出多样性。
根据音调的高低、音色的明暗、音量的大小等方面的不同,可以将汉族民歌的近似色彩划分为明亮色彩、暗调色彩、柔和色彩和激昂色彩等四个区域。
明亮色彩区是指那些音调高亢、音色明亮、音量较大的民歌。
这些民歌通常表达着乐观、积极、充满希望的情感。
常见的明亮色彩区的代表是《茉莉花》、《听浪费农》等。
这些作品的音调高亢明朗,给人以振奋和舒畅的感觉,象征着一种向上的力量。
暗调色彩区则是代表音调较低、音色较暗沉的民歌作品。
这些民歌通常表达着忧伤、悲痛或深沉的情感。
代表作品如《刘三姐》、《地道战》等。
这些作品音调低沉,音色柔和而深情,给人一种凄凉、哀怨的感觉,代表着一种沉思和沉默的情感。
柔和色彩区是指音调温和、音色柔和的民歌作品。
这些民歌通常表达着和谐、温情、亲昵的情感。
代表作品如《明月几时有》、《套马杆》等。
这些作品的音调轻柔、音色温暖,给人一种亲切、温馨的感觉,象征着一种友爱和亲近的情感。
激昂色彩区则是音调高亢、音色明亮但又富有激情的民歌作品。
这些民歌通常表达着激情、奔放、豪迈的情感。
代表作品如《恰似你的温柔》、《喀秋莎》等。
这些作品的音调高亢、音色明亮,充满活力和情感的张力,象征着一种热情和坚韧。
汉族民歌的近似色彩区划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民歌的音响美。
不同的近似色彩区代表了不同的情感和氛围,反映了不同的地域、历史和文化背景。
这种划分帮助我们从视听的角度去感受汉族民歌的多样性和独特之处。
汉族民歌的三种体裁形式
汉族民歌的三种体裁形式
汉族民歌是中国汉族人民创作和传承的音乐作品,具有丰富多样的体裁形式。
以下是其中三种常见的体裁形式:
单调体:
单调体是最为简单和原始的一种体裁形式。
它通常以单一的音调和简单的旋律组成,没有太多的变化和装饰。
单调体的歌曲多用于工作、生活和祭祀等场合,常常用来表达对劳动、自然和祖先的感恩和敬意。
曲调体:
曲调体是一种更为丰富和复杂的体裁形式,具有一定的旋律变化和节奏感。
曲调体的歌曲通常由多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之间有一定的衔接和转换。
曲调体的民歌在歌词内容上通常表达情感、生活体验、爱情等主题。
二重唱体:
二重唱体是一种较为特殊的体裁形式,常见于某些地区的民歌创作和演唱。
它通常由两位歌手进行演唱,分为主唱和和声。
二重唱体的歌曲要求两位歌手的声音和旋律之间协调和配合,呈现出一种和谐的声音效果。
除了上述提到的体裁形式,还有其他一些变化和衍生的形式,如小调、大调、颂歌、祈祷曲等,每个地区和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歌体裁形式。
汉族民歌在传统和现代的演唱中,通过各种形式传承和发展,展现出丰富的音乐文化。
简述汉族民歌的三种体裁形式
简述汉族民歌的三种体裁形式
汉族民歌是中国汉族人民创作并流传下来的一种传统音乐形式,其体裁形式多样。
根据不同的风格和表现形式,汉族民歌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的体裁形式:山歌、工歌和田园歌。
首先是山歌,山歌是中国汉族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流传于中国的山区地区。
山歌通常由当地的农民和牧民创作,反映了他们的生活、劳动、爱情、家庭等方方面面。
山歌的特点是朴素、质朴,旋律简单而朗朗上口,歌词表达真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山歌常常用于社会集会、婚礼、葬礼等场合,并通过口头传统的方式代代相传,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是工歌,工歌是汉族民歌的重要分支,主要反映了工人阶级的生活、工作和抗争。
工歌起源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广泛流传于工人阶级的聚集地和工业中心。
工歌的特点是饱含力量和斗争性,旋律节奏鲜明,歌词表达对困难和不平等的抗议。
工歌在劳动集会、工人运动和工会活动中常被演唱,成为工人阶级团结和斗争的象征。
