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方法浅谈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一、引言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传承着民族的智慧与精神。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手段。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如何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本文试图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二、古诗词教学的意义与价值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领略古人的智慧,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审美情趣。
2.传承民族文化。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学习古诗词有助于学生了解民族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育民族精神。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如爱国主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汲取民族精神的营养,培养良好的品质。
三、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1.教学方法单一。
在当前的古诗词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2.教学内容枯燥。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诗词的背诵和默写,忽视了诗词的意境和内涵,使得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流于表面。
3.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古诗词教学评价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应试心理。
四、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1.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应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注重诗词意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品味诗词的意境,让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感受诗词的魅力。
3.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诗词创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完善评价体系。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的表现。
浅谈初中古诗文教学的方法
古 文 的 教学 中需 重视 吟读 ,其 实这 并 不 算是 创 新 , 吟读 法 ,可 以说 是 从 传 统 私 塾 延 用 而来 的一 种 传 统 的 教 学 方 法 。在 现 代 的语 文 教 学 中 ,语 文教 师不 该 鄙 薄
理 解 诗 意 是 首 要 的 。 在 以往 的古 诗 文 教 学 中 ,教 师往 往 采 用 了解 字 解 句 ,串讲 全 篇 的方 式 ,学 生 在 学 习 中 无 法 提 起 兴 致 来 。教 师 串讲 ,无 非 是不 放 心 ,怕 理解 不 透 诗 意 ,其 实 不 然 ,课 堂 上 注重 体 现 学 生 学 习 的 主 体 性 ,放 手 让 学 生 自己 去提 出 问题 ,寻找 答 案 ,效果
它 、 抛 弃 它 , 而 是 应 该 重 视 这 种 方 法 的 应 用 ,通 过 读 ,
整 体 感悟 ,通 过读 ,训 练学 生 的 朗诵 的能 力 ,通 过 渎 ,
则 是最 受 学 生欢 迎 的方 式 。因 为这 种 方式 简 单 、明效 , 符 合学 生 心理 ,易激 发 学 生 的竞争 意 识 。 二 、合 作 自学 ,疏 通 诗意 ,理解 诗 文情 感 美
境 ,积 累名 句 、写 作运 用四 个方 面谈 了一 些 关 于初 中古 诗 文教 学 的 方法和 体 会 。 【 键 词】反 复吟 诵 ;合 作 自学 ;创 设 情景 ;写作 运 用 关
一
、
声 情 并 茂 ,反 复 吟 诵 , 感 受 诗 文 音 韵 美
浅谈古典诗歌教学的方法
词 《 沁 园春? 长 沙 》拿 来让学 生进 行对 比分 析 ,通过讨 论 ,学 生 了解这 两 首词 的一 些共 同点 :一是 写法 基 本上 相 同 ,都是上 阕 写 景 ,下 阕抒 情 ,写景 的时候 ,都 有一 个 领起 的关 键 字 : 一 个 是 “ 望 ” ,一 个是 “ 看 ” ;二是思 想 内容 也差 不 多 ,都体现 了
学 生 学会再 现诗 歌 的意 境 。 比如 《 天净 沙秋 思 》典 型地 体 现 了
意境 美这 一特 色 。在教 学 中我 引 导学 生首 先 找 出全 诗 的 意象 , 所 谓 意象 就 是一个 事物 表达一 个 意象 ,学 生不 难找 出 ,因为全 诗总 计 五句 二十八 字 ,一共描 写 了九 个事 物 ,那么 也 就是 九个 意象 。我 又 引导学 生 :这九个 意 象不 是用 关 联词 承接 起来 的 , 那 是 用什 么 把它们 串联 起 来 的?学 生 通过 思考 得 出 :是用 一种 情 即游 子的羁 旅愁 情作为 线索 把它们 串起来 的。
毛 泽东 的 广 阔胸襟 和伟 大抱 负 ;三 是风 格 上也 相 似 ,两首词 都
是 豪放 的 。通 过 这样 的 比较 教学 ,学生 对 诗歌 的认 识 ,并 不 是 个个 孤 零零 的 个体 ,这样 以点 串 线 、由线 到 面 ,学 生 就可 以
一
古 典诗 歌有 着优 美 的意境 ,在教 学 中 ,教师要 有 意识 引导
1 、意 境再 现法
在 进 行诗 歌教 学 时 ,我 们 可 以把 同一 题材 、 同一 风 格 的诗 作 摆在 一 起 ,通 过 比较 ,让 学 生 对 诗 歌 的理 解 更 深 刻 、更 全
面 ,从 而 归纳 出一定 的规律 。 在教 毛泽 东 的 《 沁 园春? 雪 》这首 词 时 ,我 把他 的另外一 首
浅谈古诗词诵读教学方法
浅谈古诗词诵读教学方法【内容摘要】古今优秀的古诗词浩如烟海。
优秀的古诗词有着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在我们的教学中需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并正确地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热爱古诗词。
【关键词】古诗词兴趣诵读【正文】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方法:一.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在进行古诗词诵读教学时,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诗句,体会语言美;学会捕捉形象,体会“诗情画意”的美等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序地进行。
1.读中品味诗句,体会语言美。
古诗词的语言美体现在它的音律美。
在意蕴深远的千古名句中,有着贴切传神、灵动跳脱、耐人寻味的字眼。
教师引导学生赏诗韵、品味诗眼、诵名句,能让学生体会到故诗词的语言美。
在品味中不断激发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2.学会捕捉形象,体会“诗情画意”的美。
在浩如烟海的诗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景物。
在教学中,善于捕捉诗中美的形象,引导学生借诗歌的意境体会其“诗情画意”的美,进一步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
