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沈明臣《四明山游记》的艺术特色
西游记
心性修持大道生 断魔归本合元神 九幽十类尽除名 名注齐天意未宁 反天宫诸神捉怪 小圣施威降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 如来佛祖有三藏真经:《法》一藏,谈天; 《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 要寻一个东土僧人来西天取经,传回东土。 观音到东土访僧,魏征斩龙,唐太宗游地 府,唐僧出世。这部分交待了取经的缘起, 主要是起情节上的过渡作用。
)
安西 东千佛洞
“安 取西 经东 图千 ”佛 洞 号 窟 2
•
安西 榆林石窟
榆林窟第3窟:玄奘、行者取得真 经后拜别观音、普贤菩萨的东归图
张 掖 大 佛 寺 取 经 壁 画
二、《西游记》的作者
(一)作者之谜
明刊本、世德堂本只署“华阳洞天主人校”,另有
两种删节本,一为朱鼎臣编辑《西游记释厄传》,
3 、清代刻本:汪象旭《西游证道书》,陈士斌《西游真诠》,张书
绅《西游记》,刘一明《西游原旨》。均补唐僧出身为第九回。 (二)简本:有两种。
1、《唐三藏西游释厄传》10卷,共69则,1/4百回本篇幅,朱鼎臣编
辑,万历间刻,有唐僧出身故事; 2、《四游记》中杨志和的《西游记传》,共4卷41回,篇幅与朱本相
二、《西游记》的多元化主题
道士说,这部书是一部金丹妙诀。和尚说,这部书 是禅门心法。秀才说,这部书是一部正心诚意的理 学书。 ——胡适《西游记考证》 《西游记》是一部充满幻想、情节离奇的小说,容 易作出附会的解释,清人所论,“或云劝学,或去 谈禅,或云讲道,皆阐明理法,文词甚繁”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李时人《明清小说鉴赏辞典·西游记》
(四)心学表现说 1、明代心学: 融儒教‚存心养性‛、道教‚修心炼性‛和佛 教‚明心见性‛,其主旨是‚求放心‛,‚致良 知‛,以此维护封建秩序 。
四明山志卷八
四明山志卷八甬上后学周靖订遗献黄宗羲辑侄炳男百家仝校文括四明山游记沈明臣余生四明,余五十七年矣。
尝走吴、楚、闽、粤间,凡佳山水处,率谋裹粮游,而顾于四明山未尝一陟其颠,何以称四明人哉!今年二月十日,与汪生礼约期。
是日雨,乃买舟至凤岙口,肩舆入山,逾藤岭,渡庄溪,又逾江村岭,过翠山寺。
寺废。
寺前桥,大石跨溪高,空谷中有此,自壮伟云。
宋太师张卫国孝伯家所建卫国墓,在山之东。
山麓有金鸡洞,仅仅石罅耳。
稍入数里,旷焉土田,山盘水汇,是为大雷山,汪氏世居焉,然谢遗尘隐处不在是。
雨不休,客汪生三日,日夕与生父参军仲安君对晤,讨论故实。
参军不饮酒,余病,亦谢不饮,烧烛啜茗,甚适也。
已而晴,与中表晜弟三四人及汪生,逾干岭,入魏岙,拜中表伯父墓。
岙中清溪窈窕,白石瑶草满涧,声潺潺出竹树间,与松涛相答响,余乐而留之移日。
汪生曰:“溪上山田,皆礼约家物,当跨溪结楼数楹,割田十亩,供先生隐具,先生愿赐可之。
”余曰:“诺,吾将托是老矣。
”汪生乃姓是溪为沈溪云。
午炊而还,参军乃治具挈铜铛游叶公庙,云:“此铛出贵竹,与吾俱二十年。
客无当者,阁不试。
乃今试,幸为我赋之。
”余曰:“诺。
”是日望,归途月色如昼,少憩东山之石,水木清华,湛然相照。
明日,与参军别,于是汪生乃买两篮舆,舆人四人,从者各一人,结束问途。
舆人曰:“先往仗锡寺,乃可寻四窗。
”仗锡去此尚八十里而遥,仍逾干岭西行。
一大溪东注,纡回不知几折,石齿齿离立,水穿罅中行,若游龙走虬。
杂以杜蘅、兰、菖蒲、射干之属。
其源盖莫测所自,淙淙作响,东西谷应。
两崖山秀丽幽峭,行二十里所,逾一高岭,山至此皆插汉,所谓大雷尖、小雷尖相联络而起。
大雷尖一曰南雷,此正谢居士隐处。
前汪氏居,盖借是名耳。
始知前大溪源出此岭之西,万峰千壑,若惊涛怒浪,拥翠而来。
岭西水西行,又与一大溪会。
大溪源盖出西北斤岭,至小皎南流,曲折而至它山,入郡城矣。
溪中有行舟。
岭上见西北诸山皆际天,远望极西南向走者,冈脊平衍,约可三四十里,云兴霞蔚,岂《志》所谓过云者邪?过云一曰云中,居云之南者曰云南,居云之北者曰云北。
风华绝代“小品文”——张岱小品文特色与其在绍遗迹探访
地域文化|!5风华绝代“小品文”——张岱小品文特色与其在绍遗迹探访◎谢云飞谢寰摘要:今年春上,张岱因迈克儿•伍德的BBC纪录片《中国故事》走红网络,其人其著作(《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夜航船》、《琅}文集》、《三不朽图赞》等)再次被市民所追捧所熟悉。
张岱,以小品文声誉尤高,多描写江南山水风光、民风和对生活的回忆,文笔丰神绰约,富有诗意,有“晚明小品集大成”之誉。
然而,这位与徐渭齐名的才人,自去世三百多年间,一直被世人所遗忘,其故居、旧居亦一直被人们所混淆;其卒年和墓地众说不一,一直是个谜。
本文就读张岱小品文及其著作,并在绍兴寻访遗迹而作,旨在抛砖引玉。
关键词:张岱小品文绍兴遗迹探访一、张岱概况“吾越有明一代,才人称徐文长(徐渭)、张陶庵(张岱),徐以奇警胜,先生以雄浑胜”。
这是前人对张岱的评价。
张岱,以小品文声誉尤高,多描写江南山水风光、民风和对生活的回忆,文笔丰神绰约,富有诗意,有“晚明小品集大成”之誉。
今年春上,张岱又因迈克儿•伍德的BBC纪录片《中国故事》走红网络,其人其著作(《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夜航船》、《琅姫文集》、《三不朽图赞》等)再次被市民所追捧所熟悉。
笔者也曾因写过一篇:《“越州十景”你知道吗?》“旧闻”而被网络热转,写这“越州十景”的人就是明代散文家张岱。
他把“越州十景”和“西湖十景”相提并论,可见,张岱对越州的喜爱,亦可谓“一往情深”。
2001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张岱%1597-?),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山阴%今绍兴)人。
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散文家,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花似锦,好山水,晓音乐,戏曲。
然他自誉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时文不成,学仙学佛,学种地,皆不成。
时人呼为废物、败家子、蠢秀才、瞌睡汉,到老了,一言以总之,呼之曰:死老鬼!张岱的后半生处在朝代更迭、社会急剧动荡的生活环境中,他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景,意趣深远,在晚明散文中有着较高的地位。
摩崖石刻历史与艺术价值探析——以宁波地区摩崖石刻为例
80一、摩崖石刻概述什么是摩崖?马衡在《凡将斋金石丛稿》中说:“摩崖者,刻于崖壁者也,故曰天然之石。
”冯云鹏在《金石索》中也明确指出:“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
”叶昌炽在《语石》中说:“今人见题名,或称之为摩崖,不知摩崖不皆题名也。
即桂林诸山,诗、赋、赞、颂姑无论,唐宋《平蛮》诸碑、韩云卿《舜庙碑》,非巍然巨制乎?……晋、豫、齐、鲁间佛经、造像,亦往往刻于崖壁……盖摩崖,犹‘碑’也,为通称,为虚位,亦为刻石之纲,其文字则条目也。
”从先贤们对摩崖石刻的论述可知,摩崖石刻可以专指石刻文字,也可以包含石刻文字和石刻造像。
笔者认为,摩崖石刻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摩崖石刻包含石刻文字和石刻造像,而狭义的摩崖石刻则单指石刻文字。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现今保存的摩崖石刻众多,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摩崖石刻主要分布在山东、陕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福建等。
如湖南石刻数量居全国前列,尤其是浯溪碑林集结了许多书法名家的作品,题刻丰富,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文学价值、书法价值。
又如三大著名石刻——泰山摩崖石刻、武夷山摩崖石刻、重庆千佛寺摩崖石刻,其中泰山摩崖石刻就有1000余处,最著名的当数《记泰山行》,武夷山摩崖石刻有700余处,遍布山中。
[1]宁波地灵人杰,文化昌盛,四明山系从西南入境,向东北而出,穿越全境。
自古以来,儒生、释道、官员游踪所至,在宁波境内的山林间为后世留下了许多摩崖石刻。
这些石刻点缀着宁波的名山,成为宁波碑刻群体重要的组成部分。
据不完全统计,宁波市内除海曙、江东、北仑区外的大市范围内各县、市、区,摩崖石刻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其中又以鄞州区数量为最多。
