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感受可能性 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1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1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探究生活中的各种可能性,理解“可能性”的概念、认识各种影响可能性的因素,并探索具有创新意识的哲学态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掌握影响可能性的因素;•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哲学性思考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可能性”的概念;•掌握影响可能性的因素。
教学难点•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哲学性思考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准备•课件;•讲义;•实物、图片或视频等生动形象的示例。
1.教师引入教师引入本节课的目标,并通过简短的故事或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2.探究“可能性”概念学生分组讨论并通过展示自己的成果,学习“可能性”的概念。
3.影响可能性的因素学生讨论并列出影响“可能性”的因素,教师补充并引导学生思考。
4.探索哲学态度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对于“可能性”的理解,通过学习哲学思想与思考方法,拓宽思路、深入思考。
5.合作创新学生分组并运用所学内容,进行创新设计与分享,提升各自创新能力。
6.课程回顾教师通过简短回顾,巩固学生对于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学生讨论表现;2.创新设计成果;3.课堂问题与回答。
1.学生可自选一个更为个性化或关注的“可能性”话题,展开延伸探究;2.教师在讲解哲学思想与思考方法时,可举例介绍一些历史上具有创新意识的哲学家或思想家,拓宽学生的知识积累。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问题、讨论发散并展示创新成果的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教学过程紧凑,学习收获显著。
同时,在下一次教学中,可增加一些创意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北师大版数学七下6.1《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
6.1《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猜测与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切身感受什么是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3.情感与态度:通过创设游戏情景,使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难点:理解生活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今天,小聪和小明要进行一场射击比赛,比赛共分五局,在每一局中,谁射中靶心就得一分,射不中则得零分。
比赛开始了。
第一局:小聪射中靶心,小明没有射中第二局:小聪没有射中靶心,小明射中了比赛到这里,谁来说一下你觉得谁会赢得这场比赛?现在我们还不能确定比赛结果,我们只能说小聪可能会赢,小明可能会赢现在比赛接着进行第三局:小聪没有射中靶心,小明射中了第四局:小聪还是没用射中靶心,小明又射中了比赛到这里,谁想来说一下,你觉得谁会赢得这场比赛?对,说的很好,比赛到这里我们可以确定比赛结果,我们就说小明一定会赢,而小聪不可能会赢。
同学们,对于不确定的事情,我们只能说“可能”,确定的事情我们可以说“一定”或者“不可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感受可能性(板书)目的:通过问题情景的引入,引发思考,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直接切入本节课题。
二、思考猜测、探求新知活动内容:教师提问——“生活中下列事件一定发生吗?”思考1: ⑴玻璃杯从10米高处落到水泥地面上会破碎;⑵太阳从东方升起;⑶今天星期天,明天星期一;⑷太阳从西方升起;⑸一个数的绝对值小于0;(6) 从商店买的饮料中奖(7)掷一枚硬币,有国徽的一面朝上。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 感受可能性》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 感受可能性》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 感受可能性》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初步接触概率知识,通过实验和游戏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能够利用概率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探究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对于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
但是,对于概率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案例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游戏等活动,初步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如何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游戏等活动,自主探究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实验和游戏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小组讨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抽奖游戏,引出概率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如抛硬币、掷骰子等,统计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讲解:教师讲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频率、概率等,并给出一些实际例题。
4.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概率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抽签、摸奖等。
6.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可以设计如下: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概率计算练习的正确率来进行。
感受可能性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下册教案
感受可能性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下册教案可能性是指:事物产生的概率,是包含在事物当中并预示着事物发展趋势的量化指标。
数学也能够运用可能性,运算事件产生的可能性大小时,可利用枚举的方法将每种可能产生的情形罗列出来。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感受可能性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下册教案,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6.1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1.通过对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概率的判定,归纳出必定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对有关事件做出准确的判定;(重点)2.知道事件产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难点)一、情境导入在一些成语中也包蕴着事件类型,例如瓮中捉鳖、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和水中捞月所描写的事件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事件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必定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类型一】必定事件一个不透亮的袋子中装有5个黑球和3个白球,这些球的大小、质地完全相同,随机从袋子中摸出4个球,则下列事件是必定事件的是( )A.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一个是白球B.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一个是黑球C.