二.自读自悟,自主合作交流、探究。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是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学会自主合作交流、探究。
文中,“自读”是指在学习新的古诗词时,教师不需要首先介绍作者、背景等内容,而是在教师的情境激趣后,让学生直接朗读古诗词,教师主要是检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熟读程度;“自悟”指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策略充分研读古诗词,初步实现独立地体验和感悟。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提出问题,不引导学生思考,而是放飞学生自由思考的翅膀;“交流”是指在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自己体验和感悟,在讨论、质疑过程中深化认识、理解古诗词;“探究”是指进行了前三个环节后,对还没有达成的目标或不够深入理解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或讲授自己对文本独特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完成对文本更高层次的理解。
现代诗歌教学
现代诗歌教学现代诗歌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它追求意境的深沉和语言的美感,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文学体验。
随着现代诗歌的兴起,对于如何进行现代诗歌教学也成为了教育界和文学界普遍关注的话题。
现代诗歌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让他们能够理解和欣赏现代诗歌的独特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下面将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谈一谈现代诗歌教学的具体做法。
首先,现代诗歌教学的内容应当包括诗歌的基本知识和创作技巧。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介绍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特点和流派,让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演变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现代诗歌作品。
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一些诗歌分析和鉴赏的讲解,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理解诗歌,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其次,现代诗歌教学应当注重学生的创作能力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通过写作来体验现代诗歌的美妙之处。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选题、构思和表达自己的思想。
同时,教师还应当注重对学生作品的指导和批评,不仅要夸奖学生的优点,还要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并给予合理的建议和指导。
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尤为重要。
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引导学生去发现和理解现代诗歌的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诗歌、讲解诗歌以及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此外,教师还应当密切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为他们提供舞台和机会,让他们可以在诗歌的世界里自由表达自己。
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
学生作为诗歌的创作者和欣赏者,应当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对诗歌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此外,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和空间。
诗性的启迪──以《再别康桥》为例浅谈诗歌教学
诗性的启迪──以《再别康桥》为例浅谈诗歌教学提起诗歌教学, 大家都有自己的妙招, 我今天就我这一个月的教学经验, 班门弄斧, 结合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谈一谈自己对诗歌教学的一点想法。
提起诗歌教学, 大家普遍感觉难教,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我们先从诗歌这种文学的特点看。
诗歌是一种非实用的非功利性的表现人类心灵世界的文学样式。
首先由于诗歌高度的概括性, 鲜明的形象性, 意象的复杂性, 语言的跳跃性等特点, 造成我们对诗歌理解的困难。
其次由于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阶段, 人生观, 世界观, 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 加之人生、社会阅历的缺失, 审美修养的不足, 知识结构的欠缺都给我们的诗歌教学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和问题。
再次, 由于诗歌是一种主观情感非常浓厚的文体, 对其解读也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这一方面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灵活性, 自由度。
另一个方面对我们无疑也是一种挑战, 就是你如何去把握诗歌课堂的这种自由性和灵活性。
最后由于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 导致他们面对诗歌的时候很陌生, 也很无助, 他们不知道从何入手。
他们心灵与诗人的心灵之间形成了一种隔阂。
况且, 古代对诗有这样的说法“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 不能说真是这样, 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面对这样的问题, 我们该如何去教, 如何把这些“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东西传达给学生呢?这无疑是摆在诗歌教学过程中的第一个问题。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我采用了读、想、做三者相结合的方法, 来完成诗歌的学习。
一、反复美读学习诗歌, 我们最基本要做到对诗歌的语言有所感知, 能够通过对内容的把握, 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进而去了解、借鉴诗歌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
而这些目标的实现, 又与对诗歌的的朗诵是分不开的。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证明: 视觉与美感之间只能构成间接的情感对应关系, 中间需要联想和想象的帮助。
而听觉与美感之间却可以构成直接的情感对应关系。
浅谈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
现代诗歌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文学语言的精华,它可以增强学生
审美情趣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那么在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方
法呢?