最后是田园歌,田园歌是汉族民歌的另一种重要形式,主要反映了农民的生活、农田劳动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田园歌旋律悠扬、柔美,歌词描绘了宁静、美好的农村景象和农民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田园歌常常伴随着农民的田间劳作,也被用于农民集会和农村庆典等场合,成
为农民文化的重要一部分。
综上所述,汉族民歌以山歌、工歌和田园歌为主要体裁形式,每种形式都有着独特的风格、表现方式和社会意义。
无论是朴实的山歌、斗争的工歌还是宁静的田园歌,它们都反映了汉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音乐财富。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1.什么是民族音乐:包括汉族、少数民族、传统、现代、民间、专业创作音乐。
综述,中国人创作、符合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的音乐作品,被称为中国的民族音乐。
2.什么是传统音乐定义:流传一定时间,不是当代创作的音乐,指清代以前的分类:宫廷、文人{琴乐(琴曲、琴歌)、词调音乐}、宗教(佛乐、道乐)、民间音乐(民歌、乐舞、说唱、戏曲、器乐)3.民间音乐类别(1)民歌分类题材:劳动类、生活类、爱情类、传说故事类民族地区: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青海民歌、新疆民歌等(2)汉族民歌体裁:号子、山歌、小调(3)少数民族社会功能:狩猎歌、宴席歌、牧歌、赞歌、思乡、宗教、儿歌、礼俗等节奏节拍:长调、短调(4)说唱曲种艺术风格:评话、鼓曲、快板、相声(5)戏曲音乐四大声腔:昆腔腔系、高腔腔系、梆子腔系、皮黄腔系(6)民间器乐独奏音乐:吹管乐、拉弦乐、弹拨乐合奏音乐:弦索乐、丝竹乐、吹打乐、鼓吹乐、清锣乐4.民间音乐特点创作上:口头性和集体性,经过无数人加工改编,我国人民不断积累、沉淀、筛选而成,是我国人民思想感情的体验和艺术表达手法的结晶。
乡土性(地方性或地域性)、即兴性、地域性变异(因地域改变而做出调整)、人民性、多功能性5.民歌定义: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以口头流传方式,生存与民间与专业不同在于,创作手法,曲谱不固定生活中的作用:教育与传承、人生礼仪、祭祀与驱邪、交际6 .汉族民歌色彩分区接近汉语方言分区划分7. 劳动号子定义:产生并应用在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
一开始为了释放身体压力,后来美化发展为歌曲形式,直接关联劳动安全和效率。
特点:直接、朴素的表现方式和坚毅、粗犷的音乐性格歌唱方式:一领众和如:船夫调8 .山歌分为: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信天游——陕西北部(兰花花)山曲——山西西北部和陕西北部榆林(哥哥背我走西口)花儿——又叫少年(上去高山望平川)江浙山歌——(江菱牵到藕丝根)客家山歌——西南山歌——(弥渡山歌)9.少数民族音乐民歌代表蒙古族的长调:曲调悠长,节奏自由,篇幅较长短调:曲调紧凑,节奏整齐,篇幅较短宴席曲——西北地区回族、土族(脑门达来、鄂尔多斯)10.汉族民间歌舞秧歌——北方汉族地区花灯、采茶——南方花鼓——安徽、江苏、浙江11.少数民族民间舞维吾尔族:赛乃姆、十二木卡姆(世界非遗)世界非遗包括:昆曲、古琴、福建南音等藏族:谐(集体自娱)和卓(集体表演)朝鲜族:长鼓舞傣族:孔雀舞、象脚鼓舞彝族:阿细跳月高山族:杵(chu)乐12. 说唱音乐定义:又叫曲艺,用来讲唱历史,综合艺术形式,有叙述功能汉族说唱音乐类型:鼓词类——俗称大鼓,北方分为乐亭大鼓、京韵大鼓、梅花大鼓等特点:自击鼓板,伴奏乐器三弦、四胡、琵琶《三国志》《杨家将》弹词类——江苏、浙江地区,分为苏州弹词、扬州弹词琵琶、三弦伴奏道情类——唐代道士传教13.说唱音乐唱腔结构方式单曲体、曲牌体、板腔变化体(用节奏来表现故事角色)、曲牌板腔混合体14.民间笛曲南方曲笛:长、管身粗、音区低、音色柔和北方梆笛:短、管身细、音区高、音色明亮*梆笛比曲笛高4度北方梆笛《五梆子》《喜相逢》南方曲笛《鹧鸪飞》(原为湖南民间音乐)15.