宁波地区现存摩崖石刻既有单独存在的,也有成群出现的,其摩崖石刻总量近百处。
而从年代上统计,据古籍记载宁波地区早在秦代就有摩崖石刻。
如《宝庆四明志》所载,明象山县“蓬莱山西麓蓑衣岩上有古篆数行”,可惜今已不存。
现存宁波地区最早的摩崖石刻当为宋代所刻,以后元代、明代、清代、民国、现代均有不同数量的遗存。
简析徐渭《四声猿》的创作特色
简析徐渭《四声猿》的创作特色《四声猿》指明代徐渭的四部杂剧,《四声猿》语出于郦道元《水经注》。
“猿鸣三声泪沾裳”,鸣四声则更属断肠之歌。
作为一组杂剧,《四声猿》包括了《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4本短戏,四部剧各自独立,合为《四声猿》。
王骥德评其“高华爽俊,浓丽奇伟,无所不有。
”其创作特色主要表现为:(1)对黑暗政权和虚伪神权的猛烈抨击和恣情戏弄。
①《狂鼓史》言辞激烈。
徐渭借《狂鼓史》一剧表达了对黑暗政治的强烈不满,他有感于历史与现实的惊人相似,在剧中把邪恶的权奸曹操扣“入地*狱”,让正直的祢衡升为天使。
在地*狱审判中,徐渭让判官权作导演,请祢衡将当年击鼓骂曹的精彩片段,在现场再表演一番。
全剧写得激情喷涌,读来畅快淋漓,当为《四声猿》之冠。
②《玉禅师》轻松俏皮。
本剧既写政权与佛权之间的勾心斗角和相互算计,又写佛徒的生理欲*望与佛门戒律的尖锐冲突。
官府对不顺于己者总要打击报复、置其于死地;高僧宣扬四大皆空,但也会走火入魔。
借一小小戏情,徐渭袒示出封建政权与神权的某些不甚体面的尴尬,他以漫画似的笔触,剥开了庄严佛国和正经官场的堂皇外衣,描摹了其欲*火烧身的尴尬局面。
(2)对女性的赞美和对人才易遭埋没的惋惜与哀叹。
①《雌木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徐渭自己可进可退的政治理想。
女扮男妆的花木兰替父从军,卫国立功,凯旋返乡后还其女儿本色,嫁与王郎,表现了作者对女性为国出力、建功立业勇气和能力的赞美。
②《女状元》部分地表达了徐渭抱负难展、徒叹奈何的苦楚、辛酸与悲哀。
剧中“裙钗伴,立地撑天,说什么男儿汉”的呼叫,终归于沉寂空无。
女扮男妆的黄崇嘏同样可以考上状元、获取官职。
然而一旦向意欲招婿的周丞相说破女儿身后,便只好弃官为人媳。
空埋没了满腹才情,表达了作者对人才埋没的惋惜。
总的来说,徐渭在明代剧坛上有着深远影响。
他的杂剧创作活泼畅快、汪洋恣肆,呈现出陈规尽扫、独备一格的气度。
第四单元第四课《新城游北山记》
第四单元第四课《新城游北山记》教案晁补之[层次结构]本文为新城北山的游记。
第一段记叙此游所见之景物。
第一层,即开头一句:“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
”总叙此地山深景幽的特点。
第二层,先紧扣“大松”着笔,记松之形状、松下之泉、松间之藤、松上之鸟;而后写登西峰所见茂密的竹林。
第三层,记叙山顶僧居的情况,写了僧人的神态、僧屋的形状、风声和铃声。
处处渲染幽深的气氛。
第二段记叙夜宿山上的情景,写山空月明、梅棕森然,继续营造幽深的氛围。
第三段叙作记以追怀此行。
从“犹恍惚若有遇”之描写可见幽深的北山给作者留下了十分难忘的印象。
[内容述评]祖国的山川多姿多态,新城北山以其幽深奇特别具一格,作者以动人的笔触对此作了形象的描绘。
阅读本文,有身临其境之感,作者把我们带到了幽美的北山,让我们领略他的生动文笔和艺术情趣。
[艺术特色]一、穷形尽态的摹写本文对北山景物的刻划极其逼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者对自然景物作细致人微的观察,并加以穷形尽态的摹写。
他摹写物形,把大松的曲、直、立、卧种种形态,毫无遗漏地作了形象的描绘;又用“曲折依崖壁为栏楯,如蜗鼠缭绕乃得出,门牖相值”,对山顶之屋数十间的结构形态,作了简明、贴切而又生动的刻划。
他摹写声音,草间的泉水堕人石井,是“锵然而鸣”;赤冠长喙的鸟儿俯而啄食,是“磔然有声”;山风是“飒然而至”,堂殿上是“铃铎皆鸣”,窗间竹“相摩戛”,是“声切切不已”。
他摹写光亮,在竹林里是“仰不见日”,夜晚宿山顶上则“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
所有这些声、光、形、态的描写都可说是惟妙惟肖,恰如其分。
二、形象生动的比喻本文描写的成功,得益于比喻手法的运用。
文中比喻用得很多,都很贴切,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松树的比喻是“曲者如盖,直者如幢,立者如人,卧者如虬”,用16字即道出松树的多姿多态,真是言简意赅。
山顶僧人,不常与世人接触,“与之语,e而顾,如麋鹿不可接”,这是极传神的比喻。
唐宋明清山水游记new
一、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一)柳宗元生平 (二)《钴鉧潭西小丘记》文本阅读 (三)《钴鉧潭西小丘记》艺术特色
(一)柳宗元生平
❖ 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 (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贞元九年(793)中进士, 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享年不到50岁。
张岱《自为墓志铭》(2)
❖ 常自评之,有七不可解。向以韦布而上拟公侯,今以世家而 下同乞丐,如此则贵贱紊矣,不可解一。产不及中人,而欲 齐驱金谷,世颇多捷径,而独株守於陵,如此则贫富舛矣, 不可解二。以书生而践戎马之场,以将军而翻文章之府,如 此则文武错矣,不可解三。上陪玉皇大帝而不谄,下陪悲田 院乞儿而不骄,如此则尊卑溷矣,不可解四。弱则唾面而肯 自干,强则单骑而能赴敌,如此则宽猛背矣,不可解五。夺 利争名,甘居人后,观场游戏,肯让人先?如此则缓急谬矣, 不可解六。博弈樗蒲,则不知胜负,啜茶尝水,是能辨渑、 淄,如此则智愚杂矣,不可解七。有此七不可解,自且不解, 安望人解?故称之以富贵人可,称之以贫贱人亦可;称之以 智慧人可,称之以愚蠢人亦可;称之以强项人可,称之以柔 弱人亦可;称之以卞急人可,称之以懒散人亦可。学书不成, 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学仙学佛,学农学圃, 俱不成。任世人呼之为败子,为废物,为顽民,为钝秀才, 为瞌睡汉,为死老魅也已矣。
(一)张岱生平与晚明文人风尚
❖ 张岱(1597—1679?1689),号陶庵、蝶庵,山阴人
❖ 出身于仕宦之家,不过家道自其父起始衰
❖ 自幼即异常聪慧, 有“今之江淹”之名,显露出非凡的文 学才华。
❖ 早年生活奢华,才艺丰赡,兴趣广泛,有着全面的艺术修 养。纨绔子弟的豪纵习气,以及晚明文人的颓放作风,在 张岱的身上兼而有之。
诗词鉴赏明清诗词的艺术流派与代表作品
诗词鉴赏明清诗词的艺术流派与代表作品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诗词创作的鼎盛时期。
在这个时期,产生了许多重要的诗词流派和代表作品,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以明清诗词的艺术流派和代表作品为主题,介绍其中的一些流派和代表作品。
明清时期的诗词在主题和艺术风格上呈现出多样性。
其中,描述山水景色的山水诗是一个重要的流派。
明代文人祝允明的《浣溪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山水诗,它通过描绘溪水的流动、山峰的起伏以及柳树的摇摆等细节,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宏伟。
清代文人郑燮的《山园小梅》则以梅花为主题,通过描绘梅花的芬芳和傲雪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
另一个重要的诗词流派是田园诗。
明代文人陈维崧的《樵夫》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它以樵夫的生活为背景,通过对大自然和劳动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纯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反思。
清代文人袁枚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则以古代丧乱和战火为背景,通过展示农民的生活和对现实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和平与安定的向往。
除了山水诗和田园诗,明清时期还出现了一些以抒情为主题的诗词流派。
