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1.3声音的特性教案人教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通用11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通用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9ab35f0d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d3.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通用11篇)八班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相互关系。
u 课型:新授课u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u 学问与技能1.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
2.常识性了解音调的凹凸是由物体振动频率打算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知道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u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试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物理学讨论问题的方法。
u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喜爱世界,喜爱科学。
教学重、难点解析u 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
u 难点音调的凹凸是由物体振动频率打算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音调、响度和单色三者的区分。
教学预备师:收录机、乐器(电子琴、小鼓等)、钢尺、发音齿轮、音叉、示波器、乒乓球、收音机及喇叭生:自带器具(如梳子、塑料硬片、钢尺、塑料尺等)、音叉教学步骤一、引入新课:(制造学习氛围,使同学产生剧烈的探究愿望)(约 4 分钟)老师活动同学活动1.2.为何能奏出如此变化多端的曲子来呢?老师板书出课题:“声音的特性”1.观赏乐曲,受到剧烈的音乐感染。
2.听讲,产生探究声音奥妙的迫切愿望。
二、音调:(让同学体验探究的基本过程,但不肯定要求面面俱到)(约16分钟)老师活动同学活动1.演示:拿出一个乐器(用简易的儿童乐器也行,没有乐器可用试验室不同的音叉)演奏音调凹凸不同的音符。
叙述:刚才同学们听到的音符,有的音高,有的音低,我们也知道,按动钢琴的琴键,从左到右,音调渐渐增高。
我们把声音的凹凸叫做音调。
板书音调的定义。
2.探究:(1)提出问题:问学们不仅知道了音调有凹凸,还能辨别凹凸音,那么音调为什么有凹凸呢?它的凹凸又是由什么打算的呢?(2)设计试验和进行试验(随堂同学试验):同学用自己手边的器具,能想方法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吗?大家能拿出既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又便于观看的方案吗?引导有些小组进行教材中的方案(其他方案也行)。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0篇)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7e9d1c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cc.png)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0篇〕《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0篇〕《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p〔一〕教材特点“声音的特性”是人教版的物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根底上,进一步来认识声音,理解声音的丰富多彩,是声现象中非常重要的一局部内容。
音调、响度、音色等概念贴近生活,学生对此并不生疏,并且较感兴趣,但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在理论中往往不易区分它们。
为了引导学生有效有趣地学习,教材突出了以下几个思路:〔1〕突出学生探究活动。
本节安排两个难度不大的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由什么因素决定,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体验过程的时机。
〔2〕注重联络实际,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
声音的不同特征生活中随处表达,探究器材随手可得,使学生感觉物理就在身边,生活即是物理。
〔3〕注重中华文化、人类文化精神的熏陶。
二胡、长笛、箫都是我国特有的乐器,尤其是编钟更是民族乐器中的瑰宝,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更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理解和学习研究物理学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祖国文化。
〔三〕教学重点探究音调、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四〕教学难点理解音调、响度、音色的含义,能区分它们;理解频率和它的单位赫兹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p学生在生活中、小学阶段、音乐课上或多或少理解到声音有不同特性,也听说过超声波、次声波,见过不同乐器,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根底上,缺乏更深一层的较为理性的认识。
他们有进一步探究声音特性的欲望,渴望理解乐器发出不同声音的原理,但由于根底概念的缺乏和探究方法不熟悉,迫切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点。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优秀13篇)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优秀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fff2140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83.png)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优秀13篇)声音的特性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
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分【教材分析】教材将声音的特性按照音调、响度、音色的顺序进行讲授。
但是,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往往将“音调”和“响度”两个概念混同起来。
本人考虑到响度比音调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接触到,而且响度比音调更加好理解一些。
在排除响度的干扰之后,音调更加容易理解一些,因此将课本中二者的顺序颠倒了一下,将知识的处理由易到难。
【学情分析】声音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许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特性各不相同。
但是学生对于声音的特性的有关知识(尤其是音调和响度)十分模糊,甚至存在错误理解。