民间筝曲山东、河南、潮州、客家、浙江、陕西流派山东——《汉宫秋月》《凤翔曲》河南——《天下大同》《打雁》浙江——民歌小曲《将军令》客家——《出水莲》潮州——《寒鸦戏水》16.琵琶曲《十面埋伏》《夕阳箫鼓》(后改“春江花月夜”)《大浪淘沙》(阿炳)17.二胡曲阿炳(华彦钧)《二泉映月》《寒春风曲》《听松》18.丝竹乐定义:由丝弦乐器和竹管乐器演奏的音乐形式,主要在南方种类: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福建南音、潮州弦诗、白沙细乐(云南)特点:乐队小巧、风格轻松、细腻优雅19.民间器乐发展,与民间声乐艺术演化发展有紧密关系。
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及特点完整版
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及特点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第二节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及特点一、中国民歌的分类民歌的分类一直是民歌研究工作中的重点课题,不同的分类方法表明了不同的研究角度。
除了音乐学外,文学、历史、民俗学等其他人文学科也要对民歌进行分类研究。
由于目的和方法不同,以及研究阶段的不同,民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常见的有:按体裁形式分类大致可分为:号子(包括搬运号子、船工号子、作坊号子等)、山歌(包括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等)、小调(包括谣曲、时调、风俗仪式歌曲、舞歌等)3大类。
在有些学者的论着中将民歌细分为号子、山歌、牧歌、田秧歌、船歌、童谣、小调、风俗仪式歌等。
体裁分类法,有助于认识和研究民歌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民歌的社会功用、以及音乐表现方法、特点等问题。
按民族和区域的风格色彩分类中国有56个民族,由于各民族历史传统、语言特点、生活风俗等的差异,致使各民族民歌的风格色彩相距甚远。
一些人数较多、居住地域较广的民族,如汉、蒙古、藏、壮、维吾尔等族,还可根据其不同地区民歌的音乐特色划分为若干色彩区。
如汉族民歌大致可分为西北、华北、东北、西南、江浙、闽粤台、湘鄂、江淮8个色彩区,其中前3个地区属北方片,第4至第6属南方片,第7、第8属南北过渡地区。
也有将南方片及过渡区分为云桂黔、川湘鄂、江浙、闽粤台等4个地区。
分法不一,各有各的依据。
风格色彩分类法有助于认识和研究民歌的风格色彩、音乐与民俗的关系等问题。
按题材内容分类有助于认识、研究民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等问题。
此外,还有根据历史发展时期分类,或出于某一专题研究的需要而进行的特殊分类。
1、劳动号子民歌的一个品种,是伴随着重体力劳动而歌唱的一种常带有呼号的歌曲。
能够起着指挥劳动、协调动作、鼓舞劳动热情、解除疲劳的作用。
多种多样的生产劳动,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劳动号子,如插秧、车水、打场、打夯、打硪、装卸、挑担、摇撸、拉纤、捕鱼、伐木等。
教师招聘答辩题解析:《打支山歌过横排》
教师招聘答辩题解析:《打支山歌过横排》
1.简述汉族民歌的分类。
答:(1)民歌:可以分为山歌、小调、号子。
(2)山歌:声调高亢、嘹亮、节奏较自由,具有直畅而自由抒发感情特点的民歌;
(3)小调:表达的途径比较曲折,常常寓意于叙说故事,或寄情于山水风物,或借助于传说古人,婉转地表现出内心的意思来;表现方法比较细腻,较善于表现矛盾复杂的心情,含蓄内在的隐衷曲折多层的事物发展过程;形式比较规整化;
(4)号子:是人们在体力劳动过程中编唱并直接为之服务的民歌,它的音乐坚实有力,粗犷豪迈,和劳动者关系十分密切,号子对劳动有着实用性和表现性两种功用。
2.为什么音乐教育把培养兴趣作为重要理念?