一、熟悉常见的现代诗歌形式
熟悉现代诗歌的形式,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同时也为他们的创作提供参考。
现代诗歌形式较多,如自由诗、白话诗、加油诗等。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这些诗歌形式
的特点、构成以及运用技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现代诗歌的核心元素。
二、注重诗歌的音韵节奏
现代诗歌最大的特点是音韵和节奏,这是学生在欣赏和朗诵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在
教学中,教师可以讲解韵部与节奏的作用以及常见的韵律和节奏形式,比如抑扬格、平仄等。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和创作,加深对音韵和节奏的理解和应用。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现代诗歌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互动性强、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听课、讨论、朗诵、分析等。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课堂氛围,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和欣赏诗歌。
四、鼓励学生诵读、朗诵和创作
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诵读、朗诵和创作,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同时,引
导学生关注生活、表达思想,并运用所学的语言工具,大胆地构思、创作自己的诗歌,从
而提高文章的质量和水平。
总之,现代诗歌教学应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通过熟悉诗歌形式、关注音
韵节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鼓励学生创作,来增强学生的诗歌欣赏和创作能力。
浅谈初中诗歌阅读教学方法
读陶渊明《 归园 田居》 。“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一联 , 如
难 题 。 目前 的诗 歌教 学 ,许 多教 师往 往把 诗 歌作 为背 诵 材 料, 让学 生知道 主 旨即可 , 其设 计模式 也往往 是教 师范读 , 学
下 了。他离开座席, 拔出宝剑 , 举 目四顾, 心绪茫然” 。这又
是为何 呢 ?我 们带着 内心 的疑 问试着 往下看 , 却 怎么 也找不 到答 案 。面对 这样 的一 首 诗歌 , 该从 哪里 入 手呢 , 又该 如何 让学 生读 进去 , 将此 诗 读厚 重呢 ?带 着这 样 的 问题 , 笔 者 思 量许久, 查阅 了李 白的传 记 以及 相关 作 品, 了解此 诗创 作年
一
诗歌语言含蓄凝练, 意味隽永 , 又常常“ 言近而旨远” , 甚
或“ 言在 此而 意在 彼 ” 。古诗 词教 学 中过 多的 理性 分析 往往 吃力不 讨好 , 试 图一一对 应地 用散 文语言 来翻译 那充满 灵性 的诗句 , 也常 常 失 了诗 的神韵 。 因而在 诗歌 教 学 中我们 时常 有 捉襟 见 肘之 感 。 仔细 思量 , 那是 因为我们 常 常孤 立地 就诗 论诗, 也就 难免 从现 象 到现象 地 滑行 , 无法 捕捉 诗 人 的言外 之 意 了 。如何 把一 首诗读 透 、 读厚、 读 深 呢?笔 者 受孙 绍振 先 生“ 风 格还 原 ” “ 流 派还 原” “ 同类 比较” 和“ 异类 比较 ” 等启 发, 在教 学 中进行 了 “ 以诗解 诗” 的多 番尝试 , 发现 “ 以诗解 诗” 的方法 可 以让学 生更 好地 领会 诗 人 的感情 , 感 受诗 歌 的 艺 术形 象 , 体味 诗美 , 从 而 引导学 生进 入可 意会 而 不可 言传 的美妙 的诗歌 艺术境 界 , 而且还 可 以在潜移 默化 中让学 生受 到 古典 文化 的 熏陶 , 同时 又能 了解 掌握 更多 的诗 词名 句 。 在
浅谈诗歌教学的技巧
重 庆 市 荣 昌安 富 中学 陈 玉清
摘要 :大多 数 老师 觉 得诗 歌 教学 是一 个 难点 。不知 如何 教 才能 让 学生 理解 诗 歌的 主 旨 ,明 白作 者 的写 作 目的 ,弄懂 编 者的 意 图。 于 是 ,采用 传统 的 教,课 堂 气氛 沉 闷 ,学生 一个 一个 无清 打彩 ,怨声 载道 。 为此, 笔 者 把多 年 教学积 累的 关 于诗歌教 学的 技巧 ,作简 单介 绍 ,与同仁 们共勉 。
意象 ,学 生也 能找 出来。
就会 有 “ 如 果改 革 开放 是千 帆 竞渡 ,我决 不做 沉 沦 的沉 舟 ,如 果 改 革 开 放 是 万 木 竞 春 ,我 决不 做 受 挫 后 ,萎 靡 不 振 的 病
树 。”千 古佳 句 ,这 样 一来 ,学 生 的语 言表 达 能力得 到 了有 效 的培 养 ,写 出 的东西 定 有诗 情 画意 , 说 出去 的话 也就 含 蓄而 耐 人 寻味 ,够得 上文 明 ,够 得上水 平 。 总之 ,作 为一 名语 文教 师 ,在 诗歌 教学 方 面 ,一 定要 想方 设 法 引导 学生 以感性 的 ( 表 象 的、具体 的 、个 别 的 )东西 ,去 挖 掘 出理 性 的 ( 本质 的 、抽 象 的、一般 的 ) 东 两 ,并 且做 到活 学 活用 。这样 ,才能让 课 堂气 氛活 跃起 来 ,充 分 凋动 学生学 习 诗 歌的积 极性 、主动 性 ,达 到诗 歌教学 的 目的。
境 ,而 无车 马喧 。问君 何 能尔 ,心 远地 自偏 。采 菊 东篱 下 ,悠 然见 南 山 。山气 日夕佳 ,飞鸟相 与 还 。此 中有真 意 ,欲 辩 已忘
言” 这 首诗 ,第 一 、三 、四句就 能 构成 三 幅不 同 的图 画 :结 庐 图 、采菊 图 、飞 鸟 图。 这三 幅 图画 ,就 是此 诗 的意 象 。这些 学 生 通 过 阅读 能感 受 到。 再如 ,杜 甫 的 《 春望 》 “ 国破 山河在 , 城 春 草木 深 。感 时 花溅 泪 ,恨 别 鸟惊 心 。烽 火连 三 月 ,家书 抵 万 金 。 白头搔 更 短 ,浑 欲不 胜簪 。 ”这 首诗 ,其 中 , 国破 山河 在 ,城 春 草木 深 ,花 、泪 、鸟是 这首 诗 的意 象 ,学 生 也 是能 找 到 的 。现代 诗 歌也 一样 ,如 臧克 家 的 《 有 的人 》中 , “ 有的人 活着 ,他 已经 死 了 ;有 的人死 了 ,他 还活 着 。有 的人 骑 在人 民 头一 卜,呵 ,我 多 伟 大 !有 的人 俯 下 身子 给 人 当牛 马。 ” 这 首 诗 ,其 中 “ 骑” 、 “ 呵 ,我 多伟 大” 、 “ 俯 ”、 “ 做 牛 马”足
浅谈诗歌教学
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浅谈诗歌教学摘要:诗人写诗,将瞬间多彩的心灵之光倾刻灌注于凝练的文字。
对于读者,若能透过文字层面真正探测到诗人的情感核心不能算是一件易事。
单从教学的角度来讲,若将诗人的情感生活化的呈现于学生面前进而让学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深处的世界那就更不是一件易事了。
针对于此,本人在教学中一直探索诗歌解读的途径。
随着日子的更迭,略有所体会,现简要阐述如下:一、从诗歌的特点出发,还诗歌以生活本貌,从而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