明代文人纪昀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以抒发离别之情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亲友的思念和别离的伤感。
清代文人袁钟的《长恨歌》则以抒发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感慨为主题,通过描绘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转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历史的反思。
此外,明清时期还有一些以描写人物形象为主题的诗词流派。
明代文人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对江南美景的描绘为背景,通过展现舟行长江的艰险和江湖人物的风采,揭示了一种豪侠情怀和对自由的追求。
清代文人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夜月》以古代女英雄木兰为主题,通过描绘木兰的英勇和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女性坚强和勇敢的赞美。
总的来说,明清诗词的艺术流派与代表作品丰富多样,不仅从主题上呈现出多元化,而且从艺术风格上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这些流派和代表作品既体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追求和人生态度,又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文人士子的山水皈依——古代山水游记解读
文人士子的山水皈依——古代山水游记解读一、探源山水游记1.1 山水游记的悠久历史在我国文化传统中,山水皈依一直是文人墨客们深深迷恋的主题。
从古代的《山海经》到明清的《游仙山志》,历代文人都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对山水的倾慕和对自然的敬畏。
1.2 山水游记的特点和意义在山水游记中,文人士子不仅在文学艺术表达上追求高度,更是带有一种自然审美和人文情怀。
他们借由山水之间的迷人景色,寄托自己的情感、表现自己的志趣,同时也对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独特审美情趣进行了探索。
二、山水游记的文学意境2.1 山水情调的文学倾向在文人眼中,山水不仅是自然风光,更是一种情感抒发的载体。
通过对山水的描述和描绘,文人们构筑了一种独特的文学意境,将自己的情感与风景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大美山水文学。
2.2 古代山水游记的审美内涵在古代山水游记中,作者往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摹,展现出对自然的敬仰和对生活的感悟。
他们将山水之美融入到自己的情感和心灵之中,以达到对自然的顺情而无拘的境界。
三、山水游记的历史意义3.1 山水游记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影响古代山水游记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体裁,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山水游记大师郑板桥的《蓬莱八仙游仙记》、张岱的《西行纪程》等作品,成为了后世文人学习的典范。
3.2 山水游记对当代意义的启示在当代社会,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然的渴望愈发强烈。
古代山水游记对我们的启示在于,回归自然,重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成为了当下人们向往的生活方式。
四、个人观点与思考4.1 对山水游记的热爱和追求作为一名现代文人,我对古代山水游记的热爱是源自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文学艺术的追求。
在山水游记中,我感受到了文人们对自然的顺情而无拘的境界,也感受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4.2 山水游记对当代生活的启示在当代社会,我们常常忙碌于工作和生活的琐事中,很少能有机会去感受大自然的奇幻美丽。
古代山水游记对我们的启示在于,让我们放慢脚步,走进大自然,感受山水之美,感受生活的意义。
高考指南——鉴赏古代山水游记散文方略
高考指南——鉴赏古代山水游记散文方略古代山水游记,是一种以描写山川胜景和自然风物为主要题材的文章,在多情作者的笔下,诸多地方的胜景尽收眼底。
《围炉夜话》中说得好:“观朱霞,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舒卷;观山岳,悟得灵奇;观江海,悟其浩瀚,则俯仰皆文章也。
”不错,大自然是我们人类情感的源泉,是人类心灵的最好寄托载体。
由于山水游记内容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使得山水游记文本成为近几年高考文言文青睐的对象之一,这也就改变了以往单一的选择人物传记文本的局面。
如2012年福建卷《游龙鸣山记》,2013年山东卷《看松庵记》,2013年福建卷《龙洞山记》等。
那么,古代山水游记是如何来摹景状物的呢?一、以游踪为线索,抓住景物特征游记,既游且记,自然需要线索特别是行踪的贯穿,这是游记最为鲜明的特点。
因此,在整体感知文本的时候,就要抓住作者的行踪。
下面是2012年福建卷《游龙鸣山记》选段,这一段以游踪为序,写出了龙鸣山的秀奇景色,让人心驰神往。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
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
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
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
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
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
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
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夹路北转。
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
僧舍雄丽,榜曰“禅寂”。
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
修篁干霄,森列门内。
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
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
其北有“甘露室”。
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
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
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抓住景物特征,要忠实于原文,理解不可偏颇。
例如第4题B项:“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
四明七观其五历史古迹第十三段赏析【南宋】王应麟七体赋骈体文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王应麟(1223—1296),南宋官员、经史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 厚斋。庆元府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
• 宋理宗淳祐元年进士,宝祐四年复中博学宏词科。历官太常寺主簿、通判台州, 召为秘节监、权中书舍人,知徽州、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等职。其为人正直敢言, 屡次冒犯权臣丁大全、贾似道而遭罢斥,后辞官回乡,专意著述二十年。
THANK YOU!