答:(1)就教育现状而言,音乐教育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的外力推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就成了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甚至是唯一动力,学生没有音乐学习兴趣,音乐课程就有可能成为虚设。
(2)就音乐教学而言,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学,其基础性主要是音乐学习兴趣,或者说音乐兴趣是基础中的基础,因为没有兴趣作基础,包括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内的音乐教学的基本任务就难以完成。
(3)学校教育只是人生的一个学习阶段,已经步入终身学习时代
1
的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学习内容更为重要。
变“学会音乐”为“会学音乐”,更需要把学习兴趣归还给学习者。
因此,培养学生兴趣,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便成为音乐学习中的首要问题。
2。
汉族民歌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汉族民歌的分类和基本特征汉族民歌的分类: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
一、劳动号子: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船渔号子。
二、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一般山歌[信天游、花儿、山曲、爬山调、神歌]三、小调:1.由明清俗曲演变而来的小调(孟姜女调、鲜花调、绣荷包调、剪靛花调)2. 地方性小调。
3. 歌舞性小调(花鼓调、灯调、花灯调、采茶调、秧歌调、跑旱船)汉族民歌的基本特征:一、劳动号子的特征1.音乐性格.表现方法:坚实有力、粗扩豪迈的.自然朴实的。
2.歌词:实词,领唱者。
虚词,帮腔。
3.节奏:固定的,周期反复。
4.歌唱形式:以一领众和为主,也有独唱、对唱、齐唱。
5.曲式结构:短小简朴,重复性。
二、山歌的特征山歌歌词:反映了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即兴创作,歌词以七字句为主,较多使用衬词,山歌中最多使用语气衬词,语气衬词与自由延长音或拖腔的结合,形成山歌独有的特征。
山歌音乐:奔放、嘹亮。
广泛使用自由延长音与拖腔。
自由延长音与曲首、曲尾的呼唤性衬词结合形成前腔或后腔,为山歌所独有的特征。
歌唱形式:独唱居多,另有对唱,数人接唱、齐唱、一领众和等。
曲式结构:大部分短小单纯、多样化。
密集性与抒情性相结合。
南方的山歌中四乐句单乐段较多。
三、小调的特点1,结构较为严谨、即兴性少。
转向定型化,艺术上较成熟。
2,旋律性强、曲调流畅而优美。
有着曲折、多样的旋法。
3,节奏、节拍多规整、均衡。
南方小调节奏较平稳、北方小调常见切分和弱起节奏。
歌词比较固定,4,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一领众和等。
常有乐器伴奏。
5,常见的曲式结构是对应式和起承转合式。
中西音史复习资料
中西音史复习资料一、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和艺术特征1、体裁分类:根据汉族民歌的音乐形态、节奏特点、社会生活条件以及音乐表现方法等因素,汉族民歌的体裁可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
2、艺术特征:(1)劳动号子:①、直接、简朴的表现方法和坚定、有力、粗犷、豪迈的音乐性格。
②、节奏的律动性:是指号子音乐中经常出现的、较为固定的周期反复的节奏型。
即指节奏具有有规则的、有节律地运动的特征。
a、长律型:例如《下滩号子》、《采石号子》、《打重硪号子》等。
b、平律型:例如搬运号子《哈腰挂》(黑龙江)、《打硪歌》(湖南常德)、《舂米号子》(安徽繁昌)等。
c、短律型:如挑担号子《走绛州》、《姜太公独坐钓鱼台》、《川江船夫号子》中的《上滩号子》等。
③、音乐材料的重复性。
④、歌词创作的即兴性。
⑤、无伴奏的“一领众和”和多种歌唱形式。
a、交替呼应式。
b、重迭式。