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两个是黑球D.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两个是白球解析:∵袋子中只有3个白球,而有5个黑球,∴摸出的4个球可能都是黑球,因此选项A是不肯定事件;摸出的4个球可能都是黑球,也能够3黑1白、2黑2白、1黑3白,不管哪种情形,至少有一个球是黑球,∴选项B是必定事件;摸出的4个球可能为1黑3白,∴选项C是不肯定事件;摸出的4个球可能都是黑球或1白3黑,∴选项D是不肯定事件.故选B.方法总结:事件类型的判定第一要判定该事件产生与否是不是肯定的.若是肯定的,再判定其是必定产生的(必定事件),还是必定不产生的(不可能事件).若是不肯定的,则该事件是不肯定事件.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题【类型二】不可能事件下列事件中不可能产生的是( )A.打开电视机,中央一台正在播放新闻B.我们班的同学将来会有人当选为劳动模范C.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D.太阳从西边升起解析:“太阳从西边升起”这个事件一定不会产生,所以它是一个不可能事件.故选D.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2题【类型三】随机事件下列事件:①随便翻到一本书的某页,这页的页码是奇数;②测得某天的最高气温是100℃;③掷一次骰子,向上一面的数字是2;④测量三角形的内角和,结果是180°.其中是随机事件的是________(填序号).解析:书的页码多是奇数,也有多是偶数,所以事件①是随机事件;100℃的气温人不能生存,所以不可能测得这样的气温,所以事件②是不可能事件,属于肯定事件;骰子六个面的数字分别是1、2、3、4、5、6,因此事件③是随机事件;三角形内角和总是180°,所以事件④是必定事件,属于肯定事件.故答案是①③.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6题探究点二:随机事件产生的可能性掷一枚平均的骰子,前5次朝上的点数恰好是1~5,则第6次朝上的点数( )A.一定是6B.是6的可能性大于是1~5中的任意一个数的可能性C.一定不是6D.是6的可能性等于是1~5中的任意一个数的可能性解析:要分清可能与可能性的区分:多是情形的分类数目,是正整数;可能性指事件产生的概率,是一个0到1之间的分数.要求可能性的大小,只需求出各自所占的比例大小即可.第6次朝上的点数多是6,故A、D均错;由于一枚平均的骰子上有1~6六个数,所以显现的点数为1~6的可能性相同,故B错,D 对.故选D.方法总结:不肯定事件的可能性有大有小.骰子在掷的进程中,每个点数显现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1题三、板书设计1.必定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必定事件:一定会产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一定不会产生的事件;必定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肯定事件;随机事件:没法事先肯定一次实验中会不会产生的事件.2.随机事件产生的可能性教学进程中,结合生活实际,对身边事件产生的情形作出判定,通过实测知道掌控定义,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套备课优秀教学案例:6.1感受可能性
4.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概率问题的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体会概率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
2.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加深对概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概率?概率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概率的理解和看法,为讲授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引入概率的基本概念,包括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并用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和阐述。
2.教授如何用概率来描述和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如抛硬币、抽签、骰子等。
2.让学生学会用概率来描述和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
3.让学生掌握抛硬币、抽签、骰子等基本概率实验的方法和技巧。
4.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和感受不确定现象中的可能性。
2.引导学生从具体的生活实例中抽象出概率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
在教学案例中,我以“抛硬币”游戏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接着,我引导学生从具体的生活实例中抽象出概率问题,如“抽奖活动”、“骰子游戏”等,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总结概率问题的规律。同时,我鼓励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套备课优秀教学案例:6.1感受可能性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教案-感受可能性
6.1感受可能性1.通過對生活中各種事件的概率的判斷,歸納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隨機事件的特點,並根據這些特點對有關事件做出準確的判斷;(重點)2.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難點)一、情境導入在一些成語中也蘊含著事件類型,例如甕中捉鼈、揠苗助長、守株待兔和水中撈月所描述的事件分別屬於什麼類型的事件呢?二、合作探究探究點一: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隨機事件【類型一】必然事件5個黑球和3個白球,這些球的大小、質地完全相同,隨機從袋子中摸出4個球,則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是()A.摸出的4個球中至少有一個是白球B.摸出的4個球中至少有一個是黑球C.摸出的4個球中至少有兩個是黑球D.摸出的4個球中至少有兩個是白球解析:∵袋子中只有3個白球,而有5個黑球,∴摸出的4個球可能都是黑球,因此選項A是不確定事件;摸出的4個球可能都是黑球,也可以3黑1白、2黑2白、1黑3白,不管哪種情況,至少有一個球是黑球,∴選項B是必然事件;摸出的4個球可能為1黑3白,∴選項C是不確定事件;摸出的4個球可能都是黑球或1白3黑,∴選項D是不確定事件.故選B.方法總結:事件類型的判斷首先要判斷該事件發生與否是不是確定的.若是確定的,再判斷其是必然發生的(必然事件),還是必然不發生的(不可能事件).若是不確定的,則該事件是不確定事件.【類型二】不可能事件()A.打開電視機,中央一台正在播放新聞B.我們班的同學將來會有人當選為勞動模範C.在空氣中,光的傳播速度比聲音的傳播速度快D.太陽從西邊升起解析:“太陽從西邊升起”這個事件一定不會發生,所以它是一個不可能事件.故選D.【類型三】隨機事件下列事件:①隨意翻到一本書的某頁,這頁的頁碼是奇數;②測得某天的最高氣溫是100℃;③擲一次骰子,向上一面的數字是2;④測量三角形的內角和,結果是180°.其中是隨機事件的是________(填序號).解析:書的頁碼可能是奇數,也有可能是偶數,所以事件①是隨機事件;100℃的氣溫人不能生存,所以不可能測得這樣的氣溫,所以事件②是不可能事件,屬於確定事件;骰子六個面的數字分別是1、2、3、4、5、6,因此事件③是隨機事件;三角形內角和總是180°,所以事件④是必然事件,屬於確定事件.故答案是①③.探究點二: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擲一枚均勻的骰子,前5次朝上的點數恰好是1~5,則第6次朝上的點數() A.一定是6B.是6的可能性大於是1~5中的任意一個數的可能性C.一定不是6D.是6的可能性等於是1~5中的任意一個數的可能性解析:要分清可能與可能性的區別:可能是情況的分類數目,是正整數;可能性指事件發生的概率,是一個0到1之間的分數.要求可能性的大小,只需求出各自所占的比例大小即可.第6次朝上的點數可能是6,故A、D均錯;因為一枚均勻的骰子上有1~6六個數,所以出現的點數為1~6的可能性相同,故B錯,D對.故選D.方法總結:不確定事件的可能性有大有小.骰子在擲的過程中,每個點數出現的可能性是一樣的.三、板書設計1.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隨機事件必然事件:一定會發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一定不會發生的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統稱為確定事件;隨機事件:無法事先確定一次試驗中會不會發生的事件.2.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教學過程中,結合生活實際,對身邊事件發生的情況作出判斷,通過實測理解掌握定義,鼓勵學生展開想像,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