• 王应麟与胡三省、黄震并称“宋元之际浙东学派三大家”。其为学宗朱熹,涉 猎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长于考证。一生著述颇富,计有二十 余种、六百多卷。所撰《玉海》二百卷,囊括当时科举考试所需的各类知识; 考据性笔记《困学纪闻》以考证为特色,居“宋代三大笔记”之首;蒙学著作 《三字经》风行700多年,流传海外众多国家,是一部优秀的儿童道德教育教 材。
四明山志卷一
四明山志卷一甬上后学李暾订遗献黄宗羲辑侄炳男百家仝校名胜余姚南有山二百八十峰,西连上虞,东合慈溪,南接天台,北包翠竭,中峰最高,上有四穴,若开户牖以通日月之光,故号四明。
司马紫微曰:“第九四明山洞,名曰丹山赤水洞天,真人刁道林治之。
”其初总名天台山,故孔灵符《会稽记》曰:“天台山旧居五县之余地,五县者,余姚、鄞、剡、台、宁也。
”梅福《记》曰:“四明山周围八百余里。
”后割天台,而别为四明,则天台与余姚悬隔,四明之周围亦止一百八十里矣。
一名鬼藏山,李思聪《洞渊集》曰:“秦时驱山塞海,鬼神劳役,奔入四明不出,因名鬼藏山。
”一名勾(句)余山,《山海经》曰:“勾(句)余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郭璞注:“今在会稽余姚县南,勾(句)章县北,二县因此为名。
”《晋地理志》曰:“余姚有勾(句)余山在南。
”至《唐书·地理志》,则易以四明山。
今二县相界别无勾(句)余。
晋唐之《志》二名亦不并列,固知为一山矣。
王应麟《七观》曰:“东有山曰勾(句)余,实维四明是也。
”但今山于余姚、勾(句)章皆在南,而郭云勾(句)章北者,指当时故城而言也。
元危素铭曰:“越山之峰,石穴玲珑,天欲雨,浮云蒙。
真人上升遗木履,潺湲古洞闻流水,白鹤徘徊,旌盖戾止。
玉童采得青棂子,子能食之可不死。
史素作铭,式告千祀。
”仗锡山有方石高十丈,阔一丈,危举道旁,磨崖刻“四明山心”四大字,乃汉隶也,谓之屏风岩,或讹其声为“骞凤”。
北去一里为仗锡寺。
寺内有井,昔之龙池也。
稍东为西岭,石桥跨涧上,巨石数仞出其上,刻曰“过云”。
唐谢遗尘言,山中有云不绝者二十里,民家云之南北,每相从,谓之“过云”。
盖自仗锡至雪窦,数十里皆谓之过云,不止二十里也。
自仗踢而北谓之云北,自雪窦而南谓之云南。
西岭乃南之始,北之终,故镌于此。
巨石塞涧,高数仞,瀑分六道而下,愚斋戴洵名之曰“六龙泉”。
巨石三级,级高数十尺,刻曰“三峡”。
又有巨石数仞,一隙可通往来,上有题刻,大字曰“再来石”,小字则《心经》也。
明清时期的文学流派与作品评析
明清时期的文学流派与作品评析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段时期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流派。
本篇文章将介绍明清时期的几个著名的文学流派,并对它们的代表作进行评析。
一、浪漫主义文学明清时期浪漫主义文学是一种追求自由、热情、激情和想象力的文学流派,它的兴起与明清社会的风云变幻和文化观念的逐步解放有很大关系。
代表作之一是《聊斋志异》。
这部作品作者蒲松龄借助神魔之说和秘术之术来抨击社会的黑暗面,表现了对于人性的强烈关注和精神自由的追求。
这部作品既蕴涵着对于人生悲欢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充满了奇异幻想。
二、诗词流派明清时期是中国诗词的鼎盛时期,在这段时期,诗词体裁的种类不断增加,而流派的发展也日趋完善。
代表作之一是晚明时期的唐寅。
唐寅的创作多以山水田园、自然情趣为主,他的笔墨深受群众们的喜爱。
他的诗作也充满了自由的气息和激越的情感,给人以自由和清新之感。
三、小说流派明清时期的小说创作不断涌现,而小说流派的建立和发展也日趋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
明清时期小说流派包括了徐霞客的游记、凌濛初的雨巷、施耐庵的水浒传、曹雪芹的红楼梦等。
代表作之一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这部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通过对于废墟贾、史、王、薛四家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严酷约束和人性的强大,同时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文化和思想状况。
四、杂文流派明清时期杂文兴盛,形式多样,并且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创作方式。
代表作之一是张岱的《吴门诗案考》。
这部作品反映了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审美和文化审判的状况,抨击了那些愚昧自负的文学批评家,揭示了人性深处的惊奇和斗争。
五、曲艺流派曲艺指的是唱、念、做、打、演为一体的表演形式,明清时期曲艺流派发展十分迅速,流传至今的曲艺作品数量庞大。
代表作之一是明代的散曲《汉宫秋》。
《汉宫秋》通过对废黜之后的萧皇后的生活的描写,反映了女性遭受歧视和背叛时的悲惨境遇,并表现出了女性极其坚韧的精神和虚张声势的权力面纱。
游黄山记的艺术特点
游黄山记的艺术特点《游黄山记》是明代文学家徐渭的一篇游记,全文共分为十二篇,描写了他游黄山的经历和所见所闻。
这篇游记不仅是文学名著,更是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具有浓郁的艺术特点。
一、描写自然景观的真实性《游黄山记》以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徐渭以真实的笔墨描绘了黄山的峰峦叠嶂、奇峰怪石、云海日出等自然景观。
他不仅对景点的形态、色彩、质感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还记录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例如在“步虚己峰”,他写道:“下视,犹如深渊,上观,如莲花盛开。
真是‘独立峰前几许云’。
”这种真实的描写方式,使读者仿佛亲身置身于黄山之中,感受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与神秘。