c、综合式。
⑥、曲式结构的简朴性。
a、简单。
b、乐段独立性不强。
(2)山歌:①、坦率、直露的表现方法和自由、奔放的音乐性格。
山歌的音乐表现是以坦率、直露、真切的表现方法,去展露出歌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②、节奏、节拍的自由、悠长。
山歌一般无规整节拍,节奏悠长、自由,体现了节奏上的“非均分律动”特征。
③、曲调的高亢:山歌一般具有跳进多、旋律起伏大、音域宽广、音区较高的特点。
④、曲式结构:山歌的曲体结构大多短小单纯,形式多样,在山歌中,最常见的曲式结构是二句体和四句体乐段。
⑤、乐句变化形式:自由延长音、夹垛、前后加腔。
(3)小调:①、叙事与抒情相交融的表现方法和曲折、细腻的音乐性格。
②、节奏、节拍的规整性。
③、旋法的曲折、多样性:旋律的进行多呈曲折形态,级进多于跳进,环绕进行多于直线进行。
④、曲式结构:小调中最常见的曲式结构是对应式和起承转合式两类,以及这两种类型的变化发展形态。
二、山歌的代表性歌种有哪些?(或:试论蒙古族长调、短调、呼麦的演唱特点)我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山歌,有自己习用的民间称谓,即所谓的“歌种”。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总结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总结1.汉族民族音乐通常划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五种类型。
2.民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跟生活,《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
民歌的艺术特点歌词通俗而富有诗意,曲调短小,用材经济集中结构精炼,旋律清新,易于上口,易于记忆,通常是两句或四句一个乐段,表现手法简洁朴素,音乐形象真切生动,音级的运动流畅而自然,具有口头性、即兴性、集体性、传承性和变异性。
3.一般将汉族民歌划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基本体裁。
号子具有两种功能,实用性功能和表现性功能。
劳动号子的特征:1.劳动号子的歌词多数跟劳动有关。
2.节奏直接受劳动节奏的制约,具有节奏鲜明,富有律动性的特征3.号子的曲调也工种而异,负荷重的号子,音乐较简朴单纯,固定少变,常重复使用同一音乐材料;负荷较轻的号子,曲调性较强且有一定的变化。
4.号子的歌唱形式视劳动者的多少和劳动是否具有协作性,分为独唱、对唱、齐唱,一领众合等。
而以一领众合最多,最富有特色。
5.号子的曲式结构一般较短小,句式较规整,平叙性结构和对应性结构较多。
4.花儿,在当地又称少年。
花儿唱法多样,有尖音与苍音之别。
以呼应型的两句体为多。
花儿的唱词分为两种形式:头尾齐和斩断腰。
6.根据唱法的不同,有的地区分别把山歌分为:高腔、平腔、矮腔三种不同类型。
7.根据小调的历史渊源,演唱场合及音乐性格等将小调分为三类:1.由明清俗曲演变而来的小调、2.地方性小调、3.歌舞性小调。
小调的特征;1.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和曲折细腻的音乐风格。
2.小调由职业艺人演唱,加工提炼的成分较多,词曲即兴性较少,较定型化,艺术上较为成熟与完善。
3.小调多数属于分节歌形式,一曲多段词,常采用四季、五更、十二时等时序体。
多侧面较细致地陈述内容。
4.小调的节奏节拍规整,节奏形式丰富多变。
南方小调的形式较平稳,北方小调常见切分和弱起节奏,显得活跃、跳荡。
5.小调的歌唱形式以独唱为多,城市小调多有四弦乐器伴奏,旋律曲折多样。
《汉族民歌》课件
汉族民歌的分类与流派
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汉族民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按照 地域可以分为华北、华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等地区 的民歌;按照题材可以分为劳动歌、时政歌、情歌等。
流派
汉族民歌有许多流派,如江苏的吴歌、安徽的黄梅调、四川 的川江号子等,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02