初一七年级数学下册《感受可能性》教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精编教学设计感受可能性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与作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将“统计与概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学习的四个领域之一,本课《感受可能性》是义务教育课程北师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主要研究事件的分类。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随机事件,但前面学生所学的数学问题,其结果往往是确定的,而从本节课开始就要接触结果不确定的情况——随机事件,它既是概率论的基础,又是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现象的一个反映。
因此,学好它,既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掌握得如何,直接关系“概率”整个知识体系的“坚实”性,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区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通过对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判断,归纳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对有关事件作出准确判断。
.(2)数学思考经历体验、操作、观察、归纳、总结的过程,发展学生从复杂的表象中,提炼出本质特征并加以抽象概括的能力;从事件的实际情形出发,会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解决问题能根据随机事件的特点辨别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与他人的合作。
(4)情感态度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亲自演示,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促进学生乐于亲近数学,感受数学,喜欢数学;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中增强互助、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热情。
3、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类型作出正确判断。
随机事件的特点难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区别, 对生活中的随机事件作出准确判断4、教学辅助手段黄、白球若干,不透明袋子两个,透明杯子若干,骰子若干,多媒体课件等。
二、学情分析由于学生以前未接触过结果不确定的数学问题,所以对随机事件概念的出现一时难以适应,特别是对小概率事件的理解较为困难,教师只有通过大量、生动、鲜活的例子,让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随机事件的有关概念。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 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 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 感受可能性》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初步接触概率问题,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和游戏,让学生感受事件的随机性和可能性,培养学生的概率观念。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概率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启发性和趣味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册之前,已经学习了初中的数学知识,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概率这个概念,大部分学生可能是初次接触,对于事件的随机性和可能性可能还没有清晰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概率模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游戏,感受事件的随机性和可能性,初步建立概率观念。
2.让学生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如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等。
3.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概率模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感受事件的随机性和可能性,初步建立概率观念。
2.难点: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概率模型,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事件的随机性和可能性,建立概率观念。
2.采用实验和游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事件的随机性和可能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如骰子、卡片等。
2.准备一些游戏,如抽奖游戏、猜谜游戏等。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抛出一个问题:“你们认为,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验和游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事件的随机性和可能性。
北师大版数学七下6.1《感受可能性》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北师大版数学七下6.1《感受可能性》这一章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随机现象,通过实例体会随机现象的普遍性,了解随机现象与确定现象的区别,能用语言、图片、事物等描述随机现象,感受随机现象的不确定性,发展随机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切入点,设计了一系列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随机现象的特点,培养他们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同时,我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通过对随机现象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培养他们面对不确定性的勇气和智慧。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生活情境: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背景,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随机现象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随机现象的存在。例如,通过抛硬币、抽签、骰子游戏等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随机现象的不确定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例,引入随机现象的概念。例如,通过抛硬币、抽签等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随机现象的存在。
2.创设问题情境: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例如,在抛硬币实验中,教师可以提问:“抛硬币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并探讨可能性的大小。
在教学策略上,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此外,我还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示随机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在评价方式上,我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关注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6.1 感受可能性 教案