二、从诗歌本身的字词出发,研究其用此字非彼字的理由,进而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
三、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有助于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
四、学会并运用想象把握诗歌的内涵,以完成与诗人心灵的对接。
关键词:诗歌教学心灵世界诗人写诗,将瞬间多彩的心灵之光倾刻灌注于凝练的文字。
对于读者,若能透过文字层面真正探测到诗人的情感核心不能算是一件易事。
单从教学的角度来讲,若将诗人的情感生活化的呈现于学生面前进而让学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深处的世界那就更不是一件易事了。
针对于此,本人在教学中一直探索诗歌解读的途径。
随着日子的更迭,略有所体会,现简要阐述如下:一、从诗歌的特点出发,还诗歌以生活本貌,从而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
古今诗歌,尤其是经典作品,无不是对生活的高度浓缩,对生活的认识的高度概括。
我们在教学中应从诗歌的特点出发,还诗歌浓缩的生活以本来面貌。
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那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和“那榆阴下的一潭”的象征意义。
当我们从诗歌意象的特点入手,去寻求这些意象与诗人之间的联系的时候,我们发现了这几个意象所具有的柔美、飘忽、自由、湿润的特点。
比如河畔的柳树,饰之以金色,描绘它在夕照中呈现的形象;软泥上的青荇,赋之以柔美,活画其在水底招摇的姿态;还有那拜伦潭倒影着彩虹的景象,不正活脱脱地表现出诗人重返康桥后的喜悦心情?问题在于,为何异国的康河令徐志摩如此神魂颠倒、难舍难分?徐志摩曾两次到英国,都是怀着对自由民主的向往,因为与当时炮火连天、灾难深重的祖国相比,英国的确是一块自由的乐土。
浅谈小学六年级古诗词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六年级古诗词教学方法引言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常常面临着如何更好地教授古诗词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六年级古诗词教学的方法,希望能够为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分析古诗词教学现状在小学六年级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他们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常常存在困难。
其次,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不高,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
再次,由于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化和缺乏创新,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提高学生古诗词学习的方法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效果,教师应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以下是几个可以尝试的方法:1. 采用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创设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的方法。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古诗词与学生熟悉的场景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词中的意境和美感。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花园中散步,并引导他们观察花草树木,感受春天的风景,然后再教授相关的春天诗词。
通过情景教学,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古诗词。
2. 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利用多种媒体手段来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幻灯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工具,将古诗词与图像、声音相结合,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
例如,教师可以播放古诗词朗诵的音频,同时展示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美好画面的同时,感受古诗词的韵味和内涵。
3. 融入游戏元素游戏化教学是一种将游戏元素融入到教学中的方法。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打一些古诗词的词语拼图或填空游戏来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古诗词。
通过游戏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学习古诗词,提高学习效果。
4.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合作来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活动。
浅谈小学六年级古诗词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六年级古诗词教学方法【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六年级古诗词教学方法。
在背景介绍了古诗词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地位,研究意义在于探讨如何更好地教学古诗词。
在首先介绍了古诗词教学内容的安排,包括选取经典诗词和教学进度安排;其次讨论了古诗词教学方法,强调了通过启发式教学和情境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意境;然后探讨了如何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最后介绍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强调了小学六年级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认为它有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理解,同时也提出了小学六年级古诗词教学方法的价值,指出它对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小学六年级、方法、内容安排、激发兴趣、审美情感、多媒体辅助教学、重要性、价值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六年级古诗词教学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感。