汉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总结词
这首歌曲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成为了中国民歌的经典之作。
详细描述
这首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描绘了茉莉花的美丽和芬芳,以及人们对它的深深喜爱。歌曲的旋律婉 转悠扬,歌词情感真挚,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小河淌水》
总结词
这是一首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歌曲,以 其舒缓的旋律和柔美的歌词,打动了无 数人的心。
详细描述
这首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细腻的歌词,描绘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追求。歌词 中提到了绣荷包这一传统的手工艺品,通过这一细节展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 追求。同时,歌曲中也表达了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和眷恋,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
。
《放马山歌》
总结词
这是一首充满草原风情和牧歌特色的歌曲, 以其欢快的旋律和明快的节奏,展现了草原 的壮丽和牧民的欢乐。
V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详细描述
这首歌曲以舒缓的旋律和柔美的歌词,描 绘了一个浪漫而美好的画面。歌曲中的女 声清澈悠扬,男声低沉有力,两者交织在 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美感。歌词 中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让人 感受到爱情的温暖和美好。
《走西口》
总结词
这是一首充满浓郁西北风情的歌曲,以其豪 放的歌声和深情的歌词,展现了西北人民的 豪放和热情。
音乐专业知识汉族民歌分类
音乐专业知识:汉族民歌分类汉族民歌分类:从音乐的外部形态,特别是节奏将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类。
〔一〕号子1、界定:又称劳动号子,产生并应用于劳动,具有协调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先秦时期的?吕氏春秋·审应览?有关部劳动号子的最早纪录。
2、种类: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3、号子的艺术特征(1)直接简朴的表现方法和坚毅粗狂的音乐性格(2)节奏的律动性(长律、短律、平律)(3)音乐材料的重复性(4)领和相结合的歌唱方式(一领众和、交替照应式、重叠式、综合式)(5)曲式结构的简朴性(简单、乐段独立性不强)〔二〕山歌1、界定:多在户外演唱,琼、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是劳动人民自由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2、种类: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1)一般山歌(信天游、山曲、花儿、江浙山歌、四川山歌、云南山歌、湖南山歌)①信天游:也叫顺天游,主要流行于陕西北部和与之接壤的宁夏及甘肃的东部、山西西部,以及内蒙古西南地区,他的音乐由上下句乐段构成,唱词比较对称,多以七字句见多,根本上使用真假声,歌词上句常用“比兴〞手法,下句那么是具体的抒情叙事,传代表作品?蓝花花??脚夫调?②山曲:山曲主要流行于山西西部的河曲、保德、偏关、五寨、宁武一带,以及山西北部的府谷和神木,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唱词为其七字句,节拍以两拍为主,也有少数的3\4 3\8,常使用徵调式,歌唱是真假声结合,山曲也称酸曲,其产生与走西口的历史背景紧密相关,主要代表作品?暸不见妹妹山挡住了??三天的路程两天到?③花儿:也叫少年,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一代,在当地有特定的青年男女交往与定情的意义,因此又被称为野曲,其唱词特点有头尾齐式和两担水式,花儿以令相称,每个令有一百个曲调,共有上百种,花儿的音域宽,旋律起伏大,使用真假声相结合的歌唱方式。