而本节课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就看能否顺利改正学生的错误理解,真正理解音调和响度。
此外,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学生也向着多方向发展,拥有乐器演奏等多方面的才能。
本节课可以让学生自带部分乐器供课堂探究之用,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资源】大小木鱼、大小铜镲、大小铜锣、大小鼓、大小音叉、敲打木槌、铝板琴、学生自带乐器(吉他、竖笛等)、乒乓球、铁架台、示波器。
(说明:以上器材可从学校音乐器材室中寻找,也可用其他乐器代替)【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了解了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中的一些美妙的声音吧!(播放录音)请学生提出想要知道的有关声音的问题。
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分类,抽取与声音的特性有关的问题作为本节探究的'内容,从而引出课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 1.3 声音的特性教案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3 声音的特性教案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59e6e0510a6f524ccbf8594.png)
三声音的特性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2、知道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应用。
3、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
重、难点:(重)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器材:电脑、音叉。
教材分析:1、本节是了解性常识,而且比较简单,学生基本上一看就懂,所以课堂教学基本上让学生主动去完成,教师加以必要的纠正即可。
其他时间可以讨论上节课的练习。
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3、声音在、体中比体中传播的快。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为什么我们可以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1、音调:声音的高低试验:研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课本如图示结果: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结论:(1)、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学生阅读课本图示2、响度:声音的强弱试验:研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课本如图示结果: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结论:(1)、响度与振幅有关(2)、用dB表示声音的强度,学生阅读材料:了解一些环境的响度。
3、音色:声音的一个特征音色表示什么?三、小结: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四、教后记本节内容比较多,应紧扣要求,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
应让学生在课后去分析较多的声现象,并布置一定的思考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56e5cd5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ad.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受的基本原理;2.掌握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音质和音强;3.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对声音的特性进行定量分析;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音质和音强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并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声音的特性。
三、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准确测量声音的特性。
四、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对声音的特性进行定量分析。
五、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实验材料;2.实验器材:发声装置、频率计、音量计、实验笔记本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导入话题,激发学生对声音特性的兴趣。
如:你们平时都听过哪些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的特点?2. 引入新知识(10分钟)步骤一:讲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受的基本原理。
简要介绍声音的产生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经由介质传播并被人耳接受。
步骤二:介绍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音质和音强的概念。
音调指音的高低,音质指音的纯净程度和音色,音强指声音的强弱。
3. 实验操作(30分钟)步骤一: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1. 实验一:测量不同频率的音调。
学生使用频率计分别测量高音、低音、中音的频率,并记录数据。
2. 实验二:测量不同乐器的音质。
学生使用音量计分别测量钢琴、小提琴、吉他等乐器的音强,并比较它们的音质。
3. 实验三:测量不同距离的音强。
学生使用音量计在不同距离下测量声音的音强,并记录数据。
步骤二: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讨论。
1. 学生观察实验结果,比较不同频率、不同乐器和不同距离下声音的特性。
2.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背后的原因,如频率越高音调越高,乐器的材料和结构对音质有影响等。
4. 概念解析与知识点回顾(15分钟)步骤一:进一步解析声音的特性。
1. 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十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十篇](https://img.taocdn.com/s3/m/d9389999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d6.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十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2.知道乐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了解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4.知道人的听觉范围,了解超声波、次声波。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重点:1. 研究乐音的音调和响度各与什么因素有关。