二、运用艺术手法的独特性《游黄山记》在描写自然景观的同时,也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
例如在描写“始信峰”时,徐渭写道:“峰势如崩,状若骏马腾空,蹄翼严张,欲飞而不得。
”这种生动的拟人手法,使峰峦的形态更加鲜活,读者也更容易想象出峰峦的形态。
在描写“莲花峰”时,他用夸张的手法写道:“莲花峰,直耸入云,高不可攀,峰顶状如莲花,极其奇丽。
”这种夸张手法,使读者对莲花峰的形态产生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三、表现旅游文化的多元性《游黄山记》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游记,更是一篇表现旅游文化的多元性的作品。
徐渭不仅描写了黄山的自然风光,还介绍了黄山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例如在“鳌鱼峰”一章中,他介绍了鳌鱼峰的传说和神话故事,使读者了解了黄山的文化底蕴。
在“群峰列翠”一章中,他描写了黄山的四季景色,使读者了解了黄山的气候特点和旅游时节。
四、表现旅游文化的艺术性《游黄山记》不仅表现了旅游文化的多元性,还表现了旅游文化的艺术性。
徐渭在游黄山的过程中,不仅欣赏了自然景观,还体验了文化艺术。
例如在“半山亭”一章中,他写道:“登临半山亭,雨过天晴,望见群峰拔地而起,云海蒸腾,景色无限。
”这种诗意的描写方式,让读者感受到了黄山的文化气息和艺术魅力。
总之,《游黄山记》是一篇具有浓郁艺术特点的游记,它以真实的描写方式、独特的艺术手法、多元的旅游文化和艺术性的表现方式,展现了黄山的壮美与神秘,也展示了旅游文化的多样性和艺术性。
史料融入游记的典范之作——解读黄宗羲的《四明山志》
史料融入游记的典范之作——解读黄宗羲的《四明山志》作者:章洁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7年第8期⊙章洁[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摘要:黄宗羲的《四明山志》共计十一万余字,将史料融入游记中,并通过人物、胜迹、诗文贯穿,广征博引、考据精详,展示了其独具一格的编纂风格;同时,宣扬浙东文化经世致用的传统,成为山水志中的典范之作。
关键词:《四明山志》游记史料经世致用■黄宗羲,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等,学界称之为梨洲先生,明末清初著名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宁波余姚市)人。
他“上承王(阳明)、刘(戢山),下开二万(万斯大、万斯同)”,以其批判、务实的精神力倡重视实践的“力行”哲学,开创了一个强调经史并重、经世应务的浙东学派。
其著述大致以史学、经学、地理、律历、数学、诗文杂著为类,多至五十余种,三百多卷,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等,开创了中国史学上的新体裁,即“学案体”。
黄宗羲一生好游览山水,曾游历过南屏山、庐山、云岫山、四明山、东山、黄山等大小山川,但仅为四明山作志。
本文从史料融入游记的角度,解读《四明山志》的编纂特色。
一、《四明山志》的成书和框架分析四明山志据记载有汉梅福撰的《四明山记》、晋木华撰的《四明山记》、佚名所撰的《四明山记》、黄宗羲所撰的《四明山志》,但今仅黄宗羲的《四明山志》独存于世。
该志是明崇祯十五年(1642),三十三岁的黄宗羲,在京应试未中,回乡与友游历四明山时写下的游记,据史书记载,“十一月丙子,十日。
自京回越。
数日,约诸弟游四明洞天,迟晦木公不至,中辍。
后十一月戊申,十二日。
遂令促装,由兰溪而进,月夜走蜜岩,探石质藏书处,宿雪窦,观影谭冰柱。
大雪,登芙蓉峰,历鞠候岩,至过云,识所谓木冰。
公有《过云木冰记》。
甲寅,抵家。
晦木公为赋,泽望公为《游录》,公则为《四明山志》”。
吴承恩:明代小说家,《西游记》作者
精心整理吴承恩:明代小说家,《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西游记》作者来源:名人资料网作者:名人吴承恩,字汝忠,淮安府山阳县人。
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中国古典四大名着嘉靖二十九年吴承恩大约5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
嘉靖三十五年,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浙江长兴县丞,常与友人朱曰藩豪饮,寄趣于诗酒之间,和嘉靖状元沈坤,诗人徐中行有往来。
嘉靖三十七年,终因受人诬告,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约六十七岁时到过杭州,活了大约82岁,晚年家中富裕安养归去。
吴承恩一生没有子嗣。
吴承恩早年师从胡琏,平生和沈坤、朱日藩、李春芳为莫逆之交,作品学习欧阳修曾巩,与唐宋古文家风格接近。
1936年赵景深首次撰成《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年谱》。
小说一般公认吴承恩是中国《西游记》的最后定稿作者,胡适与鲁迅根据清代吴玉搢的《山阳志遗》、阮葵生的《茶余客话》和丁晏的《石亭记事续篇》等书的考证,得出了《西游记》的作者是淮安嘉靖中岁贡生吴承恩的结论。
此说至今依旧争论不断,赞同与否定各持不同之论点,想要论定着作权只能等待更多证据的发现。
天启旧《志》列先生为近代文苑之首,云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复善谐谑,所着杂记几种,名震一时。
初不知杂记为何等书,及阅《淮贤文目》,载《西游记》为先生着。
考《西游记》旧称为证道书,谓其合于金丹大旨,元虞道园有序,称此书系其国初邱长春真人所撰;而郡志谓出先生手。
天启时去先生未远,其言必有所本。
意长春初有此记,至先生乃为之通俗演义,如《三国志》本陈寿,而《演义》则称罗贯中也。
书中多吾乡方言,其出淮人手无疑。
或云:有《后西游记》,为射阳先生撰。