其代表作品?上去高山望平川?④江浙山歌:是对流行与江浙一带山歌的统称。
音乐形式自由,多为四句体,旋法以级近为主,音域比北方山歌窄些,音乐委婉秀丽,常见的有徵调、商调和羽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常见的曲式结构是对应式和起承转合式。
以上就是福建教师招考为您整理推荐的汉族民歌分类归纳梳理,希望给同学们带来帮助。
小学音乐基本乐理
名师答疑:
徐老师任老师陈老师詹老师郭老师
小学是学生的音乐启蒙阶段,很多孩子都在这个阶段表现出惊人的天赋。本文根据福建教师招考中小学音乐考试大纲的要求,梳理了基本乐理,方便大家更加顺利地开展学习。
小学音乐教案
一、基础知识
1.人声可分为童声、男声、女声三大类,男声可分为(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 )三大类,女声可分为( 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三大类。
2.民歌大致可分为: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刚劲有力的叫( 劳动号子),大多在山野劳动是歌唱,旋律爽朗朴素,节奏自由舒展的叫(山歌 ),旋律流畅抒情,节奏整齐的叫( 小调)。
2.认识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顿音记号、连线、升级号、强弱记号。
3.掌握二、三、四拍子的指挥简单手势。
4.初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并能简述音乐含义。
5.了解简单的音乐创编知识,间奏、乐器等。
五年级:
1.熟练掌握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六拍子拍号)。
2.唱准装饰音和带记号的音。
3.欣赏的音乐能够有一定自己的见解。
3.(民族乐器)弦乐组 管乐组 弹拨乐组 打击乐组 (西洋乐器)键盘乐器 打击乐器 铜管乐器 木管乐器 弦乐器
4.聂耳歌曲:《码头工人歌》、《毕业歌》、《大路歌》、《新女性》、《义勇军进行曲》乐曲:《金蛇狂舞》、《翠湖春晓》、《山国情侣》
5.中国的人民音乐家——聂耳
歌曲之王—— 舒伯特
乐圣——贝多芬
(4)曲式结构:大部分短小单纯、多样化。密集性与抒情性相结合。南方的山歌中四乐句单乐段较多。
3.小调
(1)结构较为严谨、即兴性少。转向定型化,艺术上较成熟。
(2)旋律性强、曲调流畅而优美。有着曲折、多样的旋法。
(3)节奏、节拍多规整、均衡。南方小调节奏较平稳、北方小调常见切分和弱起节奏。歌词比较固定。
12.演唱:能用轻声高位、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清晰、整齐、细腻)
13.打击乐器:
(1)长音乐器:三角铁、碰钟、锣、镲。
(2)短音乐器:双响筒、串铃、铃鼓、木鱼、锣鼓、响板。
二年级:
1.要学会手势音阶,唱准,能够听唱歌曲,认识简单音符。
2.认识弱起小节。
3.认识附点
4.认识反复记号,知道其作用。
5.认识字母谱,用唱名唱出旋律。
3.风格色彩分类法
有助于认识和研究民歌的风格色彩、音乐与民俗的关系等问题。按题材内容分类有助于认识、研究民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等问题。此外,还有根据历史发展时期分类,或出于某一专题研究的需要而进行的特殊分类。
二、常见题材类型
汉族民歌划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
1.劳动号子又分为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船渔号子。
6.认识重音记号, 顿音记号。
7.十六分音符。
8.前十六、后十六、四十六 。
三年级:
1.会识谱唱歌。
2.掌握个别音符时值。
3.认识升降记号,掌握其作用。
4.巩固弱起小节的唱法。
5.复习附点的知识,将附点音符唱准。
6.认识五线谱中的八分休止符。
四年级:
1.要进入二声部训练,能够识唱整首歌曲乐谱,能够听出敲击的节奏,并记录。可自己创编节奏。
2.山歌