2. 学习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难点:感知乐音的音色,理解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
教学过程学习指导一:音调阅读课本第32、33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2.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高低,振动频率越高,声音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低,声音音调越低。
3.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从 20 到20220Hz;人们把高于20220Hz 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1.在水平桌面上放一铁制容器,不断往铁制容器中倒水,同时用同样的力敲击铁制容器发声,倾听声音的变化。
可以发现:容器中水越多,水振动得越慢,音调越低。
2.把一根塑料尺按在桌面上,露出桌面一定的距离,用力拨动塑料尺,观察塑料尺振动的快慢,听发出的声音;缩短塑料尺露出桌面的长度,再以大致相同的力拨动塑料尺,仔细观察塑料尺的振动快慢,听发出的声音。
可以发现:塑料尺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
3.用尺子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刮梳子齿,刮得越快,可以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
1.在学习声音音调的时候,首先应通过一些事例来帮助学生明白物理学中声音的高低(即音调高低)的含义。
如对蚊子的声音与牛的声音进行对比,蚊子声音要高些,但小些,牛的声音要低些,但大些。
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中声音的“高低、大小”与生活中常讲声音的“高低、大小”是有不同的。
2.在探究是什么因素影响声音音调高低问题的时候,应注意保持振动的幅度不变(即每一次用力大小不变),只改变振动的快慢,以避免声音响度不同对要探究的问题造成干扰。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系列(人教版)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系列(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735b0bf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22.png)
第2节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学习新课一、音调1. 音调(1)探究声音的特点【演示】播放ppt中的两段声音:①牛与蚊子发出的声音;②一位男低音与一位女高音两位歌唱家分别发出的声音。
让学生听声音,比较两次声音有什么不同?【小结】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出声音的不同:牛发出的声音低沉、粗壮,蚊子发出的声音尖细、刺耳;男低音发出的声音低沉浑厚,女高音发出的声音婉转高亢。
【探究归纳】我们接触到的声音,有的听起来尖细,声音高,音调高;有的听起来低沉,声音低,音调低。
(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通常女生比男生的音调高。
女高音、男中音就是指音调的高低。
(3)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提出问题】声音的音调高低和什么因素有关?【设计实验】控制变量法:控制钢尺的振动幅度不变,只改变钢尺伸出的长短(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按紧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再次拨动。
【实验步骤】①把钢尺紧压在桌上,使钢尺的3/4伸出桌面外,用手向下压伸出的钢尺使其振动,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并听钢尺发声的高低,记录在表格中;②再分别把钢尺的1/2、1/4伸出桌面外,仍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伸出的钢尺使其振动,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并听钢尺发声的高低,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记录表:振动钢尺长度振动快慢声音高低钢尺长度的3/4 慢低钢尺长度的1/2 快高钢尺长度的1/4 更快更高【实验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快慢有关。
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振动得越慢,声音的音调越低。
(4)频率①物理意义: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体振动快,则频率高;振动慢,则频率低。
②定义: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用符号f表示.③单位:赫兹,符号是Hz.如物体1s内振动了50次,则这个物体振动的频率f=50 Hz.(5)音调和频率的关系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
推荐八年级物理上册《1、3声音的特性》教案新人教版
![推荐八年级物理上册《1、3声音的特性》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d9bd374be23482fb4da4c74.png)
二、新课教学
1、音调
让学生听歌曲,感受高音与低音的不同
敲打盛水不同的杯子,使学生感知音调的不同
设疑: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老师演示纲锯条实验
结论: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声音的强弱
试验:研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课本如图示
结果: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
第3课时第三节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有关,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做“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的实验”和“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探究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总结出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关因素。
难点:本节中出现的名词:乐音、音调、频率、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音色。
教学准备
多媒体、音叉、乒乓球、铁架台、钢尺、鼓、橡皮筋、乐器等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两位学生分别回答问题,其他同学闭眼。
2.了解探究学常用的方法──转换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体会现实世界中物体发出的丰富多彩的声音,欣赏美妙动听的。乐曲,充分享受科学的美感。
2.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科学探究实践的思想意识和互相配合协作的精神。