吴玉搢距《西游记》问世已近二百年,判断的依据又唯有明天启《淮安府志》,他的这里判断的唯一依据仍是天启《淮安府志》,据鲁迅先生分析,阮葵生实际上是据吴玉《山阳志遗》卷四写成,因为它沿袭了该书将《淮安府志》中复善谐剧作复善谐谑的误书。
蒋寅清代诗词评注(六)
蒋寅清代诗词评注(六)14、吴嘉纪(1618-1684)字宾贤,更字野人,江南泰州(今江苏东台)人。
明末诸生,入清不仕,屏居泰州东淘,艰于生计,自题居所曰“陋轩”。
所交多遗民处士。
诗多关心民瘼之作,质朴古淡而风骨遒劲,为周亮工、王士禛所重,推为淮海诗人翘楚,身后尊崇者愈众。
沈德潜称其诗“以性情胜,不须典实而胸无渣滓,语语真朴而越见空灵”(《清诗别裁集》)。
有《陋轩诗集》十二卷、《续集》二卷。
一钱行赠林茂之[1]先生春秋八十五,芒鞋重踏扬州土[2]。
故交但有丘茔存[3],白杨摧尽留枯根[4]。
昔游倏过五十载[5],江山宛然人代改[6]。
满地干戈杜老贫[7],囊底徒余一钱在[8]。
桃花李花三月天,同君扶杖上渔船[9]。
谁家酒垆可赊饮,一钱先与人传看。
酒人睇视皆垂泪[10],乃是先朝万历钱[11]。
[注释][1]选自乾隆二十五年教忠堂重订本《国朝诗别裁集》卷六。
汪楫《一钱行赠林茂之》小序云:“甲辰春,林茂之先生来广陵,余赠以诗,有'沽酒都非万历钱’之句。
先生瞠目大呼曰:'异哉!子知我有一万历钱在乎?’舒左臂相视,肉好温润,含光慑人。
盖先生之感深矣!更为赋《一钱行》。
”王应奎《柳南续笔》卷三载:“侯官林茂之有一万历钱,系臂五十余载,以己为万历时所生也。
泰州吴野人为赋《一钱行》以赠之。
”时为康熙三年(1664)甲辰春。
林茂之(1580-1666),名古度,号那子,福建福清人。
身历万历、天启、崇祯三朝,入清历顺治、康熙两朝,流寓金陵,以遗民终老。
遗诗数千首,王士禛为选定《林茂之诗选》二卷。
[2]芒鞋:用芒草编织成的鞋,泛指草鞋。
扬州:今江苏扬州市。
[3]丘茔:坟墓。
[4]白杨:树名,又名大叶杨,古代墓地所植。
陶渊明《挽歌诗》:“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5]倏:倏忽,迅疾貌。
[6]人代:即人世,唐人以避太宗李世民讳。
杜甫《三川观水涨二十韵》:“声吹鬼神下,势阅人代速。
”[7]满地干戈:本自杜甫《夔州歌十绝句》之十:“干戈满地客愁破。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总目次
宁波大学学报 ( 文科 学版 )2 0 总 目次 人 0 9年
院士论 坛
我 国的能 源问题 与对 策 …… …… …… …倪 维斗 ( 0 91 ) 20 . 5 . 创 新人 才 的成长
~ —
…
…
…
…
…
…
…
…
…
…
…
…
…
…
…
郭
勇 ( 0 931 2 0 _.1)
“ 海洋 文学 ”的类 型学 困境 与 出路 … …… 张 透视 《 沃斯米娅跃 出大海 》 中的海洋情结 …刘
…
…
周 光 召( 0 925) 2 0 ..
造 就创新 人才
如何 做学 问
— —
建 设创 新型 国家 …… ……黄 尚廉( 093 ) 20 .5 .
哈代 小说 中 的失踪 、死 亡和美 洲情 节 …杨 德煜 ( 0 91 4) 20 .3 .
一
兼 谈海 洋科 学研 究… …… …… …丁德 文(0 9 .) 2 0.5 4
… … … … … … … … …
…
…
毛信 德 ,黄樱 飞 ( 0 9 . 20 .2 4 5)
学 术争 鸣
质 疑 附条件 逮捕 … …… …… …… …… …张 兆松 ( 0 9 , 20 .2 3 0)
王力先 生联 绵字 观念 的变化 及其 影 响… 沈怀 兴 ( 0 941 ) 20 . .1
余秋 雨言说的文化 ^ 与浙 东地域文化… 王彩 萍 ( 0 9 . 、 格 20 .1 5 9) 王 鲁彦 小说叙 事 技巧 探析 … …周眷 英 , 曹 妍 (09 . 20 .2 5 3)
论 作为 新诗症 候 的 晦涩诗 学 …… …… …徐 慧慧 (0 9 . ) 20 .2 58 唱 和诗 :清初 甬上遗 民诗 人社 会空 间 的文学标 记
2023年10月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00539 自考真题
2023年10月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考真题课程代码:0053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的创作特色是A.讲究修辞B.讲究气骨C.讲求妙语D.讲求兴趣2.欧阳修词的风格特点是A.秾艳香软B.雍容典雅C.清空骚雅D.思深辞丽3.梅尧臣的诗歌风格是A.豪放雄奇B.平淡瘦劲C.生新瘦硬D.沉博绝丽4.苏辙散文《黄州快哉亭记》的艺术风格近于A.韩愈文B.欧阳修文C.苏洵文D.苏轼文5.陆游晚年诗风主要表现为A.雕饰藻绘B.豪放悲壮C.清淡秀逸D.清新拔俗6.王沂孙咏物词的艺术特点是A.寄托遥深B.词旨显豁C.密丽质实D.清丽峭拔7.宋代诗人方岳属于A.永嘉四灵B.江湖派诗人C.宫廷诗人D.遗民作家8.辽代诗人寺公大师的《醉义歌》的创作特点是A.旨趣高远B.气势宏大C.言辞激切D.以物喻人9.金代作家赵秉文是A.由辽入金的文臣B.由宋入金的文士C.金代前期作家D.“国朝文派”作家10.元好问诗沉挚悲凉的风格主要体现在A.伤乱诗B.咏物诗C.山水诗D.题画诗11.在散曲方面名声很大,被称为“曲状元”的是A.关汉卿B.王实甫C.马致远D.白朴12.睢景臣散曲的代表作是A.(越调)《天净沙》[秋思]B.(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C.(中吕)《山坡羊》[寓兴]D.(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13.《四声猿》中以黄春桃为主人公的作品是A.《狂鼓史》B.《玉禅师》C.《雌木兰》D.《女状元》14.明代最重要的曲学理论著作是A.《曲律》B.《南词全谱》C.《曲品》D.《南词叙录》15.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中取材于唐传奇《枕中记》的是A.《紫钗记》B.《南柯记》C.《邯郸记》D.《还魂记》16.受李贽思想尤其是其“童心说”影响而形成的诗文流派是A.竟陵派B.唐宋派C.茶陵派D.公安派17.“台阁体”诗歌的风格特点是A.孤峭幽冷,深曲寂静B.雍容醇厚,平正典雅C.平易淡雅,情韵深厚D.雄浑悲壮,苍凉深沉18.陈子龙是明末讲坛最杰出的诗人,尤其擅长A.七言歌行和七律B.