(1)山歌歌词:反映了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即兴创作,歌词以七字句为主,较多使用衬词,山歌中最多使用语气衬词,语气衬词与自由延长音或拖腔的结合,形成山歌独有的特征。
(2)山歌音乐:奔放、嘹亮。广泛使用自由延长音与拖腔。自由延长音与曲首、曲尾的呼唤性衬词结合形成前腔或后腔,为山歌所独有的特征。
(3)歌唱形式:独唱居多,另有对唱,数人接唱、齐唱、一领众和等。
1.按体裁形式分类
大致可分为:号子(包括搬运号子、船工号子、作坊号子等)、山歌(包括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等)、小调(包括谣曲、时调、风俗仪式歌曲、舞歌等)3大类。在有些学者的论著中将民歌细分为号子、山歌、牧歌、田秧歌、船歌、童谣、小调、风俗仪式歌等。体裁分类法,有助于认识和研究民歌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民歌的社会功用、以及音乐表现方法、特点等问题。
(2)唱词带有很强的即兴性,其内容广泛,有叙事的,有抒情的,有诙谐的,有爱情的,也有的索性就是唱现场的情景。
(3)工种性强,拉纤的、撑船的、撒网的、起锚的、搬运的、挑担的、装卸的、打夯的、伐木的、采石的、插秧的、舂米的、打麦的、车水的,各不相同。打夯时唱的号子,要求节奏规整有力;挑担时唱的号子,要求节奏短促轻捷;在风平浪静的情况下唱的划船号子,节奏悠长舒展,旋律逶迤起伏。
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
音乐神童—— 莫扎特
俄罗斯之魂——柴科夫斯基
钢琴诗人——肖邦
二、阶段培养
一年级:
1.要掌握好歌曲节奏,认识五线谱或简谱音阶,要学会说唱音高,纠正走调。
2.节奏:能读出四分、和八分节奏的不同。
3.节拍:能感觉出两拍子和三拍子,四拍子的不同。
4.音:能听辩出音的长短、高低。
5.连音线、增时线、减时线、三连音。
4.唱好二声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六年级:
1.能够很快识谱唱歌,并且可以进入三声部练习,可以很准确的演唱本学期要求掌握的戏曲片段。
2.欣赏曲目可以更加广泛,培养学生深层次欣赏能力。
3.掌握二、三、四拍子的指挥简单手势。
4.节奏摸进主要训练节奏与节拍的同时进行。
5.认识了解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
以上就是福建教师招考为您整理推荐的基本乐理归纳梳理,希望给同学们带来帮助。
2.按民族和区域的风格色彩分类
中国有56个民族,由于各民族历史传统、语言特点、生活风俗等的差异,致使各民族民歌的风格色彩相距甚远。一些人数较多、居住地域较广的民族,如汉、蒙古、藏、壮、维吾尔等族,还可根据其不同地区民歌的音乐特色划分为若干色彩区。如汉族民歌大致可分为西北、华北、东北、西南、江浙、闽粤台、湘鄂、江淮8个色彩区,其中前3个地区属北方片,第4至第6属南方片,第7、第8属南北过渡地区。也有将南方片及过渡区分为云桂黔、川湘鄂、江浙、闽粤台等4个地区。分法不一,各有各的依据。
6.反复记号、C大调音阶:12345671。
7.音符:5----,5--,5-,5,八分音符。
8.休止符:0----,0---,0-,0,八分休止符。
9.情绪:欢快的,优美的,活泼的,悲伤地,天真的。
10.速度:快,慢,稍快,
11.力度:f—强,mf—中强,ff—很强。P—弱,pp—中弱,PPP—很弱。
音乐:汉族民歌分类
中学阶段应该注重对孩子们的乐理知识教学,本文根据福建教师招考中考试大纲对小学音乐的要求,梳理了汉族民歌分类,方便大家更加顺利地开展学习。
一、中国民歌的分类
民歌的分类一直是民歌研究工作中的重点课题,不同的分类方法表明了不同的研究角度。除了音乐学外,文学、历史、民俗学等其他人文学科也要对民歌进行分类研究。由于目的和方法不同,以及研究阶段的不同,民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常见的有:
2.山歌分为放牧山歌、田秧山歌、一般山歌[信天游、花儿、山曲、爬山调、 神歌。
3.小调分为由明清俗曲演变而来的小调(孟姜女调、鲜花调、绣荷包调、剪靛 花调)、地方性小调、歌舞性小调(花鼓调、灯调、花灯调、采茶调、秧歌调、跑旱一般都是坚毅质朴、粗犷豪迈,节奏富有律动性,音乐材料常重复使用。劳动强度大的活,号子唱得简单些,劳动强度小,音乐上就会花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