教材分析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应该使学生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频率的大小决定音调的高低,音色即声音的品质。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561447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45.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知道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声音特性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 音调、响度、音色的定义和区分3. 影响音调、响度、音色的因素4. 声音的应用和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区分。
2. 难点:影响音调、响度、音色的因素,声音在实际应用中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不同音调、响度、音色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特性。
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演示实验,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
3. 音调、响度、音色的定义和区分:讲解三个声音特性的概念,并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4. 影响音调、响度、音色的因素:讲解影响三个声音特性的因素,并进行实验验证。
5. 声音的应用和实例:讲解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音响等,并分析其原理。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1. 声音的数字化处理:了解声音的采样、量化、编码过程,理解数字声音信号的存储和传输。
2. 声音的合成与处理:学习声音合成的基本原理,了解常用的声音处理技术,如混音、效果处理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声音的数字化处理过程,声音的合成与处理技术。
2. 难点:数字声音信号的编码方法,声音处理技术的应用。
八、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声音的数字化处理和声音合成的基本原理。
2. 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音频编辑软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声音的合成与处理。
九、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音频处理实例,引发学生对声音处理技术的兴趣。
人教版8年级物理教案-声音的特性
![人教版8年级物理教案-声音的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7a4cdbc867ec102de3bd890b.png)
三、聲音的特性課程標準要求【設計理念】本課設計有兩條主線,一是以活動為主線,創設物理情景,讓學生通過直觀感受和探究體驗熟悉聲音的三種不同特徵,二是以問題為主線,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啟發,深化對概念的理解和應用。
聲音的特徵對學生而言比較陌生,為合理分化難度,在新知識的學習中,本課設計都特別突出幾個環節:豐富感性認識→形成抽象概念→物理情景識別→深化概念理解→應用、交流與想像→矯正認識偏差→小結知識要點,以便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採用實驗、觀察、比較、探究、討論、想像、練習、歸納、演繹等多種方法,積極創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著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方法與創新思維、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獲得知識、應用知識的快樂,從而得到不同的發展。
【教材分析】1.通過體驗、探究等方式引導學生瞭解聲音的三個要素。
2.通過聲音的速度估測增強學生對聲速的感性認識,熟悉速度的測量。
【學情分析】1.學生有強烈的活動探究欲望,在方法和環節的把握上不夠成熟。
2.學生對聲音較為熟悉,而對其特徵、規律缺乏認識。
3.學生的直觀感性思維較好,而對音調、音色等的抽象思維不夠。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瞭解聲音的特性。
●直到聲音的音調跟發聲體的頻率有關,響度跟發聲體的振幅有關,不同發聲體發出的聲音的音色不同。
2.過程與方法●通過做“音調與頻率有關”的實驗和“響度與振幅有關”的實驗進一步瞭解和學習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現實世界物體的發聲是豐富多彩的,更加熱愛世界,【教學重難點】重點:讓學生在探究中體會和總結出對音調、響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關因素。
本節中出現的名詞:樂音、音調、頻率、超聲波、次聲波、響度、振幅、音色。
難點:引導學生在動手中動腦。
學會自我構建知識體系。
【教學方法】探究法、演示法、討論法。
【教學器材】學生直尺或鋼尺,示波器、絃樂器演示儀、笛子、小鼓、鐵架台、音叉、乒乓球、細繩。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7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afdff842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9e.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7篇)《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结合本节内容的特点:“声音的特性:响度、音调、音色”在以前课本上是选学内容,目标层次是“了解”,新课本中定为比“了解”更深层次的“知道”,这就需要对其中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提炼加工;可是课本上的知识还是以前那些,并未增加多少,该怎样处理呢?现在的课程目标中又增加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怎样才能完成达到呢?现成的方案没有,只有多次认真地学习《课程目标》,吃透其精神,在它的指导下完成目标,为此对于本节的教学我做了以下安排。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材分析】一、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总结出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关因素。
·本节中出现的名词:乐音、音调、频率、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音色。
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动脑。
·学会自我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
【实验器材】一、教师演示示波器、吉他、笛子、小鼓、铁架台、音叉、乒乓球、细绳。
二、学生分组钢锯条(25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白话文○(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世界上的声音千差万别、各种各样:有悦耳动听,使人心情愉快的乐音(如:音乐厅的演奏,歌唱家的歌唱);也有嘈杂刺耳,令人厌烦的噪声(如刹车时的摩擦声、打磨工件的声音、电钻的声音)。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65034b6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71.png)