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小学六年级古诗词教学方法也得到了更加重视和深入研究。
传统的背诵和理解教学模式逐渐向多元化、趣味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审美需求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古诗词教学方法需要与时俱进,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互动性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小学六年级古诗词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1.2 研究意义小学六年级古诗词教学是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古朴、含蓄、优美的表现形式,不仅展示了古人的审美情趣,也包含着深刻的生活智慧和人生哲理。
在小学六年级的阶段,通过对古诗词的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修养,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浅谈诗歌阅读教学目标设计
浅谈诗歌阅读教学目标设计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充满了美感和抒发情感的力量。
在语言艺术教学中,诗歌的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设计合适的教学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本文将浅谈诗歌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
一、诗歌阅读教学目标的重要性1. 增进学生对文化的理解:诗歌是文化的一部分,通过阅读诗歌,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着独特的美感和表达方式。
通过阅读诗歌,学生可以培养对美的欣赏和感知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诗歌的语言通常比较简洁而富有表现力,通过学习和分析诗歌,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思考和交流。
二、诗歌阅读教学目标的设计方法1. 培养学生的诗意体验能力:通过多样化的诗歌选材和诗歌鉴赏,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诗歌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例如,通过让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创设适合诗歌阅读的氛围,让学生能够深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诗歌解读能力:通过教授不同诗歌的形式、修辞手法等,指导学生分析和解读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例如,教授学生如何理解诗歌中的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及如何从字面和意象上去理解诗歌。
3. 培养学生的创意写作能力:通过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自己创作诗歌。
例如,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主题,引导他们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三、诗歌阅读教学目标的实施策略1. 注重师生互动:在诗歌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
可以组织诗歌朗诵比赛、诗歌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 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并能吸引学生的诗歌作品。
同时,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教学,如与音乐、绘画等学科搭配,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可以组织写作竞赛或作文展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诗歌创作。
浅谈小学六年级古诗词教学方法(精选多篇)
浅谈小学六年级古诗词教学方法(精选多篇)第一篇:浅谈小学六年级古诗词教学方法到六年级,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自然就到了它的巅峰,学生学习的古诗词不下数百首。
而且,每次素质测试中,变化万千的古诗词题之失误,真是一次次“麻醉术”后的剧痛。
使我们彻底醒悟:自认为学生熟知的友情“诗”,原来是那么不近人情的疏远。
加之,学生习作时语言的网络化与匮乏化,如环境沙漠化那样让我们感到可怕。
那么,如何疏通古诗词之源,使学生才能有可取之活水呢?下来,我就本册语文教学谈谈古诗词的复习方法。
一:因势利导锲而不舍本学期第一天,我用古诗给予学生深深的期望“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学生信心大增,我又说:“可是,要想取得好的成绩,我们该怎么做呢?请你们也有诗词回答我。
”这下,就像点燃了导火索,什么声音都有了。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学生会用古诗词,是建立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之上的,学生在校时间的节奏是紧张的,几乎没有空闲之处,如何来利用时间对其进行巩固。
我们虽不可能利用“马上”“厕上”“榻上”,但我们可以利用“课前”“课中”“课后”,早晨来校后,学生就可以利用早读前的十几分钟将你布置的古诗文进行记忆,(当然,我们六年级是以《语文知识精粹》这本课外工具书为主的。
)每天只理解记忆几句诗句足已。
你想,一学期下来,我们大概就复习了数千句了,数百首了。
加上,古诗词的学习本来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事,想要好,就得慢慢的做。
得保证诵读的时间。
二:学法灵活,加强考核对于托管学生来说,复习古诗词方法会更多一些,因为,晚上给家长背诵,并说出诗意。
或根据古诗词改写成记叙文、散文等。
这样,既复习了古诗词,又加强了习作练习,岂不一举两得吗?第二天,老师只需检查那些学困生就可以了。
同时,我们每天更换课表,就在课表旁写上一两句哲理诗、惜时诗、给孩子鼓舞了士气,有学习了诗句,渲染了学习的氛围。
浅谈现代诗歌教学策略