七言绝句C.五言古诗和五律D.五言绝句19.梁辰鱼的散曲追求A.雄爽质朴,浑厚跌宕B.豪爽雄迈,质朴粗犷C.声律和谐,文辞典丽D.清丽俊逸,细腻委婉20.沈德潜论诗倡导A.神韵说B.肌理说C.格调说D.性灵性21.侯方域后期散文的主要特色是A.深厚蕴藉B.流畅通达C.凌厉雄杰D.恣肆不拘22.桐城派刘大櫆论文推崇A.韩愈B.柳宗元C.欧阳修D.归有光23.嘉庆年间,提倡风骚之旨的词派是A.阳羡词派B.浙西词派C.临林词派D.常州词派24.董说的《西游补》属于A.英雄传奇B.世情小说C.话本小说D.神魔小说25.《清忠谱》塑造的新兴市民群体的代表人物是A.颜佩韦B.周顺昌C.蔡文英D.程济26.清代弹词的形式主要为A.四言韵文B.五言体C.七言韵文D.杂言体27.近代诗坛以陈三立、陈衍、沈曾植等为代表的诗歌流派是A.同光体B.宋诗派C.晚唐诗派D.汉魏六朝派28.著名诗人苏曼殊属于A.宋诗派诗人B.南社诗人C.同光体诗人D.启蒙诗人29.词论著作《白雨斋词话》的作者是A.陈廷焯B.王鹏远C.况周颐D.郑文焯30.俞万春的《荡寇志》属于A.狭邪小说B.谴责小说C.侠义小说D.翻译小说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卷 第6期宁 波 大 学 学 报(人 文 科 学 版) Vol. 22 No.6 2009年11月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LIBERAL ARTS EDITION) Nov. 2009 ——————————————收稿日期:2009 - 08 - 20基金项目:宁波市旅游会展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Jd070636);宁波市浙东文化研究基地课题(07JDZ04N)。
作者简介:张如安(1963 -),男,浙江宁波人,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
论沈明臣《四明山游记》的艺术特色张如安(宁波大学 人文与传媒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摘要:沈明臣是晚明热衷于旅游的四明籍文人的代表,他在万历二年(1574)所创作的《四明山游记》,堪称其散文的代表作,该文是第一篇真正的四明山游记,作者以山水审美和旅游体验为本体,将审美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观赏那些奇伟险峻的景观上。
景观描写的奇幻性、旅游感觉的奇险性、语言叙述的奇特性,构成了《四明山游记》的主要艺术特色。
关键词:沈明臣;《四明山游记》;艺术特色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 5124(2009)06 - 0018 - 05亲近自然山水是晚明文人生活的重要内容,有的裹粮远游、长途跋涉去领略宇内的奇山异水,没有条件的也于近郊山水名胜中寻求慰藉,于是晚明的小品游记格外发达。
应该注意的是,晚明有不少文人的山水旅游,正好走向了“归园田居”传统的反面一端,传统的以“游”来实现人生价值,转变为“游”本身就是价值。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宁波文人的漫游亦渐成风气。
屠本畯《与王百谷》书中曾说:“仆僻处海滨,朋俦或寡,间有一二同志之士,然而往往遨游燕赵秦楚之间,踪迹靡定。
”[1](卷50)又《与张东沙》言自己曾:“裹三月粮,踉跄走数千里,泛长江,渡黄河,浮淮泗而上,观波涛之灏。
”[1](卷50)从中我们可以约略窥见晚明宁波文人所崇尚的漫游之风,由此甬上文人的游记创作也走向兴盛。
沈明臣(1518-1595)堪称晚明热衷于旅游的四明籍文人的代表。
沈字嘉则,鄞县栎社沈家(石碶街道栎社星光村)人。
他一生好游善游,可以说不断出游是他生活的常态,如其在《四明山游记》中所说:“尝走吴、楚、闽、粤间,凡佳山水处,率谋裹粮游。
”沈明臣不但游踪广阔,游兴盎然,还善于创作游记散文。
一般而言,乡中山水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人们往往看不到它们的美处,沈明臣则不同,他曾约同门生汪礼约(长文)于万历二年(1574)二月畅游了四明山,行程二百七十余里,历时十多天。
他从大雷入山,逾错愕岭后,登柿岭,进仗锡,过大俞,登石窗,又折回至仗锡寺,往南进入奉化,观徐凫、雪窦,下至溪口,过北渡而还家。
这次游历,他创作出了《四明山长句》等数首诗歌,又创作了一篇长达近5000言的散文《四明山游记》,堪称其散文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历代纪游文学作品中的佳作名篇。
沈明臣《四明山游记》收录于黄宗羲的《四明山志》卷八,亦见于《栎社沈氏宗谱》卷二十三。
四明山虽然被道家誉为第九洞天,但历代文人畅游四明山的比较少见,原因就在于其奇险的地理环境构成了文人旅游的一大障碍。
诚如徐时进《罗浮副墨序》所说:“余从明州入四明奥区三百里而遥,其径仄县,而不可以篮笋,晋康乐、兴公诸好事率登雁宕、天台、华顶,罕为四明纪游者。
”[2](卷3)虽然,在自汉至宋,出现过几篇《四明山记》,但都已失传,从残存的文字推断,它们很可能属于地志之体。
元代邓牧有《雪窦游志》、明代沈恺和李濂均有《游雪窦山记》,但他们仅仅游赏了四明群山的一个角落。
若着眼于广阔的地理范围,从严格意义上说,明代沈明臣创作的《四明山游记》,才第6期张如安:论沈明臣《四明山游记》的艺术特色19可算是第一篇真正的四明山游记。
这篇散文的叙述结构是以时间为顺序,山径为主线,缕述了十余天的游踪所及浙东名山的山景水貌、名胜古迹、人文神话、山野村居。
这篇散文的叙述结构残留有传统的日记体痕迹,其叙事采用概述与场景描写的反复交替模式,自然地形成张弛有致、波澜起伏的节律。
概述一般用来扫视那些不值得花费很多笔墨的时间和行程区域,作者已经弱化了“排日记程”的刻板模式,而将主要内容集中到记叙山水景物中来,并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文采斐然。
细细地品味,沈明臣《四明山游记》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景观描写的奇幻性沈明臣此次的四明山之游,其所创作的散文与诗歌有着非常不同的价值取向。