2.实验探究,深化理解。
安排一系列声音特性的实验,如制作简单的乐器来观察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使用不同的材料来探究音色的差异,通过改变振幅来观察响度的变化。
3.多媒体辅助,提高效率。
使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和动画,直观展示声音传播和特性,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4.拓展:提供与声音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声音世界的奥秘。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声音特性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我将布置以下作业:
1.实践作业:制作一个简易乐器,如弦乐器、打击乐器等,并记录制作过程和演奏结果。通过亲自动手制作,让学生深刻体会音调、音色与频率、振动的关系。
2.提问:询问学生对声音的了解,如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有哪些特性?生活中有哪些声音现象?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对声音特性的探究欲望。
3.生活实例:分享一些与声音相关的日常现象,如回声、共鸣等,让学生认识到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的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理论讲解:介绍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阐述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难点:声音特性的理解与应用。
学生在理解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特性上可能存在困难,尤其是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之间的关系。此外,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释各种声音现象,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设想:通过实验探究、动画演示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声音特性的直观认识。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探讨为什么不同乐器演奏相同的音调时,音色会有所不同。
声音的特性教案及教学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案及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2d5e9e03968011ca20091b2.png)
声音的特性教案及教学设计声音的特性教案篇1第三节声音的特性●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声音的特性.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二、能力目标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教学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教学难点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教学用具钢尺(若干)、示波器、音叉、乒乓球(系有细绳)、铁支架、口琴、笛子、小提琴、录音磁带、录音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师]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例如:音叉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请同学们注……本资料源自--智源教育网声音的特性.教案12是:智源教育网学习资料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使用,欢迎下载。
智源教育网希望能对家教、网上学习、培训、培优、补习提供方便。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声音的特性.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二、能力目标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教学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教学难点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教学用具钢尺(若干)、示波器、音*、乒乓球(系有细绳)、铁支架、口琴、笛子、小提琴、录音磁带、录音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师]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例如:音*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请同学们注意听下面的歌曲(男低音独唱曲、女高音独唱曲),比较这两支歌曲的演唱风格有什么不同[生甲]前者的演唱声音低沉,后者的演唱声音尖细.[生乙]前者的演唱是通俗唱法,后者的演唱是民族唱法.[生丙]前者的演唱声音小,后者的演唱声音大.[生丁]前者的演唱音调低,后者的演唱音调高.[师]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探究活动.二、进行新课[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师]每组的实验台上备有钢尺,请同学们想办法使钢尺发声.[生]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生]钢尺振动得较快,声音尖而细.[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再次拨动,注意要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得快慢和发出的音调.本页内容为原文件的部分预览内容,完整内容预览,请电击下方红色的“资料预览”,请点击下方红色的“立即下载”下载声音的特性.教案12。
八年级物理上 1.3 声音的特性 教学设计2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 1.3 声音的特性 教学设计2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51d3c400b1c59eef8c7b451.png)
八上《1.3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2人教版【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征2.知道声调、响度与什么有关3.感性地了解音色课前准备:鼓、泡沫小球、橡皮筋、刻度尺、梳子、电动车、硬纸片【学习过程】一、揭示目标声音有强有弱,有高有低,有的清脆,有的低沉,声音有哪些特征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学习目标:[投影]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征2.知道音调、响度与什么有关3.感性地了解音色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大家有没有这个信心达到这个目标。