054|教材教法丨浅谈现代诗歌教学策略◎霍丽虹在所有文学体裁中,诗歌是最早出现的,具有 数千年的历史,这种文学体裁在现在依然很流行,被广为流传。
现代诗歌中作者常常运用意象对自 己内心的感受进行表达,语言较为含蓄委婉。
在诗 中常用到夸张、拟人、排比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在 对其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开动脑筋,将自己的创造 的出,在教学 :进行 ,学 赏到现代诗歌的美、感受到现代诗歌的意境,并学会创造诗歌。
―、现代诗歌教学现状(一)学学习学生在学习现代诗歌的教学课堂上缺乏学习 动 ,是现代诗歌教学 的因。
学生学的是和 有的,点,用的教学 较为一,没用对学生进行引 导,其 的感受到诗歌的 美、音乐美和绘美,学 学 诗歌的 。
(二教学过程一:在现代诗歌教学的过程中,一教用的 是 师 ,学 的学 ,动学的积极,学 动 到教学动中,学较为被动的 ,体 有的现出,教师 为 教学的 ,教学的有 受到 。
这种为了应 的教学 ,将现代诗歌美 现出 ,法 学 生的赏和感 到有效的 。
(三)作 到排在中到,学生的作文题目中有体,诗歌 的字眼,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字数显更具有公平性,但是,也减少了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创作机会,更是让学生觉 现代诗歌并 。
其实,现代诗歌跟文章的文学 相同,从古诗 就 出,学随口就说出很多优美的古诗句,但是对 言的背诵却很困难,更别说随口说出几句了,而现代诗歌和古诗 的诗是相同的,有的只是改变了语言。
学校此减少对学生现代诗歌的教育力度。
二、现代诗歌教学策略(一 动学生的 经验,读出情感体验教师在现代诗歌的教学过程中,视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对诗歌进行理解的过程中要和自己的 经验相结合,学生从诗歌中领会到独特的情感体验,便学用自己感到的经验对诗歌进行 解。
例如,在教学《未选择的路》时,诗中有这样一 句话:“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惜我不能同 时去涉,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学生在朗读的 时候,体会到有时候自己在分岔口 道如何选择的感觉,这种感觉源自 实的 中,加深了学生对诗歌的体会。
浅谈小学诗歌教学
语 境 中 。 一 定 的 文 化 背 景 下 , 能 在 才 使 学 生 更好 地 感受 文 中 的内容 .领会 文 章 的思 想 感情 教师 要 充分 利 用课
果 的 一 封 信 中 的 内 容 :在 世 界 的某 “
不 要 吟 : 的 生命 在 诵 读 , 得 生 活 它 它
诵 。 未 能真 正 理 解 诗 情 诗 境 。 但
具体存在问题分析 : 1 解文 知— 肢 教 学思路机械 陈旧
让 文本 的解 读 肤 浅 鄙 陋 . 成 诗 歌 教 造 学 的 “ 光掠 影 ” 象 。 浮 现
虚应对话一 思维缺席理 智 引退
教 学 , 会 “ 读 ” 至 “ 解 ” 就 会 就 误 甚 歪 .
教 师 注 释 、 解 , 时 配 以幻 灯 片 、 讲 有 录
音 进 行 辅 助 。 然 学 生 能 够 熟 练 地 背 虽
玩 索 每 一词 每 一 语 每 一 句 的意 蕴 . 同 时 吟 味 它们 的节 奏 。 ’新 诗 不 要 唱 。 ’ “
导 入语 , 以 以诗 词导 人 、 语导 入 或 可 成
了圆 明 园 。 个 强盗 大肆 抢 劫 . 一个 一 另 强盗纵火焚烧 . 原来 ‘ 利 ’ 是 进 行 胜 就
一
首 动 人 的 乐 曲 . 开 头 更 要 定 好 基
调 . 人 心 弦 … … 导 入 有 法 . 无 定 扣 但 法 , 在 得 法 。 师应 灵 活 设 计 , 妙 贵 教 巧 运用 . 导人 这个教学 的“ 一锤 ” 使 第 . 敲 在 学 生 的 心 灵 上 .进 出 迷 人 的 火
‘ 绎 意 蕴 ’ 意思 . 读 只 是 ‘ 索 纳 的 默 玩 意 蕴 ’ 工 作 做 得 好 . 有 朗 诵 才 能 的 只
浅谈现代诗歌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选编了大量的现代诗,诗歌的引入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它能培养学生的读诗兴趣,认识诗歌的基本特点和类型;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心态,丰富学生情感;培养积极的鉴赏态度,激发鉴赏兴趣,提高诗歌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内涵;开阔学生胸怀,美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魅力、艺术构思技巧,可以培养精炼、准确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可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不断提高其表情朗读水平。那么如何适应新教材的变革,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从事现代诗歌的教学呢?下面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诗歌教学的几点粗浅的体会:
二、加强朗读训练
古人云:“诗缘情而绮霏”意思就是诗歌借助于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句子,构建具有审美的意象,表现诗人强烈而凝炼的情感。通过朗读让学生领略诗歌的气势、韵味和情感,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都点明了朗诵教学的重要性.可以根据诗歌的不同风格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如教师范读、个别朗读、齐声朗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边读边听,边读边学,边读边思,得到科学而有效的训练。营造朗读的气氛,引导学生渐入佳境。朗诵应讲究方法,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如初读,读准字音(查字典及结合课文注释),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再读,整体感悟,把握其节奏及感情,能够用语音语调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感情;能够用不同的停顿的方式和重读方式来表现作品的内容与情感。一般情况下,对于诗歌,应多指导学生大声朗读,读出感情色彩,读得琅琅上口,熟读成诵;需要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时,应指导学生齐读;让学生领略某篇文章的优美文辞;欣赏其艺术特色时,应指导学生自由读。当然对诗歌更高要求的朗诵,能够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个性化的朗读,必定是在对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把握之后,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诗歌语言而把握诵读的感情,洋溢着朗读的渴望。同时还应注意朗诵不应只是教学的开始,而应贯穿于整个诗歌教学过程中,可以说诗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了朗诵,应根据每一步的教学任务提出不同的朗诵要求。