《四明山长句》大量运用道教故实,映现出强烈的企慕仙道的情怀,而《四明山游记》则极大地淡化了宗教情趣,以山水审美和旅游体验为本体,将审美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观赏那些奇伟险峻的景观上,显示了作者以表现奇伟险峻为美的山水审美取向。
友人余寅曾在《四明山游籍序》中说:“天以险故胜,人以险故得尽胜,其斯然邪?”[3](卷8)这已与后人所谓那最险最奇处正是山川奥秘之所在的游观相一致,正替沈明臣道出了喜欢赏奇的旅游心理。
从游径上看,沈明臣从大雷山起游,这一路径选择既出于大雷山乃其徒汪氏世居所在地,易于结伴的考虑,但更主要的是出于审美心理上的原因,即以逐奇探险为主要目的。
正如余寅《跋四明山游籍》所说:“四明山不难游,难在从大雷入。
沈嘉则之与其徒长文者之游四明山也,从大雷入矣。
往王新建(案,即王守仁)游四明,从余姚入。
从奉化入稍夷。
从上虞入则又夷,从余姚与上虞等,而大雷最不夷。
莫从大雷,莫睹所谓大兰、错愕诸胜。
……嘉则为余言,未至四明五十里,从版障望大兰,四明大观了了矣。
顾莫得所谓四窗者,即王新建亦莫克睹也,而嘉则与其徒,披莽抉路,取于必得,快意当前,篇题颇恣,诡陵汛迈,礧磈厥辞,然止矣观四窗矣。
”[4](卷19)可见沈明臣有意选择从大雷山进入的路径,正贯注了一种从他人踪迹不到处贪奇赏胜的旅游价值观,此行自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险阻,伴随着一定的危险性,但同时旅游的价值也体现得最为充分,表现在作者在对山水描述和涂染中,往往充满了一种强烈的惊奇感。
《四明山游记》的情感取向,主要是藉由登游历程的进展,面对见所未见的大自然的种种奇境,表达其逾险逾胜的惊奇之感及一次次的心灵悸动,它所书写的内容确确实实是以旅游为本位,并无涉于唐宋游记散文常见的理性意蕴,也不像后来的《徐霞客游记》那样带有科学探索的色彩。
在明代文坛上,沈明臣称得上是一个兀傲独立的奇人,凡奇人必喜欢追逐奇境,不会满足于平凡的表象。
奇境不仅仅是奇人生存、活动的环境,不仅仅是一种背景,一种烘托,它本身也具有独立存在的审美意义,是构成作品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
《四明山游记》将四明山的奇境一一收在篇中,其所表现的奇境,有各种不同的形态,作者常常借助经历之奇来表现景物之奇,而其构造奇境的内在生命在于景真、物真,而非诗人驰骋主观想象凭空创造或故意涉奇猎怪的产物。
沈明臣的《四明山游记》追求奇境而又不失真实。
作者借鉴了前人模山范水的审美经验,能够直接把握山水的特点和性质,描绘出物象的真实面貌。
他没有给山水涂上神秘的色彩,只是据景直书,所用的手法主要是形容和象形描绘。
唐宋游记文的景物很大程度上处于被刻意安排成的状态,是为理性的主题服务的,从而大大简化了景物美感所带来的丰富感受。
沈明臣的《四明山游记》则不然,景物并不是预设的理性的具象化安排,而是处处呈现为一种审美的发现。
随着游踪的展开,四明山水本身生动而富有变化的内涵之美,逐次呈现出来,作者心摹手追,随色象类,移步换形,状景真切。
他对许多景点的琐细描绘,体现了唯实求真、务本履信的内在精神。
如他考察四窗岩之奇,描述云:“中岫稍深丈,阔如之,中卧一石,隔为两岫。
乃俯首入,躬曲不伸,出厂口伸。
右岫仅容卧一二人者,左岫容三四人卧。
”根据民间传说,四窗岩过去的洞穴又高又深,里面有三石分隔成四洞,大洞可容40余人,可聚会煮食。
清光绪《余姚县志》卷二《山川》也有记载:“南有石室,高五丈,深倍之,广如深而六之,中界三石,分一室而为四。
”而今实查,洞高仅2米左右,深约3米,宽约20米。
人到里面身体根本无法伸展。
有人据此前后对比,推断四窗岩的地质还在变化,洞20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穴有不断缩小的趋势。
事实上,明代万历二年,沈明臣考察四窗岩,称只能“俯首入,躬曲不伸”,左右两穴只能“卧”数人,这是首次对四窗洞穴内部大小所作出的最真实的描绘,足以击破民间传说及光绪《余姚县志》记载的虚妄,由此我们实在无法得出四窗岩洞穴有不断缩小的趋势的结论。
沈明臣《四明山游记》在对自然风景的描绘上,不仅真,而且美,文字书写带有强烈的审美化特色。
沈明臣描摹的景物,并非没有选择,作者必然按照审美喜好选择相应的景物。
行经在四明山径中,最吸引作者眼球的是,无疑是那些动景,他所观赏的奇景,也富有动势。
如逾干岭西行,“一大溪东注,纡回不知几折,石齿齿离立,水穿罅中行,若游龙走虬,杂以杜蘅、兰茝、菖蒲、射干之属。
”作者描写大溪,将其想像成“若游龙走虬”,则所杂之物不只是香草而已,更是起到了装饰游龙的作用。
即便是静止的物体,也可以让它活起来。
如“阙外青峰屹起,若芙蓉扑翠,是为小晦山。
”一个“扑”字,写出了奇妙的错觉。
对于怪石的形相,描摹的手法灵动多变,或拟其动作神态,或比喻夸张,使那些无生命的静物也具有飞动之美。
沈明臣还把主体精神渗入到客观对象中,将山水泉石性格化,在山水的动态中,展示了激荡着的不可阻遏的生命与力量。
如云:“始知前大溪源出此岭之西,万峰千壑,若惊涛怒浪,拥翠而来。
”这里,虽然只有寥寥数字,却将声音与色彩、气势与力量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壮美的图画。
作者在大量描叙雷轰电激、惊魂动魄的景观外,又别出心裁地穿插了一些花明草媚的场景,笔调舒缓悠扬,使行文的节奏不致单一、滞闷,做到了壮美与优美相济。
无论怎样,沈明臣总爱把四明山水当作美的有生命的对象,写山川的走向、气势、色彩美,写心驰神往的感觉,无不达到了景实情真的地步。
沈明臣在写实的基础上穿插想象的情节动作,还常出之以梦幻的笔调以渲染气氛,营造奇幻的境象。
这里的“幻”不是出于主观的虚构,而是当下心理感觉的一种巧妙传达。
四明山间有各种奇岩怪石和瀑布喷泉,沈明臣做了真切而独到的描绘。
如:“千丈岩瀑亦视徐凫岩,而下深过之半。
石忽作盘,仰承瀑,碎击而玉屑飞,声吼空谷,不雨而雷,日光荡射,恍恍电。
”不仅传达出其震撼力,而且由“声”而“雷”,由“雷”而“电”,从声幻到光幻,虚虚实实,奇诡尽致,观之令人魂消魄夺。
再如对四明山间野烧的描绘也十分独特:“时野烧满谷,白烟起苍霭中,望之茫茫然若涨海也。
”不但让人感受到山区烧畲习俗的存在,而且出之以幻视笔墨,对人工造成的烟云之景进行想像式渲染,艺术笔法同样是既真而幻的。
二、旅游感觉的奇险性传统的日记体游记多喜考证,填塞着大量的人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