《感受可能性》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能区分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2)并感受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骰子活动,经历猜测、试验、收集试验结果等过程,体会数据的随机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培养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教学难点】理解生活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
【教学方法】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骰子若干。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过渡】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不同的事情,这些事情,有的是一定会发生的,有的则是一定不会发生的。
更多的则是我们不确定是否能发生的事情。
现在,我来展示几个事件,大家来判断一下这些事件是否是一定能发生,或一定不能发生。
下列问题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1)太阳从西边落下;(2)在一个装着白球和黑球的袋中摸球,摸出红球;(3)a2+b2=-1(a,b都是有理数);(4)水往低处流;(5)实心铁球投入水中会沉入水底。
【过渡】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大家一起来判断一下吧。
(学生回答)【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在数学中,如何定义这些一定会发生的,一定不会发生的以及可能会发生的事件。
二、新课教学1.感受可能性【过渡】在日常生活中,骰子是大家常见的,在电视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通过掷骰子得到点数的大小决定游戏的顺序等等。
现在,我们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如果随机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那么(1)掷出的点数会是10吗?(2)掷出的点数一定不超过6吗?(3)掷出的点数一定是1吗?(学生讨论)【过渡】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一个问题,掷出的点数会是10吗?(学生回答)【过渡】我们知道,骰子的最大点数是6,因此,是不可能出现10的。
我们把这样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 感受可能性》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 感受可能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 感受可能性》这一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事件的发生,学会用概率来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概率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概率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概率的计算和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概率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事件的发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让学生掌握概率的概念,学会用概率来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随机事件的发生,理解概率的概念。
2.难点:让学生学会用概率来描述事件的可能性,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游戏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如硬币、骰子等。
2.准备相关的游戏,如抽奖游戏、卡片游戏等。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抛硬币、掷骰子等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随机事件的发生。
让学生初步感受随机事件的性质,引出概率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际问题,如抽奖活动、彩票中奖等,让学生尝试用概率来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率的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如抛硬币、掷骰子等,统计实验结果,计算事件的概率。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游戏,如抽奖游戏、卡片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概率知识。
通过游戏,巩固学生对概率的理解和应用。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天气预报、医学诊断等。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1感受可能性教案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1感受可能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1感受可能性教案主要讲述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和如何通过实验来感受可能性。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概率学习的一个入门,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概率的存在,培养学生的概率观念。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对概率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如何通过实验来感受可能性,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感受可能性,培养学生的概率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可能性,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概率观念,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可能性,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感受可能性,培养学生的概率观念。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具体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可能性,培养学生的概率观念。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材料,如骰子、卡片等。
2.准备实验指导书,供学生参考。
3.准备教学PPT,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实验材料,如骰子、卡片等,并提出实验要求。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来感受可能性。
3.操练(1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巩固实验结论。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也可以举手回答。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概率的基本概念和通过实验感受可能性的重要性。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 感受可能性》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 感受可能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1 感受可能性》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概率的基础知识。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随机事件,引导学生感受概率的意义,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是,对于概率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让学生感受概率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
2.能够运用概率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随机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