浅谈诗歌教学方法
中 图分 类号 : G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6 9 9 ( 0 1 l () O 9 - 2 1 7 - 7 5 2 1 ) 0 a- 0 0 3 4 可 削 , 见其 疏 ; 不 得减 , 知 其 密 ” 足 字 乃 的效 果 。 因此 , 师 在 教 学 l 教 1 ] 应首 先 围绕 诗 歌 的 词语 吸 引学 生 学 习诗 歌 兴 趣 。 于 此 , 讲 解 诗 基 在
了更 好 的 欣 赏 , 不 如 用 朗 读 唤 起 学 生 对 诗 歌 的 新 鲜 感 知 。 莫 积 极 的 朗 读 可以 体 会 到 诗 歌 诸 如语 言 美 、 韵 美 、 境 美等 各 音 意 种 艺术 之 美 。 我 认 为学 生 最能 体 会 到 的 往 往 是情 感 美 。 何文 章 但 任
过 这 些 小 故 事 先 激 发 学 生 的 兴趣 , 后 让学 生 再 走 近 诗 歌 去 带 有 然 原创性的分析 某些字词的表 达效果 。 例 如 , 教 学 旅 夜 书 怀 》 。 生 在 朗 读 的 前 提 卜, 得 了 ‘ 在 时 学 获 些课 文 的 内 容 体 验 。 时 , 尝 试 着 让 学生 大胆 自主 分 析 最 有 韵 味 此 我
哪种 分 析 都 让 人 有 意 想 不 到 的 收 获 , 诗 歌 教 学 一下 子 就 热 闹 起 使 来 , 不 是 以 前 老 师 按 部 就 班 让学 生接 受 前 人 的 赏 析 结 果 的 毫 无 再
由十 诗 歌 的 意 象 往 往 有 多 义性 、 奇 性 , 个 人要 想 通 过 直 接 学 习 新 一 学 生 感到 晦涩 难懂 , 此 以 往 , 生 便 失 去 了对 诗 歌 的 欣 赏 兴 趣 。 长 学 因此 , 何 能 调 动 学 生 的 兴趣 应 成 为 诗 歌 教 学 首 先 解 决 的 问 题 。 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教学方法浅谈古诗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素养;有助于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
高考对古代诗歌鉴赏考査的加强,代表了语文教学文学性特征加强的趋势。
那么,在教学中,怎么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将古诗教化难为易呢?一、结合背景,挖掘主旨。
诗必有感而发,优秀的诗作都是诗人感情被现实生活激发点燃后抒写的。
因此,要了解一些诗歌作者生活的朝代、生平,以及与诗有关的文学背景和历史背景;要知晓不同作家由于社会地位不同,经历不同,对生活的态度不同,作品风格也会不同;另外,同一作家因人生道路的曲折变化,作品前后期风格也会变化。
我们如果了解了这些情况,读诗时与之联系起来,真正做到“知人论世”,那么把握作者情感主调,深挖主旨也就不是难事了。
例:阅读下列一首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古从军行七首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酒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髙髙秋月照长城。
(1) “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该诗的作者王昌龄,作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大家都不陌生。
他的边塞诗,或是塑造边塞健儿的英雄形象,歌颂从军报国、建功立业;或是反对开边,反映战争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
往往交织着英雄气概与儿女心肠,风格或悲凉慷慨,或缠绵婉转。
联系该诗的第二、三句,可以看出:本诗主要表现戍边将士的浓郁而缠绵的乡愁,扣住这一点,答案即可组织为: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另外,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生活及个人际遇、经历、创作意图、个性气质不同,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例::阅读下列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能。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王安石一时谋议路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这两首诗都是对汉代贾谊的评述,但见解不同。
李商隐认为:王安石认为:李商隐生活在唐朝晚期,朝政的腐败,政权的倾轧使得他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他虽有才能但不能被重用,贾谊就是自己的写照,因而他认为:贾谊虽有治国安邦的才能但却不能施展。
王安石则不同。
他深得宋神宗的器重,被任命为变革的主帅,但由于保守派的阻挠变法不没有真正的施行,因而他认为:贾谊并未受到君王的薄待。
这一类诗歌教学,需要比较详细地介绍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感情脉络。
二、发挥想像,品味意境。
金开诚先生指出:诗词赏析始终离不开一个''想"字。
吴世昌先生也说,读词须有想象。
在诗词鉴赏中,根据诗词所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
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所以要求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
贾岛的《访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对话,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
这就有如电影里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我们的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聶、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
其实,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
例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 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整了。
陆游的《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又如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全部是名词的连缀,''象"的方面看好像是孤立的,''意"的方面却有一种内在的深沉的联系,似离实合,似断实连,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和再创造的可能。