大声一点!二、指导探究活动1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有关?[媒体显示]观察现象:师以不同的力敲鼓,请同学们用耳朵听,用眼睛看,叙述你听到的和看到的提出问题:你所听到的声音有何不同?(强弱,响与不响)看到什么(泡沫小球跳动情况不同)猜想假设:声音的强弱与什么有关?实验验证:请用不同的力拨橡皮筋,听声音、看橡皮筋振动情况用不同的力敲音叉,听声音、摸音叉感觉振动的情况信息快递:声音的强弱叫做__________,振动的幅度称为__________。
归纳结论:声音的响度与__________有关,___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
活动2探究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观察现象:师以相同的力弹吉他的1和I的高音,听一听,有何不同?提出问题:声音的响度相同,那是什么不同呢?(第二个音比第一个尖、细、高)猜想假设:声音的高低可能与什么有关?实验验证:请用相同的力拨橡皮筋,松与紧不同时,听声音有何不同,看振动情况有何不同。
信息快递:声音的高低叫做____________,振动的快慢用___________来表示归纳结论:声音的高低与____________有关,__________越高,___________越高活动3听录音,师:这些乐器发出都是音调相同的音,你能说出分别是哪个乐器,师:我们凭什么特征来辨别声音的,下面大家自学书P.12~13师:音色也与发生体的物理性质有关,由于物理知识准备不够,就不介绍了。
八年级物理 1.3声音的特征(1课时)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 1.3声音的特征(1课时)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9c37434866fb84ae45c8ddf.png)
1.3声音的特征(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声音的三个特征,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探究出影响这三个因素的条件过程与方法: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探究影响这三个因素的条件的过程时,注意观察,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并尝试概括,具有初步的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声音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的情感。
对声音的探究过程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探索其中的奥妙。
重点难点:初步认识声音的三个特征,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探究出影响这三个因素的条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如果有个人传导系统不好了他可以怎样获知声音?教师以提问为例引导,那么他可以听到各种优美的音乐。
下面我们来听一端音乐教师播放音乐请同学们思考:刚才听到的都是什么乐器?这是根据声音的一种特征来辨别的,那么声音都有那些特征呢?讲授新课:1.音调:什么是音调?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学生讨论并猜想:可能与震动的快慢有关可能与震动的幅度有关究竟那种观点正确?1)、用钢尺先后伸出的桌子长度不同,使振幅基本相同实验证明。
2)、用梳子拨动的快慢不同实验上述实验证明:音调的高低与震动的快慢有关,震动的快慢又叫频率不同震动的快,频率高,震动的慢,频率低物体在1秒钟内震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2.响度同一种乐器虽然,它的频率一定时,发出的声音仍然会有大小,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猜想:可能与震动的幅度有关选择音叉,乒乓球,当音叉敲的幅度不同时观察乒乓球的震动情况,并听音叉发生不同。
或同一把钢尺固定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不同的力压尺伸听到的声音音调一样但大小不同。
响度的大小与震动的幅度有关,震动幅度大音大,反之音小。
3.音色那么我们是通过什么来区别各种乐器的?虽然乐器的响度和音调相同,但由于他的结构及组成的材料不同,所以它的音色不同。
最新整理初二物理教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新人教版).docx
![最新整理初二物理教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新人教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45c3c289ba1aa8114431d999.png)
最新整理初二物理教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新人教版)声音的特性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采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声音的三种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难点:区分声音的三种特性教学方法实验法、启发引导法、多媒体教学学法指导观察实验法、练习法教具准备钢尺、鼓、锣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提问1.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是怎样的?2.人耳听到声音有哪两种途径?学生回答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我们听交响乐时,有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低沉响亮,有的乐器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
有时我们只用耳朵听就可以知道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声音的特性。
学生思考进行新课1.音调用录音机分别播放一段女高音与男低音唱的歌,问:两段歌声什么不同?我们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音调高,有的音调低,比如女高音歌唱家音调较高,男低音音调较低。
我们唱歌时有时会觉得:特别高的调唱不上去,或很低的调唱不出来。
我们所说的都是音调的高低。
学生回答并思考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进行新课定义: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那么,音调的高低跟什么因素有关呢?(进行钢尺实验,并提问:两次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你能指出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吗?)师总结:两次的音调不同,钢尺振动的快音调高,振动的慢音调低。
频率:(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
(3)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Hz(4)50Hz:表示物体1秒振动50次。
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人教版本初中八年级的上册的物理声音的特性学习教案.doc