2.如何运用概率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随机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概率的意义。
2.观察分析法:让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随机事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抛硬币、抽奖、骰子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现象,并提出问题:“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随机事件。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生活中的随机事件,如抛硬币、抽奖、骰子等,让学生观察并分析这些事件的结果。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如:“抛一枚硬币,正反面出现的概率是多少?”“掷一个骰子,出现1的概率是多少?”等。
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运用概率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随机现象。
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如完成一些有关概率的填空题、选择题等。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第6章频率初步6.1感受可能性教案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第6章频率初步6.1感受可能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第6章频率初步6.1感受可能性教案主要介绍了频率与概率的关系,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事件的随机性和可能性,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对于学生形成数据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对随机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实验来感受事件的可能性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例感受事件的随机性和可能性,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例感受事件的随机性和可能性,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2.难点:如何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事件的可能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受事件的随机性和可能性。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本节课的内容、实例、问题等。
2.实验材料:如硬币、骰子等。
3.教学卡片:用于小组讨论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硬币实验,让学生观察硬币正反面出现的频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感受事件的随机性和可能性。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本节课的内容,包括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实验来感受事件的可能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一种实验材料(如硬币、骰子等),进行多次实验,记录实验结果,观察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六章《概率初步》6.1《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优质获奖).doc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6.1感受可能性教案1、知识与技能目标(1) 让学生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2) 让令生能区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3) 在改变条件的情况下,让学生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可以互相转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盗历活动、实验、猜测、收集、整理和分析试验结果等过程,会判断必然事件、不可能 M 牛、随机事件。
(1)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亲自演示,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促进学生乐于亲近数学,喜欢 /数第 一.摸球游戏,导入新课: f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做儿个与数学有关游戏。
现在老师将全班 ”学分为3大组,坐在班级左侧,屮部,右侧的同学分别为1, 2, 3组,老师手里冇3 卜不透明的盒子,分别标有1, 2, 3号,每个盒子里面有20个乒乓球,它们的大小、质 地均相同,颜色分别为黄色和口色。
每组选出1名同学位代表到相应的盒子里摸球,毎 组摸3次总分最高的小组获胜。
(若存在比分相同组,加一组摸球赛)耍重点:让学生能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类型作出止确判断。
难点:讣7生理解必然韦件、不可能事件、随机韦件的区别与转化关系。
教法、学法和辅助手段: 教法分析:游戏探索,游戏体验,拓展新知。
发现新知;探究合作,体验新知; 不透明盒子三个,一角钱硕币若干, 巩固新知; 课件。
拓展新知。
(2) 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中增强互助、协作的精神; (3) 培养学牛的数学素养,体验数学与牛活密切和关,激发学牛学以致用的热情。
求:摸岀球先向同学展示结果,再放回盒子,动作干脆,麻利。
第1组谁来?[活动lh摸乒乓球游戏(摸出黄球加1分,□球不得分,总分最高的小组获胜)1、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只装的金部是黄球的不透明盒子,让1组同学摸球,显然学生摸到的全是黄球,总分+3分。
2、教师再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另一只装的10个黄球10个口球的不透明盒子,让2组同学摸球,而学生摸出的有黄球有白球,显然分数小于3分。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1感受可能性教案2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1感受可能性教案2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1感受可能性教案2,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不确定现象中的规律性,认识概率,能根据事件的性质判断和求出事件的概率。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可能性知识的一次拓展,也是对之前知识的一次升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可能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不确定现象,如抽奖、抛硬币等,对可能性有一定的认识。
但大部分学生对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概率模型,并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概率知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概率的含义,能根据事件的性质判断和求出事件的概率。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概率的含义,掌握求概率的基本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概率模型,并进行合理的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概率模型道具,如硬币、骰子等,用于实践活动。
3.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或图片,引入不确定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现象。
如:抛硬币、抽奖等。
提问:这些现象中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出概率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概率的含义,让学生了解概率是反映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量。