例:阅读下列诗歌,试分析其意境。
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试分析这首诗歌的意境。
本诗写夜泊之景,一句一景。
写一个月夜,诗人不从天上月写起,却写水中月影(''江月”),一开始就抓住江上夜景的特色。
首句写江中月影近人,画出了''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江间月夜美景,境界是宁静安谧的。
第二句写舟中檣竿上挂着照夜的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而柔和。
一二句似乎都是写景,但读者能够真切感到一个未眠人的存在(第一句已点出''人"字),这就是诗人自己。
从''江月"写到''风灯",从舟外写到舟内,由远及近。
然后再写到江岸, 又是由近移远。
由于月照沙岸如雪,沙头景物隐略可辨,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它们睡得那样安恬,与环境极为和谐;同时又表现出宁静的景物中有生命的呼吸。
这和平境界的可爱,惟有饱经丧乱的不眠人才能充分体会。
诗句中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这与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是一脉相通的。
所以答案可以组织为:诗歌通过写月、灯、鸟、鱼四种景物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抒发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和对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
诗中首句写江中月影近人,写出了环境的宁静安谧,第二句写在月光下的灯光冲淡而柔和,第三、四句写沙滩上的宿鹭成全,水中鱼儿欢跃,安静而平和。
古诗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现得比较含蓄。
教学时,必须启发学生逐句逐段地进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中去感受,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抓住诗眼,体味内涵。
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精炼最传神最关键的一个字。
•教学中要抓住重点词句,围绕垂点词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诗眼一般在什么地方呢?一般在动词上。
因为动词能表现事物的发展变化,矛盾斗争,最能体现诗的意境,所以鉴赏诗,首先要在动词上下功夫。
以动词作诗眼的脍炙人口者,比比皆是。
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赠张丞相》);“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等等,举不胜举。
还有以副词作诗眼的。
副词一般与动词结合起来,相得益彩。
如“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副词)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等。
还有不少是以形容词作诗眼的。
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红楼梦》第4 8回香菱赞“直”字“圆”字用得好,“再找不到两个字来换这两个”。
至于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更是脍灸人口。
有时还以介词为诗眼。
如杜牧的《山行》诗云“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的诗眼是介词“于”。
于,比也,胜似也。
为何比二月的花还要红?在神不在貌。
因为它的火红,它的艳丽,是抗严寒、傲清霜的结果。
满山红叶,胜似春花,不但刻划了枫林的外在美,还刻划了它的内在美。
杜牧在一般人以为萧瑟的秋风中,有着独特的美的发现,表达了达观进取的生活态度。
抓住了诗眼才能体味出诗歌高昂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才能获得思想上的启迪和艺术上的享受。
四、进入角色,引起共鸣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绝大部分都是抒情诗,因而教师要先将自己进入角色,通过自己的吟咏引起学生的共鸣。
有人认为诗学就是情学,认为诗是心灵的燃烧。
所以古人读诗或低声吟哦, 或漫声长吟。
古人称作诗曰“吟咏情性”(《诗•周南•关雎序》)。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磋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毛诗序》)。
所以诗歌教学与鉴赏,不能只满足于释词译句。
读诗也好,讲诗也好,最重要的是自己进入角色,把自己的感情全部投入进去,这样才能感染别人。
如果冷冰冰地以旁观者的身份来朗读、分析、讲解,就会索然寡味。
因此说老师的一颦一笑,语言声调,无不牵动学生的心弦,师生感情同频共振,才能使情景完美统一,才能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才能使学生对诗歌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朗读诗歌切忌无精打采,有气没力。
要注意声音宏亮,抑扬顿挫,以高低快慢的不同声调,展现诗歌的意境。
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如朗读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结庐在人境》)时,要把“悠然”二字拖长声调,体现陶潜那种悠然自得的心情,让学生理解陶潜那种蔑视官场寄情山水的高风亮节和优美意境。
教师要以无限深情朗读讲析抒发对自然的热爱、歌颂祖国山河的诗篇,如王维的《山居秋溟》和李白的《望天门山》等,它们能给人以美的薰陶和精神上的愉悦,教师要一边朗读,一边讲解,然后让学生齐声朗读,以引起感情共鸣,这时,一种对自然美、对祖国爱的无限赞颂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教师还要以无限深情歌颂历史上的仁人志士的豪情壮志,如对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为国牺牲精神,对杜甫的“以饥寒之身而怀济世之想”的崇高品质,在诵读时都倾注着无限景仰之情,这样就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民族自豪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显然,以上几种方法不是相互孤立的。
每一首古诗的教学都要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学生才会理解接受。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寻求最佳的教学思路,多角度、多层次地鉴赏,有的放矢,让学生发现作品的审美价值,从中悟出诗歌所蕴涵的思想感情。