![人教版本初中八年级的上册的物理声音的特性学习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77dddb3084868762cbaed558.png)
课1.2 声音的特性授课题时间1.借助生活经验了解声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
通过实验教探究,了解影响响度、音调和音色的主要因素。
学 2. 尝试根据声音的特性将各种声音进行分类。
倡导利用常见物品目设计、制作简易乐器。
会用不同的方法改变乐器发出的声音。
标 3. 通过介绍我国在研究声现象方面的成就,渗透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教育。
鼓、音叉、教铁架台、学小球、梳仪子(粗细器不同)、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声音三要素及相关影响因素。
难点正确区分音调和响度。
教学过程与设计设计目的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 , 导入新课导语一师:请同学们欣赏两首乐曲:二胡独奏曲和笛子独奏曲师: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谈一谈听到的两首乐曲,有哪些方面是不同的?导语二师(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同一首乐曲声音有强弱,调有高低,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声音。
声音与声音有什么不同呢?二、合作交流 , 解读探究(一)响度[ 做一做 ] 教师用大小不同声音说“同学们好” ,要求学生区分两次声音有什么不同?[ 议一议 ] 学生交流讨论:两次声音一次大,一次小。
[ 点拨]师:声音大即强,声音小即弱。
[ 小结归纳 ] (板书) 1 .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 演示]演示敲鼓[ 思考] 用什么方法使鼓发出的声音更响一些?用什么方法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呢?学生思考回答:用较大的力敲击,鼓面振动幅度大,响度大;洒一些碎纸屑在鼓面上,用较大的力敲击,鼓面振动幅度增大,纸屑跳得高,响度增大。
[ 试一试 ] 如果换音叉做上述实验,情况又会怎样呢?学生思考回答:用较大的力敲击,音叉振动幅度大,响度大;在音叉旁边用细线悬挂一轻质小球,用较大的力敲击,音叉振动幅度增大,小球弹起幅度增大,响度增大。
[ 点拨 ] 师:声源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
[ 想一想 ] 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什么关系呢?[ 小结归纳 ] (板书)2.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声音的特性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声音的特性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9ef38c7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50.png)
声音的特性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了解声音的特性;(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3)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声音的音调和响度教学难点:声音的音调三、教学分析初中阶段声学知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都较有兴趣,学生学习本节之前,已经学习了物体振动发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等知识,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经历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评估和交流等科学探究环节,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导入】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提问几个上节课出现的问题,做好知识的铺垫。
2、[师]我们所能听到的各种各样的声音,你感觉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吗?3、[师]引导学生观看录像。
师:可见,影响声音的因素有很多,今天我们就学习新课,声音的特征。
(板书课题)活动2(二)响度1、【提出问题】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除了有高低的不同外,还有大小的差异,这大小的差异,我们就说它们的响度是不同的,那么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该怎样描述它呢?2、【猜想】响度与所用力的大小有关,根据是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就越响。
3、【设计实验】我们怎样才能证明响度与用力的关系呢?4、【实验器材】钢锯条(或塑料尺)、鼓、碎纸屑、音叉、小用细线悬吊的乒乓球〖方案1〗取一钢锯条,让其一端压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其另一端,改变所用力的大小,观察所发出声音的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声音的特性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应用。
3、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
重、难点:(重)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1
教学器材:电脑、音叉。
教材分析:1、本节是了解性常识,而且比较简单,学生基本上一看就懂,所以课堂教学基本上让学生主动去完成,教师加以必
要的纠正即可。
其他时间可以讨论上节课的练习。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3、声音在、体中比体中传播的快。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为什么我们可以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1、音调:声音的高低
试验:研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课本如图示
结果: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结论:(1)、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越高,
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学生阅读课本图示
2、响度:声音的强弱
试验:研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课本如图示
结果: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结论:(1)、响度与振幅有关
(2)、用dB表示声音的强度,学生阅读材料:
了解一些环境的响度。
3、音色:声音的一个特征
音色表示什么?
三、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四、教后记
本节内容比较多,应紧扣要求,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
应让学生在课后去分析较多的声现象,并布置一定的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