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冠中-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设计科学可转化为对
“目标系统的确定”与 “重组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样两个侧面,
可进一步化约为:“目的——手段”。
14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15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16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物的“适应性存在”——“目标系统”。
目标是抽象的, 而“目标系统”是抽象目标的具体化。
也就是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特定的文化、 社会、人群为了达到“目标”所做出的适应性选 择。
17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目标系统”: 既包含了“外部因素”的限定, 也包含了“内部因素”的选择, 而这些因素又是相互联系的,是个关联性系统; 是“设计定位”的具体化。
“目标系统”包括对外部因素的“适应”与选择内部因素的“合 理”。
这样的“目标系统”才是具体的某一件人工物存在的根据,同 样,设计师的创造也应该是先定位清楚具体的“目标系统”,才能 做到有的放矢。
2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3.1 设计的复杂性—— “内部因素” 与“外部因素”
“什么是好设计”?, 评价设计好坏的终极标准到底有没有? 如果有,是什么?
3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谁”来评价? 他的价值观? “存在决定意识”——他的“意识”形成的 原因?即他所在的时代、社会环境、生活境遇、 人际关系等等。 “功能主义”的价值观? “社会学”角度呢? ······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柳冠中 2010·11·13
1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3.1 设计的复杂性——“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 (1)设计的复杂性
(2)设计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 (3)设计复杂性的根源: 3.2 关于“人”的知识 (1)“经济的人”——理性与私利 (2)“文化的人”——语言与符号 (3)“社会的人”——群体中的个体 (4)生理与心理——人的身与心 (5)“以人为本”的设计成为主流思想 (6)设计需要综合“人”的全部知识 3.3 关于“物”的知识 (1)复杂的“物体系” (2)什么因素催生了“物” (3)“物”的生命历程 (4)物生物灭 (5)物的信息 3.4 小结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 通过内部环境的组织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关系”——与设计相关的各个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内部环境代表了可能性,是一些可变通的方法或方法组合; 外部环境代表了限定性,是一组变化的参数。
一个设计问题可以表述为“通过内部环境的组织 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我们可以进一步将设计问题约简为“外部因素” (人、时、地、语境)与“内部因素”(技术、材料、 工艺、造型)等共同作用下的一个“关联性”系统—— “事”(目标系统)。
目的
手表、座钟、挂钟都是为计时的, 自行车、汽车、火车都是为移动的, 茶杯、纸杯、饮料瓶都是为盛水的, 板凳、马扎、沙发都是为休息的。 等等。 在这个层面上,可以说同类人工“物”都有着“共同的抽象目 的” 但同类的人工“物”又有着很“不同的具体目的” 。
7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8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9
18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目标系统”的建立过程是对实现目标的“外部因素”限制的研 究过程,也是从外部因素角度观察、分析、归纳实现目标条件的认 知、描述过程。
这样,“形而上”的、抽象的目标被具体化了、鲜 活了、人文化了,即有了“主语”、“谓语”、“定 语”、“状语”和“宾语”。
成为设计师可理解、可领悟、可联想、可形象化的 “设计定位”——“概念设计”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4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1)设计的复杂性:
“马扎Biblioteka Baidu与沙发都是“座”,可是“马扎”很显然没有沙发 舒服,
如果用“舒服”作为评价标准的话,“马扎”就是个坏设计。 可是如果用“便携”作为标准呢?其实马扎是个伟大的发明。
■ “舒服”——是针对特定环境的人群“需要”。
据说日本天皇会见客人的座位,椅面是朝下 倾斜一定的角度的,这样,客人坐在上面个个 都扶膝低头必恭必敬,如果坐在沙发上,很显 然姿态一定不太恭敬。
11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设计创造的是一种“关系”
只有明确了“需求——事”的相关“限定”因素,“物”才可 能找到合理化的依据,找到评价的基点。
从抽象的“坐”—— 到限定下的“坐”—— 再到物化的“座”。
设计与其说是创造“物”,还不如说是创造 了一种“关系”。沙发就是一种具体语境下的人 与座的关系。
12
同时,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促使设计由内部出 发,向外寻找人们的需求或使用环境。比如激光技术、电磁技术出 现多年后才找到了应用领域。至今还有许多IT或通讯类的技术型公 司还是按“先技术,后市场”的做法研发,“设计”不过是为“技 术”进行“包装”而已。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同样的“事物”赋予了不同的 意义,诉求着不同的目的:
沙发是“坐”在了“舒适”上; 马扎是“坐”在了“便携”上; 密斯椅“坐”在了“象征”上(目标也许是身份象征、回忆、 怀旧、情感寄托等); 等等。 “衣食住行用”不仅仅是个生理需求的满足过程,还可能是心 理的满足过程。 今天我们的生活正在复杂化的进程上高歌猛进。生活的图景正 从黑白世界转向多级灰的世界。人们的需求开始“差异化”、“个 性化”。
10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2)设计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
■设计复杂性的社会背景:
多元的社会,看起来目标相同的物也变的多元了、模糊了、 复杂了。这就是。为了弄清楚我们设计的目标到底是什么,设计师 需要去深入的探求:
是什么人? 在什么样的情境下? 为什么需要? 有什么样的原因? 也就是把抽象的目的具体到某一个特定的语境下,这些相关 的限定因素,我们叫做设计的“外部因素”。
并以此作为“评价体系”去选择、组织、整合内部因素(原理、 材料、工艺技术、结构和形态乃至造型细部);
“创意”也就因势利导、油然而生了。
19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外因与内因的互动
在历史的长河里,“外因的变化”驱动着 设计师、工匠去组织、安排内因,创造出新的人 工物、服务、空间、信息或这些东西组成的一个 个系统。
5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意义”——是针对特定时代环境人群的
“坐”到“密斯椅”上,就会发现它并 不舒适,舒适性并不重要,而“座”本 身的象征性更重要。 坐在“密斯椅”上, 其实更多的是一种象征, 人们坐在了“现代设计” 上,
就象今天家里摆放明代官帽椅一样。
6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 “物”其实是实现人的“目的”的——抽象目的与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