通过PPT展示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同时,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判断和计算事件的概率。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概率模型进行操作。
七年级数学下册6.1感受可能性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感受可能性》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猜测与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切身感受什么是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2.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在经历猜测、试验、探究、交流与分析过程中获得结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体会不确定事件的特点;2.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创设游戏情景,使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2.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教学难点理解生活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启发猜想、讲练结合法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多媒体;学生准备三角板,练习本;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游戏猜想(1)随意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会是10吗?不会(2)随意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一定不超过6吗?一定(3)随意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一定是1 吗?不一定通过问题情景的引入,引发思考,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直接切入本节课题.二、新课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必然事件.例如,在掷骰子的试验中,“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不超、过6” 就是一个必然事件.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可能事件.例如,、“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是10”就是一个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但是,也有许多事情我们事先无法肯定它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确定事件,也称为随机事件.例如,“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是1”就是一个不确定事件.做一做利用均匀的骰子和同桌做游戏,规则如下:(1)两人同时做游戏,各自投掷一枚骰子,每人可以只投掷一次骰子,也可以连续地投掷几次骰子;(2)当掷出的点数和不超过 10,如果决定停止投掷,那么你的得分就是所掷出的点数和;当掷出的点数和超过 10,必须停止投掷,并且你的得分为 0;(3)比较两人的得分,谁的得分多谁就获胜.多做几次上面的游戏,并将最终结果填入下表:本游戏最后一个环节要求试验次数多些,所以根据所教班级实际情况与时间上的要求,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进行,并完成表格的填写,教师要视学生情况而定.议一议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如果前面掷出的点数和已经是5,你是决定继续投掷还是决定停止投掷?如果掷出的点数和已经是9呢?掷出的点数和已经是5,根据游戏规则,再掷一次,如果掷出的点数不是6,那么我的得分就会增加,而掷出的点数不是6的可能性要比是6的可能性大,所以我决定继续投掷.掷出的点数和已经是9,再掷一次,如果掷出的点数不是1,那么我的得分就会变成0,而掷出的点数是1的可能性要比不是1的可能性小,所以我决定停止投掷.你认为小明和小颖的说法有道理吗?一般地,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情况,体会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游戏简单易懂,更直观的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理解.三、习题1.下列事件中,哪些是确定事件?哪些是不确定事件?(1)将油滴入水中,油会浮在水面上;确定事件(2)任意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是奇数.不确定事件2.小明任意买一张电影票,座位号是 2 的倍数与座位号是 5 的倍数的可能性哪个大?解:座位号是2的倍数的可能性大.四、拓展某路口红绿灯的时间设置为:红灯40秒,绿灯60秒,黄灯4秒。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1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1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1“感受可能性”是初中数学概率初步知识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概率的意义,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概念,为后续概率计算打下基础。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具体实例出发,引导学生探究概率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接触过简单的可能性问题,对概率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概率的本质和计算方法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概率概念,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定义。
2.能够用概率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可能性问题。
3.学会用列举法求解简单事件的概率。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定义及判断。
2.教学难点:概率计算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受概率的意义。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3.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揭示概率的本质。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概率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概率实例。
2.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供课堂讨论使用。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物件,用于课堂实践操作。
4.计数器:用于计算概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生活实例,如抛硬币、抽奖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可能性?让学生感受到概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组生活案例,让学生判断哪些是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如抛硬币、掷骰子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概率现象。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记录下各种事件的发生次数。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用列举法求解简单事件的概率。
6.1感受可能性 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度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doc
思考2:(1)掷一枚硬币,有国徽的一面朝上;
(2)买彩票恰好中奖;
(3)从商店买的饮料中奖;
(4)通过点名器找同学回答问题,“××”被选中.
合作探究
活动内容1:游戏——摸球
活动目的: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情况,体会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游戏简单易懂,更直观的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理解,也为上好下一节课做铺垫.
思考:(1)随机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会是10吗?
(2)随机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一定不超过6吗?
(3)随机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一定是1吗?
探索新知
合作探究
自学指导
思考1:(1)玻璃杯从10米高处落到水泥地面上会破碎;
(2)太阳从东方起;
(3)今天星期天,明天星期一;
(4)太阳从西方升起;
教师指导
1.理解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
2.知道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3.合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当堂训练
1.指出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
(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将油滴入水中,油会浮在水面上;
(3)任意买一张电影票,座位号是2的倍数比座位号是5的倍数可能性大;
3.在问题解决中,经历一定的合作交流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
重难点
重点: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难点:理解生活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课堂导入
内容:生活中有哪些事情一定会发生,哪些事情一定不会发生,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概率初步
1.感受可能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猜测与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切身感受什么是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3.情感与态度:通过创设游戏情景,使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难点:理解生活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内容:生活中有哪些事情一定会发生,哪些事情一定不会发生,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
思考:1. 随机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会是10吗?
2. 随机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一定不超过6吗?
3. 随机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一定是1吗?
让学生们思考,并请学生回答。
目的:通过问题情景的引入,引发思考,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直接切入本节课题。
第二环节:思考猜测、探求新知
活动内容:教师提问——“下列事件一定发生吗?”
思考1: (1)3个人分成两组,一定有2个人分在同一组;
(2) 太阳从东方升起;
(3)如果今天星期三,那么明天是星期四;
(4) 太阳从西方升起;
(5) 负数大于正数;
(6)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是10
活动目的:通过点名器让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引出本节的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板书概念,其中(1)、(2)、(3)说明“什么是必然事件?”(4)、(5)、(6)说明“什么是不可能事件?”进而让学生了解何为确定事件。
思考2:(1)大坝镇2013年4月20会下雨;
(2)掷一枚硬币,有国徽的一面朝上;
(3)买彩票恰好中奖;
(4)打开电视,正在播放动画片。
活动目的:使学生在有趣的问题中体会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三环节:猜想实践,合作学习
活动内容1:游戏——掷骰子游戏
利用质地均匀的骰子和同桌做游戏,规则如下:
(1)两人同时游戏,各自掷一枚骰子,每人可以只掷一次骰子,也可以连续地掷几次骰子。
(2)当掷出的点数和不超过10时,如决定停止掷,那么你的得分就是所掷出的点数和;当掷出的点数和超过10时,必须停止掷,并且你的得分为0。
(3)比较两人的得分,谁的得分多谁就获胜。
多做几次上面的游戏,并将最终结果填入下表:
甲…
第二次游戏
乙…
甲…
第三次游戏
乙…
…………………
在做游戏的过程中,你是如何决定是继续掷骰子还是停止掷骰子的?
议一议:在做游戏时,如果前面掷出的点数和已经是5,你是决定继续掷还是决定停止掷?如果掷出的点数和已经是9呢?
活动内容2:摸球游戏
甲袋中有10个白球,乙袋中有10个红球,丙袋中有红球、白球共10个,且三个袋中所有的球出颜色外,完全相同;
判断下列事件各是什么事件:
1.从甲袋中摸到一球是红球。
()
2.从甲袋中摸到一球是白球。
()
3.从乙袋中摸到一球是红球。
()
4.从乙袋中摸到一球是白球。
()
5.从丙袋中摸到一球是红球。
()
6.从丙袋中摸到一球是白球。
()
若丙盒中装有红球,白球共有10个,每个球除颜色外其他相同。
每次任意摸出一个球,记录下所摸球的颜色,并将球放回到盒中。
将结果填在下表中:
活动目的:通过游戏使学生体会生活中许多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同时以游戏引入知识,学生接受起来会更自然,印象会更深刻。
通过亲身体验,把问题渗透到游戏中,找到求随机事件中可能性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
1.下列事件中,哪些是确定事件?哪些是不确定事件?
(1)将油滴入水中,油会浮在水面上;
(2)任意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是奇数。
2.小明任意买一张电影票,座位号是2的倍数与座位号是5的倍数的可能性哪个大?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1)理解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
(2)知道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3)合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习题6.1 第1-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